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范文第1篇

      1、多乘公交車,少用私家車。

      2、加強環境監督,維護環境安全。

      3、我們的母親河。

      4、貫徹《環境影響評價法》,從源頭上預防污染。

      5、全員參與、強化管理;精益求精、鑄造品質。

      6、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化環境凈化心靈。

      7、技術是基礎,管理是動力。

      8、累積點滴改進,邁向完美品質。

      9、提倡綠色生活,實施清潔生產。

      10、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11、花草樹木也和人一樣需要愛護。

      12、落實環保責任,完善環保制度。

      13、綠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壞他。

      14、城市是我家,環保靠大家

      15、推動全員品質活動,提高全員工作士氣。

      16、小草在睡覺,請您勿打擾

      17、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平衡。

      18、選用無氟制品,保護臭氧層。

      19、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0、廢舊電池隨處丟棄的危害。

      21、不要旁觀,請加入環保行動者的行列。

      22、保護環境,造福后代。

      23、企業求發展,環保須先行。

      24、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依法繳納排污費。

      25、身體要健康,環保是保障。

      26、人人提案創新,成本自然降低。

      27、完善環保制度,落實環保責任。

      28、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29、讓藍天白云永駐,愿綠水青山長留。

      30、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31、鞏固創模成果,創建生態城市。

      32、樹立節水意識,反對浪費水源。

      33、愛護我們的地球從點點滴滴做起。

      34、講求實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質,增創效益。

      35、企業求發展,環保須先行。

      36、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心共創美好家園。

      37、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

      38、保護環境,抗擊“非典”。

      39、購買尾氣排放達標的汽車。

      40、工資你高我也高,環保意識要提高。

      41、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42、推展減廢運動,做好廢棄管理。

      43、熱愛生活,珍愛生命,保護環境。

      44、生產綠色產品,倡導綠色生活。

      45、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46、老毛病、要根治,小問題、要重視。

      47、完善環保制度,落實環保責任。

      48、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49、21世紀拒絕含鉛汽油。

      50、《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51、無污染旅游——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記憶,什么都不要帶走。

      52、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的環境安全準則。

      53、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54、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55、地球資源有限,盡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56、請選用無磷洗衣粉。

      57、農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58、酸雨是地球萬物的共同敵人。

      59、提布袋購物是一種時尚。

      60、當環保衛士,做時代公民。

      61、積極推展減廢運動,落實做好廢棄管理。

      62、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63、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色環境凈化心靈。

      64、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65、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

      66、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67、保護生物多樣性。

      68、增創環境新優勢,再創汕頭新環境。

      69、廢塑料的用途。

      70、有品質才有市場,有改善才有進步。

      71、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求生存。

      72、時時尋求效率進步,事事講究方法技術。

      73、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74、索取資源力求簡單,利用資源轉化完全。

      75、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加快工業污染防治。

      76、推行清潔生產,增強企業競爭力。

      77、養殖業的環境安全準則。

      78、天藍水清,地綠居佳。

      79、索取資源力求簡單,利用資源轉換完全。

      80、建設綠色企業,堅持綠色經營。

      81、預防保養按時做,生產流暢不會錯。

      82、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氣氛融洽,工作規范;提升品質,安全保證。

      83、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

      84、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愛護我們共有家園。

      85、保護海洋環境,禁止向海洋傾倒有毒有害廢棄物。

      86、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87、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切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88、提高環境道德水平,建設文明小康城區。

      89、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90、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

      91、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92、珍惜水,保護水,讓水造福人類。

      93、貫徹環保教育,宣導環保資訊。

      94、拒食野生動物。

      95、水--人類生命之源。

      96、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97、團結一條心,石頭變成金。

      98、貫徹《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促進環境污染防治。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約資源;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概述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50387-2006)[1]對綠色建筑做出了如下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發展綠色建筑,應倡導城鄉統籌、循環經濟的理念和緊湊型城市空間的發展模式;應注重經濟性;應注重地域性;應注重歷史性和文化特色。綠色建筑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與相關的標準規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綠色建筑的幾個主要特點包括: ①安全、健康、舒適;②高效衛生;③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共處[2]。

      一、結構材料的選擇確定

      隨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更新,結構設計中要求采用高強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材料。比如選用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碳纖維材料[3],不僅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同時也達到節約材料、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一)高強度建筑材料的選用

      C40級混凝土與C20 級混凝土相比,前者強度是后者的2倍,但市場單價前者僅增加20%左右,從而降低施工造價成本。結構設計中高強度鋼材的選用,在相同工況下可以減小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這樣可以提高建筑空間的利用率,提高建筑使用面積及室內樓層凈高。高強建筑材料的使用,可減輕結構自重,減少地震作用,可以改變基礎類型,也可減少地基基礎造價。

      (二)高性能建筑材料的選用

      根據工程要求不同使用不同的高性能建材,如對于高層建筑,使用新Ⅲ級鋼的比例占受力鋼筋總量的比例可達到70%以上;豎向承重結構中采用C50以上的高強度混凝土占豎向承重結構混凝土總量50%以上。深入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城市城區限制使用粘土制品,縣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

      (三)建筑工程材料

      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的發展利用,到2015年末標準抗壓強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的10%,屈服強度400兆帕以上熱軋帶

      肋鋼筋用量達到總用量的45%。現澆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施工現場建筑砂漿全部采用商品砂漿。商品砂漿既控制了現場的噪音污染又使施工現場的環境有所改善,同時減少了水泥包裝紙袋的使用,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結構體系的選擇確定

      結構對環境因素影響大小分別為木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① 木結構: 只要森林自然資源能良性循環,木材是一種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② 鋼結構: 鋼材具有承載能力高,抗震性好,同時能很好的與其他建材工作的結構性能。鋼結構減少CO2排放量,且鋼結構的材料可再次使用,減少資源消耗。

      ③砌塊類結構: 可利用部分工業、礦業廢料制作建筑承重砌塊。

      ④ 鋼筋混凝土結構: 由于耗用的鋼材與水泥較其他結構體系均多,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石灰石、粘土等不可再生資源。

      但目前我國現有如抗規[4]、高規[5]、高鋼規[6] 等結構設計規范,對不結構體系所適用的最大高度限值只從結構抗震角度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但從綠色建筑的角度對建筑功能、層數、高度方面,采用哪種結構體系綠色指標最好,目前國家行業規范比較缺乏。

      三、節能

      國務院和有關部分已先后頒布《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民用建筑節能治理劃定》、《民用建筑節能設計尺度(JGJ26-95)》、《夏熱冬冷地區棲身建筑節能設計尺度(JGJ134-2001)》、《夏熱冬暖地區棲身建筑節能設計尺度(JGJ75-200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尺度(GB50189-2005)》等法律法規和尺度[7]。因此要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目標,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降低能耗

      ①通過改善能源使用結構,有效地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能耗;

      ②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組織施工、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

      (二)提高用能效率

      ①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②確保施工設備滿負荷運轉,減少無用功,禁止不合格臨時設施用電,以免造成損失。

      四、節地

      (一)場地生態保持,保持項目所在區域自然環境

      在項目設計規劃時,最大限度地保持區域內原有的自然環境。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優先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對已被污染的廢棄場地進行處理達標后再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

      (二)屋頂綠化

      根據項目層高確定是否適合設置綠化,建議在住區配套公建的屋頂設置屋頂花園,并保證其綠化面積為屋頂可綠化面積(屋頂面積除去設備占地面積)的50%以上。這種綠化方式具有地面綠化一樣的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排蓄水功能和緩解熱島效應等作用。

      (三)保證場地建設不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

      五、節水

      建筑的建造和運行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以及造成重的環境負面影響為代價的。節水的關鍵措施還是“開源節流”。

      (一)合理規劃水資源

      實施地塊區域水資源調研,了解氣象與市政設施情況,結合項目區位置優勢與功能定位,在方案規劃階段,統籌區域資源,合理規劃水資源,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對于不同施工要求使用不同標準的水。

      (二)自然水系的綜合利用

      通過合理規劃地表水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降低地表徑流,采取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滲透量,有效控制徑流污染,進行收集且實施處理,用于住區、景觀補水、綠化澆灌、洗車及道路沖洗等用途。并結合地塊區域自然條件,合理統籌利用河道水,形成項目一大技術亮點。

      (三)綠化節水灌溉

      在綠色建筑中采用節水灌溉也是踐行綠色建筑節約水資源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普遍采用的節水綠化灌溉方式是噴灌、滴灌、滴灌等方式,在保證景觀灌溉效果的同時達到節省水資源消耗的目的。根據綠色建筑評價需要,綠化灌溉范圍主要為小區內公共綠化,需要其70%以上綠化面積采用噴灌的節水灌溉方式措施。

      六、節材

      建筑與裝飾材料的“綠色化”是人類對建筑材料這一古老的領域的新要求,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加快發展防火隔熱性能好的建筑保溫體系和材料,積極發展燒結空心制品、加氣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復合一體化墻體材料、一體化屋面、低輻射鍍膜玻璃、隔熱門窗、遮陽系統等建材。盡可能多地使用當地的新型環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實現建材本地化,可減少運輸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

      七、結束語

      綠色建筑是很多學科的集成化合作,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配合,而并非單存簡單的在建筑上個綠色而已。發展綠色建筑必須牢記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建筑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審視建筑活動對生態環境和住區環境的影響,采取綜合措施,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理念。建筑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隨后的施工建設、運營管理及最終的拆除,形成了一個全壽命周期。關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意味著不僅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并利用環境因素,而且確保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營管理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盡可能利用。

      綠色建筑應適應自然條件,保護自然環境;創建適用與健康的環境;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減輕環境負荷。

      參考文獻

      [1]GB50387-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王維.人、自然、可持續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CECS146:碳纖維片材加固修復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 北京: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 2003.

      [4]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 2008 年版.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8.

      [5]JGJ3—2010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6]JGJ99—98 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8.

      [7]關于發展綠色建筑促進節能減排提案.中國地產網2010-3-8

      [8]劉天用.超高層建筑空調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吳學輝(1982年8月)、男、工程師、碩士、合肥筑遠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安徽宿州。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