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回顧分析26例膝關節后交叉韌帶損傷患者在膝關節鏡下行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患者,術前加強心理護理,術后進行嚴格的康復訓練,教會功能鍛煉的基本要領,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結果對26例患者隨訪6,22個月,術前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明顯改善,完全恢復正常行走步態,療效滿意。結論實施有效的術后康復計劃是膝關節達到良好功能恢復的必要條件,嚴格的功能康復鍛煉是確保手術成功以及膝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 關節鏡 后交叉韌帶重建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19-(2010)-07-02

      后交叉韌帶(PCL)是膝關節中最強的韌帶,是保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之一。斷裂后將會引起膝關節后向不穩及旋轉不穩,繼而引起膝關節炎,從而損傷關節功能。所以,有重建的必要性。目前,隨著現代膝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與完善,關節鏡下進行PCL重建術是近年來膝關節鏡外科領域發展最為迅速和受到廣泛重視的手術方式之一,目的在于重建膝關節的穩定性和恢復其運動功能。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26例后交叉韌帶損傷行重建術的患者,現將康復訓練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齡19~46歲,平均32.5歲。運動損傷6例,車禍致傷20例。合并后外側復合體損傷15例,半月板損傷6例,內側副韌帶斷裂5例。26例均為傷后出現膝關節后向功能性不穩,影響膝關節功能,妨礙正常生活、工作及體育運動。手術采用關節鏡下行重建術,合并損傷給予修補或重建,以防止PCL重建后失效。術后與醫生共同制定程序化的康復訓練計劃,應用數字卡盤調節式膝關節支具(以下簡支具),被動活動等綜合康復訓練。

      2 康復訓練

      2.1心理護理

      關節鏡下重建手術已經成為修復PcL的最佳方法。但是,多數患者因懼怕術后疼痛及擔心術后出血、擔心重建的韌帶松動、斷裂等不愿配合功能鍛煉。因此,護士應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手術的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是要靠手術后膝關節功能鍛煉,所以一定要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擬定膝關節康復訓練程序。從患者的實際出發,根據手術醫師的要求,制定一套適合患者的康復訓練程序。康復訓練程序經討論集體認同后,由責任護士全面實施術后康復訓練計劃和目標,保證康復訓練動作既標準、規范又到位,并能按時達到預期目標。康復訓練實施過程中還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給予調整。讓患者明白手術后掌握好運動量、頻率和強度,嚴格按個體化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訓練非常重要。護士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愛心鼓勵患者,講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教會鍛煉方法,使患者能克服怕痛心理,配合做好康復訓練這項工作,取得手術的成功。

      2.2功能鍛煉

      2.2.1踝泵練習 要求患者做最大限度的踝關節背伸和跖屈運動。從術后當天開始,患者在臥床伸直雙下肢的情況下,雙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動作,背伸時一定要達到最大限度。從最大背伸狀態開始做跖屈,跖屈也要達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復進行,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患肢腫脹。

      2.2.2股四頭肌收縮放松練習

      從術后第1天開始每天進行適量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舒張運動。患者平臥在床上,雙腿自然伸直,足尖向上,踝關節背伸,繃緊腿部肌肉,持續10秒鐘后放松為1次。每天收縮、放松次數共3組,每組50次,共150次。以后逐漸增加次數,延長時間。以不引起肌肉疲勞為原則,防止肌肉萎縮,促進腫脹消退,增加肌力。

      2.2.3被動屈膝康復訓練從術后第3天開始,行膝關節功能練習器(CPM)被動伸屈膝功能鍛煉,一般從30度開始,每日逐漸增加5~10度,每天2次,每次1小時,循序漸進,活動度以70度為限。鍛煉時每次用數字調節支具將膝關節固定在完全伸直位,1周內屈膝達60度,2周屈膝達90度,后改主動屈膝鍛煉。

      2.2.4主動膝關節屈伸活動(1)從術后1周開始,抱膝練習屈曲,雙手拇指分別位于兩膝眼處,其余四指固定膝關節,行小腿屈曲鍛煉。抱膝至開始感到疼痛處保持10秒,稍稍放松(不可突然完全伸直膝關節休息)。休息5~10秒,再抱膝,反復練習20分鐘,每日1次。(2)主動直腿抬高運動。鼓勵患者直腿抬高,練習股四頭肌力,以主動抬高為主。患者平躺在床上,膝關節伸直,將患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cm處,堅持10~15秒,放下腿休息10秒,10~20次/組,2~3組/日(練習時膝關節皮膚切口處的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3)術后4周在膝關節活動支具保護下開始主動伸屈膝訓練,每次30~60分鐘,每日2~3次。直至屈膝約110度。

      2.2.5下蹲訓練術后第6周開始,扶拐患肢足尖點地,負荷身體25%重量行走練習,每周增加25%的患肢負重,第10周后可棄拐完全負重活動,并行下蹲訓練,協助患者將患肢足尖抵住床尾的一個床腿,以控制此足不向前滑動,保持穩定,然后雙足分開,與兩肩同寬,上身挺直,雙手扶床攔桿做45度下蹲訓練,每次5~10分鐘,每天3~5次。在功能鍛煉時要注意進行循序漸進性的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訓練,不可急躁。術后3個月,有針對性地進行上、下樓、游泳、騎車等低沖撞的有氧訓練指導,以恢復肌力,增強耐力。參加重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應該在術后6~9個月之后,這時應具備接近正常的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并且患肢本體感覺應存在。

      3 結果

      隨訪6~22個月,平均14個月,本組26例PCL重建術后的患者,經過有計劃的康復指導,術前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明顯改善,完全恢復正常行走步態,療效滿意的有24例。有2例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的癥狀,包括仍有關節疼痛,并存在關節活動度受限。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關鍵詞】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護理;功能康復

      前交叉韌帶(ACL)的作用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是膝關節損傷中很常見的一種,而且損傷后常可導致明顯的功能障礙。因此,早期正確診斷和治療對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非常重要的[1]。目前前交叉韌帶損傷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是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而要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恢復膝關節功能以及預防術后并發癥則需要術后正確的護理與康復指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關節鏡下自體半腱肌、股薄肌腱雙束重建前交叉韌帶治療前交叉韌帶斷裂病人28例。試用了一套較為合理有效的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康復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32歲;運動損傷10例,生活中損傷6例,車禍致傷12例。患者共有體征是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其中6例合并內側半月板損傷,3例合并外側半月板損傷。26例前抽屜試驗陽性,2例不明顯。麻醉后前抽屜試驗均與對側有明顯差異。磁共振結果示前交叉韌帶連續信號中斷。

      2護理

      2.1心理護理患者對手術的顧慮,擔心手術效果及預后。術前由主管護士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項,向患者說明手術方法及手術的必要性,并詳細介紹關節鏡下手術的優點。消除患者的猜疑和顧慮,鼓勵患者相互間進行交流,增強信心,提高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主動性。

      2.2術前護理指導床上排便習慣,以適應術后臥床排便;術前皮膚準備,術前1d剃除術區毛發,術晨膝關節局部皮膚碘伏消毒,并用無菌敷料包扎;術日晨測生命體征,留置尿管,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對于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后功能的康復,正確的膝關節功能鍛煉至關重要,故術前需教會患者股四頭肌舒縮鍛煉和直腿抬高鍛煉的方法。

      2.3術后護理椎管內麻醉術后常規去枕平臥6h,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密切觀察手術刀口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肢端血運,檢查足背動脈搏動,踝關節及各足趾的活動情況;術后常規膝關節冰敷3天,膝后墊軟枕以保持膝關節屈曲15-20°。

      3康復指導

      3.1術后1-3d此期間患者疼痛比較劇烈,主要是膝關節靜止的功能鍛煉。患肢膝關節伸直位固定,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將大腿平放于床上,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保持10-30s,5-10次/d,5min/次,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可防止肌肉萎縮,加強膝關節功能。踝關節主動屈伸鍛煉,跖屈和背伸為1次,連續20次,5-8次/d,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并對減輕局部腫脹也有很大幫助。

      3.2術后4-7d此期間患者疼痛減輕,關節內滲出較少,但股四頭肌肌力差,主要行非負重狀態下的膝關節功能鍛煉。開始鼓勵患者進行患肢直腿抬高鍛煉,由被動至主動,逐漸抬高,即病人平臥位,膝關節伸直,家人協助將腿勻速抬高達35-45°,保持5-8s,然后緩慢放下,再重復以上動作,以利于恢復肌力。髕骨被動活動,上下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髕骨粘連。

      3.3術后8-14d此期間股四頭肌肌力明顯恢復,關節穩定性增強,患者佩戴支具,一般從屈膝0-30°活動,每兩天增加10°。指導患者掌握關節屈伸的速度和幅度,逐步增加膝關節的活動角度。這期間患者可在支具的保護下適當負重訓練,卡盤支的作用是穩定和保護膝關節,并可控制調節膝關節的活動范圍,防止功能鍛煉時用力,下床活動和休息時將支具調整并鎖定到伸直位,避免因為膝關節突然的大幅度屈曲而造成重建的韌帶松弛[2]。

      4出院指導

      向患者強調康復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正確的功能鍛煉對于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①術后第3周膝關節活動范圍可逐漸擴大至90°;②術后2個月膝關節恢復到正常活動范圍;③術后6個月可進行游泳、慢跑等力量恢復鍛煉;④術后12個月后根據情況可參加正常體育活動。此外,還應注重各種位置覺、運動覺訓練及運動時的協調性訓練。

      5結果

      本組28例患者都獲得隨訪,隨訪時間個8-24月,平均12個月,刀口Ⅰ期愈合,均順利拆線出院;術后無膝關節感染,臨床癥狀消失,膝關節活動度良好,可恢復正常生活,抽屜試驗為陰性。復查X線無發現膝關節松弛或內固定物松脫現象。復查MRI結果顯示移植肌腱形態及張力良好。

      6討論

      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向前穩定的重要結構,前交叉韌帶損傷后會引起關節不穩及創傷性關節炎,對膝關節的正常功能有嚴重影響。隨著關節鏡下重建與移植韌帶方法的不斷改進與重建韌帶兩端的固定強度的提高,為交叉韌帶重建后的康復提供了有利的保證。對患者進行正確有計劃術前心理護理、適應性訓練和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以及對手術切口、疼痛、患肢活動的護理,尤其是術后功能鍛煉的指導,是確保患者手術成功及膝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結果表明,術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必須是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以保證膝關節正常功能的恢復。因此,有效的康復訓練是預防術后并發癥以及保證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必要措施,并且對防止膝關節攣縮、減輕疼痛、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關節軟骨代謝、保證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參考文獻

      [1]葛寶豐.實用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斷裂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治療不當會導致膝關節不穩,引起膝關節繼發性損傷和關節過早退變,從而影響關節的功能。因此這些韌帶一旦斷裂就應盡早修復重建[1],而重建韌帶選材是保證臨床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2]。以LARS韌帶為代表的人工韌帶由高韌性的聚酯纖維制造,其關節內活動部分由平行的縱向纖維組成,沒有橫向結構,且可按韌帶轉向模仿產生人體韌帶的活動方向[3]。實驗表明,LARS韌帶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并且韌帶纖維間有組織長入而減少相互摩擦,臨床效果滿意。但由于價格昂貴,目前國內僅少數大醫院進行此項手術。我院2006年6~12月共為13例前后交叉韌帶斷裂者進行了關節鏡下LARS人工韌帶重建術,術后經過積極有效的康復鍛煉,恢復良好,現將康復鍛煉方法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臨床資料:本組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19~58歲,平均36.4歲;均有外傷史且為閉合性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7例,后交叉韌帶損傷3例,前后交叉韌帶均損傷3例;左側10例,右側3例;病程7天~7個月;一般入院后3~5天手術,術后5~7天出院;本組患者的手術方式均在關節鏡下行LARS韌帶重建。術后隨訪3個月其關節的穩定性及主動活動范圍均能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1.2 術前康復:患者入院后即向其講解術前康復鍛煉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使其重視功能鍛煉并全身心地投入治療中。術前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股四頭肌及繩肌的等長等張收縮鍛煉每日500次;直腿抬高鍛煉達自己最大限度,1日2次,每次30分鐘;伸屈膝關節鍛煉角達0度~135度;增加膝關節穩定性以利術后康復。

      1.3 患肢術后的安置:我院均采用紗布棉墊加壓彈力繃帶包扎,外加支具固定,抬高患肢30度,保持術側膝關節伸直位,無引流管。

      1.4 康復訓練

      1.4.1 制定康復訓練計劃:LARS韌帶重建術后,按康復早、中、晚期分別給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訓練計劃,遵循個性化、階段性、循序漸進的原則(發放健康手冊)。0~2周由醫護人員協助督促完成,2周~3個月或4個月通過電話訪視,詢問鍛煉情況給予相應指導,保證鍛煉計劃完整實施。同時要求患者出院后分別于1、2、3、4、5、6個月門診復查,由住院期間主管醫師進行現場指導,讓患者能夠安全堅持鍛煉,保證訓練的有效性。

      1.4.2 具體康復鍛煉方法

      1.4.2.1 早期:術后(0~2周)主要進行肌力及伸屈膝關節訓練:(1)手術當天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開始患肢股四頭肌加肌的等長收縮,次數不作具體要求。(2)術后第一天:后交叉韌帶以患肢股四頭肌為主,前交叉韌帶以肌為主。每次繃緊肌肉5~10秒鐘后放松,每日150~200次,以后逐漸增加次數,延長時間,以不引起肌肉疲勞為原則,防止肌肉萎縮,促進腫脹消退,增加肌力。(3)術后第二天協助術側膝關節活動度練習,患者取坐位,術側膝下放一圓筒,然后勾腳將膝伸直持續10秒鐘后放松休息5秒鐘,如此重復每日至少3次,每次5~10分鐘或更長時間。

      術后第三天CPM鍛煉,CPM可以保持膝關節活動度,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鍛煉的作用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第一次鍛煉護士在旁指導,同時給予心理疏導避免患者緊張情緒的產生。由0~30度開始伸屈膝關節,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以后每天按5~10度的速度遞增屈膝角度,1周內達60度,2周達90度,后改主動屈膝訓練,并按醫囑扶拐下地行走逐漸負重,術后1周完全負重,休息時支具固定保持膝關節伸直位。

      1.4.2.2 中期:(術后2~4周)主要進行負重及本體感覺訓練:(1) 術側膝關節仍支具固定持雙拐行走完全負重。(2)繼續股四頭肌、肌的共同收縮運動;進行直腿抬高與床面成60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鐘;抗阻的踝跖屈或前足站立訓練,每日2次,每次15分鐘。(3)主動屈膝訓練0度~120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鐘。(4)本體感覺訓練:正常韌帶的本體感覺對于膝關節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前的重建技術只能使膝關節得到局部的穩定性,還不能完全恢復其本體感覺[4]。故術后的功能鍛煉對于本體感覺功能恢復十分重要,此期可進行簡單有效的騎固定自行車訓練,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后根據恢復情況逐步延長訓練時間。

      1.4.2.3 后期:(術后1~3個月)強化關節穩定性及恢復日常生活活動:(1)術后1個月拆除支具,完全負重行走,可以自由伸屈膝關節達正常范圍。逐步加強股四頭肌及肌抗阻訓練;同時增加直腿抬高時間和次數角度達90度,以肌肉不疲勞為原則;抗阻踝跖屈或前足站立訓練0~40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并進行半蹲訓練[5]:雙腿與肩同寬逐漸下蹲角度<90度或患腿半蹲屈曲角度45度(要求患膝不打晃),30分鐘/次,每日2次。(2)本體感覺訓練時間從早期的15分鐘/次延長為30分鐘/次,每日2次;另增加肌肉靈活訓練如向前、向后、側身跑,30分鐘/次,每日2次。等本體感覺恢復后2個月可恢復正常生活,參加體育活動。(3)3個月后繼續術側膝關節正常活動,進行全蹲訓練。將上述本體感覺訓練延長至60分鐘/次,每日2次。并增加彈跳訓練可以開始劇烈競技活動。

      1.4.2.4 晚期:(術后4~6個月)繼續抗阻力肌力訓練及本體感覺訓練。

      2 討論

      用LARS韌帶重建膝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具有組織相容性好,并發癥少,節省手術時間,手術風險小等優點。術后可不用外固定,早期康復訓練,一般術后第三天開始CPM鍛煉,這樣最大限度地恢復膝關節功能,韌帶重建后穩定、可靠,可早期從事運動,盡早恢復工作和運動。隨著這項手術在國內開展的數量逐漸增多,加上圍手術期更好的康復鍛煉,必將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時該手術術式特點能更好地恢復本體感覺。

      參考文獻:

      [1] 陳百成. 人工韌帶在重建膝關節交叉韌帶中的應用[J]. 國外醫學,骨科分冊,2005,26(3):75.

      [2] 敖英芳,王永健.Leeds―Keio人工韌帶輔助自體髕腱(中1/3)移植重建交叉韌帶[J].中國運動醫學志,2005,24(11):681.

      [3] Nau T,Lavoie P,Duval N.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ligaments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wo-yearfollow-upofarandomizedtrial[J].J Bone Joint Surg,2002,84B(3):356.

      [4] 高樹海,朱衛潔. 人工韌帶重建后交叉韌帶[J].濰坊醫學報,2005,27(4):300.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李方祥:男 1955年5月31日 醫學博士

      現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副院長;運動創傷外科主任;備戰29屆北京奧運會醫療專家組成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創傷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運動創傷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工作,開展微創手術關節鏡下對膝關節十字韌帶重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退行性骨性關節炎,以及肩關節肩峰撞擊綜合癥,鈣化性崗上肌腱炎,肩關節盂唇損傷,肱二頭肌腱損傷、踝關節不穩定、脊柱疾病等手術治療。

      名稱: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下)

      病理描述:

      膝關節內部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分為前、后十字韌帶,它們在膝關節內部成十字交叉狀,因而得名。本期將繼5月號醫療之后,繼續介紹前十字韌帶損傷。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fe Ligament或ACL),起于脛骨髁間前區內側斜向后上,止于股骨外髁內側的上部,其作用在于膝部伸展時可阻止脛骨向前位移。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是足球、滑雪,籃球、田徑、體操等運動項目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在籃球運動中,多數是由于小腿過度扭轉而導致的韌帶撕傷。事實證明,在進行相同運動時,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發生十字韌帶損傷,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解剖學差異所引起的。

      癥狀:

      在受傷的時候你可能會聽到斷裂的聲音,接著膝蓋就開始腫脹,第一感覺就是膝關節不穩固而且伴隨劇烈的疼痛,尤其在吃勁的時候,疼痛特別明顯。膝部活動度受限制,標志性的表現就是腿部不能伸直。

      治療:

      前十字韌帶損傷從受傷程度上可分為部分損傷和完全損傷。而從受傷位置上可分為韌帶前內束或者后外束損傷。

      前十字韌帶部分損傷后應早期治療,治療原則是膝部制動和康復訓練。膝部制動是采用石膏、熱塑板固定,而近年來這些已逐漸被新研制的膝支具所代替,膝支具有佩戴方便、舒適、便于康復等優點,已在運動創傷領域得到多方面應用。支具一般佩戴4~6周后去除。對于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導致關節不穩定,或者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的患者,應及時手術重建。關節鏡下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已經成為標準手術,近年已在國內開展。鏡下重建手術有創傷小、操作精確、功能恢復完善等優點,而且手術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保守治療。對于未成年患者,主張保守治療,待骨成熟后再進行韌帶重建手術。

      韌帶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關鍵詞】脛腓骨骨折患者;減重步行訓練;康復訓練

      基金項目:福建省青年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0422)

      作者單位:350007福州市第二醫院康復科脛腓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膝關節內創傷性骨折,大約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1]。減重步行訓練是近年來用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一種新的康復治療方式,它能夠不同程度地減輕下肢負荷,促進肌肉組織舒張,為脛腓骨骨折康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們選擇42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切開復位植骨、鋼板內固定及減重步行訓練的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

      1實驗部分

      1.1實驗內容本課題主要研究8種骨折線及3個康復期條件下脛腓骨全場任意一點的位移量、綜合應力值、和垂直應力值。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8種骨折線情況如下:①同時存在三個骨折。②下1/3 骨折。③中部骨折。④上1/3骨折。⑤無骨折。⑥同時存在下1/3和中部骨折。⑦同時存在上1/3和中部骨折。⑧同時存在上1/3和下1/3骨折。3個康復期為4、8、16周。

      1.2方法

      1.2.1取點方法M、Z取骨密質的32個點,V取同一骨折處上下的差值。

      1.2.2統計分析實驗數據采用SPSS 11.2.3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對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進行正態性轉換,最后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分析處理。

      1.3實驗結果治療時間對各骨折處Z值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F=16.228,P

      2臨床觀察部分

      2.1資料與方法

      2.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間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脛腓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齡14~52歲,平均年齡(32.65±6.32)歲;根據schataker分類[3],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22例,Ⅳ型10例,Ⅴ型8例;合并半月板損傷7例,內側韌帶損傷10例,交叉韌帶損傷8例;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減重步行訓練康復訓練觀察組和常規康復功能訓練對照組,二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原因、發生部位、骨折類型、合并并發癥等一般性資料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2.1.2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術前康復教育、術后早期功能康復訓練治療。首先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通過交流與溝通反復向患者闡釋復位與固定是基礎,康復訓練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的必要性,爭取患者本人的積極配合,以實現機體功能的早日康復。早期主動康復訓練有術后足趾主動運動、膝關節周圍肌肉收縮訓練等,術后被動康復功能訓練是指關節活動范圍內的被動訓練,采取逐日增加伸屈度的方式,連續訓練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利減重步行訓練支持,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外科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頸腰痛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安徽省教育廳

      中華關節外科

      CSCD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视频国产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www77777|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男人天堂av|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