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蝗蟲災害治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草原資源 蟲害 生物和生態治理
[中圖分類號] S14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08-0056-02
近些年來,草原蟲害問題較為頻繁,嚴重影響到草原資源保護,如果一味的采用傳統化學藥物治理蟲害,將對草原帶來嚴重的污染,牲畜在食用帶有農藥殘留的青草后,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出現農藥中毒現象,種種弊端始終被詬病。基于這一問題,對草原蟲害問題采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草原蟲害問題,并且不會產生任何的污染,成本低,為草原資源保護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此看來,加強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草原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1.1 草原植被退化嚴重
草原蟲害是危害草原資源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在于草原植被退化嚴重,出現沙漠化,很多植被覆蓋面積越來越少,植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的打擊和影響,同時也為草原蟲害問題出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旦牧草返青,害蟲將開始大肆的破壞草原資源,病大量產卵繁衍,害蟲數量越來越多,對于草原資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大量草場被害蟲啃食殆盡,失去了原有的放牧價值,草場植被荒漠化,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1]。
1.2 氣候條件適宜
由于草原的溫度和濕度環境更適合害蟲生長、繁衍,每年草原溫度和適度的變化都會加劇害蟲數量增長,尤其是冬季降雪和春季降水對蟲卵孵化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空間,氣溫驟升或者持續干旱的氣候對于害蟲生長尤為有力。一旦在適宜的環境下,害蟲將大肆繁衍和生長,這就為草場帶來嚴重的打擊。
1.3 過度放牧
過度放牧是導致草原植被退化,害蟲大肆繁殖的一個主要因素,由于草原多以放牧為主,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牧民過于重視牲畜數量,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時常出現過度放牧和濫牧現象[2]。也正是這種粗放型的經營放牧方式,導致草原上植被多樣性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植物退化現象十分嚴重,同時為害蟲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蟲害肆虐,從而加劇草原荒漠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 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措施
由于草原蟲害問題日趨嚴重,對于草原資源的危害性也在逐漸加重,為了能夠保護草原資源,抑制荒漠化現象持續加劇,減少蟲害滋生,采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措施,取代傳統的化學藥物治理模式,能夠有效起到治理蟲害問題的同時,不會產生任何污染,治理成本低,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2.1 加大宣傳力度和技術培訓
草原蟲害問題近些年來尤為嚴重,嚴重影響到了草原上的放牧業,對于蟲害治理問題,在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之前,首先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借助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媒介進行大范圍宣傳,以此來提高廣大領導干部和牧民生物和生態治理的積極性,更為主動的配合工作開展,將其落實到實處,為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3]。此外,還應該加強牧民的技術培訓,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相應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培訓班,不同害蟲分類知識、草原蝗蟲檢測技術以及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等等,不斷提升牧民的蟲害治理知識儲備和技術水平,保證草原牧民能夠更加充分、全面的掌握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更大范圍的推廣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
2.2 利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降低草原污染
針對草原蟲害問題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特點,不僅能夠有效抑制害蟲繁衍,還具有無污染、治理成本低的優勢。在實際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中,首先是蝗蟲殺蟲真菌,即綠僵菌殺蟲真菌,從不同劑型種類的殺蝗綠僵菌中挑選出毒性最強的綠僵菌,用來治理蝗蟲災害,主要治理的蝗蟲種類多位亞種小車蝗。經過大量實踐證明可以發現,采用綠僵菌技術來治理蝗蟲,害蟲減退率高達85%,最終防治效果為75%以上;二是草地螟寄生性天敵昆蟲飼養繁殖技術由于草地螟是一種草原蟲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昆蟲,尤其是在農牧交錯區域內,草地螟大肆繁殖,對我國的草原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同時影響到了我國農牧業的發展[4]。故此,根據草地螟害蟲的發生特點,采用人工繁殖寄生性天敵的方法,利用性誘劑綜合防治技術代替傳統的農藥治理措施,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三是牧雞減蝗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采用牧雞來治理蝗蟲,具有無公害、成本低和見效快的有點,能夠有效控制蟲害問題,保護草地資源,同時在控制草原退化問題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特點。
生物和生態治理實際應用中,充分利用蝗蟲天敵進行治理,采用招引粉紅椋鳥治理草原蟲害,在蝗蟲害高頻發區域人工建設磚巢招引粉紅椋鳥防治草原蝗蟲災害。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草原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諸如,建立生物防治示范區,在示范區內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為其他草原蟲害治理工作開展提供示范和幫助,或是建立藥物、機械和儲備庫,確保草原蟲害防治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縮短防治時間,提升治理成效。在蝗蟲滋生地區種植蝗蟲不喜的枸杞、紫惠槐、灌木、羊柴和沙棘等植被,這樣不僅能夠起到有效治理蟲害問題,還可以實現控制草原荒漠化,起到防塵固沙的作用,幫助牧民增加收入;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加強對人畜無害生物農藥的研發,諸如,苦參堿和印楝菌素等生物農藥,能夠有效起到蟲害治理的作用,這樣在治理蟲害的同時,不僅不會污染到周圍環境,還可以有效保證人畜生命安全;對蟲害實時監測和預報,相關蟲害治理部門應該加強對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尤其是蟲害高發區,通過動態監測來分析草原蟲害發生規律,從而為后續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提供更為充足的資料。
2.3 強化專業應急生物和生態防治能力
在草原上蟲害頻發區域內,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打造一支專業草原防蟲和防火應急隊伍,并定期組織專業隊伍進行知識教育和實戰訓練,不斷提高專業隊伍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意識,努力打造一支更加專業的草原蟲害防治隊伍[5]。
2.4 加強生態治理
草原蟲害治理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長遠的規劃,采用輪牧、休牧和禁牧等措施,為草原青草生長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草場生長和發育空間,為荒漠化的草場賦予新的生命力,維護草原生命平衡。
結論
綜上所述,草原蟲害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嚴重損害到草原資源,不利于草原放牧業生產活動開展,對此應該建立一支專門的蟲害治理隊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消滅蟲害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健,陳瑞軍.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探討[J].北京農業,2015,32(3):47-47.
[2] 張煥強.河北省:加大生物防治及生態治理[J].中國畜牧業,2011,27(22):33-34.
[3] 張愛玲.肅南縣大力推廣草原蟲害生物防控技術[J].中國農資,2014,12(8):269-269.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一個純牧業縣,地處河西走廊南部,祁連山中段北坡,全縣由3塊不連片的地域組成,同甘、青兩省的14個縣(市)接壤,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帶狀起伏,整個地貌分走廊山前傾斜平原區和祁連山中高山區兩個形態單元。海拔1327一5564m,相對高差4327m。全縣年平均氣溫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53mm,蒸發量1828mm,年平均無霜期127天,平均日照時數2665小時。
全縣總土地面積3583.05萬畝,其中耕地 13.3萬畝,林地497.25萬畝,草原總面積2564萬畝,可利用草原2133萬畝,其中冬春草場1147.05萬畝,夏秋草場985.95萬畝。天然草原有低濕地草甸類、平源荒漠類、山地荒漠類、山地草原化荒漠類、山地荒漠草原類、山地草原類、高寒草原類、山地草甸草原類,山地草甸類、高山草甸類、高山沼澤草甸類、高山草甸類11個類型,有天然植物702種,其中飼用植物378種,總儲草量18億公斤,豐富的草地資源不僅是草地畜牧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維系祁連山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也是河西地區人民的“命脈之源,生存之本”。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人類和氣候干旱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天然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使草原鼠蟲災害頻繁發生,因此制定相應的草原鼠蟲害防治對策,對草原鼠蟲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草原鼠蟲害發生現狀
肅南縣地域遼闊、草地類型較多、草原鼠蟲害是肅南縣天然草地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發生頻率高、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鼠害呈現出“年年有發生,年年有小災”的規律,蟲害呈現出“五年二次災、每年有小災”的發生規律,草原鼠蟲害頻繁發生,加劇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造成了天然草原生態環境惡化。
1.鼠害發生現狀 經調查,2016年全縣草原鼠害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年度,發生面積380萬畝,占可利用草原面積17.82%;嚴重危害面積200萬畝,占可利用草原面積9.38%;。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發生面積18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100萬畝,平均有效洞口密度52個M畝,嚴重地段洞口密度高達323個/畝,有鼠10.8只/畝,植被破壞率達40-70%;中華鼢鼠( Myospalax fantanieri)發生面積8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40萬畝,新堆土丘達40個/公頃,嚴重地段土丘密度高達108個/畝,土丘覆蓋度達25-45%;長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l生面積5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20萬畝,平均有效洞口60個M畝,嚴重地段洞口密度達100個/畝,有鼠5只/畝;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發生面積7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40萬畝,平均有效洞口71.2個M畝,嚴重地段洞口密度高達247個/畝,有鼠8只/畝。鼠害種類主要有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中華鼢鼠( Myospalax fantanieri)、長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四種,在祁豐鄉、大河鄉、皇城鎮,康鄉等各鄉鎮的天然草原上均有分布。
2.蟲害發生現狀 監測調查,2016年全縣草地蝗蟲發生面積230萬畝,占可利用草原面積10.78%;危害面積達110萬畝,占可利用草原面積5.16%;平均蟲口密度56.2頭/O,最高點達66頭/O,牧草損失率達50―80%。優勢種有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 (Fischer-Waldheim)、李氏大足蝗Gomphocerus licenti (Chang)、寬須蟻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夏氏雛蝗Chorthippus hsiai Cheng et Tu、狹翅雛蝗Chorthippusdubius、小翅雛蝗Chorthippus fallax、短角雛蝗Altichorthippus brevicornis、祁連山痂蝗Bryodema qilianshanicum Lian et Zheng、青海痂蝗Bryodema miramae miramae B.-Bienko、白邊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Stoll、黃脛異痂蝗Bryodema holdereri holdere(Krauss)、輪紋異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黑翅皺膝蝗AngaracrisnigripennisLianetZheng、紅翅皺膝蝗Angaracris rhodopa(F.-W)、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vnn 、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osta)、意大利蝗Calliptamusitalicus(L.)、亞洲小車蝗Oedaleus asiaticus Bei-Bienko、黑條小車蝗Oedaleusdecorusdecorus(Germar)、肅南短鼻蝗Filchnerella sunanensis Liu、祁連山短鼻蝗Filchnerella qilianshanensis Xi et al、寬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eridionalis(Ikonnikov) 、紅腹牧草蝗Omocestus haemorrhoidalis (Charpentier)等。主要分布山地荒漠草場、山地草場、草甸草場、高寒草原草場上以各鄉鎮的冬春草場為主。
三、草原鼠蟲害防治對策
草原鼠蟲害發生頻繁發生,不僅破壞了草地生態環境損失了牧草,而且嚴重影響了草地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采取高效、有力的防治措施,對草原鼠蟲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檢查制度。各級人民政府及業務部門要把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作為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惠及牧民群眾重要任務,擺在各項工作首位,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責任、全力推進落實,成立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檢查組,對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進行督察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2.切實加強草原鼠蟲害預報監測工作。鼠蟲害預報監測是防治工作的前提,準確無誤的做好預報監測工作 ,才能實現防治工作全面有效、有力、科學防治。因此,要定期對本區域內的草原鼠蟲害進行長期、中期、短期測報,切實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3.草原鼠蟲害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是一個多學科的、偏重于生態的,對有害生物種群的管理方法。它利用各種防治方法配合成一個協調的有害生物管理系統,是一個多戰術的策略,但在這些戰術中,要充分利用自然防治因子,而只是在必需時,才運用人工的防治方法。如對地面鼠和地下鼠混合危害區防治,可采取生物毒素或化學農藥+人工捕捉+招鷹控鼠+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圍欄封育等方法;對地下鼠主要危害區可采用人工捕捉+補播+圍欄封育+禁牧休牧等方法;地面鼠單一危害區域可采用生物毒素或化學農藥+招鷹控鼠+禁牧休牧等方法。
4.招鷹控鼠。招鷹控鼠是指人工建造鷹架,給鷹類提供棲息和覓食環境,使更多鷹類參與捕鼠,從而實現對害鼠的有效控制。草原上鼠類天敵資源極為豐富,如 、紅隼、蒼鷹、金雕、 胡禿鷲、以及沙狐、赤狐、黃鼬、艾鼬等。一只鳶每天能捕食害鼠10余只,一年可捕食害鼠約4000只,因此,招鷹滅鼠技術是控制草原鼠害一項有效措施。
5.成立草原鼠蟲害救災隊。以鄉(鎮)為基本單位,從各村抽調政治思想表現好的年青牧民群眾,組建高技能的靈活自救隊伍,承擔本鄉(鎮)或其它鄉(鎮)范圍內的草原鼠蟲害救災任務,自救災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發放機械藥品,那個村發生鼠蟲災害,就到那個村去救災,盡快遏制災害蔓延。
[關鍵詞]林業 病蟲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5-0311-01
1.林業病蟲害的特點
1.1 種類復雜性
林業病蟲害具有突發性,具體表現在病蟲害的發生是突發性的,在發生之前很難對其進行預測和防患。我國森林面積十分廣闊,病蟲害的發生非常頻繁。林業部門難以對病蟲害的發生進行全面的檢測,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直進行得不夠徹底。另外,在我國的病蟲害中,病蟲害的種類多具有復雜性,例如光肩星天牛、楊小舟蛾、馬尾松毛蟲以及最為普遍的蝗蟲等,而這些不同種類的害蟲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難度。
1.2 影響廣泛性
林業病蟲害的災害影響具有較強的廣泛性。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發生往往影響整個縣的上萬公頃林業資源。而我國的林業資源種植又相對集中,種植林業的樹種又比較單一,因此林業病蟲害的傳播速度較快。
1.3 蟲類頑固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殺蟲藥劑也在不斷的更新完善。與之前的情況相比,我國對林業病蟲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長遠防治目標來看卻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害蟲在藥物的不斷作用下,增強了其適應性和抵抗力,具備了頑固性,也就是所謂的抗藥性,使得有些害蟲通過治理后不再出現,而另外少數的害蟲不僅會重復出現,而且其帶來的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例如天幕毛蟲、楊扇舟蛾以及松毛蟲等害蟲。
2.影響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 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林業的快速發展,林業病蟲害的危害越來越凸顯出來,尤其是近年來,更加明顯,這也就暴漏出了很多樹木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而遭受了損失的現象。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林業建設工作發展較慢,由于各種原因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地區的樹木由于人為防治不到位的原因而造成了經濟和生態損失,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
2.2 缺少工作經驗
林業相關病蟲害防治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要求比較高,相關人員既要精通有關的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理論知識,又要有比較豐富的實際防治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林業工作的平穩推進。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說,我國的大部分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對于病蟲害防治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理論和實踐都沒有達到標準,這也就導致了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整體沒有取得滿意的防治效果,非常缺少經驗豐富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從業人員。很多工作人員理論上沒有問題,但是理論往往不等同于實踐,到了實際的防治工作中,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低下,從而造成了經濟損失。
2.3 防治技術落后
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防治技術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嚴重地阻礙了我國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林業建設起步時間較短,尤其是正規化建設更短,缺少相關防治經驗,因此,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能夠決定林業的健康發展,技術落后就會導致大規模的數目遭到病蟲害的破壞。
3.林業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
3.1 營林防治
首先,應該在育苗階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因此,在這個階段,第一步即選擇良好的苗圃地,避免地勢低濕或者土壤粘重。如果苗圃地沒有選擇好,很容易導致苗木的苗枯病或者猝倒病的發生。第二,在播種之前,應該對種子或者連作的土壤進行潛在病蟲害的消除,以鏟除病源以及蟲口密度。第三,應該進行圃地休閑輪作,從而防治病原物與害蟲等繁衍。第四,應該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底肥,施加量應該適當充分。第五,應該保持苗木圃地的清潔衛生,對雜草、病株殘體和枯落物進行及時的清除,從而減少病蟲侵染來源。第六,可以將一些害蟲喜歡吃食的植物種植在圃地的四周,從而將害蟲引誘到一處,再進行集中的人工捕殺或者藥劑防治,以有效地控制林業病蟲害。
其次,是造林防治。在這個方面,主要是營造混交林、適地適樹以及選擇可以對抗病蟲害的品種。然后就是通過撫育管理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應該進行中耕除草、整地施工來減少病蟲害來源,增強林木的樹勢,從而實現其抗病蟲害能力的提高。對一些受到病蟲害的林木枝葉進行及時清除,也應該落地病葉、病枝和病果等及時清理干凈,并且將其集中起來燒毀,以防止病蟲害。除此之外,還應該對一些受到嚴重危害的樹木進行及時清除,從而實現對林內衛生狀況與通氣的改善,為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防治病蟲害。
再者,應該對下木比較多,而且林木比較稀疏的林地進行封山育林,為林下植被提供保護。禁止對這種類型的林地進行開荒或者采伐放牧,給予林地以足夠的空間與時間來恢復。同時,可以采取補植補播和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恢復森林。除此之外,還應該培育闊葉樹種以漸漸實現對林分結構的改變,從而形成復層異齡林,以增加生物多樣性。
3.2 生物防治
第一,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很多昆蟲體上,有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天牛和馬尾松毛蟲等病蟲害。另外,蘇云金桿菌的各種變種制劑可以實現多種林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第二,可以利用病蟲的天敵昆蟲進行防治。在森林害蟲生物防治中,天敵昆蟲防治技術非常重要,也十分有效。因此,可以通過引進、移植或者助遷等各種手段來增加森林中的天敵種群,以有效控制病害蟲的密度,并且維護生態的平衡。
第三,可以利用益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比如啄木鳥、山雀和灰喜雀等。鳥類一直都是昆蟲的天敵,而且以蟲為食。因此,這種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工作,而且還不會污染環境。應該對益鳥的巢和卵進行保護,并且人工掛鳥巢以引來益鳥,促進益鳥的繁衍,從而實現對病蟲害的控制。
3.3 化學防治
對病蟲害進行控制、消滅蟲源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學防治。在國內,采用化學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森林面積占據了整體的70%左右。因此,應該在搞好預測預報的情況下正確使用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獲得較佳的防治效果。而化學防治包括殺蟲劑和殺菌劑,殺菌劑包括保護劑、鏟除劑和內吸劑。其中,常用的殺蟲劑包括愛福丁、銳勁特和呲蟲啉,常用的殺菌劑包括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和粉銹寧。
3.4 物理防治
第一,可以采用鋏鼠、蛹繭或者人工捕殺等手段進行病害蟲的成蟲與幼蟲的捕殺。第二,可以通過扎塑料布、上膠環和捆毒繩等方式來阻隔害蟲上樹。第三,可以采用高溫處理方式來對害蟲或者病原菌進行消滅。比如,可以將林木種子曝曬在烈日之下。第四,可以在秋冬季配置涂劑對林木進行涂干,以防止林木害蟲產卵,有害蟲的時候可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沒有害蟲的時候可以達到防止其他病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