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可視化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創新數據;可視化方法;管理研究
視化技術使得人們不再局限于通過文本或關系數據表來觀察和分析數據信息,轉而以更直觀的方式研究數據并發現其中隱藏的關系,將單調乏味的數據及其內涵關系美觀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根據實現原理的不同,數據可視化方法可以劃分為基于幾何的技術、面向像素的技術、基于圖表的技術、基于層次的技術、基于圖像的技術和分布式技術等。
目前,數據可視化技術已經在電子商務、數據倉庫、社交網絡、計算機網絡等信息領域得到了普及應用。由于信息可視化技術及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在本文中,我們僅側重于網絡數據的可視化技術研究(這兒的網絡數據是指通過網絡測量、網絡管理和安全等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始數據),主要介紹幾種典型的網絡數據可視化方法和相關的應用實例。
一、計算機信息領域可視化技術的需求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規模(特別是Internet)的不斷擴大,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人們對網絡服務質量(QoS)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網絡性能監測、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等已經成為網絡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絡數據可視化技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關鍵。
首先,為了實現性能監測的目的,管理人員必須即時對網絡中設備的工作負荷,即數據流量、鏈路利用率、丟包率、延時等各項性能參數進行定量評價。因此,網絡性能的可視化是網絡運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次,在針對園區網、骨干網以及因特網的管理和研究過程中,網絡拓撲、IP地址和AS域分布范圍的可視化也一直是研究人員的重中之重;最后,針對網絡安全的惡意攻擊行為,如掃描、蠕蟲、病毒等造成的安全事件、異常流量及影響范圍和演化趨勢的可視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與其他領域的可視化需求相比,網絡數據的可視化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網絡數據與時間緊密相關,因此時間序列數據的可視化是其重要研究內容;二是由于網絡數據的海量性和復雜性,需要快速實時地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來獲得可視化結果;三是網絡數據的可視化以真實性為首要目的,在保證正確顯示數據的基礎上實現可視化結果的美觀性。目前,CAIDA、IEPM、SecViz等測量和研究組織和團體已經提出并實現了許多適用于網絡數據可視化的方法和工具。概括來說,網絡數據的可視化主要以基于圖表和基于圖像兩種可視化技術為基礎,其中基于圖表的可視化技術主要用于網絡性能的可視化,包括折線圖、散點圖、柱狀圖、餅圖等多種方法,基于圖像的可視化技術主要用于網絡管理和安全研究數據的可視化,包括氣象圖(WeatherMap)、熱圖(Heat Map)以及三維圖像可視化等許多方法。總之,通過網絡數據的可視化,可以實現:
1.方便快速地獲取更多的網絡性能、網絡狀態等參考信息;
2.深入了解和分析已知的網絡現象和規律;
3.能夠從繁雜的數據中找出其中蘊含的關系,發現新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因此,深入研究和使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對于開展網絡監測、網絡管理以及網絡安全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們將通過實際的圖例來詳細介紹幾種典型的網絡數據可視化方法及其應用。
二、計算機基于圖像的可視化技術
網絡氣象圖
網絡氣象圖是一種直觀的顯示網絡拓撲、設備節點和鏈路狀態等網絡數據信息的可視化工具。網絡氣象圖最早是由Panagiotis Christia實現的一個基于Perl的開源的可視化工具,以后Howard Jone又在功能、界面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改進,發展成為一個受到普遍歡迎的網絡數據可視化技術。
目前,網絡氣象圖在國外許多網絡中得到了實際部署與應用,國內的CERNET、中國科技大學等也都使用網絡氣象圖作為一種網絡拓撲顯示和監測的方法,網絡氣象圖能夠實時顯示網絡節點狀態、鏈路利用率等信息,實現網絡拓撲、網絡設備和鏈路狀態的實時監控。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網絡氣象圖開始與Flash動態顯示技術、Google Maps等新的可視化方法相結合,從而能以更加直觀友好的方式顯示豐富的網絡狀態信息,典型的代表是GlobalNoc的RealTime Atlas項目。這里面的數據管理,又稱為“數據資源管理”,包括所有與管理作為有價值資源的數據相關的學科領域。對于數據管理,DAMA所提出的正式定義是:“數據資源管理是指用于正確管理企業或機構整個數據生命周期需求的體系架構、政策、規范和操作程序的制定和執行過程”。這項定義相當寬泛,涵蓋了許多可能在技術上并不直接接觸低層數據管理工作(如關系數據庫管理)的職業。
參考文獻:
關鍵詞:無紙化考試系統 數據庫 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12-0000-00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第一門課程,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該課程上應用無紙化考試系統,體現了教育系統的改革以及模式的更新,能夠體現課程性質以及提高教學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該系統中,最重要的設計是數據庫的設計,數據庫中存儲了海量的試題,能夠快捷高效地進行出卷、答題、評分等工作。目前,已經有許多考試(遠程教育、計算機等級考試、微軟辦公自動化考試)已經采用了標準化在線答題方式,其科學性、準確性、公平性也遠遠高于傳統的考試形式。
1 考試系統數據庫需求
對于數據庫設計的步驟來說,需求分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決定了整個設計的目的和產品形態、在這個階段當中,主要分析使用該在線考試系統的用戶群體和業務活動,比如管理員的職責有錄入考試名單、查詢學生成績等;教師負責出卷、修改、評分等;學生則需要在規定時間完成答題。
2 考試系統數據庫設計
在線考試系統中,合理地設計數據庫中的邏輯和屬性關系能夠保證系統中每個模塊的功能之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需求分析確立以后,需要將所得到的需求抽象為信息概念,在概念設計中,一般采用自底而上的設計理念,得出教師、學生、試題庫、試卷等實體信息。每一個試題都有各自的屬性。每一個實體之間根據各自的功能都會有相應的聯系。
本設計選用關系型數據庫SQL Server作為數據庫開發平臺,在邏輯設計中,將上述實體關系模型(即E-R圖)轉為關系模式,并生成數據庫所支持的表結構。詳細的表結構如下:
Teacher表(教師):字段有編號、姓名、用戶名、密碼、任課學科,其中編號作為主鍵,任課學科作為區分教師對領域學科的劃分。
Student(學生表):字段有學號、姓名、用戶名、密碼。主鍵為學號。
Paperlib(題庫表):字段題庫編號、題目標題、題目類型、難易等級、參考答案、備選答案。編號作為主鍵,用來保證記錄的唯一性。
Paper(試卷表):字段有編號、試卷代碼、大標題號、作答區、題庫編號、學號、卷面分。在該表中,學號和題庫編號是外鍵,分別和學生表以及題庫表建立對應關系。
3 系統數據庫連接代碼
考試系統可以使用PHP語言開發,PHP語言擁有完善數據庫集成層,使得它能夠支持絕大多數的數據庫系統,并兼容SQL標準,能夠高效、快速、穩定地進行數據庫的讀寫操作。在開發方面,PHP提供了許多用于數據庫操作的標準接口,對連接、讀取、寫入數據庫等操作非常方便,不論是開發web應用還是其他應用程序,都能夠快速地進行二次開發[2]。
在連接方式上,PHP可以建立兩種不同的方法來連接SQL Server。第一種是通過開放式的接口ODBC進行連接,它是微軟定義的一種專門用于連接數據庫的標準,目前市面上的關系數據庫中都會有相應的ODBC驅動,ODBC可以說是數據庫連接的一種業界通用標準,應用非常廣泛。第二種是通過PHP語言直接對SQL Server進行連接,PHP語言中集成了Mssql函數庫專門用于數據庫的訪問,主要分為即時連接和永久連接方式。
即時連接是指當需要進行數據庫訪問操作是才進行的數據連接,一般通過mssql_connect函數來進行。永久連接顧名思義就是一直保持著與數據庫的連接,通過mssql_pconnect函數來實現。在本系統設計中,采用即時連接的方式可以減少數據庫的負荷。
$db_conn = @mssql_connect("Computer_exam","admin","admin");
or die("數據庫無法連接!");
mssql_select_db("Computer_exam",$db_conn);
?>
上述代碼中,第一行用于連接數據庫,其中Computer_exam為數據庫名稱,第一個admin為用戶名,第二個為密碼,同時用了@符號屏蔽錯誤顯示。第二行中的die函數用來提示數據庫連接失敗并關閉程序,然后選擇需要訪問的數據庫。在退出訪問時,使用mssql_close函數把連接關閉??梢詫iT生成兩個文件用來連接和關閉數據庫,并命名為db_conn.php和db_exit.php。
4 考試系統數據庫安全性
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與數據庫管理系統關系密切,因為數據庫管理系統如果擁有強大的安全機制,那么數據庫系統也會具備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可以采用數據加密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操作系統層、數據庫管理系統內核層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層三個層面進行加密。
在操作系統層面上,由于系統并不能識別數據庫文件當中的一些數據的邏輯關系,所以不能通過產生合理密鑰的方式來加密,也不便于對密鑰的管理和使用,因此,對于大型的數據庫很難在操作系統層面上實現數據的加密。
在數據庫管理的內核層加密是指把數據在物理存取之前完成數據的加密或解密,這種加密功能強大,并且不會影響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功能,能夠將兩者的進行無縫耦合,但是該加密方式必須在服務器中進行算法的運算工作,這樣就會使服務器的負荷增大,同時還需要數據庫管理系統開發商提供接口用于數據的加密。
目前采用的比較多的加密方式是在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層的加密,通過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根據加密的要求生成一個外層的工具,自動完成對數據的加密解密工作,這樣就可以使加密工作不會對服務器造成負擔,同時也可實現網絡加密,但是相應的加密功能會收到限制,不利于與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耦合。
5 結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計算機基礎無紙化考試系統,從需求分析開始,再進行邏輯關系設計、數據表的生成以及數據庫連接方法的描述,最后對數據庫安全性進行分析,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無紙化考試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角色動畫;可視媒體;融合技術
隨著計算機角色動畫制作的發展和應用規模的逐漸擴大,計算機角色動畫制作還涉及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及機器學習等技術范疇,因此,其發展過程成為多種可視媒體融合的研究領域。
1可視媒體融合技術概述
在計算機角色動畫制作中會涉及圖像、三維模型、視頻以及運動捕捉等多種數據的綜合處理,這些數據通過計算機的采集、編輯和壓縮的形式被制作成多媒體數據源的形式展現出來,并經過相互之間的作用形成鮮明的動畫角色,這就是可視媒體融合技術。
多視點圖像中提取的角色通過對側影信息的變形來實現個性化角色的轉變,再通過對運動數據的捕捉來實現角色模型的驅動,以此建立具體的動畫角色。這個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圖像、運動捕捉和三維模式。因此,不同的可視媒體所采用的融合技術是不相同的。
2可視媒體融合分類
計算機動畫角色在應用過程中呈現出跨度大和設計范圍廣等特點,各種動畫角色的設置都需要建立在可視媒體的基礎上,下面對可視媒體的融合進行分類研究。
2.1視頻融合
(1)多視點人體角合成三維角色動畫:對動畫角色進行攝像機的同步,根據拍攝角色的輪廓、深度信息等對每一幀中的角色進行重建,根據當前視覺的多視點紋理來合成角色紋理,這樣就能夠得到三維角色動畫而不是靜態的三維模型了。(2)角色動畫片段生成:主要采用渲染的方式,實現了片段的編輯,生成角色所需要的動畫。(3)視頻重組:分解和提取現有視頻組合相似的視頻片段,使其成為一個新的視頻,實現了有限視頻資源的利用,視頻重組技術在一些特殊動畫角色上也有應用,例如昆蟲等,通過對原有視頻的重新組合和制作進而形成新的視頻,保證各種片段之間的連續性,用戶通過對代價函數的運用,實現了對角色運動軌跡的控制,進而形成了嶄新的動畫角色。
2.2圖像融合
(1)IBM構建角色模型:以IBM科學技術為基礎,以定標的方式實現相機模型的產生,在多視點圖像中建立三維角色,并將事先做好的圖像貼到事先做好的模型當中,以便實現真實角色的還原。但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定標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一定的誤差,因此,角色模型與真實事物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2)卡通畫制作輔助系統:分層化處理輸入的關鍵幀,將其分解,對相鄰的2個關鍵幀筆畫可以建立對應關系,利用插值技術形成渡幀,進而促進動畫的形成。(3)角色重用技術:采用背景分割的方式實現角色的提取,算出任意2幀之間的差異,最終得到距離矩陣,最后根據每一幀數據投影來形成連通圖,經過畫師對連通圖起點終點計算最小路徑,從而構成卡通角色動畫,為了使動畫更加平滑、完整,可以用插值的方式來生成過渡幀。
2.3三維模型融合
(1)實時插值技術:此技術以樣例為基礎,其插值方式有2種,一種是徑向基插值,一種是組合線性插值,這樣就實現了動畫人物角色及人臉上的平滑過渡,在一些動畫游戲的交互設計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應用。(2)人體模型變形技術:此技術也是以樣例為基礎,對人體表面的標記點進行掃面,能夠促進動畫角色骨架的形成,進而形成動畫樣本的參數,在參數空間內進插值就能夠得到動畫角色模型,人體樣本子空間的建立的主要方法是PCA法,能夠實現個性化人體角色的生成,樣本數據由多個人體模型來組成,這種模型的合成和變形技術主要生成的都是動畫角色人物的靜態模型。(3)關節運動生成:當前有許多研究指出可以利用逆向運動來生成關節運動,首先建立世界坐標系,得出角色角的具置,通過偽逆矩陣來實現動畫角色全身各項關節處的旋轉角度,進而促進關節運動的實現。
2.4運動捕獲數據融合
將已經存在的運動數據作為輸入,對這些已經存在的數據進行處理,形成新的數據,這個過程就是運動捕獲數據融合的過程:(1)設定副詞空間:在此空間的多條坐標軸都代表了不同的運動數據,可能是不同說話風格的數據,也可能是不同角色類型的數據。之后在每條坐標中用手工標注出預期相對應的運動數據樣本,最后對這些數據進行插值處理,就能夠得到新的運動數據。(2)將原始數據投影到低維空間中:對其進行參數化設置,這樣就可以在其中進行草圖的勾畫,或對三維人體姿態進行操作,最后對這些原始運動數據進行插值處理。(3)運動檢索:從運動數據庫中實現對數據的捕捉,對捕捉到的數據進行檢索,得到數據存在的邏輯關系,實現參數化的空間設置,之后進行差值處理,得到新的捕獲數據;(4)運動紋理:運動紋理有2層結構,其是一種統計的模型,運動元素在底層結構中設置,能夠表示出運動數據的相關片段,最后生成運動紋理的模型,從而實現具有真實感的人體三維數據。(5)多分辨率過濾:不同風格的運動有著不同的頻率信號,多分辨率過濾法能夠將高頻信號和中低頻信號分開。(6)獨立成分分析:通過此方法能夠生成真實感人體的運動數據,在原始高維人體運動數據中,對人體行為特點進行抽取,建立ICA子空間,并根據插值操作,形成人體運動新數據的產生。
2.5視頻與三位模型融合
對動畫角色和輸入的視頻動畫進行動畫角色的融合,這個過程就稱為視頻與三維模型的融合。上文中提到以多視點視頻變形中性模型得到動畫角色的方法,以此方法為基礎,對一段角色的運動進行多視點拍攝,以其中的不同角度的角色側影為約束條件,將角色模型進行投影,在各個視角顯示,利用能量函數對中性模型進行變形,這樣就能夠使側影和投影的重疊最大,最后運用時空的紋理技術進行紋理信息的提取工作,制定動畫角色。視頻的提取能夠實現角色側影的提取,對中性的模型實現變形的特征。還能夠通過重建角色人臉的三維結構從而得到個性化的人臉,重建的過程中主要重建的是人臉之間的距離。
通過濾波器預測將要跟蹤的特征的具置,之后完成特征的匹配,整個特征跟蹤的流程為:預測――修正――預測,人體模型中有多個部位,且每一個部位之間都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以這些經驗知識為基礎就能夠恢復人體的三維運動。
通過對側影的方法的實施來計算人體運動情況,進而得出一定的數據。首先需要進行側影工作的提取,通過了解人體骨架結構,在人體內部做姿態搜索工作,得出最佳的姿態數據,用作恢復的結果,之后對角色進行驅動,從而獲得角色動畫。
此外,還可以通過對人臉特征的運動方式的追蹤,進而實現對人臉目標的驅動,得到動畫角色的人臉動畫。
在上述分析的可視媒體融合中,都是通過側影及運動的約束和對三維模型角色的驅動來完成的,因此成為視頻與三維模型的融合。
2.6運動捕獲與三維模型融合
首先介紹一種運動重定向技術,將一個角色產生的所有數據在相同的結構上重啟,保存運動動作,保存原有運動角色的在時空條件上的約束,在重定的過程中要以此時空約束條件為基礎。
分析一種異構角色之間的重定向技術,以運動樣例為基礎,提取關鍵字時,根據這個關鍵姿勢構建動畫角色的姿勢,最后對關鍵幀進行相應的插值就能夠得到所需要的目標角色動畫。
當前還有比較流行的一種通過規定時空約束條件實現運動重用的過程,其主要以相應的目標函數為基礎,對相對應的角色進行求解,建立目標角色動畫。三維網絡模型與骨架架構相互對應,利用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對關節點位置、數量、結構等進行識別,實現對應,最后通過對運動數據的捕捉,實現目標動畫角色的有機形成。
2.7圖像、三維模型以及運動捕獲數據三者的融合
先前所提到的都是2種可視媒體的融合,而圖像、三維模型以及運動捕獲三者可以進行融合,最終生成目標角色動畫。首先,對人體角色進行拍攝,拍攝時需要注意,要從4個正交方向分別拍攝,之后要提取側影,奠定角色側影模型側影與模型側影之間的緊密聯系,對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的了解,實現對中性模型的約束。當進行文理映射時,會通過對運動中捕捉到的數據建立驅動模型,形成動畫角色。其中可以對變形中性模型進行細致劃分,這樣得到的角色模型會更加精確,也就能夠驅動模型來獲得效果更好的角色動畫。以上分析的角色動畫生成方法就融合了圖像、三維模型以及運動捕獲等3種可視媒體。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做一體化” ;“項目導向型”;“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1-0159-01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同時又具有很高的理論需求的課程,在講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單純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分別進行,理論教師注重理論知識講解,實習教師注重實際操作,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嚴重脫節,不但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困難,也造成了重復教學和資源浪費,更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特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通俗的理解是為了使理論與實踐更好的銜接,將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融為一體。其內涵主要是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的特點,從而逐步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以教師為中心如何“教給”學生,向以學生為中心如何“教會”學生轉變;從以教材為中心向以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為中心轉變;從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實訓室、實習車間為中心轉變。
二、”教學做一體化”在《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一)建設”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要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必須具有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滿足實習教學的“一體化”場所,所以”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保障。學校出資100多萬于零六年建造網絡實訓室,選購的是銳捷網絡設備,一共有十組設備,每組設備可供六位同學使用,該實驗室可以滿足60個學生同時展開實驗,包括中心路由器、路由器、三級交換機、二級交換機、集線器、防火墻等設備,可以完成局域網和廣域網中所需的實驗,并在每年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根據市場的變化增加或淘汰一些網絡設備,基本滿足了教學需求
(二)修訂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教學安排、組織的依據,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前提。根據培養目標,我們根據“項目導向型” 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分成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依據不同的知識點又分成若干個任務,每個任務都有具體理論和技能要求。
教學內容分為四個大項目:
第一個項目為構建網絡辦公,包括組建SOHO型網絡、構建辦公室網絡和網絡服務器的搭建三個任務,用于完成了解網絡組成結構、局域網的構建、交換機的管理和配置和windows環境下第二個項目為構建中小型網絡,包括多辦公區之間的網絡連接、部門網絡的安全隔離和全球的互聯互通三個任務,用于完成交換機之間的級聯技術、VALAN技術和三層交換機的應用技術
第三個項目為接入Internet,介紹Internet接入的幾種方式和配置靜態路由器。
第四個項目為多元區網絡的互聯,包括靜態路由實現區域網的連通和動態路由實現區域網的連通兩個任務
(三)編寫”教學做一體化”教材。依據教學大綱及技能鑒定標準,按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針對性、適時性、有效性原則編寫”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教材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因此,系部組織網絡教研室教師對《計算機網路技術》教材進行了有機整合并參照有關的專業資料,編寫了”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教材。該教材重點側重于實踐操作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以夠用為主。
(四)培養“雙師型”師資。除了建設”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實訓室、修訂”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內容和編寫”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教材外,建設一支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操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教學的關鍵。因此,近幾年學校下大氣力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通過組織理論教師利用節假日進企業頂崗鍛煉;定期參加銳捷公司提供的網絡技能培訓和新產品會,了解最新技術和產品動態。
三、”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教學的成果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校《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提高了教學質量?!队嬎銠C網路技術》課程是在”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以一體化的師資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教學安排,使每一課題都能講授、示范、操作同步進行,突出了現場示范,增強了直觀性,使學生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理論,讓他們對知識產生親切感,對網絡設備產生熟悉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對《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專業網絡基礎和網絡設備知識講授專業理論課,還要對網絡設備的配置和維護非常了解,成為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同時也要求教師應明確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大綱和現有設備編寫適合該課題的教案。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quirements and effec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accounting software, the paper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in Client Server, Transaction Server, Data Server"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under this mode and the main reasons that constraint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關鍵詞:財務軟件;會計電算化;發展模式
Key words: financial software;computerized accounting;development mode
中圖分類號:TP3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8-0149-03
1 現代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對會計電算化的需求與影響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軟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核算工具,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管理技術的發展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1.1 現代企業管理對會計電算化的需求
1.1.1 實現企業信息資源共享,要求財務會計子系統與管理會計子系統相結合,財務管理系統與業務管理系統高度協同 現代會計體系把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含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隨著會計制度的改革,會計職能由核算、監督向管理的轉變,如果會計電算化一直停留在財務會計子系統,而不涉及管理會計子系統的預測、決策、規劃和分析,企業經濟活動與效益的評估,內部責任會計和業績評價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發展電算化的意義。企業管理的需要使企業應同時建立兩個子系統并予以有機結合,以便運用財務會計資料,建立適應管理需要的會計模型,使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推動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建立和完善。
現代企業的管理,使各部門之間、各種業務之間在分工上進一步細化、優化的同時,相互之間的關聯卻越來越緊密,運作也是更加精密,企業管理系統也向著企業“人、財、物”、“產、供、銷”、時間與空間各方面綜合方向發展。這就要求企業的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不再是傳統手工會計的“模擬系統”,而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同企業其他業務管理系統高度協同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必須使財務系統和其他各業務部門管理系統做到“無縫連接”,防止“信息孤島”。這種協同包括:企業內部協同,如網上預算控制、網上采購與銷售、網上資金準備等;與企業外部其他相關部門的協同,如網上銀行、網上報稅、網上報關、網上催賬等。
1.1.2 高效率的集中管理的需求 隨著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企業集團、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的發展,企業分散經營,管理上受物理地域的限制,會計核算分層管理,造成上層機構對下屬機構控制乏力,財務失控,決策失誤甚至經營危機的例子屢見不鮮。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出現,使企業財務集中管理成為可能。采用財務集中管理,既可以整合整個企業的財務資源,加強對下屬機構的財務控制,還可以降低整個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1.3 會計信息處理專業化的要求 由于會計電算化專業性較強,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會計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而且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軟件的不斷變化,使用電算化的單位每年具有較高的維護成本,同時,由于單機工作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因數據傳輸時間長、資源不能充分共享、設備利用效率低、信息流通不暢等,嚴重限制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為加快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會計信息的共享,要求建立會計信息處理的專業服務機構,負責系統的維護。
1.1.4 電子商務發展對會計核算系統提出了新要求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貿易越來越頻繁,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很多企業成為了全球網絡供應鏈的一個結點,企業的眾多業務處理活動將在網上進行,傳統的會計貨幣計量將被打破,貿易的支付方式也將有現有的現金、支票、匯票等結算方式轉變為電子現金、電子支票、電子信用卡等以電子貨幣為主的結算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現在的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在如何提高會計核算、加強信息的共享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信息技術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會計的存在和發展,除了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外,還受到信息處理技術的制約。計算機的問世及其在會計中的應用已經顯示了信息處理技術對會計的巨大影響。目前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還主要停留在傳統會計模型之上,主要是解決了手工處理的繁瑣以及時效性差的問題?,F在,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已經或將要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的影響。無庸置疑,隨著多媒體、互聯網、遠程通訊的進一步應用和普及,現代的信息技術必將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產生空前的影響。
1.2.1 計算機編程語言和編程技術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計算機的發展使計算機編程語言和編程技術有了質的變化,而編程語言和編程技術對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推廣和普及有著很大的影響。早期的會計電算化軟件一般都停留在以字符為主的DOS操作平臺上和使用xBASE數據庫。這種基于DOS平臺的電算化軟件往往表現出死板的人機界面和較差的系統安全性。
隨著WIN95/98/WINDOWS NT平臺的推廣和SYBASE、ORACLE、INFORMIX、MIRSOFT SQLSERVER等數據庫語言的應用,編程平臺從基于DOS轉向基于WIN95/98/WINDOS NT的真32位模式,編程技術也從過程化轉為面向對象式。大大提高了編程效率和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也使用戶易學、易用。而新一代客戶機/服務器(CLIEN/SERVER)體系結構可以為廣域網的應用解決長期困擾的速度問題。并且基于WINDOWS的對象嵌入OLE和動態數據鏈接DDE技術,可縮短各軟件之間的距離,為不同軟件之間的數據交換創造了條件。最新推出的JAVA技術解決了跨平臺的障礙,為異構網絡環境的軟件應用提供了可能。通過采用JAVA的JDBC技術,可與多數據庫相連,能夠支持ORACLE、SYBASE、INFORMIX、MS SQL SERVER、DB2、FOXPRO、PARADOX、ACCESS等多種數據庫語言。
盡管目前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還很少應用JAVA技術,但是可以肯定這一技術的應用將使軟件更具環境適應性,從而使得軟件更具開放性和可移植性。正是基于JAVA技術具有平臺無關性和開發的高效性等特點,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算化軟件將可能由采用UNIX、WIN95/98/WINDOWS NT技術轉向采用JAVA技術。
1.2.2 多媒體技術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多媒體是計算機技術與圖形、音像、視頻等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由于多媒體技術極大地增強了計算機處理和存儲信息的功能,并且應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因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也正在沖擊著現行的會計電算化系統。
多媒體可使圖形界面原始化從而縮短電算化系統與用戶的距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改善人機界面,使人機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戶操作起來更加方便。由于多媒體技術可以使信息以更多樣的、符合人們習慣的形式表示,這就使得人們能以接近自然的形式與計算機打交道,增強了軟件的易學、易用性。譬如,電算化會計軟件在憑證、賬簿、報表的格式上統一采用與手工處理條件下相同的模式,會使得一般會計人員減小對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神秘感。
多媒體技術還會使會計工作更加高效,使會計信息更加豐富。以憑證的輸入和保存為例,采用語音輸入、手寫板輸入技術可大大提高憑證的錄入速度,同時還可實現對錄入的憑證進行同步校對。而且,這兩項技術的配合使用還可滿足領導簽字的需要。而掃描儀、數字相機的應用可使原始憑證的保存得到極大的改善,甚至會改變現行的憑證處理方法和會計檔案的保管方式。大家知道,目前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對原始憑證的保存基本上采取機外另行保管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不便于對原始經濟信息進行實時地審查和檢索,極大地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今,成熟的現代化技術如掃描儀、數字相機、海量磁盤、可擦寫式光驅(CDR/CDW)、大容量活動硬盤等高新技術已經為原始憑證的輸入和機內保存創造了條件。
進一步可以設想,OCR技術的采用,可為“原始憑證掃描(照相)自動識別自動生成記賬憑證自動生成會計報表”的全線數字化創造條件,從而可實現會計信息系統的無紙化。
1.2.3 網絡與遠程通訊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互聯網 (INTERNET)和企業內部網(INTRANET)是目前最具前景的信息技術?,F在的INTERNET用戶在幾年內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劇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戶均可方便地加人到互聯網之中。由于整個世界已逐步進人網絡化時代,所以網絡與遠程通訊技術正直接沖擊著現行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
網絡的普及和遠程通訊為信息的實時傳播創造了條件,使會計信息的傳輸擺脫了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由于地理障礙而帶來的不便。但遺憾的是目前企業的財務報告和其他信息還主要是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向外傳播,這使得信息的使用者所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延遲的和不全面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企業恰當的評判。所以,通過網絡實時地傳輸會計信息和其他信息已是大勢所趨。
企業內部網(INTRANET)可以很方便的將企業內部的信息處理集成一體。為此,電算化系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上,而必須立足于企業整體管理的需要。換句話說,完善的電算化系統應是集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為一體的網絡管理系統。這就要求電算化軟件在設計之初必須確立集成管理這一思想,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設計,充分考 慮企業具體的運作和管理整個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徹底改變過去財務管理系統與企業MIS系統“各自為政”的情形。
所以從網絡方面看,會計電算化應采用最先進的、支持INTERNET/INTRANET的技術,把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得企業的INTRANET網可以通過WEBSERVER通往INTERNET,而遠程用戶可利用INTERNET通過防火墻進入INTRANET,突破以往孤立的小型局域網的區域限制,由此實現企業內外、遠近信息的實時傳輸、處理和檢索。
2 “瘦客戶機/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式
“瘦客戶機/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式如圖1。
3 “瘦客戶機/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式的特點
3.1 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企業管理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將呈現的發展模式是“瘦客戶機/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式 該模式中瘦客戶機僅完成應用的數據表現,事務處理服務器實現應用的事務處理,數據服務器則專注于數據的儲存和管理。其中瘦客戶機逐步統一為瀏覽器,由于各種新興技術(如HTTP協議、JAVA語言)使得各類事務處理服務器實現了平臺無關處理,使用戶從任一客戶機上訪問任一服務器變成現實,也使企業信息系統從企業內部應用轉化為以客戶為中心,從而實現整個整個產業供應鏈系統的信息化成為可能,實現數據共享。
3.2 會計電算化管理服務的專業化 隨著“瘦客戶機/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式的建立,為企業提供會計電算化信息服務的專業部門(類似于目前的網管)逐漸出現?!笆菘蛻魴C/事務處理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會計電算化模式使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使用與維護相分離,企業要開展會計電算化無需再購置會計核算軟件,只需向提供會計電算化信息服務的專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交納一定的服務費,即刻使用。系統的維護、數據的安全將有這些專業機構來完成(圖2)。
3.3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同企業其他信息系統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同企業其他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無縫連接”,實現信息共享。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貨幣被廣泛運用,電子貨幣交易結算系統將是網絡信息時代的會計電算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圖3)。
4 制約會計電算化發展的主要原因
4.1 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將是影響會計電算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單用戶版,還是網絡版會計核算軟件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會計數據的安全。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和迅速傳播,使得多層結構模式得到充分的發揮,各類事務處理服務器實現了平臺無關處理,使得用戶能從任一客戶機上訪問任一服務器,互聯網松散管理結構使得互聯網應用系統的安全性變得更加突出,黑客襲擊電子商務網站,篡改、破壞會計數據乃至整個系統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當一些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被入侵者非法竊取后,對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將成為建立會計信息系統首要考慮的因素。
4.2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將受到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影響 隨著財務軟件和信息系統的發展,它們對所依賴的硬件系統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會計電算化軟件從原來的DOS版發展到后來的WINDOWS版以及網絡版,對計算機硬件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對于網絡用戶,網絡信息傳遞的速度已經嚴重制約了信息傳遞,制約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在推進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它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不可能超越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