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腔鏡手術術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護理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婦科腹腔鏡手術日益向微創方面發展。為探討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前及術后的護理經驗,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進行了精心護理,現回顧總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腹腔鏡手術患者200例,年齡18~78歲,子宮肌瘤96例;卵巢囊腫46例;異位妊娠55例;子宮頸癌3例。患者經精心治療、護理后均痊愈出院。
術前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主要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掌握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并針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心理溝通,介紹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護理措施,讓患者對疾病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各種思想顧慮,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②臍部皮膚準備:手術當日準備皮膚,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發,建議使用專用的脫毛器,應特別注意臍部清潔。由于臍孔凹陷于體表,是細菌滋生的良好處所,而且在清洗的時候難度較大,是導致術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③胃腸道準備:術前1d進半流質飲食,一般于手術前1d下午口服緩瀉劑(如20%甘露醐,術前晚及手術日清晨給予清潔灌腸,術前8h禁食水。④全身情況準備:了解全身重要臟器的功能,注意觀察體溫及有無月經來潮,發現體溫高或月經來潮報告醫生,非急診手術重新確定手術日期,術前做好藥物過敏實驗、備血,聯系快速冰凍等。⑤其他:手術前,讓患者取下活動義齒、發卡、首飾及貴重物品等,留置尿管并更換手術衣。
術后護理方法:①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患者從手術室到病房后,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生命體征,注意觀察血壓、呼吸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上報醫生。②腹部切口護理:切口感染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有無紅腫、積液現象,觀察皮膚有無壓紅,每2h翻身4次。③護理:全麻患者清醒時平臥6h,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臥6~8h,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降低血栓的發生率;④尿管及引流管的護理: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脫落,觀察尿液及引流液的量及顏色,并及時做好記錄,若發現異常及時上報醫生。保持外陰清潔,會陰擦洗2次/d,觀察患者泌尿系統有無感染,腹腔、盆腔引流管是否固定牢固,引流是否通暢,引流出的液體量、顏色、性狀。⑤飲食護理:患者術后8h即可進食,對食物沒有特殊的要求,術后的幾天最好選擇易消化的軟飯,葷素搭配要合理,注意營養均衡。⑥并發癥的護理觀察:a.與氣腹有關的并發癥:肩背酸痛或不適――多因二氧化碳未完全排盡刺激膈肌所致,術后可能出現腹脹、肩背酸痛等不適,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如肩痛明顯時,讓患者做擴胸運動,術后嚼無糖口香糖等。皮下氣腫――皮下氣腫為氣腹針穿刺時氣體逸入皮下,無需特殊處理,3~5d可自行消失。b.與手術相關的并發癥:管腔損傷――在手術過程中,各種操作均有可能損傷到管腔,如術后出現腸管損傷,膀胱及輸尿管的損傷。腹腔內出血――術后,護士應該對患者的腹部體征、切口滲血及陰道出血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處理,在觀察的過程中,特別要著重觀察腹腔引流的量、顏色的變化情況,如果引流液是鮮紅色或者短期內引流量大大增加,并且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速、墜脹感等癥狀,則需要考慮是否患者發生了內出血,并給予有效的處理。c.與手術有關的并發癥:神經損傷――手術中因患者安置不當壓迫神經或肢體過度伸展均可使神經受損。取膀胱截石位者下肢受壓迫時間過久則易導致腓神經損傷;上肢過度外展,肩托的壓迫,可導致臂叢神經損傷,所以患者回病房后,要加強肢體的被動活動,又如按摩下肢等,可防止神經損傷。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胭窩部位受壓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年老、血脂黏稠、下肢靜脈血管瓣功能不好的患者更容易發生。應對那些手術難度大、手術時間長的患者在術中進行下肢按摩或被動性活動下肢,術后早期指導患者床上活動或下床活動。被動性活動、理療可以有效預防下肢血栓形成。⑦出院指導:子宮全切者,禁盆浴及性生活3個月,1個月后到門診復查,保持外陰清潔,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衣,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避免重體力勞動。
結果
200例患者經過精心治療、護理,均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
討論
術前物品準備齊全:術前應對儀器進行調試,檢查其性能,確保各種設備完好可用。
1.1常規的護理清潔手術區域的皮膚,以防術后感染,包括腋毛和。臍周為腔鏡手術第一戳孔口,必須清洗到位,同時用碘伏棉球擦拭數次,以防臍部感染。對不同的患者還可以通過鎮靜藥物給患者減壓,以保證患者擁有充足的睡眠。術前為患者灌腸一次,以減輕糞便的淤積。
1.2心理護理不僅藥物能治療疾病,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積極的心理狀態,對于身體和精神疾病也常常起到治療或有助于康復的作用。多數患者對開腹手術都有一定的抵觸及害怕情緒,在不了解腔鏡手術的情況下,很容易把腔鏡手術等同于開腹手術來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護理人員可以先向患者耐心講解開腹手術和腔鏡手術這兩種手術的不同之處,包括手術方式、麻醉方法、手術的危險性、并發癥及術后恢復情況等,還可以自制手術室內多方位的圖譜、相冊,供患者及家屬提前閱讀,提前了解,減少患者的陌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
1.3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將規定的術前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人,對于家屬的提問,護理人員也要耐心講解,讓患者在手術前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此外,對于術前晚餐進流質飲食,術前12h禁食,4h禁飲,患者戒煙戒酒,練習深吸氣方法,學習自主排痰方法,練習床上排便排尿等事項,護理人員可以制作成簡單的宣傳頁發放給病人家屬。
2腹腔鏡手術后的護理方法
2.1術后檢測術后患者全麻未清醒時,給予氧氣吸入,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嚴防誤吸及窒息的發生。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囑其去枕平臥6h,禁食水12h,持續低流量吸氧2~3L/min,監測血壓、脈搏、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狀,觀察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異常報告醫生及時處理,直至各項生命體征平穩。
2.2術后活動手術當日臥床休息6~8h后做翻身活動,以防止腸粘連并促進腹腔內氣體的吸收。鼓勵患者深呼吸,通過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減少肺部合并感染的機會,促使胃腸蠕動早期恢復,減少腹脹的發生,尤其是高齡體弱的患者。若有個別患者術后仍感兩側肋部及肩部疼痛,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是由氣體未完全排凈,刺激膈肌所致,待氣體完全吸收后,癥狀自然會消失。
2.3腹部切口護理術后可用創口貼貼在傷口,l周后去掉創口貼,逐步恢復正常活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同時要定時觀察腹壁穿刺孔有無滲血、滲液及皮下積氣等情況。保持創口清潔、敷料干燥。術后大網膜易從臍部切口膨出,這與術者的縫合技術和術后氣體未排盡有關,同時,術后嘔吐引起腹壓增高也是誘因之一。
2.4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使其扭曲、受壓、堵塞。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在床邊,且留有一定的長度,以防患者翻身或活動時牽拉移位。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并做好記錄。
關鍵詞 腹腔鏡 腎囊腫 去頂術 護理
2005年4月~2010年9月采用經腹膜后進路腹腔鏡下去頂減壓術治療20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年齡29~71歲,平均44.8歲;病程2個月~6年。本組200例腎囊腫中,雙側19例,單側181例;其中左側123例,右側58例;有患側不同程度腰部脹痛癥狀110例,伴有高血壓病25例,伴有糖尿病10例,9例并發腎囊腫感染。腎囊腫直徑4.0~8.0cm。術前均行B超、CT等檢查證實為單發或多發腎囊腫,IVP檢查確診腎囊腫與集合系統不相通。
手術方法:200例腎囊腫患者均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鏡手術,健側90°臥位,腰部略墊高,術前留置導尿管。腋中線髂嵴上2~3cm切開皮膚1.5~2.0cm至腹膜后間隙,手指擴張腹膜后腔,置入自制氣囊,注水約500ml后再留置3~5分鐘后取出,置入10mm Trocar,縫合切口,以達到固定Trocar及防止漏氣的目的,再接氣腹機充入CO2氣體,氣腹壓力13~15mmHg,直視下根據手術情況在腰大肌前建立1~2個操作孔。沿腎臟表面游離囊腫,尋找囊腫部位,顯示藍色為囊腫,切開囊腫并吸盡囊液,距腎實質0.5cm切除囊壁,電凝止血,合并感染者用雙氧水和碘伏沖洗創面,術后常規于腹膜后腔留置引流管。
結 果
200例手術均成功,無中轉開放,手術時間30~110分鐘,平均手術時間65分鐘;術中出血5~20ml,平均出血15ml;術后均于1~2天拔除引流管;術后3~7天出院,平均住院時間4.6天;術后隨訪3~12個月,B超檢查無1例復發。
術前護理:①術前心理護理:腹膜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囊腫是一種微創手術,開展時間也并不長,此種術式還不為大多數患者了解,難免產生畏懼焦慮的情緒,做好心理護理。②術前飲食護理:術前一天宜進食清淡易消化流食,避免進食牛奶或豆漿及其制品引起腹腔脹氣,并口服蓖麻油30ml以排空腸道,術前常規禁食。③術前準備:各項實驗室檢查達到手術要求及生命體征穩定后,術前1天常規備皮,做好抗生素皮試,給予排空腸道藥物,術前留置胃管及導尿,可減少腹腔容積,因為后腹腔內需注入CO2氣體需要保持足夠的腹腔空間。
術后護理:⑴一般護理:術后要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6小時后可給予半臥位,有利于觀察引流情況。⑵引流管護理:①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固定可靠,防止扭曲和脫落。②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和量,當引流液顏色較深、量較多時應及時報告值班醫生,排除腹膜后出血的可能。③引流袋不應超過腹平面,使引流通暢,減少感染機會。⑶針對術后并發癥的護理:①出血:觀察術后病人有無出血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②皮下氣腫:由于腹膜后壓力升高,氣體易從Trocar穿刺孔處分散于皮下或建立氣腹時誤入皮下,可給予病人被動運動,增加血液循環,一般24小時內可消失。③高碳酸血癥:術后常規給予病人持續低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壓,促進CO2排出。
宮腔鏡手術是采用膨宮液將宮腔膨大,通過攝像監視系統,利用高頻電刀進行操作的手術方式。目前臨床已廣泛用于宮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不開腹、無切口、創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對189例患者進行宮腔鏡手術,取得較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病例189例,其中粘膜下子宮肌瘤25例,子宮內膜息肉67例,縱隔子宮11例,宮腔鏡下診斷性刮宮13例,宮腔鏡下取環7例,不孕癥66例。手術時間30~90 min,平均時間為45 min,并發癥包括出血2例,感染1例,所有患者預后均良好,術后3~5天出院。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做好宮腔鏡手術的宣傳工作,告訴患者宮腔鏡手術的優點、操作方法、術后護理及注意事項,消除其思想顧慮,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2 術前檢查 術前應查宮頸脫落細胞學、陰道分泌物、三大常規、肝腎功、生化、B超、心電圖、X線,了解心肺腎功能。
2.3 術前禁食 6-8 小時。
2.4 腸道準備:術前1晚及手術當日清晨用肥皂水清潔灌腸,排空腸道。(術中有可能要在腹腔鏡監視下行宮腔鏡術的患者才做腸道準備)
3 術后護理
3.1 詳細交接:術后患者返病房時,與手術室護士詳細交接,了解手術時間(不包括麻醉時間,皮膚消毒時間),術中尿量,有無特殊用藥(利尿劑)。
3.2 一般護理:術后按麻醉方式護理(全身麻醉或靜脈全身麻醉):①全身麻醉護理,采用去枕平臥位6小時,頭偏向一側, 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后墜及嘔吐物吸入氣管而引起窒息。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血氧飽和度,術后6小時內,連續多功能監護生命體征,每半小時監測一次。②靜脈全身麻醉護理,采用臥枕平臥位,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術后2小時內,每半小時監測一次。
3.3 監測鈉值變化:手術時間超過一小時以上,術后返病房,遵醫囑抽血急查生化,監測鈉值變化。鈉值異常時,密切觀察患者意識,有無表情淡漠等意識變化及生命體征變化, 必要時遵醫囑靜脈滴注高濃度鈉,警惕TURP綜合癥的發生.
3.4 觀察尿量情況:留置尿管(80%患者),妥善固定,防止尿管扭曲,受壓,脫落,保持通暢。未留置尿管患者,術后觀察排尿情況,早期督促、指導和協助患者排尿,排尿困難者可誘導排尿,必要時給予導尿。密切觀察尿液的顏色,量,如果每小時尿量小于25ml,應及時報告醫生,必要時遵醫囑靜脈注射利尿劑,警惕TURP綜合癥的發生。
3.5 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如陰道流血量超過月經量或有活動性出血伴有血塊,及時報告醫生,必要時予促宮索,止血對癥治療。對于手術創面大、出血多的患者,多在術后放置宮腔氣囊導尿管(無異常24h撤掉),起到壓迫止血作用。
3.6 會陰護理:術后予會陰抹洗每日兩次,以免造成置管期間宮腔逆行感染。
3.7 飲食護理:術后2-6小時(根據麻醉方式)可進食營養豐富的流質或軟食,避免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8 活動護理:除高危患者外,鼓勵患者及早活動,術后6小時內可指導患者床上翻身活動,6-8h后可下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下床活動時,必需家屬攙扶,避免頭暈摔傷。
結論:宮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型微創技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要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宮腔鏡手術術前及術后的護理。
作者單位:518000 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科
(上接第184頁)
參考文獻
[1] 李友娥.預防骨科患者發生Ⅱ期壓瘡的護理方法及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 2008,6(01):887-889.
[2] 王琳.淺談幾種骨科護理常見的問題[J].中外醫療,2009,14(19):12-13.
[3] 蒲靜,王心紅.舒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附76例報告)[J].貴州醫藥,2009,11(01):320-321.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展起來的微創方法,是未來手術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近二十多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及其自身的微創優勢,各類腹腔鏡手術已廣泛開展并日趨成熟。特別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術)已成為普外科較為成熟和最為常見的手術之一,在各級醫院廣泛開展。現抽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3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3例,男31例,女52例,年齡21歲~72歲,平均年齡46歲。其中膽囊結石79例,膽囊息肉4例。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2例。全組均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全身麻醉。術中置腹腔引流管5例。
2 結果
本組術后住院時間2~5 d,平均3 d。術后19例發生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全組均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
3 手術前后護理
3.1 術前護理 評估并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增進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對患者的病情、診斷、手術方法、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后的恢復過程及預后,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術。術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情緒。通過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運用紐曼三級預防干預措施進行心理護理,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手術和護理[1]。
3.1.2 協助做好術前檢查 協助、督促患者完成各項術前常規檢查。根據實驗室及器械檢查結果,評估主要器官功能及對手術的耐受性。對合并有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應協助醫生做好術前治療。
3.1.3 做好術前常規準備 術前1 d對患者手術野及周圍皮膚進行清潔,特別是臍孔附近為腹腔鏡入路,也往往污垢較多,應注意清潔。術前一天進低脂、少渣、易消化食物,常規禁食12 h、禁飲6 h。對大便干結或便秘者,可于術前晚以0.1%~0.2%肥皂水灌腸。吸煙者應提前戒煙,練習深呼吸及咳痰動作,以利于術后心肺功能的恢復。
3.2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的目的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及不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
3.2.1 術后 麻醉未清醒前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窒息,并利于氣管分泌物的排出。待患者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采取半臥位,以減少用腹部張力,減輕疼痛,利于切口愈合及病情恢復。可根據患者全身狀況及病情,早期下床活動,以利于胃腸功能恢復及預防尿潴留的發生,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機會。
3.2.2 觀察腹部體征及切口情況,監測生命體征 LC術后患者常規每30 min測量脈搏、血壓、呼吸一次,連續4~8次,每2~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直至生命體征平穩。注意觀察切口愈合情況,觀察切口是否有紅腫及滲血、滲液等,保持切口清潔、干燥。觀察腹部體征變化,以確定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及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定時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記錄引流物的性狀及引流量。為臨床醫生提供診療依據。
3.2.3 術后飲食 LC術后次日可予以流質飲食,一周左右可予普食。宜低脂飲食,并少食產氣食物,如豆類、牛奶、甜食等。
3.3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3.3.1 嘔吐 惡心、嘔吐是LC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本組83例中,19例術后發生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此類嘔吐癥狀都能自行或經鎮吐治療后消失。但對未清醒患者,應注意預防嘔吐物引起窒息。對頻繁嘔吐伴腹痛、腹脹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腹膜炎發生。
3.3.2 膽漏 有報道LC術后膽漏的發生幾率約0.4%~2.0%[2]。膽漏的發生原因主要有:膽管損傷,膽囊管殘管夾閉不全或鈦夾脫落,膽囊床毛細膽管漏等。術后應注意觀察腹部體征,特別是腹膜刺激征,并密切觀察腹部引流情況。以判斷是否有膽漏的發生,及時采取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措施。另外,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劇烈咳嗽等突然增加腹壓的動作,以防引致膽漏及術后出血。
3.3.3 腹腔出血 LC術后出血原因有:膽囊動脈鈦夾脫落,電凝組織塊脫落,凝血功能障礙等。術后應嚴密觀察脈搏、血壓變化及腹腔引流情況,發現出血情況特別是休克征象者,及時配合醫生進行處理。積極補充血容量,做好再次手術探查的準備工作。
3.4 出院計劃及指導 出院計劃的目的是讓患者及家屬做好出院準備,保持醫療及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利于患者出院后的進一步康復。出院時囑患者3~4周內避免劇烈活動,進低脂飲食,保持切口及周圍皮膚清潔、干燥。出現腹痛等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4 討論
LC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點,較開腹膽囊切除術具有明顯的優勢[3]。隨著腹腔鏡手術的廣泛開展,護理人員應加強學習,不斷實踐。針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特點,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有針對性地預防并發癥,是治療成功的基礎及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于穎.應用紐曼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