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供水市場 價格管理 供水行業 價格彈性

      1.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概念

      1.1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

      市場價格是市場供求雙方相互作用共同決定的,是直接對商品消費起作用的價格,是商品最后賣給消費者時要消費者支付的全部費用。通常市場價格就是對消費者的名義價格,包括全部價內稅在內。城市供水市場價格是在政府管理下形成的價格,是對自來水消費直接起作用的價格,是自來水最后出售給用水者時要用水者支付的全部費用。

      多年來中國自來水市場價格不合理,嚴重低于價值。這一方面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又使供水企業缺乏發展動力,城市供水發展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水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城市供水市場價格進行系統的研究,為政府制定合理的城市供水市場價格提供依據。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是對水的消費者的價格,直接承受市場需求對它的作用,它是自來生產的價值補償要求和用水者有效需求的銜接者,是自來水價值的最后實現者。因此,城市供水價格一方面要能夠對水的生產價值進行補償,另一方面還要調節對水資源的需求,使水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1.2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和生產價格

      城市供水生產價格是對供水企業起作用的價格,是指供水企業因售水而取得的可用來補償成本和作為企業利潤的各種實際價格收入。它不包括售水名義價格中的價內稅,但包括供水企業因供水而取得的各種價格補貼收益。

      對生產者的價格 = 對生產者的名義價格 – 價內稅 + 價外補貼等附加收益

      價內稅是指計入商品市場價格,隨商品出售消費者支付的國家稅金,如我國現行的消費稅,它不構成生產者的實際價格收入,不能計入生產價格中去。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制定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的,生產價格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市場價格。而市場價格制定的合理,又會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調動供水企業的積極性,這些又都會在生產價格上有所反映。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與生產價格又相互區別:(1)城市供水市場價格與生產價格的調節對象不同。生產價格的調節對象是供水企業,而市場價格的調節對象是各種用水消費者。(2)城市供水市場價格比生產價格包含的內容更豐富。生產價格不外乎是供水企業的完全生產成本和盈利,而市場價格還包括稅收,引入了政府的調節因素。(3)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形式比生產價格多樣化。根據我國財務制度的核算方法,生產價格對供水來說只有一個,而自來水市場價格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差價和比價,如水質差價、季節差價、工業和商業用戶的比價等。

      1.3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和理論價格

      理論價格是指根據政府宏觀價格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經濟理論,在特定經濟技術結構基礎上求得的計算價格體系。城市供水理論價格則是政府為了宏觀上對水資源的合理使用進行管理,結合一定的經濟理論和和計算方法而測算出的價格。水資源的理論價格應反映水資源在整個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時又能反映所消費的水資源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和理論價格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首先,自來水的市場價格應以理論價格為基礎。自來水的理論價格更接近于它的價值,而價格以價值為基礎是價值規律的本質要求。其次,供水市場價格會影響它的理論價格。自來水的市場價格直接影響著水的消費,表現在水資源在存量上的變動,這又是制定供水理論價格的依據。

      供水市場價格與理論價格又是相互區別的,表現在:

      (1)作用不同。市場價格是對自來水的消費進行直接調節,使水資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供水理論價格是政府制定水價政策的理論依據,只有這樣的水價政策才能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兩者一個是在微觀領域起調節作用,另一個是在宏觀領域起調節作用。

      (2)反映的內容不同。市場價格反映了供水的生產價格和水資源的供求關系。理論價格則是為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而提出的一種計劃價格,它能夠反映一些在財務上不能準確表示的社會效益,如環境保護、健康損失等。理論價格能比生產價格更好地反映水資源的機會成本。

      (3)形式不同。市場價格根據市場的供求狀況有多種變化,操作靈活。理論價格則是基于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而計算出的價格,其形式相對單一。

      水資源理論價格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而水資源的市場價格則是現實的價格。出于現實種種條件的限制,水資源的市場價格不能與它的理論價格完全符合。我們所能做的是使水資源的市場價格不斷地與其理論價格相接近,以理論價格作為市場價格合理與否的標準。

      1.4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生產價格和理論價格的關系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和生產價格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價格,都是微觀價格,而水資源的理論價格則是一種理想化的價格,在現實中不存在,它是一種宏觀意義上的價格。水的生產價格和理論價格都是水市場價格的基礎,而水市場價格是對兩者的現實反映。它們的關系如圖1.1所示。

      因此,我們在制定供水市場價格時要以水的理論價格和生產價格為基礎,遵循價值規律,使水的市場價格既有利于保護水資源,又能保證社會的承受力,在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前提下實現水廠的可持續發展。

      2.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體系

      城市供水價格的差價體系,也就是因季節、地理位置、水質、用水量等的差別而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差價,這種差價會對水資源的供求平衡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

      2.1 季節差價

      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受季風影響,在不同的季節有很大的變化,每年有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三四個月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要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除了要有相當多的蓄容水庫,對天然水量進行調蓄,以豐補欠外,還必須通過水價這個經濟杠桿進行調配。豐水季節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應充裕,自來水加工成本低;枯水季節地表水和地下水供不應求,自來水成本相對較高。這就客觀上要求在豐枯季節對自來水實行不同的價格,豐水季節水價下調,枯水季節水價上浮。由于地區降水量的差異,這種豐枯價格的差異應因地而異。各地應以本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標準,當降水量低于平均降水量一定百分比時,水價相應上調一定百分比;當降水量高于平均標準一定百分比時,水價相應下調一定百分比。

      季節差價的另一種含義是實行用水高峰期加價。天氣炎熱,用水量劇增,在供水企業全部生產能力中有1/4~1/5只有在負荷高峰期才被使用,其他時間則基本閑置。按照“用戶負擔費用”的經濟原則,負擔峰荷的這部分供水能力在全年中的費用(主要是折舊等固定成本)應集中在高峰用水期由用戶分攤。具體計算方法可將該地區各水廠總供水能力的1/4~1/5的費用提出,按高峰期的用水量分攤。由于各地氣候的差異,用水高峰期的具體時間應由各地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豐枯差價 =(本季降水量 - 標準降水量)× a%

      a –––– 各地規定的豐枯降水加價比例系數

      注:高峰期加價只有在高峰期才有,其他時間為零。豐枯差價可正可負,正代表加價,負代表降價。

      2.2 地區差價

      在同一供水網絡之間,雖然不同水源的制水、配水成本不同,但由于水源已連成一體,可以認為不同用戶使用的水源均是無差別的,即同一供水系統內不同位置的用戶不應有地區差價。我們所討論的地區差價主要涉及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內相對獨立的供水系統之間的差價。

      中國水資源地區(空間)分布不均衡,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強大反差。由表2.1可以看出,在人口、國內生產總值、耕地面積分別占21.14%、9.75%、20.20%的西南地區,水資源占有量卻高達全國總量的25.60%。全國只有中南地區上述四項指標基本協調。水資源分布的極不平衡,需要通過經濟手段在地區之間進行水量調配,促進水資源的節約,緩解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建立自來水地區差價將有利于各地區靈活地調節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于各地自來水建設事業的發展。

      表2.1 中國人口、國內生產總值、耕地面積與水資源結構比較 華北 東北 華東 西南 中南 西北 人口 21.14 9.54 22.5 6.55 19.93 20.34 國內生產總值 12.64 11.49 35.42 9.75 25.54 5.16 耕地面積 16.68 17.06 22.52 20.20 11.60 12.94 水資源 3.43 5.57 17.67 25.60 39.59 8.14

      2.3 質量差價

      (1)因供水水質差別形成的差價。國家頒布的供水水質標準,是供水企業供水水質的最低標準。但有的工業企業因其生產工藝的特殊性而對水質有特殊要求,這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提高供水價格。

      (2)因供水水壓形成的差價。自來水供應應保證一定的水壓。在水壓不能保證的情況下,用戶自行安裝加壓裝置,加大了用戶成本,這種差別應在差價中得到體現。水壓能夠保證的單位應支付較高的水價,水壓保證率低的單位則有權要求較低的水價。計算差價時,應首先確定一個水壓保證率基數。當水壓達到保證率基數時按原價收取水費,當水壓低于保證率基數時,應少收取水費的一定百分比。

      質量差價 = 水質差價 + 水壓差價

      2.4 用水量差價

      中國水資源緊缺,同時又存在水資源的極大浪費,這與我國長期以來自來水價格偏低直接相關。為促進水資源的節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工業用水和居民用水均應實行計劃管理,超用加價,浪費罰款。水費在許多企業的成本費用及居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把水價調整到經濟上合理的水平,也很難引起他們對節水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實行用水量差價即超計劃用水加價,是唯一能使用戶警覺的懲罰性限制方法。

      用水量差價的基本思路用下圖表示:先確定一個用水的基準量級,用水在基準量級以下按基準價格收取水費,用水量超過基準量級則根據超過的數量分成不同等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價格。當用水量超過某個等級時,不僅要加收水費,還要進行罰款或罰金,以懲罰浪費水資源的行為。

      (1) 工業用水量差價

      由于行業特點和企業規模不同,各用水單位耗水量情況也不盡相同,對不同的用水單位應制定不同的用水定額。因統一制定用水定額,用水量小的單位即使不節約用水,其用水量總是小于用水定額;而對規模大、耗水量大的單位無論怎樣節約用水,其用水量還會超過用水定額,這樣就起不到利用用水量差價來促進節約用水的作用。用水定額應先由用戶提出申請,由上級主管部門根據用戶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批準用戶的申請,批準后的用水定額即是該用戶應執行的用水量標準。若一年中某用戶每月的用水量都小于用水定額,則給予一定的獎勵;若有累計六個月的用水量超過了用水定額,則給予一定的懲罰。根據用水量差價模式圖,計算用水量差價公式如下:

      表1.2 用水量差價公式 水量

      工業水價

      用水量差價

      Q

      A1·Q

      Q1

      A1·Q1+A2(Q-Q1)

      (A1-A2)·(Q1-Q2)

      Q>Q2

      A1·Q1+A2·(Q2-Q1)+A3·(Q-Q2)

      A1·(Q1-Q)+A2·(Q2-Q1)+A3·(Q-Q2)

      注:Q-實際用水量; Qi-用水量級別i (i=1,2,3)

      Ai-用水量級別i所對應的水價 (i=1,2,3)

      (2) 居民用水量差價

      各地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每戶每月或每季度的基準用水量,超過基準用水量的部分實行加倍水價。居民用水量差價公式如下:

      表1.3 居民用水量差價公式 用水量 居民用水價 居民用水量差價 QQ* A.Q*+2A(Q-Q*) A(Q-Q*)

      注:Q*——居民基準用水量 A——基準水價 Q——實際用水量

      由于各地水資源供求各有特點,這就要求國家對自來水價格只規定統一的定價方法、稅率和利潤率,具體差價由各地物價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來制定。

      3.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彈性

      無論是嚴格的理論分析還是經濟統計的實際記錄都證明,價格的變動會導致消費和生產發生變動。

      3.1 水的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所引起本身需求量變動的程度。它是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百分比的比值。就絕大部分商品而言,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價格彈性為負數。

      需求價格彈性(Ed) = 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通常情況下,需求價格彈性有以下三種情況:

      (1)│Ed│>1,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都會引起需求量較大程度的變化,這種情況稱之為需求富于彈性,這時銷售收入與價格變化方向成反比,價格上升,總收入下降,價格下降,總收入上升,奢侈品多屬于這種情況。

      (2) │Ed│= 1,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都會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變化,這時,銷售收入不受價格變化的影響。

      (3)0

      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并不是人為規定的,而是由一些客觀因素決定的。影響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

      (1)消費者對商品的需要程度。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Ed較小,非生活必需品Ed較大。

      (2)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品多的商品Ed大,替代品少的商品Ed小。

      (3)購買該商品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比重。此比重大商品Ed大,此比重小商品Ed小。

      (4)市場結構。買方市場的商品一般供過于求,Ed較大,反之,賣方市場的商品Ed小。

      根據上述理論,可得出水的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公式如下:

      水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水耗量降低率/水價增長率

      設水資源消耗降低率和水價增長率分別為α和β;W、W1 表示水價調整后和水價調整前的耗水量;M、M1表示水價調整后和調整前的水價,則水的需求價格彈性可表示為:

      ε =α/β=(W/W1)/(M/M1)

      由需求價格的決定因素看,由于水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無任何替代品,水費占消費者收入比重較小且水資源在中國屬供不應求的狀況,因而水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應為缺乏彈性的商品。美國計算出的水資源需求價格彈性系數:一般用水為0.4,居民用水為0.23。根據匯總全國各地提高水價所產生的節水效果看,由于中國水價過低,水的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僅為0.05~0.1。若按水價本應的彈性系數看,將水價提高一定幅度會大大緩解中國的缺水問題。

      3.2 水的供給價格彈性

      供給價格彈性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所引起本身供給量變動的程度。就絕大部分商品而言,供給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化。與需求價格彈性一樣,供給價格彈性(Es)也有以下三種情況:(1)Es > 1,表示價格變化會引起供給量較大程度的變化;(2) Es = 1,表示價格變動會引起供給量同等程度的變化;(3)0 < Es < 1,表示價格變動都會引起供給量較小程度的變化,影響商品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有:(1)產品的成本狀況。若廠商大幅度地提高某種產品的產量,成本只有較小幅度的增加,則供給富于彈性;反之,供給缺乏彈性;(2)調整產量的難易程度。易于改變產量的產品供給彈性大;反之,供給彈性小。

      中國水資源有限,供給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若超量開采地下水,不僅成本增加且會造成城市地面下沉等諸多問題。因而,要想解決供求矛盾必須去更遠的地方開辟新水源,這無疑會使成本大幅度上升,且從水廠建設到投入使用一般情況下要經歷較長時間,因而水的供給彈性較小。但從中國實際的情況來看,水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已開發的水資源僅為可開發量的4.5%,遠遠落后于歐、美等國,因此提高給水價格會促進供水企業的發展,從這方面看,中國供水量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

      3.3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與需求

      (1) 中國城市水資源需求情況

      中國城市生活用水量約為60億立方米/年。根據城鎮用水人口折合成人均用水量為87升/天。與其他國家一些城市相比中國城市用水標準還相當低(見表1.4)。

      表1.4 中國和其他國家主要大城市生活用水標準比較 中國城市 每人每天用水量(升) 其他國家城市 每人每天用水量(升) 北京 196 哥本哈根 215 天津 79 里斯本 160 上海 176-185 倫敦 263 廣州 222-247 馬德里 305 南京 114-120 慕尼黑 337 鄭州 151-169 巴黎 500 合肥 105 維也納 300 哈爾濱 88 華沙

      235 福州 174 蘇黎世 443 成都 82-94 莫斯科 600

      各地工業用水定額隨工業產品、生產規模、用水工業、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從萬元產值綜合用水定額進行分析看,在中國北方和沿海缺水地方,工業發達、管理水平較高的城市,萬元產值的綜合用水定額一般在300立方米左右,而管理水平差或重工業比重較大、耗水型工業較多的城市,其萬元產值的綜合用水定額一般在500立方米以上;南方水多的地區,萬元產值的綜合用水定額一般在800~1000立方米,最高的甚至超過3000立方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工業用水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城市對水的需求量不斷上漲的原因可總結如下:人口增長(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因素;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用水和辦公設施、市建、環衛等用水量增加。

      (2) 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資源需求呈不斷上漲趨勢,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水資源污染狀況嚴重;地下水量有限;中國缺水城市不斷增加。

      中國水資源供求矛盾固然與水資源短缺有關,但水價過低造成節水意識淡薄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浪費都十分嚴重,廣大群眾節水意識薄弱,常流水的現象到處可見。為了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必須建立一種靈活的、適用性廣的、能充分反映市場要求的水價結構。

      (3) 供求對價格在某種程度上也起著決定作用

      我們在制定城市供水生產價格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水資源的市場供求情況,把自來水價格從傳統計劃經濟中解脫出來,建立充分考慮價值和供求關系的水資源市場價格。水價的調整應該是供給者與需求者兩股不同力量造成影響而致,正是這種變動影響著水資源的合理調配。

      4. 政府對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管理

      從對水資源的供給價格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的分析來看,水資源的供給和需求都缺乏彈性,這就容易造成供水企業的壟斷,而水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的穩定,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另外,水資源屬于稀缺性資源,政府介入其中,進行統籌規劃,能促進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1 供水行業的性質

      至于供水行業屬于福利事業、完全生產盈利性企業還是既有福利性質又有生產性質的行業還沒有統一的認識。我們認為,判斷自來水行業的性質必須看其服務對象。如果服務對象是工業企業,應主要按利潤指標來對其進行考核,可把自來水行業看成是生產企業;如果服務對象是居民,可把自來水行業劃為社會福利事業。

      4.2 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管理體系

      首先,政府要對城市供水市場進行管理。國務院價格部門會同建設部負責制定全國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方針、政策、定價原則及管理辦法,指導、監督和檢查全國城市供水市場價格的管理工作。

      為了使水價政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除政府部門對水價進行管理外,還需讓消費者參加到水價決策中來,即推行價格決策聽證制度。當供水企業提出調價要求時,由政府出面組織供水企業、政府價格管理部門、消費者組織、消費者等各方代表共聚一堂,就經營成本、利潤、承受能力等問題各抒己見。這種聽證會制度隨不具有強制性,但它對制定合理的水價起著重要的作用。

      4.3 中國城市供水市場價格近期管理重點

      (1) 設立城市排水專項建設基金和污水處理費

      為了解決城市供水能力不足、供排水設施年久失修和污水處理運行成本補償問題,就要改變現在主要靠貸款和加價還貸建設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的辦法以減輕社會方面的負擔。建議設立供排水專項基金并加收污水處理費,專項用于供排水設施、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成本的補償。該項基金主要由供水企業按供水量向用戶收取。

      (2) 貸款、集資興建供水工程,實行有約束的還本付息水價政策

      由于國家財政有限,完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修建供水工程不大現實,所以應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共同修建供水設施。對于多元投資主體,主要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必須使投資者獲得一定的收益;二是要約束企業的經營行為,實行有約束的還本付息原則。目前可采用社會平均成本法核定價格。從長遠看,應采取長期邊際成本法核定價格,以體現資金的時間價值,適應有效水資源自然遞減的特點。

      (3) 實行區域定價,體現公平負擔

      要制定合理的城市供水市場價格,還不許改變按種過去全國同一價格水平的狀況,對供水實行分區定價制度。由于中國各地水資源條件差異很大,各地供水成本也各不相同,所以就要求各地根據各自的具體狀況來制定供水價格。劃分價格區域時,不能按行政區劃進行,而要依循水資源可能的供求范圍確定。這首先要求合理地確定流向,大致劃定市場范圍,并根據市場范圍內的最差條件確定地區水價標準,另外還要考慮到各地區水價的銜接。

      (4) 整頓各種亂收費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供水行業;價格規制;政府治理

      1、天津供水價格規制近年來改革歷程

      近幾年,天津市逐漸加大了對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始終把節約用水放在首要位置,且重視對水源地的保護,按照節水型社會規劃的要求,確定了用水總量,明確了行業用水標準,并運用市場手段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積極穩妥地推進水價改革,按照不同用戶的承受能力,建立了多層次供水價格體系。

      1.1價格水平規制

      天津市為了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體系,擴大了水資源費征收范圍并適當提高征收標準,尤其為限制地下水過度開采,加大了地下水資源費調整力度;在審核供水企業運營成本、強化成本約束基礎上,調整了城市供水價格;制定了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為鼓勵工業、服務業、綠化環保等高消耗卻對水質要求較低的行業使用再生水源,可以參照自來水價格降低一定比例來確定再生水的價格;對用水量實行定額管理,并適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一般用水行業的水價,與此同時,非生活贏利用水可以實施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科學的水價機制,能夠極大增強全社會節約用水的意識。

      1.2 價格結構規制

      天津現行水價結構由5個部分組成,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和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同時,天津城市供水價格結構規制主要是根據用水行業和用水量的不同來進行差別定價,利用價格杠桿引導社會的用水需求。

      1.3 價格調整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規定,對自來水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如果供水企業合法經營過程中水價不足以補償簡單再生產,或政府給予補貼后仍有虧損的,或需要合理補償擴大再生產投資的,可以向所在城市的價格主管部門提出調價申請,并提供作為調價依據的有關財務資料。同時,將調價申報文件抄送同級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將意見函告同級價格主管部門以供參考。城市價格主管部門審核供水企業的調價申請,并召開水價聽證會,聽取各方利益集團對調價幅度的意見,然后對調價方案進行調整,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批準,或者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天津市的供水價格調整程序也是參照上述規定執行。

      2、天津市供水價格規制存在的問題探析

      雖然天津市在供水價格水平、價格結構和價格調整程序上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天津市當前供水價格機制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水價上調需求較大、供水成本增加,行業虧損嚴重、定價和收費方式不合理以及成本監審不到位和水價調整欠規范,缺乏社會公眾參與等。基于上述問題,本章從供水價格管理體制、供水價格結構以及供水企業經營理念三個方面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為對策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2.1水價大幅提高,但是水價上調的需求仍然較大

      天津市南水北調基金籌集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按現行價格計算,目前每年征收的基金約3.5億元左右,每年資金缺口達5億元左右。由于歷史累積以及供排水的發展需要,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價格需求還很大。

      2.2 供水成本增加,行業虧損嚴重

      隨著當前電價、原材料、人工等費用的不斷上漲,供水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壓力。另外,新的水質標準對自來水公司、水廠的凈水工藝和水質檢測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應地增加了供水企業的生產成本。由于供水成本增加,近幾年水價上漲帶來的盈利空間被大大壓縮,城市供水行業增收不增利,總體經濟效益并沒有多大變化,行業整體虧損的局面沒有改變。

      2.3 定價和收費方法不合理,成本監審不到位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采用的是成本加成定價的方法,它以成本為基礎并適當加成利潤率制定水價。此處的成本應該是城市供水行業的社會平均成本,但是由于供水行業的區域壟斷性,區域內不存在競爭,因此,這里的成本實際上變成了壟斷企業的個別成本。由于存在操縱成本的可能,政府部門必須對供水企業的成本進行嚴格審計,建立規范的成本監審制度,才能保證科學地制定出合理的水價。

      2.4 水價調整欠規范,缺乏社會公眾參與

      目前,城市供水價格的制定和調整程序是單一地由供水企業提出提價申請,再經相關政府部門審核批準后實施;并且提價幅度主要是根據企業經營成本變化和政府補貼額度來確定,而較少考慮水價調整對社會公眾的承受能力和對其他產業部門和整體物價水平的具體影響。同時,由于聽證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水價成本并不對社會公開,一次聽證就拍板定價,聽證往往流于形式,結果是“逢聽必漲”。因此,整個水價調整過程主要是企業自身和政府部門在參與,而缺少社會公眾的監督。

      3、天津市供水行業價格規制改革的對策

      為了使城市供水價格規制模型達到預期的效果,提高規制價格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在城市供水行業內開展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在總結和借鑒國內外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健全價格規制體制、推進價格結構規制、規范城市水價調整、完善水價聽證制度、改革供水企業運營機制,從社會、用戶和供水企業多個角度,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水價與正常成本偏離、水價制定和調整機制缺乏激勵性等問題。

      3.1 健全價格規制體制,科學制定基礎水價

      城市供水行業價格規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能夠選擇合適的定價方式,采用科學的價格規制模型制定出合理的基礎水價。保證價格規制模型應用效果的關鍵是模型中各要素的合理確定,而要素合理確定的關鍵是構建健全的價格規制體制,保證價格主管部門和專業規制機構能夠獨立地行使規制職能。

      3.2 推進價格結構規制,實行供水差別定價

      適當提高水資源費標準,確保南水北調工程基金籌集;居民用水推廣階梯式水價,科學合理地設定不同用水基數及其相應的多級水價;推進用戶水表改造工程,完善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區分不同用戶,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用水權利;特殊行業實行累進制水價,對耗水量巨大的特殊行業(如洗車業、洗浴業等)實行超額累進制水價;推行分質供水和按質定價,按照供水水質定價,優質優價。

      3.3 規范城市水價調整,完善水價聽證制度

      規范的水價調整和制定程序是保證水價科學合理制定的關鍵,水價調整過程中引入價格聽證會是水價頒布實施前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的重要環節,也是進行價格規制的重要措施。

      3.4 優化供水管理體制,改革供水企業的運營機制

      加強城市供水管理,建立各級供水管理體制,強化各級供水監管,著力推進分區供水、分質供水。在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下,我們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的調節控制作用,積極穩妥的推動供水企業進行合理的資產重組,在規定的允許范圍內實行公平競爭,并能夠依靠供水企業自身實現節約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穩定水價目的。與此同時,要極力借鑒各種高新技術手段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來提高供水企業的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 羅慧娟. 城市供水價格規制及實證研究—以昆明市為例. 杭州: 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

      [2] 劉學敏. 價格規制:緣由、目標和內容. 學習與探索, 2011, (5):54-60.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第3篇

      按照2003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規定:水利工程供水水價由供水成本、費用、利潤和稅金4部分組成。同時參考《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江蘇省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的有關規定并結合我縣供水實際,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水價主要由電費、職工薪酬、維修費、折舊費、消毒費、水質檢測費、管理費、利潤及稅金等組成。

      (1)電費

      電費是供水工程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供水耗電量,目前根據經驗各水廠可提水1.5~2.0m3/度,本文取1.7m3/度。

      (2)職工薪酬

      2000戶左右的供水工程一般配備3名管水員,年人均工資約18000元。

      (3)維修費

      維修費包括日常維修和大修理費。日常維修費按固定資產原值的1%提取,按實列支,年度間調劑使用。

      (4)水處理及消毒費用

      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部采用負壓式二氧化氯發生器,所需原料為鹽酸和次氯酸鈉,投加含量為0.4g/t,按提水量計算,經測算消毒劑費用0.0013元/m3。

      (5)折舊費

      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包括:井房、提水設備、消毒設備、機電設備、管網、管理房等。設計使用年限15年,固定資產綜合殘值率5%,按提水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6)水質檢測費

      水質檢測由衛生部門分豐水期和枯水期兩季定期檢測,其費用由衛生部門支付,未將其列入成本支出。日常檢測由供水單位負擔,由于目前檢測儀器較為簡單,其費用包含在管理費中。

      (7)管理費

      管理費主要包括辦公費、發票購置、執照年檢費以及地方政府征收的費用等,按供水成本的10%提取,按實列支,年度間調劑使用。

      (8)稅金主要是增值稅及其附加稅費

      綜合稅率為3.35%。豐縣在制定供水水價過程中,部分影響水價成本因素取值偏低。其中,電費、工資、水質檢測費、維修費等取值偏低。當前的市場勞動力報酬應在100~150元/天,在水價分析時,因管理人員多為水利站職工兼職,取值較低。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價制定的影響因素

      為滿足用戶需求,充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發揮水價杠桿的調節作用,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長受益目標。在水價核定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益性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當前重要的民生工程項目,是各級政府給農民的一次性補助。這種低水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農村自來水的普及,供水工程目前可以正常運轉,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水資源的節約,不利于供水工程的良性運行和發展。

      (2)農村居民的承受能力

      農民從原來的用水不繳費到交費,有一個心理適應過程,既有用自來水的愿望,又想有較低的水價。因此,在制定水價時,必須要正確評估農民的承受能力。

      (3)促進農村居民用安全水

      運用低水價促進農民用水是有效措施之一,但不利于水廠可持續運行,為了避免造成水資源浪費,也不應長期維持低水價。應該采取多樣的宣傳手段,讓農民認識到安全的飲用水的價值。

      (4)供水經營管理單位的正常運轉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水資源;水價;水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8-0098-02

      20世紀中后期以來,隨著水資源稀缺程度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水資源的價值問題。水資源需求管理以及日益興起的水價研究,已成為國內外水資源管理最引人注目的領域之一。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價政策對水資源及社會經濟的影響方面。Stanley(1982)認為,水資源定價的目的在于保護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達到公平分配并為供水企業提供穩定的收入。Fakhraei(1984)研究了隨機供水情況下的價格穩定性及水量配給規律,分析了水價對企業利潤的影響。Narayanan(1987)指出,實施季節水價有利于合理分配水資源。Moncur(1988)提出,當水價有足夠的彈性時,通過征收干旱附加稅有利于節水。Murdock(1991)認為水價的確定應考慮到人口統計和社會經濟變量的影響,如用戶年齡、種族、家庭成員的組成對用水量有很大的影響。Rogers,P.Silva,R.& Bhatia,R.(2002)認為水是一種經濟物品,水價政策的成功有賴于其他方面的配合,合適的水價能夠最終有利于水資源的持續利用等。

      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討論水資源價值內涵與水價改革兩個方面。對于水價的內涵,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層面基本上達到了統一,即水價包括水資源費、水利工程水價、城市供水價、污水處理收費等幾部分。關于水價改革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水價核定問題,即水價應該包括哪些部分,成本如何核算,怎樣采用靈活水價,區分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水文年和季節、不同水質、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價的承受能力等問題;第二個方面是水價改革實施方式問題,如分幾步走逐漸提高水價,采用靈活的價格形式(包括兩部水價、超額累進加價、實物計價等),以及與水價相適應的體制改革等(胡安鋼等,2002)。

      國內外的研究為我們認識水資源價值、水價在水資源配置中的杠桿作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資料和說明。但這些討論只是注意到了水價形成機制問題,而缺少水價機制對居民、社會福利影響方面的研究,而這恰恰是改革中需要考慮到的效率與公平問題。

      1 我國水價制度的變遷

      自1949年以來,我國水價制度演進的方向主要表現為,從無價到低價,并逐步向商品水價、水權、水市場方向過渡。水價制度演進的方式主要是先強制性變遷、后誘致性變遷和強制性變遷相結合,這也是與中國市場化進程緊密聯系的。

      1949―1965年以前供水實行無價政策。這一時期,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如1961年《關于加強水利工作的十條意見》中提出“用水單位都應該繳納水費”。但由于生產力非常落后,國民經濟剛剛開始恢復,水費征收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標準,無法落到實處,水利工程基本上處于無償供水狀態。

      1965―1985年以前供水實行低價政策。1965年的《水利工程水費征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的出臺,才逐步推行了水利工程供水水費制度。但該《辦法》過多考慮不加重人民負擔而沒有考慮供水成本,水價標準過低。從1980年開始,水利部組織了水費系統調查和測算,通過對供水成本的典型調查與測算得知,各地原來執行的農業水費標準只相當于供水成本的1/15~1/10。

      1985年至今逐步向商品水價、水權、水市場方向過渡。1985年出臺的《水利工程水費核訂、征收和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促進節約用水,保證水利工程必需的運行管理、大修和更新改造費用,以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凡水利工程都應實行有償供水。”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明確規定:“使用供水工程供應的水,應按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這是依法制定水利工程供水水價的依據,但是價格仍然很低。1997年,國務院了《水利產業政策》,規定農業水費按成本核定,工業水費及城鎮生活用水水費按成本加利潤核定;新建工程水價一步到位,原有工程水價在三年內到位。2000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供水要引入市場機制,逐步提高水價。2002年開始實施的新《水法》指出要“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2004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提出水價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充分體現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以節水和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價機制”。2000年浙江東陽―義烏水權交易的實踐催生了我國水權市場,這為水市場的形成、水價機制的完善提供了制度層面上的思考。

      由于中國的經濟體制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步轉變的過程。因此,中國水價制度的演進也帶有很強的體制色彩,演進方式主要是先強制性變遷、后誘致性變遷和強制性變遷相結合。1978年以前,水價基本上處于無價或低價的狀態,這與國家強調的社會主義優越性、注重人民的社會福利等方面相聯系,水價從無價到低價的轉變主要是國家政策的強制性引導,而人們心目中水資源無價、福利供水的意識很難轉變。1985年以后,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市場經濟意識的增強,水資源管理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出現,特別是水權、水市場的萌芽,促進了政府從制度層面上來思考水價政策。

      2 我國水價制度改革取向

      水價對于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在水資源配置、水需求調節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也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手段。

      我國現行水價制度框架源于1985年國務院頒布的《水利工程水費核定、計收和管理辦法》。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權限是:國務院統一制定水價辦法,確定水價的核定原則,具體價格水平按分級管理的原則確定。2004年1月開始執行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其核心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形成機制和管理體制,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用水。《辦法》明確了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屬性,改變了長期將水利工程水費作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的模式,從法規層面將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納入了商品價格范疇進行管理。但水價構成范圍仍采用一般商品價格的核定方式,水價標準是政府批準定價,其出發點主要圍繞補償供水成本,改善供水單位財務收支狀況,沒有體現水資源本身價值和污水排放對環境造成損失的補償。現行水價制度缺乏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以及水價體系,水價管理權限模糊。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合理的水價機制的指導。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范文第5篇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目前有400多座缺水城市,年缺水量高達60多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多達2000多億元。以水資源緊缺、生態環境惡化為特征的水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渴的北京

      從1999年開始,北京面臨水資源緊缺。2008年,從河北引進2.25億立方米“河北水”使緊缺得以暫時緩解,今年年中這批“河北水”將飲用完畢。“原規劃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引10億立方米水量到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缺水狀況。”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表示,由于南水北調引江水進京推遲到2014年,使未來6年北京的水資源緊缺形勢更加嚴峻。

      按照原計劃,南水北調工程將在2010年給北京供水10億立方米。但是,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在去年年底宣布工程推遲5年,須到2014年才可使南水北調水進京。

      北京水務局一位負責人說,北京將采取調整水價、出臺節水獎勵辦法等措施緩解用水危機。與此同時,北京還在積極準備從河北、山西等地購買“外調水”工作了。據中國水網的調查報告,2008年北京市總用水量為35.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7億立方米,地下水23.4億立方米,再生水6.2億立方米。

      在上述的5.7億立方米地表水中,還有相當部分是從河北調來的“外調水”。如今,北京地表水水源只有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這兩大水庫供水占地表水的2/3。而隨著連年干旱,這兩大水庫的蓄水規模也逐年下降。密云水庫從原來汛期蓄水40億立方米,到現在蓄水規模在11億立方米左右。

      據北京市水務局人士介紹,北京每年都從河北和山西調一定規模的外調水來支持北京。2008年的3億立方米為最大規模,平常每年外調水規模在7000萬立方米左右。

      但如今這一計劃遇到了不小難題。河北水利廳水資源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河北調北京的3億立方米水還沒有最后完成。按照計劃,供水工程可能持續到今年的6月份。另外,今年春天河北大旱,黃壁莊和崗南水庫大規模放水,保證當地耕地春季澆灌。

      目前,河北省廊坊、滄州等地缺水非常嚴重,河北省正在加快修建水利工程,將石家莊附近的主力水庫水調到河北東部比較缺水的地區。與此同時,河北省今年年初還制定了《河北省嚴重缺水方略和近期實施意見》,將從山東引黃河水作為河北抗旱的主要策略。

      山西作為北京另一個外調水主要來源,今年水資源狀況也不容樂觀。據前不久召開的山西水利工作會議上透出的消息,今年山西遭遇了冬春連旱的情況,全省受災農田高達3100萬畝。山西省已經投入數億元作為抗旱資金,在情況下,指望山西一省今年給北京大規模調水,也不太現實。

      商品水價還未市場化

      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破解首都缺水難題的最有效辦法。為此,今年水務部門將嚴格實施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萬元GDP耗水再降5%。目前,政府機關部門已接到每年用水量降低5%左右幅度的通知。與此同時,北京市還將在近期召開水價上漲聽證會,準備上調水價來應對水資源緊缺問題。

      水價包括資源水價、工程水價、環境水價三個部分。“自來水水費”則指工程水價,也可謂“商品水價”,因為此時的水不再是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而是經過人類物化勞動后形成的人工水體,具有了自身的價值。

      2001年以來,北京連續4次調整水價,綜合水價從3.01元提高到目前的5.04元。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水價與油價不同,并不實行全國統一價,而是根據不同城市通過聽證自主確定。而各個地區的水質差異也導致水價無法統一。從環保角度和最大化利用水資源角度考慮,污水處理費未來也存在調高的趨勢。

      目前,上海的水價上調已經進入了聽證會階段。在4月27日由上海市發改委召開的聽證會上,有兩種水價調整方案被提交。同時,北京的水價上調呼之欲出,此外包括沈陽在內的多個城市也在醞釀提高水價。

      在上海市發改委召開的水價聽證會上,提交聽證的水價調整方案有兩種:第一是單一制上調52%;第二是階梯式累進調價。通過提高自來水水價來幫助水務企業保障供應成了上調水價的主要目的。

      根據最新統計,全國36個大中城市平均供水價格為每立方米3.77元(含污水處理費),比上年同期提高4.7%。但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沒有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水價上調,一方面可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緩解水廠的運營虧損。目前,自來水企業的普遍虧損似乎已得到了業界的認同。1998年,原國家計委和建設部制定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確定了城市供水價格由供水成本、費用、稅金、加上8%-10%利潤的構成原則。1998年以來,自來水價的平均增幅接近7%(包含了水資源費的增加),但是幾乎沒有多少城市的供水公司實現了8%-10%的利潤。以上海為例,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和市物價局成本調查隊成本監審確認,2008年度上海自來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為-4.18億元,凈利潤為-2.65億元。排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1.95億元,凈利潤-1.95億元,供排水企業合計虧損4.6億元。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 亚洲人AV在线无码影院观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3p|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