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綜合布線;質量管理

      引言

      綜合布線工程,技術性強,作業強度密集。線路種類繁多,對智能控制的要求比較高,需要綜合考慮聲控、光控、手動控制、自動監控等一系列的工控設備與技術。因此,從工程的系統定位、設計、具體的技術要求細節、專業的布線施工標準以及最終的系統測試等環節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和研究,以求得解決各類技術問題、協調問題、管理問題等可能影響到工程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對于確保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布線施工

      1.1 綜合布線系統主要施工工序的注意事項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剔槽預埋施工部分、穿接校線施工部份、設備安裝部分、調試初驗部分。

      1.1.1 剔槽預埋施工部分。①查閱施工現場的相關管網圖,確認開槽埋管的正確位置。②對與小口徑的PVC管彎管時應用彎管彈簧彎折,彎曲半徑大于6倍管徑。③對墻面隱蔽預埋管路,應做到圖紙所標點位位置,誤差距離不得超過150mm。④墻面預埋管路應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拉管路。⑤對有弱電井部分,管子出口應排列整齊,所留長度相等。⑥所有PVC管預埋,在管口處均應用防水膠帶包嚴,并做標記,利于找管。⑦終端暗盒預埋時應做到與水電暗盒標高一致,以水平黑線向下700mm,但實際安裝時應多和水電協調暗盒標高。

      1.1.2 穿接校線施工部份。①鐵絲拉線時,用力要均勻,防止拉斷線。②整卷線在穿線前必須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斷線。③終端盒接線宜留長度為200mm。④穿線后及時用萬用表檢查線路的通斷情況。⑤跨施工階段的線路應做到每星期檢查一次。⑥用萬用表查線時應在歐姆檔1*10檔位以下測線,同時對每根線進行短路、開路測試,對多芯線的檢測,應進行每根線間的交叉測量,確保線路通暢,無短路現象。⑦每根線要在兩端頭用白膠布注明線號、樓層號,并在圖紙上注明。⑧弱電井內的線應分線號,分線材類別纏繞整齊。⑨采用接線端子時,接線應牢固,無松脫現象。

      1.1.3 設備安裝部分。①施工前應對所安裝的設備外觀、型號規格、數量、標志、標簽、產品合格證、產地證明、說明書、技術文件資料進行檢驗,檢驗設備是否選用廠家原裝產品,設備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②認真閱讀設備安裝說明書,做到心中有數。③由專業技術工程師指導施工人員進行樣榜施工。④設備通電運行一前必須仔細檢查線路情況,避免短路燒壞設備。⑤設備安裝端正,保持表面清潔。 

      ⑥嚴格按照設備接線圖進行接線。⑦所有設備應設接地端子,并良好連接接入大樓接地端排。⑧設備通電由專業項目負責人把關,確保萬無一失。⑨設備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便于安裝和施工。

          1.1.4 調試初驗部分。系統調試初驗是按照國家、國際相關標準和規范,對各子系統實施質量的檢驗測試,防止由于偶然性和異常性原因產生的質量問題的積累和延續,借助初驗資料分析,及時發現操作者、施工機具、設備材料、施工方法、操作環境及管理上的問題,以及系統整體運行及與其它應用程序的配合狀況,及時采取措施糾正或改進,保證項目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綜合合理布置 管線 智能建筑工程

      一、管線綜合布置工作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管線綜合布置階段是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整個建筑工程實現智能化、現代化的一個象征。在我國目前的技術要求下,隨著智能建筑工程的智能系統日趨復雜和龐大,線路結構也就隨之而復雜和龐大了,這無疑是給以了管線綜合布置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我國人口數量日益增加、人均占地面積日漸減少的今天,其直接導致的建筑工程的高層化和大型化也加大了管線綜合布置的難度:管線綜合布置工作貫通了整個智能建筑工程每一個角落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建筑規模大型化、高層化的要求下,管線綜合布置工作也愈發繁重起來。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員必須能夠有足夠的全局把握能力來更好地把握整個工程,以工程現狀為依據,對管線的布置要點進行全方位的合理評估,依照評估結果選擇適用的布置方法,將管線的布置工作充分銜接起智能建筑工程的各個智能體現點,落實整個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設,讓其建設更為完整。

      但就我國目前現狀而言,我國的智能建筑工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管線的布置技術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尤其是在處理管線搭配矛盾的技術上,我國的管線綜合布置仍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布置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由于缺乏管線綜合布置經驗,所采取的管線測繪方式較為死板,一旦出現了突發事件,整個管線綜合布置圖則會被顛覆,甚至造成施工癱瘓。下面,筆者將就有效改善我國目前管線綜合布置工作現狀的合理化對策進行進一步的探討,促進我國智能建筑工程的發展。

      二、智能建筑工程中管線綜合的合理布置

      (一)管線綜合圖的合理設計。

      管線綜合圖是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設計圖外的另一圖種,其是主導著整個管線布置工作的一個重要設計圖。設計人員在設計管線布置圖的過程中,必須將其與施工設計圖區別開來,并充分考慮管線綜合圖與施工設計圖的可能重疊設計部分,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避免重疊設計,從源頭上降低施工成本,同時,也讓管線綜合圖更為順暢地融入到整個施工工作中去。此外,在設計前,設計人員還應深度了解到整個施工設計書的設計要點,再結合管線綜合圖的設計方針,將設計工作靈活化,在保證設計滿足施工要求的同時,將管線綜合圖的系統化特點布置到位,充分凸顯整個智能建筑工程的智能化進程。在設計完成后,則應采取一系列的可行性評估工作,從根本上保證整個設計工作的合理性。

      但就我國目前現狀而言,我國智能建筑工程企業的在進行管線綜合圖的設計工作的時候往往因為缺乏相應的設計專才而選擇較有能力的設計院進行設計,這就從根本上加大了整個設計工作的設計成本了。在現今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保證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首要工作就是要將自身的各項產業資源應用到極致,將成本降到最低,就現今的智能建筑工程而言,培養一支管線綜合圖設計團隊則是實現最小化成本的關鍵性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培養設計團隊的過程中決不能以傳統的建筑工程作為示范,否則整個培訓則會顯得生硬化,也讓設計學員對管線綜合圖的理解沒有足夠的深度。而且,在培訓的過程中培訓人員還應該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設計經驗作為支撐,使課程更具時效。但是,由于培訓工作從人員到培訓的設備、資料都較耗資金,對于小型的智能建筑工程企業而言,這一項工作則可以通過直接招攬相應人才來達到相應目的。

      (二)統一標注。

      管線綜合是一項極具系統性且布置結構較為復雜的工作,許多的施工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線綜合的布置工作時,往往會發現設計圖有一些標注出現矛盾的現象,這就從根本上滯礙了整個管線綜合進程了,甚至在少數的管理人員在沒有弄清楚各標注實質意義的時候就開展布置,直接造成了施工矛盾的發生,讓整個管線綜合布置工作流于形式。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員在開展管線綜合布置之前,必須先行弄清楚各個標注的實質性意義,對出現矛盾的標注或概念較為模糊的標注進行全方位的布置點分析,統一整個管線綜合布置工作,從根本上實現管線綜合布置工作的系統性。

      (三)采集有關部位的建筑結構尺寸。

      要畫綜合管線圖必須搞清楚有關部位梁板、柱的建筑結構尺寸,例如層高,板厚,墊層厚度,梁柱的具置,梁柱的具體尺寸,特別是梁的高度,不僅主梁尺寸要知道,次梁的位置和尺寸也必須知道。

      (四)設備電氣大綜合。

      當設備電氣各專業標高均統一為空間占位,設備電氣小綜合業已分別完成,和建筑結構圖紙的核對比較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進行設備電氣大綜合了。其辦法是將所有橋架均集中在一張圖上的電氣圖紙和設備專業的空調風管平面,空調水管平面。消防水管平面和給排水平面分別一一核對比較,發現問題記錄下來。將以上歷次核對比較所發現的所有問題集中起來,統一協調解決。凡較為簡單,單一采用標高調整或平面位移即可說清楚地均采用文字敘述,先指出所在平面軸線位置,然后指出對何種管線及如何進行調整。凡情況較為復雜,存在多種管線,既需要調整標高又需要調整平面位置者,即在適當部位畫出剖視圖。

      參考文獻: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第3篇

      因城市人口劇增、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災害日益突出,已成為阻礙城市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和其它發達的國家一樣都非常重視城市的防災、減災技術的研究和減災工作的管理。城市減災管理既是一門系統科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經驗科學,其中構造適合城市發展和災情特征的減災模式是減災管理工作順利實施、展開的前提和基礎。減災管理模式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綜合的系統工程,涉及城市管理學、減災管理學、系統工程學多種學科,到行政、專業和社會等三類災害管理系統。針對城市災情特征、發展趨勢和城市減災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城市實施綜合減災管理是在對災害事故發生發展規律和減災工作規律充分認識基礎上的理性選擇,是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的客觀要求,是城市減災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建筑作為現代化城市基礎單元和設施,是城市減災管理重點對象之一。本文就城市減災工作管理與智能建筑之間的關系及智能建筑如何進行減災設計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城市的減災管理與智能建筑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災害事故出現新的發展趨勢:一是城市重大自然、人為災害和事故隱患依然存在,并且一些新的致災隱患還可能不斷出現:二是原有的致災隱患的內涵和外延可能不斷擴展、激化,新的致災因素還在不斷呈現(如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天然氣的生產和利用、流行性傳染病、雷擊對智能化建筑和設施的危害等):三是人為事故在災害發生次數、災害損失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從城市災害事故和現狀特征及發展趨勢分析,其災害事故在產生根源、表現形式、危害對象及災損程度等方面與自然、技術與社會經濟系統非常復雜的交織于一體,使得任何單一、局限某一領域的行政與技術的管理手段都無法應付,必須要求采取綜合的減災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與應付災害事故。從城市災害事故的現狀特征及趨勢分析來看,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飛速發展,已成為新的致災因素和災害發展的重要隱患之一。因此,智能建筑中災害的預防和防災、減災管理就成為城市防災、減災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的城市防災、減災管理應急指揮系統,已經可以把一些大型智能建筑監控系統和車站、碼頭、地鐵、機場一樣切入到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對重要的、大型的,高層的智能建筑作為城市防災、抗災、減災的重要目標,強化了城市對災害控制的實時性。

      2.開展智能建筑減災管理設計的必要性

      2.1大型建筑內災害發生和表現的幾種形式

      (1)自然災害

      雷擊、地震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突然停電、停水;氣體輸送管道的破裂引起的有害氣體的泄漏供電線路老化引起的火災,設備老化故障引起的事故,電梯困人:水災:傳染病的流行等都屬于自然災害。

      (2)人為事故

      人為引起的火災、盜竊:壞人的破壞引起的停電,停水、有害氣體的泄漏、爆炸:操作不當引起的設備故障的蔓延等。

      (3)混合型的事故災害

      設計與管理不善引起的火災、爆炸、停電、停水、有害氣體、液體的泄漏;設備故障引起的災害等。

      2.2智能建筑災害管理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的需要由于致災因素的相互疊加,城市減災的群發性還體現在各種災害的鏈狀的特點,當一種災害發生后,時常會發生一連串的衍生災害,這種現象稱為災害鏈。城市人口、建筑和經濟因素的高度密集,相同等級的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比農村相應增大。建筑的密集,大型建筑的人口眾多,當災害發生時,是災害容易衍生的場所,可能產生災害“放大效應”。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經濟實力強大,決定了城市防災資源和智力資源非常豐富且相當集中,只要能夠有效地加以綜合利用,就可以提高綜合減災、綜合效益。由于大廈內智能化系統的存在和考慮了減災管理,又可以體現城市災害的“縮小效應”。因此,智能建筑必須適應城市發展需要,在設計、建設和管理智能建筑時必須體現減災管理的理念。作為城市減災管理的一個單元,通過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城市盡可能實現災害“縮小效應”的效果。

      (2)智能建筑理論發展的需要

      雖然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智能建筑定義說法不一,但都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就是智能建筑一定要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的使用、居住和辦公環境。這就是說,提供環境愈安全,智能建筑就愈好。所以說智能建筑的減災設計和管理是智能建筑發展的需要。

      (3)智能建筑減災管理是大型建筑內災害隱患增多的需要

      3.智能建筑減災管理設計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防災減災內容設計不完全

      目前智能建筑防災減災設計主要考慮火災和盜竊破壞等內容,并建立了相應的火災報警系統和綜合保安統。近年來對防雷接地設計也開始了重視,但是對突發性災害,缺少技術防患和減災安全管理,目前智能建筑設計中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和描述。

      3.2防災系統增多時系統聯動關系不清

      智能建筑中,當某層發生火災時,又突然停電(或火災要切斷該層電源),按常規設計,突然停電時為了防止失竊,門禁系統控制門要求處于關閉狀態。而同時發生火災時,為了人員生命,要求火災層人員能趕快脫離現場,門要迅速打開。由于系統聯動設計考慮不周,或沒有在集成系統中進行綜合減災管理設計,延誤了救災的寶貴時間,往往會影響急救放行準備和大廈物管人員做急救現場處理工作。這些沒有減災管理設計,與各急救中心不能及時聯系,大廈保安人員或物管人員沒有準備等,延誤了救護的實時性,造成的危險就更大。還有其它一些減災管理設計,在目前的智能建筑集成時考慮甚少。

      4.智能建筑防災減災管理設計基本內涵和方法

      4.1防災減災管理設計基本內涵

      智能建筑防災減災管理設計內涵從理論上講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又是一個聯動過程。它應該以建筑為平臺、為基礎,包括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的整個過程。

      (1)結構:從建筑結構開始,有建筑抗震設計、防雷設計、防火設計及消防安全通道設計等。

      (2)系統:從智能化系統設計上,有火災報警系統、綜合保安系統設計等機房防雷接地系統、不間斷供電系統、突發事故的應急指揮系統等。

      (3)服務:從服務方面講,包括提供安全、舒適、便捷和實用辦公、生活、居住環境,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生活服務、咨詢服務,提供突發事件救助服務等。

      (4)管理:包括建筑的使用、維修管理,系統使用維護管理,服務、設施和人員管理,防災、抗災、減災管理以及突發事件應急救助等。實質上減災管理與智能建筑的4項基本要素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講,智能建筑的防災減災設計是智能建筑基本的設計內容之一,和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好壞有關,也是實現系統綜合優化、實現系統聯動控制、實現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最終實現系統集成達到1+1>2的目的和效果的基本要求。

      4.2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是實現減災的基本方法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IT)與建筑技術(BT)相結合產生的智能建筑在防災減災方面的有效結合,就需要系統集成技術來支持。除了結合建筑技術建立必需的電子技術系統外,還要把這些系統結合起來,發揮綜合防治效益,對一些沒有建立防災電子系統的災害。如突然停水、停電、有害氣體泄漏、設備故障衍生的突發的災害等,實現人、機結合的綜合減災、防災管理設計。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統(IBMS)中建立相應的管理應急處理措施和模型,并且實現與城市災害應急指揮中心互通、互聯,作為城市防災、抗災、救災體系的一個結點,充分發揮智能建筑集成系統的作用,這是目前智能建筑實現減災管理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所以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統(IBMS)設計時,必須對減災管理設計進行考慮。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第4篇

      1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發展

      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由美國IBI(即美國智能建筑協會)提出的。智能建筑,是一座通過它的四個基本元素—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以及它們內在關系的優化,向人們提供一個高效和成本合算的環境。智能建筑可以幫助業主、房地產經營人和用戶實現在這一領域中的關于成本、舒適、方便、安全,長期的靈活性和市場活力的目標[2]。智能建筑主要包括大廈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綜合通信系統3個組成部分。智能建筑源于美國。1984年,由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將一幢舊金融大廈改建為都市大廈,完成了傳統建筑與新興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隨后,智能建筑蓬勃興起,以美國,日本興建最多[3]。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業建筑,程度不高,但業內專家的認可。建設部編制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中,提出了樓宇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對智能建筑理念有了較全面的闡述。1995年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通信工程委員會了《建筑與建筑綜合布線系統和設計規范》,同年上海正式頒發了地方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推動了智能建筑的發展。建設部1997年頒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1998年10月頒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和系統集成專項資質管理暫行辦法》及《執業資質標準》兩個法令。規定了承擔智能建筑設計和系統集成的資格。截止1999年底,據估計僅上海、北京、廣東、江蘇等地已建起約1150幢智能大樓,90年代中期,智能住宅小區也迅速從概念、商業宣傳到形成建設熱潮。智能建筑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和企業的重視,智能建筑的建設已成為一個迅速成長的新興產業[4]。

      2綜合布線系統

      2.1綜合布線概念綜合布線系統是智能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信息傳輸系統。它既實現了建筑物或建筑群內部的語音、數據、圖像的彼此相連傳輸,也實現了各個通信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接[5]。綜合布線系統的構成分為六個子系統,它們是由傳輸介質、管理硬件、傳輸電子線路、電氣保護設備等硬件集成在一起的。

      2.2綜合布線特點系統性:在建筑物的任一區域均有輸出端口,在連接和重新布置工作終端時無需另外布線;重構性:在不改變布線結構的情況下組織網絡結構;標準化:整個建筑物內的輸出端口及相應配線電纜應統一,以便平穩連接所有類型的網絡和終端;通用性:綜合布線系統一旦安裝完成,應可以連接任一類型的終端。它獨立于任何電腦生產廠家,但能適應不同類型的網絡[6]。

      2.3綜合布線系統支持的計算機網絡標準(1)IEEE8023總線局域網標準;(2)IEEE8025環型局域網標準;(3)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高速網絡標準;(4)CDDI銅線分布式數據接口高速網絡標準;(5)ATM異步傳輸模式[3]。綜合布線系統標準是一個開放系統標準,它廣泛應用于各種協議的網絡系統中。

      2.4綜合布線傳輸介質傳輸介質是綜合布線系統的最重要的組成構件,是連接各個子系統的中間介質,是信號傳輸的媒體,它決定了網絡的傳輸速率、網絡傳輸的最大距離、傳輸的安全性、可靠性、可容性和連接器件的選擇等等。綜合布線的傳輸介質主要是電纜和光纜。光纜主要用于智能建筑群之間和主干線子系統的布線,其優點是容量大、傳輸距離大、安全性好、傳輸信息質量高。雙絞線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水平子系統的布線。目前在綜合布線工程中,由于考慮傳輸介質的質量、價格和施工難易程度等,最常用的是五類、超五類或者六類非屏蔽雙絞線作為其傳輸介質。

      2.5綜合布線的構成綜合布線系統可以劃分為6個子系統,分別是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以及建筑群子系統。(1)建筑群子系統建筑物子系統是由連接各建筑物之間的傳輸介質和各種相關支持的設備組成的,敷設電纜的方法有架空電纜法、直埋電纜法或管道布線法。架空電纜法用于有現成電線桿;直埋電纜法是先開挖溝道,再將電纜放入溝道內,最后填土;管道布線是由管道和入孔組成的地下系統,將建筑物的各個建筑物進行互連。(2)水平子系統水平子系統是由水平布線子系統由信息插座、水平電纜、樓層配線架上的配線盤和跳線等組成。每個工作區最大為10m2,每個工作區至少配置2個信息點,推薦配置3個信息點。確切的信息點配置應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來設計,并為將來系統的擴展留有適當冗余量。雙絞線信息插座的接口是8針RJ45形式,必須符合ISO8877和ISO603.7標準,電氣性能至少保證五類指標。水平電纜與插座模塊的端接一般按照T-568B定義[5]。光纖信息插座可采用ST或SC形式。水平布線的長度不得超過90米。(3)垂直干線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是由設備間子系統或管理區子系統與水平子系統的引入口之間的連接線纜組成。對于電話主干,一般采用大對數三類主干電纜;對于高速數據主干,可選用光纜,如果主干長度不超過90米,也可采用五類25對非屏蔽主干電纜[5]。在系統設計施工時,應預留一定長度的線纜作為冗余信道。(4)工作區子系統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稱為工作區子系統,是由終端設備及其連接到水平系統信息插座的接插線等組成。它的終端設備可以是電話、電腦、或特定用途的設備。對于計算機終端,采用RJ45-RJ45的4對跳線,跳線的長度必須是廠家提供的1.5米、3米或5米,信息插座是由八芯模塊化RJ45頭插座組成,其功能規定符合568標準;電話終端采用RJ11連接電纜。一個終端設備的服務面積一般應按10m2設計。(5)設備間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是是建筑物用于安裝進出線設備、進行綜合布線及其應用系統管理和維護的場所。設備間的位置應設置在建筑物平面的中間位置及建筑物干線的中間樓層。(6)管理區子系統管理區子系統是由配線間的線纜、配線架及相關接插線等組成,它是管理線纜和連接硬件的區域。綜合布線系統的管理人員可以在管理區子系統中靈活的改變用戶的路由。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未來;環保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is sunrise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step into a brilliant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not only to conserv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as well as to our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the entir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o call the sho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建筑智能化,集成是關鍵。伴隨建筑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爆以及金融危機后國家對擴大內需的硬性需要,對軟件、硬件配套共同迅速發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在這樣的環境下,智能建筑的建設施工企業也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待市場與機遇,給設備供應商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加之IT巨頭們紛紛涌入,給未來的建筑智能化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一、背景: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紀末誕生于美國。第一幢智能大廈于1984年在美國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而智能化建筑,在我國90年代才起步,但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生活水準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帶來了智能化建筑的迅猛發展。

      二、定義:

      修訂版的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 對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

      三、性質:

      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標志是4C技術(即Computer計算機技術、Control控制技術、Communication通信技術、CRT圖形顯示技術)。將4C技術綜合應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內建立一個計算機綜合網絡,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術僅僅是智能建筑的結構化和系統化。

      智能建筑應當是:“通過對建筑物的4個基本要素,即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最優化的設計, 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境空間。智能建筑物能夠幫助大廈的主人,財產的管理者和擁有者等意識到,他們在諸如費用開支、生活舒適、商務活動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報。”

      建筑智能化結構是由三大系統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BAS)、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和通信自動化系統(CAS)

      四、現狀:

      目前,國內樓宇建設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熱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廈” 的廣告屢見不鮮,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設備根本沒有自控。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樓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計算機為主控機,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統,監視和控制多為簡單模式,軟件水平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較完善的建筑設備自動化(BA)、通訊自動化(CA)和辦公自動化(OA)系統簡稱3A系統。這些系統多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監視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確方式,且有較先進的Windows、OS/2操作系統及中文圖形方式界面,軟件編程方便,面向對象??梢娊陙斫ㄖ闹悄芑接虚L足的發展。

      而與此同時,透過國內多數智能建筑我們也能看到建筑智能化存在的一些問題: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統的設備有部分國產名牌外,樓宇自控設備則幾乎完全被外國產品壟斷。調查中用戶普遍反映國外產品質量較好,售后服務較完善。樓宇自控產品主要采用美國霍尼維爾、江森、西門子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2010年,智能建筑業內巨頭們可謂相當忙碌。EnerNOC購買了Cogent Energy和eQuilibrium Solutions,同時開始為英國能源供應網絡提供需求響應服務;西門子并購了SureGrid;施奈德重拾Vizelia和D5X;而霍尼韋爾購買了Akuacom,同時開始建立其自己的開放性ADR系統(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system)。

      不僅如此,IT巨頭們也想在智能建筑領域分得一杯羹。2010年4月,IBM和江森自控宣布合作,將智能軟件介入了智能建筑的綜合解決方案中。兩家公司聯合宣布,這個項目將由公司、目標政府、科研機構、商業地產巨頭和工業企業共同完成。

      在兩家巨頭合作初始,IBM就宣布:“IBM的新建筑解決方案以Tivoli軟件和資產管理軟件(Maximo asset management software)為基礎,可在機械系統未按預期規格要求運行時立即向現場操作人員發出警報?!盜BM稱這一舉措將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縮短響應時間。

      同時,江森自控也在新聞通稿中表示,會將其EnNet軟件,整合到IBM的軟件產品中,以此來共同構架建筑系統、業務系統和智能電網技術。

      除了巨頭們,打算在這一行業雄起的還有無數的中小企業。GreentechMedia預測:“在歐美市場,一些中小型企業將成倍增長。

      以上這些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智能建筑領域的未來,集成才是關鍵!

      五、趨勢

      智能化建筑在我國興起不過十多年時間,它的發展勢頭方興未艾。作為一種新事物、新技術,它一直處于不斷的飛躍與變化之中。按照老眼光,人們很少把建筑這樣的典型傳統行業與信息化聯系在一起,但事實上,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智能化的建筑環境已經成為一個必須的要素。國內已建成超過千座的智能化建筑,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資比重從最初占建筑總投資的5%增長到現在的10%,甚至個別典型項目達到15%左右的份量。智能建筑也由發展初期的獨立系統逐步向綜合平臺控制邁進,國內目前已出現了北京中關村數字園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數字化工程等一批與世界先進科技水平同步的智能建筑群,還有的地方建成了集辦公、居住、商用、廠房等多種建筑物群為一體的數字化街區,使單體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數字化?;仡欀悄芙ㄖ陌l展歷程,可以發現,它是一個由獨立體系向綜合體系過渡的過程,是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轉化的過程,是由復雜化向簡約化邁進的過程。1、獨立系統造成信息孤島現象智能建筑系統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當前智能建筑涉及到的不同子系統已達二十多個,包括樓宇自控、安防系統、消防報警系統、門禁系統、公共廣播等等,而這些系統在智能化初期基本都是單獨建設,采取相對獨立的技術路線、系統設備和控制軟件。這樣使軟硬件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以及系統運行與實際管理之間相互分割,造成資源浪費,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難以適應客戶綜合監控與集中管理的要求。由于各個系統的進貨渠道不同,設備型號不統一,所以維護成本較高,更換配件困難,不少系統使用過新鮮期后,就被束之高閣,成為對外宣傳時的一種擺設,喪失了其本來的作用。更有一些開發商為了制造賣點,不考慮項目的特點及用戶的實際需求,盲目追求脫離實際的智能化設施,反而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例如,設置外窗紅外保護裝置,在使用中需要布防及撤防操作,對于別墅等不是經常有人居住的項目非常適合,而對于一般公寓、老年公寓等項目就不一定適合,操作不慎將引起誤報,反而增添了許多麻煩。2、集成管理是智能化成熟期的表現智能建筑系統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是標準化和模塊化,這是實現不同生產廠家產品互相兼容、具有互換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和模塊化使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也為建立各個智能系統的綜合管理平臺提供了可行的基礎。于是,具有統一軟件平臺,以信息管理為基礎,以整合應用為目的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統(IBMS)應運而生。智能集成管理系統就是把不同功能、不同技術、不同廠商、不同要求、不同操作平臺,不同接口的不同設施和系統,用統一的系統平臺連接起來,協同動作,實現一體化智能管理。國內著名智能廠商正是基于智能建筑整合應用市場的發展態勢,推出了IBS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平臺產品,它是建筑智能化行業趨勢與先進的IT信息化技術相融合的產物。以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臺為例,它具備以下幾個突出特點:(1)采用領先技術,搭建開放架構。作為貫通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臺,要求在技術上必須采用符合開放、標準化的主流技術,才能確保系統的先進性。(2)功能全面,安全可靠。全面的功能模塊,確保滿足管理者和用戶的各種個性化需求:用戶界面可定制,保證了系統界面友好、直觀;一站式登錄避免了繁瑣的資格審查;系統具有豐富的決策支持功能,用戶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預案靈活地定制系統聯動;具備豐富的選裝門戶程序模塊。(3)低投入、高收益,降低運營成本。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臺是一個可供智能建筑集成商二次開發的行業應用平臺。它融合了國內廠商多年的智能建筑行業經驗,因此適用性和貼近性更好。它使得其他各種智能建筑方面的集成商可以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下開發應用,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智能建筑產業鏈。由于以上幾點,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智能建筑的高層管理人員能夠更快、更準確、更具體地了解整個建筑的運行情況和故障信息,監督故障處理,避免傳統的逐級上報可能造成的延誤。平臺應提供靈活的模式,整合在一起的各個獨立子系統,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另外,立體綠化智能建筑是未來智能的發展趨勢。席卷全球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居住建筑綠色概念的興起提供了背景,同時綠色居住建筑也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環節。在當今的住宅設計中,生態居住區的提法已逐漸成為房地產業的一大賣點,它似乎能滿足人們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需求,特別是各種具有異國風情的居住區更是被炒得火熱,不可否認,這樣的主題口號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也不否認這也是消費者精神方面的某種向往。不難看出,無論住區冠以什么樣的主題,它都要以人為本,以人親近大自然為出發點。任何的主題都是以綠化為基礎,只有綠色才是永遠的主題。在未來居住區,電腦智能化系統控制著建筑技術功能,包括內部氣溫的調節、供暖、防曬、照明,裝在墻上和屋頂的太陽能提供植物和人們的部分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耗,最大限度地發揮住宅的生態效應??梢?,利用智能系統來構筑未來的立體綠化生態住宅,倡導一種綠色建筑文化,住宅建筑才能真正成為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綠色建筑。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