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第1篇

      河南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程敏敏

      【摘 要】通過教學實踐,提出給學生建立有機化學理論體系的重要性,指出突出理論教學,引進原版英文教材,實行雙語授課,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與科研、生活的聯系等幾個方面有利于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基礎理論;雙語教學;有機化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5-0092-0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理工大學精品課程建設和重點課程建設資助項目“2010年重點建設課程—有機化學”(編號:201002)的研究成果。

      有機化學是應用化學、化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 也是材料化工、資源環(huán)境、生命科學等學科的基礎課。有機化學涉及范圍廣,理論性強,就課程本身來說它有三個主要的特點:其一,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反應種類繁多;其二,有機反應受反應條件的影響極大,雖有規(guī)律可循,但例外情況也比較常見;其三,化合物性質對結構,有機反應對機理的依賴性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輕邏輯推理,重機械記憶的錯誤認識。導致出現知識點混淆、易忘記,一些重點和難點內容難以理解,面對實際問題無從下手等學習困難,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建立起有機化學的理論框架,使學生從繁重的記憶任務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習信心與積極性,就成為有機化學教師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重視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以及化合物的結構和立體化學教學,建立有機化學的理論體系

      建立起正確的有機化學理論體系,對于學好有機化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過程中,不重視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認為有機化學主要靠機械記憶就能學好,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來指導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理論體系。

      1.首先建立起結構(Structure)、性質(Property)、機理(Mechanism)和反應(Reaction)四者之間相互聯系的邏輯關系。在這個關系中,結構和機理是基礎,性質和反應是衍生。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化合物的結構特點,理解結構與性質的相互關系;掌握反應的機理,用反應來驗證機理,用機理來推測反應。只有從根本上理解每類化合物的結構,才能掌握其性質;只有從根本上理解每類反應的機理,才能掌握各種化學反應。

      2.掌握并理解有機化學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機化學基本概念是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系統(tǒng)學習有機化學理論的基礎。有機化學基本概念與其他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特別是無機化學。從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學困生都不理解常見的概念性問題。

      3.掌握常用的基本理論。如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共振論、微觀可逆性原理等。這些理論有的抽象,如分子軌道理論,雖然不要求理解分子軌道理論的數理基礎,但是對分子軌道具體成鍵的特征必須掌握,像分子軌道對稱性的特點,節(jié)點變化的規(guī)律,成鍵軌道、反鍵軌道和非鍵軌道數目的確定等,有些理論比較具體,如共振論,就不僅僅是理解的問題,而是必須熟練的掌握,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反應機理和一些特殊的反應現象。

      4.正確書寫有機化學中常見的表達式。如Lewis結構式、共振式和反應機理等。必須強調有機化學中常用表達式的書寫規(guī)則,特別是最基本的Lewis結構式的正確書寫。否則學生無法判斷共振式書寫的對錯,也無法比較共振雜化體的穩(wěn)定性和推導正確的反應機理。

      5.重視緒論的教學,對有機化學課程的整體框架及相關內容做適當的調整。通常在教學中安排緒論章節(jié)來學習有機化學的預備知識,作為隨后按官能團分類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在有機化學緒論課上,不僅要告訴學生有機化學的目的和任務,還要聯系實際講述有機化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和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實行雙語教學,引進英文原版教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實行雙語教學,引進英文原版教材的必要性。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掌握有機化學知識點,了解有機化學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由于近代化學學科發(fā)源于西方,而絕大多數重要的化學類期刊(包括我國化學期刊)使用的語言都是英語,為使學生更準確的把握有機化學的知識脈絡,理解化學家的思維模式,通過中英雙語教學,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

      由于使用英語課件授課,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難度增大,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上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就必須提前預習所學課程,以求對教師即將講授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就在客觀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鍛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行雙語教學的可接受性。有機化學適合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最大難點是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yè)詞匯,但是對于有機化學而言,這些詞匯都可以利用簡單的、已經學過的單詞通過構詞法快速掌握。例如,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問題,只要掌握常見的十幾種碳鏈的命名和各類官能團化合物的詞尾(頭),便能快速識別出這些專業(yè)詞匯的意思。

      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但必須是加入專業(yè)英語內容的雙語課件,課件與所采用的中文教材保持內容的一致性,但把每一章節(jié)的大小標題、人名反應、常見的專業(yè)術語和化合物的名字都采用雙語標記的辦法,緩解學習者的語言壓力,減輕緊張感,增強學習熱情和信心,長此下去,學生通過課后進行中英文的對照、復習,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逐漸熟悉和接受英文的教授,從而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識,提高學生獲得化學知識的能力

      網絡上的有機化學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國內很多有機化學精品課程網站和世界上重點大學的有機化學課件,如哈佛大學等都在官網免費公開,介紹學生上網搜索,觀摩學習。

      四、與生活、科研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更新課件內容

      化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平時的授課中要把生活中常用的有機化學品或生產活動與化合物和有機反應原理的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切實感受到有機化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

      總之,一方面要加強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教學,引入雙語授課,指導學生閱讀原版教材,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 可以根據教學內容, 綜合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認識有機化學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能力,再加上教師的豐富教學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彧,等.高校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8):153-154.

      [2]陳博,等.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網絡資源分類介紹[J].化學教育,2009,30(5):47-48.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第2篇

      結合教學實踐,針對醫(yī)學專業(yè)有機化學的特點,提出抓好幾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方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有機化學; 醫(yī)學 教學

      20世紀下半葉,生命科學迅速發(fā)展的標志是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從分子水平上理解生物體和生命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從化學的觀點去從事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這種發(fā)展趨勢不僅對有機化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使得醫(yī)用有機化學在高等醫(yī)學院校公共基礎課中提到了更高的戰(zhàn)略地位。醫(yī)用有機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廣泛,概念比較抽象,分子結構復雜,化學反應多,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不能深入展開講解,學生普遍感到難于理解,難于掌握。因此,作為授課教師,如何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筆者經常思索的問題。筆者近年來在承擔該門課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認為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醫(yī)用有機課程的特點,處理好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設計緒論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等醫(yī)學院校,一般將《醫(yī)用有機化學》放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與《醫(yī)用有機化學》同時開設的還有《解剖學》等專業(yè)基礎課程。許多學生只重視專業(yè)課,對學習化學興趣不大。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必須重視緒論課的教學,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用心安排好緒論課的內容,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醫(yī)學離不開化學,化學是醫(yī)學發(fā)展的基礎,學不好化學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務工作者,更無法攀登醫(yī)學科技的高峰,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

      為此,筆者認為在緒論課上除了介紹有機化學的發(fā)展簡史外,還要講授以下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有機化學新的成就和貢獻以及有機化學與生命科學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局限于教材,備課時應該查閱文獻,了解有機化學的前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列舉上世紀80年代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要工作來分析化學的發(fā)展方向。因為通常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這一評選則是以現代科學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化學發(fā)展趨勢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化學諾貝爾獎至少有10項之多。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約80000條基因測序工作的完成,接下來的后基因工作就是尋找相應的小分子去調控這80000條基因,包括天然產物和它們的類似物去調控基因的表達過程或直接作用于基因本身。這些實例能夠激發(fā)學生科學地認識到化學在生理過程、疾病的防治、診斷、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人類全面揭開遺傳、變異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奧秘必須依靠化學、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家們共同努力。二是有機化學學科的特點、自己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以及授課計劃等。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結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讓學生明白應如何學習該課程。有機化學教材一般是按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體系劃分章節(jié),在每一章節(jié),先學習命名,然后對其中一種或幾種典型物質進行結構、性質、應用等內容的學習,并掌握它們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要通過學習簡單有機分子的反應,掌握有機化學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備聯系體內復雜反應的能力。例如,醛與醇的親核加成反應是糖的環(huán)狀結構形成以及成苷反應的基礎;含氮化合物的性質是蛋白質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應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授予學生有機反應歷程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孤立地陳述一個個具體的反應。因此緒論課上有必要介紹有機化學反應幾大類型,使學生初步接觸自由基、親核試劑、親電試劑等概念,對有機化學反應過程形成初步認識。

      2 以“性質結構”作為教學主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筆者在歷年的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覺得有機化學內容太多,頭緒太亂,難記難學。其實有機化學課程的中心內容就是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因此學習有機化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認識化學結構上,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結構性質”就是掌握有機化學的“金鑰匙”。

      在各章的教學中, 講解化學性質之前, 以“結構決定性質”為出發(fā)點, 對各類官能團的結構特征, 反應特性作全面的剖析, 使學生在接觸具體性質之前, 對結構這一內因對化學性質的決定性影響先有一個輪廓認識。有了這種理論對實際的指導作用, 學生就會擺脫“不知其所以然”、“規(guī)律難尋”的狀況。以《醛酮》一章的教學為例。醛、酮的分子中都含有官能團羰基,羰基碳原子為sp2雜化,碳氧雙鍵由于碳氧的電負性不同而呈現較強的極性,電子云偏向氧原子一方,使氧原子上帶部分負電荷,碳原子上帶部分正電荷,親核試劑首先進攻碳原子,發(fā)生親核加成反應。由于羰基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影響,使α氫活潑,能發(fā)生一系列反應。由于醛羰基的極性比酮羰基的極性大,空間阻礙也較小,因而在相同條件下醛比酮一般較易起反應。醛、酮的反應與結構關系一般描述如下:

      這樣, 學生在學習醛酮的親核加成、氧化、碘仿、羥醛縮合等反應時, 不僅不會有凌亂無序的感覺, 反而產生了刨根問底的求知欲,帶著濃厚的興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繁瑣的有機化學反應。

      轉貼于

      在講授有機物性質和結構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有機結構理論,從空間位阻效應和電子效應等方面綜合分析有機物結構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化學性質的微妙差異。引導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結構和性質的辯證關系,從而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整個學科體系。例如, 在講不對稱烯烴與不對稱試劑的親電加成時, 如果不從電子效應來分析, 學生即使記住了馬氏規(guī)則, 遇到下列情況時, 做錯了題也不知為什么。CH3CH=CH2+HCl;CCl3CH=CH2+HCl;ClCH=CH2+HCl這三個反應都是單烯烴的加成反應,但是加成方式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影響上述加成反應的結果是共軛效應還是誘導效應?這時學生就可能就老師的提問,根據所學知識而給出種種可能的解釋。再經教師指導性釋疑,他們就會茅塞頓開,既明白了何種情況下是誘導效應或共軛效應在起作用,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3 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好立體化學

      立體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立體化學知識對于醫(yī)學院校學生充分了解酶促反應、藥物療效等知識有著重大的基礎作用,不僅要講,還要把基本概念和關鍵問題講深講透。

      適用醫(yī)學專業(yè)的有機化學教科書一般都設有專章進行討論,差異在于把這一章放在全書中的哪一部分,是否在其他章節(jié)提前介紹基本概念和理論。目前我們選用的是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呂以仙主編的《有機化學》,在討論烴類化合物之后便安排立體化學這一章,并且在烴的各章中就開始介紹一些有關的立體概念,例如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構象分析,烯烴和環(huán)烷烴的順反異構現象以及烯烴加成反應的立體化學等[2]。這種安排有利于教學,使學生在開始接觸簡單有機物的分子時就樹立一個正確的立體概念。在立體化學專章中是以旋光異構現象為重點,對這方面的基礎知識不僅要系統(tǒng)介紹,還要注意同其他章節(jié)或其他課程的配合。對已經學過的有關內容,可以扼要地再提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印象;對需要留待以后章節(jié)中才討論的內容,有些也需要及時地予以指出,為后面的講授埋下一條伏線。例如在引出本章重點內容旋光異構現象之前扼要地小結一下烷烴、環(huán)烷烴及烯烴的構象及構型問題,就會有利于全面了解立體異構現象的概況,對問題的提出也感到比較自然,有利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子立體結構的重要性。

      為了使醫(yī)學生能學好立體化學知識,我們使用了大量的分子模型,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地學習,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化學結構繪圖軟件Chemwin與Powerpoint結合起來,將立體感極強的分子立體圖形展示給學生。通過這些手段,我們使學生較快較好地掌握了立體化學的基礎知識。我們在基礎課教學中主要使用球棍式模型(Kekule模型),這種模型代表價鍵的小棍可適當選擇其長度,便于觀察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間的相對位置,學生可以獲得立體異構體的清晰表象,認識到立體異構體分子中各基團在空間的排列本質。但這種模型構成的分子與真實分子的形象相差甚大,因此在適當時機還需要用Stuart模型做一些典型化合物的分子結構進行示范和比較,使兩種模型取長補短,更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分子結構的立體形象[3]。

      理解概念力求準確,這是學好立體異構的關鍵。對于概念的模糊或誤解往往會導致錯誤的判斷。例如:“旋轉”和“翻轉”這兩個概念,順反異構體產生的條件之一是“分子中存在不能自由旋轉的因素”,如果誤解為“翻轉”,分子中各基團在空間的相對位置無任何變化,不能產生產生順反異構體。旋光異構體的費歇爾投影式不能離開紙平面“翻轉”,只能在紙平面上“旋轉”偶數倍構型保持不變。如果“翻轉”,使得費歇爾投影式表示旋光異構體的基團前后位置交換,其實質是改變了旋光異構體的構型,恰好變成它的對映體,所以不能“翻轉”。由此看來,準確理解概念至關重要,來不得半點馬虎。此外,本章中還要注意結構和構造、構型和構象、手性和手性碳、順/反和Z/E、D/L 和R/S等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

      誠然,在醫(yī)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探索、研究、解決。而每位教師因各自的教學方式不同,對上述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這里提出的幾個問題僅僅是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供大家商討,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改善教學效果均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毓林,陳耀全.化學邁向輝煌的新世紀.化學通報,1999,62(1):3~9.

      2 呂以仙,主編.有機化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8~104.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第3篇

      有機化學一直是化學高考的重點和難點。在進幾年的四川高考中,雖然此問題地位和作用沒變,但是許多方面以發(fā)生了變化:1.有機試題題量在逐年上升,分值權重有所增加。2.有關題目信息量大,綜合性強,重點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3.與生活聯系的更加緊密。同學們主要存在的問題:1.畏難情緒教大。2.學法不足。3.題目對同學們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很高。

      二、有機化學學法指導。

      (一)、引導同學們正確認識有機化學。讓同學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充滿希望和信心。

      1.有機化學與生活聯系的很緊密,對同學們生活的幫助很大。

      2.有機化學在進幾年的四川高考中,分值權重有所增加。

      3.掌握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學習有機化學將會很容易。

      (二)、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和措施。

      1.高度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yè)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以后幾節(jié)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guī)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2.重視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yǎng)

      (1).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2).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3).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4).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3.注意有機化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

      有機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烴、烴的衍生物、糖類、油脂、蛋白質和合成材料等幾部分組成,系統(tǒng)性比較強。由于有機物結構組成復雜,反應繁多,而使學生感到初學容易,愈學愈難,最終導致一鍋粥的現象,對有機化學實施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知識點,使知識點網絡化,系統(tǒng)化,找出內在的規(guī)律和聯系,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

      4.以知識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由于有機化學的迅猛發(fā)展,有機試題更是求異變新,近幾年的高考有機試題提供的材料新,信息量大,需解決的問題大多是同學們平時沒有見過的,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要以知識為載體,培養(yǎng)和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發(fā)散思維是一種不依靠常規(guī),尋求變異,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形式,是將輸入的一種信息轉化為多種目的輸出,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多向性,靈活性和獨特性,聯系越多,發(fā)散越廣,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注意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儲存的有機知識,將有機化學實際問題分解,遷移。轉換,重組,尋求問題解決的立法的能力,使所學有機知識得以靈活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有一定思考性,多角度聯想的問題使學生思維向多層次,多方位,跨學科發(fā)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訓練學生拓寬思路的目的,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適應性。例如,根據某有機物的結構可推測

      (2)、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又稱反向思維,其實質是由求知推向已知,有機化學中的合成題也是高考的常考題型,在教學中,通過有機合成訓練,使學生掌握“逆推順展”的方法,打破通常的順向思維的定式,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通過逆向思維,可以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3)、培養(yǎng)綜合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習題課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可通過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把問題按照內在聯系,讓學生進行抽象歸納、推理、想象、分析、綜合,找出問題的規(guī)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思維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有機化學教學中取得的成效。

      在高2012屆化學教學中,我一直引導同學們正確、客觀的對待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問題,

      并用以上的方法和措施指導同學們在學習有機化學。同學們學習興趣很好,作題的效果也不錯。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第4篇

      生物化學是應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生命現象,是生物學和化學交叉形成的學科,它的發(fā)展和化學--尤其是有機化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許多對生物化學發(fā)展起推動作用的生物化學家對有機化學的研究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在學習有機化學時,學生對法國杰出的化學家巴斯德有著很深的印象,因為巴斯德在年僅28歲的時候就闡明了具有相同化學結構的酒石酸由于其立體結構上的不同而分為兩種分子,這兩種分子呈鏡象關系,并由此提出了對映異構現象[5],而在學習生物化學發(fā)展史時,我們不得不提的是生物化學是由于巴斯德在解決發(fā)酵本質的著名論中所產生的,所以巴斯德被稱為生物化學的鼻祖。再如學生們所熟知的化學家鮑林,提出了共振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對有機結構理論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鮑林在4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纖維狀蛋白質的螺旋結構,及蛋白質是具有多肽鏈結構的物質,打開了通往蛋白質與DNA分子奧秘的大門,并由此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據統(tǒng)計表明百余年來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發(fā)過程中,多位化學家都是因為在生物化學領域內的杰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通過生化發(fā)展史中這些具體的例子,能夠激發(fā)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和優(yōu)越感,會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自發(fā)展之始就是有機的融合體,扎實的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是研究生物化學所必備的,否則生物化學的研究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生物化學是有機化學研究的最終歸屬,因為任何學科的發(fā)展都將應用于生命體,為生命服務。

      2通過有機化學的觀點和理論解決生物化學

      問題,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生物化學課程知識覆蓋面廣,物質代謝復雜,涉及反應多,知識體系和化學學科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也有別于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學習,基于此,化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往往感到不適應。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應在保證學生對生物化學整體知識框架的系統(tǒng)認識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化學專業(yè)學生系統(tǒng)、扎實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有機化學的理論和觀點來討論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對緩解學生的這種現狀有很大的幫助。如有機化學的學習主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學生很容易理解蛋白質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從化學的觀點出發(fā),學生很容易理解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為什么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其原因就在于比起反式構型的雙鍵結構,順式不飽和脂肪酸有較低的熔點,能夠保證在生理溫度油脂的液體狀態(tài)。曬太陽能補鈣的這個生活小常識用化學的理論解釋是: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而人的皮膚中含有維生素D原,在光照條件下,會發(fā)生周環(huán)反應生成維生素D,所以才有了曬太陽能補鈣這一說法。類似的例子在生化內容比比皆是。通過有機化學的理論和觀點來解決生化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生化課程的學習,發(fā)揮學生扎實的有機理論和知識的優(yōu)勢,降低學習生化的難度,變死記硬背為邏輯推理,在潛移默化中將兩者進行了有機的融合,激起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

      3結合生活實例,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

      眾多的教學研究表明,在教學過程中生活實例的結合能夠促使學生“學”和“用”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是通過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生命體內的化學變化,所以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用既以生化原理為基礎,又和化學知識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應用事例,以此為橋梁,促進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如日常生活中的燙發(fā),其原理是以生物化學為基礎,頭發(fā)是角蛋白,角蛋白的螺旋多肽鏈間有很多的二硫鍵交聯,二硫鍵的生成的位置是決定著頭發(fā)的形狀,二硫鍵是巰基通過氧化反應生成的[6]。燙發(fā)的過程實際就是通過還原劑破壞頭發(fā)原有的二硫鍵,通過還原劑使二硫鍵在新的位置生成,從而達到了改變發(fā)型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還原劑就是一種小分子有機物,燙發(fā)質量的好壞和還原劑有很大的關系,了解到這一點,思維活躍的學生就會考慮,在學習過的類似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中,有沒有可以充當改良的還原劑,從而達到降低燙發(fā)的副作用,改善燙發(fā)的效果。通過類似實例的引入,作為學生會深刻的感受到,要使自己已有的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造福,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生化知識是非常必要。顯而易見,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將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進行了融合,使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進一步得到提升,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4通過有機化學的前沿科學研究成果的學習,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

      在教材中并不能體現,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到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化的熱情,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我們將利用豐富方便的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利用4課時左右的時間,與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學領域的應用,同時,給學生指定內容,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相關小論文的撰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查閱了小分子有機化合、藥物等與蛋白質、DNA的之間相互作用的文獻,讓學生了解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傳統(tǒng)生物化學內容更新慢的缺點,有助于學生了解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交叉發(fā)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學生的科研素質水平的提高,知識視野的開闊;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發(fā)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兩者的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學問題。

      5結語

      對有機化學的認識范文第5篇

      摘 要:為探索高中生初學有機化學困難的原因,筆者對進行了有關學習情況的調查,了解到學生初學有機化學的困難根本在于有機知識結構的變化和不當的學習方法,并建議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學習有機的心理障礙,提高高一有機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機化學;高一學生;學習困難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實施后,原本高二學習的全部化學內容中的一些簡單的內容被提到高一下學期來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包括甲烷和烷烴、乙烯和苯、乙醇和乙酸,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教材的編排十分合理,充分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并不是特別扎實,所選擇的內容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易于入手學習的,并且避開了一些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只要求知道現象,因此其認知能力已經足以完成這一部分簡單有機化合物內容的學習。

      雖然有機化合物知識教材編排合理,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但在教學中發(fā)現,高中學生初學有機時,都不同程度的感到學習困難,個別學生甚至持續(xù)整個有機化學學習階段一直難以適應,以至于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影響他們繼續(xù)學習化學的信心。在與教師探討時發(fā)現,這一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歷屆如此。

      筆者于某校的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時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困難表現。學生在學習了前兩節(jié)課后很難繼續(xù)下去,經過幾堂課的復習和練習后,才進行了后兩節(jié)課的學習。好不容易學完了新課,學生基本完成了新課標的要求,但在進行單元檢測時,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為了深入了解其中緣由,筆者進行了有關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分析、探討了如何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學習有機化學的困難,為其高二具體學習有機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有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對初學有機化學的高一學生提供一些學法上的指導,更加希望能給高一有機化學的教學提供一些新鮮元素供老師參考。

      二、 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對象選取在校高一年級的理科學生,調查時間安排在學生學習完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學基礎》并完成章節(jié)考試之后。調查完畢后與幾位任課老師交換看法,分析學生的作業(yè)、試卷,并與參加調查的部分學生座談。經過調查研究和討論,造成高中生初學有機化學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機化學內容的新特點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客觀因素

      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相比,除了物質種類繁多、有機反應復雜等新特點外,還要求利用分子的空間結構思考問題,對形象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對分子的空間結構有明確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對結構式、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有機物種類、有機物之間的轉化等一系列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前的無機化學學習中對形象思維不作過高的要求,因此學生認知方式、思維模式停留在無機化學的學習上。缺乏對分子三維結構的想象力是初學有機化學最大的思維障礙[1]。

      (2)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在各學習環(huán)節(jié)上方法不當,偏重機械記憶而缺乏深入思考,學習主動性不強,自我調控能力差,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很少主動采取改進措施,甚至聽之任之,知難而退。尤其在學習有坡度、有難度的內容時,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消極影響,表現得更為突出。在調查中發(fā)現,有些學生因為聽不懂、記憶的東西多而拒絕聽課,這種消極的心理及影響都是極不樂觀的,應該及時加以控制,讓積極的學習方法盛行起來。

      (3)習題偏多、難度偏大

      與老師的交流中發(fā)現,為了應付考試,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幾種課外學習參考書和一至二套章節(jié)練習題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訓練,這些資料來源,質量參差不齊。這些教輔資料不但題量大,而且常摻入難度偏大的習題,超出了初學者當時的能力水平,無疑加大了學習難度,轉移了師生教與學的注意力,易使學生脫離課本,沒時間深入思考搞清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付習題的糾纏上,沒有時間認真研究教材,學習基礎知識。

      (4)教師重視不夠,教學過于程式化

      教師一般都會發(fā)現學生初學有機普遍困難的現象,歷屆學生都是如此,司空見慣,反倒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好好地利用有機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行教學,復雜的反應和零散的知識點讓理科學生有些頭大。老師沒有針對這些給予學生記憶的規(guī)律和技巧,對學生的指導也沒有具體的針對某些具體的知識點或習題,未將盡快克服學習困難作為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而采取具體、有效、系統(tǒng)的措施。

      三、 解決策略和建議

      第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教材的內容是造成困難的客觀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直接組控者,對學習活動提供引導、指導、調整、編排、選擇、設計等幫助。初學有機,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很高,教師就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未雨綢繆,一開始就要把克服學習困難作為一個整體教學目標,鋪設臺階,降低知識難度,優(yōu)化教學方法,突破思維障礙,使學生盡快適應有機化學學習的新特點、新要求,掌握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

      第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除了掌握好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形成結構化的知識網絡,從而對有機化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有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2]。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有機化學的自身魅力,強調有機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鞏固并強化自覺性、堅持性、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yǎng)。分散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而樹立信心。學習有機,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也很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出學習有機化合物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規(guī)律出發(fā)去學習去記憶,會收獲好的效果。

      第三,精選練習題。

      布置作業(yè)時,應適當控制習題的數量和難度,以新課標的要求為基準,精心摘選,大膽刪除,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適合當前學生的能力水平,跳出題海,使學生的認知能力順利發(fā)展[3]。

      第四,采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和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有機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高一所學習的內容更是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學時,可以以生活中的應用來建構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探究式的,解決問題式的學習新內容。可以展示課本插圖、球棍模型、投影幻燈、三維動畫軟件等,充分提供和利用上述多方面的感性材料,與某些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獲得形象的感知、儲存、識別,直至建立模型等形象思維活動。筆者發(fā)現,在動手制作模型的同時,進行觀察、聯想、想象,建立起烷烴結構的模型,改變了許多模糊認識。條件允許時,把有機分子及其化學反應制成三維動畫,應用于教學中,直觀形象,信息量大,效果會更好。

      四、結語

      筆者旨在通過此次調查研究找出該校高一理科學生在初學有機化學時的困難,并且找出困難原因并一一做了討論和分析,最后給出了一些解決建議和方法,希望對該屆學生及以后的學生學習及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忠杰.高中生有機化學學習的思維障礙及其解決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