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傳統園林設計

      傳統園林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園林設計

      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第1篇

      1.1傳統圖案形式美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1.1.1均齊均齊是圖案設計的形式之一,即指圖案的左右兩邊或上下左右四邊紋樣的圖形、色彩等基本相同,呈對稱狀。均齊式圖案設計紋樣的形、色、技法等重復使用,給人以莊嚴肅穆、整潔有序的美感。均齊圖案在城市主干道規劃設計與人行道的分割綠化帶設計中被廣泛應用,從而體現出城市規劃設計的規整感和現代感。

      1.1.2平衡平衡是圖案設計構圖的基本要素,即圖案的左右兩邊或上下左右四邊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呈相等或相同狀,圖案設計的重心落在其中軸線的中心點上,以保持圖案畫面的平衡。平衡式圖案設計在城市綠化帶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整潔劃一的規整感之外尋求變化之美。構圖的選擇在保持統一的前提下講究變化之豐富,不僅可以避免給人造成審美疲勞,而且還能起到移步換景的審美感受,同時還有設定地標的作用,有利于人們確定正確方位。

      1.1.3角偶式角偶式圖案是以一角為起點的均衡或對稱構圖形式。在園林設計中角偶式圖案的應用,既可以起到填補空白或壓角點綴的作用,還可以以它獨特的構圖形式給人別出心裁的藝術美感,別有一番景致。角偶式圖案多用于城市道路綠化分割帶的起始或末尾處,可以起到提示性或標識性的作用。

      1.2傳統圖案色彩美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圖案的色彩搭配講究和諧統一,即使用同一色系的顏色進行搭配,給人以柔和舒心的審美享受。傳統圖案和諧統一的色彩搭配在城市綠化設計中也得到廣泛的使用。例如街道分隔帶綠化設計,在植物選材上可以選用同一種植物作為綠化色彩基調,再選用同色系的色彩植物點綴其中,這樣能給人以和諧統一、整齊美觀、舒心愉悅的審美感受。傳統圖案色彩搭配講究對比統一。傳統圖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如園林布置、建筑裝飾的柱頭、陶瓷裝飾紋樣設計、服裝的面料設計等,無不體現傳統圖案的色彩美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3傳統圖案意境美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圖形所傳達的文化寓意信息是不需言語表達的,它以直觀的形狀,亮麗的色彩展現給人們意蘊之美。傳統圖案以其抽象、夸張、寓意豐富的造型向人們傳達著深邃的意境之美,例如有寓意平安吉祥、寄托美好理想與向往美好生活等,它們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將傳統圖案簡明、精練、易懂的形狀融入現代城市園林設計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審美效果。

      2結語

      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現代園林 傳統文化表達

      城市園林不僅是城市的容貌表現,更是精神風的體現,同時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點之一,是市民使用頻繁的公共休閑場所。人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國的園林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時空統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強調整體至上,人倫道德,中府和諧,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現代園林設計積極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僅豐富園林設計時的素材,還增加了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

      一 從現代園林設計洞悉中國傳統文化

      1 民風民俗之美

      民風民俗是極富有地方特色、極其區域化、保護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社會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悠久的傳統文化傳承現象。民俗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民風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政治、地域、宗教、語言等因素決定和影響著民俗的產生和發展。諸如我國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或自治縣,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壩的彝族等。

      近觀我們的漢族,不同區域也有著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園中,其烏金廣場的設計就是對當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繹,廣東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豐富多樣,其中通濟橋及“行通濟”的民俗即為其中之一。

      傳說明朝時有一學子趕考,在佛山南郊一條河涌上乘船渡過時,被大雨淋濕而大病一場,為此許下宏愿,若中舉則一定要在此修橋,免去百姓過渡不便和風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舉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橋,取名“通濟橋”,該橋成為佛山八景之一。后來自明代開始,漸漸形成了“行通濟”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當地民眾扶老攜幼,一手舉著小風車,一手拿著用紅紙扎的生菜,由北向南從通濟橋上漫步而過,祈求來年平安吉祥。

      2 和諧之美

      中國現代園林設計同樣也體現了和諧之美。它主張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自然與建筑之間的協調、動與靜的統一。中國現代園林設計所體現的和諧之美更多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遠的境界。它強調園林與自然的親和關系,“注重和諧與中庸”。表現在造型上,中國傳統園林猶如天地的縮影,有著各種各樣自然景色的縮樣,如山巒、巖石和湖泊。中國園林在營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順應自然,著力顯示純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為中國造園藝術的最大特點之一。

      透過這些園林設計中的恬靜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儀態。我們可以從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中領略到人和天地萬物聯系的是那么的緊密。因為它們把天與人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認為天是萬物的起源,天與自然的發展變化制約著人類社會的腳步。在人與自然的交往中,人們就形成了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在認識、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傳統園林的空間除了首先要考慮如何滿足人的需要外,同時也考慮古人講的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即人、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應當十分和諧。這種精神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自然式山水園林上得到了完美體現,“天人合一”成為園林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這種源于自然而又勝于自然的文化滲透中,歷代的造園大師們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態的山川林泉的造園風格,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達到最大程度的和諧統一,也使得中國園林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母。

      3 社會人倫觀

      儒道學說抑或《周易》的“陰陽”,它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至尊。儒的“禮”,道的“無”無不體現著濃厚的人文精神,人本價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這種根深蒂固的社會人倫觀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中國園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這一套倫理價值之上,并與之密切相關,空間的營造需要為現實的倫理秩服務。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后”。宗廟陵寢是一切禮制建筑的通稱,在中國園林中關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萬物,各類神靈,先賢哲人的各種壇、廟和陵寢,幾乎都是一種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儀式性園林建筑,它們的實用價值不高,但因為這樣的倫理觀念就不可逆轉的形成了以威嚴的皇家園林為代表的空間形態的主旨:一方面,皇權至上的永恒觀念。如北京天壇和北京故宮。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級觀念。早在商周時期天子、諸侯都已有園囿,但范圍和規格等級上卻又很大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廟堂建筑上也自覺地將空間形式區別于人的等級,以維護階級社會的秩序,這里邊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臺閣樓等都有極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園林設計中鮮明的透漏著古代社會的倫理觀。[ hi138\Com]

      4 傳統道德觀

      中國傳統的道器觀重視物的意義與內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這種觀點反映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義,而不是單純欣賞植物的形狀、顏色和香味。園林從開始的草創階段便離不開花木的種植,古典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曲水荷香”,拙政園中的批把園、玉蘭堂、海棠春塢等,都以花木作為景觀的主題而命名。自古以來,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確道出園林植物的比德意義“至于玩芝蘭則愛德行,睹松竹則思”。屈原的《離騷》就以香草比喻君子,作為人格高潔的象征。松柏的蒼勁挺拔、抗旱耐寒、常綠延年成為中國園林文化精神中的審美意象,“風入寒松聲自古”,松風傳雅韻,聽松風也就成為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竹為“三教”共賞之物,唐張九齡稱贊它“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竹子清高、正直的性格為文人雅士所傾慕成為他們理想的人格化身。在中國園林藝術中,花木因可以用來表達思想和意志而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載體,從而極大的豐富了園林的抒情意味。

      5 哲學辨證觀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它是周易學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質就在于它是流動的。自古以來中國園林的設計就繼承了這一原則。而這一原則又恰恰體現了哲學的辯證觀,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動靜結合的完美統一。中國的園林設計中就體現了空間不只是為構成一種靜止的畫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運動感,使人在“步移景換”中得到一連串的空間層次感覺———亦靜亦動,亦曲亦直,亦虛亦實,亦隱亦現的絕美意境。

      最經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體現流動的園林建筑的表現形式莫過于廊。廊在園林中主要是風景的導游線,又是建筑之間相互聯系的脈絡。在園景組合方面,還起到劃分空間、增加風景深度額作用。其體形宜曲宜長,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曲廊多迤邐曲折,與墻依偎輾轉流淌。總之,廊的設置使園林空間在延續的流動性中沖破封閉與隔絕而溢向室外形成彌漫之勢,令人意猶未盡,以達到景觀外延的效果。

      二 挖掘中國現代園林的特點,尋覓傳統文化的足跡

      園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質是一種追求愉悅的純粹精神活動。中國傳統園林的中國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布局流暢。中國傳統園林的布局和整個園林的內容、形式、工程技術和文化藝術融為一體,遵循起、承、轉、合的章法,使景觀移步異景,也對場地的缺陷進行良好的彌補。用地廣闊者不顯空乏(圓明園),狹小者不顯擁促(殘粒園),狹長者不顯冗長(南京煦園),扁闊者不顯短淺(北海靜心齋)。

      2 追求意境美。中國傳統園林的審美心理節奏偏重于平緩、含蓄、連貫,追求一種天然之趣,一種清新自然的寧靜,追求一種把自然環境與現實生活協調起來的美的境意。

      3 細節精巧。傳統園林常是由局部來構成完整的整體。局部求精,并能夠集零為整,表現得更為精致。

      4 空間劃分含蓄。中國傳統園林常把性質各異的空間逐步展開,自由靈活的進行空間的分隔。用空間對比、滲透的手法使景致顯出層次。

      三 現代城市園林設計中傳統文化表達的方式及意義

      1 現代城市園林設計中傳統文化表達的方式

      (1)轉化。指直接利用原有景觀形態,通過變換各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轉化原有建筑、構筑物等的存在方式,來達到盡可能保留原有的結構和形態的目的。在中山歧江公園設計中,設計師采用了同樣的方法。歧江公園的場地原為中山著名的粵中造船廠,該造船廠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廠房、機器設備,包括龍門吊、鐵軌、變壓器等,涂上鮮紅的色彩,成為一個具有工業美感的巨大的構成主義雕塑作品。

      (2)重現。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有時會從文字記載或口頭傳說中挖掘出場地原有的一些環境狀況,設計師有時會將其重現。重現的景觀給園林給增添了傳統文化魅力,使觀者能從視覺上了解到與場地相關的文化和歷史信息。

      (3)借鑒。在園林設計中,對其它藝術形式或文化現象的借鑒是允許的,更是普遍和常見的,首先,現代城市園林設計更是在借鑒傳統園林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現代園林設計中的借鑒行為,更多的是對其它藝術形式的借鑒,特別是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藝術及設計領域中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園林設計師對園林設計進行了積極探索,出現了如大地藝術、極簡主義等新的園林形式和風格。城市園林設計對城市傳統文化的借鑒,較為常見的是從一些建筑、構筑物、傳統藝術、傳統工藝品等中借鑒一些形式語言。

      (4)保留。傳統文化是一種歷史的沉淀,它們就顯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城市發展歷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樹、路燈等都代表著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符號。而在園林設計時,場地中往往留有歷史的一些痕跡,我們有時要依附它們來保留記憶或了解歷史。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往往會保留場地中遺留的一些建筑物,如房屋、園林、工業廠房、牌坊、碑文、古井、橋、寺廟、雕塑、陵墓等等。如上海浦東中央綠地公園建設中,就特地保留了一座具有濃郁上海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今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陳列室。

      2 現代城市園林設計中傳統文化表達的意義

      (1)增加文化內涵

      城市園林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文化現象,蘊含了人類文化的結晶。現代的園林更是體現了對文化內涵的追求。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本身就體現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園林設計中融入歷史和文化,能增加園林的歷史感和文化內涵。

      (2)弘揚城市文化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留存于城市中,融匯在人們的生活中,并對市民的觀念和行為起著無形的影響。現代城市園林因為其面向大眾而具有公共性,不僅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求,同時還肩負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展示現代文明風范的重任。

      四 結語

      城市園林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市中的建筑、街道等,在自然和人文背景下構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觀,影響或決定著一個城市的面貌。歷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形成,無疑是一代代人繼承歷史和傳統文化積淀的過程。從現代園林設計中我們看到了民風民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社會人倫觀的體現以及哲學辨證觀等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滲透了活的傳統文化的現代園林更加具有魅力。[]

      參考文獻:

      [1] 貢宇:《城市濱水景觀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陽市族湖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構思》,《中國園林》,2003 年第7期。

      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現代園林 傳統文化表達

      城市園林不僅是城市的容貌表現,更是精神風的體現,同時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點之一,是市民使用頻繁的公共休閑場所。人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國的園林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時空統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強調整體至上,人倫道德,中府和諧,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現代園林設計積極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僅豐富園林設計時的素材,還增加了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

      一、民風民俗之美

      民風民俗是極富有地方特色、極其區域化、保護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社會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悠久的傳統文化傳承現象。民俗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民風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政治、地域、宗教、語言等因素決定和影響著民俗的產生和發展。諸如我國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或自治縣,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壩的彝族等。近觀我們的漢族,不同區域也有著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園中,其烏金廣場的設計就是對當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繹,廣東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豐富多樣,其中通濟橋及“行通濟”的民俗即為其中之一。

      二、和諧之美

      中國現代園林設計同樣也體現了和諧之美。它主張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自然與建筑之間的協調、動與靜的統一。中國現代園林設計所體現的和諧之美更多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遠的境界。它強調園林與自然的親和關系,“注重和諧與中庸”。表現在造型上,中國傳統園林猶如天地的縮影,有著各種各樣自然景色的縮樣,如山巒、巖石和湖泊。中國園林在營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順應自然,著力顯示純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為中國造園藝術的最大特點之一。

      透過這些園林設計中的恬靜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儀態。我們可以從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中領略到人和天地萬物聯系的是那么的緊密。因為它們把天與人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認為天是萬物的起源,天與自然的發展變化制約著人類社會的腳步。在人與自然的交往中,人們就形成了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在認識、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傳統園林的空間除了首先要考慮如何滿足人的需要外,同時也考慮古人講的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即人、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應當十分和諧。這種精神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自然式山水園林上得到了完美體現,“天人合一”成為園林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這種源于自然而又勝于自然的文化滲透中,歷代的造園大師們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態的山川林泉的造園風格,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達到最大程度的和諧統一,也使得中國園林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母。

      三、社會人倫觀

      儒道學說抑或《周易》的“陰陽”,它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至尊。儒的“禮”,道的“無”無不體現著濃厚的人文精神,人本價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這種根深蒂固的社會人倫觀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中國園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這一套倫理價值之上,并與之密切相關,空間的營造需要為現實的倫理秩服務。“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后”。宗廟陵寢是一切禮制建筑的通稱,在中國園林中關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萬物,各類神靈,先賢哲人的各種壇、廟和陵寢,幾乎都是一種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儀式性園林建筑,它們的實用價值不高,但因為這樣的倫理觀念就不可逆轉的形成了以威嚴的皇家園林為代表的空間形態的主旨:一方面,皇權至上的永恒觀念。如北京天壇和北京故宮。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級觀念。早在商周時期天子、諸侯都已有園囿,但范圍和規格等級上卻又很大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廟堂建筑上也自覺地將空間形式區別于人的等級,以維護階級社會的秩序,這里邊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臺閣樓等都有極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園林設計中鮮明的透漏著古代社會的倫理觀。

      四、傳統道德觀

      中國傳統的道器觀重視物的意義與內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這種觀點反映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義,而不是單純欣賞植物的形狀、顏色和香味。園林從開始的草創階段便離不開花木的種植,古典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曲水荷香”,拙政園中的批把園、玉蘭堂、海棠春塢等,都以花木作為景觀的主題而命名。自古以來,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確道出園林植物的比德意義“至于玩芝蘭則愛德行,睹松竹則思”。

      五、哲學辨證觀

      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第4篇

      1中國傳統元素的表現形式及與現代園林景觀的關系

      中國傳統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世界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人類的文明,乃至世界的文明都具有一定深遠的意義[1]。中國傳統元素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書法、雕刻藝術、繪畫、皮影、剪紙以及傳統符號等。在我國,園林設計師非常重視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的元素,在園林與傳統元素的充分融合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園林的設計美感與多樣化以及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在園林的設計中加入傳統元素,對其進行加工、改造以及運用,讓園林的設計更加有時代感和特色。在我國的園林設計中,設計師往往將“天人合一”的概念加入到園林中。所謂“天人合一”,指的就是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因此,在園林景觀中,合理地將傳統元素應用到其設計中,既能發揮出園藝設計師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園林的設計美感。基于此,現代景觀園林與傳統元素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2傳統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的必要性

      第一,二者關系密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將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應用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已成為設計者們的共同的話題,并將其關注點逐漸引入到傳統元素的應用中。第二,能夠將二者有機地融合。在園林及景觀的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既能提高整個作品的感染力,又能彰顯一定的時代性和設計內涵,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從中突出整個產品的創新性。第三,帶給設計師一定的設計靈感。設計師深入地研究傳統元素,既能產生設計靈感,又能體現出作品的設計內涵與設計思想。傳統因素與現代的園林及景觀設計關系密切,要達到設計出有思想有內涵的現代園林的目的,傳統元素的融入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傳統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科學應用

      3.1認識設計理念的重要性

      現代園林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環境,讓環境具備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推廣美學文化以及體現美學價值的實用[2]。現代園林的設計,往往體現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念、發展文明等。因此,將傳統元素合理地應用到現代的園林及景觀設計中,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便要求設計師的水平要過硬,不僅懂得美學及設計學的常識,還要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基礎,進而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園林及景觀作品。

      3.2重視應用色彩表達

      對于園林及景觀的設計,色彩的表達是重中之重。合理地運用色彩,不僅可以將原來單一的園林及景觀變得多樣化,還能使設計的園林及景觀別出心裁。在現代園林及景觀的設計中,最主要的應用色彩的設計就是根據季節的不同,園林中的植物擁有不同顏色的變化。所以,充分地應用色彩的表達極其重要,園林設計中普遍應用的色彩技術有3種,分別是人工色、半自然色與自然色。在園林的設計中,合理地應用這些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礎之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考慮到其中,使傳統元素能夠更好地應用于現代園林的設計。

      3.3引進新技術、新材料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園林及景觀的設計中要應用的新型材料與新型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在園林及景觀的設計中,對新材料及新技術的應用也成為設計者要考慮的重要因素[3]。例如,在新材料的引用方面,可以通過納米材料以及金屬材料的應用來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應用一些玻璃材料來達到增強效果的作用等。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外國先進的技術,加入中國傳統的元素,既能夠增加美觀,還能增加園林的可利用空間,在應用再循環技術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為資源更合理的配置打下基礎。

      4結語

      在實際的園林及景觀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不僅可以增加園林及景觀的視覺效果,還能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起到發揚的作用。要使傳統元素更好地應用于現代的園林及景觀的設計中,就要在設計中認識設計理念的重要性、重視園林設計中的色彩表達、引進新的技術等,在做好這些的基礎上,更好地將我國傳統元素應用在現代園林及景觀設計中,為我國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的復興打下基礎。

      作者:孫鼎鼎 張偉 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園林場

      參考文獻

      [1]鄧薇,楊陽.園林規劃中鄉村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價值工程,2017(3):236-238.

      傳統園林設計范文第5篇

      首先,傳統人文觀念的應用。在我國最核心的文化傳統觀念中,人們所講究的是一種自然界與人的和諧統一關系,中國傳統的建筑設計也同樣反映出這一點。在中國不少的傳統建筑當中,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融合決定了傳統建筑的產生與發展,現代建筑設計也必然會有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影子。要做到在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灌輸進傳統建筑元素,并不是僅僅在建筑設計造型上塑造出一種復古色彩的外型,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在現代設計中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古典婉約風格,再結合實際的環境因素,將現代設計技術和自然社會環境聯系起來。這樣一來,現代園林設計才能夠將自然環境的破壞因素降低到最小范圍內,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例如,在現代標志性建筑中,沈陽市的方圓大廈就汲取了傳統建筑元素中多種特點,它的外部造型是一個巨大的古錢幣,賦予了大廈各業主生意財源廣進,事業興旺發達的美好寓意。錢幣在我國古代一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再加上大廈周邊綠化的園林建設配備了亭舍、斷橋、流水等頗具中國古代風格的元素設計,使得整個大廈更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韻律。

      其次,傳統空間設計的應用。北京四合院建筑作為最能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特色的典型代表,在于它創造出巧妙的圍合式空間設計形式。四合院的設計初衷是為了營造個人居住的獨立院落空間,使人為的居住環境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了隔離,久而久之,四合院就逐漸作為中國傳統的特色建筑發展了下來。另外,四合院內羅列的各種假山、石雕建筑、竹林等元素也是現代園林建筑可以借鑒引用的。一方面這不但能夠為景觀觀賞者提供舒適的視覺空間,創造無限的想象思維,另一方面也營造了建筑設計里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發揚光大。

      最后,傳統建筑符號的應用。傳統建筑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它通過向人們傳遞文化信息來形成群體的文化認同思維,在人們思維的聯想作用下,中國的傳統文化便自發式地浮現在其腦海中。因此,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設計人員如果要使用有制定意向的傳統建筑符號,就要預先對這些符號進行歸類加工,最后合理地運用這些符號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中來表達傳特征統的文化。例如在對安陽市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設計中,在內部的墻面上裝飾了各種不規則的石頭和樹枝,雖然這些裝飾看似簡陋,但是恰恰反映了中國人對文字的原始記載方法,獲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2結語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熟妇无码AV|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