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1篇

      方法:選取從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隨機的將所有患者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均有46位患者,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護理,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

      結果:在抑郁度、焦慮度以及睡眠情況方面,將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對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慢性疾病康復護理應用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55-02

      在我國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較大,發生慢性病的概率較大,這些慢性疾病不僅會出現各種癥狀,同時也會對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1]。本文主要對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從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隨機的將所有患者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均有46位患者。在觀察組的患者中,有23位男性患者,23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60歲到76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9.53±3.32)歲;有6位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位患者為高血壓,有12位患者為糖尿病,有20位患者為冠心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24位男性患者,22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61歲到77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53±3.59)歲;有5位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9位患者為高血壓,有11位患者為糖尿病,有21位患者為冠心病。將有精神病史、功能障礙以及器質性病變較為嚴重的患者排除[2]。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方式,治療的各項操作要 按照醫囑以及相關的操作程序進行,確保基礎護理工作,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滿足。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有關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要將患者的習慣、飲食以及病情等進行記錄,并且建立成冊,患者以及醫護人員手中各有一份。在患者的檔案中,要將聯系方式寫清楚。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幫助患者進行分析,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注意對患者的健康指導以及心理護理,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在患者出院時,醫護人員要在患者的檔案上將護理的時間、內容等記錄清楚,避免出現失誤[3]。對患者的家庭環境進行指導,患者生活的環境中盡量不要出現危險物品,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風險降低。在患者出院以后,醫護人員要通過隨訪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健康教育。通過隨訪,對患者的的癥狀、使用藥物情況進行了解,并向患者講解遵醫囑使用藥物的重要性,對于情況較好的患者要予以肯定,一些情況不好的患者,醫護人員要耐心的講解。在隨訪的過程中,還可以讓患者的家屬參與進來,多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進行交流,與隨訪的情況相配合,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將兩組患者的抑郁度、焦慮度以及睡眠情況進行對比。使用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定,100分是滿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為抑郁,分數越高患者情況越嚴重。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定,100分是滿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為焦慮,分數越高患者情況越嚴重。

      1.3統計學分析。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使用SPSS19.0 軟件,采取t檢驗,當P

      2結果

      通過護理干預,在抑郁度、焦慮度以及睡眠情況方面,將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文主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相關護理,在出院以后對患者進行持續的護理工作,主要是通過隨訪的形式展開護理工作,使患者能得到有效的護理[4]。對于老年慢性疾病的護理比較特殊,通常情況下患者需要長時間的使用藥物,并且在家中進行治療的情況比較多,這樣醫護人員就沒有辦法及時的進行監督以及護理,再加上患者長時間受到疾病的折磨,生活習慣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容易使患者出現負面的心理情緒,這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護理干預,在抑郁度、焦慮度以及睡眠情況方面,將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玲, 段春梅, 張敏.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10,(12):1122-1124

      [2]張仁環, 肖玉蘭, 耿藏缺, 等.健康教育對四肢關節結核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1,09,(05):1133-1135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骨折術后;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術后需一定時間臥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動。若護理不當,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發生攣縮及粘連,影響術后康復。因此,骨科術后的功能訓練及護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類骨折手術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17~79歲,平均46歲。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髖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復的基本原則

      白骨折復位固定后即可開始康復訓練,貫穿骨折治療過程的始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應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功能訓練的內容、強度應根據骨折治療的不同階段而改變,訓練量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活動范圍逐漸增大,不要過急、過猛,以防加重損傷;功能訓練應不使病人感到疲勞或傷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動;一切活動均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

      3 心理護理

      在術后早期,病人表現為恐懼、焦慮、煩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產生多疑不安,對治療喪失信心;當肢體功能障礙或殘疾時,會悲觀、絕望,甚至輕生。面對情緒多變的骨折病人,應主動關心,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精湛的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通過溝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講解功能訓練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動配合。鼓勵病人家庭成員參與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訓練個體化

      根據病人的病情及手術部位、性質、手術方法、全身健康情況,確定個體化的功能訓練方法和內容。

      5 康復護理措施

      5.1初期護理:在骨折早期對病人實行康復措施,既能發揮病人的潛能,也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使骨折愈合與功能恢復相結合。手術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縮或放松活動。原則上,除骨折部位上、下關節暫不活動,身體其它關節均需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直。對脊柱及髖部的大手術后幾天內的翻身和患肢活動必須由醫護人員指導和協助。上肢手術后,讓患者早期離床下地活動,同時做聳肩、握拳動作。下肢手術后,活動上半身和未固定的關節處。同時還要做踝關節及趾間關節屈伸活動、股四頭肌靜態收縮活動。

      5.2中期護理:指從術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牽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時間。這一時期,骨、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的疾病及手術切口創傷正在愈合,手術部位疼痛、腫脹明顯緩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纖維連接,并正在形成骨癡。在此期,醫護人員要幫助病人進行骨折的上、下關節活動,并在初期功能訓練的基礎上增加活動時間、強度、范圍,配合簡單的器械或支架輔助訓練,使全身關節達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動,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復。

      5.3后期護理:指從骨關節等組織已經愈合到恢復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還需繼續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活動訓練,使患肢功能恢復正常活動范圍。對仍有不同程度障礙的關節、肌肉,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并利用器械加強活動,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療、按摩、針灸等,使肢體功能得到恢復。

      5.4行走活動:要勸阻病人不用傷肢負重,許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復或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傷肢或帶腋杖行走負重,在此期間應及時指導病人正確負重,幫助病人采用三點步行走,防止骨折處的再損傷。

      6 結果

      本組52例經過康復護理,50例骨愈合良好,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隨訪44例,效果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術后傷口感染,經對癥治療,痊愈出院;1例79歲老年病人合并心衰死亡。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老年病人 術后心理護理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elderly patients car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n Xia,et al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medical model, the overall ca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our hospital, mental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ar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Elderly patients as a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cline, poor recovery, and particularly sensitive for the surgery as a result, they form an invisibl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ecovery operation. To this end, we focused on the situ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to assess and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habits and self-care ability, psychological response, with or without anxiety, fear, emotional instability,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t of diseas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W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

      1 增加手術病人治療的信心及對醫院的信任感

      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病人手術后,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增強病人配合治療的信心,同時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恢復能力較差,極易產生沮喪心理,我們必須做好心理疏導,采用解釋與術后病例現身說法相結合,讓病人了解骨科的發展狀況及醫生的技術情況,耐心進行解釋,給病人多介紹已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 做好護患溝通和生活護理,用實際行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 老年患者器官衰退,尤其是術后體質虛弱,日常的生活能力基本喪失。關心和尊重老年病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如:骨牽引病人由于疼痛不能翻身、鋼板內固定病人不配合功能鍛煉等,護士要向病人耐心解釋,說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避免壓瘡的發生和防止術后并發癥,如:神經根粘連、肌肉萎縮、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老年癡呆等。在精神上多給予鼓勵,生活上給予細致關懷,及時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瑣碎小事,使他們心理上得到一種莫大的安慰。

      2.2 病室的環境、醫院的規章制度以及病情的變化對老年病人術后的影響。病房應保持清潔、舒適、安靜,在病請允許的情況下,多開展老年人愛好的有益健康的活動,使老年人情緒穩定。在工作中我們應嚴格要求自己,嚴肅認真、一絲不茍。讓病人有安全感。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仔細傾聽并加以解釋。對于恐懼孤獨者,多鼓勵家屬進行探視,給予感情上的支持,消除老年病人的焦慮、恐懼心理,積極的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2.3 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有些老年病人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產生憂慮,甚至拒絕手術,醫護人員應盡可能多考慮到病人的經濟能力,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生活上多給以幫助和照顧,精神上給予同情和安慰,與家屬共同解決患者的思想負擔,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經過細致的疏導,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3 加強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3.1 疼痛的護理。老年病人對于術后的疼痛耐受力很差,應積極給予鎮痛治療,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給予必要的解釋,耐心疏導,分散注意力,如:聽音樂、看小說、同家人說話等,以多種方式達到緩解疼痛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和護理時,動作要輕柔,靜脈穿刺盡量做到一針見血,減少疼痛的刺激。

      3.2 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肺部并發癥。由于老年病人術后臥床時間長,引起呼吸容量減少,造成呼吸增快變淺,加之手術切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出,易發生肺部感染。在病請允許的情況下,每2~4小時協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勵指導病人有效咳嗽,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

      3.3 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的發生。老年人皮膚結締組織水分減少,微循環及組織含氧量降低,加之老年病人由于手術或牽引后長期臥床,易發生壓瘡。應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干燥,并做好局部減輕壓力的護理,每2~4小時協助病人翻身,按摩身體受壓部位,對于骨骼隆突處墊氣圈或棉墊,也可用油菜籽做褥子,運用油菜籽的滾動起到按摩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壓瘡的發生。

      4 鼓勵老年人積極對待人生

      骨科手術的病人大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醫院度過,有個恢復過程,如果手術預后效果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補償的希望,若手術效果不好或預后不良(如惡性腫瘤轉移)則還掙扎在死亡線上,病人在極度痛苦時經不起任何的外來刺激,所以對于預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實情況告訴病人,有一部分病人手術后帶來部分機體生理功能破壞或殘缺(如截肢),造成機體缺陷的病人必然會產生缺陷心理,尤其是突然致殘的病人,會給老年病人的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創傷,所以對于可能致殘的病人,護士術前一定要給病人交代清楚,并給予同情及心理支持,讓他們勇敢地面對現實。

      5 術后的功能鍛煉

      為了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應鼓勵病人盡早進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但由于老年病人心理機能下降,害怕疼痛或擔心過早的功能鍛煉會影響術后的愈合,因此我們在精神上給予安慰、鼓勵,同時向老年病人及他們的家屬反復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循序漸進的方法,并指導、督促、協助他們進行功能鍛煉,讓他們積極的配合治療,樹立疾病康復的信心。

      6 出院指導

      出院時制定全面的家庭健康教育計劃,教會病人及家屬不同時期功能鍛煉的方法、注意事項、必要的護理技能、合理的膳食。出院后及時進行電話隨訪,為病人提供連續性的護理。

      7 體 會

      老年術后病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生理壓力,對緩解和預防心理障礙的加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醫學高速發展、醫學模式轉變的今天,更加顯示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護士不僅具備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具備高尚的醫德,懂得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等方面的知識,為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彭顯仁.中華臨床疾病診斷與預防,2001.4

      2 范國珍.中華護理學,2004.5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4篇

      1護理要點

      1.1擬定護理計劃骨科醫生、骨科護士、康復科醫生共同完成對患者的康復評定,制定繼續康復計劃,交由社區護士執行。在護士的權責范圍內,護士可以獨立收集資料,思考、判斷后做出社區康復護理計劃,為患者實施康復護理。主要是一些對生命危險性很小,每日需重復的康復治療工作。必要時請骨科醫生、康復醫生會診,康復醫生負責指導和協助社區護士的工作。

      1.2功能狀態的觀察與評定社區護士接診后,對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包括性質、程度、范圍、影響)進行全面觀察和評估,如運動功能(包括肌力、耐力、關節活動范圍、平衡、協調與控制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狀況、疼痛等。發現機體失去的、殘存的以及潛在的功能問題,以便更好的實施康復計劃。

      1.3心理護理患者因康復時間長或經濟原因轉入社區,由于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傷殘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心理反映。但大多數病人都隨著病情的發展與轉歸而發生相應的心理變化,有的一直持否定態度,傷殘程度超過病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病人表現出抑郁狀態,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病人意識到創傷或疾病將造成身體的傷殘時,就會出現情緒悲傷、抑郁、失望、自卑、痛苦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則比較依賴,病人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和替代,不肯進行艱苦的康復鍛煉,缺乏獨立生活的信心[2]。因此,心理康復護理在骨科病人的全面康復中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轉入社區繼續治療的患者。

      1.4對于骨科患者來說,通過正確的護理能有效防止廢用和誤用綜合征,為進一步進行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打下基礎,以利于肢體及軀干綜合運動的恢復和改善。

      1.5并發癥的預防這對長期臥床者尤為重要,除正確的護理外,還包括呼吸訓練、排痰訓練、大小便控制訓練、被動運動、床上操及維持性按摩等,以預防感染、壓瘡、攣縮、畸形和肌肉萎縮等。

      1.6日常生活能力的護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進食、個人衛生、穿衣、洗澡、大小便活動及轉移等,是維系個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動單元。骨科患者往往不能自理,通過評估確定其自理等級,通過促進、代償訓練,由替代護理轉變為自我護理,幫助、指導或訓練患者逐步獨立完成自理。

      1.7康復輔助用具使用指導對于已經致殘的患者,通過恰當地使用各種輔助和替代用品可以補償部分失去的功能,改善其活動能力。社區護士應熟悉各種常用的假肢、矯形器、助行器等的用法和性能特點,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和維護。

      2討論

      老年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生活質量 健康測量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8)4-0023-03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高度的致殘性,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康復,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還應著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會機能的評估和干預,提高其生活質量。現對127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與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并探討其相關因素,為實施干預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抽取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院等共5所醫院的骨科、內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門診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住院病人共127例,時間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納入標準

      1.2.1 符合本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標準患者;

      1.2.2年齡50~70歲之間(含50歲和70歲),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標準

      1.3.1 年齡在50歲以下或70歲以上,過敏體質;

      1.3.2 長期同時服用其它影響骨代謝的藥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鮮骨折,晚期畸形,殘廢,喪失勞動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嚴重多處骨折。

      1.4 診斷標準

      參照衛生部頒發的《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7年,第三輯),《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1999年3月,中國老年醫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過)。

      1.4.1 診斷原則

      診斷以骨密度減少為基本依據,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

      1.4.2 診斷基本手段

      骨密度減少以骨礦含量測定和脊柱腰椎X線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相結合判斷。

      1.4.3 診斷標準

      骨礦含量診斷標準和峰值骨密度丟失百分率及分級標準(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參照執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結合我國國情,以漢族婦女DEXA測量峰值骨量(M±SD)為正常參考值。必要時檢測骨質疏松的療效性指標:(1)相關癥狀及體征;(2)堿性磷酸酶及尿羥脯氨酸,空腹2小時尿鈣/肌酐;(3)X線骨質改變:觀測腰椎骨正側位片;(4)骨密度檢測:雙能X線觀測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聲骨密度檢測儀觀測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減少

      1.5 調查方法

      1.5.1 調查工具 采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標準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狀態、健康滿意程度和健康總評價3大方面9個維度共36個條目。為了便于比較,對各維度的初得分進行了轉換,得到終得分,終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狀況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發病前與何人居住、看病費用等。

      1.5.2 調查方法 調查員為5所醫院的骨科、內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醫師。調查前針對調查內容及方法對調查員進行了統一嚴格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正式調查。所有調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調查時由調查員逐條詢問并記錄。調查表收集后,由課題負責者隨機抽樣進行復核,對不符合納入標準者予以排出。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合格的調查表,使用雙輸入法錄入Epidata數據庫,以確保資料錄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共調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齡(62±11)歲,最小年齡54歲,最大年齡70歲。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離異者4例,喪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學29例,中學50例,大學39例。職業:干部42例,教師6例,醫務工作者6例,工人45例,農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離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況

      原發性老年性骨質疏松癥82例,繼發性老年性骨質疏松癥45例。合并癥:糖尿病35例,心臟病29例,高血壓37例,心理障礙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評定結果

      127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各項目分值及其總評分見表1。將生活質量與年齡、性別、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看病費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飲茶、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類型、患其他病的情況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現骨折、疼痛、大量飲茶、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意義,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生率亦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年齡、性別、地區、體質、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各項目分值,除身體疼痛外,其余項目及其總評分均明顯低于我國正常人群的生活質量評分[2]。尤其是功能狀態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數研究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后病人的生存質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響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生存質量的因素有性別、發病年齡、發病部位、社會心理障礙、精神狀態、經濟條件、各種治療干預措施、康復、護理應用等。經相關分析發現:骨折、疼痛、大量飲茶、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意義。咖啡因有促進尿鈣排泄、導致負鈣平衡的作用,如長期存在最終導致骨礦物降低,茶也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有報道長期飲茶可使BMD明顯降低[2],本文長期飲茶組的生活質量相關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長期飲茶也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減少運動,或運動量減少,而運動是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重要途徑[3]。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均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日常情緒,進而可影響起居飲食,對患者生活質量直接相關。

      我們認為:吸煙、飲酒、飲茶、攝入高鈉飲食、少運動、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導致骨質丟失,加重骨質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險因素,應采取相應措施,減輕骨質疏松,避免老年人發生骨折。所以,加強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康復護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軀體功能,勸告其適度運動、戒飲濃茶,鼓勵家屬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羅興華,李鳳英,廖八根,等.廣州市老年人生存質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9):2920~2921.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人成网www|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成AV人网址|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av色影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