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智能科學技術;復合型人才;角色定位;質量監控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07-0038-04

      中圖分類號:G642

      本科生導師制為本科生配備學業導師,從而進行因人施教、教與育結合的人才培養,是一項創新型的本科生培養模式。作為一種高效的、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制度,其執行效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特別是在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大學生在校人數逐年增多,而大學教師相對較少,使得眾多的本科生得不到教師的直接指導和幫助,從而使本科生導師制的積極意義不能被完全發揮。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一種切實可行的本科生導師制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對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

      1 本科生導師制與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內涵

      1.1本科生導師制及其發展現狀

      本科生導師制(Tutorial System)是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由愛崗敬業、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教學制度。

      本科生導師制最早在15世紀由牛津大學發明并實行。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于1902年引進了導師制。1998年,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委員會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報告中建議每個本科學生都要有一名導師,這種形式應該在所有研究型大學中推廣開來。

      就我國目前的大學教學現狀來看,導師制在傳統上只用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層次。而在本科生層次上,只有少數院校的培優班采用了導師制。例如,北京大學的元培計劃實驗班、北京郵電大學的葉培大學院等,在低年級實行基礎課程教育,構建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在高年級由學業導師因人施教,進行個性化的專業教育及素質教育。由于傳統教學管理方式及師生資源分配模式的影響,導師制未能充分發揮其積極意義,實施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事實上,從中學進入大學是一個跨越。在這個跨越中,中學的學習方法、生活環境等都與大學中的不同。同時,4年的大學正是大學生思維方法、學習能力、身心素質等方面趨于成熟及穩定的階段。由此可見,在大學生本科層次施行導師制,對于豐富學生的素質教育、促使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做到因材施教,顯得十分重要。

      1.2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及復合型人才培養

      智能科學與技術是一門涉及數學、生命科學、認知科學、信息科學、控制科學、計算機科學、哲學等學科的交叉和邊緣學科,是信息科學技術的核心、前沿和制高點。我國新型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層次智能科技人才,而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天然的良好環境。具體說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內涵包含以下幾點。

      1)基礎扎實,知識運用能力強。學生能通過深入學習,掌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同時具備領域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包括計算機、自動化、信息、通信等,學會交叉融合,貫通多學科綜合知識,從而使本專業的畢業生有能力在未來知識激增的信息社會中適應知識更新和淘汰的多種挑戰。

      2)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強。學生通過參與專題討論、課程或學術報告、參加學科競賽等活動來調整、優化知識結構,提高采用智能科學技術與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我學習的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面對新的快速發展的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能夠適應層出不窮的新環境、新問題,不斷更新知識體系。

      3)綜合素質高。學生應當具備很強的社會及集體責任感,崇尚“真、善、美”,敢于堅持真理,具有理想與抱負,具備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以及良好的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心理素質。

      基于此,我們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具有科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曉世界知識、具有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語言文化交流能力的高質量人才。學生僅掌握簡單的課本知識,遠遠無法達到智能科學與技術人才的要求,因此亟需探索一種能夠增強師生在培養過程中的深度互動與溝通的模式。本科生導師制為學生提供包括學業、思想、生活等在內的全面指導,順應了這種變化和要求。

      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06年開始正式招生,至今已完成了近6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如何將自身經驗與學科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相結合,深入地研究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高層次人才的建設,對人才培養活動具有調控、規范和導向作用。

      2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導師制模式探索

      我們以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為試點,探索一種高效、可行的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方案,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提供真實可信的參考依據,從而有助于在未來形成適用范圍更廣、更具指導意義的本科生導師制可操作規范和導向。

      2.1實施對象

      該模式實施對象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年級到4年級的全部學生,共約90人。這與此前國內高校注重本科學生精英的選擇與培養模式不同,而是全面覆蓋所有學生,挖掘所有學生可能的興趣和潛力,其培養過程更加大眾化、更具有公平性。本科生導師目前限定為負責本專業教學的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教師,包括在職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及兼職教授6人。除專業導師外,為便于觀察和搜集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還應配備1名觀察員,隨時了解觀察實施情況并給予建議。

      2.2實施辦法

      本模式采用學生和教師雙向選擇的原則,結合成導師與學生組合。導師每人每年級指導2~4名學生。根據教師的具體情況,也可以實行以一位教師為主、多位教師為輔的指導模式。學生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影響初始組合的情況下,自愿申請得到多位教師的指導。導師組定期通過講座、專題報告、談心交流等形式與學生交流,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考慮到本科生相對于研究生知識視野和思維模式尚不是十分成熟,還不能一次性成功選擇到自己最滿意的導師或方向,本次試點研究首次提出導師輪換機制以及多教師輔助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各位導師的多樣性,采取每年輪換的方法,讓每位本科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可以得到3位不同導師的指導,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創新意愿。

      2.3本科導師角色定位

      本科導師的角色應該與學院和班級輔導員相輔相成,完全可以涵蓋某些專業課教師對部分學生所起到的課程和學業引導作用,而且較之更加全面和完善。導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導師,還是學生的伙伴和引路人。導師通過觀察、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的表現,主要在以下方面發揮積極的幫助與激勵作用。

      1)課程教育:重點指導學生的課程學習,在低年級側重實行通識教育和大學基礎教育,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了解專業方向及其應用領域;在高年級針對個體在興趣、特長等方面的不同,實施個性化的專業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2)學術能力培養:重點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挖掘他們的學術潛力和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從事合適的科研活動、撰寫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

      3)發展規劃指導:針對學生個體給予具體指導,幫助學生認清自我、完善自我,協助學生初步制訂個人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督促落實,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就業及考研信息。

      同時,還要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升學生正確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使其在學業和為人方面變得更加成熟。

      上述內容充分體現了本次導師制試點研究工作與實施過程的精細與全面,進一步發展了已有的類似培養計劃的主要特點,同時將各方面的工作重點刻畫得更加清晰,對本科生導師的工作具有更具體的指導作用。

      2.4學生與導師的溝通機制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范圍包括課程學習和學術指導,以及將學生的思想、素質與知識整合,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實施方式包括導師和學生個別溝通,以及電話、電子郵件、走訪等多種形式。

      導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學業進程、心理動態,并對每位學生至少每學期做一次書面評價。根據課程性質、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獨立性等情況,決定見面討論的頻率,但不少于每月一次。

      導師以嚴謹認真的方式對待學生呈交的研究成果,并為其進步與繼續發展給予建議與幫助,提供富有啟發性的反饋意見,使學生知道他們在做什么。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根據其理想與現狀,明確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此外,本次試點研究工作首次引入了“主題班會”形式的學生與導師集體溝通的機制,這也是本文工作的創新點之一。針對學生共同關心的一些主題,導師與學生一起展開廣泛的討論,聽取各種不同的觀點和聲音,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生活等多方面的熱情,這從會后學生的反饋意見中得到充分的印證。同時,導師們也很認同這樣的形式,普遍認為有助于解決個人指導學生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難題。

      2.5導師制的監督和評估機制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心定期通過教師例會和觀察員對本科導師的工作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特別是關于培養計劃的落實情況、教師日常的指導情況、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負擔等)及生活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于導師制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導師制的實施辦法;同時,也了解班主任或輔導員、學院學生黨委等對于導師制的意見。在我們收集的意見中,班主任或輔導員、學院學生黨委等都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充分的肯定;而學生們可能對各種細節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問題,但有一點是高度統一的,就是所有學生都很支持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認為與同屆的其他專業學生相比,自己能接受這樣的培養方式是極其自豪的。

      畢業生就業后,我們分別對他們和用人單位進行調查,收集各種反饋意見,并做出相應的評估、調整或改進。目前實施時間較短,上述計劃尚未得到實踐的經驗。

      3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與思考

      自2011年9月啟動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導師制以來,導師與學生之間保持至少每月一次的溝通頻率。除此之外,導師組還針對學生反映的普遍問題,例如課程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平衡、學業與未來規劃、學風與考風等,召開集體班會,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在堅持導師與學生日常溝通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注意加強導師與導師之間的日常交流,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時間,每次都辟出一段時間溝通討論近期導師指導學生的心得或問題,尤其是觀察員充分發揮了“旁觀者清”的作用,經常對各種細節提出直率而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各位導師統一思想認識和提高工作方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通過導師對學生的全程指導,我們發現有很好的效果。首先,導師能動態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等方面的變動情況,并及時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其次,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時,能直接得到導師的引導或幫助,使個性培養與專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進學生的自我認識。

      但是,在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并解決。

      1)導師的職責難以明確。

      本科生階段的導師制側重由導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現與成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導師在指導學生時,容易出現2個片面的方式:一是傳統的以課本為基礎的“傳授式”,指導本科生的課程學習;二是以科研項目為中心的“任務式”,管理本科生的科研工作。前者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后者則忽略了本科生與碩士生、博士生在知識結構、獨立科研能力、培養目的等方面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缺少合理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挫敗感。

      2)教與育的尺度難以調節。

      導師制所遵循的教育理念應是培養智慧與理性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學生探究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本科生導師制也強調人文關懷,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在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時,包括考風問題、個人感情問題、與人處事問題等,導師還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和品格影響學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器人;機器人課程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

      2004年,教育部批準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標志著我國對智能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的高度重視[1-2]。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校之一。機器人課程是該專業的核心特色課程,在專業建立之初,我校就為本科生開設了這門課程。由于機器人課程涉及的學科廣泛,包括力學、拓撲學、機械學等諸多領域,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整合性很強的課程。為了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突出智能專業的特色,近年來,我們對該課程進行了課程建設和改革。筆者對機器人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回顧、總結和比較。

      1機器人課程開設現狀

      國內很多大學開設了機器人課程。例如,中南大學建設了機器人精品課程,清華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高校都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開設了機器人課程。浙江大學建立了機器人科教實踐基地。部分高校依靠在機械、自動控制方向積累的科研和教學實力,依托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或研究所,建立了機器人方向的高素質教學、科研隊伍,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的機器人研究所、北航機器人研究所等。在教材選擇上,各校集中在蔡自興教授的《機器人學》和熊有倫教授的《機器人學》,在課時安排上,授課的比例較大,實驗課時安排較少,有的高校實驗課時數為零[3]。

      我校自建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后,于2006年首次開設機器人課程。由于前期在科研上和教學上幾乎沒有積累,因此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觀摩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基礎上,我們開展了機器人課程的教學活動。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在教材選擇、授課內容、教學手段、實踐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建設。

      2機器人課程建設措施

      我們主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幾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力圖把機器人課程建設成具有智能專業特色、符合工科學生培養目標的課程。

      2.1適應工科培養特色,改革教學內容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教高司函[2004]259號)指出,高等學校應著眼于國家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工科專業教育重要和顯著的特征。加強對工科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研究,有助于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去一味對學生“灌”的教法,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意識,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但是以往智能機器人的教學內容基礎理論過多,強調基礎的重要性,實踐性教學的力度不夠大,不符合工科學生培養特色。因此,我們降低了理論講解深度,擴大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廣泛了解,強調實踐環節[4]。課程教學于一個學期內完成,調整教學內容后,課時由72學時調整到現在的36學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模塊:理論模塊,包括機器人運動學、機器人靜力學和動力學分析、機器人軌跡規劃;其他機器人相關技術,包括機器人本體基本結構、機器人的控制系統、機器人的編程語言、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等廣泛內容;第三部分是實踐內容。

      為了使教學內容既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又與科研實踐相結合,本課程使用能力風暴機器人AS-UII和AS-EI 工程創新模塊套件進行課程實驗。AS-UII是面向教育的新一代智能移動機器人教學平臺,與可視化編程軟件VJC一起構成了理想的教育平臺。它采用項目導向的形式,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能對機器人機械、電子、機器人控制、機器人編程等知識有系統的了解,提高學習興趣。學生先后進行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實驗、感覺系統實驗、機器人離線編程實驗、機器人軌跡規劃實驗等,對該課程知識融會貫通。學生通過課程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智能機器人實踐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課時數也由最初的時調整到18學時,后又調整到現在的36學時,這樣授課和實驗的比例達到了1U1。

      在實驗中,我們將實驗任務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例如,在講到機器人傳感器這一章時,我們安排學生的實驗內容有智能小車設計,讓學生使用速度傳感器控制小車的運動路程;在講到自由度概念時,讓學生設計具有4個自由度的工業機器人。通過實踐課程,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2改革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

      2.2.1應用教育技術,提高學生興趣

      機器人課程在2008年進行了課件建設立項,并已經結題。我們建立了課程網站,把教學大綱、課件、實驗、習題及答案等教學相關材料掛在網上,幫助學生課余自學、預習和復習。我們打破了課堂板書授課的唯一方式,使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使用課件,靈活自主學習、復習、協作學習,彌補上課時間短、交流少的缺點,提高教學質量。多種方法的結合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注意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種教學手段,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2.2.2采用啟發教學法,培養學生主動性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積極采用啟發式、與實踐相結合等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由于機器人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多動手、多調試,進行課程設計和課堂答辯比賽,消除了學生對課程的擔憂心理,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求知欲,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學期末的教學評估中反映出對該門課程的喜愛――評估成績由原來的80多分提高到了90分以上。

      2.2.3教學與科研結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我們鼓勵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申請機器人科研立項、進行機器人畢業設計、參加全國性的機器人競賽。在近三年的時間內,我校學生共申請和機器人相關的學生科研立項、實驗室基金資助近10項,參與學生約30人。學生參加機器人小型組比賽、全國首屆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等活動,先后獲得小型組足球機器人比賽第6名、2011校級大學生“挑戰杯”競賽3等獎。其中,“火星標本采集概念機器人”,是學生在機器人設備簡單、傳感器探測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拋棄產品配備的現成實驗方案,大膽發揮想象,使用多臺機器人設備協同控制,設計出的一個獨特的多自由度機器人,實現了行進、采集標本、傳送標本等功能,如圖1所示。有的學生為了設計將圖書自動歸架的機械手臂系統,重新購買控制芯片,改進傳感器定位精度,和設計廠家討論定制相關配件等。因此,智能機器人課程與科研的緊密聯系極大調動了學生鉆研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考核方式

      我們在該課程中改變了考核單一化、期末考試定乾坤的傳統方式。采用期末考試和平時作業、課程設計相結合的方式,期末考試和家庭作業以考察智能機器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為主,成績約占總成績的60%。課程設計以考察實踐能力為重點,包括選題、設計理念、代碼編寫、發現問題、小組協作、答辯等環節,占總成績的40%。豐富考核內容后,我們作了不記名調查,參加調查的學生有80人,其中85%以上非常認可這種考核方式,認為實踐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創新能力。

      3結語

      經過努力建設,機器人課程已經成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一門獨具特色、代表性強、體現智能特色的課程。由于信息量大,實踐性強,這門課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該課的選課率很高,學生對課程的評價也很好,實現了培養學生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目標。下一步,我們將在學生自主設計機器人的課程建設上多下工夫。

      參考文獻:

      [1] 谷學靜,王志良,黃曉紅.“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09(11):108-111.

      [2] 劉麗珍,王旭仁,劉杰.“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教學改革及課程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09(11):112-115.

      [3] 戰強,閆彩霞,蔡堯. 機器人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現代教育技術,2010,20(3):144-146.

      [4] 王旭仁,何花,周全,等,深入完善“智能機器人”實踐課程體系,促進實踐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09(11):116-118.

      Exploration on Robotic Course Construction

      WANG Xuren, YAO Yepeng, LIU Lizhen, HUANG Xiangy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第3篇

      關鍵詞:決策支持系統;屬性論;核事故應急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1-5808-03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Attribute Theory

      YANG Yang, FENG Jia-li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on the subject of the Attribute Theory's applying on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treatment. Through the Attribute Theory , transform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rinciples i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to qualitative mapping of the mathematical form. For the qualitative mapping is equivalent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ordina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qualitative benchmarks, it can induce non-ordina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ayasian computing, so various decision-making rules of DS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uniform qualitative mapping and establish an uniform framework.

      Key words: DDS; attribute theory;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核應急決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各種因素和屬性,它和屬性之間的影響和存在的各種復雜聯系。只有用科學來指導決策理論和方法,并使用實時決策支持工具,以滿足核應急決策的需要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管理科學和科學的決策理論與其他學科的深入,它已經提出了系統的分析和決策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因此,緊急從過去的經驗,逐步納入計算機工具為科學決策和智能決策階段使用的各種決策。因此,核應急決策,必須盡可能科學的決策理論和最先進的決策支持工具的使用走上了通往核應急決策更科學化,現代化。核應急決策支持系統,以在任何級別的技術水平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制定者,在相當大程度上,對系統本身和外部環境條件,如氣象學(該功能依賴,輻射監測網絡等)。

      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 指以計算機為工具,應用領導科學及有關決策的理論和方法,為決策提供各種信息,輔助決策者進行科學決策的系統。包括數據庫、模型庫、知識庫、方法庫及相應的管理系統等。是最近十多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技術決策輔助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驅動方式:數據驅動、模型驅動、知識驅動、基于Web、基于仿真、基于GIS、通信驅動,是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記為:MIS)的基礎上,加上系統模型庫和科學決策算法等而構成的,結合專家系統可構成一個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在DSS的構建中,關鍵的問題在于能否為系統建立一個有效的結構模型,并提供一個科學的決策算法。

      1 屬性論基本理論

      定性映射:若u∈A,則稱u具有屬于集合A的性質,記為pA(u)。又稱A是性質pA(u)的定性基準,并稱從X到{0,1}的映射τ:X{0,1}是性質pA(u)的定性映射,如果對任一對象u∈X,使得

      成立。

      屬性整合:設Χ是特征函數的集合,即:={Ni(u)},則是構成一個正交函數系,即有:

      u1,u2∈Ni代入可得

      =1

      設u∈Ni和v∈Nj是兩個自變量,={Ni(u)}和'={Nj(v)}是區域集合N={Ni}的兩個特征函數系,則它們的特征函數Ni(u)和Nj(v)具有下述性質

      將u1,u2∈Ni,u1∈Ni和u3∈Nj代入,可得

      =0

      和 =1

      2 核事故應急響應規則

      參考國際核事故應急干預和法規,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我國已制定出一套早期的核事故應急措施:

      1) 如果可能發生堆芯熔化事故,區域內的緊急疏散是預防性的。

      2) 如果可能發生確定性影響,那么必須撤出。

      3) 同一行政村的工作人員采取同樣的措施(如分為17個方面:1個職位16區范圍內的煙羽應急區,外區16個方向按照區統一行動)。

      4) 和區域相關的劑量規則:

      a) 全身有效劑量預計超過500mSv,或(和)甲狀腺劑量超過5000mGy,撤離;低于50mSv,或預期劑量(和)低于500mGy甲狀腺劑量,不采取措施;預期全身有效劑量50mSv~500mSv或(和)的甲狀腺劑量之間的500mSv - 5000mGy,考慮是否應采取措施,以優化疏散;

      b) 有效劑量全身預計超過5mSv,但沒有采取疏散措施必須隱蔽,預期劑量小于5mSv,而不是采取秘密措施;預期劑量5mSv~50mSv之間,是否采取措施需要優化;

      c) 預期的甲狀腺劑量超過500mSv,需要采取服碘;甲狀腺劑量低于預期50mSv,不采取服碘;甲狀腺劑量預期之間50mSv~500mSv,是否采取措施需要優化。

      5) 采取一切措施撤離前,必須確定是否可以在當時的條件下離開,例如,是否有交通堵塞,風暴,洪水,斷橋的發生,而使疏散措施無法執行。

      6) 位置規則

      a) 如果風向變化從R1> R2時,如果R1為疏散區,則必須撤出R2區;

      b) 如果風變化,24小時變化360 °,則全部撤出,從不同的方向撤出,與污染因子(風頻/風速)成正比。

      7) 如果為無人網格,不考慮任何干預。

      8) 颶風冰雹,不要撤離,在房間里隱蔽。

      9) 只有一個疏散路線,如果道路上有障礙(橋梁推力等)不撤離。

      3 核事故應急屬性決策模型

      圖1為行動流程。

      在國家規定的行動規則中,其余規則可用專家系統等其他人工智能方法來實現,此處僅描述規則(3)和(4)的屬性論方法描述,從而最終統一于屬性論框架下。

      我國為各級行政區劃的集合,依屬性論方法則可表示為

      所得的正交模型如圖2。

      考慮域M是在一核事故應急區,MiM是M的子區,則映射Mi:M{0,1}為其M到{0,1}的特征函數,對任一u∈M,有:

      考慮子區Mi∈M的全身預期劑量為c(Mi)∈C,b(Mi)導致Mi產生確定效應fk(Mi)∈F,且其定性基準為,則稱從B×Γ到F的映射τ:B×ΓF,使得對任意b(Mi)∈B和,有:

      設c(Mi)∈C是子區Mi∈M全身預期劑量,是c(Mi)導致Mi產生確定性效應fk(Mi)∈F的定性基準,則稱從B×Γ到F的映射τ:C×ΓF,使得對任意c(Mi)∈C和,有:

      若用表示確定性效應Fk(Mi)的真值函數,則可表示為

      圖3為煙雨應急區二維網格和劑量場構成的三維立方體。

      最終行動規則構成如圖4所示的4*4網格。

      4 系統的總體框架結構

      核應急決策支持系統括四個子系統構成,分別是:控制操作子系統CCOSY、預測子系統PSY、對策子系統CSY、決策子系統DSY。系統框架如圖5:

      圖5

      按照系統的結構,如果發生核事故,地理信息系統GIS向決策者提供對核電廠生產運行的基礎數據,并把周圍的環境數據作為第一級的地理、人口和其他數據的決策支持。

      預測子系統PSY模塊提供第二個級別的決策支持,根據氣象和環境條件、煙云的方向等基本數據,估計放射性核素的空間濃度分布和相應的劑量場,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結果顯示在地圖上的相應區域。

      對策子系統CSY提供第三級別決策支持,給出可能的核電廠應急響應措施,并計算出周圍的市民可避免劑量的網格。

      決策子系統DSY提供第四級別的決策支持,評估所有應急方案,以優化調度,給出最優方案。

      參考文獻:

      [1] 馮嘉禮.思維與智能科學中的性質論方法[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51-56.

      [2] 馮嘉禮.核電站嚴重事故應急決策支持系統及其計算機實現研究[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2.

      [3] 馮嘉禮,張永興,郭勇,等.核事故應急中的貝葉斯決策模型研究[J].核科學與工程,2001(4).

      [4] 馮嘉禮,馮嘉仁,詹增修.以屬性為基礎的知識庫建庫原則[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7(11).

      [5] 吳欽藩,馮嘉禮,董占球,等.基于屬性坐標分析和學習的評估決策模型.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

      [6] 馮嘉禮.定性映射誘導的模糊人工神經元和網絡[J].南京大學學報,2003,39(2):172-181.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第4篇

      2010年11月28日~12月3日,當美國人還沉浸在感恩節的溫馨氛圍之際,來自全球共60000余名影像及其他臨床科室醫師及物理、數學、生物工程等相關學科專家齊聚芝加哥邁考密展覽中心,參加第96屆北美放射學會年會(RSNA)。RSNA 2010共收到論文、海報等4200份,共有700多家醫療設備廠商參展。

      2008年和200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壓制了放射市場的許多潛在需求,不過在經歷了兩年的經濟低迷期后,隨著醫療機構獲得了越來越多資金,醫療設備廠商也迎來了產業需求的回升,2010年成為全球放射行業回暖的一年。

      個性化醫療成大會主題

      本次大會主題為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Pursuit of Excellence(追求卓越的個性化醫療)。在大會開幕式上,RSNA 2010主席Hedvig Hricak博士表示:“雖然個性化醫療不是一個新概念,不過當前它仍處于口號階段。很多醫生一直在尋求個性化的醫療方式,但卻缺少掌握它的方法和手段。”

      在本次大會上,Hedvig Hricak做了“腫瘤影像學:癌癥個性化治療的指引之手”的報告,詳細討論了影像學對個性化醫療發展的促進作用。她強調在未來十年,分子影像學、綜合診斷、生物學驅動的介入放射以及治療診斷學將大放異彩。

      首次舉辦中國專場

      在本屆放射學領域盛會上,中華放射學會舉辦了專場報告會“China Presents”(中國研究報告專場),這是RSNA首次推出以中國為主題的會議。

      在中國研究報告專場上,中國科學院復雜系統與智能科學重點實驗室田捷研究員做了有關采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進行針刺機理研究的大會口頭報告《Acupuncture Research by MR Imaging》(磁共振成像在針刺機理研究中的應用),展現了古老的中醫和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美妙結合。雖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已經逐步接受并認可了針灸作為補充替代醫學治療手段,不過針刺機理研究的主導權還是由國外的研究團隊把持。在《Acupuncture Research by MR Imaging》的報告中,田捷研究員在對針刺機理研究進行系統性綜述的基礎上,不但對占針刺機理研究主導地位的理論提出了質疑,而且為困擾針刺機理研究領域的爭議性問題提供了初步解答,提出了一整套既符合中醫針刺自身特點又獲得國際研究領域普遍認可的研究框架、評價方法和規范化的體系。

      此外,田捷研究員帶領團隊在RSNA 2010上用兩個教育展板展示了團隊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們分別是“Unified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Medical Imaging”和“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Liver Tissue and Vessels for Liver Surgery Planning”。這兩個教育展板介紹了基于團隊自行研發的醫學影像處理與分析開發包MITK所做的相關研究和應用。MITK研發的主要目的是為醫學影像處理領域提供一個一致的算法框架,以整合醫學影像重建、分割、可視化等各類算法。其中展板“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Liver Tissue and Vessels for Liver Surgery Planning”介紹了田捷研究員帶領團隊基于MITK開發的針對肝外科手術的CT圖像中肝實質及血管分割方法,獲得了RSNA 2010大會頒發的優秀展頒獎。

      2010年11月30日,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成功主辦了“RSNA 2010中國之夜”。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院長兼放射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郭啟勇教授,候任主任委員馮曉源教授,各位副主任委員以及GE醫療等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悉數出席,共吸引了與會專家、醫療設備廠商公司代表以及在美華人放射專家等400多人參與。郭啟勇院長在中國之夜做了致辭,他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醫療需求的增加,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我國的醫療科技水平也不斷攀升發展,截止到目前RSNA共收錄了176篇中國放射學領域的論文。這代表著中國影像工作者在RSNA這個世界學術舞臺上的話語權不斷得到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Hedving Hricak博士親自為以郭啟勇教授為首的中國放射學醫師授予了榮譽獎章。

      iPad在放射科中的作用得到重視

      在本屆北美放射學年會上,與會人員就iPad在放射科發展中的作用這一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紐約東梅多區拿騷大學醫學中心Toshimasa Clark博士認為:“隨著遠程放射學的發展,隨時隨地在計算機終端采用3G數據服務進行讀片的概念值得進一步拓展,研究者們需要對iPad的潛力進行評估。”拿騷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者創造出了一個簡略的組件模型查看研究報告,然后他們評判了iPad在處理以下5個組件時的表現:顯示性能、網絡連接、DICOM可視化、報告生成、 RIS界面、數據安全。

      “如果一名臨床醫生要求參與一項急診檢查的讀片工作,那么在3G無線數據網絡內的任何一名放射科醫生都可以很容易地使用iPad查看關鍵的檢查數據,核實、編輯甚至完成住院醫生的原始報告。”Toshimasa Clark介紹道。

      介入放射學獲得重點討論

      由于美國還沒有徹底從經濟衰退中走出來,因此很多美國人非常關注那些能夠幫助他們節省治療成本的醫療技術。其中,介入放射學正是為經濟衰退中預算緊縮和讓患者盡快康復所量身打造的醫學。為此,RSNA 2010設置了很多議題,討論影像引導下的介入治療技術,以便使介入手術更安全、便捷,比以往更經濟,同時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或者根本不需要讓患者住院就能使他們康復。推動介入放射學的規范化成為2010北美放射學會介入放射學相關科學報告和繼續教育課程的主題。

      在2010年11月28日RSNA 2010的開幕式上,維也納大學放射科教授Christian Herold博士做了放射診斷學的年度演說,他演講的主題是評估和處理局灶性肺部病變的創新技術。來自德國慕尼黑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對于一些高度血管頭部和頸部腫瘤,Onyx膠栓塞比聚乙烯醇栓塞更加安全和有效。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由于三維乳腺斷層合成一個完整的靶活檢目標,因此他們可以活檢病變甚至二維X線攝影看不到的病變。

      影像領域最新技術展示

      在本屆年會上,GE醫療、西門子等醫療廠商攜其新產品、新技術亮相,向全球放射界和醫學影像界展示自己。

      1. GE醫療展示最新技術進展

      在RSNA 2010上,GE醫療重點展示了多項旨在支持其健康創想戰略并在全球范圍內幫助改善辨認保健的技術。GE醫療重點展示了公司CT產品組合中最新的低劑量技術― 一種基于模型的被稱為Veo的迭代重建(MBIR)技術。Veo通過應用革命性的新建模技術,改變了CT影像的“規則”,降低了噪音,提高了分辨率,同時改善了低對比可檢測性和偽影抑制能力。

      GE醫療集團還展示了一個高性能介入組合實驗室,它以更低的價格和總擁有成本提供出色的影像質量和業界最高級別的DQE探測器,可以幫助將介入手術的成本控制在中小型鄉村醫院可負擔的范圍內。

      2. 西門子展示分子CT和分子MR復合成像解決方案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第5篇

      “特色985”指的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32”指的是這個平臺內的高校數量為32所。2011年年末,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院校規模已經穩定,將不會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屬“211工程”的高校中設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官方稱“特色985工程”,民間俗稱“小985工程”。此“工程”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負責。

      院校鳥瞰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高校從屬于“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但不在“985工程”建設的學校中選擇。她是為建設創新型國冢、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來的,平臺主要任務是以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學科前沿,提升行業特色型大學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實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縱觀這32所院校,她們基本上是沒有經歷過合并重組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學科精度高,擁有一至兩個全國頂尖的學科。在行業內認可度高,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淀。只有國家中央部委直屬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資格進入此“平臺”。

      就目前的“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來看,這些高校均在學科建設上各有特色,且有不俗的實力。依托學科建設,高校的整體實力也得到提升,如江南大學的設計學院在國際IF設計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五位,西南交通大學的牽引動力實驗室在世界交通領域有著重大影響,中國傳媒大學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華中農業大學的分子育種生物技術排名世界第5位等等。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首批“2011計劃”名錄中,就有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晉級,這項計劃被謄是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由此可見這些高校的實力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程度。

      院校點擊

      西南交通大學

      院校速評:西南交通大學創建于1896年,時稱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我國最早創辦的現代大學之一。1905年遷校河北盾山,后更名唐山交通大學。1972年內遷四川,改為現名。長期以來,該校隸屬于鐵道部,2000年正式劃歸教育部管理。西南交大也是中國近代土木工程、礦冶工程教育的發祥地,為中國的近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民國著名學者、政治家、教育家吳稚暉先生曾經評論過:“中國真正能注重科學工程的學校,寥寥可數,而其中就有北洋,南洋和唐山(即指今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編者注),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純粹的工程學校,較前兩者也‘尤專精’”。清華大學校史也載清華工學院初創時,國內已有南洋、唐山及北洋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

      而今她坐落在天府之國——成都,是國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承擔建設軌道交通運輸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以及正式設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西南交大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在軌道交通領域影響重大的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其中的牽引動力實驗室在世界交通領域有著重大影響。在學科建設上,西南交大更是實力非凡,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排名一直穩居全國第一,測繪工程與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也名列全國前茅。值得一說的是,茅以升學院、詹天佑學院兩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品牌學院更是聚集了交大的特色、優勢學科及其專業。

      西南交大因鐵路而誕生,因鐵路而發展壯大,她創造了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施工的京張鐵路等多個舉世公認的第一,從中積淀的許多寶貴經驗極大地推動了以“軌道”為特色的專業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在全國排名第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全國排名前十,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全國排名前15位等。

      國家級特色專業:交通運輸、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學、通信工程、建筑學、交通工程、地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8-66366373,66366386,6636738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院校速評:中國地質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該校分北京和武漢兩地辦學,其中武漢校區位于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校園內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逸夫地質博物館,還有貫通西、北校區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這些都是學子們引以為傲的。

      地大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地學類專業約占全校專業總和的1/4,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2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地大實力最強的三個學院是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學院和工程學院,其下設的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地下水工程、水文地質等個個都是強勢專業,在業界認可度很高。在這里,地學類專業的學生如果夠優秀,還有機會進入地球科學“菁英班”、理科基地班、工科基地班。

      由于地質類專業因對口工作的特殊性,比較適合男生報考,女生報考時應慎重考慮。建議女生可以報考地大的文科類專業,雖然與理工科類專業相比實力相對較弱,但有些專業還是很不錯的,比如說珠寶鑒定專業,從近些年的珠寶行情來看,該專業在就業方面還是不錯的。英語、工商管理、會計等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國家級特色專業:地質學、煤及煤層氣工程、安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球化學、環境工程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7—67883304

      中國藥科大學

      院校速評:中國藥科大學始建于193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目前已發展成為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的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被公認為是藥類專業的國內權威,有“藥界清華”之稱,藥學、藥物制劑、中藥學在國內堪稱一流,藥物化學、制藥工程、臨床藥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也都是非常好的專業,每年錄取分數都很高,就業前景不錯。另外,為順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勢,該校在原“生化制藥專門化專業”的基礎上,設立了“生物制藥專業”和“微生物制藥專業”,并配備了生物制藥教研室、生物制藥工藝學實驗室,軟硬件條件都相當過硬,就業前景廣闊。設立的基礎藥學基地班、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在全國基地班中排名靠前,兩個基地班的保研率都很高,基礎藥學基地班偏向培養創新研究型人才,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培養創業型人才,同學們入學后學習一年會有滾動分流選拔考試,通過選拔可進入基地班學習。

      需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藥學類專業雖優勢明顯,但是如果存在色盲、色弱等視覺問題,那么很遺憾不能報考藥學相關專業,因為這些專業化學實驗較多,對于視覺要求較高。如果學的是文科,那么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等省級特色專業是不錯的選擇,藥事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也值得報考。

      國家級特色專業: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生物制藥、藥物化學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5—83271319

      河海大學

      院校速評:河海大學始建于1915年,在南京、常州均有校區,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實施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河海大學在江蘇地區口碑甚好,在全國也有很強的影響力,這與其在學科上頗有建樹是分不開的,該校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兩學科綜合實力處于全國領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學科總體實力最強,支撐的相關學科門類較多,水利水科支撐下學科人才梯隊的綜合實力處于國內一流地位。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水利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一,電氣工程、環境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農業工程、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力學、應用經濟學等學科進入全國前20名。值得稱道的是,該校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堪稱鎮校之寶,就業面非常廣,此專業培養的學生是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搶手的人才。港口與航道建設、水文水資源、土木工程等專業也是學校的頂梁柱。

      大禹學院是河海大學培養本科拔尖人才的專門學院,它是在原有的土木水利綜合改革試點班、水利、土木大類基地強化班的基礎上成立的,定位是以國家重點學科為依托,培養水利、土木方面的拔尖人才,實行的是本碩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小班化教學,實行導師制,并注重國際化交流和培養,每年面向全國招生人數僅為百余人,競爭非常激烈。

      國家級特色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通信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程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5-58099483

      西南財經大學

      院校速評:西南財經大學創建于1925年,坐落于西南第一大城市成都,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素有“中國金融人才庫”之美譽,是中國唯一有著深厚金融背景的財經大學。

      西財一直致力于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的建設,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內唯一以“中國”冠名的國家級金融研究機構。目前學校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金融學科群,現有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金融學科綜合實力處于全國的領先位置。根據《2012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顯示,西財的經濟學門類競爭力名列全國第二,三大核心主干學科(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均進入全國前15位,綜合實力排名穩居全國財經院校第二。

      西財的特色專業以財經管理類為主,會計學、金融學、工程造價等專業是該校的強勢專業,每年報考以上三個專業的考生很多,競爭非常激烈。2012年,西財又新增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該專業是四川省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先進,教學質量優秀,《人力資源管理學》是國家精品課程。

      西財開辟了國際化辦學特色,與全球第五、英國第一的大保險集團英杰華合作培養國際保險會計碩士生,填補了我國保險財務領域與國際接軌的空白,為此在財經界有了“精算在南開,保會在西財”的美譽。西財與全球第一大企業軟件及服務提供商——甲骨文公司的合作,堪稱高等教育與業界合作的范本。

      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財務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統計學、保險、法學、人力資源管理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8-87092355,87092898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院校速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于1931年,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建設示范性軟件學院和設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

      西電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8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二,“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排名第四。西電還依托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致力于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系統研制、科技攻關、工程研發等,創造了我國第一臺氣象雷達、第一套流星余跡通訊系統、第一臺可編程雷達信號處理機等電子與信息技術領域的多項第一。

      西電開設的電子類專業都十分強勢,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兩大王牌專業均可獨當一面。西電還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這些老牌專業的實力自不用說。另外,物理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在全國排名30以內。求學于此,不僅有好的專業可學,還有3個國家人才培養及教學基地、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引智基地等助同學們成才一臂之力。

      國家級特色專業:電磁場與無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學、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9-88202335

      西南大學

      院校速評:西南大學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合并而成。學校位于重慶市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試驗區、著名風景旅游區——北碚區,雖然從成立時間來看西南大學尚為。“年輕一代”,但這并不妨礙她具備107年的悠久辦學底蘊。在師范院校與農業學府強強聯合的局面下,成就了其更為多元的學科發展特色。學校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光炯”計劃和文化素質教育“雨僧”計劃,設立“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本科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這些具有顯著特色的培養計劃為西南大學的學生成長提供良好平臺,亦成為國內其他高校的學習典范。學校的教育學科發展積淀深厚,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嘗試實施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模式,為西南貧困山區的支教事業開辟新的方向,同時積極探索學生海外教學實習,為師范生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舞臺。

      西南大學現有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生態學、果樹學5個國家重點學科,有教育學、心理學、地理學等37個省部(市)一級重點學科。在學科中,心理學在全國排名第三,水產在全國排名第五,教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全國排名第六,畜牧學全國排名第八,農林經濟管理、民族學全國排名第九,植物保護全國排名第十。此外,生命科學、管理科學優勢明顯,教育學、社會科學、文學、理學實力雄厚,依托學科優勢,家蠶基因組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農學是西南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在全國享有盛譽,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就是該校農學專業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的杰出代表。心理學專業名氣不亞于北師大的心理學,全國聞名,被譽為心理學的“巴蜀巨擘”和“西部巨擘”。西南大學是國家免費師范教育試點的六所高校之一,師范類專業總體實力都比較強,如教育學、英語、化學等均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就業前景看好。

      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生物科學、植物保護、蠶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心理學、園藝、歷史學、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農林經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英語、農業資源與環境、漢語言文學、物理學、動物醫學,音樂表演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3—68252513,68250942

      合肥工業大學

      院校速評:合肥工業大學創建于1945年,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該校在工科方面見長,現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為一級重點學科,在全國排名第六位,機械設計及理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是二級重點學科,此外,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總的來說,合工大機械類專業都很好,車輛工程專業是代表,在國內汽車行業很有名氣,其隸屬的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也是最有實力。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筑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也有很好的聲譽,廣受學生好評。對于合工大這樣一所工科類大學而言,文科類專業相對工科要遜色不少,目前合工大只有學院、外國語學院、建筑與藝術學院開設的專業招收文科生,法學、廣告學、英語等專業值得一報。而經濟學院、管理學院雖開設了偏文科的專業,但只招收理科生。

      國家級特色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物聯網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學、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制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車輛工程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551-62901096

      華中農業大學

      院校速評:華中農業大學創建于1898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獅子山,是一所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華農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作物學。目前作物學科在全國排名第一位,另有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微生物學等8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有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4個部級重點學科。根據中科院《農業生物技術國際發展態勢分析》報告顯示,華農分子育種生物技術排名世界第五位,植物染色體工程排名第十位,轉基因糧食作物、植物基因組研究、動物基因組研究等排名進入前二十位。

      農學、生物學是華農的老牌優勢專業,其中生物學建有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每年的錄取分數很高。生物技術和應用生物技術是強勢專業,建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是學子們樂于競爭的專業。據華農的一項考研數據顯示,該校生物類專業和農科優勢專業均是考研大戶,每年的錄取率超過50%。此外,華農的廣告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園林、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實力也很雄厚,華農現任校長就是園林專業畢業的,就讀該專業的學生有機會領略校長的教學風范。華農還是湖北省開設土地規劃專業的三所高校之一,該專業雖然學習比較辛苦,但是就業前景很不錯,測量規劃,在公路、鐵路工程建設中都少不了,就目前的大環境來看,這個專業只要學好了,前途是光明的。

      國家級特色專業:農學、園藝、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醫學、園林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7—87280707,87395964

      中國傳媒大學

      院校速評:中國傳媒大學創建于1954年,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也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打造以傳媒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目前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現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結果顯示,該校的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設計學、藝術學理論2個學科排名前十,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國語言文學、政治學等4個學科排名前三十五位。

      在專業建設上,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廣播電視工程、新聞學等優勢專業均達到國內頂尖水平,其中播音與主持藝術該專業每年招生計劃60余人,而報考人數是招生人數的100多倍,要求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75米,音質要好。廣告學院的廣告學專業位列全國三甲,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2個專業是該校的優勢與主干專業。為服務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學校的數字游戲設計專業面向全國招生,該專業在軟硬件方面都具備很好的條件,因對口的是朝陽產業,就業前景看好。

      國家級特色專業:傳播學,文化產業管理、廣告學、錄音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工程、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非通用語種群、廣播電視新聞學、動畫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10-65779370,65779256

      長安大學

      院校速評:長安大學創建于1951年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被譽為中國公路交通行業的“黃埔軍校”。

      長安大學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有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地質工程等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有車輛工程、環境工程等2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建筑工程等學科在全國具有較強實力。2012年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顯示,交通運輸工程排名全國第五位,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排名全國第八位,地質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工商管理等排名全國前五十位。

      長安大學始終保持著在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和建筑等方面的專業特色,專業設置覆蓋了當今這三個行業的絕大部分領域。其中公路交通特色最為顯著,實力也最為雄厚,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是該校的招牌專業,在全國首屈一指,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等優勢專業也獨具特色,此外還擁有全國高校惟一的包括汽車高速試驗環道在內的綜合測試場。地球物理專業是該校的老牌專業,有50多年歷史,屬研究型專業,就讀這個專業以后若想要發展好,最好是能本碩連讀,或者讀完博士再就業比較好。

      國家級特色專業:地質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交通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自動化、環境科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等。

      學校網址:http:///

      招辦電話:029-82334104

      中國礦業大學

      院校速評:中國礦業大學始建于1909年,位于華東地區的門戶城市——徐州,其前身是焦作路礦學堂,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沉淀如今已形成以工科為主、礦業為特色,理工文管法等學科全面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礦大并沒有去炫耀自己悠久的辦學歷史,相較而言更加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始終積極為學生開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綠色通道,全方位加強與國外知名大學協同培養優秀學生,同德國杜伊斯堡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斯韻伯恩科技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等近五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學術交流合作關系。每年都將選送品學兼優的學生赴國外學習,同時也接收國外學子來校學習,這種國際上的人才交流對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其發展高度頗為有益。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實行通識教育、創造教育以及個性教育,學校特設孫越崎學院,每年從入學新生中挑選部分高考成績優秀的理科生進入學院學習,學院專業涵蓋豐富的各類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期滿之后有望直接推薦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使之成為許多優秀學子的夢想搖籃。中國礦業大學,顧名思義其特色專業與礦業緊密相連,采礦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測繪工程等均是使得礦大名聲在外的“王牌專業”。在人口不斷增多、資源日漸稀缺的時代,更好地發展礦業更是成為國際矚目的話題,如此便使得其就業發展前景良好,成為經濟發展的“弄潮兒”。

      國家級特色專業:采礦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工程力學、環境工程、會計學、信息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大學網址:http://cumt.edu.on

      招辦電話:0516-83591555,83591666

      北京科技大學

      院校速評:北京科技大學始建于1952年,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等六所國內知名學府的礦冶系科組建而成,經過幾十載的發展沉淀,現已成為工科領頭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的院校之一,并于2006年成為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試點高校。

      冶金工程是北科大引以為傲的優勢特色專業,包含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學和能源與環境工程三個專業方向,學校配備有激光測速、紅外成像、數字顯微圖像、超高溫差熱分析、高溫X射線衍射分析以及多功能真空熔煉等先進實驗室,為學校的研究工作以及本科生更有效掌握理工基礎知識提供平臺。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多數成為從事鋼鐵與有色金屬冶金工藝過程控制、產品設計開發、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就業以及繼續學習深造均是良好選擇。材料科學與工程亦是北科大的品牌學科,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完備的硬件設施成為學科發展的助力器,學校擁有固體電解質冶金測試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教育部環境斷裂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基地,科學研發能力可見一斑。軟件力量與硬件實力并行發展的策略使得北科大成為工科院校中的佼佼者,更是享譽四方的“鋼鐵搖籃”,有34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專業研究,一大批校友擔任鞍鋼等國家大型企業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成為歷代北科大學子們的奮斗目標。

      國家級特色專業:礦業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技術史、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工程、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機械設計及理論、熱能工程等。

      大學網址:http:///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观看|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