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高等教育市場化成為世界各國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一種趨勢。對于改革開放的中國,也進行了一系列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探索,雖阻礙重重,但是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其根本原因是對高等教育市場化認識不夠,沒有切實的理論、政策來指引市場化的進行、政府職能的缺位或越位等問題造成的。本文試對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內涵及其實現方式作一些探討。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高等教育市場化成為世界各國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一種趨勢。對于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傳統教育體制的改革也逐漸加速進行,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即是所謂的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本文試對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內涵及其實現方式作一些探討。

      一、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內涵

      199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重整高等教育》報告,對高等教育市場化下的定義是:“把市場機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運營至少具有如下一個顯著的市場特征:竟爭、選擇、價格、分散決策、金錢刺激等。它排除絕對的傳統公有化和絕對的私有化?!本凸P者理解,高等教育市場化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合理整合和利用社會有限教育資源的一種市場運作方式,一種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標的市場運作方式。

      具體說來,高等教育市場化應具有以下幾層內涵:

      1、高等教育市場化應實現高等教育投資辦學模式的多元化。這就要從根本上破除高等院校的國家壟斷,打開辦學主體多元化的新格局,開通教育資金來源的多種渠道,以便在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為發展高等教育籌集更多的資金。在保證國家投資的前提下,鼓勵多方投資辦學、集資辦學、合作辦學,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渠道多樣化、管理方式多樣化,形成以國家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的辦學投資模式。

      2、高等教育市場化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高校培養的人才必須適應市場的需求,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引入供求機制。市場經濟的供求機制能夠調整高等教育供求的總量、結構和層次向平衡化發展。經濟建設不同時期對不同層次和結構的人才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上特定層次和種類的勞動力的供給狀況及價格高低反應出來,并形成個人和企業對特定種類教育的需求,引導高等教育供給部門按需求的總量、結構和層次進行人才的培養。

      3、高等教育市場化應注重投入——產出效益。高等教育市場化經營,把市場化的經營理念——教育是稀缺資源,通過教育市場化運作,使教育資源合理優化配置,達到效用的最大化,提高高校的辦學效益,使教育投入在市場中實現合理的回報,才能形成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擺脫長期以來高等教育依靠外界投入,非生產性的尷尬局面。

      4、確立高校在教育機制及市場機制中的主體地位。各高校是辦學的主體,應能夠自主決定自身資源配置,即決定招生的數量,決定專業的設置等。高校辦學的自主權擴大了,才能夠充分調動高校的積極性,使其在享有完整而獨立的教育教學權的基礎上,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環境,并且積極利用自身在知識、科技方面的優勢從多個方面確立自身在市場中的穩固地位。

      二、教育市場化指標

      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是社會分工逐步細化的結果,教育是產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同時,教育又具有公益性,因此,在一定范圍內適度引進市場機制將會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評價教育市場化的主要指標包括:自負盈虧原則,教育市場的興起,國家提供角色的減少,采納市場管理原則,市場主導課程,院校創收,內部競爭,強調效益等的實現情況。  三、教育市場化的實現方式

      從各國的實踐經驗來看,高等教育市場化大致有如下四方面的路徑:

      首先,鼓勵民間多元投資高等教育,以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具有雙重屬性——公益性和市場性,高等教育市場性要求打破投資主體單一的局面,讓各種社會力量投資辦學,使投資主體多元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完全放手,而是將部分辦學權下放,其目的在于擴大供給,增加高等教育資源總量。同時,在不同辦學主體之間形成競爭,提高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提供更個性化的高等教育機會,提供更高的教育質量。

      其次,實行“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按照人力資本理論的說法,教育是一種投資,既需要支付成本,又能為個人和社會帶來效益。個人的收益主要表現為未來較高的收入、更大的就業和適應能力、更高的升遷機會和社會地位等;社會收益則主要表現在國民收入的增加和國力的增強、民主政治的改善、精神文明的提高等等。按照市場經濟“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受益各方,即受教育者個人和代表社會的政府理所當然地應當支付相應的教育成本,即實行“成本分擔”。

      再次,教育產業的經營。既然教育是一個產業,那就應當對之進行經營。經營得當,教育單位是可以帶來“利潤”的。得到的“利潤”,一般作為發展教育的基金,除此之外,還可將一部分“利潤”作為投資回報給予投資者,以吸引新的投資。教育的有效經營還能鼓勵各教育單位改善經營管理,使有限的教育資源能夠得到重新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使一定投入有更多產出。

      最后,引入競爭機制。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引入到教育活動中將對傳統的教育運行模式產生沖擊,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會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模式的更新,使學校充滿自主辦學的活力,有壓力的同時也有前進的動力,才會適應市場的需要,為市場輸送大量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路娜,夏永紅.教育市場化的內涵、機制及政策取舍[J].國家 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2)

      [2] 陳光亮.教育市場化探析[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7(11)

      [3] 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場化:歐洲觀點[J].高等教育研究,2000

      [4] 盧乃桂,操太圣.中國改革情景中的全球化:中國高等教育 市場化現象透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 (1)

      [5] 簡敏.對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6(8)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第2篇

      關鍵詞:博洛尼亞進程;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1―0061―03

      獨立后哈薩克斯坦經濟在短期內達到了顯著增長,這被國際社會所承認,但進入國際經濟社會需要對教育體系進行根本變革。哈薩克斯坦正努力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50國之一,其教育政策的目的是形成一個與國際教育一體化的,保證培養在國際勞動力市場具有競爭力人才的國家教育模式。[1] 在俄羅斯聯邦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后,哈薩克斯坦基本按俄羅斯模式,以博洛尼亞進程為參照發展本國高等教育,其目的是加入統一的教育空間,并確保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符合世界標準。[2]

      一、博洛尼亞進程及其發展

      博洛尼亞進程是29個歐洲國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亞提出的歐洲高等教育改革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整合歐盟的高教資源,打通教育體制,到2010 年建立一個歐洲高等教育區。其主要內容是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較的學位體系,建立本科和碩士為基礎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歐洲學分轉換體系,促進師生和學術人員流動,保證歐洲高等教育的質量,促進歐洲范圍內的高等教育合作等。

      經過近十年發展,博洛尼亞進程的內容不斷豐富,目標日益完善,原則廣受認同,且一直處于發展、改革和完善之中,[3]博洛尼亞宣言提出的各項目標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根據加入博洛尼亞進程所需履行義務的要求,簽約國家基本能夠根據《里茲本公約》和《博洛尼亞宣言》內容要求積極采取措施,改進國內教育體制,完善教育設施,建立必要機構以保證落實公約和宣言條款,尤其是在學制改革、質量保證、學分互換、學位互認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二、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改革

      傳統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承襲了前蘇聯高等教育體制,其學制與西方國家現行高等教育學制不一致,不受國際承認,無法與國際接軌。不融入國際教育空間國家教育體系就不可能發展。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指出,教育改革必須達到“我們國家的每一個公民在接受了相應教育和培訓后可以在世界任何國家成為搶手專家”這種水平。因此,教育屬于哈薩克斯坦的優先發展事項。

      發展教育是哈薩克斯坦的一項重要國策。國家教育支出每年都在增長,與2004年相比,2008年的教育支出增加了1.8倍以上,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不低于德國、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國家的水平。在未來幾年內,哈薩克斯坦的教育經費將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體系有不同類型和種類的高等教育機構(大學、學院、研究所),全國有144個高等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總數超過63.3萬人,其中20%的學生根據國家教育計劃培養。每一萬人中有423名大學生。大學教師約3.8萬人,其中41.3%具有博士和副博士學位。

      根據教育領域現行法律,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機構擁有自治權,有組織教學過程、人員編制和財務活動的決策自。

      大學提供廣泛的教育服務,獨立與國內外合作伙伴建立直接聯系,在人員培訓與再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教師交流經驗和本科生研究生交換等方面簽訂合作合同。

      高等教育機構根據國家統一入學考試或綜合測試成績進行招生。申請人根據國家考試成績通過競爭獲得教育補助,成績達到一定標準但沒有獲得教育補助的學生可以自費進入高等教育機構。

      哈薩克斯坦全面支持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國家每年從預算中撥款資助前200名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及其在國外一流大學的訪學,每人資助金額約為1.8萬美元。為了確保哈薩克斯坦主要學者和教師獲得國際承認,建立了250多個最著名大學教師的專門數據庫并提交互聯網,通過使館面向世界多所著名大學。

      哈薩克斯坦的大學在不斷尋求教育活動的有效管理方法,43個高等教育機構根據國際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引入了質量管理體系。

      哈薩克斯坦的大學也在不斷發展創新結構,正在創建科學―技術園區和科學―教育集團,在教育實踐中引進整合了教育、科學和工業的企業化管理原則,組建企業大學和創新型大學。自2007年以來,通過建立督學委員會、吸引雇主參與管理、擴大大學合議管理機構職能等措施實施了企業管理原則,25所大學設立了督學委員會。

      為培養新一代緊缺專業人才,1994年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設立了“博拉沙克”獎學金。這項計劃實施的14年期間,已有1700多人在世界最好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索邦大學等大學接受教育。

      今天,因哈薩克斯坦進入世界50個最具競爭力國家的任務,高等教育獲得了特殊意義,高校發揮了更多作用。

      三、為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合作和融入國際教育空間是哈薩克斯坦政策及外交政策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參與這個過程意味著哈薩克斯坦教育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的提高,學者和教師高水平專業技能的認可。哈薩克斯坦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建立具有競爭力、多層次、融入國際教育空間及滿足個人和社會需求的國家教育模式。哈薩克斯坦共和國2005~2010年國家教育發展綱要確定了國際趨勢尤其是歐洲國家趨勢背景下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戰略方向。

      為適應形勢,提高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獲得國際承認,哈薩克斯坦政府采用了博洛尼亞體制。實施“博洛尼亞宣言”原則可以根據國際要求制訂教學計劃,保持各階段教育計劃的連續性,使教育計劃適應勞動力市場,轉入人才培養專門模式,通過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提高學生流動性,通過教育計劃的廣泛選擇確保學生的學術自由。

      哈薩克斯坦于1997年簽署并批準了“關于承認歐洲地區高等教育資格的里斯本公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18所大學簽署了大學大。

      “博洛尼亞宣言”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采用易于理解和對比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學位體系,因此哈薩克斯坦從2004年實行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碩士―博士(PHD)三級人才培養制度,這種結構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2007年通過的新《教育法》中可找到法律依據。

      哈薩克斯坦高校正在實現博士生方案,擁有外國合作大學是博士計劃的強制性條件。根據國家計劃,國立阿里-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古米廖夫歐亞民族大學、哈薩克斯坦國立農業大學、杜拉提塔拉茲國立大學、薩特帕耶夫哈薩克國立技術大學、奧埃佐夫南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阿拜哈薩克斯坦國立師范大學等七所高校進行了博士生培養。

      為保障教師及學生的學術流動,使哈薩克斯坦教育課程和學位在國際教育范圍得到承認,哈薩克斯坦高校實行了學分制。為廣泛吸引高等教育機構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教育和科學部每年都舉辦國際和國內學分問題研討會。

      為吸引國際專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薩克斯坦每年從國家預算中給阿里-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和古米廖夫歐亞民族大學各100萬總計200萬美元的撥款。2006~2008年通過上述項目,140多名外籍教師和專家訪問了歐亞國立大學。2006~2008年有226名外籍教師和專家在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工作。2009年歐亞民族大學計劃吸引51名國外學者,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計劃吸引100名國外學者。

      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國際關系的發展為實施共同教育計劃創造了條件。哈薩克斯坦高校一個新的教育方案是實現雙學位教育計劃,因此哈薩克斯坦將和國外高校共同解決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文憑的轉換、國際層面文憑的認證、吸引本地大學參加國際排名以及其他教育項目等問題。目前,哈薩克斯坦7所高校與國外大學合作實施雙學位教育計劃。

      學生交流是世界大多數學校建立國際聯系的不可分割部分,哈薩克斯坦于2009年開始按歐洲學分轉換體系制定學分體系,自2009年至2011年國家預算撥款共達8465.2萬堅戈(700多萬美元)。哈薩克斯坦―不列顛技術大學、哈薩克斯坦國際關系和世界語言大學等已制定通過了學分制教學體系規則。[4]

      國家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使教育質量在確保國家競爭力方面取得了主導作用,確保高等教育質量已成為各國政府和教育機構的重大挑戰。歐洲大學協會強調“大學發展強有力內部質量文化能力的重要性”。[5] Н.А.Назарбаев總統在致哈薩克斯坦國民咨文中強調“在完成國家教育發展規劃過程中,2010年之前我們要擴大優質教育服務。這是教育領域的主要任務”。[6]

      哈薩克斯坦在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建立了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法律框架,預先規定了教育質量檢測原則到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過渡。教育質量評估具有開放性質,由學術界代表、雇主及教育服務用戶進行評估。

      教育機構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認證是質量保證體系的主要手段。哈薩克斯坦的國家認證模式參考了國際標準,有機構認證和專業認證。機構認證的國家標準和準則已確定,目前正準備高等教育機構的認證。

      同時,哈薩克斯坦的大學也在努力獲得國際認證。2007年,哈薩克斯坦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專業率先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建筑師協會國際評審委員會的認證。2008年,奧埃佐夫南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的7項教育計劃順利通過了國際認證機構“ASIIN”的國際認證。阿里-法拉比國立大學、薩特帕耶夫國立技術大學、阿拜國立師范大學、哈薩克斯坦國立農業大學和古米廖夫歐亞民族大學等五所國立大學也開始著手進行10項教育計劃的認證,國家也對此進行了撥款。

      為進入國際教育空間哈薩克斯坦還進行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工作,召開了一系列與哈薩克斯坦加入博洛尼亞進程有關的國際研討會。

      四、取得的成績

      自2010年3月11日起,哈薩克斯坦成為歐洲“博洛尼亞進程”第47個簽約國、中亞第一個進入歐洲高等教育區體系的國家,30所高校已簽署《歐洲地區高等教育資格認證公約》,其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和成績都將獲得其他簽約國家承認。2012年9月,哈薩克斯坦成為歐洲高等教育保障注冊協會成員。哈薩克斯坦各類高校積極參與世界高校排行榜競爭,2012年國立古米廖夫歐亞大學和國立阿里-法拉比大學進入英國QS公布的世界400所最好高校排行榜。[7]

      五、結語

      大學作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其使命和職能在不斷變化,大學不僅應該成為教育系統發展的火車頭,而且應該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火車頭。

      哈薩克斯坦進入歐洲教育空間不僅是一體化進程的任務,同樣也符合哈薩克斯坦教育服務市場的國內需求。整個高等教育系統改革對加快實現哈薩克斯坦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國家之一戰略做出了真正貢獻。

      [參考文獻]

      [1]Закирова Г.Д., Наренова М.Н., Кеншинбай Т.И., Усенбаева Г.Д.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Казахстане и Болонский процесс: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для практических действий[M].Алматы,2009.

      [2]況雨霞.博洛尼亞進程下哈薩克斯坦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3]楊天平,金如意.博洛尼亞進程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3).

      [4]Сарсенбаева Г.М. Основные Стратегии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го Качества, КБТУ.

      [5]Zgaga P. Bologna process between Prague and Berlin:Report to Ministers of Education[R].Berlin,2003.

      [6]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А.Назарбаева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校長職業化;涵義;效績評估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我國高校的辦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民辦教育的發展,真正體現了一種教育的多元精神。隨著教育資源和辦學主體的日趨多元化,激烈競爭的教育環境正在逐漸形成。

      在此背景下,學術界提出了高等學校校長新的定位:職業校長。與我國傳統的校長角色相比,職業校長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從行政職務向社會職務的轉變。

      1 校長職業化的概念界定及其應具有的能力結構

      對于中國高等教育來說,大學校長職業化還是個新的理念。從古至今,即使是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中國的大學校長似乎也從來沒有被認為是一種職業。

      1.1 所謂校長職業化,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涵義:

      1.1.1 校長職業化是指經由專門訓練而具有管理、經營學校與進行教育科研的職業技能并獲得認證資格,能使其統轄的教育資源實現持續增值的高級專業人才。

      1.1.2 校長職業化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對高等教育實行市場行為的管理過程中,校長已不再是政府任命的一種行政職務,而是一種受聘于市場的職業。

      1.1.3 校長職業化是指專業人才或有志于校長職業者,可以依據其相應的任職條件,通過教育市場獲取校長職業;反之,教育機構或辦學單位可以按照其辦學要求,通過教育市場購買或招聘到符合任職條件的校長;應聘的校長則按照聘約規定的職責要求,憑借職業能力履行管理、經營學校的職責。簡單地說,所謂校長職業化,即是校長職業的專業化和市場化,其本質是勞務的商品化。

      1.2 一般來說,現代教育要求大學的職業化校長的能力結構應包括三大系統:

      1.2.1 經營管理能力。首先,大學職業化校長應具備教育經營能力。所謂教育經營能力,即是指面向市場經濟的資源運籌能力。日本學者安藤堯雄在20 世紀50 年代就提出學校經營的概念。他認為:學校經營是指制訂教育計劃,并且為實現教育計劃創造各種必要的條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大學校長將教育融入經濟,即既尊重教育規律,又尊重經濟規律。所謂懂得經營,是指職業化大學校長應具有企業家的特質和戰略謀劃的能力,即不但要善于運作學校的有形資產和物力資本,而且要善于運作學校的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還要善于組合社會教育資源創造經營效益。

      其次,職業化校長還應具備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指協調有限的教育資源投入并高效益地實現教育總目標的能力。校長要運用激勵、協調和指導等管理手段,調動教職工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校健康、高效地運轉??傊?職業校長既要成為教育方面的專家,又要成為科學管理的強者。

      1.2.2 開拓創新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善于發現并運用新的成果、方法、設想,并支持參與變革的能力。它包括對新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預見能力,對時代變化發展的適應能力,對現行工作的改革能力等?,F代教育的本質就是創新,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的特殊使命的高等學校,職業化校長的創新觀念無疑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不斷地創新,“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在開放WTO 教育服務貿易的條件下,不斷地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只有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大學校長,才能夠帶領學校通過教育體制創新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促進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傊?創新是大學發展的動力,開拓創新是職業化校長的立足之本。

      1.2.3 服務育人能力。對于大學校長來說,服務意識十分重要。他要為學生的學習與成才服務,為教職工的教育教學及其自身發展服務,因而,必須注重其職業的服務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高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民主和平等意識逐步增強,“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實施管理,單憑簡單的行政手段和冷冰冰的制度顯然是不夠的。而且,學校是在培育人才而非制造一般商品,因此,大學校長的服務育人水平就非比尋常。

      所以,校長應以北京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南京師院院長陳鶴琴、華東師大校長劉佛年等教育界的大師們為楷模,使自己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擁有以德載物的寬廣胸懷,兼具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使自己富有異于常人的人格魅力。作為一校之長,還要能夠創造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和諧的學術育人環境,堅持人本化管理,建立充滿活力的柔性組織,注重文化育人。正如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所說,“校長就是創造一流環境讓人發展的人” 。

      2 民辦大學校長應是職業型校長

      民辦高校的校長是完全面向市場的辦學者,這類校長是市場取向的校長,是依據市場需求來決定辦學方向、投入教育資源。他的工作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即選擇社會最需要的專業,為學校爭取更大的生源,使畢業生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職業市場的需要。他的行為原則是由投入-產出之間的效益決定的,因此投入少、見效快、實用性強是這些學校的辦學準則。因此,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的經營管理者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先進的辦學理念、正確的市場定位和經營管理、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將決定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另外,《民辦教育促進法》第20條規定董事長對學校實行“聘任”和“解聘”制,這與《高等教育法》第40條規定的大學校長的任免程序有很大不同,它意味著民辦高校校長是受時常選擇、競聘的就業者。董事會要對校長候選人進行嚴格的考核以確定其是否勝任民辦高校校長的職位。這種校長選拔機制本身就是把校長看作一種職業。民辦大學校長必須是一位職業校長。

      3 民辦大學校長必須在觀念上解決的問題

      從目前我國民辦大學校長任職經歷來看,他們大都具有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從而有利于理順學校的內部管理關系,順利實現學校管理的規范化。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舊的教育體制使他們的半學理念,拓展戰略與市場尚有距離,缺乏運營教育資本的能力。這就要求校長們摒棄以前的陳舊作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此外,民辦高校大多以培養時常急需的高職類人才為教育目標,因此民辦高校校長要堅守自己獨有的辦學追求并重視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能盲目與公辦院校攀比和趨同化。同時,民辦大學校長要給學校確定一個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追求辦學層次的提升是每個民辦高校校長追求的目標,它意味著社會對學校辦學實力的認可,反過來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校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根據“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制度,民辦大學校長在學校內部還要理清兩個基本關系:

      首先是民辦大學校長與董事會的關系。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建立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雙方的職責和權限在《民辦教育促進法》中都有清楚的說明,董事會和大學校長之間能否保持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決定著學校的經營能否順利進行下去。因此,如何理順與董事會的關系,是民辦大學校長任職后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作為校長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必須主動積極地與董事會進行溝通,增強相互的了解,在自身和董事會之間尋找一個發力的平衡和支撐點。

      其次是大學校長與內部管理系統的關系。校長必須擔負起統領及整合學校教育資源的領導責任,同時還必須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符合市場化辦學要求的管理隊伍。校長要協調好和整個管理組織系統的關系,增強管理人員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校長的工作能否得到積極的支持和響應。

      4 民辦大學校長的工作績效評估問題

      與民辦高校的經營管理取向相適應,民辦大學校長只對董事會負責,其效績考核是以與董事會簽定的合同承諾或契約為準,責任分擔也由此來衡量,董事會通過對校長工作績效的考核來決定其續任或免職。

      校長的工作績效應與學校的發展密切相關,然而現行民辦高校缺乏科學評估校長業績的機制。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情況下,看重的是校長在工作中所帶來的短期效益或者是僅從學校的生源、就業率等這種片面的角度去考察。然而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民辦高校在市場中面臨著很大的變數,只有質量和信譽才是學校的持續發展動力,因此在關注民辦高校的校長所帶來的市場利益的同時,更應看重的是其在內涵建設方面所做的貢獻。

      因此,隨著民辦高校參與市場競爭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拓展,有必要盡快建立一套科學的考核監督民辦高校激勵機制,全面地評估校長在學校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從而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 提供高端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章小梅. 關于中國大學校長職業化的探討 [M].湖南: 教育與現代化,2005,第1期

      [2] 王洪才.大學校長的理想類型[M].江蘇:江蘇高教,2005,第4期

      [3] 王友良.大學校長職業化與職業化的大學校長[M]湖南:云夢學刊,2005,第6期

      [4] 趙文化.論現代大學制度與大學校長職業化[J].上海:教育論壇,2004,第3期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第4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殘疾人高等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與此同時人才的選擇和競爭要放到市場中進行考察和篩選。由于聾人較難與健聽人進行溝通,加之大多數聾人大學生是成長于封閉的聾人圈子,對外界社會缺乏真正直觀的了解,導致他們正確分析和適應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能力較弱,對未來就業后融入社會大集體沒有充分的準備,使其生活和就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市場的優勝劣汰法則造成了聾人大學生在就業競爭方面存在被動性。目前,俄羅斯鮑曼斯特國立理工大學和美國蓋勞德特大學都有專、本、碩、博完整的聾人大學生高等教育序列,而我國只有專門招收聾人專科和本科的高校,還沒有開設專門招收聾人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和學校,所以我國聾人高等教育體系急需完善。此外,有幸進入大學校園的聾生可選擇的專業多數為藝術、計算機類;天津理工大學雖開啟全納教學模式,使條件符合的聾生融入健聽學生班級學習物理學、自動化、工程造價等專業,但目前尚屬于實踐階段,學生期末學習結果尚不知曉、就業前景和社會需求都是未知數,而且不一定是聾人大學生所感興趣的,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再一次造成了聾生“被”選擇。

      二、社會對于聾人大學生就業的態度

      (一)政府和多數企業的態度。近年來,國家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給予殘疾人高等院校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锻ㄖ分忻鞔_指出:“要高度重視,切實將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要位置;摸清底數,掌握情況,明確幫扶對象;加強組織領導,年內全部實現就業?!?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一節中明確提出,要“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養”。適于聾人集中就業的政府主辦的民政企業和私營企業主,均以較低的聘用條件招聘聾人大學生,并提供一定的專業技術培訓,有利于提高聾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在解決聾人大學生就業困難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二)少數企業和社會人群的態度。聾人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就業率低于肢殘學生和視障學生,盡管招聘會面向肢體、視障和聽障人群,但一些企業寧愿選擇招視障和肢體殘疾人,相比之下為聾生設置的崗位并不多,針對聾生的就業培訓機構也相對較少。因此,企業和家庭要視聾生為社會中平等的一員,轉變觀念,相互尊重,互相幫助,換位思考,同時摒棄歧視和過度保護的思想,在聾生成長過程中訓練其獨立自主和交流溝通意識,培養其自信心,并且盡可能的讓聾生融入社會,和健聽人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三、建議和措施

      (一)加強心理教育,合理規劃課程。環境對人的發展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里的環境不僅僅是指社會、企業、學校和家庭等外部環境,還包括積極健康的內心環境。只有在積極樂觀的心理環境下,聾人大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新知識,樂于與人溝通,最大限度地鍛煉能力。畢業之際,聾人大學生面臨社會角色轉換、處理人際關系及就業等各種問題,聾人高等院校需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加強針對聾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開展心理咨詢與團體輔導,舉辦就業講座和討論,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主動引導聾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促進聾生就業自信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聾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納入聾人高等教育培養體系,并貫穿聾人高等教育全過程,其中大二、大三是心理教育和就業輔導的最佳時期,以團體就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是最佳選擇。

      (二)提高培養質量,完善師資隊伍。制定以培養優秀人力資源為目標的培養計劃對聾人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效果的保證有重大意義。首先,聾人高等院校應充分考慮聾生的生理特征,從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實踐環節、輔導形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設計聾人大學生培養計劃,注重培養聾生的就業競爭力、社會適應力和專業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的一種手段;其次,專業和課程設置要與培養計劃緊密結合,聾人高等院校應拓寬院系和專業選擇面,以全納教育為導向,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院校適時與其他院系溝通,增加全納教育專業和課程選擇,同時增加實習實踐環節,使聾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與此同時,建設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合理、能夠滿足聾生教育教學需要的聾人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從根本上確保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以達到提升聾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最終目標。

      高等教育計劃與市場范文第5篇

      關鍵詞:機遇;民族地區;成人高等教育;生源

      一、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風生水起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個市所轄的行政區域。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廣西區黨委又把兩翼臨近沿海的玉林、崇左兩市的交通、物流列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規劃建設中統籌考慮,形成“4+2”的格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位于北部灣沿岸的中心位置――中國南部與越南海、陸交接處,南擁北部灣,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臨粵港澳,位居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地帶,也是我國大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國通向東盟的陸路、水路要道,是我國對外開放、走向東盟、與東盟進行全面合作的重要門戶、前沿、樞紐和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伴隨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風生水起,泛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人才需求將大幅提高,需求人才的類型也由原來較為單一的翻譯、經貿、旅游人才變得更多樣化。經貿合作的深入,促使了更多原本非急需人才的出現,如會展人才、酒店管理人才等需求將不斷增加。

      由于地緣關系,中國面向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人才培養較積極的主要在西南一些省區,而這些省區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不如東部省份。以云南、廣西兩省區為例:經濟不夠發達,普遍存在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流失嚴重等現象。盡管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但現有人才結構不能適應中國與東盟各國在自由貿易區的經濟交流和擴大經貿往來的需要。

      據了解,泛北部灣經濟圈的欽州港、防城港的各大碼頭、企業已經紛紛向廣西各地高校的各類畢業生紛紛拋出橄欖枝,對各類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的巨大需求為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目前,石化、冶金、能源、糧油加工、林漿紙五大產業的形成,給廣西人民帶來的已不僅僅是希望,而是大量的就業崗位。隨著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加快發展,一系列大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企業的落戶,還將需要更多的技術型產業工人,同時需要有一技之長,操作型、技能型的人才,為廣西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狀況較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火爆場面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面臨著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危機。

      (一)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數量危機

      2006年廣西全區成人高考報名總人數為8.8萬人;2007年全區成人高考報名總人數為9.78萬人,比2006年略有增加;預計2008年全區報名總人數減少為8萬人左右。造成生源下降有幾個方面的因素,如民辦高校的創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加上實行多年的自學考試等,凡有條件的人多已有書可念,而且恢復成人高等教育十多年來,原在職從業人員需要深造提高者和作為上世紀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主流的“知青年代”已進入“老年大學”;大專本科學歷的“補課”絕大部分已完成學業,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生源萎縮,但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下降的最直接因素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呈現。

      (二)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質量危機

      成人高等教育自成立之初主要是為無緣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職人員提供“補課”機會而存在的,生源質量與普通高校相比常常令教育者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于是就不免被認為是低水平的高等教育。而近兩年來由于普通高校的擴招,又進一步擠占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其生源質量自然更低,生源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于是就出現了降低標準錄取學生、降低難度考核學生的現象,使生源質量面臨著更大的危機。其原因:第一方面是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認同度不高,使成人高等教育社會地位堪憂,認識上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質量的保障和提高;第二方面是成人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校外教學點的遍地開花,辦學條件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第三方面是教學及管理上模仿普通高校,缺乏自身特色。長期以來,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附屬與補充,成人高等教育似乎成了普高的一個拙劣的翻版。無論是專業的開發、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用,還是教學方式與考核辦法往往模仿普高,缺乏針對不同受教育對象度身定做的教育模式,從而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競爭的資本,失去了自身發展的原動力。

      三、民族地區成人教育生源現狀之歸因分析

      (一)民族地區的特殊性

      由于民族貧困地區主要分布在山區和邊遠地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是貧困的地區,生產力水平越低,對現代科學技術需求不迫切,吸引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視人口素質的提高,有限的資金只能顧及生存,無法投資教育以求發展。加上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歷史和地理的局限,使得許多需要繼續教育的干部職工及農民工沒有機會和能力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員,由于看到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實際,認為學無所用,使部分人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加之民族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偏低,一些人不愿支付或支付不起接受繼續教育的成本,而過早地步入打工者的行列。

      (二)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很不平衡

      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嚴重滯后,半數以上初中畢業生無法升入高中階段學習。就廣西而言2005年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為102.16萬人,初中在校生人數為327.13萬人,高中階段在校生數僅為初中在校生數的31.2%,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也僅有47. 3% ,甚至比高中畢業生升學率還低12.1個百分點,說明有很多初中畢業生不能進入高中階段教育。由于有初中畢業或未畢業的適齡人口不能進入高中階段接受教育,致使大量只接受初中或小學教育程度的學生在未能掌握一技之長的情況下就走到外地打工。

      (三)省外的及本地方高校之間設置函授站教學點不合理

      為搶占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很多的高校在同一個地方都設立教學點,甚至是同一所高校在一個地方設立了兩個以上的教學點,有限的生源進行你爭我奪,讓很多學生無所適從,放棄了學習進修提高的機會。

      (四)成人高等教育沒有從專業特色上做文章

      每個院校都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只有從自己的專業強項并從該專業的行業領域去開拓成高生源,就會有生命力。但大都沒有突出自己的特點,只是從地域位置去開拓市場,沒有從行業領域去顯示特色。

      (五)成人高等教育沒有貼近市場、教育沒有深入山區農村、企業,沒有從行業需求去開發人力資源

      邊遠山區、農村有1/3沒有就讀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和職業學校畢業。而由于年紀小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學生,就是成人高等學校生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工作中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卻沒有全力去把握好這一部分。

      四、拓展廣西民族地區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措施

      (一)發揮專業優勢力求與行業結合

      企業要生存就要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學校要發展也要創辦自己的特色教育。學校只有從自己的專業強項并與該專業相關的行業領域去開拓成人高等教育生源,創出品牌才會有生命力。但目前許多高校(包括成人高校)大都沒有突出自己的特點,只是從地域位置去開拓市場,沒有從行業領域去顯示特色。學校在招生宣傳工作中深入邊遠山區,重點介紹優勢專業的特點和長處,以及學生完成學業后的就業情況、社會需求量、本行業地域分布狀況作一個介紹,讓學生對自己的前景有所了解,激起學生就讀的愿望。

      (二)把握機遇,及時調整成人高等教育培養目標

      利用泛北部灣經濟區的縱深發展以及人才需求大幅提高的機遇,我們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基點應該從人才市場需求和就業情況開始,充分進行調查研究,密切注意各地的勞動力需求和就業狀況,充分了解人才市場需要哪些專業、哪些技能人才,再根據這樣的需求來設置專業,設置課程。改變過去全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計劃的模式,沖破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結構模式,強化實驗、實習。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更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對職業的需求,從社會發展的最前沿不斷采集加工信息來更新、改造、充實教學內容,課程按模塊設置,課程模塊多樣化。

      (三)創新教學體系貼近行業需求

      1.開放辦學模式采用“雙元制”的辦學模式

      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文化和基礎技術理論由學校講授,職業技能培訓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學校實行上門教學服務,整個學習過程都可以在企業內完成,學生即可以工作又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學習。同時發展和完善??埔陨系膶W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如短訓班、專業證書班、崗位培訓班),特別要大力發展以知識技能更新為目標的高等繼續教育。

      2.優化教學內容

      采用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模式,由企業提出問題,高校分類建立問題庫,學校將問題分布到各學科小組,再在教學中體現,指導學生研究與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授課采用現場教學的方式,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調整教學計劃,做到一個企業一個教學計劃,使教學更貼近市場,貼近企業。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密切聯系企業需求與市場需要的教學內容和配套講義與教材,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的技術保持同步,課程和教學計劃有較強的靈活性,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使得學生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3.變通教學方式

      實行彈性學分制,采用“寬進嚴出”教育管理辦法,緩解工學矛盾。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工作情況放寬學習年限,延期學完學歷。允許學生不到校參加學習,教學可以以自學加輔導為主的學習方式,建立網絡教學體系,允許學生在校園外自學。此外,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高校實行課堂“搬家”,教師到各校外教學點、企業進行面授,加強多媒體教學,建立網上教學,有效地改變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嚴重不足的狀況,使成教學生擺脫學習時間的限制,真正做到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更加適合各種類在職從業人員的學習需要,形成一種更開放、更靈活的教育形式。同時嚴格把握好教學質量關,真正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

      (四)合理設置教學點真正送教上門

      由于民族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生活環境差、生態環境惡劣、資源短缺、民族成分眾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發展極不平衡,加之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遺產差異很大,呈現出各自的特殊性。學校要根據各自的特殊性合理設置教學點,真正送教上門,讓學生就近就便學習,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緩繳或者減免他們的有關學習費用,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

      (五)加強校校、校企合作開拓行業領域生源

      擴大辦學思路,走聯合培養之路。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學校只有幾個專業幾十年包打天下不變的局面,要下大力氣進行學科建設,根據本校的優勢,適當地增設社會急需的應用性專業,及時調整專業的教學計劃,發揮自己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優勢。在不擠占普通高等教育教學資源和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辦學規模,走規模效益之路。其次,還要充分利用名校的資源優勢,滿足受教育者的各種需求,同時走“校校聯合”之路。此外,要深入到企事業單位,了解用人單位在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及時調整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走“校企聯合”培養人才之路,這樣才能更有效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

      參考文獻:

      [1]夏恒.關于西部民族地區成人教育發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12).

      [2]姜傳和.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現狀及招生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05,6.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