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村小學概況

      鄉村小學概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村小學概況

      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撤點并校 小學 問題 解決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以及城鎮化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地區面臨著小學生源不足,學校布局分散、規模小、質量低等問題,基于以上幾點,我國農村地區開展了一番轟轟烈烈的“撤點并?!备母??!俺伏c并?!笔菍χ袊r村中小學進行布局調整并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以實現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減少城鄉教育水平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政策。在實施小學“撤點并校”的過程中,我國鄉村地區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然而由于我國各地區環境差異很大,該政策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有其局限性和相對性,如何應對集中辦學與分散辦學的利弊問題,是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為例,就云南省小學“撤點并?!钡膶嵤┣闆r進行了研究。

      一、小學“撤點并校”政策解讀

      1、小學“撤點并?!闭叻治?/p>

      (1)小學“撤點并校”政策的主要內容。2001年起,我國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臨近的學校進行資源合并。這主要是因為村小班額小且教育設施配套不齊全、鄉村教師的能力有限、鄉村政府的財政方面也略顯緊張,無法給鄉村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故而推出 “撤點并?!边@項政策。

      (2)小學“撤點并?!闭邔嵤┑脑?。小學“撤點并校”政策的出現不是偶然,總的來說,是在我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大量鄉村青年勞動力流入城市,鄉村日益空洞化的大背景下被提上日程的。

      (3)小學“撤點并?!闭邔嵤┑闹饕康摹F湟皇钦限r村教育資源,通過將村小合并,將農村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再重點發展中心小學,促進教育的規模化發展;其二是優化配置,通過撤并重新規劃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優先配備較大的學校,使更多的學生享有小學“撤點并校”帶來的好處;其三是提高教學質量,利用撤并,將更好的老師配備到中心學校,使學校能夠擁有更強的師資力量。

      2、小學“撤點并?!钡膶嵤┣闆r

      (1)云南省的實施概況。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陲,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氣候類型多樣,河川湖泊縱橫、地質現象復雜多樣;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化本身就具有極其濃厚的文化底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云南實施小學“撤點并校”政策具有重要意義?!俺伏c并?!闭叩膶嵤┛纱龠M教育資源的優化,擴大學校規模,促進云南城鎮化的迅速發展。

      (2)昆明市的實施概況。昆明是云南的省會中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和“橋頭堡”。昆明擁有多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教育氛圍十分濃厚。該地區小學分布比較合理,大多數都是在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建設起來的,這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以及小學“撤點并校”政策的實施不無關系。昆明地區在改革開放后,地方經濟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小學“撤點并?!边m應了這樣的環境,對昆明下轄區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嵩明縣的撤并實施情況了解。嵩明縣位于云南昆明市郊,屬典型的農業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給教育發展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全縣現有小學107所(包括廠礦學校2所),其中1所為省一級示范性小學。在實施小學“撤點并?!边^程中,為進一步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嵩明縣政府根據省政府的指示逐步完善教育系統基本建設項目庫,“要求進入基本建設規劃編制的學校必須是嵩明縣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中予以保留的學校,布局調整擬撤并的學校不得納入”。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及相關部門單位的支持配合下,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2009—2011年已加固校舍104222平方米,重建校舍61915平方米,共完成投資10145.6萬元;2009—2011年校安工程規劃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大大提高了我縣中小學校舍的抗震和綜合防災能力”。正是在實施小學“撤點并?!钡幕A上,嵩明縣出現巨大的變化,作為多山地區的嵩明縣,本身在小學“撤點并?!钡倪^程中就極具代表性。

      二、小學“撤點并?!闭邔嵤┻^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

      1、地方政府在實施小學撤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影響

      (1)小學“撤點并校”在嵩明縣實施的困難。首先是距離問題,根據實地調研,在楊林鎮可見一斑:多山的地形,使得地圖上看起來短短的一點距離,卻需要學生來回一兩個小時。其次楊林鎮多數家庭呈現空巢老人照顧留守兒童的現象較為普遍。而嵩明縣面對的困難,也正是當今中國廣大的鄉村地區所面對的。針對這一客觀普遍問題,“嵩明縣出臺了《嵩明縣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的文件》,文件要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直接租用的接送車輛,由車輛所有人和家長聯合提出申請,按以上程序申報。申報材料由鄉鎮人民政府和學校(鄉鎮為中心學校)根據《接送學生車輛及駕駛人所應具備條件》初審并簽署意見后集中報嵩明縣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育局)”。從多份政府關于中心小學的接送學生車輛以及校舍安全問題的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為小學撤并所做的努力,但在努力背后,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經濟領域內的公平與效率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把何者放在更優先的地位上,即公平優先還是效率優先”。政府既要考慮到集中辦學又要照顧到分散辦學、顧及公平,即要以學生“就近入學”為基準,保障學生入學的基本權利,避免上學難和輟學現象的出現,但又可能造成鄉村教學質量提不上來,城鎮化拉不上去的問題;若只考慮效率,也可能會造成“一刀切”的硬傷,在這樣兩難的局面中,政府只有把握好這個度,才能夠妥善實施小學撤并。

      (2)地方政府在實施撤并中存在的“一刀切”問題及其影響?!俺伏c并校”最大的問題就是地方政府“一刀切”的問題。由于地方政府在實施政策時,有時會斷章取義,將中央政府下放的文件直接應用于地方,而不管該政策是否適合本地區;另外,地方政府僅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小學撤并,而不去實地勘測鄉村現狀,只看資料地圖上所標識的信息,甚至,以地圖直線距離為標準,而忽視多山地區現狀。

      2、學校在撤并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影響

      (1)被撤小學教育資源的浪費問題及其影響。在“撤點并?!钡倪^程中,當地小學布局得到了優化,辦學條件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有些教育資源具有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即使被撤學校規模再小,它的教育資源也可能會面對流失和浪費。

      (2)中心小學“大班額”等問題及其影響。在撤并后,“大班額”成為普遍現象。中心學校只有那么一兩個,而它們卻需要服務一大片地區的學生,現有的教室不夠,無法跟上政府撤并的步伐,只能安排學生六十多人一個班。規模擴大也會產生諸多問題:學生人數的增加使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負擔加重,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學校班額人數太大,每個學生被教師的關注度有可能降低,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且根本就無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及學校的協調,促進小學布局調整向有利于學生的方向發展。

      (3)交通和安全問題及其影響。撤點并校后,有些經濟狀況較好且家里有車的家長,可能自己承擔起接送的任務,有些沒時間的家長,也可能會讓孩子的爺爺奶奶接送,但是還有一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只能幾家合租一輛車,讓其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租來的校車一般都是比較破舊的大篷車或是面包車,車子的質量遠遠達不到作為校車的標準;而校車司機往往為了更大的經濟效益,會接收更多的學生,導致校車嚴重超載,學生的生命安全令人擔憂。在撤并背景下,這樣的校車十分流行,究其根本還是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

      3、學生家庭在撤并后面對的問題及其影響

      (1)經濟負擔加重的問題及其影響。在撤點并校后,無論學生住宿與否,首先道路遙遠就會給學生家長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一般鄉村家庭,多數務農為生,家里并不會有多少閑錢,送孩子上學,本應是讓家長開心的事,但遙遠的距離成了家長心中的困擾。

      (2)家庭成員“失聯”問題及其影響?!俺伏c并?!焙螅瑢τ诩彝ザ?,還存在家庭成員“失聯”問題,由于學校離鄉村距離遠,學生回家的時間嚴重縮短,與家人的溝通交流的時間更是大大縮水。“學校離家遠了,需要寄宿,原來學校和家庭一體化的學習生活環境沒有了,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的親情依靠沒有了,而所有這些兒童身心發展急需的情感缺失又無法在集中辦學的校園找到替代,于是不少學生便在情感上陷入無依無靠的困境,這是被撤并學校的學生最難跨越的心理危機”。這就需要家長的主動開導,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并給與教育指導。

      4、學生在實施撤并后面對的問題及其影響

      撤點并校后,一部分學生不得不住在學校,極早地步入寄宿生活。然而,學校的住宿、伙食、衛生、娛樂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住宿問題,對于低齡學生還不能很好自理的情況,在較好的學校可能會配有生活老師,但沒有生活老師的學校只能靠學生學著獨立。另外,有些合并后的學校的宿舍條件并不好,簡陋的房間,破舊的床板,就是學校所能提供的。這樣的情況下,“撤點并校”的優勢一下子就變小了。

      三、解決“撤點并?!边^程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地方政府

      (1)要因地制宜地實施“撤點并校”工程。地方政府要綜合考慮地方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人口分布、道路施工、衛生安全,以及合并后的學校是否有能力吸收更多的學生、是否能夠保障足夠的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等條件,最后作出是否撤并的決定。并且要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當地小學教育質量。在對待村小和教學點的撤留問題上,不能根據單一的標準來判定其去留。

      (2)要完善監督職能,制定財政補償政策,促進政策有效實施。想要政策深入到群眾的心里,想要吸收更好的意見,就絕對不能少了輿論監督的力量。所以,地方政府要在保障人民利益的同時,積極將撤點并校的各類文件發放到各個電視臺及新聞媒體,做到上傳下達,才能使政策深入執行。

      (3)要幫助社會形成對“撤并”的積極態度。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減小教育差距,推進城鎮化,這才是根本之道。以公平和效率并進為基準,既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又適當照顧到分散學校的利益,以“中庸之道”完善政策,彌補政策的局限性和孤立性。

      2、學校

      (1)被撤學校要妥善解決撤并后續問題。被撤學校要綜合利用本校資源,不能讓村里的小學“一把大鎖任其荒”。這需要政府根據被撤小學的實際情況,對當前的教育投入和管理機制進行改革,整合被撤小學資源,妥善安排師資,學校也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促進校園資源的再利用化。

      (2)中心小學要創造良好的環境保障學生權益。中心小學要考慮到吸收學生的情況,不僅僅是改善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配備多媒體教室上音體課,吸收政府財政資金進行擴建和吸收師資,更重要的是保障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梢耘鋫渖罾蠋?,設置心理教室,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校更好的學習。

      (3)中心小學要主動多方籌措教育資金。中心小學不能坐等政府,要發揮社會救助的力量,幫助學校完善教學環境,促進撤并政策的有利實施。應積極引導和促進社會慈善事業向需要的地方投入愛心,幫助鄉村貧困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為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鎮化建設。

      3、學生家長

      學生家長需積極配合學校,完善家庭教育。家長要時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幫助孩子適應新學校,幫助孩子解決內心的矛盾,克服孤單、猶豫的心理,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結束語

      小學“撤點并?!庇趪诿駚碚f,都是利民的政策,只是各地情況不同,實施條件及方法也不同,故而出現了諸如“一刀切”、教育資源重復浪費、貧困山區學生上學難甚至輟學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避免和解決的。只有社會各界都深切地關注教育問題,把教育問題放在國家首要的位置上,才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關于編報2008年教育基本建設規劃的通知[Z].嵩明縣教育局文件岳教[2007]02號.

      [2] 時刻崩緊“質量”之弦—校安工程“質量回頭看”紀實[EB/OL].岳西教育信息網,2012-05-14.

      [3] 范先佐、曾新: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必須慎重處理的若干問題[J].中小學教育,2008(4).

      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第2篇

      片 名:洛寧精神系列劇"眼神"之《蘭蘭的小學》

      出品:洛寧縣委宣傳部

      聯合出品:洛寧縣工商業聯合會

      洛寧籍青年互助會

      洛寧縣教育局

      洛寧縣婦女聯合會

      共青團洛寧縣委

      洛寧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洛寧縣總商會

      洛寧縣作家協會

      其他贊助單位及企業

      攝制:洛陽唐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影片時長及格式: 45分鐘高清電影

      影片類型: 青春 / 勵志 / 成長 / 教育特色 / 大學生就業

      發行時間:2017年9月10日。

      為了傳播和弘揚"忠勤厚正,創新共贏"的洛寧精神,詮釋洛寧人"忠勤厚正"的精神特質,助推洛寧發展,我們將投拍"洛寧精神系列劇".此劇共四部,《蘭蘭的小學》系第一部。主要講述了洛寧鄉村教師蘭蘭十年如一日,忠于職守,忠誠履職的感人故事。詮釋了洛寧人的精神特質之一——忠。本片將于八月初在洛寧縣正式開機。

      故事梗概: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女孩蘭蘭,懷揣著對農村教育工作的憧憬,來到豫西山區洛寧縣某鄉村小學,做了一名鄉村教師。然而學校落后的現狀使她的思想產生了動搖。老校長用其行動和話語,使蘭蘭重拾信心。通過一件件感人的故事,蘭蘭用自己的愛心和忠誠的信念,和孩子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但,其男友因為蘭蘭的工作問題提出分手。同學會上,同學們對她冷嘲熱諷。再次對蘭蘭造成了打擊。此時,她的家人在縣城給她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她決定離開古村。就在離開古村的前夜,她的學生們集體失蹤了…

      二、宣傳計劃(要點):

      為更好的配合本片的放映,使本片能達到廣泛的宣傳效果,我們將根據宣傳需要,適時組織洛寧電視臺、洛寧廣播電臺及各網絡媒體,及時跟進報道本片的攝制進展情況,適時造勢宣傳,以擴大影響力。屆時本片贊助方、主創、主要演員及協作團體、合作伙伴、主管機構、友情熱心人士及相關領導、嘉賓等均將參與本片相關活動,為宣傳本片壯大聲勢、擴大影響。

      1. 播放渠道: 覆蓋全國各大大型門戶視頻網站(優酷網、土豆網、愛奇藝網、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新浪視頻等門戶視頻網)。

      2.宣傳渠道:百度貼吧、論壇、洛寧吧、愛洛寧網、洛寧籍青年互助會、鏡頭下的洛寧、河洛微影、洛寧城事等。

      3.微博:新浪、騰訊、搜狐、鳳凰等。

      4.海量精美劇照。

      三、招商(投資)廣告計劃:

      為使有關企業能充分借用本部微電影對其企業及產品品牌知譽度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將參與本片的贊助行動結合本企業文化宣傳理念達到推廣宣傳效應,本片特向社會各企業及熱心人士進行招商(投資)贊助引進,并適時洽談商家植入式廣告、軟體廣告以及定制特殊意義的活動策劃等。

      四。贊助方案:本影片攝制、演繹及制作預算8.5萬元

      1、總冠名(暫定一家,費用總計3萬元人民幣)。

      a. 片頭單位及領導出品人署名,片尾特別鳴謝及字幕體現企業LOGO.

      b.影片中盡可能廣告及場景道具植入。

      c.可選送主要演員一名 (需經劇組面試合格)。

      d.在進行新聞報道同時附帶贊助單位信息一并宣傳。

      e.相關宣傳海報、新聞插圖等均帶有贊助單位LOGO.

      f.電子媒體中均表明聯合攝制。

      2、聯合出品單位多家,費用分別為5000—10000元人民幣。

      a. 片頭單位署名,片尾鳴謝及字幕體現企業LOGO.

      b.影片中盡可能廣告及場景道具植入。

      c.可選送演員一名 (需經劇組面試合格)。

      d. 在進行新聞報道同時附帶贊助單位信息一并宣傳。

      五、版權及分紅:

      1.影片版權歸攝制方和贊助單位共有。

      2.如有第三方購買本影片版權,所得款項的50%按贊助資金比例分紅,剩余50%歸攝制方所有。

      六、攝制方介紹:

      洛陽唐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立于2017年12月,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微電影、宣傳片的策劃、制作、推廣等新媒體業務。微電影《第十六次調解》榮獲"2017年行業電視節目展評"二等獎,微電影《收網》榮獲洛陽市禁毒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為洛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洛陽市司法局、老城區政府、瀍河區執行局、高新區法院、老城區司法局、中冶重工、洛陽懿皇地產、洛陽特教中心、洛陽第一外國語學校等多個企事業單位拍攝、制作相關視頻服務,并得到了高度的認可。

      洛寧縣工商業聯合會

      洛寧籍青年互助會

      洛寧縣總商會 洛寧縣作家協會

      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第3篇

      (云南財經大學現代設計藝術學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西南地區校園規劃及建筑設計進行解讀和分析,將學校建筑設計與當地文化及建筑的節能環保理念相結合,闡釋當地建筑文化對學校建筑設計的啟發與借鑒意義。創造普通但又具有地域特點、造價低廉、實用性強的學校建筑。最終,結合以上理念并以宣威市楊柳鄉龍坪子村當地的建筑特色和地域文化為主線進行構思和設計龍坪子村小學。

      關鍵詞 ]鄉村教育;小學建筑;鄉土材料;地域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48

      1項目概況

      1.1方案背景

      楊柳鄉龍坪子村小學是位于云南省與貴州省交界地帶上的一座小學,與云南省級文化名村可渡村毗鄰,同時也是滇黔兩省村落文化教育事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學校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雨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水平逐年提高,辦學特色,素質教育有了新的突破,辦學思維有了新的升華。所以,對教育的硬件設施需求也迫不及待(見圖1)。

      1.2方案提出的原因

      一是,由于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加大,在農村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加大。二是,再加上近幾年全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山區的經濟,當地政府對教育事業也投入許多。三是,現有的教學建筑老舊嚴重,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了。

      1.3項目意義及目的

      此次項目設計的意義在于探索鄉土建筑、環保節能建筑,讓在農村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具有當地地方特色,能夠體現當地地域文化,能夠舒適快樂學習的教學建筑。特別是在當代混凝土,鋼架建筑充斥的年代,人們更需要的是心靈的回歸,居住生活品質的提高。自然、綠色、環保、宜居的生活主題,已成為當下追求的新潮,當然公共建筑(學校)亦是如此。

      本方案的最終目的是將龍平子村小學建設成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鄉村小學典范;讓家長放心;營造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環境;探究當地地域環境、文化傳統、建筑特征。并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的設計意義。

      2調查與分析

      2.1地點分析

      楊柳鄉龍坪子村小學位于龍坪子村的東面,北面與貴州省隔河相望(可渡河)、南面緊靠自然山地,坐南朝北、東面是逐級下降的耕地,地勢較平緩、西面緊鄰居民區,交通方便。立體氣候突出,大部分屬溫帶氣候,海拔1700米以下的河谷區屬亞熱帶氣候。早晚溫差比較大,特別是冬季氣溫比較低(見圖2)。

      龍坪子村小學整個用地地形相對平坦,略似一個水壺形。坐南朝北夾在兩山之間,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470米,最低海拔1480米,高差990米。

      2.2現狀分析

      學校規劃面積8560m2,學?,F在有632名在校學生,1到6年級每個年級2個班,還有3個班的幼兒教學班(大、中、小)。在校老師15名,及一些后勤人員(注:在校生包括滇、黔學生)。

      學?,F在有2棟老舊教學樓,1棟半新教師住宅樓、1棟半新一層的公共廁所、1棟新建一層的保衛室。一部分住校學生暫住老式的教學樓里,沒有食堂,沒有大的公共交流的室內空間、室外活動空間。如圖3所示,校園環境很簡單,主要是要預留建設空地來做綠化,且沒有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綠化面積也不夠。

      2.3問題分析

      學校的建筑老化破舊,且建筑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學校規模;建筑沒有考慮環保節能設計;學校沒有統一的規劃設計,校園顯得有些雜亂;校園建筑只是照搬西方的建筑模式,沒有當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學生的室內外活動空間不足,沒有把學習和課外活動聯系起來。所以,在進行校園規劃時,我們認真分析當地的地域文化,合理利用地理環境,通過對景觀的最大化設計來提升校園環境。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充分研究項目的特殊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通過對建筑材料(回收磚瓦)的運用和結構(磚混結構)以及節能環保方面的設計來達到建筑的最優化。

      3規劃方案設計

      3.1規劃目標

      建立人文校園:以龍坪子村小學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為校園精神的主軸,繼往開來,塑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山地園林校園:節地為主要目標,配合地形,體現山地特點,營造園林校園,使校園環境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為師生提供舒適的校園學習交流場所。培養生態校園:合理布置功能分區,合理組織建筑布局形態,以優化的設計體現校園功能使用的便捷性。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運用先進節能技術,使建筑更加環保健康,使校園真正成為開放、包容的校園。學校規劃呈現的是對來自不同省份的學生的開放與包容姿態,對具有當地建筑文化特色保留、傳承,追溯歷史的文脈記憶。

      3.2規劃原則

      整體性原則:功能分區明確、合理,相互之間聯系方便;生態化原則:設計始終堅持節能與環保的綠色設計理念;開放性原則:以開放的原則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交流,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繼承與創新:設計應在繼承文脈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與時俱進;地域性原則:設計應延續龍坪子村的歷史文化,體現龍坪子村的地域特色,營造山地園林景觀特征。

      3.3規劃理念

      以“脈”相“承”,包容向上,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脈”是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文字,人類通過血脈繁衍生息,通過建筑,書籍、習俗等傳播文化?!懊}”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連接著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通過當地的文化研究和發掘,我希望以“脈”為載體,以“承”為目標。達到包容向上的規劃愿景和獨具特點的建筑設計,也是對處于滇、黔交會處的龍坪子小學的一次全方位解讀(見圖4、圖5)。

      3.4規劃結構分析

      根據現代教育思想以及用地結構,形成“單環,兩軸、九片區、一核心”。“單環”單環主要是指整個校區的消防通道?!皟奢S”,一軸是以從入口到校區盡頭的文脈軸線,體現當地地方特色,另一軸是以南北的空中廊道為包容連接軸線,暗喻滇黔兩省通過可渡河聚集在此共同學習交流。“九片區”:是把各種不同功能區很明確的劃分開來?!耙缓诵摹笔且钥罩欣鹊赖淖x書亭為核心,把整個校區分為內院和外院,同時也把幼兒教學區和小學教學區劃分開來,既有聯系,又相互獨立(見圖6)。

      3.5規劃功能分析

      根據學校的功能構成的特點,結合用地形態,把次要功能區布置于整個校區的西側,主要功能區基本上和原來的位置不變。空間形態上采用連廊的方式把各主要功能區聯系在一起,方便教學管理。在校區的各個節點中插入公共交流空間,這也符合當代以及未來學校對學生教育教學(與人交流)方面的要求。學校功能分區清晰,交通組織便利,合理利用地形高差組織景觀及建筑組群形成了較好的校園風貌(見圖7)。

      3.6規劃道路分析

      根據相關規范和實際使用要求,沿西側道路設置禮儀性出入口(主出入口),也便于形成完整的文脈軸線,在東側沿次要道路設置次出入口。方便疏散和來自不同方向的學生上課。同時,校園道路采用人車分流的形式,校園內人流道路流線,以讀書亭為核心聯系著各個功能分區,方便,明確、流暢。并預留停車場,停車場地分為生活停車場和工作停車場,這樣既方便又安全(見圖8)。

      4建筑方案設計

      4.1建筑設計概念

      4.1.1概念來源“索橋”

      這座索橋橫跨可渡河,連接著貴州省和云南省,當地許多貴州省的孩子們都是通過這座索橋來到云南省的龍坪子小學上課學習。這座索橋不僅僅是一個交通載體,它更多的是承載著滇、黔兩省人民的相互包容,團結、友愛的象征。

      4.1.2概念抽象“絲帶”

      絲帶柔順、細膩,而絲帶也是使人聯想到紐帶,紐帶又是“聯系”的另一種解讀。暗喻著滇、黔兩省學子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關系。

      4.1.3概念的延伸“團結、友愛、包容”

      概念的延伸,綠色的絲帶代表健康,使人對健康的人生與生命的活力充滿無限希望;綠絲帶寓意愛心。在此項目中,絲帶又代表滇黔兩省人民團結,友愛、包容的寓意。

      4.1.4概念的運用“橋堂”

      “橋堂”的概念,是源自對當地地域文化有著特殊含義的索橋和項目的特點——學校項目而來的。用橋抽象而來的絲帶串聯著幾個主要的功能區,既方便而又符合項目特點。在項目中心地帶的讀書廊就很好地詮釋了橋、絲帶以及當地地域文化特征的關系(見圖9)。

      4.2建筑空間組合分析

      建筑空間組合分析如圖10所示。

      4.3建筑空間功能及流線分析

      建筑空間功能及流線分析如圖11所示。

      5結論

      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呼聲日益漸高,鄉村學校建設的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龍坪子村是一個地處滇黔交界的地方,中間隔著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可渡河,素有“桃花溪水天上來,煙波浩渺可渡關”的美譽。本著以“脈”相“承”,包容向上為校園規劃理念,我們對龍坪子小學的規劃與建筑進行了方案設計,并努力將學校打造

      圖11建筑空間功能及流線分析資料來源:作者自制。

      成一個具有當地地域特色的鄉土公共教育建筑空間。同時,本文通過對西南地區的校園建筑規劃及設計進行解讀和分析,將學校建筑設計與當地文化及建筑的節能環保理念相結合,闡釋了當地建筑文化對學校建筑設計的啟發與借鑒意義。最終我們期望以宣威市楊柳鄉龍坪子村小學規劃建設為例能為我國鄉村小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董文娟,趙小凡,張丹瑋.能效投融資研究[J].中國市場,2014(28).

      [2]肖雯.淺談校園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營造[J].中國市場,2014(46).

      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第4篇

      關鍵詞:郊野公園 概況 開發策略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回歸自然,是繁忙的現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在城市邊緣區或遠近郊區及鄉村,基于山林、水體等優越的風景資源,規劃建設郊野公園,使其成為城市邊緣區開放空間的一部分,為城鄉居民提供郊野游憩,成為服務于城市和鄉村的永久性公共開放空間,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

      一、郊野公園的概念及功能

      郊野公園這名稱源于英國,翻譯過來為Country Park。我國的郊野公園始于香港,香港英政府于1976年頒布《郊野公園條例》,將香港40%的土地規劃為郊野公園,但是條例中并沒有對郊野公園作出明確的定義。之后在中國內陸地區如深圳、北京、廈門、南京也叫做郊野公園。目前,郊野公園的定義,暫時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國內狹義的郊野公園通常指在位于城市邊緣地帶的遠近郊區,具有山體、水體、林地、濕地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風景資源的地方劃定的區域,經過規劃和建設實施,可為人們提供郊外休閑、游憩、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動的公共性開放空間。廣義的郊野公園包括城市的綠化圈層、綠帶、傳統農田、郊野森林等。

      二、橫河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地處嶺南第一山―羅浮山的北麓,面積240k,常住人口2.7萬,距離縣城30km、距惠州市區50km,距深圳95km,距廣州110km,已被納入了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版圖。

      2、資源條件

      橫河鎮生態環境質量位居整個珠三角地區前列,森林覆蓋率達到90%,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4.3萬個。區內山水景觀資源豐富,有羅浮山余脈之一的白馬山,主峰海拔800米,山內林豐草密,溝谷縱橫。龍潭森林公園內瀑布成群。有“世界上最美”水廠之稱的景田百歲山礦泉水廠就座落在橫河鎮。顯崗水庫有2/3在橫河鎮內。鎮內的花園村被驢友成為“珠三角的香格里拉”。橫河鎮是傳統的農業鎮,農業優勢明顯,種植了30000畝優質水果、5000畝無公害蔬菜。每逢節假日,驢友自發組隊前往橫河采摘綠色蔬菜和瓜果。橫河是造化賦予的人間仙境,是珠三角地區世外桃源、生態處女地,橫河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觀猶如待字閨中的少女,等待世人揭去其神秘的面紗。

      三、橫河郊野公園開發策略

      1、定位

      橫河郊野公園定位為珠三角最大、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戶外運動休閑基地,可創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休閑體驗示范區、科普教育示范區等。

      2、規劃開發思路

      橫河郊野公園開發建設,采取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開發模式。由政府建立專門的郊野公園管理機構,統籌規劃設計、土地利用、開發建設、環境保護、游客服務等事宜。

      在橫河在城鄉規劃范圍內,在遵守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前提下,優先保護農田和自然生態資源,護農民原有的土地和宅基地,充分利用橫河現有的村道、公共基礎設施、荒山野嶺、森林、水庫、瀑布等,除必要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觀建設外,盡可能減少新增工程建設,可考慮在現有基礎上改建。允許園內有個人土地及其房屋的存在,但限制個人開發建設行為,并引導農民從事不影響郊野公園環境的居住和生產活動,如鄉村旅館、農家樂、農特產銷售等。

      3、功能分區

      橫河郊野公園共可分為三大功能區塊:沿水庫環線區,登山觀賞區、鄉村郊野觀光區。

      沿水庫環線區根據設計可分為三大景區:

      (1)中心設施區。該區主要是為游人提供飲食,停車,休憩等場所。具體包括:農莊式酒家,公園入口處,桑基魚塘農莊示范區,生態教育展館,兒童撒野公園,停車場,電瓶車游覽總站。

      (2)生態濕地觀賞區。橫河鎮有雞鵝坑水庫和顯崗水庫。雞鵝坑水庫位于橫河鎮駐地以西5公里處,水庫面積100畝左右,是在兩山之間筑起水壩,攔截而成的小型峽谷型水庫。顯崗水庫的上游為橫河,庫尾為湖鎮。庫區約三分之二的面積位于橫河鎮內。顯崗水庫總體上呈南北帶狀分布,庫頭和庫尾為平緩盆地,人煙稠密;東岸低山綿延,青山如黛,鷺鳥翔集;西岸毗鄰羅浮山,灘平水闊,灣蕩交錯。充分利用水庫的環境資源,盡量保持水庫濕地景觀地形的完整性和原有性狀,創造最自然最原始的植被景觀效果,融觀光、游憩、認知于一體。

      (3)親水活動區。在水庫岸邊選擇最佳觀景處設置架空的木棧道,臨岸逐漸降低,使游客視線通暢,能欣賞到水庫及周邊風景。野餐區采取組團的形式,依據地形設置環路貫通,在沿岸設置毛石灘,供游人休憩。茶室為游人提供休閑景觀系統及遮風蔽雨的重要場所。

      登山觀賞區依據白馬山山勢設置多條登山道,并使每條登山道變成自然探訪路徑,野草樹木注明其科屬、學名及生長特性,寓教于游,同時也寓運動于游,使游客完全置身山林之中,在觀賞不斷變化的自然美景之時,更充分體驗登山的樂趣。在該區劃定帳篷營地,供戶外運動愛好者露營。

      鄉村郊野觀光區應充分利用橫河的農業產業優勢,讓游客能綠道騎行,觀賞鄉村美景,還能體驗枇杷果園、柑橘果園、菜地采摘的樂趣,并能品嘗鄉村美食,充分感受鄉村的寧靜。該區包括水果觀光基地、農莊式酒家、鄉村旅館、自行車服務驛站等。

      4、線路設計

      目前,橫河大多數村道都已實現硬底化,大多山地亦適合山地騎行。是戶外徒步、山地騎行的好地方。以橫河為圓心,白馬豬頭線70公里范圍內及橫河白馬山環線為重點,邀請戶外運動網磨房網的驢友為技術指導,設計多條騎行、徒步環線適宜于中、高等強度的4+2模式的戶外運動,方便集結和撤退。

      5、生態與教育設計

      橫河郊野公園設計不僅能為市民提供一個休息放松身心的場所,還希望能通過生態示范區的設置,教育游人,為游人提供自然生態界的學習場所和體驗空間,在整個公園內,我們設置了生態與教育的相關設施有:⑴生態教育展館(橫河文化館內);⑵生態濕地示范區(顯崗水庫附近);⑶?;~塘農業示范區;⑷生態果園(橫河綠緣原生態枇杷果場);⑸自然探訪路徑(白馬山);⑹蜜蜂園。

      6、宣傳活動策劃

      政府主導橫河郊野公園整體形象宣傳,動員社會公眾參與郊野公園的日常維護,結合“游博羅愛博羅”系列活動,旅游局與教育局、團縣委聯合“走進橫河郊野公園”教育活動,組織旅游志愿者、中小學生參與“郊野公園義工計劃”、“企業植林計劃”、“自然三步曲實踐”及不同的講座等,讓大眾加深對自然護理的認識,豐富郊野活動內容。

      將橫河定為磨房網等戶外組織的活動基地,磨房每年策劃有關戶外活動,如越野騎行活動,野游徒步樂行活動(遠足活動),山野教育活動、露營活動、野外生活體驗活動、定向越野活動、農莊觀賞體驗活動。

      7、環境保護

      橫河郊野公園位于城市近、遠郊區,具有較大面積的呈自然狀態的綠色景觀區域,白馬山森林景觀、龍潭森林公園內瀑布、水庫濕地景觀、凌云閣古塔等,也包括傳統農田、觀光果園基地,處于原始或次生狀態的郊野自然景觀等。橫河郊野公園以保護為主,利用為輔,打造郊野公園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橫河自然景觀區域,旨在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狀況,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覽休閑的戶外場所。

      在園內,政府設立專門的自助燒烤場地。游客只可在政府指定營地露營和燒烤。園內核心區將實行嚴格的控制,禁止游客進入。

      園內建立垃圾回收體系,垃圾回收體系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橫河鎮政府補貼一定的垃圾處理經費,由各村負責本村所屬區域的衛生清掃、收集、處理工作,在各村指定一塊合適的區域作為垃圾集中堆放點,并每天由橫河鎮環衛部門派垃圾車運送到鎮上進行統一填埋處理。

      此外,還在開發環保、LNT教育徑線路。開發環保教育徑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由博羅縣旅游局、博羅縣環保局、磨房網等牽頭指導,聯合村支部和村委對本村村民進行和外來游客開展環保教育,制定《環保守則》并向村民和游客公告,內容包括垃圾分類處理、古樹名木保護、有價值的文化(建筑、遺址)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植被保護、資源節約指南等。游客中心要實現對游客及村民的環保教育功能。此外,還要對游客開展LNT教育,包括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俗,自行處理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等,真正實現走過不留痕。

      參考文獻:

      [1]叢艷國,魏麗華,洲素紅.郊野公園對城市空間生長的作用機理研究[J].規劃師,2005(9):88-91.

      [2]劉曉惠,李常華.郊野公園發展的模式與策略選擇[J].中國翮林,2009(3):79-82.

      [3]胡衛華、王慶:深圳郊野公園的旅游開發與管理對策?,F代城市研究2004(11):63

      [4]莊榮:香港郊野公園模式初探.廣東園林2006,28(2)

      鄉村小學概況范文第5篇

      早在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總理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特別強調了平民教育問題:“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國民的整體素質。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9億農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們之所以把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為面向平民的教育,從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在張北三中的這次報告會上,總理明確提出了平民教育的思想,提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一批教育界人士在河北、江蘇、四川等地發起的鄉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就是當時鄉村教育運動的代表。我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接觸平民教育這一概念的。1984年,我師范畢業后回到家鄉定縣(今定州市)農村當了一名小學教師。7年的教師生涯,讓我對農村、農民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也對平民教育有了切身的感受。離學校十幾里遠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翟城,是早年平民教育的實驗區。平民教育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晏陽初先生提倡并發起的。那時,晏陽初先生帶領一批知識分子來到定縣,立志改造農村、改造農民,進行教育實驗,創造出了“定縣模式”。當時的口號是“除文盲,作新民”??箲鸷蟊黄饶线w,晏老又在四川建立了鄉村建設學院。晏陽初等教育先輩為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孜孜以求、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當前形勢下,農村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首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要提高農民的素質。只有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才能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其次,只有提高農民的素質,才能提高城市人口的整體素質。當前我國城市常住人口中,來自農村的人口已經占到相當大的比例。根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相關研究,1982年全國流動人口規模為657萬,到2009年已經超過2.11億;1982―2009年,流動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0.6%增加到15.8%。農民工占流動人口的比重也由1982年的38%上升到2009年的76%。農民工已經占到全部人口的一成以上。第三,只有提高農民工的素質,才能提高現代工業生產的水平。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建設、工業生產的生力軍。2006年,上海曾進行過一項關于流動人口問題的調查。調查顯示,在滬務工農民超過400萬,其中商業、餐飲等服務行業占32%,制造加工行業占26%,建筑施工行業占20%。如何培養大量高素質的農民工,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

      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0年,我國宣布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晏先生當年提出的“除文盲、做新民”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教育又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與城市相比,農村教育相對較弱,這不僅表現在辦學條件上,更表現在教育水平上。平民教育思想從提出至今雖然已過去90年了,但在解決目前我國農村教育出現的問題時,仍給我們很多啟示:

      1.發展農村教育,需要有一批志愿為農村教育獻身的人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學畢業生在城市都是鳳毛麟角,何況農村!而就是這樣一批受過高等教育、有些甚至留學歐美的知識分子,懷揣著救國救民的熱情,來到農村開展教育工作。晏陽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20年,他回到中國,受“五四”新青年運動的影響,立志走與工農結合的道路,深入華北、華西等19個省,進行調查研究、宣傳平民教育,并于1922年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簡稱平教會)。1926年,平教會在定縣成立實驗區,進行平民教育實驗工作。當時在平民會工作的有近300人,其中,著名學者孫伏園、熊佛西、李景漢等親自參與實驗工作。這些教授、專家離開舒適的大城市,全家移居定縣,一時形成了世人矚目的“博士下鄉”同農民為伍的新局面。當時正在燕京大學任教的雷潔瓊先生也參加了定縣的社會調查。在當年的一個普通縣城,集中如此多的著名人士和近百名高級知識分子,“回到農村”、“回到民間”,為平民服務,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今天,要搞好農村教育,縮小城鄉差距,更需要成千上萬的優秀知識分子到農村去。

      2.發展農村教育,需要扎實的科學研究

      當年,晏陽初先生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與他堅持科學精神、注重社會調查研究是分不開的。他認為:平民教育工作既然是以實際生活為研究對象,就必須到民間開展實地工作,具體的方案必須以事實為根據,而事實必須來自實地社會調查。正是秉承這一思想,著名社會學家李景漢先生主持了大型的定縣實驗區的社會調查,形成73.7萬字的《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其調查之細實為罕見,光各類調查表就有314個之多。據當時參加調查的張世文回憶:“如調查人口,不易得出準確數字,因那時定縣農民是不把小孩計入‘人’數的。我們就到農家去看,根據晾曬的衣服一一問詢。又如兩村的距離,答案常為實距的兩倍,因答者認為,你去了不是還要回來嗎?還有,某人的出生日期是很難查清的,回答往往是‘趕廟會時生的’、‘中秋時生的’等?!笨梢?,調查之細、態度之嚴謹。今天,我們加強農村教育,必須有這種科學務實的態度,必須有這種植根于基層、扎實做研究的決心,因為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成a人片7777|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