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產品安全質量

      農產品安全質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產品安全質量

      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改善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健康安全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迫切希望得到無污染、高質量的農產品。目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已引起政府和人們的高度關注,保證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當前人們主要考慮的問題。對此,充分了解我國當前農產品市場的狀況,分析我國農產品面臨的不足和挑戰,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分必要。

      1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問題

      1.1化肥農藥等殘留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我國缺乏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的手段,造成農業的化學投入數量急劇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使用的化肥農藥高達170萬t,且這些化肥農藥還包括大量的非法性質農藥。這些使用的農藥中大多含有大量的有機磷,從而造成大量的農藥殘留。農藥殘留將破壞農產品的生物結構,嚴重時甚至威脅當地的生態環境,這些含有大量農藥化肥殘留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后,對人們的生命財產也會造成威脅。

      1.2農產品生產中大量使用化學添加劑并受環境污染

      目前,一些農民為了保證農產品良好的外觀、縮短生長周期,在農產品中大量使用催化劑和激素,化學試劑的使用的確提高了農產品的美觀度,但卻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1]。大量研究證明,使用化學添加劑后,農產品的口感及安全性都大幅度下滑,但目前市場上缺乏完善的監管體制來監管這些農產品。一些農民為了使蔬菜提早上市,仍在使用化學試劑、激素等物質。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農產品農藥中毒的事件數量正逐年上升。因此,嚴格控制農產品中的化學添加劑含量、重新回歸綠色生態農業,對于國民安全以及我國農產品發展都極為重要。植物添加劑是引起農產品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此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一些地方的環境急劇惡化,從而使植物遭受化學污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些危害較大工業污染源如鉛、砷等會直接導致人們急性中毒,而危害較小的重金屬微量元素也會在人們體內積累,造成慢性危害。這些工業污染難以消除,而且會誘發大量疾病,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1.3監管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對于農業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大量集中在所屬的相關農業部門中,在鄉鎮中沒有建立良好的監管體系,而且專門用于農產品安全監管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導致大部分地區對于農產品安全監測僅是空頭支票,難以有效實施。同時區(縣)、鄉(鎮)兩級缺乏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等方面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力度不大。對于企業而言,一些企業內檢員和檢測設備配備不全,部分生產企業沒有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員,企業質量安全自我把關能力還較弱,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

      1.4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

      從思想意識上看,盡管目前大多群眾已不再滿足于填飽肚子,但仍存在對農產品安全意識不足等觀念上的問題。一方面,部分生產經營者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在農產品中摻雜摻假,違規使用化學添加劑的行為屢禁不止;另一方面,普通消費者缺乏辨別農產品質量的能力,無法判斷出質量不好、有毒有害的農產品;同時,地方對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督管理也不到位,沒有深刻認識到農產品質量產生的不良影響。

      2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2.1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與培訓工作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安全質量意識是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因此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首先應提高農業生產者與農資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意識及素質,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納入當地的教育、宣傳以及新聞工作中,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辨別的能力。同時,由于農戶對種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的水平較低,因此相關農業部門應加強對種植戶的農業技術培訓,加強對農戶的科學生產意識培訓,派專人指導農戶科學用藥、科學施肥,盡最大努力使農產品生產標準化[2]。

      2.2不斷健全與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是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根本。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安全質量管理機構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建立上下一體的安全監督機構,改變當前對于農產品的監管松散局面;完善監管、巡查、檢測、執法、責任追究和質量安全追溯等制度,盡快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嚴格處分部分部門的不作為行為;以例行監督為主,抽查為輔,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到出售的完整管理機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2.3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

      健全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也是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對于許多農藥殘留量缺乏明確的限定,因此必須建立完整合理的農藥化肥殘留量檢測標準,配套相應的檢測規范,完善生產章程,依法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標準[3]。建立一套完善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提高農產品產出和入市門檻。一旦檢測到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不合格,一律禁止流入市場。生產者未對出產地前的農產品進行檢驗檢測,不管質量合格與否一律停止銷售。農貿市場、超市等對進場銷售的農產品未進行檢驗的,一律不得入市銷售,從源頭阻止有害農產品的進一步發展。

      3結語

      農產品的安全嚴重威脅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引起重視。只有建立健全長效的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提高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責任人的管理手段和相關認識,加大對農產品生產人員關于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程序和政策法規的培訓力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才會得到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陶忠元,陳艷霞.技術標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制約及對策研究——基于中日農產品貿易實踐[J].特區經濟,2012(2):221-223.

      [2]章力建,胡定寰,楊偉民.現代農產品供應鏈(超市)在農業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9(4):12-16.

      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第2篇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農業部配套的部門規章及強制性技術規范的制定,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的相應頒布實施,都為我國農產品質量監管提供了標準依據。2008年農業部組建了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職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各省及所屬地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門機構相繼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步入依法監管的新階段。

      以農產品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為重點,“十一五”期間共制定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800多項,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總數已累計達到4500多項,農業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啟動實施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活動,已創建500多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場)、819個園藝作物標準園和一大批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水產健康養殖場。

      2010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三品一標”)1.2萬多個,全國“三品一標”總數達到8萬個,認定產地占食用農產品產地總面積30%以上,認證農產品占食用農產品商品量30%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

      組織實施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06~2010年)》,已投資建設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中心和專業性檢驗檢測中心36個、部級區域性檢測中心13個、省級綜合性質檢中心30個和縣級質檢站936個。“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貫通部省地縣的工作機構基本建立,體系隊伍不斷壯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依法正式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支撐體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安全是人們對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濫用食品添加劑、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飼料中添加違禁物質、假冒偽劣食品禁而不絕、食品包裝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兒童食品和保健品質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學,餐飲企業經營不規范、操作不安全等陸續暴露的問題,給農產品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

      企業安全責任的不落實,一些食品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自律意識不強,不講誠信,甚至明知故犯、違法違規、逃避監管,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政府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安全發展理念不強,重效益、輕安全問題比較突出,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監管銜接不夠,全程監管、綜合監管、協同執法能力較弱。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業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不夠完善。這些因素都為農產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強監管,不斷提升水平,著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消費安全。

      風險管理模式對于農產品安全管理來說,是公認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風險評估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確立的一項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國際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評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和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客觀需要,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和構建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現實需要。

      2011年農業部將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辦法規范,積極構建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龍頭、區域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為主體、主產區風險評估定位監測站點為基礎的風險評估體系,制定和實施風險評估監測計劃,大力推進應急處置科學化。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學研究,圍繞污染物毒理學評價技術、劑量反應評估技術、暴露評估技術、統計分析技術、公共模型軟件設計等風險評估共性技術開展研發,針對農產品中潛在的各種生物、化學和其他外來的危害因素,加強其危害途徑、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交流合作,跟蹤國際風險評估技術前沿,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方法,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技術水平;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普宣傳,主動答疑解惑,營造一個政府、企業、消費者、科研教學人員等所有農產品質量安全利益相關者都了解、認識、接受和支持風險評估工作的氛圍。

      農業部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主線,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堅持“源頭入手,標本兼治”,強化保障能力建設,著力構建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認證、風險應急和執法監管五大體系,全面提升執法監督、風險預警、監測評估、應急處置和服務指導五大能力,推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進展。

      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第3篇

      一、組織領導

      本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由分管農業領導朱枝勝牽頭,鎮農辦組織實施,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主任程衛斌,成員陳祖軍、程正德、吳錦波、吳欣俊、郭仁龍、潘斯育、葉劍林,共分為四項內容:1、蔬菜水果茶葉禁限用高毒農藥專項整治,由農辦、農技站、林特站負責;2、“瘦肉精”專項整治,由農辦、獸醫站、動檢所負責;3、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由農辦、獸醫站、動檢所負責;4、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由農辦、農技站、林特站、農機站負責。

      二、整治和排查內容

      (一)蔬菜水果茶葉禁限用高毒農藥專項整治。重點區域:我鎮蔬菜、水果、茶葉、番薯粉絲主產區。重點產品:白菜類、綠葉類、豆類、蔥蒜類蔬菜,突出豇豆、菜豆、芹菜、韭菜、菜心、普通白菜等蔬菜,草莓;梅、葡萄等水果;茶葉、番薯粉絲等加工品。重點農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農藥和克百威、氧樂果、水胺硫磷、三氯殺螨醇、明礬等高毒限用農藥、添加劑。要強化高毒農藥生產管理,加大農藥市場監督力度,規范農藥使用行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二)“瘦肉精”專項整治。重點產品:生豬、肉牛、肉羊。重點區域:生豬主產區,肉牛和肉羊養殖較多的村。重點單位: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生豬和肉牛、肉羊養殖場戶,生豬定點屠宰場。做好安全生產檢查工作,開展飼料、養殖、收購販、屠宰等四個環節整治排查。

      (三)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重點區域:畜禽養殖主產區、畜產品安全高風險地區。重點環節:獸藥、飼料生產經營、養殖場(戶)和動物診療機構。重點品種:假劣違禁抗菌藥物與未經批準使用的抗菌藥物。要整頓和規范畜禽養殖抗菌藥物使用行為

      (四)農資打假專項治理。重點時節:春耕、秋播、動物疫病高發期等農資購銷、使用高峰期;國慶、元旦、春節等重點時段。重點產品:關系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重點單位:農資生產企業、各農資經營戶。

      三、整治和排查時間

      整治時間:2012年1月至12月;排查時間: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30日

      四、工作安排

      (一)發動準備階段(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8日)

      召開全鎮機關干部會議,制定印發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排查方案,成立組織機構。召開農辦、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技站、林特站、獸醫站、動檢所各相關工作人員會議,落實具體工作安排。

      (二)開展檢查、組織整治排查階段(2012年5月9日至2012年5月25日)

      各工作小組按照整治和排查方案,深入各檢查單位(對象),及時通報整治和排查開展情況。對重特大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要及時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對存在嚴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單位(對象),要依法處置。

      (三)總結階段(2012年5月25日至2012年5月30日)

      對四方面整治和排查內容,各負責單位要進行書面總結,對檢查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樹立先進典范予以表彰,對反面典型通報批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將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

      (二)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整治和排查過程要抓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農戶、薄弱環節、集中力量開展排查整治。要落實工作方案,防止整治排查走過場,確保工作到位。

      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第4篇

      一、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

      根據*市農業局《關于印發*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東農[*]51號)的有關要求,為加強領導,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由鎮政府辦公室發文成立*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委委員、副鎮長任組長,農業辦主任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經貿辦、工商分局、農技中心、獸醫站、質監站、各村委會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統籌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有關重大行動。

      二、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

      為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整治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確保各項整治目標如期完成,我辦制定出《*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將整治工作細化到農藥經營店專項整治;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果蔬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種養殖業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四個方面,并實行分工負責制,各項整治工作分別由鎮農辦、農技中心、獸醫站的主要負責人負責跟蹤落實。將本次專項行動與今年我鎮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結合起來,在前階段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查找不足及薄弱環節,重點進行落實整改。

      三、做好摸底調查,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

      為更好地完成整治工作,我辦對農產品領域開展全面調查,包括對農藥經營店和全鎮蔬菜種植戶、水產養殖戶進行一個全面摸底調查。據調查,目前我鎮沒有農產品批發市場,沒有畜禽養殖場;只有一家農藥經營店;48戶蔬菜種植戶,種植面積為40.64畝,分布在蒲溪村、西湖村和黃家山村;水產養殖戶有3戶,養殖面積合共77.4畝,全部在蒲溪村。

      1、屠宰場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整治

      獸醫站檢疫人員加大生豬“瘦肉精”檢測力度,對進入屠場的生豬嚴格執行“天天檢、車車檢”制度,從11月12日至16日,我鎮生豬屠宰環節“瘦肉精”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100%。除了加大檢測力度,還加強值班,落實生豬巡查檢疫,對進場后的生豬實施每隔3小時巡查一次,并對生豬的健康狀況做好記錄。

      2、農藥經營店的專項整治

      從11月12日至16日,我鎮共出動執法人員8人次,到我鎮唯一一家農藥經營店檢查,派發《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農藥清單(22種)》給負責人,防止其違規銷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經檢查,該農藥店沒有違法經營國家禁止銷售的農藥。同時向負責人發放了《農藥店進貨銷售記錄》,要求該店建立健全銷售臺帳,依法經營,共同營造良好的農藥市場環境。

      3、果蔬產品質量安全整治

      市場流通環節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方面,從11月10日至16日,農技中心檢測人員對市場流通環節共抽檢了413份樣本,其中28份含農藥超標,陽性率為6.7%。蔬菜生產基地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方面,從11月10日至16日農技中心共出動了6人次,在生產基地抽檢了30個樣本,經檢測其中有一個含農藥超標,合格率為97%,已向該菜農發出《蔬菜暫停上市通知書》。同時檢查了25家農戶的農藥貯存倉庫,未發現有甲胺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

      農產品安全質量范文第5篇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為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治理。要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禁止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用于農業生產的污水和固體廢物,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并符合國家規定標準。要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指導農產品生產者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及農用薄膜等產品,防止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投入品依法實行許可制度;組織開展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檢查工作,并及時公布抽查結果;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

      二、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在蔬菜、南豐蜜桔、生豬、崇仁麻雞、茶樹菇、*白蓮、茶葉和水產品等大宗農產品產地,選擇20個農產品生產區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本地的優勢產業試行示范區建設,每個示范區都要制定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執行國家標準,積極制定、修訂地方標準,加大標準化實施力度,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要以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的認證工作。要依法實施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建立完善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系統。

      三、加大農產品市場監管工作力度。重點是加強對農產品定點市場和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包括對市場農產品來源進行登記、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例行質量安全檢測及對農產品價格和銷售量的調度等。要嚴格依法執行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檢驗檢測制度,禁止不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對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銷售者,要依法嚴厲查處,堅決杜絕重大農產品質量事件的發生。要建立包裝標識制度,按照規定應當包裝或者標識的農產品,必須經過包裝或者標識后才能銷售。同時,要努力促進產銷銜接,強化營銷促銷服務,提高優質農產品的市場份額。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在例行監管、檢測的基礎上,按照突出重點品種、重點環節和重點對象的原則,對蔬菜、生豬、家禽、禽蛋及淡水產品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抽檢。對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市城區農貿市場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及時通報合格率,對不合格的產品要督促其及時整改,并做好后續質量跟蹤工作。督促農產品銷售企業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以便對農產品進行查資驗質。建立舉報獎勵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機制,有效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五、加強農產品消費環節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對飯店、賓館和集體食堂、盒飯快餐集體配送店等單位的食用農產品原料進貨檢查驗收,確保食品原料衛生安全。飯店、賓館和集體食堂、盒飯快餐集體配送店,應從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場所采購質量合格的農產品,不得采購無質量檢測合格報告或來路不明的農產品。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春色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成年人啊啊aa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