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后康復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順產為一種自然分娩方式,是指胎兒從母體脫離,順利娩出。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會因擔心嬰兒生命健康,表現為焦慮擔憂等不良心理情緒。為了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提高母嬰的生命質量,本次研究中,在產婦順產分娩后,給予產婦實施必要的康復護理,應用效果令人滿意,分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婦產科中收治的產婦中抽調110例,年齡為18-38歲,平均年齡為28±1.2歲。初產患者40例,經產患者70例,懷孕周期為(37.1±1.5)周。110例產婦均分為兩組,甲組55例,乙組55例。統計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P>0.05比較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用于處理分析。
1.2護理方法
110例患者均分為兩組,甲組順產后實施常規護理,每天注意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以及陰道出血情況,定期對外進行消毒處理。乙組順產后實施必要的康復護理,可先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由有經驗的婦產科護理人員借助母嬰車,移動產婦以及嬰兒,根據產婦需求,對其進行沐浴、按摩以及接種的干預性護理。順產分娩后,觀察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并指導產婦如何正確的喂奶,以及嬰兒含接姿勢,之后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減少產婦受承受的心理以及生理壓力。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產程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情況、不良心理反應。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計量,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產程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甲組患者治療后,產程時間為(10.72±0.53)h,住院時間為(8.1±1.3)d,乙組患者治療后,產程時間為(7.58±0.42)h,住院時間為(5.28±0.4)d,乙組患者的產程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甲組,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滿意情況
甲組不良反應21例(38.2%),恐懼情緒8例,抑郁焦慮情緒6例,緊張7例,護理滿意42例(76.4%),乙組不良反應6例(10.9%),恐懼情緒2例,抑郁焦慮情緒3例,緊張1例,護理滿意54例(98.2%),乙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滿意情況與甲組相比,均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當前手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產婦分娩中越來越多采用剖宮產手術。但剖宮產手術分娩后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術中或術后出血過多,損傷腸管、輸尿管以及腸管,極易誘發術后感染發生,增加產褥感染率發生,不利于母嬰生命健康。因此,臨床主張針對一些具有順產指征產婦實施順產分娩[1]。從妊娠到分娩結束,產婦的身體以及心理經受一系列的考驗,分娩后,母嬰均會發生角色轉變,尤其是產婦擔心嬰幼兒身體健康,產婦會表現為一系列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為了保證產婦分娩后身體健康的恢復,給予其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產婦分娩后,可給予產婦實施必要的床旁護理干預。該護理干預模式是一項方便有效的干預性護理,給予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生理以及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2]。在實施護理中,醫護人員首先應具備專業的護理服務水平,堅持服務于產婦,盡量滿足產婦的合理需求,在護理過程中,讓產婦旁觀學習如何對嬰兒實施護理,并讓產婦與嬰兒接觸,進行必要的親情交流,有利于成功進行母乳喂養,讓產婦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以及幸福,有利于產婦出院后順利進行母乳喂養,照顧新生兒,緩解產婦因身份角色的突然轉變而產生的焦慮緊張害怕心理,提高母嬰生命健康[3]。母嬰床旁干預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不良心理情緒,有利于順產分娩后產婦身體健康的快速恢復。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乙組順產后康復護理實施后患者的產程以及住院時間明顯減少,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為10.9%,護理滿意率為98.2%,與甲組相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順產后,為了提高母嬰生命質量,可結合適合必要的康復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護理后不良反應情況,顯著提高護理滿意情況,有利于提高產婦以及嬰兒生命質量,提高母乳喂養質量,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郭忠芳,孟秋麗.順產后患者的臨床康復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4):179-180.
【關鍵詞】 健康教育;體形恢復;護理指導;康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3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94-01
健康教育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保健措施,是促使人們改善健康相關行為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1]。婦女產后體形都會產生一些變化,由于產后生理和角色的改變。產后婦女常常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嘆:體形難看了。為指導婦女產后科學有效地進行自身形體的健康恢復,通過健康教育在生產過程中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仍能還原一個美麗的形體,收到了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2012年住院的272例產婦進行跟蹤調查。隨機選擇既往無精神病史和重大軀體疾病者,產婦年齡20-43歲,平均(27.62±3.36)歲。其中20-25(歲)36例,25-30歲204例,>30歲36例。文化程度小學以下6例,初中64例,高中94例,大學及以上的108例。
1.2 影響產婦產后體形恢復的因素 由于懷孕期間子宮增大,腹肌隨之伸展直到腹直肌分開。而產后子宮逐漸復原,但腹壁松弛的肌肉卻難以恢復。而為了孩子的營養需求,產婦分娩前后攝入了各種高熱量食品,引起體內脂肪聚積體形發胖;又因產后乳腺增生,表皮及肌纖維也被脹得寬松,停止哺乳后,縮小,皮膚和肌肉松弛下垂,也失去了孕前特有的豐滿和彈性;妊娠期盆底肌和筋膜過度擴張也失去了彈力,部分肌纖維也因分娩出現斷裂,產后盆底肌肉與筋膜中可能有血漿浸出,致使盆腔內的器官組織疏松,引起腹部和臀部膨隆、下垂和變形。此時產婦的情感會變得脆弱敏感,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處于嚴重不穩定狀態,會出現一些心理障礙。因此我們對272例產婦產后的體形和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臨床研究并對應教育。
2 健康教育產后體形恢復的方法:
2.1 通過產前、產時特別是產后教育,使產婦保持情緒愉悅,主動參與體形恢復的康復護理。
2.2 合理飲食 教育產婦產后適量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但不能不過量、重視蔬菜、水果攝入,適量飲湯水,哺乳者禁食大麥及其制品、禁食油膩食物、忌食辛辣燥熱之物、忌食生冷之物、忌食堅硬粗糙及酸性食物、適當控制食鹽。
2.3 科學睡眠 保持充足科學的睡眠,是恢復體力和體形的關鍵。
3 體形恢復的方法
3.1 產后的護理 提倡母乳喂養、合理哺乳、及時斷奶、保持正確的喂養坐姿、注意清潔衛生以及維護、腹部的護理、產后要束腰。
3.2 適當的運動 產后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產后有意識的鍛煉腹肌、腹部按摩、按時做產婦體形康復操或物理和健美鍛煉等。通常產后運動可以在產后7天開始(剖腹產后10天),包括臀部上提、收縮、仰臥起坐等方法,每天運動1-3次,每次3-10分鐘。產后10天可以開始做整套產后保健操,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活動范圍也逐漸由室內轉向室外。強調定時定量每日堅持做,以不感疲勞為限??梢韵仍诖采献鲅雠P位的腹肌活動和俯臥位的腰肌活動。月子過后,還可以參加室外運動,其中最好的項目是散步,行程不少于2小時,鍛煉設備也可以積極使用。運動注意切忌過早、長時間的運動,避免子宮、膀胱、直腸突向陰道,造成子宮脫垂、尿失禁和排便困難等。
4 討 論
4.1 結論 本資料272例產婦,經過對產婦產前、產時特別是產后的教育,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通過3-6個月的出院回訪,產婦產后對自身形體的健康恢復生活質量的知識更了解,能心中有數,應對自如,掌握有效的自我護理和康復方法,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更科學,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產婦體形恢復良好。通過產期的健康教育,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和交流多了,融洽的醫患關系使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增強,提高了對醫護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
4.2 建議 ①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識和科學認識,避免了產婦產后多余的擔憂和誤入盲目的減肥區。②社會及家庭應高度關心和愛護婦女和嬰兒的健康,讓她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活動空間。③產婦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多與醫護人員溝通和咨詢。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堅持適度鍛煉,注意自我的調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連續性護理; 初產產婦; 產后康復; 影響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28
產婦分娩后從生理和心理上均產生一系列的變化,胎兒分娩后無論是順產或剖腹產對產婦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方法促進產婦生理功能的恢復,使產婦早日恢復最佳狀態,以更好的精力和體力照顧嬰兒。并且此時產婦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要幫助產婦迅速適應母親的角色,保持心理狀態的穩定[2]。采取連續性護理的方法,及時全面的關注產婦的生理及心理狀態,確保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3]。本院選取70例初產婦,分別采取連續性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8月于本院婦產科分娩的初產婦70例,均為足月分娩,年齡在21~38歲,平均(28±2.38)歲,其中順產30例,占42.9%,剖腹產40例,占57.1%。將70例產婦隨機分成連續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5例,分別采取連續性護理和常規護理,兩組產婦無年齡、體重、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常規護理組對初產婦采取常規護理的方式,包括對家屬及患者做好產后指導,做好會以及手術切口的日常護理,指導產婦嬰兒喂養,日常巡護,觀察產婦狀態,做好日常護理工作。
1.2.2 連續性護理 首先做好產婦的產前指導和宣教,并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為胎兒分娩后做好提前物質和心理準備。分娩后首先觀察產婦的身體狀態,指導產婦對產后不適及時作出適應性調整,出現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做好會及手術切口的護理,保持清潔,防止感染。此時的產婦身體極其虛弱,要從飲食上對家屬做好指導,禁忌生冷、辛辣的食物,可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蛋白含量高的雞蛋、瘦肉等營養價值高的食物[4]。提倡產婦早起輕微的活動,能夠促進產婦子宮的恢復,防止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產后抑郁是產后的常見心理狀態,觀察產婦的心理狀態,對產婦積極的做好心理疏導,向其講授孕產知識,增進與產婦的交流,樹立產婦的信心[5]。
1.3 評價標準 1個月后觀察兩組產婦的心理情況、子宮恢復情況,產婦的心理狀態采用SDS量表評定,抑郁值﹥53,提示患者處于抑郁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 15.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初產婦的心理狀態 連續護理組的抑郁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初產婦的心理狀態比較
組別 良好(例) 抑郁狀態(例) 抑郁率(%)
連續護理組(n=35) 32 3 8.6
常規護理組(n=35) 20 15 42.9
2.2 兩組初產婦的子宮恢復情況 連續護理組的初產婦子宮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初產婦的子宮恢復情況
組別 優(例) 良(例) 差(例) 優良率(%)
連續護理組(n=35) 24 9 2 94.3
常規護理組(n=35) 10 14 11 68.6
3 討論
孕婦分娩后,完成了角色轉變,生理上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對家人產生依賴性,急需家屬的關心和愛護,而且此時產婦身體比較虛弱,抵抗力差,極易感染疾病,需要早期的康復鍛煉和合理的營養支持。所以要從產婦的分娩前、分娩后保持連續性護理,從飲食、衛生、心理、康復等方面綜合護理,才能保證初產婦以最好的身心狀態渡過產褥期。
對初產婦產后的連續性護理能夠極大的減少產后并發癥的出現。產后幾天子宮不斷收縮,大部分產婦會出現下腹部疼痛,并且會出現持續性產后惡露,此時要及時與產婦溝通,取的產婦的信任,以熱情和藹的態度對待初產婦,主動關心產婦的需求,向產婦講授孕產知識,對產后身體的一些不適有正確的認識。鼓勵產婦做早期的康復訓練,既能提高產婦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促進子宮的早期恢復。同時觀察產婦的生理狀態,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每天做好產婦會和手術切口的護理工作,防止感染的發生。對初產婦在飲食方面宜選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產婦的營養,為嬰兒提供足夠的乳汁。通過本次研究,顯示出連續性護理的明顯優勢和臨床應用的必要性,在70例初產婦中,采用連續性護理的35例初產婦子宮恢復情況和心理狀態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說明連續性護理的模式能夠以患者為中心,更全面的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瑞紅. 初產婦104例產后心理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下半月刊(外科護理), 2011, 17(1): 115-116.
[2] 于鳳. 初產婦分娩前后的心理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6, 3(10): 868.
[3] 初艷紅, 劉桂珍, 于娜娜. 連續性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 中國臨床研究, 2012, 25(6): 616-617.
[4] 王秀英. 產后健康教育及護理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18): 2384-2386.
【關鍵詞】 護理干預;剖腹產;孕產婦;康復
剖腹產也叫剖宮產,是外科手術中的一種,手術切開孕產婦的腹部及子宮,以分娩機轉方式娩出嬰兒[1]。通常剖腹生產是避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嬰兒或者母親性命及健康造成損害。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水電平衡知識以及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改進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進步,剖腹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圍生兒生命的一種手段。在本組研究資料中,我們對25例行剖腹產的孕產婦采取護理干預,觀察孕產婦康復情況,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剖腹產孕產婦5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25例,分別稱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孕產婦年齡在22-34歲,平均年齡(28.5±3.5)歲;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6例;對照組孕產婦年齡在23-36歲,平均年齡(29.5±3.5)歲;其中初產婦17例,經產婦8例;所有孕產婦均經過檢查詢問,確定行剖腹產。兩組孕產婦年齡和病情上無明顯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25例孕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注意觀察產婦生命體征、腹部切口情況、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情況、排氣后進食、尿管留置1天后拔除,拔除后盡量下床活動,嚴格遵照醫囑用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25例孕產婦采取護理干預,對孕產婦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減輕孕產婦負面情緒,將心理狀態保持在最佳狀態,熱情大方多與孕產婦溝通,講解產后如何更好的恢復身體健康,注意孕產婦的飲食,術后6小時給以流質食物,不給予糖、蛋和奶等流質食物,比較兩組孕產婦術后情況。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兩組孕產婦術后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孕產婦乳汁不足、血尿、壓瘡、脹痛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產后憂郁癥、母乳喂養、自主排尿失敗。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并且P
2 結 果
觀察組乳汁不足發生率、血尿發生率、壓瘡發生率和脹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近幾年隨著醫學的進步,社會的各種因素影響,剖腹產率有上升的趨勢[2]。剖腹產具有不必經歷分娩鎮痛、產道不會裂傷、沒有難產的憂慮等優點,但具有可能會大出血或者麻醉意外,比較容易產生血栓造成生命危險或者術后傷口感染化膿等,并且胎兒未經產道擠壓,容易得呼吸道疾病等缺點[3]。剖腹產適應癥有胎兒窘迫、產程異常、頭盆評分異常、胎位不正、多胞胎、疤痕子宮、胎盤因素、孕婦不適合陰道生產和胎兒過大。妊娠合并癥有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心臟病、糖尿病、腎病、妊娠合并尖銳濕疣和淋病等。護理干預是通過使用護理措施來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護理干預可以分為臨床護理干預和社區護理干預。護理干預的意義為社區護理干預有助于糖尿病生命質量;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腦癱患兒生活質量;護理干預有利于降低高血壓會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其健康行為且提高生活質量;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RA患者病情,降低致殘率;良好的護理干預往往能夠減輕和避免患者的疼痛。根據本次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對剖腹產孕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比對照組對剖腹產孕產婦采取護理干預的效果差,護理干預有利于孕產婦術后康復,減少乳汁不足發生率、血尿發生率、壓瘡發生率、脹痛發生率、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憂郁癥發生率和自主排尿失敗發生率,加快孕產婦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 高榮杰.剖腹產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2,04(02):360-360.
溫州市人民醫院分娩室浙江省溫州市325000
【摘 要】選擇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探討優質護理對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及術后康復的干預效果。結果表明,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縮短產婦住院時間,促進產婦康復出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優質護理;剖宮產;術后疼痛;術后康復
剖宮產是產婦常見的臨床分娩術式,臨床上主要應用于高危妊娠、分娩異常及存在嚴重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中[1]。剖宮產產婦在術后因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和刺激,易發生多種合并癥,如胃腸功能紊亂、乳汁分泌不足、疼痛及感染等,對產婦術后康復及新生兒后期健康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2]。臨床研究表明:給予剖宮產產婦優質的護理干預,可顯著緩解術后疼痛程度,改善產婦不良預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年齡21~37歲,平均(25.5±4.2)歲;孕周37~41周,平均(38.5±1.2)周;初產婦73例,經產婦17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兩組在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
(1)加強術前健康宣教:術前向產婦講解剖宮產手術的操作過程和術后疼痛的具體評估方法,使產婦提前做好術后疼痛的心理準備,并學會正確的疼痛表達方式。
(2)強化心理疏導: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產婦心理疏導,告知產婦樂觀的心態可有效緩解疼痛程度,并叮囑家屬多給予產婦陪伴與鼓勵。
(3)加強母乳喂養指導:術后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以防止引起切口疼痛。
(4)加強切口與排尿護理:護理人員應在嚴格無菌條件下為產婦切口換藥,鼓勵產婦在導尿管拔除2h后自己小便,并指導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術后康復。
1.3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為0~10分)對兩組產婦的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3],分為四個等級: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輕度疼痛:1~3分;無痛:0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康復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治療組術后自主排尿時間、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首次泌乳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術后疼痛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治療組術后疼痛程度顯著輕與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剖宮產手術的臨床適用范圍在不斷擴大,選擇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剖宮產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易影響到母乳分泌和母乳喂養,對產婦術后康復及嬰兒的健康成長均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臨床研究表明:術后疼痛易使產婦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影響產婦睡眠質量,減緩產婦的康復進程。而優質的護理干預可以給予產婦全方位的護理關懷。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產婦通過加強術前健康宣教和用藥指導、強化心理疏導、加強排尿及切口護理,合理指導母乳喂養,制定科學有效的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術后自主排尿時間、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首次泌乳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術后疼痛程度顯著輕與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縮短產婦住院時間,促進產婦康復出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沈惠玲,涂利娟,陳鵬,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促進剖宮產術后康復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4):2116-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