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稅法計算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在財務執法檢查中,許多檢查人員時常會遇到被查單位代扣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問題。由于個人所得稅知識掌握的不夠專業,對被查單位代扣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是否正確,是否存在少扣現象,心中存有疑慮。同時,部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對工資、薪金所得個稅政策及計算方法知之甚少,并不知道自己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作者通過所掌握的稅法知識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詳細介紹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政策法規及相應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是指對個人(自然人)取得各項應稅所得而征收的一種所得稅。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明確規定了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共列出了11項個人應稅所得。在這里我們只討論研究這11項中的第1項,即工資、薪金所得。按照稅法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款是按月計征的,適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要正確掌握工資、薪金所得稅款的計算方法,需要明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應稅工資薪金所得的范圍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在此需要明確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關系:工資、薪金所得是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勞務報酬所得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后者則不存在這種關系。
二、免征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項目
(一)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對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補貼、津貼,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其他各種補貼、津貼均應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下列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
1.獨生子女補貼;
2.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3.托兒補助費;
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
(二)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對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但確因工作需要,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指享受國家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其在延長離休退休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視同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免征個人所得稅。
(四)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
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五)住房公積金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建金管[2005]5號)等規定,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準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
(六)取暖補貼
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發放的取暖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三、不予免征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項目
(一)對于單位按期發放、人人有份的所謂誤餐補貼,或者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
不屬于免稅范圍,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下列收入不屬于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并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1.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
2.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
3.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于臨時性生活困難補質的支出。
(三)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
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在excel中輸入每個人的稅前工資,做好表格,待用
在個稅部分輸入下面的公式(ROUND(MAX((L2-35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0),2))就可以直接計算出個稅了,如下圖所示。這個對財務人員非常實用,不用再將數據輸入個稅系統了。注:L2是稅前工資
已知稅后工資計算稅前工資及個稅:IF(3500
(來源:文章屋網 )
增值稅=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3%(適合小規模納稅人)(月報)。
增值稅=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17%-進貨金額(不含稅)*17%(適合一般納稅人)(月報)。
2、應納城建稅=應納增值稅+營業稅*7%(月報)。
3、應納教育費附加=應納增值稅+營業稅*3%(月報)。
4、堤圍防護費:營業收入*0.1%(各地征收標準不同,有些地方不征收)(月報);
應納地方教育費附加=應納增值稅+營業稅*2%((各地征收標準不同,有些地方不征收)(月報)。
關鍵詞:獨立基礎;防水板;配筋計算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7-0161-03
1問題的提出
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設計中,有些設計者將獨立基礎和防水板作為兩個不相干的構件分別計算,忽略了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對獨立基礎內力的影響。也有些設計者將其按一個完全的整體按變厚度筏板設計,造成板配筋復雜不經濟造價高。而比較經濟合理的獨立基礎加防水板設計,應結合合理的構造作法,考慮獨立基礎和防水板的協調工作,采取符合力學模型的設計方法。
2構造要求及受力特點
2.1構造要求
(1)假設獨立基礎基底反力為直線分布,獨基臺階的高寬比小于或等于2.5。
(2)防水板下需設置軟墊層(圖1),以使防水板只抵抗水浮力不能承受地基反力。軟墊層一般采用厚度不小于20mm的聚苯板。
2.2受力特點
(1)獨立基礎承受全部結構荷載,并考慮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的影響。
(2)防水板只承受防水板自重及上覆土重qa和地下水浮力qw,不考慮地基反力作用。
(3)隨地下水浮力大小的變化,防水板受到的荷載也在變化,對獨立基礎產生的影響也在變化。當qw≤qa時,防水板上的荷載直接傳到地基上,可認為防水板對獨立基礎的計算沒影響,當qw>qa時,防水板在水浮力作用下對獨立基礎產生附加彎矩和剪力。
3內力及配筋計算
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的計算中,獨立基礎和防水板采取兩者獨立的計算方法,但要考慮防水板對獨立基礎的影響。
3.1防水板的設計
(1)水浮力的分項系數。根據實際情況取值,當地下水位變化不大時,可按永久荷載考慮,取1.35。當地下水位變化較大時,按可變荷載,取1.4。
(2)永久荷載分項系數。根據永久荷載效應對防水板是否有利合理選用,當防水板由水浮力效應控制時,永久荷載的效應對防水板有利,分項系數取1.0。
(3)防水板計算模型。防水板實際上是四角支承于獨立基礎上的雙向板,防水板的計算采取無梁樓蓋的計算模型,按縱橫兩個方向劃分為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板帶的寬度取垂直于計算方向柱距的一半,如圖2,內力分析采用經驗系數法。
只要算出垂直荷載作用下兩個方向板的總彎矩Mox,Moy,乘以相應的經驗系數,即可求出各板帶各截面的彎矩設計值。
Mox=qly(lx-2c/3)2/8
Moy=qlx(ly-2c/3)2/8
式中:q――垂直荷載設計值;
lx,ly――x,y方向柱網軸線尺寸,即柱子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c――獨立基礎在計算彎矩方向的有效寬度,如圖1。
(4)防水板配筋計算。用簡化公式AS=M/0.9fyh0計算防水板配筋。
3.2獨立基礎的設計
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基礎中,獨立基礎的內力計算與普通獨立基礎內力計算的區別在于需要考慮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的影響,分兩種情況考慮,取較大內力作為獨立基礎底板配筋的內力。
(1)qw≤qa時的獨立基礎內力計算。此時獨立基礎不考慮防水板的影響,即按普通的獨立基礎計算即可。
(2)qw>qa時,獨立基礎的內力計算。先計算不考慮防水板影響的獨立基礎的彎矩M1,計算方法同qw≤qa的情況。
分別求凈水浮力(即qw-qa)對獨立基礎周邊產生的線荷載qej和線彎矩mej,如圖3,公式如下:
qej=qwj(lxly-axay)/2(ax+ay)
mej=kqwjlxly
式中:qwj――防水板凈水浮力(kN/m2);
ax,ay――在x,y方向獨立基礎底面邊長;
k――防水板平均固端彎矩系數,按文[3](p180)取值,見表1:
表1防水板的平均固端彎矩系數
a/l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k 0.110 0.075 0.059 0.048 0.039 0.031 0.025 0.019 0.015 0.011 0.008 0.005 0.003
(3)計算線荷載qej、線彎矩mej對獨立基礎產生的附加彎矩M2
M2x=[qej(ay-dy)/2+mej]ax
M2y=[qej(ax-dx)/2+mej]ay
(4)內力疊加,求獨立基礎總彎矩M=M1+M2
3.3取較大內力進行配筋計算
取qw≤qa,qw>qa兩種情況的較大內力,對獨立基礎進行配筋計算。
4算例
4.1工程概況
獨立基礎上部柱截面尺寸600×600,基礎底面尺寸3600×3600,變階處平面尺寸2000×2000,柱網尺寸7.2×7.2m,柱底軸向力設計值N=4650kN,防水板下設聚苯板軟墊層,防水板及獨立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受力鋼筋采用BRB335級,基礎及以上覆土重度γ=20 kN/m3,地下水位高出地下室地面2.5m,如圖4所示:
4.2防水板設計
(1)防水板荷載的確定
防水板及以上土重標準值qak=20×1.2=24kN/m2
防水板水浮力標準值qwk=10×(1.2+2)=32kN/m2
水浮力效應控制的荷載基本組合設計值qwj=1.4×32-1.0×24=20.8 kN/m2
(2)防水板內力計算及配筋
首先是防水板x,y方向總彎矩設計值的計算:
lx=ly=7.2mc=3.6mq= qwj=20.8 kN/m2
Mox=Moy=qly(lx-2c/3)2/8=20.8×7.2×(7.2-2×3.6/3)2/8=431kN?m
其次是防水板各截面彎矩設計值:按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各截面彎矩分配系數,求出各截面彎矩設計值,再用簡化公式AS=M/0.9fyh0計算防水板配筋,見表2:
防水板每米寬最小配筋面積
Asmin=0.15%×1000×300=450mm2
柱下板帶板底配筋12@125(As=905mm2/m)
柱下板帶板頂,跨中板帶板底、板頂配筋均取12@200(As =565mm2/m),滿足計算配筋及構造要求。
表2防水板各板帶各截面配筋計算表
截面位置 柱下板帶 跨中板帶
彎矩分
配系數 彎矩
(kN?m) 配筋
(mm2/m) 彎矩分
配系數 彎矩
(kN?m) 配筋
(mm2/m)
端跨 邊支座截面負彎矩 -0.33 -142.2 585 -0.04 -17.2 71
跨中正彎矩 0.26 112.1 461 0.22 94.8 390
第一內支座截面負彎矩 -0.50 -215.5 887 -0.17 -73.3 302
內跨 支座截面負彎矩 -0.50 -215.5 887 -0.17 -73.3 302
跨中正彎矩 0.18 77.6 319 0.15 64.7 266
4.3獨立基礎設計
(1)防水板傳給獨立基礎的線荷載、線彎矩設計值
a/l=3.6/7.2=0.5,查表1,k=0.025
qej=qwj(lxly-axay)/2(ax+ay)
=20.8×(7.2×7.2-3.6×3.6)/2×(3.6+3.6)=56.2kN/m
mej=kqwjlxly=0.025×20.8×7.2×7.2=27.0kNm/m
(2)獨立基礎基底平均凈反力
當qw≤qa時,獨立基礎底面平均凈反力
pj=4650/(3.6×3.6)=359kN/m2
當qw>qa 時,獨立基礎底面的平均凈反力
pj=359-56.2×3.6×4/(3.6×3.6)=297kN/m2
(3)獨立基礎柱邊緣截面彎矩設計值
當qw≤qa時,
MⅠ=1/12a12[(2l+a、)(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0.3)2×[(2×3.6+0.6)×359]=1050kN?m
當qw>qa時,
由pj產生的彎矩設計值MⅠ1
MⅠ1=1/12a12[(2l+a' )(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0.3)2×[(2×3.6+0.6)×297]=869 kN?m
由qej和mej產生的附加彎矩設計值MⅠ2
MⅠ2=[qej(ax-dx)/2+mej]ay
=[56.2×(3.6-0.6)/2+27.0]×3.6=401 kN?m
MⅠ= MⅠ1+ MⅠ2=869+401=1270 kN?m>1050 kN?m
(4)獨立基礎變階處截面彎矩設計值
當qw≤qa時,
MⅡ=1/12a12[(2l+a')(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1.0)2×[(2×3.6+2.0)×359]=352kN?m
當qw>qa時,
由pj產生的彎矩設計值MⅡ1
MⅡ1=1/12a12[(2l+a')(pmax+p-2G/A)
+(pmax+p)l]=1/6a12[(2l+a')pj]
=1/6(1.8-1.0)2×[(2×3.6+2.0)×297]=291 kN?m
由qej和mej產生的附加彎矩設計值MⅡ2
MⅡ2=[qej(ax-dx)/2+mej]ay
=[56.2×(3.6-2.0)/2+27.0]×3.6=259 kN?m
MⅡ= MⅡ1+ MⅡ2=291+259=550 kN?m>352 kN?m
(5)獨立基礎配筋計算
獨立基礎柱邊緣截面配筋
AsⅠ=MⅠ/0.9fyh0Ⅰ
=1270×106/(0.9×300×850)=5534mm2
獨立基礎變階處截面配筋
AsⅡ= MⅡ/0.9fyh0Ⅱ
=550×106/(0.9×300×400)=5093mm2
獨立基礎底板每米最小配筋(取ρmin=0.15%)
Asmin=0.15%×900×1000=1350mm2/m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選用18@160(AS=5724mm2>5534mm2,且大于最小配筋面積)。
5討論
(1)上例中,考慮與不考慮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對獨立基礎的影響,其控制截面柱邊緣處彎矩比1270/1050=1.21,因此,當地下水位較高時,不能忽略防水板對獨立基礎的影響,否則,獨立基礎計算配筋偏小。
(2)為保證防水板不承受地基反力,使計算與假設相符,聚苯板軟墊層的厚度不應太小,一般要大于20mm且不小于獨基的沉降量。
(3)實際設計中,當防水板與獨立基礎底標高相同時,底筋可通長布置,獨基配筋不足時加短鋼筋。
(4)考慮水浮力影響時,地下水位應采用當地歷史最高水位。
參考文獻
[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朱丙寅,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方法及實例解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關鍵詞:水平荷載;樁;現有理論;總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189
0 前言
樁按受力特點可分為受軸向壓力的樁、受上托力或軸向拉力的樁以及受橫向荷載作用的樁(水平受荷樁)。我國現有各類現代化橋梁將近50萬座,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每年開工建設橋梁1萬多座。橋梁建造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大跨度大規模的世界級橋梁相繼進入運營,亦有一系列的跨海大橋正在建設或籌建之中,其中以主跨1088m的蘇通大橋為代表,與此同時,城市立交橋的建設也越來越多。這些橋梁在給陸地交通帶來極大便利并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亦有安全事故隱患。由于船舶行駛速度越來越快,通航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發生了船舶撞橋事件。即使不發生此類事件,橋梁樁基亦要承受河流水壓力,樁段部分承受風壓力,車輛制動亦使樁基遭受水平荷載。對于大型船舶,其靠泊碼頭時往往會對碼頭產生巨大的樁基力,此時樁基為橫向受力,是碼頭撞擊設計中不可忽略的荷載。同時,高樁碼頭不可避免的承受波浪力、潮流力以及風壓力等水平荷載。因此,在公路鐵路、橋梁、近海工程、海上石油平臺等工程設計中,水平荷載是必須考慮因素。
國內外關于水平受荷樁的受力變形分析,主要有整體數值法、彈性理論法和彈性地基梁法[1]。
1 整體數值法
整體數值法包括有整體有限元法、整體有限差分法和邊界元法等各種整體數值方法。整體數值法把樁和土體都離散為單元,基于數學手段進行求解。這類方法能較好的模擬樁土相互作用,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以及大型商業有限元軟件的發展成熟,此類方法應用越來越普遍。Brown和Shie(1990年)[2]采用大型商業軟件ABAQUS對水平受荷樁進行三維分析,采用完全彈塑性模型模擬土體,對樁后樁土分離現象以及樁周土體的塑性應變進行分析。但是有限元分析結果的精度取決與土體參數和選取土的本構模型,其中土體的參數往往需要室內土工試驗得出,這是限制整體有限元分析法發展的重要因素。
2 彈性理論法
彈性理論法在國外提出并投入應有,典型的代表人物為Poulos和Davis,而在國內的報道應用較少。彈性理論法考慮土的連續性,但沒有考慮土的非線性,求解過程對土體的彈性模量的選取較為敏感,而且在工程應用不方便,在國內的應用較少。
3 彈性地基梁法
水平受荷樁計算方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Winkler彈性地基梁法。該將樁周土體的作用簡化為一系列相互獨立的彈簧,彈簧剛度若是樁身變形的函數,則為p-y曲線法;彈簧剛度若是與樁身變形無關的常數,則為彈性地基反力法。Winkler彈性地基梁理論因其簡單易用,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4 近年興起的特別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方法,例如GUO和LEE等[3]提出考慮彈簧間剪切耦合的地基反力法;周洪波等[4]結合p-y曲線法和Poulos彈性理論法各自的優點,提出耦合算法。
5 關于軸力的考慮
一大批學者[5-6]在其研究的成果中,得出的分析結論大多包含:試驗荷載范圍內,豎向荷載的存在對水平受荷樁的影響小于10%,故當縱向荷載不是特別大,可以忽略不計。
6 現有方法具有的問題
現有的水平受荷樁的計算方法,大多具有復雜的理論推導,對數理能力要求較高,不利于工程中的應用。今后在發展水平受荷樁理論研究時,應考慮實際的應用情況,應當簡化。另外,大多數文獻的推導過程,是基于樁頂完全埋置在土體中,而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樁頭是土體的,已有推導是否使用于海岸工程中仍待驗證。其實,單純的水平向受荷樁在實際工程中很少存在,但是計入軸力會使計算復雜,因而對于軸力引起的二階效應是否計入,要根據實際工程作出論斷,而相關的理論計算亦應發展。
樁體在海洋工程、陡峭山坡等的應用,常常面臨有復雜的荷載環境,對于復雜荷載作用下樁體的受力性狀,國內外研究仍屬較少。此外,在海洋平臺、風電工程的樁基等,常常承受著復雜荷載,且常為循環作用,對于循環力作用的水平受荷樁基的樁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亦為水平受荷樁今后的研究方向。
7 結論
本文基于已有文獻,對水平受荷樁現有的計算方法進行總結,并對各方法進行評價。進而對現有水平受荷樁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探討今后關于水平受荷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陳蓉.非均質地基中被動群樁分析及樁基水平循環加載特性[D].同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2]Dan A Brown, Chine-Feng Shie.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J]. Computers and Geotechincs,1990,10(01):59-79.
[3]GUO W D, LEE F H. Load transfer approach for laterally loaded pi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2001,25(11):1101-1129.
[4] 周洪波,楊敏等.水平受荷樁的耦合算法[J].巖土工程學報,2005,27(04):432-436.
[5]皇甫明,王幼青等.縱橫向荷載作用下樁的工作性狀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3,35(06):74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