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行業分析

      醫療行業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行業分析

      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第1篇

      投資要點:

      1、全球LED 照明公司照明收入增長加速。

      2、市場回調風險不改行業景氣趨勢。

      根據瑞銀集團對照明龍頭廠商的跟蹤,2013Q4飛利浦LED 照明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8%,歐司朗亦表示LED 照明業務2013Q4 銷售額同比增長28%,2013年Cree的照明收入占比亦達到36%。受屏幕尺寸繼續增大、直下式背光滲透上升以及電視分辨率提升,電視背光源需求也有望回暖。另外,根據臺灣地區LED相關公司公布的2014 年1月份營收情況來看,普遍顯示出淡季不淡的態勢。

      根據瑞銀策略組的判斷,兩會過后,市場將可能面臨一些風險,例如政策、經濟、IPO 發行以及年報、一季報披露業績低于預期的風險,但我們認為短期的系統性風險并不會改變行業景氣,相反,如果因為系統性風險而導致股價下跌,我們認為反而提升板塊的吸引力,我們仍然建議重點關注LED 行業的的相關投資機會。

      看好三安光電、聚飛光電和陽光照明。我們預計三安光電13-15年EPS為0.74/0.95/1.18元,目標價33.2元;預計聚飛光電13-15年EPS為0.61/0.86/1.01元,得到目標價32元;預測陽光照明13-15年EPS分別為0.45/0.66/0.89元,得到目標價20元。

      銀行:“觸網” 行情仍將持續

      投資要點:

      1、銀行主動“觸網”,行情仍將持續。

      2、安全邊際高,基本面利空漸漸消化。

      我們認為區別于證券行業國金證券與騰訊合作對行業的影響,銀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一般是非排他性的,這意味著其他上市銀行都可以主動“觸網”。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思想轉變下,都存在與互聯網巨頭公司開展更加深入合作的動機。

      從公司機制與前期布局角度看,具備良好觸網基因的銀行有:1、平安銀行,平安集團互聯網金融大戰略布局中重要一環,互聯網事業部及“壹錢包”等均是公司前期在互聯網領域的積極嘗試;2、民生銀行,13年9月公布與阿里巴巴集團的重大戰略合作,領域遍布結算清算、理財業務、直銷銀行與互聯網終端金融等;3、浦發銀行,背靠大股東中國移動,NFC手機支付產品快速推進,13年9月亦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公司已將移動金融定位為五大重點突破領域之一。

      我們認為未來剛性兌付若打破后資產質量短期有負面沖擊,但銀行不會有致命傷,目前估值已過度悲觀。2月18日公告北京銀行管理層對本公司股票的增持亦是銀行高管對未來發展信心的體現。借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金融東風,看好后續上漲行情。

      醫療服務:藥房托管可能成為區域性浪潮

      投資要點:

      1、藥房托管符合公立醫院改制方針。

      2、管理權和物流系統外包是藥房托管的主要形式。

      國家衛計委日前印發2014年衛生計生工作要點,要求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制定國有企業所辦醫院改制試點工作方案。同時展望3月初即將召開的兩會,預計今年社會辦醫將加快發展。其中藥房經營權的托管作為一種先行先試,對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具有指導意義,民間資本借助藥房托管逐步切入公立醫院改制,雙方發揮彼此優勢,符合目前“既要穩妥,又要慎重”地推進公立醫院改制的方針。目前藥房托管主要分為管理權外包、物流系統外包兩種。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藥房托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以藥養醫”,醫院通過剝離藥房經營權,減少藥房運營資金,提高醫院資金運營效率;藥品零差率銷售后,藥房作為醫院的包袱部門通過經營權讓渡變為盈利中心。另外,在擠壓藥品水分的同時可以減少政府的投入,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充分參與到公立醫院改革中,可以緩解醫院補償不足的問題。看好相關標的:康美藥業、南京醫藥和嘉事堂。

      化工:環保提振市場信心

      投資要點:

      1、電子盤交易活躍,成交價持續上升。

      2、短期環保高壓持續,開工率受到壓制。

      2月18日,南京亞太化工電子交易中心的草甘膦電子盤盤中漲停。本次交易價格漲停,表明市場對未來一個季度的草甘膦價格依然持樂觀態度,認為價格仍將持續上漲。我們了解到目前主流大廠報價仍在34000元/噸,但供應緊張且需預付100%訂金,市場推漲情緒濃厚。

      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第2篇

      從去年底,有關移動醫療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在年初阿里投資中信21CN引起了業界對BAT在移動醫療領域的關注,而在近期騰訊7000萬美元投資丁香園之后,有關BAT參與移動醫療領域的競爭的話題徹底被引爆,近期圍繞BAT與移動醫療的行業分析數量明顯增多,這一現象似乎預示移動醫療行業將走向市場爆發階段。另外,偽巨頭小米投資九安醫療也進一步刺激了行業熱情,移動醫療已經激起了全民關注熱情。

      當一個行業頻繁提到BAT時,意味著這個行業正處在快速上升期,而背后的含義或表明一個道理,在國內有能力深入改變醫療產業向互聯網領域滲透的玩家也就只有BAT了,BAT對中國市場的作用,似乎已經不單是互聯網的標志,而成為市場經濟鏈條全產業轉型的催化劑。

      回歸主題,BAT對移動醫療市場是認真的,而且是積極的,尤其是阿里和騰訊,投資中信21CN和支付寶搭建“未來醫院”的舉動都被視為阿里撬動醫療市場的決心,而騰訊除了7000萬投資丁香園外,手Q也已經開始行動搭建健康中心平臺。

      BAT三家中,阿里和騰訊今年以來行動頗為迅速,頻繁出手,而百度在移動醫療領域表現的相對保守,但要論對移動醫療的了解程度,百度無疑是其中之最,要知道醫療廣告為百度營收做出了巨大貢獻,百度要比AT更能敏銳的察覺移動醫療市場機遇,而且移動醫療的市場地位對百度也至關重要。

      阿里思路清楚,直入“就醫用藥”

      阿里發展移動醫療的策略很清晰,就是直接滲入醫療服務環節。投資中信21CN為的完善藥品網絡消費市場,尤其年底或將開放的處方藥市場,醫藥電商服務能力是阿里基礎,而布局“未來醫院”,是為了掌握醫療服務的入口,這兩步完成了,阿里就掌握了“就醫用藥”的重要環節。

      騰訊準備不夠充分,還需持續補充

      騰訊在移動醫療領域仍處在探索期,投資丁香園是為先拉攏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而手Q的健康中心仍僅僅是一個空臺子,離發揮實際作用還差的很遠。無論是丁香園還是手Q健康中心,目前都看不到能立刻發揮市場價值。不難想象,丁香園與手Q健康中心相互串聯是可預見的直觀發展規劃,不過,丁香園的核心優勢在醫生資源,而將醫生資源對接到手Q健康中心供用戶使用還有許多問題,更需要等市場進一步成熟。

      不過,無論手Q健康中心,或是未來換個馬甲的微信健康中心,亦或是單獨成立騰訊健康中心,只有丁香園一張牌仍顯得騰訊在移動醫療領域的勢力比較單薄,丁香園與騰訊健康中心的連線組合也很難被看好,這其中涉及到網絡問診、多點執醫等復雜難解的問題。所以,接下來騰訊或會繼續投資補充移動醫療勢力。

      百度底子好,或在壓注云平臺

      百度在移動醫療領域也在行動,只是沒向AT那樣大手筆的引起輿論關注,百度早前悄然搭建的“百度健康”平臺,除了提供一些醫療保健知識外,還能提供網絡掛號服務,已有不少醫院加入了這一平臺,百度在醫療領域對醫院和藥企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另外,除了健康平臺,百度還搭建了dulife智能硬件平臺,主打健康監測牌,健康手環、心電儀、血壓儀、體脂測量儀、智能體重秤、皮膚檢測儀應有盡有,不過目前來講這些主打健康的智能設備中看不中用,百度搭建健康智能硬件平臺目的更多是為市場卡位,為后期做準備。還有,百度還與北京政府合作在dulife智能硬件平臺的基礎上打造了“北京健康云”平臺,實質上無論是dulife智能硬件平臺,還是與北京政府合作“北京健康云”平臺,最后的落腳點都是利用大數據與醫療服務相結合。

      移動醫療能解決什么問題?

      簡單看完了對BAT移動醫療的介紹,我們來點實際的,先不跟著BAT一起YY移動醫療的未來前景了,我們還是先關心下移動醫療真正能解決哪些問題。

      “移動醫療”是用的比較多的一個對互聯網與醫療服務相結合的統稱,還有很多其他說法,有關移動醫療大致可以分為可穿戴健康設備、醫療APP、醫療健康大數據和醫療O2O,不過,這四個分類之間的界限比較模式,項目之間普遍存在關聯性。

      移動醫療的市場前景首先要看其能解決什么問題,綜合目前各類移動醫療項目來看,網絡掛號、電子病歷報告、常見病預防監測、慢性病長期監測、病情交流分析、醫療案例共享、網售藥品器材、網絡問診、用藥(病癥)查詢、醫療服務市場監控、醫療IT系統等,這些功能看起來都很好,但實質上只是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并沒有解決醫療問題的實質,醫療問題的實質是在于醫生資源短缺,公立醫院以藥養醫,醫保制度仍不完善等問題。

      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移動醫療很美好,但不能有效解決醫療問題的實質,更多是錦上添花,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智能硬件主導的“前向監測”所產生的數據信息可以判斷人體的健康程度,網絡化的“后向就醫”能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從這兩方面看,移動醫療有市場,但短時間內不能撬動國內目前的醫療體系。

      當然,改變是一步步緩慢發生的,在移動醫療產業鏈上,價值體系或將有機會重新分配,患者、醫院、保險公司、醫藥器械公司都會是新產業練下的價值貢獻者,對于創業者來說,移動醫療機會還是有的,不過,目前國內移動醫療領域的盈利模式,多半都處在摸索階段,患者、醫院、保險公司、醫藥器械公司等產業鏈參與者,都早早的上了創業者的營收名單,賣硬件、賣數據、賣內容、賣服務、賣系統的什么都有,哪里有金錢,哪里就有創業者。

      前向監測與后向就醫,哪個更具潛力?

      依我看來,目前可以把移動醫療分為兩大市場,一個是針對未生病的老弱肥胖人群或是已得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可穿戴健康智能設備為核心的“前向監測”市場,醫療大數據服務也與這一市場有緊密關聯;另一個是針對需要就醫問藥的已患病人群,提供的網絡醫療服務,以通過降低時間成本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的“后向就醫”市場。

      從目前國內醫療市場成熟度度來看,智能設備主導的“前向監測”市場太小,發展不會太快,廠商需要通過“嚇”、“哄”的手段促進市場消費,相比而言,普適性強,能提高就醫效率的網絡化的“后向就醫”市場更大,機會更多,需求更直接。

      可穿戴健康設備提供的“前向監測”服務的賣點為監測-監測-再監測-提醒就醫,這更適合那些對生活品質高的用戶,對于國內大多數用戶來講,目前的前向監測服務不太容易接受。不過,商家總是會有辦法的,“嚇”和“哄”的營銷手段是少不了的,就像有防輻射服的概念就會嚇唬孕婦購買,但防輻射服的實際效果大家都懂。而“哄”則是以愛護老人為賣點,哄著消費者盡孝為老人提供健康監測服務,順便給你講講若不能有效監測,一旦發生疾病可能產生更多的就醫費用來威逼利誘,一哄二嚇,很多還算有經濟能力的消費者也就屈服了。

      隨著民眾經濟實力的提升,可穿戴健康設備確實有不錯的市場潛力,但個人更看好改變目前就醫效率的后向就醫服務市場。一般的就醫流程為:掛號(排隊)、問診(排隊)、檢查(排隊)、化驗(排隊)、等報告(排隊)、醫生解讀報告、開藥拿藥(排隊)、回家/醫療或住院(沒有鋪位)、住院觀察、陪護、再化驗、再觀察、手術、康復、復查換藥、徹底康復。

      不難看出,一套就醫流程下來,時間和金錢都搭進去了。能緩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才能更直接的撬動更大的移動醫療市場。

      移動醫療最后的玩家還是BAT

      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第3篇

      一,醫術

      病人上醫院看病,當然最先考慮的就是醫術,但是患者有時并不了解這個醫院,那么網絡就給了一個這樣的參觀平臺,可以盡情的展示醫院的先進設備。同時通過互動還能了解到醫師們的精湛技術,可以把過往的成功案例展示給大眾。現在最火的視頻營銷,如果醫院將自己的手術,以及病例做成視頻,能更好的增加醫患交流,這種互動式的講座能更好的拉近雙方的距離。

      二,醫德

      現在很多醫療行業的負面,往往是圍繞著,超高費用,醫生紅包等等這些現像,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它出售的更是一種服務。那么有了網絡。這種監督力度就是透明化的,同時一旦產生負面信息,可以及時澄清,解決。如果醫院進行網絡營銷,那就可以“以病人為中心”。醫院要在服務、環境等各個方面對病人進行關懷和照顧,同時醫師專家,還可以開自己的博客,更好的與患者或者潛在患者交流。這都是展示企業文化的一種方式。

      三,醫心

      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SCP理論;醫療器械;供給側改革;行業分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導言

      醫療器械行業是連接醫藥工業、醫療服務和健康產業的重要經濟部門,其核心技術涵蓋醫用高分子材料、檢驗醫學、血液學、生命科學等多個學科,是我國的醫藥衛生系統中保障臨床治療活動有效、安全的核心環節。近年來,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政策導向之下,由于新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措施陸續出臺,加之醫療器械領域內長期存在的“多、小、散、亂”格局,政府干預不當和企業經營費用率高等問題,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本文運用產業組織理論中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對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議。

      2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組織分析

      2.1產業規模分析

      根據Evaluate MedTech的統計,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規模從1200億元增長到30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7.01%,而同期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增速僅為1.90%,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醫療器械生產和消費國,并已經成長為拉動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如圖1所示。

      2010年至今,在醫療器械銷售領域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國醫療器械批發企業數量始終維持在1.3-1.6萬家之間,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但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數量明顯偏多,市場呈現出離散化競爭特點,如圖2所示(數據來源:IMS Institute)。

      2.2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分析

      行業集中度指標CRn表示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前n家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情況,其公式為:

      CRn=∑ni=1Xi/∑Ni=1Xi

      經濟學家貝恩(Joe S. Bain)利用行業集中度指標對產業結構進行分類研究,依據行業集中度指標CR4和CR8,將產業結構類型分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競爭型)6個等級。2010-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集中度指標CR3、CR4和CR8分別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國市場整體上的原子型結構沒有改變(如表1)。對照部分發達國家,我國的前3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CR3)明顯偏低。

      數據來源:商務部《醫療器械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國醫藥衛生監管體制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加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龐大且地域廣闊,醫療器械市場并非是全國統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保障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及稅收,為本地藥品流通企業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視外地醫療器械企業為掠奪市場資源的“攪局者”。典型表現是在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要求中標企業必須選擇當地經銷商進行配送,一些地區甚至規定只有成立縣級醫藥公司才能獲得該地醫療器械的配送權。從全國范圍來看醫療器械領域為完全競爭的原子型市場結構,但隨著市場按照行政區域分割,本地企業的市場控制力也隨之增強,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成為了醫療器械行業資源整合最大的體制機制障礙。

      2.3產品結構分析

      根據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的統計,從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所占據,如圖3所示。而在占我國醫療器械25%的高端產品市場中,70%由外資占領,在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遙遙領先于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外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

      2.4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美國產業經濟學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認為進入壁壘為行業的潛在進入者必須付出的額外成本,產生原因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度和法律規制等。醫藥行業存在明顯規模經濟的特性,即企業在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前,對于單位產品(服務)將付出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現行的《藥品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辦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必須通過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兩項行政許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臺的新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均被稱為“史上最嚴”,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的軟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為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最嚴格的政策法規壁壘。

      2.5產業政策分析

      2015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開發高性能醫療設備與核心部件,發展高品質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放射治療設備、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測序儀、基因編輯設備、康復類醫療器械等醫學裝備被確定《規劃》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同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報資料編寫指南》,在政策上鼓勵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種種跡象表明,國家正在為醫療器械特別是高性能醫療設備領域推進國產化進程,這無疑將χ泄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帶來利好。在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下,醫療器械將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以國外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42%的份額來對比,國內醫療器械份額僅僅只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范式對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組織的變遷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自2010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規模增速下降、市場集中度低、行業進入壁壘提高等情況。應針對上述問題加快推進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醫療器械行業是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效應特征,行業未來必然走向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集約化發展道路。因此,推進醫療器械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應從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入手,整合行業資源,提高市場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然而,由于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僅依靠企業自有資本積累開展行業的兼并重組必定困難重重,必須充分借助資本的力量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資源的整合。在“新醫改”政策完善落實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利用醫療器械領域剛性的市場需求和產業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投資者關注。符合條件的企業應積極謀求上市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將企業做大做強,使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成為醫藥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型企業可借力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資本,逐步形成企業融資-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效益提升-吸引投資的良性發展循環。

      應破除一切阻礙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真正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對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長期虧損的企業應減少虧損補貼,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輸血性貸款,并通過實行市場化重組和企業破產等方式加速淘汰行業的落后產能供給。

      參考文獻

      [1]李先國.藥品供應鏈的整合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孫乃強.醫療器械行業等待政策助力[J].中國衛生產業,2005,(10):3033.

      [3]楊公樸,夏大慰.產業經濟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58.

      醫療行業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概念模型;評價體系;生態位理論;平衡發展;公立醫療機構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a)-0153-05

      [Abstract] With combination of context analysis based on literal review, depth interview and experts consultation, it could be constructed a concept model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guided by the niche theory, from facets on the dimension, width, overlap and density of the niche. The niche would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es, and the concept model on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chain of medical industry,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lance development for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cept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The niche theory; Balance development;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作為新一輪醫改的重點內容之一,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1],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盡管已經總結出“三明模式”“海寧模式”“神木模式”等代表性做法,但“社會資本辦醫”、移動醫療以及人口老齡化等醫院外部的機遇和挑戰,和不少醫務人員流向民營醫院、第一志愿報考醫學專業的人數呈現下行趨勢[2]等來自醫院內部的威脅,進一步加劇了醫療服務需求增長與醫療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突出了公立醫療機構學科發展與后勁不足之間的矛盾,更削弱了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公立醫療機構內憂外患,亟需重新審視自身在生產要素,如資本、人才、技術、設備、藥品等日益市場化的今天,如何才能夠平衡、可持續發展?前期研究提示生態位理論對醫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適用性[3]。然而,生態位理論如何才能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尚需系統梳理與解答,課題組以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系統的概念模型作為切入點。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文獻回顧的內容分析法

      以主要源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以及Emerald管理學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等網絡資源的國內外關于醫院平衡發展評價的相關文獻為研究資料。采用基于文獻回顧的內容分析方法,圍繞“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醫院”“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影響因素”“作用因素”“評價”“生態系統”“生態鏈”“生態位”“概念模型”“生態位理論”“balance development”“developing in bal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spital”“medical institution”“public hospital”“influencing factor”“evaluation”“assessment”“ecological system”“ecological chain”“ecological niche”“concept model”“the Niche Theory”等重要詞匯,進行編碼、分析、統計、歸納、關系梳理、重構與總結闡述等,進一步提出觀點。

      1.2 深入訪談法

      圍繞包含公立醫療機構在內的醫療行業生態鏈,遴選代表性的生態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衛生相關部門、醫藥及相關企業、醫藥院校、保險機構、醫療機構、醫院管理研究及社會咨詢機構)及其代表性的成員(含患者及居民)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其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看法,在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中可能發揮的作用、利益訴求及帶來的影響。

      1.3 概念模型構建法

      根據扎根理論,從公立醫療機構及相關生態元的利益訴求中篩選各影響因素(亦稱生態因子),并根據生態位諸理論[4-10],梳理諸生態元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關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作用與方向,建構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的概念模型。

      1.4 專家咨詢法

      針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與評價體系概念模型,遴選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醫療機構、醫藥院校、醫藥企業等來源的專家,開展咨詢活動,并根據專家反饋對概念模型進行修正。

      2 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醫療行業生態系統

      2.1 醫療行業生態系統與醫療機構生態位

      生態位指一個生態群落中,一個物種和其他物種相關聯的特定時間位置、空間位置和功能位置[11]。生態位理論揭示了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個體、種群和群落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擁有一個最適宜的時空、功能位置――生態位。課題組將公立醫療機構視作一個生命體,它根植于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中,同樣遵循生態位理論。

      醫療行業生態系統是由醫療行業生態鏈及行業外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而共同構成,各組成部分在各自生態位置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協調運作,見圖1。公立醫療機構為代表的醫療機構,處于醫療行業生態鏈的中游。如果用生態元來表示生態鏈中的每個組成部分,公立醫療機構則是醫療行業生態鏈中游的生態元。在醫療行業生態鏈上,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產生影響的不僅有來自上下游的生態元,如院前急救機構、臨終關懷機構,還有來自中游的平行生態元,如基層醫療機構、社會醫療機構,更有處于行業外環境的生態元,如政府機構、行業主管支持機構、檢查監管機構、行業評價監督機構、行業支持機構、人才培養機構、物業服務提供機構及行業影響機構等。

      醫療機構生態位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醫療機構以其掌握的各類資源為基礎,通過醫療機構內部各項管理子過程的交互作用,主動獲取[12]醫療機構生存、發展能力以適應環境,從而選擇和占據的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中的恰當位置。這里所謂的恰當,指的是醫療機構擁有其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時空、資源,與其他醫療機構間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有良好的外在條件與內在戰略布局,強調外在條件的充分性與內在戰略布局的差異化。從醫療行業生態系統不難看出,公立醫療機構的平衡發展需要考慮生態系統中各生態元帶來的影響。

      2.2 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

      結合衛生系統宏觀模型[13]及戰略分析有關原理[14],如圖2示,與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密切相關的因素很多,除了當前因素,還有未來因素;除了行業外因素,還有行業內、機構內因素;除了空間因素,還有資源因素(不包括空間因素帶來的資源)。厘清影響因素,是評價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基礎。根據生態位理論,可以把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因素主要歸為四類,即生態位維度影響因素,如時間、空間、資源等;生態位寬度影響因素,如行業內外資源、機構內資源等;生態位密度影響因素,如醫療衛生資源空間分布、區域衛生規劃等;生態位重疊度影響因素,如服務人群、疾病分布等。根據矛盾論的原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15],因此,行業外與行業內的因素對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影響最終還是通過機構內的因素發揮作用。

      2.3 醫療機構間的競爭與其生態位的關系

      2.3.1 生態位的重疊是醫療機構競爭的本質原因 當醫療機構的空間距離較近或者服務功能及內容相似時,生態位即發生重疊,尤其是服務功能內容相似且空間距離較近時,重疊度進一步加劇帶來競爭。根據生態位理論可以將醫療機構間的生態位關系分為完全重疊、交叉、毗鄰和分離,其競爭強度按序遞減。提示為了避免醫療機構間的惡性競爭,應盡量避免生態位重疊,要么在醫療機構布局上預留足夠的空間距離,要么在履行的服務功能與提供的服務內容上突出特色,即強調專科專病特色。

      2.3.2 醫療機構生態位的競爭是多重競爭 醫療機構生態位的競爭[16]是以醫療資源為主的多重競爭,包括患者需求、成本、技術、價格[17]等方面。其中患者需求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優質、全面及滿足需求程度;成本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滿足患者需求所支付的成本高低,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醫藥、人力等方面;技術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技術水平高低,主要體現在高水平醫務人員引進及現有人力培訓方面;價格的競爭強調醫療機構提供同等水平服務的價格高低。技術、價格都是患者就醫流向的驅動因素。

      2.3.3 醫院生態位的錯位或分離是醫院競爭的結局 自然界物種之間相互競爭的結果是達到彼此競爭的平衡態,表現在生態位互不干涉,這種現象叫做生態位錯位或生態位分離。醫療機構的競爭亦如此。為了避免惡性競爭浪費資源,一般宏觀上采取區域衛生規劃,微觀上采取差異化策略,使彼此生態位錯位或分離。提示醫療機構若需平衡發展,應通過宏觀、微觀的努力,實現生態位間的相對平衡。

      3 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18]是人們內在思想與訴求的外化與表現。根據生態位理論可知,醫療機構若需平衡發展,在醫療行業生態系統及行業生態鏈中應擁有恰當的生態位。鑒于生態位具有維度[19]、寬度[20-21]、密度[19]、重疊度[20,22]等表征,評價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不妨從生態位維度、寬度、密度和重疊度這四個方面展開,見圖3。

      3.1 生態位維度

      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應考量其生態位占據維度的情況。其中,空間維度體現在公立醫療機構的空間規模、是否存在分支機構等。空間維度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面積、床位數,進一步影響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就醫體驗。時間維度主要考察公立醫療機構是否具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是否能夠洞察社會、經濟、文化等形勢發展將帶來的戰略格局。清?陳澹然在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中指出“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時”,足見時空維度的重要性。資源維度體現在公立醫療機構占據的來自行業內外、機構內的各種資源,涉及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環境、法律、人群健康情況、行業文化、競爭對手、戰略盟友、行業品牌等,還涉及醫療機構信息化、醫療資源、人員基礎、體制機制、價值觀,以及服務產出的質量、效率、公益性等。

      3.2 生態位寬度

      公立醫療機構能否平衡發展,還應考量其生態位占據的寬度情況。所謂寬度,指的是占有時空的大小、資源的多少。不論是行業內外、機構內,如前所述存在諸多資源,亦往往存在相應的時空特點。如醫療機構信息化,其發展階段、涉及范圍、覆蓋程度、存在介質、實現手段等,表現出時空、資源等維度的性質。又如人員基礎,主要指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的政策知曉率、員工自由度、自主管理率、機構價值觀認同度等,反映人心向背,即對機構是否具備高位的滿意度、認可度,是否擁有統一的愿景,機構是否建立強大的文化,均將影響到機構發展后勁。根據文獻回顧與訪談結果,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寬度可細化為行業外、行業內、機構內三個方面,其中,行業外部因素除政策(醫改、物價、醫保、衛生總費用占比、宏觀政策布局等)、經濟(GDP或GNP、可支配收入等)、社會文化(物流成熟度、醫患和諧、患者滿意度、文化認同度等)、技術(科技發展水平、信息化等)、環境(自然地理類型、氣候類型等)、法律(出臺與落實情況)外,還包括人群健康(健康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行業內部因素包括行業文化(執業信條、公益性)、行業品牌(醫院專科聲譽等)、戰略盟友(醫聯體或共同體、社會資本辦醫、移動醫療、醫生集團等);機構內部因素以公益性、價值觀、質量與效率為核心,包括醫院信息化、醫療資源(編制、床位、醫務人員數量結構分布、醫療設備、技術水平、資產使用情況、財政投入占比、基礎設施、醫院文化及貫續醫療度等)、體制機制(領導體制格局、法人治理、人事制度、績效薪酬制度等)、人員基礎。

      3.3 生態位密度

      生態位密度指單位時空中醫療機構的數量,分當前和長遠兩個階段。著眼當前,表現在醫療衛生資源的空間分布上;著眼長遠,則依賴區域衛生規劃。考量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密度的本質仍在于分析醫療機構占有時空資源的多寡,但強調權衡占有時空資源的相對數。

      3.4 生態位重疊度

      生態位的重疊度強調考察醫療機構占有時空資源的重疊程度。文獻回顧與訪談結果提示,公立醫療機構生態位重疊度主要表現在政策資源、疾病分布、服務人群、患者就醫驅動等幾個方面。其中,政策資源的重疊度用于分析公立醫療機構相關政策的覆蓋面,或者是這些政策在醫療機構內部的具體落實情況;疾病分布與服務人群的重疊度,主要受疾病譜及人群結構、分布的影響;患者就醫驅動的重疊度,指的是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動機,是疾病、機構為中心,還是專家為中心。不論是政策資源、疾病分布,還是服務人群、患者就醫驅動,均是醫療機構服務內容、治療病種及學科建設情況等重要表征,即考察相互間服務內容、治療病種及學科是否重疊及重疊程度。

      4 結語

      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概念模型,有利于跳出醫療行業本身,從“生態文明”的視角,更宏觀、全面地審視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影響因素,明確機構發展方向及其在行業生態鏈中的位置,特別是資源占有情況,從而調整發展戰略。同時,概念模型有利于指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者認清形勢,總結公立醫療機構發展改革的一般規律。綜上所述,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概念模型,拓展了分析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視野和思路,便于全面審視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態勢,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為指導公立醫療機構平衡、可持續發展提供直觀、可操作的參考依據。然而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概念模型只是搭建了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評價體系框架,尚需進一步開展評價體系研究及實證研究,探索公立醫療機構平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和評價指標,這是課題組的后續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江.“三改”并舉建立現代醫院制度 促進專科建設高速發展[J].中國醫院管理,1994,14(8):19-20.

      [2] 繆迅.報考醫學院人數下降與就醫環境改善[EB/OL].http:///ddzg/ddzg_ldjs/ddzg_sh/201503/t20150303_ 1531093.shtml. 2015-03-03.

      [3] 李軍,張建,劉一,等.生態位理論對醫療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適用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65-168.

      [4] Grinnell J. Fields test of theories concerning distributional control [J]. American Naturalist,1917,51(602):115-128.

      [5] Elton C. Animal ecology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7:11.

      [6] Hutchison GE. Concluding remarks [J]. 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iology,1957,22(2):415-427.

      [7] 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3):324-332.

      [8] 尚玉昌,蔡曉明.普通生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94-295.

      [9] Odling Smee FJ,Laland KN,Feldman MW. Niche construction [J]. American Naturalist,1996,147(4):641-648.

      [10] 王興元.品牌生態位原理及其對企業品牌戰略的啟示[J].企業經濟,2008(3):40-43.

      [11] 汪健,李素芳.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時代教育,2014(23):92-93.

      [12] 周彩虹,魯元剛.生態位視角下的現代醫院競爭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0(22):94-95.

      [13] 郝模.衛生政策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33.

      [14] 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6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258-269.

      [15] .矛盾論[C]//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9-340.

      [16] Alpert P,Simms EL.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plasticity and fix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hen is it good for a plant to adjust? [J]. Evolutionary Ecology,2002,16(3):285-297.

      [17] 徐幻,劉玉秀,楊國斌,等.基于博弈論視角的多家醫院競爭模型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1(2):91-93.

      [18] 黃越,王碩,張.組織文化對企業知識管理成功影響的概念模型研究――基于多維度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8):191-198.

      [19] 郭妍,徐向藝.企業生態位研究綜述:概念、測度及戰略運用[J].產業經濟評論,2009,8(2):105-119.

      [20] Levins R.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M].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150-158.

      [21] Van Valen L.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width of ecological niche [J]. American Naturalist,1965,99(908):377-390.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