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風險管理的方法

      風險管理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風險管理的方法

      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第1篇

      1.1 持續改進思想的發展

      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主要部分,其目的是追求積極活動的最大化和不利活動的最小化。自上個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來,持續改進思想被引入到項目風險管理,這離不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 ISO9000 標準和美國 Carnegie Mellon 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SEI)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貢獻。這二者對于項目管理不僅體現在標準方面,更體現管理思想和原則方面的意義,比如 ISO9000 提出管理的八項原則,CMM 提出 5 個層次的持續改進。它們都著眼于質量和過程管理。但是它們的基礎各不相同,前者是確定一個質量體系的最低要求,而 CMM 強調持續的過程改進。盡管 ISO/DIS9000:2000 版也增加了持續改進原則,但仍屬于單一層次的標準,而 CMM 模型分成 5 個等級,適用范圍也更加廣泛。CMM把管理內容定義為若干關鍵過程任務,并設立了初始化、可重復性管理工作、識別組織基本能力的管理工作、確立企業競爭力管理工作、通過持續改進方法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管理能力。目前來看,引入持續改進的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在 ISO/DIS9000:2000 的基礎上,充分利用 CMM 持續改進方面的優勢,建立起一套規范化并且能夠持續改進的過程和質量管理循環,不斷提高風險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1.2 面向持續改進的項目風險管理的優點

      持續風險管理流程主要是來源于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的“持續風險管理指南”(CRM),在項目風險管理領域被稱為項目風險能力成熟度模型(RMMM),這個框架基于成熟程度、文化和組織的其他相關屬性,由一系列與項目有關風險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組成,并為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個主動管理的合理環境。它主要針對:一是對可能會出現錯誤(風險)的部分持續評估。二是決定哪類風險最主要,并且進行重要程度描述。三是實施處理風險的戰略。

      這種基于過程的方法與傳統的基于事件風險管理方法顯著不同。后者所要實施的策略要等到風險事件發生,然后再有所反應,接下來再采取措施來阻止它再次發生。相反,持續改進的風險管理具有以下優點:一是能夠在問題發生前預防。二是改進產品質量。三是使得資源更好地被利用。四是增進團隊合作。五是為投資決策設立預期目標,并且提供解決方案。

      2、基于持續改進的風險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2.1 風險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與項目管理的其他知識域不同,風險管理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始終,風險管理程序屬于與項目管理程序相互交叉的雙維度結構。同時,項目生命周期階段形成了項目風險管理的第 3 個維度,這 3 個維度構成了項目風險管理成熟度模型(RMMM)。RMMM 是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的子集, RMMM 在 SEI 中也被稱作 CRM.盡管 PMMM 的研究起源于歐洲,但是其核心仍然是 CMM.CMM 模型主要通過項目生命周期,設置可以持續改進的關鍵管理流程域(KPA)來進行項目管理。CMM 目前已應用到多個研究和實踐領域,比如面向系統開發的 SD—CMM,面向系統工程的 SE—CMM,面向項目團隊的 P—CMM 等等。但是不可否認,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和 PMI 對 PMMM 開發作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并且已經得到了產業界的認可。

      2.2 項目風險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層次

      PMMM 的主要優點在于可以為不同的項目或者公司定制用以測評成熟度各層次的方法。同樣,RMMM(CRM)也為項目定義測評風險管理成熟度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可定制的,其核心是圍繞項目生命周期階段所進行的持續改進,即風險流程改進(RPI)。應該注意到,流程改進是過程,而不是目標。RMMM(CRM),采用 CMM 的1至5級來描述項目風險及相關流程,因為CMM 是一切成熟度模型的基礎和根本,可以說是元模型。RMMM(CRM)包括5個層次:

      第1層次為通用術語。組織第一次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學習風險管理知識、語言和術語。第2層次為通用過程。組織運用風險管理,開發相應的可重復利用的通用風險管理過程和方法。第3層次為方法集成。把所有風險管理方法集成為單一方法,可以最好地實現風險管理協同效應和過程控制。第4層次為基準比較。確定風險管理基準點與比較的指標和內容,基準比較必須連續進行,改進風險管理構成及執行方法,并增強競爭優勢。第5層次為持續改進。組織評估通過風險管理基準比較獲得的信息,然后決定是否能改進單一方法。

      2.3 持續風險改進通用風險域

      RMMM(CRM)根據項目生命周期,利用工作分解結構圖(WBS)設立不同的可用于持續改進的通用風險域。比如考慮到建設項目為系統運營就緒的基礎設施、硬件和軟件、建造、進度和成本、每個項目的合同樣本等等。一般說來,大型工程項目可用一個3層的風險識別流程描述出來:

      (1)全局風險域(這些潛在風險影響項目整體并且會導致全程項目成本/進度全部策略的改變或者再評估)。

      (2)項目風險域(這些潛在風險影響每一個基本項目并且對實現項目目標有潛在影響或者要求項目范圍或者個別合同水平上變化以及它與其他項目界面關系上)。

      (3)個別合同風險域(這些風險對個別合同中的域有潛在影響,而且具體到特別合同上,直接影響成本、進度和具體合同的效率)。

      3、項目風險管理持續改進的功能與步驟

      3.1 項目風險管理持續改進的功能

      盡管RMMM(CRM)有5個層次,但是所有工作不是必須被依次魚貫地完成,而是可以重疊進行的,這主要取決于項目組愿意承擔的風險大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RMMM 是柔性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與傳統風險管理程序、風險管理知識域緊密結合。在實施中風險應該用重要程度來計劃,這依賴于項目、管理者和個體的目標和限制條件。這意味著,雖然一個風險管理模型不能適用于所有情況,但是可以通過 RMMM 的持續改進與風險管理程序、風險知識域的適應性組合、動態調整,就能夠適應各種復雜情況,并提供合理的風險管理程序與功能。通常,項目風險管理持續改進的功能主要有:

      (1)識別。在風險成為問題前,搜尋并定位風險。

      (2)分析。通過系統化分類、估計和理解以降低不確定性并提供計劃和行動框架的流程,把風險轉換成決策信息。

      (3)計劃。把風險信息轉化為決策和適當的消減行動(現在與未來)以及實施。

      (4)跟蹤。通過項目生命周期來監控風險指標和風險消減計劃。

      (5)控制。糾正與計劃執行的偏差。

      (6)溝通。貫穿所有以上提供信息和反饋的功能給所有項目相關利益人。

      關于風險活動以及當前和新產生風險在這些功能實現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的相關利益人和管理層次的差異,特別是相關利益人應該理解風險管理是如何適應整體項目管理流程的。這些流程之間以及與其他項目管理知識域之間交互作用,并要求不同階段不同項目團隊成員參與到持續改進的項目風險管理中來。所以說,面向持續改進的風險管理必須因項目管理階段不同、主體間差異而有所不同,貫穿于項目管理始終。持續改進的風險管理,應該通過相關利益人和項目組在不同層次上的不同的職責、指標和風險的分配來實施,具體如下:一是風險經理。檢查、批準和提供與風險計劃和行動有關的資金。二是用戶識別風險。三是項目經理。識別風險并設計風險管理和行動計劃,跟蹤、溝通與風險管理計劃對應的項目績效。四是項目經理。識別風險并且設計消減風險選擇方法。五是項目組成員識別風險。

      3.2 持續風險管理的步驟

      持續改進過程的步驟是一種基于 PDCA 循環的系統化問題解決方法,改進通常是階段性的,要觀察每個階段各個過程的整體效果,而不是分散進行。不然的話,分散優化會降低整個項目的效率。具體的步驟如下:

      (1)識別項目風險流程改進機會。這一階段的目標是選擇適當的項目風險流程用于改進。例如,工程實施中土地使用權獲取、建筑設計、融資分析的關鍵環節和過程,對整個項目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標影響重大,因此作為關鍵的風險流程用于改進。

      (2)評價需改進的風險流程。這一階段目標是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及確定改進的指標。重點就是把需改進的項目風險流程的具體指標細化,并確定改進的具體目標。

      (3)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這一階段目標是識別目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原因,充分利用有關工具和方法找出原因。

      (4)采取措施。計劃并采取適當措施改正不規范的做法,針對風險管理工作流程進行改正,以達到目的,消除存在的問題。

      (5)確認改進的結果。評價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是否達到了目標。

      (6)改進方法標準化。這一階段主要目標就是確保項目風險管理的水平得到維持,要確保已經改進的工作效果通過制定的管理流程圖、程序、制度、標準等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這一階段的規范化管理成果推廣到其他過程或部門。

      (7)為下一階段或未來項目進行計劃。主要針對遺留問題制定計劃并評價其效果,通過學習其他部門的經驗為下階段工作和未來項目提供規范化管理的知識。

      4、項目風險管理流程改進的價值

      4.1 風險管理流程改進的目標

      持續改進是 RMMM(CRM)的核心,因此,風險流程改進業務(RPI)是降低項目風險和成本的基礎。一般的項目經理只是相信看得見的投資收益,而不是采納 RPI 及所能帶來的非顯而易見的收益。傳統的風險流程改進計劃目標是通過很高的風險管理成本,從而取得項目高績效和高可靠性。現行的風險資源型管理方法,是把風險當作獲取收益的資源,通過風險預算的低成本,取得項目的中等績效和中等可靠性。但是利用風險預算,來彌補流程環境的不足是不能獲得期望收益的。相反,雖然 RPI沒有較明顯的滿意投資收益,但是用定量方法仍然是能夠度量成本和收益。這是由于 RPI 能夠形成良好的風險流程,可以降低與不良流程相關的風險。RPI 是可以用 CMM 第2層次的工作來實施,并且最終能夠實現低成本、高績效、高可靠性的目標。

      4.2風險管理流程改進的成本

      RPI 的成本是決定項目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方面。RPI 成本模型主要包括:風險流程基礎設施成本,風險流程改進實施成本,風險流程改進技術路線成本和風險流程評估成本。

      這些直接和間接的成本和收益均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定性成本被歸因于與生產低劣產品相關的現存不合理流程的成本。這可能導致客戶不滿意或者喪失未來商機,這些成本如客戶滿意度下降、瑕疵糾正成本、返工成本,以及由于違約而導致的業務損失成本等。利用有效的風險評估方法能夠把定性因素轉換為定量成本,這可以通過評估不同因素相關風險,然后為每一項分配風險預算來實現。風險預算是規避風險的成本乘以風險發生概率。要建立 RPI 投資的成本收益模型的一種方法是,定義關鍵指標以期能夠跟蹤和度量項目。這些關鍵指標以關鍵質量指標(KQI)形式出現,與 TQM 項目所定義的部分指標相一致。還可以體現為關鍵性能指標(KPI),與項目經理和職員的設想一致。其他指標能夠體現為項目健康指標(PHI),與項目規劃階段的相一致,而且易于在項目跟蹤活動中被定期檢查。

      4.3項目風險管理流程改進的價值

      風險流程改進價值包括建立合理風險流程的直接結果以及改進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的結果。有關可定量化價值包括:增加生產力、降低產品周期、降低開發與維護成本等。不可定量化價值包括:改進客戶服務水平、適應需求,以及降低維護的努力。這些定性化價值可以通過特定方法來轉換成定量價值。在實施 RPI 過程中,應當建立統一的成本價值模型。利用可以為不同組織所使用的統一模型,可以很方便用于結果和價值比較,也可以為企業建立一個可能的標桿或基準(Benchmark)。這個模型的另外一個價值是提供一個度量 RPI 努力的基準。通常,流程改進要至少經歷一個完整的 RPI 周期,平均需要18~36個月。但是目前沒有通用或標準模型來進行 RPI 的收益成本驗證,因為處理定量化的部分較容易,但處理RPI定性化成本和收益方面很難。為了證明RPI的成本收益,對項目風險域改進的潛在收益需要利用風險評估方法定性并定量化,如利用項目風險分析管理模(PRAM)。

      PRAM 現在已經被很多歐洲公司用于識別、分析和減低與系統集成項目有關的風險。PRAM 風險管理模型可以應用于對關鍵流程持續的風險識別和疊代工作,該方法核心概念是風險預算,它通過把預算價值加在潛在的 RPI 收益上,來度量 RMMM(CRM)的風險管理的價值和效果。

      總之,隨ISO9000:2000 和CMM 的大規模應用,以及工程項目復雜性的增加,對 RMMM 或者 CRM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加。因此,要想提高項目運轉效率和可靠性,有效地降低風險,應通過持續改進的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 凱西。施瓦貝爾。 IT 項目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390.

      [2] Stephen Grey. Comparison of Three Approaches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R]. PMI Melbourne Chapter. Broadleaf Capital International Pty Ltd, 2000.

      [3] An international guide to best business practice: Risk Management[S]. Standards Austrlia,1999.

      [4] AS/NZS4360(1999)[R]——Risk Management.

      [5] Zahran Sami .Business and cost justification of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Quality and Process Consultancy “QPC”[J], UK SP96,Software Process, Brighton, Dec, 1996: 2-6 .

      [6] 哈羅德。科茲納。 項目管理的戰略規劃[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55.

      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注水項目;風險管理;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4-0072-02

      延長石油直羅探區由于過去一直采用天然能量開采,不僅導致了產量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等現象的發生,同時,這種開采方式結束時,仍有大量原油滯留在地層中。這對于直羅探區的長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提高采收率和經濟效益,加快儲量向產量、資源向效益的轉化,同時盡量延長油藏的生產期,對探區進行注水開發是必須選擇的道路。但是,由于注水開發技術復雜、投資大,又是一個隱蔽性很強的地下作業工程,因此在注水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著風險。既給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隱患,又對石油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研究在注水過程中風險問題,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變得尤為重要。也是石油企業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發展方向。本文就延長石油直羅探區注水項目的風險管理方法進行探討。

      1 注水項目風險特點

      注水項目是油田開采項目工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于受壓力、地質、水文、人員、技術、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水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較大的風險。而與一般的建筑工程所面臨的風險不同的是,注水項目具有自身的特點:

      ①注水具有隱蔽性。注水即是利用注水井將水注入油層,以補充和保持油層壓力,進而提高采收率的措施。由于注水是在地下進行,因此注水的風險常常不易被發覺。

      ②注水項目施工風險的后果嚴重性,特別是注水站,由于工作環境為高電壓、高水壓和高噪聲,一旦發生事故,往往導致人員傷亡。

      ③注水的水一般采用油氣開采產出量污水,但是污水中含有多種溶解物質,對于設備易造成腐蝕,對設備的安全性和壽命造成風險,另外,化學藥品的儲存及使用,都會對環境及工作人員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預防注水項目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必須對注水項目進行風險管理,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對存在及潛在的風險充分的認識和分析,然后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并對已發現的或潛在的風險進行監控,才能保證人員、環境、項目的良好發展。

      2 注水項目風險管理的步驟

      ①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前提,是進行風險管理其他工作的第一步,是對風險主體所表現的和潛在的風險進行認識分析的過程。具體來說,風險識別具有兩個環節,首先是感知風險,即對風險的了解,對注水項目的腐蝕事故、安全事故、污染事故等造成的影響重視起來。第二個階段是分析風險階段,即是對造成項目風險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注水項目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確定,分析這些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識別項目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另外,風險識別具有個別性、復雜性、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因此,風險識別本身也可以說是一個風險,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做好風險識別的風險管理尤為重要,在實際的風險管理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由粗及細、由細及粗,先懷疑后排除、必要時做實驗驗證的原則,結合其他部門的數據報表,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杜絕風險識別誤差。

      ②風險衡量。風險衡量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損失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估計和預測注水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幅度。風險衡量時,風險的大小的考察必須將損失頻率的高低與損失幅度的大小結合起來。對風險進行處理,必然要發生費用。只有通過風險評價,才能判定為處理風險所支出的費用是否有效益。風險衡量是風險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遺患,它不僅使風險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且使風險分析定量化,為選擇最佳管理技術提供了較可靠的依據。

      ③風險應對。它是指當注水項目施工風險發生的時候,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風險進行處理和應對。制定項目風險應對措施的主要依據項目風險的特性、抗風險能力及可供選擇的風險應對措施的實際情況來定。風險應對措施應堅持有效性、先進性、全過程、全方位的原則。對于注水項目所存在的技術和管理風險,可以采用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來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項目早期,可以采取風險減輕,以降低風險后果影響達到所能夠接受的范圍。對不可避免的或者不可預見的風險,積極采取應急措施,使風險的后果影響降到最低。

      ④風險監控。風險監控是指在注水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的處理效果進行監視和控制,風險監控應該貫穿于注水項目施工的全過程,并且需要連續進行,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其收益性情況進行分析、檢查、修正與評估。

      3 注水項目風險管理的方法

      ①加強風險管理的識別,為風險管理做好準備。在注水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可以從主觀信息源和客觀信息源兩個角度來加強風險管理的識別。由于主觀意識隨著受到個人意識的不同而不同,很有可能造成夸大或者識別不足。而客觀信息源由于是事實的產物,具有的準確性比較高,但是,卻缺少主觀能動的分析和預估。因此,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最好的辦法是把從主觀信息源和客觀信息源所獲得的風險識別觀念,進行科學的整合,才能對風險準確的識別,從而知道風險管理的后續工作。

      ②提高注水項目的風險管理認識,建立健全項目風險管理制度。注水項目工作過去往往只重視效益和技術,對于風險管理的意識重視度不足,另外,由于重視度不夠,注水項目對于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也就沒有進行認真的制定,沒有風險制度又進一步降低了風險管理在項目工作人員心中的地位。因此,兩者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僅導致了項目風險管理得不到落實,也造成注水項目的效益沒有大的突破。因此,必須對注水項目的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的教育培訓,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同時還必須結合項目實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規范執行,注重落實,這樣才能使注水項目各方面全面提升。

      ③建立風險管理評估機制,對施工各階段的風險進行嚴格控制。由于注水項目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和復雜的工作,注水項目開發的整個過程,是分很多的階段進行的,如對基礎資料的分析階段、注水試驗階段等,存在的風險都存在著差異,因此,風險管理技術的選擇就不能一層不變,需要對各個階段的不同情況進行科學的評估。建立風險管理評估機制是保證安全保障程度最大化必不可少的。注水項目按照長短期的經營目標,結合國家政策、技術變革等實際情況,建立起完善的評估機制,對于注水項目經濟效益和安全保障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之后,必須堅決的貫徹落實,對于注水項目施工各個階段的風險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對注水技術水平與生產實際進行準確的評估,使風險管理評估機制貫穿注水項目的各個階段,才能使注水項目的效益最大化,安全最大化。

      4 結 語

      現階段我國在注水方面的風險控制仍缺少系統、完整的理論支持。風險控制措施和能力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提高,基于這些問題, 迫切需要建立系統的注水風險控制理論和措施,系統的開展風險控制工作, 使風險控制理論體系更加完善,使注水項目風險評估得到保障。本文就注水項目的風險管理要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對于以后相關項目的風險控制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工程項目承包存在風險,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程項目總承包作為工程項目承包的一種形式,不可避免也存在風險。但是由于工程項目總承包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工程項目總承包比一般工程項目具有更大、更廣泛的風險,如果不加以防范,導致的損失會更嚴重。為了當風險出現時將損失降到最小程度,搞好風險管理尤為重要。

      關鍵詞:工程項目總承包風險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tracting there is risk, is a fact of life. Engineering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as a engineering project contracting a kind of form, there are also inevitable risk. But because the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decision than general project is more big, more extensive risk, if not to prevent, lead to the loss will be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appear when risk loss will be minimized, do well the risk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X8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總承包風險管理就是要對可能存在的不確定事件進行識別、評估、預防和風險發生時采取措施進行控制的全過程。總承包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提前識別預測、提前做好應對的方案,控制風險不發生或當風險出現時將損失控制到最小的程度。基本方法如下:

      一、 總承包風險管理要對總承包風險有前瞻性

      總承包風險管理與防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貫穿于工程總承包的全過程,但是進行總承包風險管理必須強調前瞻性和預見性,前瞻性有賴于對事物的了解、分析和經驗。不難理解只有良好的愿望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對總承包的項目進行仔細的研究,充分考慮到項目運作的各個環節的特點,甚至對項目運作工程進行模擬計算,做到“知己知彼”、“了如指掌”,才有可能準確識別風險,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 總承包風險管理必須融入日常的經營活動

      風險管理不是一次性的管理行為,不能一蹴而就。就每一個項目而言,風險管理要貫穿于項目周期的始終,不是孤立的管理行為與工程總承包的其他管理工作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要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的角度,提出對風險的監控措施,而絕大多數風險防范措施都是通過總承包的各個管理系統實現的;不是某個部門或少數人單獨完成的,必須依靠總承包管理單位的所有部門、所有人員共同努力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風險管理關系到總承包項目的成敗、不能走過場、擺花架子。只有確實把握住風險發生的規律,提前做好防范,總承包項目才能順利完成。

      三、 總承包風險管理要做好風險的識別和評估

      風險識別與評估是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總承包風險的識別可以按照風險的類別進行識別,也可以按照總承包工程的進程分階段進行識別。無論從哪個角度,采用哪種方法進行識別,都必須力圖分析清楚點在何處,發生的概率有多大,一旦風險發生帶來的后果是什么,損失有多大。

      對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后,應對風險進行分類,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根據工程實踐總結,風險分類可以分為特大風險、重大風險、較大風險和一般風險。如果風險發生的概率極大且后果嚴重,應及時終止以規避風險。如果風險發生的概率大但后果不是很嚴重或者發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后果比較嚴重,就應列為風險防范的重點,制定有效措施,進行嚴密的監控,以阻止風險的發生或者降低后果的嚴重性。如果風險發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且不良后果一般,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或避免。如果經過評估屬于發生的概率極小或引起的不良后果極小的風險,則可以列為一般風險,只作監控,不必采取專門的措施。

      四、總承包風險管理要做好風險的階段性控制與動態管理

      不同的階段存在不同的風險,而風險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發生概率,進行風險管理不可能自始至終采用一種模式、一種策略,通常采用階段性控制與動態管理。

      在總承包項目開始之前或開始之初進行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使總承包管理者對項目全過程潛在的風險有一個比較完整和清醒的認識,便于從總結的高度和全過程的角度對風險防范進行安排。但隨著項目的展開,情況會不斷地變化,原來預計的風險可能沒有出現,而新的風險又會產生;原來預測概率較低的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提高了。所以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也要不斷的進行,必要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補充。風險管理采用階段性控制的好處在于每個階段的重點突出,有的放矢,把管理的力量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階段性控制的主要工作除了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外,要點是分析清楚該階段主要存在哪些風險?表現形式是什么?風險發生的條件是什么?風險發生的概率有多大?主要防范管理措施是什么以及組織落實。

      階段性控制突出了各階段風險的特點和工作重點,但容易忽略對其他階段以及總體的影響,因此還要強調動態管理。動態管理就是要瞻前顧后,有大局意識,著眼全局,立足當前。

      五、總承包風險管理要做好風險預案與應急處理

      現代管理科學強調預見性與控制能力。針對風險識別與評估的結果,應該就特大風險和重大風險制定專項風險預案,對于一般風險可以制定使用于一般突發事件的風險預案。一旦發生了風險,切忌慌亂無序。應該立即啟動風險預案,按照事先預定的的原則,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處理。首先,應急指揮系統應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尤其是主要負責人員應立即承擔已經指揮的責任。當預案中規定的第一責任人不在現場,無法履行職責時,應按預案的規定由替補人員擔負起應急指揮的責任。信息傳遞系統在處理風險事件中,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這個系統負責收集所有的情況信息,提供給指揮系統進行決策,同時把指揮系統的決定及時準確地傳達下去。應急指揮系統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處理原則,結合實際情況的變化,制定具體的應急措施和行動方案。

      參考文獻:

      【1】 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8.

      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企業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管理是指在招聘、工作分解、職業計劃、績效考評、工作評估、薪金管理、福利(激勵)、員工培訓、員工管理等各個環節中進行風險管理,防范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發生。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的主要是為了控制與處理風險,減少和避免損失,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現實社會中,人力資源風險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企業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答案是:在企業經營目標的指引下,探索出各種識別風險類型、估計風險的大小的方法和工具,然后采用各種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進行控制、規避以及轉嫁風險,實施風險管理,最后進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此外,企業應該建市起一套合理、完整的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的預警體系,把握風險的動態,以實現風險管理。COSO委員會把企業風險管理歸納為七要素:環境、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同樣的,企業風險管理的七要素引入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

      董事會和管理層制定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實施目標的戰略以及實施該目標的計劃,這些構成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要素,也提供了其他要素運行的框架。在考慮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時,管理層主要關注外部環境因素、內部(流程)因素、與這些因素相關的信息,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結合與互動,來勾勒出人力資源風險狀況或輪廓。

      二、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識別

      在理解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戰略和計劃,以及當前面臨的外部和內部因素之后,識別所有可能對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重要狀況。事件識別非常重要,因為未被識別的事件不可能在風險反應及風險接受計劃中得到處理,因而會導致意外的風險。人事部門要根據了解的客觀情況,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形成風險識別列表,這是防范風險的第一步。比如員工管理中,主要業務骨干離職風險可能會由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待遇、滿足感、成就感、人際關系、公平感、地位、信心、溝通、關心、認同,其他的如有可能因為結婚、出國留學、繼續深造等原因離職。識別這些風險可以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三、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風險可能造成的災害進行分析。人力資源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理解人力資源風險管理決策中的風險成分。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評估:一是,根據風險識別的條目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研。二是,根據調研結果和經驗,預測發生的可能性,并用百分比表示發生可能性的程度。三是,根據程度排定優先隊列。風險評估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是定量的方法是風險評估中應用的主要方法。人事經理可以通過與當事人交談、發調查表等形式進行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和經驗,確定該員工在各類風險識別條目中離職的可能性。

      四、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反應

      管理者要針對每一風險,要做出風險與收益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再做出接受、規避或緩解的風險反應。通常步驟是:一是,針對預知風險進行進一步調研。二是,根據調研結果,草擬消除風險方案。三是,將該方案與相關人員討論,并報上級批準。四是,實施該方案。人事經理可針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專項交談或調查,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草擬相應的方案。例如,在解決公平問題時,通過調查發現,由于沒有參與制度的制定,員工誤認為制度本身不公平,因此在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前,應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通過調查發現,誤認為其他部門工作輕松,而自己是最辛苦的,也容易產生不公平感,因此,應增加部門間交流的機會。

      五、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1)簽訂合同進行約束。企業可以與員工在合同中闡明責任、權利和義務,一旦出現問題可訴諸于法律。如雙方事先簽訂“競業禁止”協定,規定員工在離職后一定期限內(一般不超過3年)不得到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但用人單位應當給予該員工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2)建立人才儲備機制。企業對每個崗位尤其是重要崗位應有后備人員的培養計劃,一旦出現人員流動而發生的崗位空缺,后備人員能迅速地適應工作,從而盡可能減少因關鍵崗位人員流失帶來的風險。(3)簽訂擔保協議。擔保實質上是轉移風險的一種形式,企業在接受職業介紹機構、獵頭公司或推薦人推薦的人選時,要求他們承諾對所推薦的人在應聘、工作、離職過程中的弄虛作假、失誤或違約等行為負間接責任。(4)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庫,加強人力資源信息管理。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的內容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信息,二是企業外部信息。建立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將企業內外部有關人力資源的信息集成為一個信息包,可以方便和增強管理者對這些信息的管理。通過這些信息,企業可以隨時了解人才離職率變動情況以及離職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根據企業以往的平均離職率,可以預測這一階段的離職人數,提前從人才儲備庫中挑選后備人員進行培訓,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5)如果因為人員流失等問題對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則要做出公開聲明,挽回其社會聲譽。優秀人才的流失是對企業形象的巨大打擊,在優秀人才的周圍,往往集結了一些甚至一大批人才,他們往往引以為榮的是能與這些優秀人才為伍、因與優秀人才共同工作而努力奮斗。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的優秀人才已經在企業之外建立了親密的、龐大的關系網并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因此如果這樣的優秀人才流失,不僅將在外界造成該企業不容人才的惡劣影響,使該企業形象受損,元氣大傷,而且也將可能引起企業內部強烈的震動,因此要針對此事做出公開的解釋說明,使企業的名譽、地位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響。

      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信息傳遞與溝通

      風險信息必須以某種形式在一定期間傳遞,使員工、管理層及董事會能各行其職。有效的溝通包括信息向下流動(將管理層的計劃及已知的風險傳遞給員工),平行流動(員工在部門間傳遞生產和銷售信息),以及向上流動(員工將意外情況告知高級管理層),使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和風險控制活動等各個層面的風險信息能夠在企業管理中的各個環節及時傳遞,使各職能部門有效溝通。

      七、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主要是在項目執行的過程中,跟蹤已識別的風險并識別新的風險,確保項目風險應對計劃的執行,評估風險應對措施。風險監控是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一種持續過程,隨著項目逐漸的推進,風險會不斷變化,可能會有新的風險出現,預期的風險也可能消失。這需要管理者在進行人力資源風險管理時,隨時進行風險監控。

      由于人的復雜性以及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必定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防范和化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風險,是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必須深入思考并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參 考 文 獻

      [1]王壘.離職因素的研究:結構及預測模型.新資本.2004(3)

      [2]鄭強.如何避免績效考核打分失真.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2005(5)

      [3]巨萬珍.商業銀行基層行的風險管理[J].企業導報.2009(8)

      風險管理的方法范文第5篇

      我國商業銀行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由于中國屬于特色社會主義,一直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故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對待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方面,未能正確處理這二者的關系,而實際上地方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是辯證統一的,二者均是為了實現商業銀行自身價值的最大化。一方面,風險管理服務于業務發展,另一方面,風險管理控制地方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速度,避免其因發展過快而脫離控制。在對地方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時,需堅持風險管理為業務發展服務這一原則,努力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進而使得自身獲得長遠的發展與收益。本文就當前我國地方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現狀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對應的措施建議。

      二、地方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

      諸多商業銀行出于與國際接軌的目的,花費巨額資本引入信貸管理系統等,欲予以風險監測與預警,但常常是形式上的引入。到了地方商業銀行,由于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深層次的需求分析更是缺乏,故而該系統一般不具有完善的功能,甚至與實際需求不符。且在地方商業銀行中,我國的關系社會這一特點表現的更加突出與明顯,使得專業風險管理工作從業人員缺乏,地方商業銀行中的風險管理工作常常由一些憑經驗吃飯的老員工擔當,有時甚至由非金融專業人士擔任。而銀行業是一個對責任感與專業技能均要求較高的行業,風險管理工作崗位對這一要求則更加嚴格。但目前在我國地方商業銀行中,能夠全面掌握金融、法律、經濟、會計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卻極其匱乏,導致許多地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部門無人可用。這無疑會增加地方商業銀行運營風險,也會使得不良資產增加的可能性增大,進而影響地方商業銀行的進一步業務發展。

      (二)未正確認識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商業銀行歸本質上仍是企業,故其最終目的仍是實現股東利益、員工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一。欲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通過業務發展。故地方商業銀行需正確認識風險管理對于其業務發展的影響,進而使得地方商業銀行既可以保證其效益性又可以保證其安全性。

      對于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地方商業銀行未能對其予以正確的認識,偏頗的認為二者只能兼顧其一,或精于風險管理,犧牲效益;或疏于風險管理,出現大量不良資產,追求利潤。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前者看似管好了風險,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業務發展不進則退,自身緩慢的發展會使得自己處于劣勢地位,甚至出局,最后其經營會面臨更多問題;而后者看似在短期內實現了快速發展并獲得了高額利潤,但這是以犧牲銀行的長遠發展為代價的,風險一旦爆發將難以應對,出現更加嚴重的后果。

      三、增強地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措施建議

      (一)增強對風險管理的認識

      增強地方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是極其必要的,而對任何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均是提升風險管理認識的有效手段,地方商業銀行自然也不例外。風險管理文化乃商業銀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并增強廣大員工對此的認同感,從而使其遵守風險管理行為規范。同時需要培養員工在風險管理方面的主動性,加強員工對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輔以職業道德培養,令員工樹立風險管理即為創造收益的觀念。推行涵蓋事前、事中、事后三階段全過程的風險管理行為,進而使所有員工對風險管理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并貫穿執行于工作中,使得地方商業銀行的業務可以獲得長遠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需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辯證關系,也就是應采取差別化管理原則。首先應針對不同業務,實現差別化風險管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外業務的增多,商業銀行的業務種類也隨之不斷增加,而不同業務種類間因各自的業務特性存在著較大風險差異。如在對公司業務方面的風險管理,一般強調對具體項目或具體個人的審查與分析,在授信審查中看重企業的具體規模與現金流的分析;但在零售業務這一方面,風險則是分散的,更加看重整體違約率,在單個授信審查中則看重對借款人償付能力與未來收入的分析。若將公司業務風險管理模式與方法簡單套用在零售業務風險管理上,則不僅無法控制風險,反而還會增加管理成本。其次,即使在同一業務種類下,也需根據不同業務特性所具有的風險特點及大小確定不同的風險管理方法。如消費信貸業務與投資經營類貸款業務,在還款來源與貸款用途方面具有較大差異,消費信貸業務一般期限短、金額小,還款來源則主要靠家庭收入,屬于風險較小的授信品種,針對這種業務應采用批量處理的方式從整體上予以違約率控制;而投資經營類貸款業務則一般金額較大,而還款來源則主要靠投資所得,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不僅需要分析借款人資信狀況,還需進行地區與行業的風險分析,采用異于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辦法。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www.亚洲一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videosbestsex日本|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91av视频|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