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程建設思路及目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貨運;實訓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82-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項目:重慶交通大學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基金資助(SYJ201210)
作者簡介:雷洋(1985-),男,河南信陽人,助理實驗師,碩士研究生,從事發展經濟學研究。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得到迅猛發展,國際貨運業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展壯大,需要大批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實際操作能力強的從業人員(公雙雷,2012)。中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學生就業的整體狀況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培養與社會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蔣忠衛,2012),因此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方案加大了對學生實務操作技能的培養,《國際貨運實務》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通過實訓課程的開設,使人才培養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國際貨運實務》實訓課程建設質量影響著貨運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討論該課程的建設具有實踐意義。
一、課程建設思路
雷洋(2013)認為優質經管類專業實驗課程應該結合市場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實驗內容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體系應該具備時代性、先進性與設計性,并提出了“八步循環建設周期”的實驗課程建設思路(如圖1所示)。“八步循環建設周期”主要思想是首先確立實驗課的目標,能力培養要求,然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同時配備相應的軟硬件,最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根據經管專業優質實驗課程的內涵與標準。,本文基于“八步循環建設周期”的課程建設思路,提出《國際貨運實務》實訓課程的建設內容。
二、《國際貨運實務》實訓課程建設內容
1.確定實訓課程目標。強調培養實務操作能力,滿足市場對貨代人才的素質要求,因此實驗課程設計強調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實訓,使學生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掌握交易流程、交易費用、貨運的基本業務。
2.實訓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訓案例,然后運用設計案例進行上機實務操作,完成相關業務流程,提交相關的外貿單據。
3.編制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細化實驗教學模塊,實驗教學內容共設計四個模塊,分別對四個任務編寫相關的要求與任務(見下頁表1)。
4.裝備購置。采用中海2000國際貨代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實訓載體。
小結
優質實驗課程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改進的過程,隨著實驗教學實踐的不斷開展,需要不斷地更新實驗體系、實驗內容、實驗裝備,實驗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教學技能,持續的革新才能使得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實踐與市場需求吻合,提升學生的實踐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雷洋,吳園,黃承鋒,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優質實驗課程內涵與標準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7):181-184.
[2] 祖祎.中國國際貨運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對外經貿,2012,(8):27-28.
[3] 蔣忠衛.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2):122-123.
1.重視前期申報,忽視后期實際應用和推廣。目前全國各個高等學校普遍重視對精品課程的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各高校之所以熱衷于精品課程的申報,一方面可以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因此,在精品課程建設申報期各高校在財力、物力、人力上都給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前期的申報工作能夠順利完成。但是當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相當多的精品課程被束之高閣,只有參加申報的教師能夠運用,沒有及時進行推廣;有的雖然進行了推廣,但是由于教師水平和個人認知和接受程度的問題,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沒有全部推廣出去。雖然精品課程得到了建設,但是沒有落地、生根、發芽,違背了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
2.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運用不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一門大一學生的必修課,涵蓋內容豐富,可以運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多樣,但是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明顯感覺,教師對網絡等新的教學資源運用不夠,通達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運用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廣不夠,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問題。有的教師單純的接受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理解不夠,難以掌握精品課程的精髓。有的教師對先進的教學儀器、教學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響了精品課程的推廣。
3.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的持續改進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的教學中,發現一些申報成功的課程,過了三年五年還是申報成功時的狀態,教學內容方法,沒有絲毫改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頻繁更新,各種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一些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經走進了高校的課堂。有些地方精品課程更新不及時已經失去了“精品課程”的意義。
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師學術交流探討不足。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樣,更何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內容比較多,單單依靠教師通過自身努力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方面達到百分百的掌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現實工作中,精品課程學習培訓少,交流溝通少,主要依靠教師自己掌握,自己學習消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點建議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特色,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意義重大。我認為要建設好,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1.科學有效規劃,嚴格全程監管。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課程在建立之初就要從學科、學校的實際出發做好長期規劃,注重實際效果、實際運用,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根本目標。在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也要適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推廣規劃,使精品課程成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學生收益。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只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開始,而不是終結。精品課程建設政府部門要有規劃、有目標,適時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學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上要有計劃、有步驟、有主管部門、有責任人,能夠合理有效持續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要建立政府部門監督檢查,學校自查,學生評定的有效動態管理機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課程建設的全程監管和服務體系。
2.加強學習溝通,建設好教師隊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靈深處問題的課程,內容涵蓋廣、意義深,不單純是知識性的教學。教師要想將精品課程傳授好、表達清,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汲取好的教學方法、思路。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學校、政府要提供一個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政府組織精品課程院校特別是國家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團隊到各高校開展培訓,組織各高校到精品課程院校學習。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技術交流活動,為教師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在教師隊伍中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培訓。學習是提高知識和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學習培訓可以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教師要努力掌握新的學術信息,自覺的將學術研究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深度和廣度,豐富課程的學術內涵,使課程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通過學術交流、培訓學習,最終達到提高精品課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形象、鮮活,以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3.有獎有罰,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各高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精品課程實施中,明確申報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運用到教學中,提高教質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每年對課程進行課程評定和檢查評估。檢查該課程在建設過程中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學到位與否,即在師資質量、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是否與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相符,學生是否喜歡該課程,學生是否能從中獲益,是否提高了理論素養,改善了行為習慣。在課程建設上要從師資準備、教材整合、教法創新、教學管理、成績考核五個方面進行考評。對于考評合格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不合格的要給予一定的處罰。通過獎懲來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改進,保持精品課程的先進性、科學性。
三、小結
>> 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與資源共享建設的認識與實踐 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 對高職類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思考 對高職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認識與實踐 東北大學:與時俱進 打造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與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之比較 東北大學資源共享課建設與實踐 對高職精品課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認識 基于資源共享的電子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大學英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探索實踐 對“化學概論”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的思考與實踐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思路與規劃 試論職業指導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建設 《臨床技能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南京大學操作系統原理與實踐國家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建設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的體會與實踐 精品課程研究主題衍變及其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 高職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思考與實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采礦學》教材建設網站(圖9,網址:)和虛擬仿真教學網絡平臺(圖10,網址:)。
四、行業、企業人員的參與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特別注重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行業或企業人員的參與程度。東北大學采礦學課程的建設、課程資源的開發一直重視行業或企業人員的參與程度,每年邀請行業或企業的專家參與課程的建設、目標的制定、重點知識的講解等等,并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行業或企業的專家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課程資源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參考文獻:
[1]吳寧,馮博琴.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與資源共享建設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6-9.
[2]楊方琦,楊曉宏.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傳播策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3):55-60.
關鍵詞: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專業基礎課;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1-2544-02
Exploration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JIANG Xiao-ya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a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specialty,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s’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aking computer specialty of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as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 problems in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Also, it elaborate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Taking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computer specialty as example, analysis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elaborated "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Taking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computer specialty as example, analysis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elaborated "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vocational collegeVocational school
“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是學生學好后續專業課的基礎。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理工科學生的科學素養。可見,該門課程的教學意義重大,作用明顯。因此,如何提高此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合理地進行課程建設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課題。
1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這兩個專業進行了教學研究,從近幾年學生“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考核結果來看,成績很不理想,不及格率不僅要比其他專業基礎課程高,而且學生的平均分也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夠、自信心不足
學生普遍反映“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的內容很抽象、難學,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甚至有一些在中學畏懼物理課的學生一看到課程名就產生了恐懼感,更不用說興趣了,也有一些學生不清楚其重要的專業基礎地位,沒有意識到學習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學習該門課程時缺乏主動性。以上這些原因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
1.2課時少與教學內容多的一對矛盾
“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工程實踐性,其內容包含了模擬電子、數字電子、電路原理等方面的知識。在電類專業學科里,這三部分知識一般是分為三門課程專門學習的,然而限于培養目標、教學課時等客觀因素,我院計算機類專業將這三部分知識提煉融合為一門課程學習,課時僅有72學時,其中理論學時54,實驗學時18。因此,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掌握三部分知識,確實對教師和學生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主講教師針對高職學生特征不夠,教學目標不夠明晰
總體來說,高職學生的形象思維一般強于邏輯思維,動手能力強于思辨能力,教師很難將較深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這些特征,按照本科院校學生教學的話,則容易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教學目標也未能突出應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所以,我們需要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特征了解的基礎上,明晰教學目標,合理地進行課程建設。
2課程建設思路
2.1課程建設目標要適應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建設首先要明確其建設的目標。根據高職教育規律,突出實踐環節教學以及計算機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后續課程等,“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定位為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的一切建設與改革要按照計算機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以學生理解與應用知識為目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側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電路知識的能力。
2.2課程內容安排要符合高職教育特點
根據高職學生的一般特征,學生的基礎知識、就業崗位、和學習時間,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尺度。適當刪除內部結構、內部工作原理等理論性過強的內容以及一些陳舊的內容,減少模擬電路內容,增加數字集成電路和實用電路分析,增加實驗實訓內容等,這樣既使教學內容反映了學科的系統性,又適應了高職高專的教育特點,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拓寬了知識面。
2.3注重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建設工作中,要合理選用符合高職高專教學內容的教材,對于重點及難點的內容要多補充給學生輔導材料。此外,由于各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計算機電路基礎的教學內容也有所差異,教師可以將教材編寫納入課程建設,編寫適合所在院校專業培養目標的教材。
2.4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多樣
“計算機電路基礎”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環節,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實踐性環節的培養,突出動手能力,將教學內容優化組合的同時,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2.4.1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主講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進行課程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EWB、multisim電路仿真軟件仿真,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難懂、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變為生動形象的實踐性為主的課程,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4.2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課堂學習氛圍。如對于一些以記憶和應用為主的知識單元,采用以學生自學、練習為主,教師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邏輯函數的代數化簡”這部分內容,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掌握內容,老師僅需稍加指點和講解即可。這樣,就使得這門課程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在課堂上適當增設討論課、習題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讓學生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來,不讓問題積累。通過習題課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4.3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充分利用網絡,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立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資料,包括教學大綱、電子教案、電子習題集、電子計算機行業的新技術的介紹等,進一步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實用的課后輔導、習題庫等內容,為學生自學提供完全的解決方案。
2.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是“計算機電路基礎”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課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創新、技能培養,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教學中,使得實驗已不再僅僅是驗證性的一種形式,而是學生通過實驗,自主學習理解其理論。此外,在實踐中把技能培養作為核心,從萬用表的使用開始,到復雜的電路設計,使學生的技能逐漸提高。
2.6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課程建設中,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關鍵,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直接影響著課程建設任務的實現。只有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好的能力素養,才能促進課程建設。同樣,“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建設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要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特別要注重教師的工程實踐鍛煉,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也要加強與其他高校科研合作交流,學習吸取先進經驗,進一步提高課程建設的水平。
3結束語
“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程建設促進了計算機類各專業建設,其內容除了文章提到的幾個方面外,還包含很多方面,它是一個長期、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下轉第2548頁)
參考文獻:
[1]張春梅.《計算機電路基礎》課的教學方法及對專業的支撐作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11(6):93-94, 131.
[2]余輝晴.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建設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1(9)(下):120.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建設
本文為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校內課題“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0609027)
中圖分類號:F712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一)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職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類型,其本質特征是“職業性”,是“為某些職業培養、訓練人才,而不是從事與眼前用途無關的學術研究”,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重視行業或職業崗位群的針對性和技術的應用性,而不是理論創新、學科的系統性和基礎的綜合性”。職業教育既可以培養學生技術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研究能力和設計能力;既可以培養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養應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職精品課程建設,更加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中的指導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在全國就業形勢嚴峻的態勢下,大多數的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即遭遇待業,這一方面與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出臺的下崗職工優先就業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學質量下降導致畢業生素質的下降。人才素質的下降勢必會削弱我國經濟發展的后勁,所以提高教學質量事關重大。而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就是為了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進而帶動整個職業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真正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看,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要成為世界的工廠,制造中心。從我國就業結構看,全國勞動力資源8.8億人,城鎮勞動者中登記失業率3.6%,加上下崗職工則失業率達7%,已達到國際警界線。我國目前一方面失業率較高;另一方面高級工短缺。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就是大力發展高職高專教育,培養出高質量的工作一線的應用型人才。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關系到教育質量,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課程建設絕不是單純的教材建設或是簡單的“課程設計”,而是一項實實在在的系統質量工程。建設精品課程最終的成果應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的就業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和學生為社會所能創造的價值上。
二、高職高專精品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精品課程包括了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技術手段、教學制度等要素。因此,在考慮精品課程建設時,必須要有整體的、全局的觀念和視野。應該注重提高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技術和改善教學制度,并同時建設高質量的教材體系,所以高職高專精品課程體系至少要包括:課程目標及定位、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目標。高職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應圍繞市場需求,不斷探索、大膽創新、主動適應社會、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中,課程是重要的載體,辦學特色正是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的,抓好課程建設,對高職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精品課程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高職院校必須具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課程。
高職課程有別于“學科型”教育,圍繞著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突出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的是“職業性”和技術的“應用性”。精品課程的定位應體現為“職業性、技術的應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是在優質課程的基礎上,建設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優選的教學內容、先進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因此,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精品課程的定位應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課程風格,在專門人才培養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課程。
(二)精品課程定位: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課程體系。精品課程應該是名牌課程,應該是示范課程,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與風格。具體地說,精品課程應該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有利于帶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應該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課程建設應該集中于主干課程。
(三)建設內容。精品課程建設應以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為前提,以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為基礎,以針對性和適用性強的教材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平臺,以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為保障,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整個專業發展,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精品課程體系建設――以《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為例
(一)《導游基礎知識》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是旅游人員從業的必備知識,也是其他專業知識學習和提升的基礎,所以《導游基礎知識》精品課程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完成其傳統的教學目標。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撰寫文化內涵豐富、引人入勝的高水平導游詞的能力。具有能夠在導游活動中靈活應答游客關于中國旅游資源方面問題的能力。
3、考證目標。通過該課程及其他相應課程的教與學,使學生獲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導游資格證書。
4、綜合職業能力目標。學生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掌握相關專業的從業技能,所以,《導游基礎知識》精品課程建設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旅游從業相關技能,能夠勝任各種類型旅游景區、景點的導游講解技能,特別是在景點講解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使得講解更有深度。
(二)《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定位。高職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導游基礎知識》的建設也應該圍繞市場需求,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強化課程特色,圍繞著專業培養目標,加強旅游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和技術的“應用性”。所以,精品課程的定位應體現為:職業性、技術的應用性和示范性。
(三)《導游基礎知識》精品課程內容建設
1、建設以導游員為主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門精品課程的產生,是每位教師的經驗、知識、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因此,高素質“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是精品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是導游資格考試必考的課程之一,課程目標也是要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業從業人員,為學生考取導游資格證書服務。因此,要求課程的任課教師均需獲取導游資格證書。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取向,還應該有來自行業的兼職老師隊伍。
2、選取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質量的先導。旅游管理專業主要針對旅游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針對導游員崗位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結合導游資格考試大綱,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完成導游員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來選取《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一,知識能力設計的理念與思路。按照項目教學理念,強調按導游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從整體上突出了以應用能力為目標,體現了對導游員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路,使課程標準符合導游職業標準;使學歷證書與導游資格證書相結合;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建立具有真實工作崗位氛圍的學習環境,實現本課程教學的工學結合,達到校內學習和將來實際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第二,內容組織與安排。本課程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遵循導游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圍繞工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做合一,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
3、設計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實踐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突出旅游職業教育特色,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與行業合作辦實訓基地,堅持工學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旅游學基本理論、旅游專業基礎知識和導游講解技能;實行單項實訓項目、綜合實訓項目、模擬講解及頂崗實習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導游實踐能力、職業道德、職業判斷能力。
第二,實踐教學方式。本著理論聯系實際和工學結合的思想進行設計,與行業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場所。實踐教學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習兩部分。校內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單項實訓、模擬情境實訓、導游之星大賽、創造仿真業務環境等多種形式互補來提升實訓效果。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進行崗位實習,為該課程的實訓提供有利條件,為學生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可靠保障。
4、教材與CAI課件建設。教材是教師從事教學所用的材料,是教學改革成果的固化。本課程除了選用導游資格考試的指定教材外,還應圍繞課程目標,抓好主教材和實驗、實訓等教材的配套建設,主要由行業組織、學科專家和主講教師自行編寫和整合相關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材的形式應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思維,便于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反映課程的特色。
多媒體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軟性載體,是趣味性、知識性的有機結合。針對《導游基礎知識》課程信息量大、知識點多、趣味性強的特點,加強CAI課件建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體系,制作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表現力強的多媒體課件,并依此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保證教學效果服務。
5、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良好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在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如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揉入模擬現場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課堂討論式教學等方式,利用現代技術創新教學手段,如建設《導游基礎知識》立體教學體系、開發網絡教學互助平臺、組建全景實習實踐環境等。通過教學創新,把各項教學活動落到實處,使精品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這樣精品課程才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