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網絡化 網絡課程 信息化教學

      引言:人類社會生產力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影響下獲得了空前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們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改變。人們借助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開始不斷拓寬自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了全新變革,使足不出戶就了解世界成為現實。信息化的發展影響領域很廣,已經影響到了教學領域,傳統教學手段被信息化教學方式取而代之。

      一、網絡教學發展現狀評價

      網絡教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現實意義,不僅推動了學習理念的變革和課程資源的數字化,而且加快了計算機課程的網絡化進程。最近幾年,在計算機相關專業硬件條件日趨完備的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實行網絡教學成為可能。很多學校也開始進行網絡課程建設,并且進行了不斷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加快建設進程,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策略,比如行政推動、平臺建設和完善制度等。筆者結合網絡教學理論,借助于本文詳細闡述了計算機網路課程信息化教學平臺系統,主要分成四個模塊進行闡述,教學資源管理模塊、學生學習模塊、教師教學模塊和學習成果評價模塊。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信息化平臺

      2.1教學資源管理模塊

      ①資源統一管理。資源統一管理是是系統比較重要的功能,主要方便資源上傳者和資源審核者使用,主要作用是上傳、修改、刪除和審核等,資源上傳者者的主體是多元的,比如系統管理員、教師用戶和學生用戶,資源審核者主要有系統管理員和教師用戶。

      ②資源檢索。由于每個用戶需求不同,因此需求會導致不同的檢索,系統根據不同用戶的使用權權限,可以給出準確應答。

      ③資源分類。資源分類功能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

      ④用戶管理。用戶信息是一種特殊的系統資源,也需要給予特別關注。教師、學生所擁有的使用權限不同,對系統的使用程度也不同。

      2.2學生學習模塊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將網絡化教育與自主學習理念相結合,使得通過網絡渠道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成為可能。網絡化自主教學的突出優點是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登錄系統之后可以進行的操作很多,比如自己設計教學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己提交作業等,系統則會根據學生的操作給出相應反饋。學生學習模塊的設計是在全面考慮學生學習特點學習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使用權限允許學生自己設計教學計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師教學模塊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促進了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在單純充當知識傳授者,更多地充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向學生提供信息和資源,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網絡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的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現在: ①任務的變化。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來講授知識,向學生提供學習所必要知識和信息資源。但是在網絡化環境下,教師雖然依然為學生提供相關指導,但是重在啟發和服務,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創造力。②授課方式變化。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使用的授課方式為集中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比較統一,但是教學方式網絡信息化之后,教師因材施教成為可能,這使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③教師地位的變化。以往教學活動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有絕對權威,然而網絡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被打破,教師成為動態、可變角色。

      2.4學習成果評估模塊

      教師教學活動進行完之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系統專門設置了學習成果測評模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別為學習結果、學習過程和學習表現。學生完成作業或者作品之后上傳至系統教師模塊供教師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或者作品情況給出正確評分。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網絡化背景下,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從根本上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新型教學平臺將會出現,計算機網絡教學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網絡教學;教學平臺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udy

      Feng Tiejun

      (Zaozhuang KeJi ZhiYe XueYuan,Zaozhuang2775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tatus quo,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with practic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teaching;Teaching platform

      一、計算機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現狀

      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和利用,代表了網絡教育資源未來的發展方向。現階段由于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目的以及網絡課程的認識不足,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1)網站設計缺少學生參與,重“助教”而輕“助學”。(2)資源較陳舊或堆砌,實用性不強,利用率低下。(3)資源建設缺乏教學設計理論指導。(4)項目設置缺乏交互性與協作性。(5)缺少傳統教學的監督性和共同學習的氣氛,很可能會使個體學習者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無法堅持下去。

      針對這些不足,建設網絡教學平臺,要進行網絡教學資源的再設計與開發,必須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第一,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突出強調資源的個性化、適用性和實用性,充分體現課程特色,使網站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第二,教學與互動并重。網絡教學平臺要使學習主體動起來,提高能動性,促使學習的主體能利用好豐富的網絡資源,使之能在網絡的協助下自主縱深學習。第三,加強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引領作用,避免發生學習主線不清的現象,提高學習效率。

      二、計算機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原則

      平臺應用網絡的互動性,利用多種媒體表現形式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把影視、圖像、聲音、動畫以及文字等各種多媒體信息及控制實時動態地引人教學過程,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平臺軟件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用性。滿足教學過程中的各項要求,適于全體師生,適于不同的教學情境;(2)開放性。教師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教學計劃、教材資料等信息在平臺中體現;(3)交互性。交互方式多樣化,使計算機教學活動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4)集成性。集成多種媒體介質、多種學習環境,管理控制功能也高度集成,形成一個完整體系;(5)便捷性。方便使用,操作直觀,易學易用。

      三、計算機課程網絡教學系統模塊設計

      平臺由課程內容、在線學習、自測中心和互動交流模塊組成。各個模塊又由數個子模塊構成,每個模塊各自完成相對獨立的任務,同時又相互關聯,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一)課程內容

      1.課程介紹子模塊。教師通過該模塊編寫并,內容主要是介紹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2.教學計劃子模塊。教師通過該模塊利用指導思想、總體教學目的、本學期教學任務、教材分析編寫并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包括授課內容、教學進度和安排、以及授課時間和地點等項目。

      3.教材資料子模塊。教師通過該模塊編寫并教學所用的教材書目與參考資料。

      (二)在線學習

      1.網絡課程子模塊。在此模塊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提供的各種備課工具制作電子講義和多媒體課件,并存儲到網絡平臺中,或者直接上傳外部工具編輯制作的講義和課件,以備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時調用和演示。學生可以瀏覽或下載授課教案、教學課件等內容。通過此平臺學生可以自主預復習,把傳統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方便靈活。

      2.教學視頻子模塊。教師通過該模塊上傳教學視頻資料,并可以對視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視頻支持avi、mpeg、rmvb等多種格式。

      (三)自測中心

      1.練習習題。此模塊是一個龐大的試題庫,分成階段測試和綜合測試,單項階段測試與自主學習子模塊中的各單元階段訓練相對應,綜合測試則是對學生整個學期綜合計算機水平的終結性檢測。

      2.技能測試子模塊。教師通過該模塊上傳上機技能操作測試軟件,進而使學生能通過軟件的操作測試其掌握水平。

      (四)互動交流

      1.在線輔導子模塊。在模塊中可以在網絡上構建多個虛擬教室,營造師生互動的網絡環境,比傳統教室教學更為生動活潑,為學員提供時間上更靈活,沒有地域限制,更高效率通過共享通道、文件下載、網頁協同瀏覽,還可以提供強大完善的應用功能,穩定卓越的系統性能為教師提供了互動式教學、課外輔導、課程答疑等多種應用模式,從而實現身臨其境、直觀真實的效果。

      2.網絡作業子模塊。在此模塊中,教師可以在網上和批改作業,學生可以在線完成并提交作業。

      3.學習論壇子模塊。此模塊是一個集體交流平臺,在教學平臺中的任何用戶經注冊并審核后都可以到這里參加討論。

      四、結束語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是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和方向,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堂和計算機網絡兩種教學環境的有機結合,整個教學過程采用課堂面授和網絡自主學習并重的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來加快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改革速度,而且為課堂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搭建了相互溝通的橋梁,大大豐富了計算機課程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網絡實驗室 RCMS控制服務器 項目式實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4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高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其他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基礎,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后續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的意義及現狀

      1.1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的意義

      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定義和協議等,而這些內容大都運行于計算機和網絡設備內部,非常抽象、空洞,僅僅通過理論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理論性較強,涉及的知識點抽象,不易理解,如網絡各層協議。(2)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以傳輸理論為主,這樣的課堂必將依托老師為中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3)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如何能緊跟技術發展,保障教學內容不過時,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實驗教學環節讓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途徑。例如通過協議分析軟件(如sniffer)捕獲網絡傳輸數據,對數據報文進行分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協議的構成和網絡數據的本質。再者實驗環節也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通過不同的線纜、將不同的設備連接起來,學生通過相應配置實現設備的互聯互通。學生容易取得成就感,調動積極性。因此,優秀的實驗教學設計對于學生學好本門課程,建立信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現狀

      (1)缺乏配套的網絡實驗室。網絡實驗室是開展實驗教學的場所,其配套的軟硬件資源是實驗環節的根本,但由于網絡相關的設備資源購置成本高(如路由器、防火墻等),有些高校的教學長期徘徊在課堂講授和書本上,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2)實驗內容設計不科學。各高校因師資、硬軟件設施等差異,造成實驗內容差異大,部分高校的實驗教學僅是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單一呈現為課堂講授,使得學生缺乏實踐機會。有些高校以書本理論為基礎開展實驗,各知識章節實驗獨立,缺乏聯系,不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2 網絡實驗室設計

      網絡實驗室是開展實驗教學的根本,網絡實驗室的建設可根據經費投入分兩種方式計劃。

      2.1 以軟件模擬為主

      目前計算機房是高校的基本配置,可以在機房環境上部署各類網絡模擬軟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net bison、sniffer、Ethereal、Tcpdump等,通過軟件模擬實驗環境,再配以HUB、交換、路由等低成本設備作為互聯示意,完成實驗教學。可以開展的實驗有各類交換、路由技術、以太網幀的構成、ARP協議及數據包構成、IP控制管理協議、TCP、UDP協議及通訊原理、SNMP協議與網絡管理和應用層協議等。

      其優點是投入成本低,無需購買昂貴的專業設備,以軟件為主,省去了反復連接線纜的步驟,可以靈活的開展實驗,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學生上手快。缺點是簡單設備作為互聯示意,缺乏通用性,學生無法通過實驗掌握復雜網絡的物理拓撲,無法形成對真實網絡環境的直觀理解。

      2.2 以真實設備為主

      如果在經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專業的網絡設備,通過實際設備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其中實驗室內部按照功能可分為教學區,學生操作區、設備互聯區、應用服務部署區四個區域。教學區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進行現場演示;學生操作區完成線纜制作、測試、設備調試等;設備互聯區完成設備的互聯互通,集中管理;各類應用服務器調試完畢后,集中部署區于應用服務部署區,類似于真實網絡中的DMZ區域,與真實環境對應,便于后續實驗中網絡策略的調試與部署。

      設備互聯區可通過RCMS控制服務器方式進行管理,RCMS是一款專門針對網絡實驗室而開發的控制和管理服務器,它能統一管理和控制實驗臺上的多臺網絡設備,無需拔插網絡設備上的console線,便可以實現同時管理和控制多臺網絡設備。其本質是在一臺主設備的異步接口通過CAB-OCTAL-ASYNC電纜連接其他實驗設備console接口,通過遠程方訪問主設備對其他實驗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和調試。

      各實驗設備之間可以通過路由器的串行接口(Serial)、以太網口(Ethernet)進行多鏈路互聯,實現全毗鄰關系。在實驗時通過配置對應接口和線路在邏輯上實現互聯關系,完成組網。避免了重復插拔線纜的工作,同時也避免的設備接口的損耗。圖1為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網絡實驗室的設備互聯拓撲。

      其中RCMS控制服務器中主設備的關鍵配置如下:

      RCMS控制服務器可以設定多種登陸權限,保護設備的安全性。如,RCMS使用二級密碼機制,實驗室管理員使用level 15的密碼,可以執行所有的指令。而學生使用level 14的密碼,不能執行delete、rename、format、copy等可以對路由器的操作系統造成破壞的敏感指令。RCMS還提供“一鍵清”功能,在教師管理用機上簡單一個命令,就可以統一清除實驗臺上所有網絡設備的配置,方便學生多次實驗。

      以硬件為主的建設方式初期投入高,后期為保證與主流技術同步,可定期更新設備板卡、模塊和線纜,并且及時升級設備IOS。由于學生可以通過實物開展實驗,對網絡設備、環境、配置方式和拓撲結構等都有直觀的理解,再配以科學的實驗內容,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3 實驗教學內容設計

      實驗環境是基礎,實驗內容是靈魂。好的實驗內容設計應聯系實際,以應用為主導,學以致用。實驗內容可分為兩類:基礎式實驗和項目式實驗。

      3.1 基礎式實驗

      可按網絡層次劃分,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等。其中各層次的實驗有包括多個。如數據鏈路層實驗包括交換協議分析、生成樹應用與配置、VLAN應用與配置、PPP應用與配置等。

      各層次實驗可劃分模塊,在每個知識章節完畢后進行練習。并且結合不同章節知識點,聯系實際應用把各個單獨的模塊自由組合,教師給出實際需求,讓學生自主設計組合完成。如鏈路層實驗模塊有生成樹STP、虛擬專網VALN以太網通道和PPP鏈路捆綁等。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網絡環境可以給出基于數據鏈路層的網絡備份方案設計,讓學生自主選擇技術并實現。設計方案可以是MSTP+VLAN技術、EthernetChannel+VLAN或PPP鏈路捆綁等多種組合。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拓展了實驗的靈活性,以學生為主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2 項目式實驗

      凱茲博士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項目式教學模式,主要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學內容。學生有組織地、有計劃地自我安排學習行為,處理解決項目困難和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了學習興趣。項目化學習模式也成為以學生為主教學方式的典型性范例。項目式實驗教學方法被認為是計算機學科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方法,該方法的特點包括:(1)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相互關聯的特點。(2)與現實生活或工程實際緊密相關。(3)融合了問題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老師設計項目,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結合計算機網絡項目,可將項目式實驗分為四個階段:需求、設計、實施、維護與測試。

      項目內容結合書本教授的進度,以周期性方式開展。如某企業建業最初的網絡設計,隨著企業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網絡的需求,逐步從將知識點引入。每個周期的網絡設計與實施都要經歷需求、設計、實施、維護與測試這四個階段。保證在熟悉原有知識點的同時,逐步的將新章節的知識點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同時還可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周期不同階段的內容。在不同周期每組輪換,這樣及練習了學生的團隊協調能力,又照顧到各組學生都能對每個階段的知識點的掌握。根據課程進度,模擬出4個項目場景,具體內容見表1。

      在實驗過程中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從方案設計到設備選型和技術實現,由學生自主討論、設計和實驗。老師的角色一方面是客戶,對設計的網絡提出要求,對學生設計方案進行講評;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

      4 實驗效果評價

      實驗教學的結果評定應貫穿整個實驗過程,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分工,每組學生負責的任務綜合評定。另外,在實驗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總結能力,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全程參與,從輔助的角度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團隊協作的氛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體會到項目成功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5 結語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并能為學生主動學習、團隊協作和全面發展提供空間。另外,項目內容的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符合實際需求,貼合學生層次,突出課程重點知識。

      參考文獻

      [1] 劉利強,王岳斌.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2.

      [2] 付雪峰,劉有珠,徐文飛,鄧少波.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探討.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4.

      [3] 錢權,張瑞,袁方.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項目式實驗教學.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5.

      [4] 琚生根,陳黎,周剛,王相國.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教學探討.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4.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車輛工程;計算機應用;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216-02

      當今高校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單一的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型模式,以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充分和教師形成互動等特點的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2]。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網絡教學平臺已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正越來越受到廣大高校師生的廣泛歡迎[3]。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具有信息量大,知識點較多,特別是工科院校,很多專業知識都是和企業實際生產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一般都具有很多現成的生產案例,可以轉變為多媒體或PPT等形式保存,這些教學素材都為現代網絡教學的順利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支持[4,5]。車輛工程課程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基礎網絡教學智能平臺的實現,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實現遠程教育和學生終身學習的實現提供了可能。

      一、功能分析

      網絡教學平臺就是以互聯網為依托來課程信息和教育資源,因此車輛工程中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中的教案、大綱、習題、模擬等教學資源就在網絡平臺中對外開放。在往常的學習當中絕大多數同學對于課程感覺內容枯燥,而且公式多不容易掌握,以及受學時限制,所以在日常的課堂中很難通過書本掌握相關的知識細節。考慮到這一系列原因,就要求網絡課件并不僅僅是將相關教學資源堆砌在網絡上,而是通過某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網絡課件的內容不但要豐富,還應該用絕大多數人比較認可的輕松學習模式呈現,最終達到使瀏覽者“溫故知新”“學而不倦”的設計目標。網站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本校車輛工程專業整體的特點,相當于通常的“簡歷”,其中包括師資隊伍,車輛工程中主要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主講人,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學校給予各門課程的支持,目前的教學水平等。第二部分為網絡學堂,也就是本網站的主體部分,其中包含豐富的教學資源,主要有教學課件,作業,教案,實例動畫,帖子形式的BBS論壇等。其中,教學課件可以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制作完成,這部分內容應充分體現網絡課堂教學的特點,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量,信息應充分而全面。作業部分包括課下作業與課外輔導等,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批注,讓學生充分學會相應的知識點,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教案部分可以將教師課堂上的講義轉換為電子文檔等格式,供學生課外學習使用。實例動畫部分可以是企業實際生產案例,也可以是汽車構造與汽車原理等相應專業課程的FLASH動畫,這些動畫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BBS論壇是師生互動的平臺,教師可以安排研究生對論壇進行管理,鼓勵和引導學生就專業學習進行討論,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想法建議可以提出來,集思廣益,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視覺分析

      教學類的網站本身的一個特點是資源豐富,而且瀏覽此類網站的人通常都有一種刻苦鉆研的學者風范,使得在瀏覽的同時需要不斷的對網站上的教學資源反復的觀看與思考,因此為避免瀏覽者的視覺過早疲勞,所設計的網絡學堂采用眼睛保護色——綠色。字體中文字體可以根據瀏覽者的個人需要進行放大或縮小。而Banner的色彩顏色則是青色偏藍。使得瀏覽者在剛一進入網絡學堂的時候就有種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覺,輕松地體驗著網絡學習的快樂。車輛工程課程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基礎網絡教學平臺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為了讓瀏覽者產生新鮮感的視覺沖擊,采用Photoshop制作基本頁面。(2)采用背景與導航條一體化設計,主頁色調倡導以紫色為主,形式上要簡單化,一目了然。(3)采用樹形結構,根據教材設計目錄,方便學生進入相應課程相應章節學習。

      三、車輛工程課程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基礎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

      收集和整理資料,將資料分類設計制作,在純文本性的資料如電子教案統一格式與風格使用Office2007 Word和PowerPoint編輯制作。對于實際教學中的PowerPoint課件,通過編輯和整理,發現如果直接在網頁中插入到網頁中,就無法滿足沒有安裝PowerPoint的用戶使用而且占用很大的網絡空間,而且很容易被用戶下載,而PowerPoint to Flash的軟件可以輕松的解決以上問題,將PPT轉換成Flash可以不用考慮用戶的電腦是否安裝Flash便可以輕松的在線觀看幻燈片,將做好的幻燈片轉換成Flash后設置自動播放時間為5秒,如果用戶在5內看完其中的某一頁,便可以自主的將鼠標放在相應頁面上,只需輕輕一按,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觀看速度播放幻燈片。制作成Flash格式的幻燈片不但限制了用戶的復制粘貼從而保護了資料編寫者的勞動成果,而且Flash格式占用的網絡空間也比傳統的PPT格式有所減小。

      車輛工程課程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基礎網絡教學平臺基于WindowsXP系列以上操作系統,在技術上主要綜合運用ASP數據庫Dreamweaver、FLASH和VBScript等技術來實現。在設計ASP行網頁時,涉及到訪問數據庫。主要依賴于ADO對象,當ADO對象實例被建立后,就可以通過SQL語句對數據庫進行操作。

      四、網站建設目標

      1.為選課學生提供一個適于網絡課程教學和學習特點的“網絡教室”,選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自主地安排學習進度,以實現個性化自主學習。

      2.為學生各方面信息提供一個可方便查詢的數據管理庫。作為教師可通過這些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信息查詢清楚自己的學習成績、學習進度等信息,有利于調整自己的學習安排。

      3.為教師教學信息提供一個公共、透明、及時的空間。學生可以及時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信息,進行相應的學習安排。

      4.為加強授課教師與選課學生之間的信息雙向交流提供一個空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受傳統教學中時間、地點的限制,基本上也不再受學生性格的約束。在師生直接面對的情況下,許多學生性格靦腆,不敢大膽地提出問題,參與學習內容的討論。而在網絡學習中,這些學生往往會更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師生之間交流的增加,有利于教師更充分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

      未來的社會是網絡的社會,而網絡教學將是未來教學方式有力的補充形式。車輛工程課程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基礎網絡教學平臺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體,以車輛工程專業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為主線,提供學生自主的個性化學習與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密切師生間的專業學習交流與溝通,符合現代大學教育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Motwaiiai,Teiis.Distanc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0,(4):253-264.

      [2]Maiyk,Wahabha.Interactive Distance Learning over Intranet[J].IEEE Internet Computer,1997,(1):60-71.

      [3]桑新民.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理論與試驗研究階段性總結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01,(11):5-6.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1-0000-01

      Application of Hybrid Learning Style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Wang Changqing

      (Shan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inance,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has cleared the importance of hybrid learning style,and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hybrid learning methods.Then,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hybrid learning styl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Keywords:Hybrid learning;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reform

      一、引言

      現如今,許多學校的教學都仍處于傳統的接受式狀態,一方面老師按部就班教學,另一方面學生也隨之按部就班學習,自然而然學生的惰性就會產生,如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訓,已經成為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而混合式學習主旨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筆者通過對混合式學習的理論研究以及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實際運用效果,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活躍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本文重點研究混合式學習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因此混合式學習的幾個主要模式是重要的理論基礎,比如:Barnum和Paarmann提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劃分了不同的階段,而且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混合式學習各個階段所要使用的基于技術的和非技術支持的技巧。

      二、混合式學習方式的設計應用過程

      (一)準確工作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學生的初始情況,如已有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知識、計算機操作能力等,然后才能編寫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設計。

      其次,硬件準備。為了研究的順利開展,需提供必要的學習環境,保障學生機房計算機網絡正常運行,保障廣播教學軟件的正常可用,確保學生學習過程正常進行。

      另外,要注重前期培訓。前期培訓的內容包括學習系統的使用,主要有: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習步驟,在學習網站上如何找自己要學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教案、課件及素材的下載方法,在線測試的使用,論壇的使用,作業提交系統的使用等。

      總之,只有把前期培訓工作做得充分,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混合式學習所需要的有關技術,提高學習效率,混合式學習的優勢才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

      (二)教學設計

      在以上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完成的前提下,本研究的實施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進行,分析基于網絡環境的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

      1.課程分析。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針對網絡原理、網絡構架、網絡技術等方面綜合的課程,對學生來說該課程知識點繁雜,知識抽象,不易理解。如今相當多的學生雖然已經在很早就接觸網絡,但均認為計算機網絡課程比較難學,根本就不懂,好學生也只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做,具體為什么這么做,學習這些知識的用途何在,了解不透。而混合式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設計實例。

      本節主要針對計算機網絡中的體系結構章節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明確知識與技能。知道計算機網絡的TCP/IP結構與OSI結構的區別,理解計算機網絡七層結構中的層次關系。

      其次,注重過程與方法。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動的動畫實例展示,設置計算機網絡OSI體系結構層次間的服務提供以及服務使用的關系演示,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在特定情境中,采用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分組網絡探究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體會體系結構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這七個具體層次的作用與工作原理。

      接著,教學內容的分析。本節課是計算機網絡課程基礎部分教學第3課(掌握OSI體系結構的內涵)。教學重點是進一步理解OSI體系結構是如何將網絡連接問題通過層次化的思想分解成不同模塊,易于網絡的升級與操作維護。其中教學難點是,如何區分OSI的七層結構與四層結構的區別以及各層功能的區分。教學方法是基于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另外,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導入。教師進行自我介紹,充分表達自己愿意與學生多交流的意愿,鼓勵學生主動向自己提問和交流;教師要明確告知學生本課程將采用混合式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混合式學習與傳統學習方式的不同之處,耐心解答學生的疑惑;告知學生課程教學以分組討論交流為主,為課程后面要進行的協作學習打下基礎,務必使學生對這個交流的過程有充分的認識。

      (三)實施階段

      首先,通過情景導入,老師向學生播放一些網絡功能及應用方面的視頻,盡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混合式學習方法的體現。教師要主動從學生那里了解情況,收到反饋。混合學習為教師提供了多種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途徑。特別是網絡可以作為傳統課堂的有力補充。教師可以根據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來適應學生的需要,更好地提高計算機網絡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是注重自定步調。混合式學習倡導自定步調與同步的學習體驗,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提前幾天把下節課上課的主要內容、提綱以及學習要點上傳到資源共享區,學生自己把資料下載下來,進行相應的預習。計算機網絡是一門比較復雜的課程,學生可以利用論壇解答疑問,與同伴分享自己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得失與感受。

      三、總結

      總之,為了檢驗混合式學習運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效果,筆者進行了相關的教學實踐。本文實踐的研究對象是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混合式學習實施所產生的問題,研究的目的是有效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石磊,梁亮.E-Learning環境下引領式學習模式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5

      [2]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理論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亚洲人JIZZ日本人|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 在线亚洲v日韩v|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