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化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班級文化是一個熟悉的話題,大家談論的已經很多,比如班級的環境布置要有詩意,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要實行學生民主管理,要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很難再說出很有新意的話。
回想一下近二三十年在全國產生影響的一些優秀班主任,他們個個都善于建設好自己的班級文化,馮恩洪、魏書生、任小艾、李鎮西、萬瑋莫不如此,他們使用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性特征,那就是很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藝術化地組織開展活動,用活動來凝聚人心,從而逐漸培育班級精神,構建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的最大難點就是真切體會學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履歷的老班主任,積累了很多班級管理經驗,他們的經驗會幫助他們處理學生的有關事務,有些經驗也的確管用,起到實效。但是很多以前管用的經驗,現在未必管用,原因就在于學生變了。今天的學生不同于以往的學生。我從高三下來,接收高一年級一個新的班級,發現他們和上一屆高三學生有很多不同,就此我和學生交流過,學生用很不屑的神態教育我:“我們現在的學生三年就是一代,我們跟上一屆高三有代溝了。”仔細想想,確有道理。今天的社會變化很快,知識信息,思想觀念,技術更新,電腦網絡,歌星影星,偶像崇拜,變化實在太大,這些都必然地影響到學生身上、學生心里。學生在變,但我們的教師卻沒有多大變化,基本上還是沿用以往的經驗,這必然和學生產生隔膜,學生想什么,學生要什么,學生反感什么,學生主張什么,學生反對什么,我們教師常常是不甚了了,不能說完全不知道,但的確是知之甚少。所謂真切地體會學生心理需求,不是那種泛泛而知,不是那種寫在書本上的所謂學生心理,而是能夠和學生真正對上話,能夠感知他們的困惑,他們的煩惱,能夠知道他們的期盼,這樣班級文化建設才有了堅實的基點,因為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基于學生,以學生為出發點,最終才能有效地服務于學生。
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藝術化地組織開展活動,就是要精心構思,精心設計,就是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地變化形式,以求效果最大化。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活動,要開展各種體育的、藝術的、學習的活動,這些活動是否有收效以及收效大小都主要依賴于前期的設計。活動設計當然可以交由學生來操作,但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不能不聞不問,要參與,要過問,要點撥,力求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建平中學在開展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有許多老師、校長出了很多金點子,一下子把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凸現出來。比如將上海市社會福利院的殘疾孤兒領到學校,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懂得如何關心身邊的人,樹立起自己的責任意識。比如1998年國慶節活動把參加江西九江抗洪搶險的部隊官兵請到學校里來,以親身經歷向同學們講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動人故事。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就立刻召開學生大會,以慷慨激昂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內在熱情,燃起學生的人文情懷,燃起學生的關愛之情,全校師生一天之內共捐款41萬人民幣。比如讓學生坐上熱氣球,體驗一下從空中看校園的感覺。組織學生活動,特別講究時間、地點、形式、同伴,上面提到的捐款救災,可以說是在第一時間進行的,讓學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把殘疾孤兒領到學校,把參加抗洪的官兵請到學校,是選擇最佳的伙伴;從空中俯瞰校園,則是選擇最佳的空間。用合適的方式,取最佳的時間,定最佳的空間,選最佳的同伴,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用心經營,用心謀劃,藝術化地組織活動能使學生耳目一新,積極參與,積極體驗。一次次的活動,無論是班規制定,還是體育競賽,無論是藝術節慶,還是模擬法庭,無論是社區服務,還是遠足郊游,都盡可能讓學生難以忘懷,活動的作用就能充分顯示出來,班級的文化就能慢慢形成,班級的精神就能逐漸凝聚,班級的靈魂由此產生。
在對中國古建筑夜景照明設計中,以尊重其本身特色、維持其固有韻味為目的。中國人對燈光色彩的追求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們對紅色和黃色的熱衷就證明了這一點。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上我們隨處可見的紅燈籠為我們營造了熱鬧非凡的氛圍。但是設計者似乎并沒有考慮建筑的本身是怎樣的意義。中國古建筑實際是中國文化一種形式上的體現,它有明確的制度、等級的區分。比如,在建筑的高度、色彩、材質甚至是建筑體上的花紋都是有明確規定的。而如今在燈光照明設計的部分似乎設計師往往忽略了這些重要的因素。中國古建筑是我們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它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所以無論如今怎樣對它進行修飾都應在保護和不損害其本身的前提下進行。
二、藝術化的處理手法
目前我國古建筑的夜景照明設計通常所用的手法就是“勾邊”的照明方法。將建筑的外輪廓形式用燈光勾勒出來。而這種照明手法的效果從美學角度來看是不理想的。因為這樣的照明手法首先它突出的是燈光而非建筑本身,其次沒有將建筑的細節、特色表現出來。從視覺上來看畫面過去平面化,沒有層次、虛實變化。中國古典建筑,在設計之初注重與自然景觀的結合,所以在夜景照明設計時我們同樣可以將這樣的設計理念運用其中,將建筑、植物、水體相結合,不僅僅只針對建筑本身進行照明,使其成為一幅構圖完美的畫面。當多個元素出現在畫面中時,設計者就應該考慮它們的主次、前后、虛實關系,要有取舍地對建筑進行照明處理。
三、以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例分析
(一)大唐芙蓉園的定位和歷史文脈
西安大唐芙蓉園,是全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畝。景區包括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
(二)建筑特征
大唐芙蓉園是一座仿唐式古典建筑,園內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規模上全國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時期的所有建筑形式,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書,大唐芙蓉園遵循古建筑應是延年益壽,不是返老還童的原則。建筑材料設計均采用磚瓦混凝結構與木材結構相結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長久不受損害。
(三)照明設計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園中由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多個建筑構成。其中紫云樓、御宴宮,在整個夜景中,作為主體建筑做了突出照明設計。如圖1所示,運用平實的照明手法把建筑的層次、輪廓做出了恰當的塑造,臺基冷色調的照明為整個建筑增添了一種懷古的氣氛。同時水體的夜景也為整個景觀的塑造增添了活力,燈光對墻面的大面積投光照明使得周圍的樹木形成了剪影的效果,同時植物也調劑了整體的夜景效果,從而避免了墻面上大面積投光的單調性。相對于主體建筑的照明,作為連接建筑單元體的廊道、涼亭它們的照明手法似乎就顯得簡潔許多,如圖2所示,涼亭只做了檐上和柱子的簡單勾勒,形成了檐上亮而亭內暗的對比效果,與不遠處的紫云樓形成了呼應的效果,兩者之間的主次、虛實關系一目了然。而水的夜景主要體現在倒影上,倒影的朦朧、虛幻,正好和建筑的照明形成了鮮明的虛實對比,使得整個夜景更加豐富。中國古建筑是環境中的建筑,它不可孤立而存在,所以在做照明設計的同時也要將環境考慮進去。另外,在做夜景照明設計的時候,燈具位置的設置是影響古建筑觀賞本身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國內常見的漏洞便是燈具設置在顯眼處,影響了建筑的觀賞性,同時這也是古建筑照明設計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古建筑不像仿古建筑在設計之初就將照明設計考慮進去而留出燈具的放置位置。“見光不見燈”是夜景照明設計最好的體現,看不到燈的華麗只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在提高古建筑的夜景觀賞性的前提下,對古建筑本身的保護同樣是我們應該放在首位的,因為夜景照明是建筑在夜間形象的再現,是為了加深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延長它的觀賞時間,并非是重塑它的行為。
四、結語
前面已經提到,所謂的現代藝術中心就是一個城市傳播文化藝術與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和載體,也是城市居民日常參觀、學習、休閑的地方,是一個城市重要的建筑。例如,本文通過對現代藝術中心設計情況的陳述,運用圓方互融、天圓地方等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及基本風格,著重分析了傳統文化要素在現代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中的運用。現代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從理念、風格與手法上都應該追求現代設計模式的運用,即以現代的技術手段、機器藝術或功能主義藝術為設計的主要架構,形成較為完善的設計模塊。當前我國很多地方現代藝術中心以“圓方互融”為核心的設計理念,即追求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建筑設計哲學與現代設計美感的結合,進一步提升建筑物的美學品質與現代化氣息。眾所周知,所謂的“天圓地方”,是中國傳統的建筑設計的哲學基礎,也是設計風格的一個總結。將天地寬廣與建筑物的棱角分明、圓潤飽滿、中軸線設計等概念有機統一,最終形成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模式。所以,當前我國很多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就是要盡可能地吸收傳統中國建筑設計中的凈化思想,并融合現代藝術和空間設計的理念,形成圓方互融的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概念和模式。例如,現代文化藝術中心的景觀系統就是展現傳統文化要素與設計理念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藝術中心“天圓地方”基本設計原則的附著物。例如,文化藝術中心景觀系統的整體分布和概念,以紅色中軸線為界,景觀大體上被區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塊,彰顯出設計嚴格遵循傳統建筑設計的原則,即以天圓地方的設計概念為引導,輔以現代設計的手法和風格。此外,景觀的整體設計外觀多以圓潤飽滿的風格為主,無論是花草樹木的規劃還是濱水河池的布局都要突出圓形的特色,從遠處俯瞰一派古典建筑設計的氣息。此外,景觀節點要已圓形的設計圖案為準,中軸穿插其中,外部輔以裝飾,可謂是和諧統一的極致。另外,整個景觀的設計和規劃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即景觀外部的“切割”與“劃分”可謂棱角分明,體現出模塊化設計的現代設計風格,同時由于圓狀的主體景觀完美融合,形成十分自然、舒適的濱水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效果。因此,當前我國諸多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將傳統“天圓地方”的建筑設計哲思與現代藝術空間設計手法相結合,達到了圓方互融、和諧公存的良好效果,整個現代藝術中心的景觀與美學氣質可謂“蔚然成風”,極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時為更好的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做出了貢獻。
2現代文化藝術中心設計展現傳統文化與人性化、藝術化的結合
我國傳統文化要素能夠在現代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中得到很好的運用,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具備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為文化藝術中心設計提供很好的幫助;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對藝術、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傳統文化要素存活的關鍵。所以,必須要把傳統文化要素與人性化設計、藝術化設計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設計效果。具體的,在遵循現代設計理念與手法的基礎上,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要將古代中國傳統的建筑設計哲學充分運用其中,形成了較為創新的藝術中心設計模塊,也進一步提升了藝術中心之于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傳統設計風格的主導下,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訴求和功能,即滿足城市文化藝術發展的需要,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間、便捷快速的學習、休閑與體驗的場所。也就是說,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必須滿足“人性化”“、實用性”這兩個原則,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提升建筑設計的實用性與務實性。要知道,新時期的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必須嚴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則,必須體現建筑物設計的實用性與務實性,即實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費,這樣才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踐行。例如,現代藝術中心的綠化設計與建筑物區域的分割,無論是綠樹成蔭中的寬闊道路還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慮該藝術中心在設計中關于行人、游客與參觀者的需求,盡可能的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適、便捷與健康的環境。此外,根據現代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物局部設計的傳統文化要素的滲透要求,實際的設計工作也要凸顯實用性的訴求,將空間充分利用,體現出傳統建筑設計的簡約理念。再如,我國傳統建筑設計要求設計必須體現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積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區域,范圍極為有限,這為其他服務型功能的拓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可能。廣場區域的設計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與外部空間貼合度較高,綠化的設計圍繞整個中心的內部和外部展開,可以確保現代藝術中心的環境質量、空氣狀況與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車場的設計也要十分實用而耐用,要連接文化藝術中心與外部空間,同時開闊的停車場區域規劃能夠滿足海量人群的停車、取車的需要。總體來看,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設計不僅要充分考慮到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品質和規劃質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實用性為指導原則,以傳統文化要素為設計理念,力求發揮出現代藝術中心的最大功能,實現傳統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的結合。此外,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設計還要具備一個很大的特色,即設計空間內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應用,這也是傳統文化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計學的角度分析,水、湖與植物的大量運用,是設計造景的最佳選擇,一方面可以提升設計的品質;另一方面彰顯出現代藝術中心的獨特吸引力。可以想見,在湖光山色之間,品味鳥語花香與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將人們帶進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從而進一步凸顯現代藝術中心的特殊文化氣質與藝術內涵。
3總結
線,它是藝術世界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是裝飾藝術和各種造型創作表現的載體。裝飾線造型:線條作為基本的繪畫語言也是一種視覺語言,在繪畫中,線的運用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復制,還是思維符號,是獨立、有生命的。作為直觀視覺意義上的線,它還是一種具有塑造形體的表現力,同時是表達意向念,思想,情感的手段。線在裝飾藝術花板造型、裝飾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現尤為突出,它體現出創作者在藝術花板造型、裝飾中的某種理念、創作靈感。紛繁復雜的各種造型與裝飾無不基于線的構造與演變。
1線的節奏與韻律
藝術花板是現代裝飾常用到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常用的裝飾花板基本呈現特征大概可分為兩類:鏤空花板和浮雕花板。其中線造型在鏤空花板中的表現是平面二維的。線條的本質屬性是平面二維的。平面二維性或稱為表皮性,依靠雕刻刀或鉆頭,手工或激光雕刻機器對木,金屬等表面進行裝飾處理。有陰刻和陽刻兩種。往往只有一個面進行欣賞。這種花版講究刀法,力度和線條的完美結合。在鏤空花板藝術創作中,木板鏤空后產生的正形或負形就相當于繪畫作品中的線條,是花板藝術作品的生命,體現線條性格和韻律。
遠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代,線條已經顯示出二維藝術的平面表現能力。戰國時期,出現了用“線條”繪制的帛畫人物,發展到顧愷之,吳道子,黃賓虹,齊白石等各代名家的平面二維繪畫作品中,無不以線條的變化和線條的氣韻生動而構成,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獨立線條的節奏與韻律,二是整幅畫面線與整體的節奏與韻律。
(1)獨立線條的節奏與韻律。線條的長短,疏密,交錯,層疊,濃淡,虛實,呼應等,形成二維空間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在畫面中,講究線條和諧的應用與排列,利用系列符號的程式手法將紛繁雜亂、模糊抽象的物象規律化,條理化,具體化。浮雕花板不是本文的重點,暫不詳談。
四川邛崍文君酒店的文君花板設計,將線條的二維表現藝術達到高度概括、精煉、明確的程式化。文君故事是《史記》記下的唯一的一個情節完整的愛情故事。故事浪漫動人。在設計平面稿時,線條所呈現的風格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線條已遠遠超出簡單的塑造形體的要求,成為表達情感,意念,思想的載體。
二維平面中,線條不僅可以構筑起自然物的形、質和空間,蘊育了畫家的主觀情思。形成一種形而上的追求。如:陳老連的“高古奇亥”顧愷之的“春蠶吐絲”等都是完全超越物象之范疇,超越畫家的情感范疇,進入審美層面。
(2)線的整體空間的節奏和韻律表現。線條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之外,在整體空間的裝飾中,設計師對空間的線條和花板的線條的節奏與韻律,需要很好的銜接與考慮。文君酒店運用藝術裝飾花板作為門的裝飾手法,鏤空的花版門與酒店的建筑裝飾設計能很好的融合。一路走過聽著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聞著文君酒的醇香,看著精心制作的文君藝術花版,藝術氣氛與情感都達到一種融合。在酒店公共空間,鏤空花板的藝術形式視覺效果強烈而突出,提升了酒店主題文化。
2線造型的抽象與具體的表現力
作為造型藝術的線,它在造型中要體現的是對裝飾花板造型的豐富表現力。
線在造型時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同樣是一根直線或曲線,創作者可以通過其長度、曲度、方向的改變來處理成成千上萬種起伏不定的線,將這些形狀各異的線進行有機的組合處理,就可以產生異常豐富的造型,用以表達創作者的設計意圖、創作思維。一件成功的花板藝術作品,它的造型應該體現與配合創作者自己獨特的個性。線形的流暢、形體的起伏、面的轉折及相互關系,作者都在有限的空白里發揮了自己的獨創性,一方面,它通過造型的輪廓線來構成形體;另一方面,是通過造型上兩組交叉平行直線來增強造型形式感。其造型充分而理性的應用了線的各種處理方法,通過他們各自力量的對比、方向的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的形式來構造整體,營造出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一方面以直觀的線與抽象的線同時存在于某一造型設計中,其設計充分運用和體現出了抽象與具體兩種概念線的相互并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作品以“人物”形為基準的外輪廓線,構成飄逸,柔美的造型特征,它轉折明快的折線所表現出來的正是抽象的線的概念與內涵,而作品運用花,裝飾人物,浪花,傳統的花窗的元素組合構成形體塊面的轉折及線條疏密的變化,表現了抽象線與直觀概念線的相互并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各種元素的組合構成了作品內在美的本質。另一方面,線造型的表現功能及表現魅力,產生了作品的內外空間既虛實、陰陽空間。一條條粗細不同,流動、暢達的線條將作品進行有機分割,使作品具有無盡的流動感和生命力。從作品各個角度來分析,造型體面的轉折,面與面之間的界限,整體各部分形體與形體之間的分割,以及作品自身的外輪廓線,這些都體現了線在花版中的具體應用。再次,線在造型時表現為確定與不確造型可以隨著欣賞角度的不同而在視覺上產生改變。基于以上線在花板藝術造型中無窮魅力及豐富的表現力,創作者靈活應用直觀與抽象這兩種不同概念的線,使兩者有機緊密結合,對于傳達創作者的創作思想、意圖,啟發創作者的創作靈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作為一對似乎矛盾的造型要素,在實際的創作中,不論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可能是由絕對直觀的線來構成,更不可能是由絕對抽象的線來構成,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統一于藝術作品中的。
3花版線造型與技術工藝的關系
傳統木雕花板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體現出中華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
裝飾花版是現代裝飾與工藝結合產生。一定的裝飾品格、形式、風格的形成,直接與一定的工藝技術,工藝規范相聯系。所謂工藝規范,是工藝材料與工藝技術和工藝過程的一種限定。
(1)工藝材料的限定。材料,無論是自然材料還是人造材料都有自己的質的規范性。在設計時必須遵循它,適應它,把握它,在把握內去改造、利用,使其造型、成型。如文君花板運用高密度沖纖板,運用雕刻機切割,由于沖纖板的密度很高,限制了線條的連貫性,花板陰刻,要求線條互不連接,并不超過一定的長度以保證花板的一定強度和雕刻的適應性。
(2)技術條件的限定。工藝規范的形成,除來自材料本身的制約之外,很重要的另一個條件是技術條件。文君故事花板在設計時就考慮到雕刻刀是機械化,不是使用人工雕刻,在很多細節的地方需要線條高度概括,也給設計的藝術性的體現提高了難度。
工藝不僅影響裝飾,還能產生一定的裝飾形式。工藝本身就成為一種裝飾方法和裝飾形式。線,作為藝術創作的基本手段,具有強有力的表現力。隨著工藝材料的更新,技術條件的提高,線造型在裝飾花版中會創作出更多更有藝術性的作品。
4花板藝術創作的新趨勢
近幾年,動漫行業發展迅猛,造型各異的動畫作品在熒幕上呈現,表現出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而我國的動漫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動漫風格。本文將通過舉例說明我國動漫藝術設計的特色,并對其中的造型語言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
動漫行業動畫藝術設計語言造型
一、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造型語言風格
我國動畫藝術設計過程中受歷史文化因素影響頗深,在動畫情節以及人物設計中融入了民族特色,形成了獨具中華文化的語言造型風格。在設計手法和設計技巧上采用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下面對“中國派”的動畫藝術設計中所包含的語言造型風格進行詳細闡述。
(一)寫實風格
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動畫的藝術設計也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將事物藝術化。“中國派”的動畫藝術設計是將歷史和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其中,力求形象設計能將民族精神和文化表現出來,比如人們較為熟悉的動畫作品《戚繼光》,這部動畫的創作來源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在史實的基礎上加以藝術創作,突出一名武將所具有的英雄氣概,造型設計又融入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濃眉大眼、國字臉,眼睛炯炯有神。中國動畫創作過程中的寫實風格,大膽追求改革創新,人物設計不浮夸,頗具精神內涵,通過光影交錯將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表現的淋淋盡致,通過線條的恰當運用來塑造人物特點,注重細節將人物的形體區別體現出來。中國式動畫設計中的寫實風格就是在動畫設計過程中將人們生活和文化現狀展現出來。
(二)意向風格
所謂意向就是在那些客觀事物上烙上人的情感,使其具有人物的痕跡,意象風的動畫藝術設計是人物思想情感的真切表達,是人物的主觀情感在事物中的體現。中國動畫藝術設計中語言造型是用具體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運用了具體表達抽象的創作手法。最具中國特色的意向風格就是“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是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其中小蝌蚪的造型設計取材于齊白石先生的作品。水墨動畫與一般動畫的創作形式不同,其沒有較為清晰的輪廓線,水墨通過渲染在宣紙上自然成畫,一幅水墨畫就能展現一個場景。角色的動作與表情恰當匹配,潑墨山水的背景優美秀麗,畫筆的揮舞充滿詩意。呈現出了中國畫的美學特點,意境深遠。意象化的設計風格對中國動畫造型語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是中國風更高層次追求的體現。
(三)裝飾風格
與意象風格不同,裝飾風格主要通過“加法”的形式完成動畫形態的創作,突出觀賞性的同時增加藝術表現力,以豐富的裝飾來提升動畫形象的民族美感。通常來說裝飾性風格要將民族特色和現代生活方式融入到動畫形象的設計之中,通過色彩分層與對比處理使動畫形象的觀賞性增強。例如動畫片《秦時明月》,在場景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極具裝飾性,女性人物多數采用的是長發造型,因為長發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且發型設計上融入了現代編發造型技巧,再配以復古的發型裝飾,在人物服裝設計上,通過復雜線條的勾勒,展現服裝的美感,將我國古代服飾的優雅之美生動的表現出來。
二、我國動漫藝術設計中造型語言的設計元素
動畫人物形象在設計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元素眾多,下面我們將對動漫藝術設計中常用的造型語言設計元素進行詳細闡述。
(一)道具設計中的造型語言體現
道具設計能將所從屬的派別以及氣質風格更好的展現出來。比如動畫作品《葫蘆娃》,每個葫蘆娃所攜帶的葫蘆顏色都不一樣,火娃的葫蘆是紅色的,而紅色正是火的象征,每個葫蘆娃道具的顏色是每個葫蘆娃所具技能的象征。在道具設計上,對人物的造型語言進行設定,通過道具顏色和性能可以展現人物的正邪特征。道具的設計使人物的造型語言更加豐富,語氣形象風格與道具的選取通常是一致的。
(二)服裝設計中的造型語言體現
服裝設計在動畫藝術設計造型語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物的服飾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人物的地位、所處的年代以及性格特征等,特色鮮明的服裝設計能夠使動畫藝術設計中的造型語言更好的體現。服裝不能單獨存在,它需要與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使用,服裝的設計必須滿足劇情的要求并與人物的性格相符,增加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使人物的特性更加鮮明。
(三)人物設計中的造型語言體現
人物設計是為了滿足劇情的需要,每一部動畫情節的展現都需要相關人物來實現。在人物設計過程中,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可以適當的刪減或是更換,動畫人物的面部設計尤為重要,反派的角色通常都是賊眉鼠眼,尖下巴,笑容中蘊含著邪惡的目光,而正派人物通常都是面容清純,慈眉善目。人物的語言設計是人物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將動畫人物的思想情感集中的體現出來,將復雜的故事情節清晰的展現。中國的動畫人物設計通常來源于神話故事或是歷史人物,這樣能夠將中國民族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社會責任感融入到人物設計之中。
(四)聲音設計中的造型語言體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聲電視早已普及,動畫形象的聲音設計也極為重要。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要感染觀眾,使觀眾的心靈得到震撼,豐富觀眾觀賞影片的精神體驗,聲音設計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動畫片的制作很多是出于商業目的,較好的語言設計能夠增加影片的口碑,促進收視率的提高。聲音的設計能將造型語言深刻的展現出來,例如,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用渾厚、洪亮的聲音說出我愛你和用較為溫柔的聲音說出我愛你時,將是兩種不一樣的體驗,前者表達的愛充滿強制性,體現的造型語言是霸道的關懷,讓人們更加有安全感,而后者則體現出一種頗具溫暖的愛意,其所表達出的造型語言是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和諧、善良、溫暖的溝通方式。現代動畫的聲音設計與以往相比更加豐富,人們往往通過人物的聲音就能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準確的判斷。
三、結語
動畫的形象設計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其設計能夠將動畫形象的造型語言很好的展現出來,能夠使觀眾了解到當時的時代特征和人文環境,賦予動畫作品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推動我國動漫行業不斷向前發展。作者: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作者:趙曉艷 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