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哲學的基本特點

      哲學的基本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哲學的基本特點

      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活與哲學;圖表法;復習效率

      高考一輪復習伊始,有個學生問我,“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區別是什么,“認識論”和“方法論”是什么關系……(關于第二個問題,唯物辯證法與認識論、方法論的統一,是哲學的基本特點,但我們同學提問的本義應該不在這,純屬“風馬牛”),起先我以為是一個學生的笑話,稍一調查才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哲學不著邊際,甚至很頭疼。而以前我一直認為這部分同學考試成績“不穩定”是偶然的。

      這些年高考題強調“能力立意”,其中很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理解全書”“融會貫通”的能力。也許孤立地考查某些考點,學生不感到困難,而綜合起來從整體上進行考查,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實踐中我發現,對于哲學的教學,要特別注意溝通概念、原理、方法論之間的內在聯結,堅持總體性原則。對于哲學的復習更不例外。在一輪復習前,我采用圖表法幫助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教材、把握學科主線,效果頗佳。

      一、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

      對于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體現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同時又交織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說明兩點:(1)哲學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結合,既唯物又辯證;(2)同時利用1、2兩課導言,說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研究世界“是什么”的問題,而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研究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是兩個不同方面的問題。通過這樣的解釋,學生的第一個問題就破解了。

      二、關于哲學與高二哲學常識的大致情況

      哲學與高二哲學常識

      從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學常識的四個部分以及與哲學兩個組成部分的對應關系。

      三、關于哲學常識的四個部分的整體梳理

      哲學教材的思維方式是,先提出相關概念,然后給出一個哲學原理,并分析這一哲學原理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最后從原理及內容的分析中推導出在實際工作中應遵循的工作方法這樣的三部曲的軌跡。例如,學習辯證法中的矛盾的特殊性,首先明確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然后提出矛盾特殊性原理,并分析這一原理的內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的矛盾雙方也各有其特點。最后給出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建立圖表,弄清哲學“對子”

      “對子”是同志針對哲學概念往往是一對一對出現的概括的說法。掌握這一點對于學習哲學常識是非常必要的,可列表如下。

      哲學“對子”一覽表

      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哲學情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65-01

      哲學情愫是人類的基本情愫之一,是組成人類綜合素養的重要因素,培養學生的哲學情愫,對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教育體制下,如何利用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哲學情愫,是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哲學情愫的涵義與特點

      (一)哲學情愫的涵義

      哲學情愫作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哲學思維能力、哲學品質和哲學知識,通常指客體通過言語和行為表達出來的哲學意識。哲學情愫是個體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方面,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的哲學情愫則指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運用哲學方面的教學方法,結合哲學知識和思維方式,自覺并持續地審視問題的哲學涵養。

      (二)哲學情愫的特點

      1.反思性

      反思性是哲學情愫的基本特點,馬克思曾認為:“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的同時也包括對該事物的否定理解,哲學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是思維的前提。”按照哲學的本性,反思性既是哲學的本質特點,也是哲學情愫的重要涵義。

      2.超越性

      所謂哲學,是探討有關理想的事物,一切實踐的最終意義已經超越了實踐自身,人類作為有理想的個體,不斷奮斗,超越自我,這是超越性的表現,哲學情愫既是這種理想性和超越性的智慧,也是對知識和生命的探索。

      3.實踐性

      哲學來源于實踐,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實踐性是哲學存在的根本。哲學情愫的培養便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實踐性是哲學情愫的又一重要特征,哲學情愫不僅需要間接獲取,更需要在實踐中獲取資源。

      二、哲學情愫與高中語文教學

      哲學情愫的培養與語文教學都旨在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哲學情愫是語文教學的前提,離開了哲學情愫的語文教學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哲學所關注的人生主題也是語文教學所注重的話題;語文課程內涵豐富,展示了多元的人文知識,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價值,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哲學情愫是合情合理的。而語文教學因其重視個性和全面發展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又體現了哲學思想。

      因此,哲學情愫和語文教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語文這門學科固有的特點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哲學情愫的優勢。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哲學情愫的培養

      閱讀與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比例較重的教學板塊,基于閱讀與寫作,高中語文教學中哲學情愫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策略:

      (一)閱讀教學

      閱讀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哲學促進學生進行客觀的價值判斷,提高問題的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哲學情愫,首先要展示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材料,創造民主和開放的閱讀環境,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動機,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供不同的哲學素養,培養其多方位的閱讀能力。

      另外,在人本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可持續能力的發展和獨立個性的形成,增強閱讀教學的人本化,將閱讀的體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挖掘自己的獨特體驗,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建立平等、互動的關系。

      (二)寫作教學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注重學生的真實情感和個性與創新,這是哲學思想在教學中產生變化的標志。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哲學情愫,首要要把哲學情愫滲透在寫作的命題之中,從我國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來看,例如,2009 年的高考北京市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感彩較濃,但缺乏培養學生的分析和運用能力,我們應在寫作命題階段向學生滲透哲學思維,使學生在感悟的前提下結合理想的思考。

      另外,在寫作內容和形式上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給予學生正確的哲學引導,使學生學會用整體的眼光處理問題,立意指導上,教師更應當引領學生理性分析,用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看待事情,正確進行哲學素養的滲透。

      (三)其他方面

      培養學生的哲學情愫,教師本身的哲學素養尤其重要。高中語文教師的哲學素養包括哲學精神、思維、境界、智慧等要素,哲學素養內化于教師,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加強。教師要掌握一定的哲學知識,培養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加強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哲學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哲學情愫。

      哲學情愫作為人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哲學情愫時具有一定優勢,通過閱讀、寫作和其他的途徑深入挖掘語文教學視野下的哲學空間,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才能更好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哲學情愫的培養。

      參考文獻:

      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第3篇

      哲學中國化不是一個孤立的歷史現象,而是一個開放的歷史過程。在這一 過程中,中國哲學不僅與中國近代思想界發生碰撞,吸取中國近代思想中的 優秀成果,而且還與蘇俄哲學、西方哲學開展論戰,相互交融, 共同構造了哲學世界化的復雜圖景(注:關于中國哲學與世界馬 克思主義哲學關系的詳細說明,參見何萍:《全球化與中國哲學的命運》, 《江淮論壇》2000年第1期;《20世紀哲學中的兩種傳統》,《哲學研究》2 003年第8期。)。以往,我國學術界多重視前一方面的研究,忽視了后一方面的研究。 這就使我們常常把中國化看作一個單純的哲學的輸入過程,僅僅 在中國系統中考察哲學中國化,而不能把中國化置于世界范圍內 ,在一個無限開放的系統中揭示其發展的規律性。為了克服這一研究的不足,我們需要 確立一種世界視野。這種世界視野就是世界哲學的發展圖景。

      在哲學史上,一種新的研究視野的確立必然帶來哲學問題的更新。這一點也適用于馬 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從中國現代化的實際過程和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考察馬克思 主義哲學中國化,其研究的問題總是圍繞哲學與中國現實之間的關系展開的 ;而從世界哲學發展考察哲學中國化,其研究的問題卻要圍繞中 國哲學形態的研究而展開。前者旨在解決中國發展的現實問題,后者旨在解 決哲學自身的理論問題。應該說,這兩個方面的研究對于中國哲 學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缺一不可。沒有前者,中國哲學的發展就失 去了活水源頭;沒有后者,中國哲學在面對現實時,就缺乏足夠的理論解釋 力度。鑒于我國的研究普遍重前者而輕后者,在此我們著重論述后一方面的問題。

      世界哲學的發展圖景是與哲學世界化的特點和歷史進程相聯系 的。哲學世界化不同于全球化的一個根本特點,就在于是以民族化為基礎。 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的世界發展,它是以單一的資本主義化為前提的,本質上是反 對民族化、多元化的。而哲學世界化則以承認各民族的自決權為前提,強調 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和發展道路的特殊性,本質上是主張民族化和多元化的。由于強調 民族化和多元化,哲學世界化的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不同哲學傳統之間的沖突 和交融,從而形成了世界哲學錯綜復雜的橫向聯系。除此之外, 哲學還隨著世界歷史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自身的提問方式和研究方式,呈現為不同的性質 和發展階段,這些又構成了世界哲學的縱向聯系。世界哲學發展 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使我們能夠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切入哲學中國化的研 究,多角度地考察中國哲學的問題。

      首先,世界哲學的橫向聯系為我們確立了比較研究的理論視角,使我們能 夠從哲學形態的整體上把握中國哲學的性質、特點,考察其哲學傳統的內涵 。

      在世界哲學的橫向聯系中,東西方哲學傳統的沖突與交融對中 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所謂東方哲學傳統,主要指 由蘇俄者創造的哲學體系;所謂西方哲學傳統,主要 指由葛蘭西、柯爾施、盧卡奇創造的哲學體系。這兩種哲學體系 面對的歷史課題不同,研究的哲學問題亦不相同。蘇俄哲學面對的是政治、 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變革生產方式、加速實現現代化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歷史課 題,蘇俄者著重研究和發展了哲學關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發展一 般規律的學說,并使其成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核心問題。西方馬 克思主義哲學面對的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變革問題。圍繞這一歷史課題,西 方者展開了哲學的意識形態研究,建立了批判的哲學 體系。既然東西方哲學是兩種不同的哲學形態,且根源于它們各 自面臨的歷史任務,各有其自身的合理性,那么,我們就不能簡單地以一種 哲學否定另一種哲學,而是應該建立比較的研究視角,考察它們各自的特點 、理論內容及其論爭的實質,以揭示世界哲學發展的規律。

      對于哲學中國化的研究而言,開展東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可 以使我們從哲學形態的整體上考察中國哲學,揭示中國哲學的性 質、理論來源和思維方式,從而把握中國哲學的理論特殊性。這是我們對中 國哲學的定位研究。

      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工程觀;工程方法論;工程哲學;李伯聰

      中圖分類號:G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46(2011)06-0057-04

      一、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

      基本現狀和重要意義

      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是科技哲學學科前沿――工程哲學研究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都是外國學者創建起來的,但在創建工程哲學的時候,中國學者走在了歐美學者的前面。即2002年中國出版《工程哲學引論》[1](李伯聰),2003年歐美出版《工程哲學》[2](L.L.Bucciarelli)等。近幾年來,中國工程院、美國工程院、英國工程院都在關注和促進工程哲學的發展;在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對于工程哲學的重視程度和研究力量的投入出現了明顯加強的趨勢,研究進展出現了明顯加速的趨勢。顯然,工程哲學及其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的研究和興起,為當代科技哲學發展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我國學者對工程哲學關于當代工程觀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路甬祥將上述《工程哲學引論》譽為“具有開創性的嶄新著作”,陳昌曙稱贊該書為“充滿原創性并自成體系的奠基之作”。在該書中,李伯聰提出了科學、技術與工程的“三元論”觀點,認為科學、技術與工程是各有其特殊的本質或本性的,并要求在這個前提下認識和把握科學、技術與工程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殷瑞鈺、汪應洛、李伯聰在《工程哲學》[3]一書中,進一步發展了“三元論”觀點,從“自然―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經濟―社會”知識鏈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工程系統觀、工程生態觀、工程社會觀、工程倫理觀、工程文化觀等思想。隨后,黃順基的《的開拓與創新》[4]、遠德玉的《從技術哲學的視角看工程哲學》[5]、徐匡迪的《發展工程哲學,落實科學發展觀》[6]、汪應洛的《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教育》[7]等論文,進一步強化和拓展了當代工程觀的研究內容和工程哲學的研究視域。誠然,目前對工程哲學的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系統化、理論化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其中關于當代工程觀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

      同時,對工程哲學關于工程方法論的研究也不斷取得新進展。在以往具有代表性的論著中,如上述《工程哲學》專著,介紹了我國的一些標志性工程,從工程思維、工程管理、工程創新、工程人才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構建都需要經過“工程立項的論證―決策”與“工程建造的設計―施工”兩個重要環節等方法論思想,并結合“實踐的―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進行闡發。陳子辰、許為民在《自然辯證法――在工程中的理論與應用》[8]一書中,論述了“工程技術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其研究過程、預測評估、發明創造、設計實驗和系統方法;雖然在該書中尚未把工程方法論與技術方法論明確地區別開來,但在內容上廣泛探討了工程方法論問題。謝壽生、楊秉政在《工程方法論案例》[9]專著中,選擇和剖析了工程技術研究中的諸多實際案例等。目前,從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來看,真正屬于工程哲學層面上的工程方法論研究成果仍不多見。

      進一步加強對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前景。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的研究視角看,有助于促進工程哲學的深化與發展。通過深入探討工程本質論、工程觀的基本理論、工程活動論、工程的社會評價等當代工程觀,以及工程系統分析方法、工程決策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工程綜合集成方法和工程價值評價方法等工程方法論,對于進一步促進當代工程哲學的深化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其次,從自然辯證法基本理論體系的研究視角看,有助于推進本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培養服務。目前,國內現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學科發展主流的自然辯證法理論體系,可以說是教育部組編的《自然辯證法概論》[10],但在這個理論體系中尚缺少“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對此,進一步加強對“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的研究,無疑將彌補目前自然辯證法基本理論及其教學體系的一大缺失。顯然,這項研究對于開展工程教育和培養新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最后,從加強哲學界與工程界聯盟的研究視角看,有助于強化為工程實踐服務。工程哲學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哲學界與工程界的聯盟關系。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多次強調:我們應該把對工程的認識提高到哲學的高度,要提高工程師的哲學思維水平。[11]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價值,對它的研究和普及有助于人們在工程活動中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和效益。

      二、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

      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

      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圖所示:

      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工程本質論。基于“科學―技術―工程”三元關系,注重探討工程理念、工程的本質及其特征、當代工程的發展趨勢等。

      工程觀的基本思想。基于“自然―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經濟―社會”學科鏈,注重研究工程系統觀、工程生態觀、工程價值觀、工程倫理觀、工程社會觀和工程文化觀,形成系統化的基本理論。

      工程活動論。主要包括:工程活動共同體――主體構成、倫理規范、社會責任、內部人際關系、社會環境關系等;工程實踐與工程創新,即結合案例分析工程理念創新、系統集成創新、項目管理創新、風險管理創新、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創新等。

      工程的社會評價。即注重研究其評價的基本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過程的階段性(事前評價、事中評價和事后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內部評價、外部評價、專家評價、公眾評價)。

      工程系統分析方法。注重結合案例分析研究:三維結構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網絡分析方法及其應用;模型化方法及其應用――神經網絡模型、灰色預測模型、模糊評價模型等。

      工程決策與設計方法。注重結合案例分析研究:工程決策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如常規設計、系統設計、功能設計、可靠性設計、最優化設計等。

      工程綜合集成方法。注重結合案例分析研究:綜合集成方法及其特點;綜合集成方法的基本功能;綜合集成方法的一般程序及應用――定性集成、定量集成、系統綜合集成。

      工程價值評價方法。結合案例分析:矩陣技術法、效果分析法、多目標評估法、環境評估法、技術再評估法等。

      其中,主要研究重點包括:工程價值觀、工程倫理觀、工程活動共同體、工程實踐與工程創新、工程社會評價過程的階段性、三維結構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網絡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工程決策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工程綜合集成方法、工程價值評價方法研究等。主要難點包括:工程本質論、工程價值觀、工程實踐與工程創新、工程評價指標體系、模型化方法及其應用、工程決策方法、綜合集成方法、技術再評估法等。三、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

      重要觀點和突破口

      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一些重要觀點包括:

      工程的本質是造物。科學活動是以發現為核心的活動,技術是以發明為核心的活動,工程則是以建造為核心的活動。工程活動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能動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現方式之一。工程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文明的主要標志。

      從“自然―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經濟―社會”學科鏈看,當代工程不僅具有自然科學技術的性質,而且具有人文社會科學技術的性質。它是聯系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中間環節,并具有更加豐富的內容。

      當代工程觀不僅開拓了從自然觀到歷史觀的通道,而且為科技哲學(自然辯證法)學科發展增添了新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本質論;工程系統觀、工程生態觀、工程價值觀、工程倫理觀、工程社會觀和工程文化觀等工程觀的基本理論;工程活動共同體、工程實踐論和工程創新論等工程活動論;以及工程的社會評價理論等。

      同時,相對而言,當代工程方法論不同于自然科學方法論、技術科學方法論和系統科學方法論,它同樣為其學科發展增添了新的重要內容。這主要包括:工程系統分析方法、工程決策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工程綜合集成方法和工程價值評價方法等。

      在現代社會,工程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復雜,工程與工程、工程與自然、工程與經濟社會之間以及工程自身內部等都具有極其復雜的關系,需要進行跨學科、多學科的研究,特別需要從宏觀層面、以哲學思維把握工程活動的本質和規律。

      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要求工程教育適應工程實踐的時代特點,實現工程教育模式的轉變。工程教育要培養適應當代工程活動特點的工程創新人才,工程教育要體現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和重要內容。

      目前對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研究的一些切入點和突破口如下:

      首先,從總體上看,這項研究要著眼于注重探索如何把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同中國工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道路,促進中國技術哲學學派的成長與壯大。

      其次,這項研究要著眼于推進自然辯證法基本理論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如前所述,目前在自然辯證法基本理論及其教學體系中,仍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然而,通過這項研究將彌補這一理論缺失,即形成由“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系統觀與系統科學方法論、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工程觀與工程方法論、科學技術與社會”基本理論單元構成的完整的自然辯證法理論及其教學體系,并為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培養提供新的重要內容。

      再次,這項研究要著眼于促進工程哲學的深化與發展。通過深入探討工程理念、工程的本質及其特征等工程本質論,工程生態觀、工程價值觀、工程倫理觀、工程社會觀、工程文化觀等工程觀的基本思想,工程共同體、工程實踐、工程創新等工程活動論,以及工程的社會評價等問題,努力做出系統化的理論梳理、總結、探討和創新,促進工程哲學的深化與發展。

      最后,這項研究要著眼于直接為工程教育和工程實踐服務。通過對工程系統分析方法、工程決策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工程綜合集成方法和工程價值評價方法等理論研究,其中尤其是通過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錢學森倡導的工程綜合集成方法,并把它納入自然辯證法理論體系,促進工程方法論的深化與發展。同時,通過對某些工程方法如神經網絡模型、灰色預測模型、模糊評價模型等案例研究,既可望做出一些具有原創性、開拓性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促進工程教育和工程實踐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伯聰.工程哲學引論――我造物故我在[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452.

      [2]LouisL.Buccirell.Engineering Philosophy[M].Delft University Press,2003:236.

      [3]殷瑞鈺,汪應洛,李伯聰.工程哲學(第3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

      [4]黃順基.《工程哲學》的開拓與創新[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12):24.

      [5]遠德玉.從技術哲學的視角看工程哲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12):23.

      [6]徐匡迪.發展工程哲學,落實科學發展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90-92.

      [7]汪應洛.當代工程觀與工程教育[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8]陳子辰,許為民.自然辯證法――在工程中的理論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07-239.

      [9]謝壽生,楊秉政.工程方法論案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184.

      [10]教育部組編.自然辯證法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28.

      [11]趙建軍.工程界與哲學界聯盟,大力推進工程哲學發展[J].哲學研究,2004(9):93-94.(責任編輯、校對:徐廣聯)

      A Probe into Modern Engineering Concepts and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YANG Shui-yang

      哲學的基本特點范文第5篇

      在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展史上,張岱年先生的《中國哲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無疑是一部奠基之作。中國本無“哲學”一詞,中國哲學這一名稱能否成立在當時爭議頗多。例如,認為,凡對人生切要問題尋求一根本解決的學問都可以叫做哲學。因此,中國哲學的說法可以成立。馮友蘭則認為,哲學本是西方名詞,因此,講中國哲學史的工作就是在中國古代學問中選取與西方哲學相類似的內容而敘述之。如果沒有西學的傳入,則哲學這一名稱就完全沒有必要存在。因此,講中國哲學史必須依照西方哲學的標準。自以來,依照西方哲學來治理中國哲學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

      張岱年在寫《大綱》時,首先分析了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他認為,哲學是一類學問的總稱,西方哲學只是這類學問的一個范例,而非其唯一的范例。凡是討論宇宙人生的思想理論,都可稱作哲學。因此,中國古代的諸子之學、玄學、道學、義理之學都可歸入哲學。張岱年對哲學概念的分析和厘定是深刻的,基本上解決了中國哲學這一名稱能否成立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張岱年進一步對中國哲學的含義作了分析:中國哲學指中國系的哲學,也指中國人的哲學。前者是在中國本土產生出來的哲學,代表中國人對于宇宙人生的看法。而后者則指在中國的哲學,包括中國系的哲學、西洋系和印度系的哲學。由此,張岱年認為中國佛學是屬于中國人的、印度系的哲學,不在他的論述之內。

      《大綱》對于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的重大貢獻在于,它開創了以問題為綱敘述中國哲學史的先河。此前,中國哲學史的著作并不鮮見,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二者都是以人物的時代順序為線索敘述的中國哲學史。而《大綱》以問題為線索,把中國哲學的條理系統分為宇宙論、人生論、致知論三個部分。宇宙論又分為本根論和大化論,人生論分為天人關系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和人生問題論,致知論則分為知論和方法論。而這些小的部分又包含若干“問題”,如本根論包含道論、太極陰陽論、氣論、理氣論、唯心論和多元論,人生理想論包含仁、兼愛、誠及與天為一等;該分法按照中國哲學內含的條理,系統地把中國哲學表現出來。《大綱》以整個“中國哲學”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對中國哲學史條理系統的構建,彰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及印度哲學的不同。該書雖然以為區分哲學與非哲學要以西方哲學為標準,但敘述中國哲學卻始終按照中國哲學固有的發展脈絡。這正說明張岱年所作的中國哲學史是基于中國本位主義的。

      張岱年雖然終生以研究中國哲學為己任,但對于中國哲學的內容,則持批判繼承的態度,即繼承中國哲學中的精華,擯棄中國哲學中的糟粕。在《大綱》中,他以“中國哲學中之活的與死的”作為結語來總結全書,認為中國哲學中有“活的”內容,也有“死的”內容。前者是現在需要繼承的,而后者則是需要拋棄的。中國哲學中“活的”內容包括:宇宙論未嘗分別實在與現象,沒有西方哲學“自然之兩分”之弊;承認宇宙有變易,也有條理;“反復”、“兩一”的學說是非常精湛的思想;其最大貢獻在于人生理想論,即對人我和諧之道的宣示;注重知行合一,致知論承認物之外在與物之可知。所謂“死的”內容指中國哲學中有害的、過時的內容。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有尚無薄有的傾向;人生理想有崇天忘人、重內遺外、重理忽生、忽略人群一體以及輕視知識的傾向。從張岱年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于中國哲學所持的態度既不是文化復古主義,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而是文化批判繼承主義,即要對中國哲學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張岱年在《大綱》的自序中曾認為其方法主要有四點:審其基本傾向、析其辭命意謂、察其條理系統、辨其發展源流。我想這四點不僅是《大綱》的方法,也是《大綱》的宗旨、特點和貢獻。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91亚洲精品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黄色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精品456播放|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国产a级视频|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