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預防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季到了,各類細菌和病毒隨氣溫逐漸回升迅速繁殖,如預防不當,呼吸道傳染病極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通過呼吸道侵入易感人體,并隨呼吸道分泌物繼續傳播,侵入另一易感機體的傳染性疾病。一旦患上呼吸道傳染病必須及時治療,否則會產生相關并發癥,造成嚴重后果,現筆者針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治療情況進行淺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防治措施
1.2.2 市動員和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市疾控中心派專業人員到各學校及托幼機構、各流動人口密集區域進行宣傳指導,充分利用廣播、宣傳畫、墻報、校會、發放宣傳單、報紙、懸掛橫幅和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勢,廣泛開展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做到家喻戶
1.2.3 加強協作,做好疫情防控 各醫療單位、學校及托幼機構加強與衛生部門協作,建立信息通報制度;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統計上報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生活場所環境通風、換氣、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區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加強對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的主動搜索和技術指導;要配合區衛生局監督所加強開展對學校傳染病疫情防控的監督執法檢查。同時,大部分醫療機構能充分認識到當前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建立有防控領導小組,開展了對重點科室、重點人員的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設置發熱門診,按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暫存和集中處置;但個別社區服務站還存在對醫務人員傳染病報告管理及防治知識培訓內容不夠全面、無獨立發熱門診、布局不符合消毒隔離規范和醫療廢物移交登記不及時或有遺漏項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場下達監督意見責令限期整改,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逐級開展培訓,擴大冬春節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宣傳力度和范圍;強免期間各縣區衛生局、疾控中心抽調人員,組成督導組巡回督導各服苗點,并對流動人口、農民工聚集地區進行重點督導,力求強免工作不出現疏漏。
2 結果
3 討論
呼吸道傳染病在冬春季節容易頻繁暴發,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有傳染病發生,易造成流行。因此掌握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對于遠離傳染病、保證身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等,而所謂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病原體從呼吸道感染、侵入、傳播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并發癥。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很大,流感可引起腦炎、心肌炎等,2003年爆發的SARS就是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
【中圖分類號】 G 478 R 181.3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42-02
【關鍵詞】 公共衛生;生活變動事件;綜合預防;學生保健服務
學生是所有人群中比較脆弱的群體,學校作為學生聚集學習和生活的特殊場所,是常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特殊區域,占每年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80%~90%[1]。進一步分析這些事件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學校的發生,減少對學生的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筆者開展了本次調查,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選擇2005-2008年浙江省網絡直報數據,對發生在各類學校的所有公共衛生事件和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對各類事件及相關信息進行比較。
2 結果
2.1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情況 2005-2008年全省各地共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728起,其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事件)526起,相關信息(未分級事件)202起。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占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792起)的66.41%,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以傳染病事件為主,共659起,占報告總數的90.52%,另有食物中毒事件50起,流感樣病例暴發6起,其他公共衛生事件13起。共報告發病數29 753例,報告死亡數2例。
從各地近4 a的報告情況來看,以2006年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最多,共報告215起,占29.53%;2005年報告174起;2007年報告178起;2008年報告相對較少,共161起,占22.12%。
2.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學校類型 從2005-2008年報告學校類型來看,報告數最多的為鄉小學,共報告311起,占52.80%;其次為鄉中學和縣小學,報告69起和48起,分別占11.71%和8.15%。見表1。
表1 浙江省2005-2008年各類學校突發事件構成情況
學校類別構成比/%學校類別構成比/%
鄉小學52.80市小學4.92
鄉中學11.71其他3.40
縣小學8.15市中學2.38
幼托機構6.62普通高校2.21
縣中學5.94中專和技校1.87
2.3 學校突發傳染病事件類型 2006年比2005年明顯增加了水痘事件的報告數,病例數也有明顯上升;而2005年報告較多的麻疹事件在2006年無事件報告,與2005年采取了強化免疫接種有關;報告病種變化不大,僅比2005年新增猩紅熱1種,減少副傷寒1種。
2007年與2006年相比,報告病種變化較大,新增了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霍亂、病毒性腦炎、咽結膜炎熱、副傷寒和甲肝等6種,減少了猩紅熱和手足口病2種。
2008年與2007年相比,風疹較2007年大幅度上升,其他報告病種變化不大,減少了病毒性腦炎、咽結膜炎熱、副傷寒、甲肝、猩紅熱等5種,新增皰疹性咽頰炎。
4 a報告事件均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其中風疹在2008年呈高發態勢,其次為細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
2.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和地區分布 事件報告集中在學校開學期間和春夏之交季節,假期基本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從近4 a的報告地區來看,全省各市均有突發事件報告,以大城市的綜合類學校報告較多,而海島地區等則報告較少。見圖1。
圖1 浙江省2005-2008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間分布
3 討論
3.1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點
3.1.1 小學多發,以一般事件為主 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一般事件為主,無重大和特大事件發生。報告學校以小學居多;報告發病數占全省所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發病總數的比例較高,但死亡人數所占比例不高;2006年報告發病數最高,與2005年相比明顯增加,與水痘報告事件數明顯增多有一定關系,而2007年總的事件報告數較2006年下降,發病數也有所回落,2008年與2007年相比,風疹較2007年大幅度上升。
3.1.2 以傳染病疫情為主 報告事件數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其次為細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農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為主,原因主要與飲用水有關;城鎮學校則以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為主,與目前學校招生密度大、教室通風不佳有一定關系。
3.2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
3.2.1 開展麻疹疫苗查漏補種工作 麻疹疫苗查漏補種工作是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針對浙江的實際情況,2005年開展了15歲以下兒童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組織各地認真落實幼托機構、學校(特別是民工子弟學校)查漏補種以及新入學兒童查驗接種證工作,這些措施減少了2006年和2007年麻疹的群發事件。2008年浙江省麻疹疫情又呈高發態勢,說明疫苗的連續性可能存在問題。
報告的學校突發事件中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風疹等呼吸道傳染病為主。由于呼吸道疾病潛伏期長,多數病例在潛伏期即具傳染性,對于集中上課的學校來說若對個別患者進行隔離無法真正實現傳染源的隔離,給防控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學校呼吸道疾病相關突發事件的防制工作應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3.2.2 密切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學校的防控工作 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人群相對較為集中,環境較為封閉,兒童抵抗力較弱,極易造成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做好學校傳染病防制工作尤為重要。應通過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采取有效防制措施,降低疫情的發生率或控制疫情進一步擴散,以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身心安全,促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1]。
由于浙江省經濟發達,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較多,免疫空白人群較多的民工子弟學校發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水痘等疾病局部暴發的危險性較大,應予以格外關注。
3.2.3 進一步提高報告和疫情監測,加強相關部門溝通 目前浙江省各級各類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意識雖有所加強,但仍存在發現隱患不及時、報告信息不及時、報告程序不正確以及因害怕承擔責任而故意緩報、瞞報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影響了防制措施及時有效落實。學校應提高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敏感性,及時發現發病學生,第一時間予以治療;發現疫情應及時、真實予以上報。
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應加強監測,及早發現疫情,盡量爭取疫情防控時間。在及時上報的同時,要確保報告質量,在準確核實疫情后進行網絡報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中,需要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衛生行政部門之間的密切銜接配合。但在實際報告中,由于信息溝通不夠到位,常常出現三者銜接脫節的現象,從而影響了政府部門對于事件信息了解的及時性、準確性,進而影響事件防控工作的開展。因此,加強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衛生行政部門三者之間的溝通機制是非常必要的[2]。
3.2.4 切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過程中,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事件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意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得到學校的密切配合才能將措施落到實處,但部分學校在措施的落實或配合落實上存在形式主義,并未真正落到實處。
針對目前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形勢,疾病預防控制部門與學校之間應密切協助。學校應積極聽取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提出的關于各項防控措施的意見并加以切實落實;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做好晨檢工作,或開展健康體檢,加強監測,做好教室、宿舍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消毒,做好新入學兒童接種證查驗工作,配合做好查漏補種;切實加強相關疾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增強學生體質。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應對學校在防控措施的落實上予以深入指導。
4 參考文獻
[1] 蘇莉,韋波,唐崢華,等.初中生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應激反應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1-3.
[2] 鄧惠敏,冉鳳秋.2006年福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職業與健康,2008,24(16):161-163.
二、深入開展調查,全面掌握當前農村旱情。動員會結束后,第十隊就趕赴雙柏縣各鄉鎮,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角和中小學校、農戶家中,通過“問、察、訪、聽”全面了解鄉情、校情、村情、旱情和學校師生、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傳達各級黨委政府當前的抗旱救災政策措施,為當地群眾加油鼓勁,增強民眾抗災救災信心。
三、積極開展工作,大力宣傳生產生活自救。每到一處,服務隊最關心的就是當地群眾有沒有飲用水、飲用水是否安全的問題。進校舍、走村入戶宣傳有關飲用水安全知識、疾病預防控制特別是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并對一些存在飲用水安全隱患的學校、群眾發放了飲用水消毒劑,要求當地學校師生和老百姓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杜絕喝生水,杜絕食用不干凈食物,嚴格飲用水、餐具消毒措施。在一些人員集中的集鎮,服務隊不顧路途勞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緊張的義診、宣傳工作中,在集鎮開展健康咨詢、送醫送藥的醫療救助活動,吸引了前來趕場的眾多農民朋友,許多老人前來咨詢,服務隊重點向群眾宣傳了天氣干燥容易引發的上呼吸道疾病和腸道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識,并耐心解答就診群眾關于防病治病的各種咨詢。衛生服務隊熱情周到的服務,專家們耐心細致的解答,讓當地老百姓眉頭舒展,心情舒暢,尤其是老年人、婦女們和兒童們對這次活動的開展連連叫好。
四、工作成果。截止3月15日,衛生服務隊走遍了雙柏縣所有8個鄉(鎮),為400多名老百姓義診和開展疾病預防知識咨詢、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11000份,展出展板12塊次,免費為老百姓發放價值19764.00元的藥品和消毒劑。醫院還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抗旱救災捐款5590.00元。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介紹,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項或多項者,就屬于重癥病例的前兆,應立即就醫。
這些特征為:體溫超過39℃,并且持續3天以上;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每分鐘呼吸次數增多,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神志異常,如反應遲鈍、嗜睡、躁動、容易驚厥等;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現象;影像學檢查有肺炎癥狀;原有的基礎性疾病病情明顯加重。
甲流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五大類:孕婦,5歲以下兒童,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肥胖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心病、腎病等基礎性疾病的病人。對以上高危人群來說,盡量少到公共場所,少坐公交車,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接觸人群。在家里要常通風、勤洗手,不要觸摸電梯鈕、扶梯把手等公共用品。如果一定要出門,要戴上口罩。要加強營養,規律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此外,基礎性疾病患者應保持原有疾病的穩定。
2.孕婦感染甲流應及早用藥
通常,孕婦用藥都特別謹慎,以免傷害胎兒。但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甲型H1N1流感通報中說,孕婦一旦出現甲型流感癥狀,應盡早用藥治療,其利大于弊。
世衛組織官方網站日前的這份通報說,根據美國的研究及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孕婦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出現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高于常人。
通報說,其他一些甲型H1N1流感疫情嚴重的國家最近也報告了孕婦染病后危險大的情況,尤其是那些處于孕中、晚期的孕婦。世衛組織還接到報告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孕婦,其胎兒死亡或發生流產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世衛組織因此強烈建議,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孕婦本人以及醫生都應高度警惕出現的流感樣癥狀。一旦出現流感癥狀,醫生應盡早讓孕婦服用抗病毒藥物達菲。達菲在流感癥狀出現后48小時內服用療效最佳,因此醫生應在孕婦出現流感癥狀后立即開始用達菲治療,而不應等待實驗室檢測結果。即便已過了48小時的最佳治療時機,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孕婦也應積極服用達菲。世衛組織說,目前臨床觀察發現,服用達菲可降低流感患者出現肺炎的風險,也可降低患者住院治療的幾率。
3.甲流疫苗 政府統一采購
目前我國甲流疫苗的接種策略是優先在關鍵崗位的公共服務人員、學生及教師、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中接種。無論是什么單位、部門的工作人員,只要屬于重點接種的人群,省級衛生部門將根據疫情控制需要,有計劃地予以接種。
現階段,甲流疫苗由政府統一采購,統一調配,暫不接受自費接種,也不能自行購買接種。另外,衛生部部長陳竺說,由于科學有序的防控措施,我國甲流疫情一直處在有效控制之下。目前疫苗接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陳竺部長說,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將完成6500萬人的甲流疫苗接種。
4.3歲以下兒童不打甲流疫苗
在衛生部近日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預防接種知識答問》中明確表示,是否在幼兒園兒童中接種甲流疫苗,將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但據了解,我國甲流疫苗只在3歲以上人群中開展了臨床試驗,目前還沒有3歲以下兒童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因此,通過國家藥監局批準使用的甲流疫苗僅適用于3歲以上人群,3歲以下的兒童暫不能接種。
前沿進展
(1)心房纖顫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 董玉紅
(3)血管活性物質與肝腎綜合征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鐘曉琴 周飛
(5)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研究進展 劉延梅 陳鳳英
(8)心房利鈉肽與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昝春輝 宣兵
(11)冠狀動脈搭橋術后靜脈橋早期過度擴張的研究進展 強北平 azriel b.osherov bradley strauss
(14)抑郁焦慮情緒與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 高歌 影
專題研究
(17)瑞舒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李晨 寧群 王玉斌 從林英
無
(19)信息速遞 無
專題研究
(20)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肖珊
(22)低分子肝素鈣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賴美聲
(24)麝香保心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張雅萍 趙超 陶愛軍
課題研究
(26)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致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炎癥因子的研究 聶曉改 殷梅
(31)冠狀動脈慢血流與內皮功能損傷的相關性研究 王濤 李遠 肖文良 姜志安 張曉光 殷洪山 趙淑健 張松 楊增芯
(34)心力衰竭合并低鈉血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及其療效觀察 黃鶯 張春紅
(36)縫隙連接蛋白43與心律失常關系的研究進展 焦華琛 劉春英 郭麗
論著
(38)還原型谷胱甘肽對失血性休克型急性肺損傷相關炎性因子及抗氧化因子的調控及肺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劉振威 高風英 方閱
(41)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治療時心臟功能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變化 董潤蘭 楊文東
(43)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值對高血壓及糖尿病腎損害的評價及其臨床特點分析 段玉雯 王麗
(46)布地奈德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及對喘息發作的影響 陳濤
(48)西洛他唑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脂聯素和內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響 周小波 范學榮 郭宏偉 張愛軍
(50)腦梗死后出血性轉化六個月自然轉歸情況觀察 殷梅 朱榆紅 宋道遠 李燕 賈文姬 李春艷
(52)血凝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預測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價值研究 韓愛子 王碩瑩 王臣廷 劉相麗
調查研究
(55)社區心肌梗死行支架術后康復期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支持調查 陸瓊芳
信息速遞
(57)普及搶救知識推動規范治療——《心律失常緊急處理專家共識》正式 無
調查研究
br> (58)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病原體種類及耐藥性的調查研究 何燁穎 陳章 吳奎 耿延東
中醫·中西醫結合
(60)肌氨肽苷聯合早期針灸及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舒鑫 唐興江
(63)血塞通凍干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標志物的影響 楊承志 孟新顏 蔚志剛
(65)普羅帕酮聯合舒血寧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療效觀察 韋煥杰
(67)步長腦心通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劉斌 張艷萍 王敏
(69)穩心顆粒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趙隆芳
(70)蓮花清瘟膠囊治療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 辛海賓
(72)腦脈泰膠囊聯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療效觀察 羅海東 羅海龍
短篇論著
(74)強化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內皮功能的影響 藍海東
(76)右美托咪定對肺癌根治術患者的肺保護作用 駱志忠 肖源芬
(78)腦出血后遲發性水腫發生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張秀玲 宋玉瓊 彭清臻
(80)血清內臟脂肪素水平與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 戴青原 郭濤 楊西云 劉中梅 趙昭 胡家麗
(81)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符麗萍
(83)健康教育對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 楊殿福 徐泊文 馮建文
(8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與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的相關性研究 陳默野 劉濤生 郭宏偉 張愛軍
(87)阿替普酶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桑志武
信息速遞
(88)本刊“急診急救”欄目征稿啟事 無
短篇論著
(8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的臨床分析 張瑛潔
(91)辛伐他汀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效果觀察 夏秀瓊 袁小玲 雒洪志 繆炯燏 林宇鵬 郭偉洪
(9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肺動脈高壓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內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聯合檢測意義 黨穎徐 齊紅雙 李英
(95)營養支持對腦出血昏迷患者療效的影響 張劍英
(97)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的麻醉方法分析 王興高 劉善發 黎葵英 文日新
(99)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觀察 邵茸 劉嬌蘭 龍雁 周麗葉 馬桂英
信息速遞
(100)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風險明顯升高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