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石質文物;病害研究;加固保護

      石質文物是指以天然巖石為材料的歷史遺物,包括石窟、石刻、巖畫、石器、石塔、石橋、石碑、經幢、石雕、石牌坊、巖墓等多種類型。隨著全球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石質文物病害問題,伴隨著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的丟失,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文物保護學者主要關注于風化機理的研究,本文著重探討了露天石質文物風化的原因,分析了目前所用石質文物加固材料的特點、應用及其加固技術。

      1 影響石質文物風化的因素

      石質文物病害,又稱為風化、劣化,是指石質文物由于物理狀態和化學組分改變而導致價值缺失或功能損傷。研究石質文物的風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課題,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地質環境的影響

      巖石材料是地質作用的產物,巖石的變形和破壞性質不但和巖石的復雜成因和結構密切相關,而且還受溫度、圍壓、孔隙水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對病害機理的分析首先應當對地質環境進行勘察,了解它所依存的地質環境以及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與石質文物病害的關系。

      在炎熱的夏天,露天石質文物暴曬于陽光下,物體表面溫度高達六、七十度。而一場暴雨過后溫度急劇下降,巖石膨脹產生的擠壓力和冷卻收縮產生的拉力會對巖石產生巨大的破壞。對石窟寺來說,山體圍巖與其緊密相聯,由于毛細作用石孔內部存在大量地下水和可溶性鹽。白天氣溫升高,巖石孔隙中的水分不斷蒸發,鹽份濃度增大,甚至會產生結晶。結晶時的體積膨脹將對周圍巖石產生壓力,使其酥堿變質。夜晚氣溫降低,鹽從大氣中吸收水分重新溶解。一年四季,日復一日,溫濕度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這種效應的不斷積累,對巖石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這種破壞夏季比冬季要大得多,而且環境濕度小于75%(75%是氯化鈉的平衡濕度)破壞更嚴重些。

      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有害氣體會形成酸雨、酸霧對石質文物產生溶蝕破壞,這種現象甚至發生在難溶的花崗巖石質文物上。二氧化硫長期的作用還會使堅硬的石灰巖變成疏松、粉末狀的石膏,砂巖結構的石碑由于酸的侵蝕,使得礦物中的鐵離子遷移,在石碑表面可形成一個污染物黑殼。

      1.2 石質文物原料的影響

      石質文物的風化與加工石質文物的原料、石材質量的好壞有著密切關系,石材質量由巖石的種類、孔隙率、膠結物類型等因素所決定。巖石一般分砂(礫)巖、石灰巖、花崗巖等幾種類型。花崗巖堅硬、耐久,穩定性最高,砂(礫)巖不結實、很容易分化,石灰巖的穩定性介于兩者之間。大家熟悉的西北地區的很多石窟,如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石窟、北石窟等都是由砂(礫)巖構成的,其風化嚴重;屬于石灰巖結構的巖石有石灰石、大理石、漢白玉等等,如位于洛陽地區的龍門石窟就是這種結構,其保存狀況良好。石材是多孔性物質,對于同種質地的巖石,其孔隙率越高,結構越疏松,機械強度越低、風化程度越大。在巖石內部存在著一定量的膠結物,有人分析了敦煌石窟,結果表明膠結物約占20%。如果巖石的膠結物為泥,則巖石最容易風化。這是因為泥質膠結物中含有大量像蒙脫石一類的黏土,蒙脫石具有層狀結構,在結構單元層間有空隙,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吸水后晶胞強烈膨脹,而失水后又會產生收縮。隨著環境氣候的變化,時脹時縮反復作用,加速了巖石的風化。

      1.3 人為因素

      人們的某些生活實踐、生產實踐或社會活動會對文物產生破壞,如戰爭、火災、盜竊、環境污染。甚至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大量游人擁入博物館,也會對文物造成某種程度的人為破壞。加熱、通風、建筑物結構、室內外空氣交換以及大量游客將導致博物館溫濕度失去平衡,同時游客會將外部微粒帶入館內,并釋放熱量和二氧化碳。因此,有人建議對參觀博物館的游客人數應加以限制。

      在文物修復和保護的具體工作中,由于處理方法不夠理想、技術設施不完善、操作不熟練或者審視觀點的差異等等原因,偶爾發生在保護文物的同時損傷了文物,這種保護性的破壞也是一種人為破壞,應盡量避免。

      2 石質文物的加固保護

      大量的石窟寺等露天石質文物置于大氣環境、并非博物館中,其環境的控制及調節實屬不易,牽扯到化工、環保、水文、地質、文保等多個部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治理,這無疑要耗費大量人力和資金。因此,人們便試圖通過對文物進行滲透加固來延緩文物的老化,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保護石質文物的方法。

      2.1 石質文物保護原則及對加固劑的基本要求

      石質文物作為特殊的保護對象,對其保護處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盡量少干預的原則: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對文物實施保護性處理;(2)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3)符合生態保護的原則,在選擇保護材料的同時,必須考慮施工條件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石質文物加固劑分無機加固劑和有機加固劑兩類,對其基本要求是:(1)材料的粘度低,滲透性或可灌性好;(2)材料抗老化性能良好。若時間久了發生老化,不應產生對巖石有破壞的新物質;(3)材料與巖石有較好的粘接力和附著力。

      2.2 加固技術

      2.2.1 噴涂法

      加固石質文物最簡單的方法是在表面噴涂加固劑,使其逐漸向內部滲透。一般先用低濃度溶液,然后再提高溶液濃度,不然會影響滲透深度。敦煌研究院采用一種噴槍噴涂高模數硅酸鉀加固劑加固甘肅北石窟。噴涂時,噴槍離噴面3040厘米,切勿太近。否則,噴出的漿液分散不均,會在巖面上產生流漿的痕跡。

      2.2.2 貼敷法

      這也是一種常用的加固方法,通過在器物表面貼敷棉紗布,外加塑料膜以減少溶液揮發,可以延長器物和溶液的作用時間,提高加固劑的滲透深度。采用該方法配合慢流技術(即加固劑裝入吊瓶中,通過針管慢慢注入棉紗布中)對石質品進行了加固。我們用對重慶大足北山五百羅漢進行加固時,也采用了貼敷的方法。

      2.2.3 浸泡法

      對于小型的館藏石質文物,如果能夠搬動,可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通過毛細作用將加固劑溶液滲透至器物內部。采用真空浸泡,可以提高加固劑的滲透深度。

      2.2.4 灌漿法

      對石窟寺加固一般采用灌漿加固法。灌漿主要工藝步驟包括:(1)清洗裂面、鏟除雜草。可用高壓水或高壓空氣流沖洗,用水洗的縫隙在灌漿前必須先用空氣吹干,保證其粘接強度。近年來,國外非常流行用激光技術清理巖面,效果不錯;(2)涂脫膜劑:將有機硅樹脂(或硅油)涂刷在巖石裂縫邊緣,如有漿液漏出,脫膜劑的涂刷方便剔除,保護巖面不受到損傷;(3)布灌漿管:以管長10-12cm、直徑0.6cm的金屬管為宜,直徑太大,安裝時會多損壞雕刻品表面;(4)封縫:沿巖石縫隙用環氧樹脂膠泥封縫,縫封得嚴密與否是灌漿成敗的關鍵。封縫不嚴密就會出現漏漿;(5)檢漏;(6)灌漿:通過一定壓力的壓縮空氣將漿料壓進巖石的裂縫;(7)修補作舊。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物保護材料

      中圖分類號:G263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歷史文物是我們祖先勞動、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國家文化的內涵底蘊。文物保護是一門多學科、多領域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 ,涉及的范圍廣泛。材料科學作為基礎應用學科在文物保護研究與處理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當我們對文物實施保護處理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它的材質和保存現狀,以及物理載荷和化學環境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文物保護工作就是通過對文物材料及文物于涉材料的研究,以達到延長文物保存時間的目的[1]。

      上個世紀后半葉,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領域不斷革新,這些影響滲透到包括文物保護領域在內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文物保護技術在新世紀必將發生重大變革。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封護劑有甲基丙烯酸樹脂、聚氨脂、聚醋酸乙烯脂等。這些材料的耐老化時間一般只有幾年時間,可逆性不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的世紀里對封護材料的保護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氟碳有機氟材料由于具有超耐候性、耐化學性、氧透過性低、阻燃性等卓越性能被廣泛地應用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如:古建、石刻封護劑,金屬文物的防銹涂料,有機文物加固劑。隨著納米材料在許多領域的應用,成為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也必將從文物保護新材料中脫穎而出應用于古建、石刻、金屬文物、有機文物、博物館環境的保護工作[2],目前在文物保護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材料做如下分析。

      1. 高分子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有機高分子材料是文物保護中使用的一類重要的材料,在文物保護中被用做文物的加固材料、粘接材料、表面封護材料等。在文物保護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多糖、 蛋白質、 蠟等);水溶性合成樹脂;溶劑型合成樹脂;反應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樹脂乳液等[3]。其在保護及修復石質文物、壁畫、古建筑、博物館藏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以下為常用的高分子文物保護材料:環氧樹脂粘結力特別強,可以粘合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例如,應用環氧樹脂膠粘劑可以修補、粘接斷裂的石雕藝術品,殘破的陶器和瓷器,以及用來加固和粘接古建筑木構件等。聚乙烯醇縮丁醛乙醇溶液被用來保護古代壁畫的畫面和用于金屬文物的表面保護,以及加固脆弱的古代紡織品等方面,效果均不錯。聚乙烯醇溶液和聚醋酸乙烯醋乳液也經常被用來封護古代壁畫的畫面層或加固、粘貼壁畫的地仗層。聚醋酸乙烯醋乳液還常常被用來滲透加固古代脆弱的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石器、象牙制品等。丙始酸酣乳液用于古代壁畫顏色的保護和金屬文物的滲透加固,效果比較好。另外,丙烯酸醋乳液還可用來加固古文化遺址或古墓葬的地基。不飽和聚醋樹脂配合無堿玻璃布作成玻璃鋼代替糟朽木材應用在古建筑糟朽木構件的加固方面。聚乙二醇試用于古代飽水的木器和漆器的脫水定形處理。有機硅樹脂可用于防止巖石的表面風化作用,以及用有機硅樹脂來處理飽水的木器和漆器[5]。改性有機硅S- i 97材料具備良好防水、防酸堿鹽、 防風化、防污染、抗凍融以及耐候性、加固性和透氣性,使已風化的磚質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6]。

      2. 納米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納米材料具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等基本特性。納米材料在文物保護中具有的超雙親界面、抗紫外線和耐老化、透明和防遮蓋及耐腐蝕抗氧化等其他材料所無法比擬的特性。針對目前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納米材料可應用于石質文物保護中,納米技術應用在石質文物裂隙注漿中[7-8]。MDI型聚氨酯廣泛應用于秦俑彩繪陶器保護中,以物理共混方式采用超聲波分散將納米材料添加到MDI型聚氨酯中,可提高耐光老化性[9]。納米材料在金屬文物[10]、陶器、紡織品等[11]有機質文物等的保護中都有應用。雖然納米材料應用于文物保護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目前納米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仍處于研究階段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納米粒子極易相互吸附而發生團聚降低了納米材料的優異性能,降低納米復合材料的耐紫外穩定性。隨著制備方法的改進、理論的不斷完善及對其機理的不斷深入研究,納米技術將在文物保護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11]。

      3. 無機膠凝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在人類早期的建筑活動中,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是最早被使用的膠凝材料。因此許多土磚石結構的古遺址、古建筑中都使用過這類早期的膠凝材料。現在,這類材料已成為最重要的文物保護用材料。針對文物不同程度的損傷,如開裂、剝落甚至坍塌等狀況要進行加固處理。常用的無機加固材料有生石灰、氫氧化鈣、硅酸鹽、氫氧化鋇等。古建筑、石質文物或者陶質文物表面腐蝕或剝落以致殘缺,使其表面的文化特征(如雕刻紋飾或文字等)逐漸消失。解決這類問題,要選用合適的修補材料,采用適當的修補技術(如粘結、壓力灌漿、補缺)來修復文物。對于古城墻的修補,我國使用的技術主要有粉刷涂料勾縫、替磚修復、磚粉修復、外貼仿制面磚、壓力灌漿等。用于文物修補的無機材料有石灰、水泥、石膏、粘土、石灰石粉等[12]。

      4. 仿生無機材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仿生合成技術是模擬生物礦化過程,以有機物的組裝體為模板控制無機物的結晶形成,制備出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新型材料。生物礦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從分子水平控制無機礦物相的結晶析出,從而使生成物具有優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仿生無機材料具有耐候性優越、與基底石材相容性好、合成條件(常溫常壓)溫和及對環境無污染等優點,為石質文物的保護工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利用仿生技術模擬生長此類保護膜用于文物保護無疑具有誘人的前景[12]。仿生仿生無機材料具有優越的耐候性、與基底石材相容性好、合成條件(常溫常壓)的溫和性以及對環境無污染等優點,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型石質文物保護材料。人們已經在石質文物表面發現了一類能夠長期保護表面石刻文字的生物礦化膜,其中已經得到確切證明的有以草酸鈣為主要成分的無機膜,也可能還有以磷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其他生物無機膜。利用仿生技術可以在文物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無機保護物質,該保護層具有許多令人十分贊賞的優點,如:具有致密有序的結構,半透明的外觀,耐候性極佳,耐磨性好,與基底結合牢固,甚至具有可適當調控的性能和結構。另外,其合成方法與環境的友好性,以及能在生理環境下實現施工的優越性,都顯現出仿生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應用的潛力[13-15]。

      5 涂料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化工涂料行業的產品隨著各行業的需求,發展非常迅速,并早已廣泛應用于文物部門的古建筑維修保護。由于文物保護科技需求,文物保護處理使用的涂護材料,不能改變及損害文物原來的面貌,保護材料必須無色透明,常溫常壓下施工,干燥膜盡量簿,有較強的附著力和較好的長期耐侯、耐老化性能與外界環境隔絕盡可能長時間不受外界自然環境的侵蝕阻止其老化腐蝕及磨損等。田金英對用于室外金屬文物表面保護涂料進行了研究,在三大類涂料:有機硅(硅酸鹽)類、丙烯酸和聚氨醋中都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再經實驗室試驗。結果表明,丙烯酸清漆均不帶顏色它能涂護室外的各種金屬飾件,對金屬文物能起到保護 和裝飾作用,防止大氣腐蝕,文物本身的面貌改變不明顯。王芳等對文物保護中幾種有機聚合物涂料的光降解進行了研究。丙烯酸類涂料的耐老化性能優異,不易老化降解,即使降解生成的產物也是不引起顏色變化的物質,同時不易改變文物的外觀,具有特殊的功能。這有益于指導人們選取適宜的文物保護材料。生漆、溶劑型樹脂涂料、水基樹脂涂料、耐候性氟涂料等涂料在物保護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結論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隨著材料科學和新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先進材料用于文物保護中。文物是傳承歷史的重要符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對于文物保護工作,要針對文物本身的特點,結合文物所處環境,選擇最合適的文物保護和修復材料及技術。對于文物保護中使用的材料,其實就是使用材料的某種或幾種性能 ,同時還要考慮材料的綜合性能以及與文物基體材料的相容性。文物保護用材料要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基礎上兼顧工藝資源、經濟等方面的因素,綜合指導在文物保護過程中的材料選擇、組合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坤龍, 鐵付德. 材料科學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 中原文物, 2002, (1): 86-88.

      [2] 徐飛. 文物保護技術新世紀展望[J]. 東南文化, 2002 (7): 93-96.

      [3] 周雙林. 文物保護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及要求[J]. 四川文物, 2003, (3): 94-96.

      [4] 周宗華. 用于文物保護的高分子材料[J]. 高分子通報, 1991, (1): 41-45

      [5] 徐毓明. 高分子材料在古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 化學世界, 1984, (6): 228-229.

      [6] 胡一紅, 劉樹林. 高分子材料 Si-97 在磚質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研究[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09, 21(3): 33-40.

      [7] 陳蘭云, 翟秀靜, 王杰. 納米材料在石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2, 12(3): 204-206.

      [8] 杜嘉鴻, 翟秀靜, 陳蘭云. 納米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探索[J]. 探礦工程 (巖土鉆掘工程), 2002, 2(2): 5-7.

      [9] 何秋菊, 王麗琴, 呂良波等. 納米材料改性彩繪陶器文物保護材料 MDI 型聚氨酯的研究[J]. 精細化工, 2008, 25(1):11-14.

      [10] 姚如富, 崔曼, 熊付超. 納米材料在金屬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7, 25(3): 88-89.

      [11] 李迎, 王麗琴. 納米材料在文物保護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納米與新材料專輯, 2011, 25(2): 34-37.

      [12] 張雅文, 王秀峰, 伍媛婷等. 文物保護用無機膠凝材料的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2012, 26(3): 51-56.

      [13] 洪坤, 詹予忠, 劉家永. 仿生無機材料在石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06, 24(6): 948-950.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第3篇

      文物作為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遺物、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受到自然、人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文物或多或少受到了破壞,更多的是自身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由表及里逐漸變質,造成文物損毀。而含氟聚合物作為一種高分子材料,以其自身表面自由能、耐候性等特點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將初步了解含氟聚合物基本特性后,分析當前常見的文物保護方法,并結合我國土質、砂巖及磚質文物闡述具體的保護效果及措施。

      關鍵詞:

      含氟聚合物;文物保護;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由于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基于對各類文物特點的研究,研發了一種含氟聚合物材料,將其應用于文物保護工作中,由于這種材料具有穩定性、無色不反光等特點,能夠減少對文物的影響,從而提高了文物保護有效性。加強對含氟聚合物及其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我們深入認識此種材料,并逐漸樹立文物保護意識。

      1含氟聚合物概述

      含氟聚合物,主要是由氟、碳及氧等多個原子構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汲取了多原子的優點,通過對各個原子的優化重組,含氟聚合物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如較低的表面自由能、耐腐蝕性及抗氧化性等特點,是一種性能較強的材料。之所以能夠在含氟基團上促使聚合物性能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究其根本是受到-CF3基團的影響。其中F的電負性與氟電子核距離較近,互相作用后能夠增強自身穩定性。因此含氟聚合物性能較強,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一定支持。

      2含氟聚合物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文物遺留類型較多,本文主要針對土質、砂巖及磚質文物的保護進行分析和研究,為了減少對文物的損害,我們在具體操作前,可以采集與文物一樣的土質進行實驗,了解保護效果后,確保材料真正能夠實現對文物的保護,再用于文物保護工作中。

      2.1土質文物筆者與研究組成員一同從西安半坡遺址采集回來大塊土樣,經過粉碎、過篩等處理后,確保土樣能夠與土質類文物密度相接近。本文主要采取兩種方式進行提高加固水平。一是毛細吸收法,充分利用毛細上移動力促使加固劑能夠由表面逐漸吸收。具體操作可以在玻璃容器中進行,添加適量的加固劑與土樣,隨著滲透程度的加深,觀察樣品變化。另外,為了避免外界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可以將進行加固處理后的樣品放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當中,一段時間后,對樣品進行測量。二是浸泡法,采用此種方法需要的樣品重量、密度等都應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得出:Vu=(1-Yd/GsYw)V。其中,d代表了密度,V代表了總體積,Gs代表了試樣土比重,w代表了水的密度。通常情況下,土樣樣品在加固劑中浸泡十分鐘就能夠達到一定的吸收量。按照上述流程進行操作后發現,含氟聚合物中含有的F-OH與F4-SS具有較強的加固性能,尤其是對于多孔文物加固保護產生了積極作用。由于在特定濃度下,加固劑能夠有效滲入到多孔材料當中,形成一種網狀結構,達到了固上加固的效果。另外,溶劑會促使加固劑與土樣當中的礦物顆粒產生反應,能夠起到充實孔隙的作用,促進了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我們在針對土質文物進行保護過程中,應切合文物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氟樹脂濃度,應盡量控制在10%~30%之間,促使滲透性達到最佳。同時針對文物含水量,適當增加醋酸丁酯,為氟樹脂在發揮自身加固作用的同時,與水共存。

      2.2砂巖文物的保護與上述方法一樣,我們針對砂巖文物的保護同樣采取毛細吸收法與浸泡法。但是區別的是一些砂巖樣本在浸泡加固處理后,需要對其進行強度、吸收量等進行測試。操作中,我們分別將10%、20%、30%的F-OH、F4-SS溶液加入到加固劑當中,對樣品進行實驗。研究后我們發現,加固劑的粘度與巖石孔隙大小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適當利用溶劑對加固劑的粘度進行調整,以此來提高加固效果。具體來說,針對25%的砂巖,10%~20%的含氟氧化物滲透度能夠達到10~15cm,而針對15%~20%巖石,滲透度能夠達到5cm。與文物表面風化厚度1cm要求相符,能夠滿足文物保護要求。不僅如此,采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減少對文物透氣性的影響,還能夠促使文物體內水分自由揮散,形成了一道無形的保護屏障。

      2.3磚質文物的保護磚質材料是經過人工高溫燒制而成。按照上文闡述的方法進行實驗和測量發現,配方不同并不會對滲透度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是磚質材料當中毛細孔隙較少,當F-OH聚合物對磚質文物進行保護時,醋酸丁酯體系達到1:1時,吸收量及滲透度為最佳。由于磚質孔隙較大,含氟聚合物加固并不會影響其透氣性,為磚質內部循環提供了支持,促使文物能夠更好地呼吸,起到長效保護的作用。加之材料具有耐腐蝕性,更適合潮濕環境地區的文物保護。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含氟聚合物對陶瓷等文物的保護,減少外界環境對文物產生的消極影響,實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

      3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含氟聚合物自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耐氧化性等特點,能夠滿足文物表面保護,同時隨著一些新材料的加入,有效提升了聚合物的轉變溫度及耐老化性。因此日后我們針對一些戶外文物的保護,可以積極利用該種材料,并結合文物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和優化加固劑材料比例,從而促使含氟聚合物加固性能達到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屈佳.陶瓷及石質文物保護效果的評價[J].商洛學院學報,2015,(02):42-46.

      [2]趙靜,王麗琴,羅宏杰,李偉東,李曉溪.無機一有機原位復合材料加固保護脆弱陶質文物的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3,(02):24-30.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第4篇

      一、大遺址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

      20 世紀末,世界興起了“申遺”熱潮。究其原因不外兩個方面,一是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事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國際一體化潮流驅動下各個國家文化逐漸融合,而文化遺產卻能呈現出國家的個性與特色。二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全球文化旅游的興盛使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空前凸現。

      (一)目標的差異性

      保護的目標是為了保護、保存、展示和遺傳后代,旅游開發的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文物保護的目的是盡可能使文物的原始狀態保存下來,留傳下去,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人類的歷史和文化。建筑文物的保存就是保護建筑文化的承載體建筑材料和其原有的位置,保護材料使其不致散失變質,保護其原有位置不致走形倒毀。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迅速發展,不到20年的時間已經在世界排名第七,越來越多的文物遺址遺跡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各地方也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了旅游開發的力度,增加了資金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在經濟效益方面得到回報。

      (二)開發認知的背離

      在開發的認知上,也存在著明顯的背離。開發所涉獵的領域很廣,人們往往過多地從物質開發角度理解,于是就出現了大興土木,改造地形環境、大面積綠化改造、修配套服務設施、造保護棚、整修公路等,似乎只有這樣才是開發。這種開發的結果是改變了整體環境風貌,迎合了部分領導的創“業績”思想。物質開發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在創造一個新環境的同時,一個原生的、美好的自然環境被破壞殆盡。

      我們應注意到,大量的大遺址并不適合開發。每個大遺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很多大遺址只適合封閉性保護,基于這一點西方國家已有先例。比如,世界許多國家的國家公園,將生態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劃在生態保育區范圍內,不對游客開放,科學工作者經過批準可以前往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不斷發現它們的各種價值加以合理利用。

      大遺址是一種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公共資源,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或商品: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歷史與文化載體,是地球與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它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還往往具有符號和象征的作用,與人類的文化感情、群體認同具有密切的聯系。

      而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習慣于將一切都當作資源看待,以為一切資源都開發地越早越好、開發地越多越好。商品社會的經濟規律不適用于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公共資源――大遺址。大遺址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不能將其看作是普通消費品,不能任意地當作旅游資源予以開發。

      在這一點上,大遺址由于其在遺址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更代表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文化與藝術上的最高水平,是一個民族的根,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源泉。在歷史長河中,這些宮殿廟宇見證著朝代的興衰演替,經歷著時代的變遷,在它身上的每一個痕跡都是一個民族不能忘卻的回憶,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其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決定了它不能被作為一個普通的商品來看待。

      二、大遺址保護的國外研究狀況

      (一)國外大遺址保護的歷史

      大遺址保護的概念,最早產生于16世紀的歐洲。1515年拉斐爾以古羅馬文物為題寫的調查報告中,最早提出了保護文物古跡的思想,他呼吁拯救“全基督教教徒的祖國遺產”“讓過去的榮光照耀現世”。

      歐洲國家幾乎都在19世紀建立了自己的文物和遺跡保護法,并逐步完善成為一整套保護體系。在政府大力保護遺址遺跡的同時,普通國民文物保護意識也得到很大提高。如德國的鄉土保全運動,該運動的宗旨是:一切有形無形文物都是曾經在其生活過的人們所留下的,而且是他們自我表現的結果,再將孕育其成長發展的自然環境綜合起來,可成為生活于現世人們的規范。

      (二)城市遺產的綜合利用范例:費拉拉案例

      費拉拉是意大利北部艾米尼亞-羅馬涅大區費拉拉省的省會,是著名的歷史城市,從14世紀開始駐守城市的埃斯泰公爵(Este)家族留下了無數的宮署和迷人的街道,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城墻、數個世紀層層交疊的歷史中心和周圍波河三角洲的開闊綠地。它的歷史中心(1995年)和區域文化景觀(1999年)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意大利秘書處所在地。

      意大利很多城市,因為城市擴張、道路擴寬,慢慢拆除了城墻,只留下城門或者堡壘作為歷史遺跡加以保存。費拉拉的城墻計劃與此不同,進行了一個有益的嘗試。 經過各專業的勘測,城墻現狀得到非常詳盡的研究:磚墻面的砌法分類,填上可以種植的植物類型,城墻與環城綠地的高差關系,城墻對城市外擴帶來的交通障礙,城墻和相鄰城市遺產的整體性等。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為后來的城墻計劃提供了大量的線索。

      最終的規劃實施方案保留了總長約9公里的大部分城墻,環繞全城。東、南、西三面城門,拆除了部分城墻,作為通往城市擴展區的機動交通通道;北面保持原有城門及兩側城墻的完整,在西北側以涵洞方式,連接市內道路和繞城公路(見圖1)。

      三、國內大遺址保護工作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我國大遺址保護與國外存在的差距

      國內大遺址保護工作起步較晚,1982年我國創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大遺址保護工作才開始起步。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中國遺址第一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標志著中國遺址保護工作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縱觀國內大遺址研究情況,目前仍停留在專題式、局部性研究階段,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同時大遺址研究領域普遍存在定性研究較多、缺少定量研究的現象,專門針對大遺址總體規劃的研究尚屬空白。

      大遺址遺跡的保護觀念仍停留在靜態博物館式的保護方式,例如:河姆渡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印山大墓、老山漢墓、半坡遺址等,缺乏動態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缺乏將大遺址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之中綜合進行研究。大遺址作為地方的文化精粹,不能與地方文化割裂而孤立的存在,因此大遺址保護應該整合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因素,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與保護,而不是孤立的將其作為一個歷史的片段進行保護與研究。

      而歐洲的文物保護始于18世紀,人們開始從歷史價值角度認識古遺址遺跡。到19世紀,文物遺址的保護從單體走向了群體,歐洲各國文物保護學派形成,文物保護與修復逐步成為一門科學,經過數百年不斷的發掘、研究,這種大遺址遺跡修復保護的方法與形式已逐漸成長為一種文化,構成歐洲文明不可或缺的成份,逐步融入于現代文明之中。

      (二)我國大遺址保護與國外存在的天然差異

      1.主要建筑材料不同

      歐洲古代建筑多采用石結構,石質材料的特點決定了其不易毀壞、保存時間長的特點。如羅馬廣場遺址和古龐貝城遺址。我國古代建筑梁架結構及裝修主要采用木材,早期建筑基址以夯土基礎為主,石質構件主要用于柱礎、臺明等處;燒磚技術發達成熟后,青磚也只用于墁地和圍護結構。木結構建筑的演進是貫穿我國古建筑發展史的主脈,但由于木構件極易遭受火災、易于腐朽,再加之易于改為他用,因此我國古代建筑的木構件能保存下來的極少。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大遺址遺跡上部建筑結構不存,能夠保留下來的主要是夯土、石礎和磚等基礎構件。早期遺址尤其是先秦和秦漢建筑遺址,主要為夯土基址;其特點是在的自然環境下不易保存。

      2.觀賞性存在差異

      歐洲大遺址遺跡保留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和結構特性,因而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識別性。

      我國近些年來,由于考古工作力度的加強,一大批重要的建筑遺址被陸續發現,如周代的宗廟遺址(200BC)、秦代宮殿遺址、漢代禮制建筑遺址(1世紀)、唐代宮廷建筑大明宮遺址(7-8世紀)等。這些遺址在不同歷史時期代表我國古代建筑發展水平,對完善、接續我國傳統建筑體系的脈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這些古建筑遺址遺跡多埋于地下,發掘后缺乏合理的保護措施,有的保護條件尚不成熟,即使其自身觀賞性也并不高。

      3.認知時間的差異

      埃及、希臘及古羅馬的大遺址遺跡是西方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征。這些古代建筑遺址遺跡自身所具有的、所代表的歷史、科學和藝術方面的價值自不必贅述,即便其作為歷史文物被人們所認知的歷史也已非常悠久。我國的大遺址遺跡有相當一部分深埋于地下(如: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含元殿遺址等),有的即使于地表(如:趙王城遺址),也只有殘缺的夯土墻及幾座夯土點將臺,在外觀上與歐洲的羅馬大角斗場、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埃及的阿布辛伯神廟等建筑遺址遺跡相比更難于認知。遺址的差異性決定了保護方法的差異,因此,盲目照抄照搬西方成熟的大遺址保護方法顯然是不可行的,必須在借鑒的基礎上予以創新,尋求適合我國大遺址特色的保護方法。

      四、大遺址遺跡保護與展示方法研究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石窟遺址;預防性保護

      一、預防性保護的概念和內容

      “預防性保護”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0年于羅馬召開的第一屆藝術品保護科學方法研究的國際會議上,隨之越來越受到重視,并相繼在博物館館藏文物保護領域以及之后的建筑遺產領域得到實踐。

      ICCROM將廣義預防性保護概括為在不危及物品真實性的前提下,延遲任何形式、可以避免的損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動。可以看出,廣義的預防性保護不但包括環境控制等技術層面的因素,還包括一些管理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理念。

      針對遺產本體病害的預防保護是目前預防性保護的主要研究領域,其包括:第一對環境的監測和控制,主要是對文物所處環境的溫濕度、光照、蟲害等方面的監測。第二對消除文物本體將產生的病害的應對科學方法技術研究,如專門的文物修復技術和一些現代化的文物監測管理系統等技術。第三后天人為災害和自然災害的預防性保護。

      針對遺產文化價值的預防性保護包括資料記錄和宣傳展示及傳承兩方面。此外,預防性保護的內容還包括涉及上述兩個方面更高層次的內容,如國家法律法規、相關部門的統籌管理以及規劃性方案制定等。

      二、石窟類遺產預防性保護的定義和特點

      石窟類遺產預防性保護是指防止石窟結構破損和石窟遺產文化價值喪失的所有行動。其預防性保護有如下一些特點:

      1.石窟寺屬于遺址類的文化遺產,而遺址的特點是其是不可移動的,因此,其原生環境就決定了其保護必須重視環境對其的影響,而不像可移動文物可以選擇環境相對好的地方,也不像博物館館藏文物那樣可以對博物館的選址、建筑、文物庫房等有更多選擇。因此,一定要做好環境監測等預防性保護,減少環境因素對文物的損害。

      2.遺址類遺產的文物類型比較單一,不像博物館館藏文物材質種類那么復雜。石窟類遺址的文物主要保護材質是石質或泥塑造像、壁畫以及窟前木構建筑,所以,其預防性保護研究主要就是針對這些材質的保護進行技術、管理、展示等研究。

      3.石窟類遺址屬于古代宗教文化意識下的產物,其文化背景決定了其選擇的環境的特點,因此,其預防性保護一定要對其環境范圍作出合理的規劃,實現對其文化的整體性保護。同時,做好原生環境面貌的采集,做好記錄。而且不要再次修建一些現代建筑,除了必要的參觀道路。

      4.石窟類遺址的特點是在山體上開龕造像和繪制壁畫。因此,該遺址的預防性保護要注意石窟依存的山勢背景,即崖體的加固保護,尤其是注意災害如山體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造成的崩塌和風沙、降雨等造成的崖體風化腐蝕等。

      5.石窟類遺址由于其是在崖體上開窟龕造像及繪畫,其作為一種旅游資源,游客的過多參觀,一定會對窟內文物微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其預防性保護一定要對游客進行監測,控制游客數量等。

      6.石窟類遺址由于開窟較多,且各個洞窟的微環境可能存在不同的情況,因此其保護不僅要注意區域環境還要注意各個洞窟的微環境監測與日常維護。

      7.由于石窟遺址的不可移動性,造成其宣傳展示位置比較固定,使其外展較難,且一些石窟由于位置較高或較小等原因,使觀眾不能更清楚的看到,所以做好石窟造像各個部位的照相、文字記錄等預防性保護非常必要。

      三、石窟類遺址預防性保護的實踐對策

      (一)國家法律法規等的頒布

      法律保護是預防性保護最基本的手段。通過規定社會各界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和國家的強制執行力確保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通過公布保護單位,劃定并公布保護范圍和建控地帶及其規定,明確政府和社會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等方面為文物古跡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明確對破壞文物的行為需要承擔的后果,以防止犯罪企圖的產生。

      在公布的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石窟寺及石刻文化遺產就有134處,以及各省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多有涉及。且成立了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

      (二)規劃的制定

      規劃以兩種形式在預防性保護中發揮作用。一方面劃定保護范圍和建控地帶,并提出相應的管理規定,通過政府公布的形式使之具有法律效力,達到預防性保護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分項規劃確定預防性保護的具體項目、措施和資金來源,在規劃實施中達到預防性保護的目的。

      (三)監測

      監測是預防性保護的基礎。通過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劣化趨勢,分析病害產生的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消除或遏制劣化的發生和發展。石窟監測包括區域環境監測、洞窟微環境監測、文物本體監測、崖體監測、游客監測等。

      (四)調查記錄

      石窟遺址的調查記錄是預防性保護的永久保證。石窟類遺產由于其自身的環境特點,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會逐漸遭到損害,其原生環境也會遭到改變,因此,及時而仔細的記錄下來,是文物預防性保護的必要措施。

      (五)科學研究

      石窟類遺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還包含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等信息,同時也體現出當時人們的技術工藝和藝術審美。現在的科學研究,不僅包括人文信息的研究,還包括各種病害和保護技術等的研究。因此,科學研究

      對石窟的預防性保護是不僅為宣傳展示提供文化信息資源,還為石窟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六)宣傳展示

      宣傳展示主要是向觀眾宣傳保護文物的公眾意識,宣傳文物法規,使公眾成為保護文化遺產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也可使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深入到公眾之中,從而達到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

      相關期刊更多

      河南林業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林業局

      數碼設計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經濟日報社

      北京文物與考古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性猛交xx乱|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