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精神學與心理學

      精神學與心理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神學與心理學

      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歷史教學;審美教育;創新精神;培養

      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他又強調說: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同志的講話,對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就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言,我認為創新精神的培養在中學教學中更為重要。一個人的創造力究竟能被開發到什么程度,能否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培養創新精神乃是開發創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那么,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根據審美教育的特點和創新精神的本質屬性,我認為審美教育是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1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1.1 這是由創新精神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創新精神也叫創新態度,是一個人對于創造活動所具有的比較穩定的積極的心理傾向,從心理成分方面說,創新精神是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種成分構成的。認知成分是指創造者對創造活動的意義的了解和評價,情感成分是指對創造活動的喜惡等體驗,行為意向是指對創造活動的反應傾向。這三種成分互相促進,互相制約,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創新精神。

      也就是說,構成創新精神的三種心理成分決定著一個人想不想去創新,有沒有創新的愿望和動機,是不是對創新抱有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精神去積極地進行創新。這就必須從創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發,從審美教育入手。俄國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一千次相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的發展。富有詩意的創造開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覺更加敏銳,喚醒創造性的思維。

      審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就是用具體的、鮮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使他們積極地去行動,而賦予創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學生,去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激發他們創新的熱情、磨礪他們的創新意志。

      1.2 這也是由審美教育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教育學認為,無論自然形態的審美對象,還是社會形態的審美對象,它們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點。審美教育就是通過美的具體、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審美教育也是通過美的事物來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從而使人們心理上產生感受,情感上產生共鳴。審美教育的特點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并激勵人們去行動。中學歷史教材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審美教育的因素。歷史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記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寶,若漢魏之文苑、晉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書畫與雕刻、唐之詩、五代以后之詞,元以后之小說與劇本,以及歷代著名之建筑與各種美術工藝品,歷史學上各時代偉大之人物、事跡,無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寶庫。而其中更不乏富有創新精神的審美因素,這些具體的、鮮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體現,就必然會充分影響學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正如段繼楊先生所說: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美育是理所當然的。

      2 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現實作用

      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第2篇

      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精神

      體育活動是以自身為對象進行改造自身的實踐活動。這種對人的改造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生物學意義的生命運動,而且還包括人生態度和思想意識的內容。體育的競賽性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體驗勝利與失敗的情感,激發學生樹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的進取精神。在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和類型的競賽活動,在賽前做好動員鼓動工作,使學生樹立敢拼的決心和信心,賽后進行認真講評,使勝者不驕敗者不餒。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適時合理運用各種競賽法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體育活動本身具有競爭性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激發個人動機,提高工作效率,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健全的個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學生之間面對面的抗衡中,可以獲得對自己能力的實際估價,從而增強自信心。只有競爭才能激發動力、增強活力,競爭還可以使集體生活變得更富有生機,避免和減輕上課的單調感,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二、滲透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加強相互交流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與合作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競爭通常是一種激勵自我提高的動機形式,如個人為了獲取優異成績與他人展開競爭,一個團體為了取得好成績而與其他團體展開競爭,通過競爭能夠鍛煉人的綜合素質;合作,則是一種集體齊心協作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以期達到某個共同的目標。這種合作是為了使這個集體能更好地與其他集體展開競爭或為達到一個共同目標而相互交流。由于體育活動本身具有競爭性,或是交替引起合作與競爭。如同一小組的成員在為了一個共同目的,或為了能顯示個人之間差別的小組目標而努力時,相互之間可能會發生競爭;幾個小組在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目標時,也可能會彼此發生競爭,而小組內成員之間則可能出現高度的合作。因此體育教學中競爭與合作兩者相互包含,都意味著在同一團體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集體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多數是以集體形式出現,人和人之間發生著頻繁的橫向聯系。民主與合作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意識。若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具體開展這類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長跑練習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比賽,規定按照個人到達終點的次序得分,以同組成員得分之和計算團體成績。這樣每個同學都會很注意自己的成績,力爭為集體爭光。促使學生加強團結協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勵,既培養了參與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又增強了集體觀念。更因體育教學的多數內容具有群眾性、協同性和交往性,只要進行精心設計組織實施,就可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比培養競爭意識更重要,體現在團隊活動中的協作能力。體育活動顯然是最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合作性活動,也是培養團隊精神最自然也是最簡便的方式,我們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團隊協作基礎上的競爭力。學會與他人合作是基本能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和短處則是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當然,合作性的體育活動有利于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這涉及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與他人的交往和溝通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需要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獨特個性。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的,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要求人與人之間靈活協調,互幫互助,學會組織與管理,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關心。長期的協作意識的培養,會使人學會真正融入集體,發揮自己的價值。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始終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參與合作、多維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個性在合作中得以發展,興趣得以誘發,靈感得以喚起。團結就是力量,聯合就有優勢。愿人們更明智地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在積極競爭的同時,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四、提高合作中的競爭,有效引導合作

      體育教學中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為了提高合作中的競爭,避免競爭中的消極影響,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要引導學生從廣義上理解競爭,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展開組與組如何合作又如何競爭的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胸懷大度的良好性格。如接力賽,不僅要求每個隊員速度快,還要求默契配合。體育教學中要增進合作,加強交流。在體育課中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除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外,還應注重促進團體之間、團體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應強調真正有價值的競爭,強調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針對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培養合作意識,合作才會有更大成功。

      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第3篇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娛樂治療,娛樂治療的方式主要為下棋、打牌,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步驟如下。

      1.1針對精神分裂患者,在進行娛樂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并進行一些適當的輔的治療,例如認知康復、家庭治療等,在使患者獲得一些認知行為的同時,逐漸減輕患者的精神病癥狀。

      1.2采用心理教育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心理教育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同時加強人際關系和家庭的治療,有效的降低了疾病的復發率,緩解了患者的緊張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藥物治療采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利培酮和奧氮平,一日兩次,一次0.35mg。這兩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的癥狀有著非常好的療效,且鎮靜作用較弱,椎體外系反應較少。

      1.3放松治療。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放松治療有著積極作用。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稍微出現一點差錯對患者的健康會產生巨大影響。放松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舒緩患者的情緒。具體操作為讓精神病患者以輕松的方式坐下來,同時將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上,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患者的緊張心理。同時進行深呼吸訓練,上手平伸,每天進行10分鐘的深呼吸訓練,護理人員要在患者身邊進行積極的引導,讓患者在這樣反復的訓練下自然的形成一種放松的心理,從而舒緩患者的情緒。

      1.4心理療法。對患者的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本院精神病患者中,其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程度不一樣,有輕度的,有中度的,有重型的,因此在進行心理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全面整體的心理教育,使患者對醫囑可嚴格遵守,配合相應治療,按量、按時服藥。心理治療可采用專門的治療方法及技術,對患者行隨時的、經常性的教育,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1.5統計學分析:處理本次研究的數據我們采用的是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采用t檢驗,技術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比發現,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療法在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緒方面的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第4篇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主要是科技領域的競爭,科技領域的競爭又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國家更需要創新型人才。列夫托爾斯泰曾指出:“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學習時,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他一生就只會摹仿和抄襲。”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見學校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結合個人的教學實際談談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精神及能力的培養。

      一、創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主席在“十六大”的講話中已提出“以人為本”的治國策略。同理,學校教育也應該以教育學生為本。許多活生生的教學事例說明:嚴厲、呆板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只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他們只能一味地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惟命是從,如傀儡一般。這樣的教學肯定不能培養出有主見、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老師應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充分發展、張揚個性,創新的火花才能燃燒起來。要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必須做好下面兩點:

      1、教師扮演的角色要發生轉變。“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想,這也就是說,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長。老師在課堂上要親切、溫和,課堂下多與學生談心,讓他們覺得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才會由怕你變為敬你、愛你,他們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樂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學生。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發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師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這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就如同雞蛋孵化成小雞,一旦溫度達到一定的條件,創新的小雞就會破殼而出。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創新。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訓練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向老師說“不”,敢于向教材說“不”。在一節語文課中,我板書“告訴”的“訴”字時少寫了一點,當時我沒有注意到。這時,一個叫小妹的學生舉手了,我請他起來,他說:“老師,你寫的”訴“字錯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錯了。再一想,這正好是訓練學生敢于批判的好時機,于是,我沒有故意說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輕描淡寫地給它加上一筆就完了。我鄭重其事地對同學們說:“老師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小妹同學給老師指出了一個錯誤,我非常感謝他及時地讓老師改正了錯誤。”說完,我還向小妹鞠了一個躬。這時,同學們都鼓起掌來。從此,我班的學生就漸漸地敢于向老師質疑,敢于向書本質疑了。

      三、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創設能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學《我的戰友》這一課時,講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燒,生命危在旦夕。這時,我問到:“為什么一動也不動?”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有的說:“為了不暴露目標”有的說:“遵守戰地紀律……”有的說:“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們說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對他們大膽積極的設想都給予了肯定。

      另外,教師對于學生發表的不合教師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馬上給予否定或批評,而要善于引導,啟發學生討論,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就有這樣的親身體驗。在上《假如我會克隆》作文課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想克隆點什么?”很多學生都說諸如“我會克隆人、動物”之類的話。可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假如我會克隆,我會克隆您。”這個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馬上否定他的看法,繼續我的教學呢?還是抓住這一時機,進行探討呢?我選擇了后者,引導學生針對“為什么要克隆我?”這一問題展開討論,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您愛護我們。”有的說:“您關心我們。”有的說:“您比我們的父母還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每一種見解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精神學與心理學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發育遲滯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為制定教育措施提供客觀依據。 方法 采用艾森克個性問卷、兒童行為評定量表、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對特殊學校60名輕、中度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和60名與其相匹配的正常學生進行個性、行為及適應能力的心理測試分析。 結果 研究組兒童行為量表評定男、女兒童均有社交退縮、多動、攻擊、違紀行為;艾森克個性問卷中P、E、N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兒童適應行為量表評定適應能力商數、獨立功能因子、認知功能因子、社會/自制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0.001)。 結論 特殊學校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存在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對其心理行為的干預。

      【關鍵詞】 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個性;兒童行為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upil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upil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object basis for formulating educational measures. Methods The personality , behavior and adaptability were tested in 60 pupils with mild to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 and 60 matched normal ones using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List(CBCL) and Social Adaptive Behavior 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SABRSC). Results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research group had social withdrawal, hyperactivity, aggression and disobeying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the CBCL; the P, E,N scores of the EPQ of the research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 0.001); scores of adaptive deviation quotient, the selfcare factor, cognition factor and social/selfdirection factor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search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ABRSC(P

      【Keywords】 Mental retardation;pupil;personality;child behavior

      精神發育遲滯是導致人類殘疾的主要原因,也是社會的沉重負擔問題。其臨床表現不僅有明顯的智力低下,還可表現出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有關精神發育遲滯的司法精神病鑒定案例僅次于精神分裂癥,據全部司法精神病鑒定案例的第二位[1,2],亦說明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行為問題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而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在特殊學校接受特殊教育過程中,影響其教育效果的不僅有智力因素,而且與心理行為因素也密切相關。為此,作者對某特殊學校精神發育遲滯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進行了測試,為制定教育措施提供客觀依據,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廣州市某特殊學校1~5年級65名精神發育遲滯在讀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組)。隨機抽取同區小學、初中按年齡、性別與研究組1:1配對的學生為對照組,排除學習困難者。研究組剔除資料不全者和學生智商(IQ)≥70、<35者。實際獲得配對資料60對。其中男35對,女25對;年齡7~18a,平均11.46±3.12a;研究組IQ值35~69,平均46.18±7.65。

      1.2 方法

      1.2.1 個性測試 采用湖南醫科大學龔耀先1986年修訂的艾森克個性問卷手冊(兒童)(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由主治醫師向患兒詢問、填表,共88項問題,包括精神質(P)、內外向(E)、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掩飾性(L)4個分量表,按手冊標準統計EPQ各量表得分。

      1.2.2 行為測試 采用徐韜園1992年修訂的Achenbach兒童行為評定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3]。本研究采用CBCL行為問題部分,共113個項目。按此量表所提供的中國常模,檢出先心病患兒行為問題。男孩測9個因子(分裂樣、抑郁、交往不良、強迫性、體訴、社交退縮、多動、攻擊性和違紀),女孩測9個因子(抑郁、社交退縮、體訴、分裂強迫、多動、性問題、違紀、攻擊性、殘忍)。得分越高說明行為、習慣方面存在問題越多。

      1.2.3 適應行為測試 采用湖南醫科大學姚樹橋、龔耀先1994年修訂的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操作手冊(Social adaptive behavior 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 SABRSC)[4]。向患兒父母逐項詢問填表,共有8個分量表,得出各量表粗分,然后歸納為獨立功能因子、認知功能因子和社會自制因子的粗分,再換算T分,最后轉換成適應能力商數(ADQ)。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10.0統計軟件包處理,兩組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EPQ測試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EPQ粗分比較(略)

      表1顯示,EPQ測試研究組P、E、N分量表計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

      2.2 兩組男孩CBCL測試結果比較,見表2;女孩CBCL測試結果比較,見表3。

      表2 兩組CBCL行為因子粗分比較(略)

      表3 兩組CBCL行為因子粗分比較

      表2、表3顯示,CBCL量表113項行為問題轉換成因子分,研究組男孩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縮、多動、攻擊性及違紀5個行為因子,女孩在社交退縮、多動、性問題、違紀、攻擊性及殘忍6個因子得分與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或極顯著性差異(P<0.05或0.01)。

      2.3 兩組SAB評定測試歸納為獨立功能因子、認知功能因子和社會自制因子的粗分及ADQ的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SAB因子粗分及ADQ比較

      注:ADQ為適應能力商數

      表4顯示,兩組SAB評定測試研究組ADQ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獨立功能、認知功能、社會/自制因子兩組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01)。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EPQ測試精神發育遲滯學生的P、N、E分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L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存在廣泛的心理問題。精神發育遲滯是大腦廣泛受損性疾病,可導致精神發育遲滯患者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可伴有精神癥狀,所以P量表分高;有的表現興奮、沖動、易激惹,有的抑郁、被動、不愛說話,所以出現情緒不穩,導致N量表分高;有的在與同伴交往上發生困難,經常遭到同伴的取笑難以加入同伴的活動,感覺自卑,存在個性孤獨、孤僻等,所以E量表分高。

      本研究還顯示,CBCL量表測試結果表明精神發育遲滯存在著明顯的行為問題,男孩表現交往不良、社交退縮、多動、攻擊性及違紀,女孩多為社交退縮、多動、性問題、違紀、攻擊性及殘忍。男女均存在突出的攻擊及違紀問題,精神發育遲滯兒童行為問題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他們由于一般能力的普遍低下,制約了個性心理的發展和高級情感的形成,其良知、義務感、責任心和控制力等方面都不能均衡發展,生物的本能行為不能及時地社會化,因而行為表現幼稚、簡單和沖動攻擊等。同時,也有學者認為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在社會生活中缺少足夠的應付資源,常以攻擊行為作為應付方式,因而他們的攻擊行為較突出[5,6]。這些行為問題既是智力低下的后果,也是智力低下的前因。因此,對精神發育遲滯學生,矯治其不良行為是開展培智教育,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方面。

      適應行為是個人獨立處理日常生活與承擔社會責任達到他的年齡和所處社會文化條件所期望的程度。適應行為和智力是兩個獨立又相關的結構,反映了智能的不同側面。本研究顯示,精神發育遲滯兒童的ADQ低于對照組,其中獨立功能、認知功能、社會/自制因子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由于智力受損,所以其認知功能明顯下降。而獨立功能因子包括生活自理、勞動技能、經濟活動分量表,主要反映吃飯、穿脫衣服、入廁等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能力發展,個人理財、錢的管理、差遣、購物方面的能力。社會/自制因子包括個人取向和社會責任分量表,主要指注意力、持久性、生活習慣、與人交往、責任感等。以上說明精神發育遲滯兒童社會功能是明顯下降的,在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缺陷。

      總之,特殊學校精神發育遲滯學生存在明顯心理、行為問題及社會適應能力明顯缺陷,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在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從小培養他們的個性,糾正各種不良行為,加強社會及心理干預,使其身心獲得良好發育,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健,韓臣柏,翟書濤,等.66例精神發育遲滯司法鑒定案例隨訪[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12:90

      [2] 秦志華,孫富根,石玉中,等.120例精神發育遲滯司法鑒定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3,9(2):101

      [3] 徐韜園.Achenbach 兒童行為量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特刊):207

      [4] 姚樹橋,龔耀先.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操作手冊[M].長沙:湖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8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91麻豆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