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培訓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前我總以為我們是小學生,法離我們遠著呢!直到那天聽了大浦派出所的周所長給我們作的講座才知道,法就在我們身邊!
周所長和我們談了許多事例,給我影響映象最深的是有兩個同學因一件小事吵了起來,以致后來大打出手。甲同學一失手將乙同學推下了樓。兩家人因此而鬧上了法庭,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乙同學的家長稱對方是故意傷人,而甲同學的家長不承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正當防衛,雙方爭執不下。
同學們,你認為在這件事上誰對誰錯呢?
其實,兩人由于一時沖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他們都有錯。同學間有矛盾那是正常的,可我們該怎樣處理呢?是像上面兩位同學這樣,還是去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解決呢?在這場悲劇中受害的又何嘗只是甲同學,他不但給對方帶來巨大的痛苦,同時也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
我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培訓活動。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專家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把握課程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2. 珍視學生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學生的權利;
3. 道德存在于學生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學生的生活;
4. 讓教與學植根于學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性質
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俞老師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2.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三、新教材四個方面的突破
1.將涵養實踐智慧作為“學習做人”的核心。
品德課的中心任務是教孩子“學習做人”,但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在綜合、整體、深入的意義上實現“對生活的洞察”,是一種實踐智慧的獲得過程。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意義與價值內涵,使知識成為人的實踐智慧的生長因子。
2. 打破“自我中心”的傾向,走向“在—世界—歷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鑒生存論的思路和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導學生實現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體的節日、習俗教育,注重引導學生與“過去”對話,使學生成為文化傳統的承載者,并且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
3. 超越技術主義和狹隘的功利思維。
新編教材特別強調,教學的重點不是學會書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現對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體上的好辦法。
參訓教師:郭蘭芳 單位:西池學校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全員培訓。專家的講座以及一線優秀教師的交流與互動,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現在改為道德與法治,這一變化,響應和貫徹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現在八下整冊為法治專冊)將依法治國理念根植于中學教育之中,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真正落實到從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做了精彩的講座:從課改的缺憾談到課改的方向再談到有關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讓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與反思。下面摘錄對我觸動較大的與各位分享:
其一:一個學校的產品是學生?(不,應該是課程。)
其二:能力=?素養(素養特別考慮自我的態度,要喜歡。)這里康利教授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并做了注解,即為中國未來20~30年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個、2個,不能太多)也即創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內容板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中軸。通過精彩片段的展示,讓所有參訓人員印象植入大腦深處的一句話是:“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這是部編教材改版的一種指向,要讓學生,讓所有人有一種“問心”即所謂的信仰;這也是做為一名教師自身積極向上的一個突破口;也將會是今后考試的一種導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這是部編教材之魂。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卻又潤物無聲地滲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實驗中學楊肖利老師對七上教材的解讀也甚為贊之。尤其思維導圖的建構值得借鑒,不僅可也幫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著現代技術投身于教育事業的信念,它將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培訓充分考慮了教育現狀,結合具體的課例說明如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指導的具體實在,可操作性強。使我明白了在信息時代,教育資源共享是短期有效的提高薄弱教學環節的極佳手段。作為基層教師,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學習這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利提高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和開闊學生的眼界。
參加培訓的日子,每一天都能從學習中發現火花和熱情, 通過“遠程教育”使教師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新的信息技術,能及時的把新的信息資源運用于教育教學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學模式、更新內容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創設表現師生教學的意境。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遠程教育我可以看到先進的管理方法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 這次遠程教育利用圖片、背景音樂、在講課中適時利用數字電影、動畫,通過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演示,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充實了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習和培訓。
我期待遠程教育資源能早日走進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也豐富多彩起來,使我們的孩子,透過現代化的教育媒體,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遠程教育資源的作用,一是能讓農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二是幫助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作為參加遠程教育培訓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將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行動落實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帶動全校的教師把遠程教育的理念確實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運用教師的課程、教學、管理智慧,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課堂中重視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
國培遠程教育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遠程教育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遠程教育系統觀》讀書心得
2016年“國培計劃”遠程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遠程教育培訓心得
遠程教育工作體會:與遠程教育一起成長
遠程教育學習感受
2015遠程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遠程教育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遠程教育培訓的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遠程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學習遠程教育的心得體會
遠程教育心得2篇
下面談一下這次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1、改變了教師學習的自覺性。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僅學到了知識,更為教師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回家抽時間進行網絡學習,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梢耘c老師交流互動,從參與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廣大老師的認可,體現了網絡培訓的魅力。
2、領悟有效教學。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我認真學習著專家在講座中的每一句話,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從創設開放課堂,激勵智慧生成,問題驅動式教學促進小學生深度發展學習,合作,碰撞,發展等教學策略中使我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欲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
3、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我每次聽專家講座和觀看課堂實錄后,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4、提高自身素質,學會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