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引言
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有別于傳統園林,內涵已擴展得越來越廣泛。風景園林、環境生態、旅游游憩三大優勢互補是核心,在目前的中國人居環境建設快速發展中,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時空跨度之大,項目種類之多,目標的大眾性,項目參與人員的豐富性,規劃設計實踐的環保性,呈現碩果之豐富,已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景觀園林基本特性。但是詩情畫意還得要,疊山理水也不可少,所以僅靠傳統的園林技術已難以滿足今天社會對景觀的需要。因此,面對迅速發展變化的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市場的現狀分析與項目實踐,筆者認為觀念創新是我國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發展基礎。
2 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現狀分析
2.1 觀念目標陳舊僵化
當前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在形象問題上,雖然引進、吸收、消化是促進發展的動力,但是個性鮮明、耐人回味的創新性作品很少,很多都在照搬模仿,其根本是忘記了中國元素的魅力所在。環境綠化設計中從屬不清。大多數設計者,往往側重于構成景觀環境的“硬質景觀” ,而忽視了綠地林蔭一類的“軟質景觀”。各類缸磚、花崗巖、石料、不銹鋼等金屬材料所占比例過大,相比之下,綠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體則往往處于從屬地位。場地意識淡薄更是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居住環境,鮮明的視覺形象、良好的綠化環境、足夠的活動場地才是設計的基本出發點。隨著景觀環境建設的發展,僅僅滿足游憩行為這一基本目標,也許還遠遠不夠。但這畢竟是遠期景觀發展的基礎,對于未來景觀建設的騰飛將起到重要作用。
2.2 優化重組學科專業
在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學科專業,這一新興學科專業尚處研究、教育、實踐的萌芽初期。傳統園林學一統天下的格局已松解,風景園林、環境藝術、旅游游憩三者在分爭天下,現階段還難以做到重組統一。以視覺形象為核心帶動的景觀藝術,是環境藝術專業的強項;以環境綠化、水土整治為核心的園林綠化藝術與技術,園林專業最為擅長; “游憩娛樂學”這個專業在中國名義上沒有,但實際上正在從旅游管理、風景園林學科中快速產生一個“旅游游憩”分支專業。不管是哪種,均涉及到研究怎樣的環境為人們所接受,會引發什么樣的行為活動等。從學科發展階段來看,園林專業與國際歷經百年的學科專業相比較為傳統,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這一學科專業,正在經歷著結構分化、重組、轉變過程。其客觀基礎是源于近年迅速擴展的景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市場需求與工程實踐。盡管只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與過去幾十年相比,正在從以古典園林為核心的傳統園林設計, 向以現代景觀為核心的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專業轉移。面對未來學科之間的強強競爭, 向國際同類先進學科專業看齊。
3 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項日實踐
3.1 視覺景觀層面的感悟
從狹義景觀設計講,感受營造良好的視覺景觀氛圍,是基于所有的自然與人工形態及其感受而設計,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3.2 大地景觀層面的感悟
大地景觀規劃設計必須從土地利用、地形、水體、動植物、氣候、光照等自然資源在內的分析、規劃、保護人手,使自然與人、環境與資源等元素有機統一、人文和諧。
3.3 精神景觀層面的感悟
從古至今,傳統的風景園林,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藝術,它始終貫串于風景園林理論與實踐之中,潛在于園林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關的文明。從人類視覺形象感受要求出發,根據美學規律,利用空間虛實景物,研究創造賞心悅目的景觀環境形象。西安大雁塔南廣場文化休閑區就實現了這種效果。而部分城市的廣場只是對植物、花卉、地面做簡單的分割,完全沒有景觀環境形象的感覺。從人類的生理感受要求出發,根據生物學原理,利用自然界的陽光、氣候、動物、植物、土壤、水體等自然和人工材料,不斷注入現代工藝、內容,創造舒適、良好的環境生態綠化。從人類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發,根據行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規律,去研究如何創造出使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積極上進的精神環境。強調景觀環境形象,以呈鮮明的視覺形象為首;強調環境生態,首先要有足夠的綠地和綠化;強調群體大眾的使用,除具備足夠的場地外,還要有為大多數人所用的空間設施。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恰恰是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與傳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實踐的側重點差異,也正是我國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和建設自始至終所面臨的難題。縱橫我國的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實踐,只要能夠首先把著眼點放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就可以說是一個發展、創新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佳作。
4 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觀念目標創新
針對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實踐,其觀念目標就是“游憩行為”、“景觀形態”、 “環境生態”的規劃與設計的創新。游憩行為的規劃,其核心是對自然天成和人為創造兩類組成的景觀資源、人們的行為心理與項目經濟運作,進行相互交織的揣摩、分析、設定、預測;景觀形態的規劃設計,又稱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其核心是對游憩行為、景觀項目、設施建設,進行空間布局、時間分期、設施設計;環境生態的規劃設計。其核心是對景觀環境,景區、景點的自然要素環境,以及因景觀開發建設而引起的諸影響,進行識別、分析、保護的規劃設計。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就時空范圍、項目內容、項目性質而言,雖其規模、層次、深度、性質各不相同,但從自然原始景觀的保留到人工生態的再造,傳統文化的發掘到現代精神的追求,理性的解析重構到浪漫的隨心所欲,工程技術的計算論證到文學藝術的靈感頓悟等方面,都應予以重點考慮,所不同的只是其比重、深度和廣度有所差別。
(一)現代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狀況
1.觀念相對陳舊
在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我國雖然大膽的引進了許多國外元素,為國內該行業的發展注入了血液,但是相關作品缺乏創新性,多數都是在抄襲,大多缺乏中國元素。環境綠化設計中從屬不清。大多數設計者,往往側重于構成景觀環境的硬質景觀,而忽視了綠地林蔭一類的軟質觀。各類缸磚、花崗巖、石料、不銹鋼等金屬材料所占比例過大,相比之下,綠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體則往往處于從屬地位。除此之外,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很多對都缺乏場地意識。
2.只會模仿,不會創新
當前我國的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大多是抄襲、模仿出來的,這種方式缺乏創新元素,同時也影響了當地文化、本土民俗的有效融入。在現實的設計中,雖然設計者具備一定的園林規劃設計功底,但是卻缺乏創新精神,最終導致其只會模仿,從而影響了下現代景觀園林的良好發展前景。
3.未能對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予以重視
受到技術與經驗的影響,設計人員在園林設計中會出現重美觀輕生態的問題,最終使得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將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另外,在設計中其也會過多重視景觀的視覺感受,最終使得景觀園林具備了“美與藝術”,卻喪失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
4.在進行植物的選取與搭配中存在問題
一是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建園的土壤、氣候等,且過分重視植被的名貴性,最終出現植被“水土不服,大量死亡”的狀況;二是設計人員對本地植物沒有重視,并過分依賴外來植物,最終使得園內物種特色喪失;三是設計人員未能做好喬灌木的搭配,使得園內景觀植物單調乏味,喪失了美觀性。
(二)城市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問題的相關對策
1.重新樹立規劃理念
基于當前國內城市建設發展要求,可大致劃分三種設計理念。首先是游憩型設計理念:該理念要求在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的設計中找到平衡點,通過兩種景觀的合理搭配,設計可以滿足旅游、休憩的園林場地;其次是景觀型設計理念:其要求設計人員充分運用各種建筑景觀,有效彰顯當地風俗習慣、文化底蘊等,同時要融入新時代特征,從而迎合現代景觀園林的未來發展趨勢;最后是生態保護型設計理念:該理念要求設計者應全方位了解所有生態保護區的自然狀況,然后使用合理的監控措施及設計方式降低景觀園林設計產生的危害,進而讓景觀園林與生態保護的和諧發展成為現實。
2.放棄照搬照抄,積極開拓創新
首先,基于視覺景觀角度分析:設計者應從中國傳統價值觀念、思想認識角度出發,融合現代及傳統園林設計手段,打造視覺特色突出的景觀園林。比如,在色彩上就應該大膽的使用橘紅、分紅等顏色,打破植被單一顏色效果的格局,創新園林布局;在比如在空間布局中,要敢于使用不同新創的空間,利用假山、水波等形成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空間,打造玄幻之美,提高園林景觀效果。其次,基于精神景觀角度分析:一是要借助植被寓意傳達景觀園林的思想文化,比如玉蘭花、海棠花等表示“金玉滿堂”,梧桐樹表示“始終不渝”,梅花則表示“堅忍不拔”,竹子表示“清風亮堂”等;二是設計者要通過自然的設計方式,將山水景色的靈性表達出來,為園林營造意境與氛圍;三是要結合傳統與現代鋪磚方式打造園林特色,將歷史遺留磚塊與現代時尚磚頭搭配鋪設,通過對比效果,提高景觀園林觀賞價值;四是做好本土風俗、文化的彰顯,通過將在景觀園林設計中融入當地民俗風情、文化等方式,提高景觀園林的文化內涵與吸引力。例如,在大雁塔四周園林規劃設計時,將陜西八怪做成景觀雕塑,展示當地文化特色,提高景觀園林人文氣息。
3.做好與當地生態環境的融合
在景觀園林的設計中,設計者要做好現代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觀念的統一,實現資源節約型、綠色環保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思想的推廣與使用,在確保城市發展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盡管園林的規劃設計。另外,還要大膽應用國外成熟經驗及技術,讓景觀園林的鑒賞與生態保護價值得以提升,進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4.做好園林植物的選擇與搭配
首先要遵守植被多樣性原則:設計者應科學選擇、搭配喬灌木植物,提高植被群落的穩定性、做好空間的利用、完善光照效果,從而提高生態效益。其次要完善植被的整體規劃和協調統一:在園林規劃時,要實現喬灌木、花草等植被的層次設計,做好結構調整,并應重視當地特色植被的引入,要突出景觀園林的本地植物特點。然后要合理引入植物:在外類植物的引入中,應基于當地土壤、氣候等條件,根據外來植物的生長習性等,做好植物的引入,切忌為了美而引入無法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城市園林的植物多樣性與群落穩定性。最后要密切觀察植被的全年生長狀況:為實現園林的“四季皆景”效果,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觀葉觀花植被,改善園林景觀狀況。結束語:受到城市化快速推進、人們生活品味不斷升高等因素的影響,在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設計者必須大膽的引入創新思想與理念,在基于本土風俗、文化與現代新技術、成熟經驗的借鑒融合下,實現現代景觀園林的設計,突出其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傳承效果的發揮。
作者:余琳琳 單位:大慶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玲璐,張德順,張慧文,劉哲,李科科.植物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與實踐[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4(12)
關鍵詞: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特征是基礎的影響因素,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背景等地域特征進行體現。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過程中在風景園林景觀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發展,在信息化以及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過程中,西方的園林設計思想和我國園林設計思想發生了碰撞,各種新式園林風格在不斷的出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只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風景園林景觀建設的發展。
一、園林景觀特點
現代園林景觀工程考慮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間,以“人”為本,經常見到大家提,真正運用到實際的園林景觀工程當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廣場,廣場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樹很少,城市園林景觀工程中的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讓人進。園林景觀工程中的雕塑很大讓我們窒息,比例關系和控制范圍考慮不足。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應多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不能違背自然而行,不能違背人的行為方式。所以我們的園林景觀設計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既要繼成古代文人、畫家的造園思想,又要考慮現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運用現代園林景觀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
二、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意義
(一)是城市文化的綜合體現 園林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代言,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的風貌和文化。在園林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融合城市問題以及地域特點,喚起市民的歸 屬感。
(二)是社會經濟進步的體現 園林建設和經濟進步存在互相依存的關系,園林的設計可以帶動城市經濟的進步,而城市經濟的進步可以通過園林來體現。
(三)園林設計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當前,由于城市大力發展經濟,很多廢水、廢氣、廢渣隨意排放,嚴重污染城市環境。大力發展園林建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居民在良好的環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進而推動城市進步。
三、當前景觀園林在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設計缺乏整體感
由于當前我國園林設計受到經濟以及思想影響,設計缺乏整體感,很多設計對闡述城市文化意義的作用不明顯,而對園林的功能和人民的需求沒有充分考慮,設計師片面追求美觀效果,甚至破壞了生態環境。由于部分城市缺乏園林規劃經驗,只是把景觀園林作為附屬品,沒有從園林的功能以及對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進行考慮,因此,園林起不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風貌的作用。
(二)園林設計沒有新意
觀園林對設計的要求不只是大方整潔、美觀實用,還要充分發揮園林的規劃作用以及景觀作用。可是當前的園林在設計上基本都采取相同的風格,缺乏創新意識,讓人們非常失望。園林設計要具備地方特色,在設計時融入地方文化,不能使用相同的設計理念,從而忽視了地區特點、人文屬性等。景觀園林設計如果只是模仿其他的園林風格,容易造成弄巧成拙的情況,不但貽笑大方,還浪費了資源,給國家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
(三)景觀園林設計不合理
科學合理的景觀園林設計可以有效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城市發展提供幫助。但當前大部分景觀園林在規劃設計上都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很多景觀園林沒有經過規劃就進行施工,而有的設計師甚至為了迎合領導,而不是以園林整體為設計出發點,經常出現設計不合理的情況,比如在樹木的選擇上,只選擇經濟效益高或者外觀好看的樹種,從而忽略了園林的使用價值。
(四)園林設計師整體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不強
當前大部分城市在園林設計方面存在困難,出現問題后,設計師不能有效解決,只能通過更改設計,然后重新施工。這種情況是由設計師的水平不足以及責任心不強導致的,在對施工現場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就盲目地講求設計創新、景點豐富,然后按照固定模式進行設計。
四、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創新
(一)引進新材料、新技術
隨著經濟市場的日益發展,園林景觀設計可能運用到的新型材料呈現繁多、雜亂的特征。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對于新型材料的運用便需要充分考慮是否具備合理性。例如:陶瓷透水磚、金屬材料以及納米材料等新型材料有非常高效的利用價值,便可以充分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去。還有一些新型材料是可以增強園林景觀的視覺效果的,例如:玻化磚、玻璃制品等。對于該類新型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對于引入新技術也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國外先進園林景觀設計技術的引進,能夠更好地將我國傳統元素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去。例如:為了實現物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便可以利用再循環技術。
(二)設計理念的創新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目的便是“美化環境,讓環境具備日常使用功能”、“體現美學價值,推廣美學文化”以及“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等。對現代園林景觀進行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審美觀念以及價值取向等。因此,想要讓我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出合理性與科學性,便需要對設計理念有深刻的認識。對設計理念有深刻的認識,便能設計出優化的方案,進而讓園林景觀設計達到完美的效果。
(三)吸納國外園林中的自然美設計經驗
在世界其它國家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有許多為人稱道的獨特的景觀設計類型。如我們熟知的日本的“和式園林”和英國的“自然式風景園林”,都是極好體現自然美的典范之作,它們的成功經驗和設計手法值得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學習、借鑒和吸收。再如德國城市的生態規劃實踐也堪稱世界園林史上的一種典范。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國家,但是到德國旅行的人幾乎看不到它的工業區,眼見所及的是大片的的草地和森林,以及點綴其中的具有通話色彩的鄉鎮、城堡與教堂。德國的任何一座小城鎮和鄉村,都是一幅妙不可言的風景畫。德國最令人贊嘆的景觀是穿城而過或環繞城市的河流―――質樸自然、幽靜唯美的河流:它的兩岸沒有被大量商業或民用建筑占據,也沒有大量的娛樂設施或者園林小品,它所有的是大片茂盛的綠林和點綴著各色的鮮花的青青草地。德國之所以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卓有成效,這與他們注重對鄉村景觀進行保護和對生態性的強調與保證。這些理念和做法,也是我們應當認真借鑒和吸取的。
(四)充分重視色彩表達
對于園林景觀的色彩設計,并不是單一化的,而是多樣化的。也就是說園林景觀的色彩設計是在不斷地進行變化的。尤為顯著的就是園林景觀植物會跟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相同的季相特征。因此,充分重視色彩表達便顯得尤為重要。充分重視色彩表達便需要對四個季節中園林色彩與色調的變化進行分析,進而使園林景觀設計得到優化。普遍情況下,組成園林景觀色彩有三種,分別是自然色、半自然色與人工色。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便需要對這些色彩進行充分考慮。并在此基礎上,對環境與自然影響因素進行考慮,使我國傳統元素能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出運用自如的良好效果。
(五)精神景觀的創新
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創新的重點要放在精神景觀上,也就是要將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作為一門藝術來進行創新,從中國傳統園林、地域文化、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中尋找精神景觀創新的要點。簡單來說,精神景觀的創新囊括了我國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所有要點,要在各個要素中尋找到最佳切合點。從美學角度來說,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要利用空間虛實景物形成具有高觀賞價值的景觀環境。從生理學角度來說,陽光、氣候、水、植物、動物和人工材料必須有機統一。
(六)大地景觀的創新
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要充分利用大地資源,從土地的利用、地形的利用、動植物的利用、氣候光照條件的利用上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大地景觀的設計中要形成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的景觀,在季節的更替中可以形成不同質感的景觀,讓人們在不同的季節里欣賞到不同的景色,提高景觀園林的觀賞價值。
結束語
風景園林景觀作品要對地域特征進行尊重,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背景等地域特征進行重視,風景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使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具有地域特色,同時,保證設計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田姣.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現狀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2,02:143.
[2]馬蘭.關于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討論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2,08:142-143.
[3]李黎,蘭志鵬.實景感悟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與實踐[J].陜西林業科技,2009,02:141-143.
[4]詹志友.現代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8:37-38.
景觀生態格局分析是研究景觀構成要素在生態環境中的變化規律的一種分析方法,其主要集中研究景觀的空間異質性和生態學過程在相關尺度下的變化規律。對景觀生態格局的構成進行分析是研究景觀功能性和動態性的前提條件。景觀生態格局分析的直接目的在于深入分析景觀結構的構成特征及空間配置關系,并用于指導人們進行生態景觀的營造。“傳統意義上,組成景觀的結構單元有三種:基底(ma-trix)、綴塊(patche)和廊道(corridor)”。在風景園林生態系統中基底(matrix)在整個園林的生態環境中起支配作用。在綴塊相關方面人們常常著重研究綴塊面積、綴塊數量和綴塊周長。廊道通常相互交錯,交織成網絡,同時廊道的類型具有多樣性,其結構和功能類型也呈現多樣化,與周圍綴塊或基底的相互作用發生更復雜的演化。景觀結構單元的劃分以觀察尺度為參考線。基于不同的尺度,綴塊、廊道和基底的區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一條河流在城市整體尺度上是綴塊,但是在整個生態景觀單元中又算做基底,還有可能是某個較大尺度上廊道的一部分。在某一空間位置和時間上景觀異質性具有不均勻性和不同的復雜度。具體來說是指綴塊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上所占面積的百分比具有不均等和不同的復雜程度,可以形象地表述為景觀構成單體的多樣性。同樣這種變化也明顯依賴空間位置的改變,受景觀的主要驅動力影響明顯。通常在研究這些異質性指數時需要運用相關的數學方法,并需要實地調研獲取相關信息。景觀格局的異質性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上表現出不同的指數特征,在地理位置上越靠近的景觀構成要素就越相似,景觀特征的變化與空間地理位置的改變密切相關,這種規律與線性統計學方法要求取樣的獨立性和隨機性完全不相符,單純的線性統計學方法不適用于表述景觀格局的特征指數。我們需要運用更適合于景觀格局分析的空間統計學方法(如空間自相關分析法)來進行指數化分析統計。
二景觀生態格局分析的特點
基于“綴塊、廊道、基質”這一生態景觀學理論,可以將景觀生態格局分析細分為景觀構成要素的空間形態的分析與景觀構成要素的空間關系及其空間構型的分析。概括地說景觀生態格局分析具有兩個非常典型的特征。在進行景觀生態格局分析時運用多維度的方法去研究景觀格局主體,能較全面客觀地反映景觀格局的整體特征。伴隨著遙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進步,采用遙感技術可以獲取同時異地及同地異時等大量的相關景觀數據,并使用計算機處理這些客觀的地理信息數據。將景觀格局伴隨時的變化情況與影響格局變化的驅動力相聯系起來,然后探究景觀格局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及機制,從而獲取對景觀格局更深入的了解。在實際操作中,通常包含一系列景觀格局指數來分析某一地區(如青藏高原杜蘭縣),某一時間段(如1991~2001年)的景觀格局變化情況。一般來說,人工景觀主要受地區經濟發展這一因素的驅動,同時適宜的氣候及地理條件會促進這種格局的變化。而對于草地、濕地和林地等自然景觀,其變化的主要驅動力是自然條件。對于不同的生態景觀格局系統,我們需要對其相關的驅動力因子作具體剖析,研究不同景觀的時空變異特點。這種多維度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較準確地描述景觀生態格局與生態過程的相互聯系。同時還可以對格局變化驅動因子做定量分析,挖掘驅動因子與景觀格局間的動態量化關系。在景觀規劃的實際應用中,通過影響驅動力來實現對景觀格局布局的優化或預測某一驅動力影響下的景觀格局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變化。對能體現出景觀的主體特征的重要局部地區(或樣帶)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主體生態格局的分析和解釋變得更加容易。“城市景觀生態學中常采用對主要局部景觀格局進行分析,分析城市主要梯度上的景觀特征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規律,進一步闡述城市化進程對城市景觀格局產生的影響”。實際上這種方法不僅僅只用于城市景觀的分析,它同時也適用于研究河流、湖泊、道路等景觀格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分析其景觀格局特征時同樣具有應用價值。這種方法在風景園林的景觀格局分析中也極具應用價值。但在實際研究中必須尊重一個前提條件:被選取的局部景觀能夠充分反映被研究的景觀格局的顯著特征。
三風景園林景觀生態格局分析的動態化研究
各種生態過程在一定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構成了風景園林的景觀生態格局。對于風景園林生態格局進行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在一定的尺度上格局與過程間的相關聯系和作用關系。收集其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與景觀格局相關的景觀格局指數來表述其時空的變化規律,聯系相關的生態過程,分析和闡述生態格局與過程在該尺度上的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進而全面科學地進行風景園林規劃。在生態學過程中,每種類型的過程受到的影響因子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特征。這要求我們不能選一個廣泛反映景觀格局特征的指數和一個特異的生態過程相關聯在一起。對于特定的生態過程需要針對其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并選取影響該過程的主要驅動力因子,運用景觀生態格局分析的方法,計算其在某一生態過程的景觀格局指數。“景觀的空間異質性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變化的,生態過程也是如此。”在分析園林景觀生態格局的動態變化過程在某一段時間所表現出來的特征的時候,除了開展的水平和時間緯度的分析外,還需要考慮其它影響因子對景觀格局的影響。這種垂直方向上的分析在景觀生態格局分析中也非常重要,因此在進行風景園林的景觀生態格局分析時也需要考慮垂直方向上的景觀信息。多維度的分析生態格局,并研究垂直層面上相關要素的空間組合對景觀格局特征的影響,能更科學全面地反映風景園林的景觀生態格局主體特征。在進行風景園林的故居分析時需要重點關注格局與過程之間的作用關系,這種格局和過程與一般意義上的格局和過程明顯不同。一般意義上景觀格局是靜態的,是某一時刻的包含具體內容的信息集合。恰如具體的某一時刻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植被類型圖或依據遙感影像解析繪制的景觀類型圖,其特點是直觀反映某一瞬間的信息特征,由此計算出來的各種景觀格局指數只是反映了這一瞬間的格局信息。現實中生態過程是動態的、發展的、可延續性的,其在一段時間(30天、一個季度、幾年或一個時間段)內發生顯著變化。生硬地將計算得來的一個靜態格局指數同一個呈動態變化的過程捆綁在一起,不具備實際操作的可能性,是不科學的。應將動態變化的屬性賦予靜態的景觀生態格局單體,使之與生態過程科學的有機關聯。
四景觀生態格局分析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
關鍵詞:園林景觀;工程;規劃設計
1、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規劃設計原則
1.1城市園林景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城市的設計理念
人是社會的主體,我們國家的一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為了讓國家的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生活得更幸福。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終極目的就是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能有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的環境,所以在城市園林的設計規劃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城市的設計理念。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充分的調查研究,舉行園林規劃聽證會,吸取群眾的建議,因為園林的設計是要服務群眾,而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同時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堅持與城市的特色相結合,體現出城市的發展理念,彰顯出城市的文化底蘊,不要照抄照搬國外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人們已經厭倦了每個城市單調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希望在園林設計上能讓市民們看到一絲新意,看到這個城市的與眾不同,看到這是我們居住的城市。
1.2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理念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是城市的花園,是城市的綠地,是市民身心休息的一片凈土。但是,近年來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上進行了簡單的樹木草皮的移植,造成了生態自然的破壞,沒有發揮其生態和諧的功能。所以,在城市園林設計中要堅持可持續的生態設計理念,體現出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設計原則,增加一些科技的投入,綠色環保的投入,減少一些水泥鋼材的使用,彰顯出人工建筑設計的自然魅力。在設計中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界組成之間的關系,盡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動物和植物來進行規劃設計,如果必須引入植物時也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景觀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來進行移植這樣才能夠保證生態協調規劃設計理念的實現。
1.3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堅持科學化的設計理念
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園林景觀是前提和基礎,在園林景觀建設之前要科學合理的分析,全面的設計,將園林的功能、特色、藝術等全面體現出來。為此,要培養大量的園林設計方面的人才,各大高校要開設相關的課程,注重實際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的實踐相結合,避免紙上談兵,構建出符合我國城市特色的城市園林設計體系和管理體系。同時,也要盡快地將我國園林規劃設計技術標準不斷的進行完善,做好各類園林的項目規劃設計內容和深度要求,使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更具有專業內涵。
2、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2.1樹立符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生態園林理念
按照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做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應該走生態城市建設之路,使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既達到美化城市、推動旅游、增進經濟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強化城市生態的整合,加強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和休閑化,要以開放式綠地形態滲透到居住區、辦公園區、工業園區之中,讓城市不再是一個個綠色區塊,而是彌漫于園林城市整體的“綠色液體”。政府要主導,民眾要參與,家家要栽花,戶戶要綠化,使陽臺、屋頂、通道、墻面、門前、屋后,無不披上綠色的盛裝。
2.2立足現代城市整體發展要求規劃長期目標
所謂現代城市建設,是指通過最優秀的人才激活最先進的文化和理念,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材料與工藝,降低城市建設與運轉的各類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項配套系統功能與效率,增強城市的經濟價值與經濟發展的活力,節能、低碳、環保、綠色、高效、宜居。園林景觀的設計者們要把現代城市的建設理念、發展總目標與城市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做到布局合理,設計出滿足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體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觀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發揮園林景觀對城市正在進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應有的推動作用。
2.3遵循生物多樣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以注重生態優先為原則,在園林生態景觀設計上,遵循生物多樣性,注意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生態與景觀兼顧,合理配置園林植物,協調植物間的關系,增加生態效益;以注重適地適樹為原則,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樹種為輔,講求科學,適地適樹,宜草則草,宜樹則樹,努力形成城市個性化的園林綠化特色;以注重因時綠化為原則,緊緊抓住春季重要時節,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建設,防止園林綠化建設反季節施工,避免嚴寒酷暑種植綠化影響苗木成活率和綠化生長效果。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植物群落,形成和諧的生態關系,達到理想的綠化、美化、凈化效果。
2.4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三者間的必然聯系
一是在生態城市園林建設方面,要遵循“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原則,空間綠化要與綠地建設相配套,進行多層次的綠化。以城市規劃學、生態學、植物學等學科理論為支撐,應選擇適宜生長的樹種進行種植,使城市生態建設向草坪、植被、喬木、灌木等多層次立體混交發展。二是城市園林綠化在重視整體環境的同時,要逐步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重視生態小區的建設。三是生態建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長遠與近期、整體與局部的利益關系。
2.5明確人性化的園林景觀設計主題
以人為中心,關注園林景觀的使用者,設計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讓人產生愉悅感的園林景觀,是園林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人是園林規劃設計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學、行為藝術等學科引入到園林規劃設計領域,要體現人的行為在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互補關系,擴展園林規劃設計的內涵。
2.6多學科高度綜合應用性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特征
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是園林學、景觀學、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園藝、林學、文學藝術等自然與人文科學高度綜合的一門應用性學科,這就要求城市園林設計師不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學和理性的方法去觀察和研究自然與環境,要用科學的手段指導城市園林建設。園林設計師還必須密切與資源、生態、生物、水保、哲學、社會學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學者們的交流與合作,產生新觀點與新思路,博采眾長,以不斷提高整體規劃設計水平。
3、結束語
城市的不斷發展,道路的拓展,高樓的建立,這都使得城市原有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能夠增加城市的人文氣息,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被提上了日程。但是,過度追求藝術的設計,使得城市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進一步面臨著威脅。在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問題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園林景觀設計的最初目的,就應該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關注生態系統平衡以及充分考慮城市地域特征和文化發展背景的情況下,開展園林景觀設計,實現設計的藝術效果和綠化功能,不斷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