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美術專業 基礎色彩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69-01

      美術專業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色彩教學是美術專業中的基礎課程。在美術中,色彩更多的是一種藝術性的語言,只有掌握了色彩,并能充分運用色彩,學生才能在美術這門藝術中自由地表達自己。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培養想象力比牢固掌握美術知識和相關理論更為重要。目前,美術專業的教學較多地關注對于專業理論的教學,這與美術專業的精神和培養目標都格格不入,針對美術專業的教學改革已成為趨勢。

      1 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高中美術專業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鑒別能力、藝術修養、創作能力等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要求老師和學生通過共同探索美術的魅力,感受美術中作為藝術語言的色彩,提高其欣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傳統的美術教學未能針對美術專業的特色和重點學習內容進行教學,過于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美術知識的培養,輕視對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思維的培養,且安排給學生的作業限制得過死,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作能力[1]。

      2 色彩教學的特點和要求

      世界萬物匯聚到繪畫作品中,不外乎是由兩大因素組成的,一個是形狀,一個是色彩。這兩個因素中,形狀往往容易被人們認識,而對色彩的認識似乎較難把握。事實上,色彩包含著很多的信息內容,它具有暗示意味,富含情感,通過暗示與情感向人們傳達著某些深層性質的東西。作為一個美術學習者,不僅僅需要掌握色彩課程的基礎知識,更應該把握色彩學習的本質―― 色彩的運用,如何將色彩表達成美的藝術。色彩之美都是通過主觀的情感性想象感受和挖掘出來的。因此色彩教學應該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與想象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色調的運用是色彩學習的重點,想象性色彩運用的目的是鍛煉學生運用色調的能力。在色彩學習中,為更好地運用色彩表達抽象觀念,要避開真實的物象。在教學過程中避開真實的對象,可以更好的解放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使其不受事物表象的束縛,自由表達,通過對色彩的本質的關注和訴求,使色彩由不再是表象中的色彩,而變成藝術理念上的抽象性色彩[2]。

      風景寫生是色彩課程的一個重點,風景比起靜物寫生難度更大。風景畫一般場面大,元素多,易受天氣時間的影響。要求學生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概括、歸納、提煉能力,在時間的安排上是二周色彩寫生實訓,通過教師現場示范,講解,學生作品講評來提高學生的色彩修養與繪畫技巧。風景寫生課程的重點色彩的歸納、色調的處理、氣氛的渲染、筆觸與情緒的表達,而難點是空間關系、色調、用筆、意蘊、氛圍等。風景寫生要求畫面要盡量表達出風景畫的地理特征,季節特征,時間特征,在時間的安排上一般選擇早晨與傍晚的色彩氣氛進行描繪,畫面以小幅練習為主,通過對大自然色彩的領悟,提高色彩的運用能力。在進行風景寫生教學時,應該抓住重點和難點,并加強對學生理解風景意蘊的能力,在繪制中并充分運用知識營造具有美感的意境。

      色彩訓練是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感到難度較大,其主要原因是對色彩的認識不深,基礎練習不多,色彩視覺形象積累少。色彩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分階段地進行。在分階段進行色彩教學中,應科學合理地安排每個訓練階段的主要內容,運用創意的方法,科學地組織教學活動。色彩訓練可分為限色訓練、色塊對比訓練、變調訓練三個階段。限色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有限的顏色調出豐富的色彩,加深對色彩的理解。色塊對比訓練是讓學生靈活地配置顏色,抓住各種顏色的特點搭配出能給人舒適感和美感的色彩組合。變調訓練是培養學生把握色彩的感性因素的能力,從而挖掘其主觀深層次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3 色彩教學改革的方法

      3.1 發揚民主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課堂效率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反應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發揚民主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從參與中找到自信,從成功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格外注重對學生主觀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自由地感受美術,并自由發揮自己的美術才能。

      3.2 轉變觀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課堂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太過陳舊、古板。因此,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應該轉變觀念。新課改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快節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因而美術老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將課堂營造的更為活躍。

      3.3 讓色彩教學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著名文學家歌德也曾說過,理念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美術正是一門表現生命和生活的藝術。色彩并不存在于灰色的理念中,而存在于鮮活的生命中。美術課程必須擺脫課堂和書本上理念知識的束縛,而應該面向生活。整個世界中無處不存在美術,無處不存在色彩,老師應該讓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和提高審美能力,走進大自然,去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并將這些感受運用于自己的想想活動和創作活動[3]。

      4 結語

      美術是一門感官藝術。美術教學中的基礎色彩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在進行美術中基礎色彩教學時,要格外關注其他點和要求。讓色彩教學貼近生活、貼近自然是美術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史朝陽.從大、中專美術專業色彩基礎課教學的現狀所引發的思考[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2):59-60.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第2篇

      在美術教學中,依靠視覺形象吸引學生不是目的。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美術的學科性,重視美育在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美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健全高尚人格和較高審美趣味的學生。所以,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要積極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喚醒學生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產生探究美術形象的興趣,在豐富的美術想象中積極參與學習和創造。新《美術課程標準》強調,“教材的呈現還可以將書本與電子媒體相結合,美術材料與圖片文本相結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動的優勢,加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要從藝術視覺走向藝術審美,就需要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絕不是“技術是技術,教學是教學”的表面文章。在美術教學中,無論是“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還是“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信息技術都能很好地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學生忘記了信息技術手段的存在,完全徜徉在美術環境中學習,這才是真正的融合。那么現代信息技術怎樣才能和小學美術教學深度融合呢?我們認為運用信息技術應圍繞美術學科思想和學生對藝術的基本感知做文章,要突出“三本”: 激發藝術興趣之本、突破藝術思維之本、鼓勵藝術創作之本。

      一、激發藝術興趣之本

      信息技術,說到底只是工具,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尤其如此。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吸引學生,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喧賓奪主。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興趣,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走向融合的最基本的問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把美術形象視覺化的首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為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美的情境,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十分有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認知。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導入環節,以往多是靠教師的引導,現在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做得更有效。例如《小樹快快長》一課開始的環節,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播放音樂,引領學生們閉上眼睛欣賞,然后就聽到的內容進行師生對話。之后,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課件,向學生出示一組色彩艷麗、風格多樣的樹木圖片,讓學生們欣賞。這樣,一邊聆聽音樂,一邊欣賞圖片,學生們通過視覺、聽覺獲得了美的享受,課堂教學也進入審美的情境氛圍。在此基礎上,揭開本節課的文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剪貼制作這些美麗的小樹。現代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奏響了開篇,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了美的情境之中,從而收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此時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就融合了,它已不再是技術媒體,而是藝術媒體。

      二、突破藝術思維之本

      傳統美術課堂雖然偶爾也借助信息技術,但多是停留在視覺上,無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科思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給予學生的可以不僅僅是藝術視覺。美術學科的教學應該是基于對學生的視聽感染和沖擊,以喚起其審美和探知的欲望,進而啟發其藝術思維和審美想象。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再現美術形象,把文本、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融在一起,幫助學生打開藝術思維和審美想象的大門,這是美術教學亟需深入思考和面對的實際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有重難點,如果教師不明白,那么在培養學生學科思維上將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美術教學的學科思維應該扎根在對美術教學重點的處理和難點的突破中,而信息技術對此特別有幫助,可以促進學生藝術思維的生成。例如《走迷宮》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繪制簡單的迷宮”,難點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在講授分解迷宮圖的設計方法時,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迷宮圖的構成包括起點和終點;復雜曲折的路線(通路、岔路、死路);障礙物、背景,主題。然后按照設計步驟:確定內容―畫出內容,注意岔路、通路、死路、構圖等―設置障礙―添畫景物,要求每人設計一個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宮圖。為此,筆者依據教材的的知識點和教學重難點,制作了大量的動畫情景,內容包括迷宮圖的設計方法及大量迷宮圖片。當用現代信息技術再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再現了迷宮圖的草圖。臨近下課時,學生們普遍繪制出了具有個性色彩的迷宮。這樣,不僅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

      三、鼓勵藝術創作之本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美術;作品鑒賞;美術教學

      1.靈活多變的入

      首先,導課是關鍵,好的導課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內容打破了傳統美術欣賞課程以美術類別或美術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每一課都按照一個主題來進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術現象,更加貼近了生活,擴大了視野。作品類型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建筑、雕塑、工藝、民間美術、電腦美術等。教材內容的這種變化,使美術教學的課堂容量變的更加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課中都對教材的內容以及相關的知識一一羅列,這就要求我們對導入的點有所選擇。正如德國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所描述:在現代知識量無限膨脹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的心智特點,選擇一種具有共性,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能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一種個案作為范例,使學生從典型范例中發現所屬知識的規律,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導入哪一點?如何選擇?我們認為:只要選擇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并對此展開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可以是一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畫家,可以是一句美術評論,可以是一種美術現象等等都可以作為導入的素材。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該"點"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該"點"的背后隱藏著的規律與本質。而這個規律與本質恰是我們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要突破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我們選擇導入的不僅是切入點,也要是教學的重難點的外在形式,對這個"點"的挖掘能直指教學目標并是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的關鍵。

      2.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堂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這是新課改所追求的課堂,是呈現教學藝術化的課堂,也是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的課堂。

      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知識修養、審美經驗的不足,難以積極主動地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因此教師要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理念的內涵,避免偏面地追求形式的"高效"卻無實質效果的教學行為,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課程目標。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講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更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怎么喚醒沉睡的人?"這句話應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

      3.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有哪些

      針對上面的狀況,我們美術教師有必要讓美術鑒賞方法進入美術課堂中,讓美術教學順利有序的進行。具體的方法有:

      3.1比較欣賞法。這一鑒賞方法要求學生在美術課上從時空的維度去欣賞、比較美術作品,所謂"時空"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即古今和中外。此方法要求每一個學生對不同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相互間的對比,總結出不一樣的特點和感受。它可以指導學生從作品的創作背景出發,分析作品的創作特點和風格,從而讓學生之間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感受。同時,比較欣賞法體現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那就是分析與綜合的思想。

      3.2四階段分析法。這一教學方法最先由美國的費德門提出,對中學美術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四階段分析法顧名思義,有四個鑒賞階段,包括理解、分析、描述、評價四個環節。對于學生學習美術課而言,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內容,對學習美術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理解,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再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分析,是指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藝等特色,讓學生善于發現美,對美提出自己的見解;描述,是指美術教師要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美術作品后的第一感受,從而深入到總體感受中去,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評價,指的是綜合前三個階段,進行不斷的練習和思考,得出最終的結論。我認為,這一方法是比較全面系統的,也容易在具體的美術教學中進行。它比較注重基礎,通過一點一滴,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情趣,教會他們基本的鑒賞方法。

      3.3八字教學法。對于美術教師而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比如,上海市某學校的一位美術教師就根據他長時間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一條適合美術鑒賞教學的新出路-八字教學法。都有哪八個字呢?有講述、理解、感悟和評價,并分別對應語文常用的四種文體--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及評論。這一方法使得美術課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同時,八字教學法有一個重要的實施手段,那就是"設問教學",給學生先提出問題,在思考過后,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做出答案,使美術鑒賞教學更有意義。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第4篇

      當前課程需要改革,美術教師更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把《美術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新教材和學生觀融入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成為推動課改工作繼續深入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是如此,要成就一堂好課,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設計得好,先聲奪人,有情趣,有意境,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就會對教學產生積極作用。導課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引用詩詞名句導入就是其中之一。唐詩、宋詞、元曲代表了我國古典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在美術課導語設計方面,如能恰當地引用一些詩詞名句,創設意境,富有情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走進課堂,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中國畫《荷花》一課時,筆者用周敦頤《愛蓮說》中的語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來做導語,一下子就能引入主題,并得到學生的共鳴,學生的審美激情立刻被調動起來。可以說,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就是一個善于發現的藝術家,一個善于點撥的引路人,他能用詩意的方法去引導美、點擊美、發現美、感悟美。

      二、運用電教媒體,再現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掌握新知

      當美術教材中出現重點、難點,需要學生探索理解、主動掌握,而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教師可借助電教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受阻思維順暢發展,促進其對事物的深刻理解,突破其思維定式,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增強理解效果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秋天》一課時,由于中學生經歷淺,知識面窄,記憶力、觀察力和審美能力都較弱,因此,他們對秋天的認識也很膚淺。若要讓學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應盡可能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觀察、參觀、實踐,但由于時間、地理條件的限制,這一想法難以實現。為此,筆者依據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用電腦將其制成大量的動畫情境:秋葉飄落、秋果累累、秋收農忙、秋林漫步、秋菊叢中……當這些大自然的秋景動畫再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他們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于最佳狀態。此時,教師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產生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同時再現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這樣不僅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還使學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并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能力,為其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其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條件。

      三、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讓教師的“評價”照亮學生的希望

      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由于學生對教師有依賴性,所以教師的評價對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中國民間美術》時,可以與學生共同提出一系列問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然后自由組合,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將提問權下放,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現狀,消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同時,學生的提問可以使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評價內容,使教學有的放矢。師生共同參與研究評價,有效地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在美術鑒賞教學的同一項作業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來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并根據目標分別進行評價。

      例如,在學習《天上人間―壁畫》時,在自主操作階段,筆者引導學生制定兩個不同層次的目標:1.在教師提供的范作中,找一幅自己喜歡的加以變化。2.立設計或者與自己的伙伴合作作一幅簡單的漫畫。在評價作業時,根據學生的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性評價,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和自信,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長大了肯定能成為一名畫家”“你的想法很奇特!老師感到很高興”等。同時,也可以運用等級評定與書面評語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成績是無聲的語言,給學生一個較高的成績,無疑是對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鞭策。

      因此,在評價中要多采用鼓勵性評語,并委婉地提出意見,指明努力方向,如:“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如果構圖方面加強些,我想你會畫得更出色。”這樣的評語能使學生增加對美術的信心和熱情,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鋪墊。

      四、根據學生特點和學校特色,選用適當的教學方式

      要想使高中美術鑒賞課真正發揮美術教育的功能,在面對教學對象時,還需要美術教師采用恰到好處的教學方式,實現在教學中學生的轉變和進步。由于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對美術課存在偏見和很多錯誤的認識。

      例如,筆者在上高中美術課時,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筆者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的回答基本一致:上美術課是美術考生的事,與他們無關,學習美術純屬浪費時間。還有一些學生不得已來找筆者參加美術高考訓練,原因是自己的文化課不行,故才出此“下策”。由此可見,廣大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明顯存在偏見和誤解。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教學。首先,我們來看看美術課的兩種教學方式:1.理性分析,即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感性綜合式,即局部感覺歸納為綜合感受。以往我們的教學偏重于前者,現在需要注意兩者的平衡。美術鑒賞課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獲得。當學生對某些作品和現象產生濃厚興趣并全身心投入時,他們會產生豐富而強烈的情感意象,想象力格外活躍,這才是真正接近藝術感受的狀態導致藝術的感悟。

      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美術教具;作用;應用

      教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效果所使用的輔實物器材,如,圖表、模型等。美術教具是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對于美術課堂而言,沒有美術教具就難以稱得上一堂完整的美術教學。由此可見,美術教具對于美術課堂教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具的作用

      1.能夠促進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吸收

      美術教具存在的意義就是將教師抽象的描述變得生動、具體化,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在美術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師通過對教具的展示,能夠很快、很直接地將教學目的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學習重點,解決學習難點,對課堂教學進行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2.能夠豐富教學手段

      在多種類別的教學當中,美術教學更重視視覺的直觀性,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難以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的。美術教具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看似簡單的教具,卻能使教師枯燥、無味的表達變得生動而具體化,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只要將美術教具使用恰當,并搭配上教師的語言講述,才能有效地將學生對美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由此可見,美術教具是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具的應用

      1.圖片類

      圖片是美術教具中最普遍且教學效果最好的一種,由于圖片能夠使學生在視覺上直觀、輕松地接受到其所要傳遞的信息,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被廣泛使用。色彩豐富的圖片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避免了過多的信息干擾,使所要表達的信息能夠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素描課堂教學中,素描概念分析是很難通過語言來完整地呈獻給學生的,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幾張素描的步驟圖片,來對學生進行分析展示,逐一分析講解,并結合圖片示范,進行最直觀的教學,使學生很容易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掌握表現技巧。

      2.手工類

      手工類教具源自于生活中的真實材料,通過對材料的靈活運

      用,能夠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很好地發展學生對美術欣賞的審美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因此,手工類教具是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喜愛的教具。手工類教具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的創作興趣和心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獨創性和有效性,而且日常生活中像羽毛、樹葉,甚至是塑料袋等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能夠成為美術教具。

      例如,布貼美術就是利用碎布來進行作畫,學生通過對各式各樣碎布片的拼接,從而完成自己的創意,成為一副美麗的畫作,《金陵十三釵》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教具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關注,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具之一。

      3.多媒體類

      多媒體教具是現代化教具的主要代表,它看似與圖片和手工類教具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內在卻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將圖片和手工類教具所不能展現出的教學效果,完美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像文字、圖片、動畫等都是其多樣化形式的具體表現,多媒體教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氣息,它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對美術教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有效地利用美術教具

      1.多種教具綜合利用

      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現代教具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無論是圖片教具還是手工類教具,都有著他們特有的優點和缺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教學情況的需要,對各類教具進行綜合性利用,以便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針對教學難點,合理運用教具

      由于學生個體化差異的不同,其接受能力和對問題所關注的重點也不同,想要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和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就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來選取不同的教具,來完成教學內容,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素描靜物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靜物和聚光燈來演示靜物在正面光線、側面光線,及逆光的光影變化,便于學生直觀觀察和理解,變抽象為具象,更通俗易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其實,美術教具的合理使用,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開發學習潛力,引導學生創新意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更加細心地去探尋、去研究。

      科學地使用美術教具,不僅能夠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他們對美的創新能力和領悟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瓊.美術教具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作用意義探析[J].大眾文藝,2012.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产2021三区|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