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從精神層面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如前所述,音樂是人類精神的體現,是生命的交響曲。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徑。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養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以平和的心去面對各種挫折,把人生和學習的坎坷當成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當作音樂的高低音調,當作音樂那快慢、張弛有度的旋律,這是一種精神高度。同時,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所面臨的重大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重壓之下,學生的心靈感到疲憊那就在所難免了。而音樂正是緩解人緊張情緒,是疏導人心理壓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音樂這兩方面的作用,并抓住這一特點,從人格精神的高度對學生進音樂教育,將音樂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發揮出來。如可以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我們都知道貝多芬是音樂天才,但是也是命運坎坷,但是憑借著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他毅然面對命運的安排,以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這正是音樂教育的本質,即讓人的心靈感動,讓人的精神得到升華。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欣賞,然后雜志音樂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諦。同時,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感言,闡述自己對《命運交響曲》的理解,并談談音樂對人精神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精神層面得到很好的教育,發揮出音樂的教育功能。
二、從音樂與表演的關系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
音樂,是拿來欣賞的。音樂是聽覺的享受,是感覺的升華。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音樂行為。音樂,不僅僅是一個個看不見的音符,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行為。任何音樂,都是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源泉的,沒有生活資料,也就沒有音樂內涵。因此,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還需要對音樂背后的生活內涵進行挖掘和闡釋。高中音樂教育也應該從欣賞著手,挖掘音樂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還原生活的原貌,即將音樂與表演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從音樂聲中感受到的生活場景展現出來。通過音樂與表演的聯系,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樂,更好的深入音樂,從中得到更多的體會。還是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在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分組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體驗到的音樂內涵和精神,進行相應的表演。以《命運交響曲》為音樂背景,學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表演,將樂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為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在進行舞蹈的同時,也可以融入音樂節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內涵。
三、從音樂與影視的關系著手,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音樂與影視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為了更好的將音樂的抽象性具體化,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到音樂的精神內涵,可以通過影視片段播放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既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樂的抽象性和具體性進行結合,是教師闡述音樂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紹我國各地的特色音樂時,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影視作為教學輔助資料,讓學生通過影視片斷中的音樂,結合影視畫面,來感受音樂的本質。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教師可以把《黃土地》等影視片斷作為材料,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西北地區的音樂特質,抓住音樂的本質。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積極的引導,不能讓畫面取代了音樂,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四、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音樂鑒賞;教學設計
2012年11月召開的十報告中作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示。從十七大報告中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到十報告中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賦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目標和內涵。中職音樂教育是中小學義務教育的延續和銜接,中小學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與成果直接影響到中職階段音樂教學的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同時,中職音樂教育雖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音樂教育目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等方面大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生源等問題的影響,與普通高中的音樂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內容、選用教材等方面又不盡相同,這就直接導致了中職音樂鑒賞課教學設計的要根據其特定的教育環境、教育背景,結合新課改的指導思想,進行有益的調整,以期適應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音樂欣賞教學設計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教學實施的整體性思考和創設,是音樂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相互結合的體現。教學設計的水準,直接決定著一節音樂課的成敗與否,直接影響音樂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它也是有效地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與感知能力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音樂感知、音樂素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提高綜合素養。
目前國內關于音樂鑒賞教學與國外音樂教育相比,起步較晚,但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音樂教學設計已經引起音樂研究者的普遍關注,特別是新課改以來,研究者力求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深入研究音樂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注重根據教學案例的分析與比較,提出一些力求具有普遍性和推廣性的觀點和建議。但對于目前中等職業教育中音樂鑒賞課教學設計的問題、教學設計的有效方法的論述比較少,根據自身從事音樂鑒賞教學的經驗以及觀摩其他優秀音樂教師的授課,筆者發覺音樂鑒賞教學實際授課還存在一些問題,也嘗試總結幾點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討學習。
一、目標導學――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因素。音樂教師應充分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在目標表述中把握三個要素。
(一)目標表述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
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音樂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等寬泛、籠統、又虛又空的目標對音樂課堂教學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因此也就沒有評價的價值。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表述應明確、具體、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例如,音樂劇《貓》的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主題曲《回憶》各段落,探索音樂要素與刻畫音樂形象之間的關系,體會《貓》劇的深刻寓意及人文內涵。
2.初步了解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的特點、表現手段、代表作品,對音樂劇這種戲劇形式產生興趣。
3.引領學生體驗經典音樂,享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目標要涵蓋三個維度
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知識與技能方面,如“學習SOI MI兩音,能夠唱準它們的音高。用SOI 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準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上述目標缺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例如,”流行音樂:邁克爾?杰克遜“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流行音樂的基本特征,了解邁克爾?杰克遜的傳奇藝術人生。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藝術實踐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品內涵,體會音樂作品中所倡導的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團結互助等理念。
(三)正確使用目標的行為動詞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判斷教學效果的根本依據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哪些音樂方面的進步,而這恰恰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主觀愿望能實現的。由于音樂新課程是從學生、學習者的角度來表述目標,因此其行為動詞具體化,多為“感受”“體驗”“了解”“掌握”“能夠”“學會”“比較”“知道”等,注意把握不同行為動詞所指向的不同程度,做到可測量、可評價,將行為條件落實在相應的音樂情境中,使目標表述更明確,更可行。
二、內容激學――教材與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是教學準備過程的重要一環,是教學設計的基礎與起點。音樂教師需要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充分鉆研文本音響,準確分析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目標,整合教材,確定重點,把握難點。尤其應重視的是,有效的音樂學習過程是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感受、體驗音樂,自然表現音樂乃至創造音樂,獲得自我認同感的過程。中職學生具有旺盛的精力與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本身所蘊涵的教學資源,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在教學設計中予以體現。
例如,中職教材中的“放牛班的春天電影配樂欣賞”一課,電影音樂是學生非常感興趣并有大量生活體驗的內容,中職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感人的劇情和美妙的童聲合唱使學生迅速投入到電影畫面中,成人化傾向又促使他們能較為理性地思考。教師通過賞析、想象、演唱、討論、拓展等音樂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探討電影音樂的主要功能。并通過設計有效提問,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深化對電影音樂的理解,并進行創造性發揮。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經典電影音樂欣賞之旅。
三、方法促學――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是教學設計的保障
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學生在音樂感受、體驗、表現、創造的過程中掌握音樂學習的方法,以達到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目的。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合理運用,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選擇教學方法時需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體現音樂性。要重視對音樂要素的分析指導,重視在比較、聽辨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層審美,激感共鳴與體驗。二是體現問題意識。要重視以問題引領學習,設計有針對性與梯度性的問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與音樂活動。
例如,在音樂劇《貓》的教學中,教師根據音樂劇的特點,設計了“了解音樂劇”“賞析音樂劇”“感悟音樂劇”三個主要過程。通過對主題曲三次出現的分析,設計了三組富有針對性的問題,運用問題引導的方法,抓住《回憶》這首作品為主要線索,把音樂劇的劇情、特點、主要唱段等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學生通過對主題曲的學習與感受,通過對主題音樂討論,不但熟悉了歌曲旋律,而且領略了音樂劇的美,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美感,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提問,教學成效明顯。
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有效的教學設計必須立足課標,扎根實際,合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音樂教師應反復鉆研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綱,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教學。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地學習完善,提高自身的教育力,才能真正讓音樂課堂煥發活力與光彩,使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孔子——儒家人性論的奠基者劉志筠
濰坊市中小學生預防近視調研報告李兆軍
計算機動漫機群網絡渲染技術平臺應用實例鄒東升
略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護鄭東營
從內涵外延理論探討英漢法律術語的不對等性都市家教(下半月) 劉暢,王玉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培養新型農民解瑞峰,王曉
我國環境風險評價及其應用研究林忠
發揮高校圖書館教育功能杜絕大學生不文明行為趙云啟,田巍
基于齒輪振動現象視角下的球磨機防護技術問題探析張凱
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的思考張曉艷
對英語詞匯自主學習的思考何君
提高高職院校教儀設備使用效益的研究與實踐季晉艷,張鴻鳴,何國產,嚴春霞,施金俏,樊宏,葉均
交際測試理論在IELTS考試聽力測試中的應用程春燕
激發小學數學學習興趣之我見林保亞
淺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李曉林
綿陽市中學排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黃濤
新稅法下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籌劃邵苗苗
淺議高師音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思路張媛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陳婭
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方法初探吳金藝
歷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途徑和方法燕莉
體育教學中應重視終身體育教育費華才
讓朗讀回歸"原生態"季華艷
體育訓練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吳翠華
音樂教學方式的轉變促使我成長——音樂課教學案例吳陽春
細節描寫突顯母愛深情——淺析孟郊《游子吟》楊杰
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皮佳
網絡經濟對中國證券的影響黃保達,黃福清,林宇赟
英語同義詞在翻譯中的選擇任康銀
太極拳與養生文化陳翔龍,吳文,劉庭杰
高中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淺析秦瑞華
影響武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生化因素馮靜坤
大學生營養與健康——早餐工程劉庭杰,吳文,肖明
與大學新生探討的關于就業的幾點問題張芳,趙云啟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行為習慣榮瑩
幼兒的審美力之培養韓艷
一朵教育了我的小紅花賈曉輝
學前教育現狀及策略孫陽
教師在自主性游戲中的角色定位都市家教(下半月) 張婷
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幟王繼剛,房明貴
尊重個性因勢利導——改善高中英語低分檔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夏愛林
對每個學生負責——怎樣轉化后進生許鴻浩
"對癥下藥"——轉化后進生陳英
讓批評蘊含人文關懷王虹
隨機改變,上學生喜歡的數學課趙云生
陪孩子尋找"源頭活水"陳萍
談談我們班的學困生余莉
本科學生應該掌握的幾種學習方法胡玲翠
讓孩子在體育課上找回童年的樂趣陳正林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趙建美,楊雙,張秀霞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郭景俠
小學語文教學的親身感悟喻芳蓉,任三懷
淺談英語答題技巧甄琦,劉義飛
論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朱愛兵
科學識字,重在拓寬識字渠道胡曉霞
淺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周燕
通過高考題來例釋強調句的用法及其考點邵君洲
淺淡高考中《離子反應》的復習程小群
烹飪系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性董亞萍
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多變性培養的實踐與體會都市家教(下半月) 盧建彬
讓學英語的"啞巴"者開口費俊
讓課堂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淺論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邱文婷HtTp://
語文課應該加強誦讀能力的訓練張國元
在開放的教學中張揚學生個性張敏
淺析初中現當代散文的個性化閱讀張強
高校網絡圖書館的建設郭淑蘭
怎樣提高初中英語差生的學習興趣花艷
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探析張素芬,劉建芹
情灑教壇虔守凈土張長莉
讓閱讀為語文課堂添色彩張善玲
對素質教育研究的拓展與深化的思考黃永,云舉淑
《小數的認識》練習課片段設計與反思林長龍
旅游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研究張英,王中利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培育毛新華
淺析中學信息技術課的課程整合模式鄭得印
小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索鐘克成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何英
陳述與被陳述關系在教學中的運用蔣曉美
古代音樂之——華夏音樂的魅力李昕
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啟發式方法的實現劉明忠
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歷史王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鐘表張慶
淺談物理學科的教與學雍桂平
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張穎娟
應讓筆算代替口算嗎吳榮前
因材施教,探討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方法翁國強
對農村職業中學政治教學的一點思考郝淵
試論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改革張獻華
把握時代線索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淺談《從宗教走向世俗》金盛
加強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提高農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何金模
有效思維高效課堂——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的思考郁英
新課改背景下中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與途徑李冬蕾
議初中語文教學理念及變革劉洪林
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羅鳳愛
如何上好初中新課改數學課曹東明
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都市家教(下半月) 李向民
小議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劉平
小學實施體育新課標的問題及反思譚志坤
數學新課程理念下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王小明
探索新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王玉美
生物教學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教學周家寶
從質疑中開始,在質疑中提升白才明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改革初探杜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