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法律教學模式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39

      Abstract The leg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odel,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staff and so on, and the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embers of the project group selected 1052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learning anxiety, the anxiety, loneliness tendency, self blame tendency, allergic tendency, body symptom, terror tendency and impulsive tendency 8 content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thei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legal education mode, deepen the effect of legal education, popularize legal knowledge, and actively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of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egal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research

      1 中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法制教材設置模塊缺憾

      新疆地區地處歐亞大陸的腹地,是中國最大面積的省區,面積達16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也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與周邊八個國家接壤;新疆地區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這也決定了我區法制教育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目前,新疆地區中職學校運用法律教育教材大多是《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本書涉及法律內容有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共三章、七課,內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等諸多法律,但是沒有一處交代我國法律的構架體系、法律的淵源,忽略講述這些法律要調整什么樣的法律關系,規范什么樣的行為活動,學生只是一味地接收書本上的內容,并沒有給學生傳達法律整體的概念,講清楚、講明白法律有哪些,分別使用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由此造成學生只能用一孔之見的態度對待所學的法律知識;二是對法律制度闡述不夠具體。第四單元第十課對法律制度闡述過于抽象,宏觀而概括,枯燥而乏味,達不到教學效果。如教材中講述犯罪用不到100個字,關于犯罪構成要件沒有提到,加之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實施哪8種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教材也未講述。

      1.2 法制教育模式傳統單一

      當代中職學生是大眾新興文化和網絡文化發展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具有獨特的群體特征。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和包容,個性張揚,自我表現力強,富有創新意識,擁有獵取新信息敏銳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接受力,對外界的新事物更容易接受和吸取,由此對傳統的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也表現的更加排斥。一些法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無視以上特征,忽視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內在需要。從教學方法上看,有的教師是照本宣科型的,講著老生常談的內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教師是高談闊論型的,講著令學生云里霧里的高談闊論;有的教師是作報告型的,居高臨下做一些無多少新意的“報告”;有的教師還保留著封建社會的遺風,不以理服人而以勢壓人;有的屬于偷懶型的,隨便找一個過時的或者人人皆知的音像制品進行“教育”。這樣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適應90后、00后學生的群體特征,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對學習帶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1.3 法制教育宣傳氛圍不夠濃厚

      校園法制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區中職學生法制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但學校法制教育氛圍的構建是一個有機整體,它需要社會、家庭兩個組成要件的相互參與,相互配合。從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中職學校法制教育氛圍的塑造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干擾。一是施教者對法制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學校對于法制教育并不重視,僅僅是留于形式。二是法制教育僅局限于相關的法律課程上,不是復合、開放式的教學,教授過程也僅停留于完成課程教學任務而已。

      1.4 法制教育師資隊伍相對薄弱

      現代法制教育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系統教育,不僅要讓告知受教者知其然,還要教授其所以然。現我區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多歸類于德育、思政教育,沒有獨立的課程和部門,法律授課教師的入職專業多以思想政治研究、宗教學、心理學等為主,法律專業偏少。其次,由于專業的不同,教師在教授法律課程時只能是蜻蜓點水,無法提綱挈領地給學生梳理法律框架,深入淺出地講解法條實質,透徹地分析法律案例,使得學生總是游走于“法律大廈”的門外。

      (3)素質目標。鑒于我區是少數民族地區,“一反兩講”、“去極端化”、新疆“三史”、“五個認同”教育和法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是學校的工作重點,也是教育的核心內容,為了更好地促進各族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和交流,深化彼此之間的感情,在素質目標里強調心理團隊訓練(Psychological Group Counseling)和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加強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塑造善意的人際環境,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為我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

      4.1.3 操作程序

      采用互教互學合作教育模式,過程分為五個環節:誘導學習討論練習評價。課程能否引人入勝與課程導入的設置息息相關,結合現代中職生的心理、專業、所處學習環境等特點,可以甄選貼近學生、具有代表性、生活化的典型案例或者設置特定的情景讓學生參與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拋磚引玉的導入環節結束后,學習環節是解決“是什么”的過程,首先要給學生明確授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展開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先進的微課方式解讀法律概念、剖析內涵,配以教師的深入講解;可采用案例+概念,一個案例對應引入相應的概念;也可根據之前所學內容,對比引申所需概念或者定義等,基于以上的學習基礎,教師迅速采用頭腦風暴法將所學內容的法律概念或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MindManager)的方式展示出來,形成概念圖或者知識樹。

      討論環節是學生碰撞出思想火花的環節,可以開展分組案例討論或者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討論的話題或者完成的任務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內容自主完成,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教師配合教材內容需要,可以在討論環節適時的開展與授課內容相契合的心理團隊訓練(Psychological Group Counseling),關注學生參加活動后的現場感受,讓學生們及時分享活動帶來的情感體驗,從而開展“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達到法制教育外化于心、內化于心的良好效果。

      練習環節強調知識的再復現、再強化、再升華的過程,練習內容可以有所側重,對于法律識記的內容可以案例為先,結合簡短的情景表演,后期教師點評的方式,配以書面的文字作業加以鞏固;對于法律實踐內容,可以采用媒介宣鰲⒅識競猜、模擬課堂、公益活動等形式開展,例如程序法可以采用模擬法庭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熟悉法律訴訟的流程以及相互區別,實現所學內容進一步的鞏固和掌握,讓學生體會法律的神圣和權威, 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維護法律尊嚴的意識。

      4.1.4 實現條件

      MAP合作性教學模式以《心理健康診斷測試(MHT)》問卷調查為基礎,針對中等職業教育《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第三單元至第六單元法律篇授課內容提出的,適用范圍目前僅局限于三個單元,暫且沒有推廣使用。適用對象是中職一、二年級的學生。

      為了發揮MAP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效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任務驅動法、案例法、情景教學法、分小組討論法等。為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手段也不斷更新,多媒體、微課、微信、QQ等先進手段都成為學習的輔助設備。例如當講到第十課“避免誤入犯罪歧途”,筆者先讓學生看一段青少年犯罪的視頻,之后會配合案例要求學生用手機查詢“已滿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哪八種罪名應當負刑事責任,查到的前三名學生迅速將內容寫至黑板,給予平時成績加5分。

      4.1.5 考核評價

      MAP合作性教學模式考核模式,采用課程過程化考核,如表1:

      根據中職生心理狀況的特征,平時考核著重考量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實現學習全過程的實時跟蹤;期末考核摒棄了“一紙定江山”的考試模式,采用剛柔并濟的評價考核,學生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自選項目作為期末考試的第一項,法律試卷是期末考試的第二項。試卷考核是MAP合作性教學模式的“剛性需要”,這也是區別于這兩年法律課的考核模式,傳統的“軟性考試”讓學生視《職業道德與法律》為學科里的欣賞課,課程一直扮演著配角,用學生的話說就是起“調劑”的作用,主要的根源是課程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沒有存在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核沒有難度,沒有深度,更沒有對比度。設置試卷考試不是為難學生,而是賦予學生認知法律最低的底線,讓學生知道哪些法律是必須而且一定要知道的,MAP合作性教學模式考核評價將逐步完成教師蛻變、學生蛻變、課程蛻變的過程。

      4.2 MAP合作型教學模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

      4.2.1 深化中職院校法制教育改革

      MAP合作型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引入“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原則――從成果(成功標準)出發回歸學習目的,再到成功標準所需的學習活動和資源。事實上,要實現“逆向設計”就是反觀“學生是如何學習的”,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學習。我們可能無法用我們的雙眼去顧及課堂中發生的所有細節,但是我們還是要利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傾聽學生對話和提問,尋求他人的幫助,借助他們的眼睛觀察班級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從而保證學生同樣向我們提供他們如何思考和學習的證據。

      4.2.2 維護我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學校的法制教育更多地肩負著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法律知識的習得是提升自身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一個人立足社會,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絕對的法律,想要獲得相對的自由,必須生活在絕對的法律中。MAP合作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極大提高我區各族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增強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切實維護我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4.3 MAP合作型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反思

      MAP合作型教學模式從設想到實踐,經歷還不足一年,“涉世尚淺”,沒有形成總結性的經驗,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一是MAP合作型教學模式的認知理念還需要進一步的校正,使其具有更權威的可行性;二是檢驗真理的唯一依據就是要充分的實踐,MAP合作性教學模式還需要經過漫長的實踐考驗,最終形成其特有的模式;三是MAP合作型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備課準備到考核評價教師都要做出充分的準備和詳細的教案說明,授課中要熟悉與課程相關的心理團隊訓練活動的規則,契合教材的心理團隊活動有待總結和歸納;四是課堂教學環節把握好節奏,避免虎頭蛇尾的教學套路以及課堂教學內容脫節情況的出現。

      為未知而教,這不是一個無從解決的矛盾,而是一項振奮人心的誘人任務。為未知而教不是知難而退,相反,它支持受教育者積極地學習,進而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努力培養人的好奇心、啟發人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它支持我們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孟會釧.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4).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失衡;主體地位

      心理教育工作是中職教育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了其尊重個體的宗旨,體現了我國心理教育中積極的一面,因此,在現代的心理教育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人文關懷,增強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學生感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關懷,實現校園環境的和諧、穩定。中職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應當理性地認識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把中職學生放在教育的主置,促進中職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問題

      1.心理失衡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也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假象:認為我國的各項建設都處在比較領先的地位。但事實是我國的文化建設、教育建設都遠遠地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速度,其中中職學校教育就存在嚴重的滯后性。中職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是學校架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中職學生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導。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表現,抑郁、焦慮、偏激等不良心理影響著學生面對各種事件時的態度。如果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在面對困境時就能夠找到正確的排解方法,進而找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辦法,而學生心理素質較低時,往往選擇逃避。

      2.心理問題引發更多的不和諧現象

      中職學生的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中職學校的綜合能力,在倡導和諧校園的今天,中職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當被凸顯出來,中職學生內心的和諧,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最主要內容。但是,目前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較多,校園傷害事件時有發生,給構建和諧校園帶來極大的難度。例如,學生沒有在畢業時拿到畢業證,就選擇跳樓輕生;或者因為失戀就選擇傷害曾經的戀人;又或者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就報復自己的同學。學生的心理層面出現問題,與學校的教育不無關系,其中心理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關鍵環節,但是,我國的中職學校在學生教育方面太過重視學習成績,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得學生的心理極為脆弱。

      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增強中職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有效的學生參與機制

      中職學生已經具有非常獨立的人格和相對成熟的心理特征,在中職學校學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如果采取傳統的灌輸教育方法,很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學生心理水平的提高,而且缺乏特點和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很難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的成績也沒有明顯的幫助。因此,中職學校心理教育應當充分發揮中職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過程中增加人文關懷的比重,尊重中職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理解和寬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中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重新拉回到心理的課堂中來,提高教育的效率。在構建相關的參與機制方面,學校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的各項權利,構建制度要堅持公正、客觀、科學的原則,使參與機制能夠適應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學校可以開設挫折意識教育以及生命教育課程,讓學生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在學業、情感取得成功的同時,個人魅力也會有所提高。教師應當經常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變化情況,對不良的心理特征及時進行疏導,把思想教育與人文關懷工作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2.及時關注和化解學生心理層面的問題

      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波動、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別要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并不等同于思想問題,兩者的解決方法存在明顯的不同,解決心理問題時要注重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將思想教育與心理疏導和心理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當根據中職學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服務,開設心理輔導討論或心理咨詢熱線,創造傾訴溝通的機會,探索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和宣泄緩釋機制。教師要重視對中職學生心理特征的監測、評估和預警,健全完善中職學生心態疏導、調適與平衡的工作機制,促進交流渠道暢通,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引導中職學生的心態良性變化,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

      總之,中職學生心理教育是整個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受眾群體龐大,影響的維度非常廣,對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進步有著顯著的作用。當前,中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缺乏必要的關心和引導,使得心理教育的效果逐漸下降。在全球化蔓延、科技飛速進步、信息空前開放的今天,更需要人文關懷來加強中職學校心理教育的作用,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中職學校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逐步增加人文關懷的比重,為心理教育帶來新氣象,為中職學校心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音樂教育 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中職教育理念的轉變,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職學校不重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導致中職音樂教育水平比較低,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中職教育需要。而體驗式教學不僅適應了音樂課程特點,也適應了中職生的心理和個性特點,應用到中職音樂教學當中能夠起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學上的適應性

      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

      (一)體驗式教學實現了由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要想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在教學當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實現由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當中教師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聆聽、欣賞各種音樂,使他們獲得更多的音樂體驗。通過這種音樂體驗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知識。深化對各種音樂的理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二)適應了學生心理特征和個性的發展

      現在中職生的心理特征與個性特點與普高生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一方面中職生的年齡比較小,心理方面還很不成熟,具有很明顯的趨同性和學習性特點:另一方面,由于現在多數中職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在一個以自我中心的環境下成長,這讓他們的個性特點更加明顯。而體驗式教學適應了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化發展需要,強調的是他們對音樂的個性理解,要求他們將自己的心理與音樂有效的結合起來,抒發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二、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在運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照葫蘆畫瓢、教條式的使用,而是應該根據中職音樂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在這一方面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學情、把握目標

      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必須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確定課堂學習的目標。

      1.分析學情

      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已經積累和掌握的音樂知識,如在上聲樂課的時候要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歌曲中的一些特殊節奏等等,在此基礎上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新知識的基礎,由于中職生的音樂知識比較散亂,這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學之前,要詳細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情況,找到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漏洞,并制定針對性的補救措施,這樣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把握目標

      教學目標是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教學目標應該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現在中職音樂教材已經給出了課文學習的目標,但是對于一些音樂欣賞課來說教學目標需要教師自己決定,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操作、練習、體會逐漸掌握一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另一方面,教學的目標要與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有效的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難易程度、學生的知識現狀與能力相一致,做到難易適當。

      (二)創設情境、寓情于境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

      1.創設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實施情境教學法的前提和基礎,在中職音樂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有很多,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等,不同的情境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創設情境的方法。以音樂渲染情境為例,這種方法是利用一些音樂特有的旋律、節奏來塑造出特定的音樂形象,并將學生帶入這種特有的旋律當中,如在學習欣賞鋼琴名曲《命運》等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計算機創設中世紀的社會氛圍,介紹貝多芬的不向命運屈服的經歷,可以找學生扮演貝多芬,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體驗,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這首曲子的認識和理解。

      2.寓情于境

      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情”是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動力,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創設有意義的認知情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這一角度來講,如果沒有教師的感情投入,情境創設就失去了基本的教學功能。在中職鋼琴音樂教學當中,將情感融入到情境當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情感感受曲子的變化,或者透過音樂感受情感的變化,并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中的情感結合在一起,深化對人生等的感悟,同時情感的變化與鋼琴的節奏融合在一起,對于學生把握演奏過程中的節奏,正確運用和弦等演奏技巧,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當中教學中的“情”既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也可以是音樂本身包含的情感,還可以使教師在具體的情景中創造出來的情感。

      (三)設計活動、增強體驗

      體驗式教學的關鍵在于“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教學活動,以增強學生的體驗。

      1.設計活動

      從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的角度來看,藝術教育本身就應該融入到藝術活動當中,這就意味著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活動,給學生更多的音樂體驗的機會,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更要考慮到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如學生的是磨具數控專業,在設計上可以考慮一些與他們職業相關的活動,如的大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等等,這樣的活動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在中職音樂教學活動設計上,可以將德育目標結合起來,發揮音樂教育的德育作用,同時能夠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如組織一些“唱誦會”、“革命歌曲大賽”等等。

      2.增強體驗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第4篇

      系統性及整合性等。

      【關鍵詞】:親身體驗 發展過程 興趣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些家喻戶曉的名言都展示了“思”與“問”在學習中的作用。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在詩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但綜觀中職詩詞教學,往往會出現教師問題問了半天,下面卻沒有回應,學生或一頭霧水或注意力根本沒在教師這。原因主要是教師設置的問題學生理解不了或問題本身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那么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到底應該注意哪些才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呢?筆者認為設疑要因學習對象而異,因教材而異。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心理特征找準問點,選準時機。

      一、問題的提出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職業學校德育教育 班主任 意義 工作方法

      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人才標準的第一條是具備良好的人品。在國家大力扶持中職教育的前提下,中職生的德育方面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中職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對較強,心理不夠成熟。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卑心理嚴重,學生看不起學校,更看不起自己。

      中職校的學生大部分屬于中考失敗者,他們在家長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導致大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嚴重;社會上有很多人對中職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從而影響學生對學校的看法;相當一部分學生上學是因為年齡不夠打工,并不是因為想真正學知識,這種觀點不僅學生有,部分家長也有。

      (二)學生沒有學習目標及生活目標,沒有學習任何知識的積極性。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動大,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出現沖動、固執、攻擊、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愛學習”的學生,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漫無目的,而且為了彌補心理空虛,他們逃課、流連網吧和談戀愛。

      (三)心理不夠成熟,道德觀狹隘,思想偏激。

      由于中職生的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學生就容易出現道德情感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他們認為的講義氣、愛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義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

      所以對他們正確的教育,對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是有意義的。

      十幾年前的班主任會上,一位老教師說職校的班主任是積德的職業,當時聽了不以為然。十幾年班主任做下來,特別是這一屆班主任做下來,我對此說法有了十分的認同。我先講班上一個問題學生的案例,事情很多,選有代表性的兩件來說。

      高一開學初,該生與其他學生發生肢體沖突,我打電話叫家長到校。與該生在辦公室邊談邊等,催了家長幾次,家長說已到校,但不能進校門。我問原因,家長說進來見了面會壞事。我想哪有這樣的事,堅持讓他過來。家長剛一露面,離我們有幾十米,該生忽然像發瘋一樣吼叫一聲,跑上三樓教室,一會兒拿著書包過來,徑直向校門口沖去。我和該家長緊跟著跑過去,保安不開門,該生就要翻越移動門。我當時非常生氣,對保安說:“開門讓他走,他爸在這兒,由他負責。”

      還有一次,天很冷,該生逃課被我發現,我讓他站教室門口。臨下課時,我問他情況,其他班一男生走過說了句“又被罰站了”。下課鈴一響,該生跑了教室,脫了鞋,赤著雙腳,沖到其他班找剛才那名學生。當時溫度零下,我在其后,怎么也拽不住這體重兩百斤的家伙,幸好他沒找到那名學生,后來他被我拉到教室穿上鞋,再到辦公室。在整個過程中,他渾身發抖,雙拳緊握,喘著粗氣,樣子十分嚇人,我好不容易安撫他平靜下來,和他深入地談了一次。

      像這樣的情況很多,在和他及其父親無數次地溝通后,我了解到他把現狀歸罪于他父親。小學時家長非讓他上私立學校,在高壓和打擊下,他在初中終于崩潰,幾次都快讀不下去。他父親說這幾年他們一家不敢去親戚家拜年,因為親戚家小孩成績都不錯。在此期間,也看過心理醫生,甚至求神拜佛,他父親每次都請求我幫幫他們。

      在以后的時間里,我經常找該生談話,發現他的長處。在整個三年中,他都比較聽我的話,每次情緒沖動,我都能安撫住他。高三一年里,該生各方面都轉好,除了遲到外,其他一切正常。在對口高考中,他的美術專業超過本科線,最重要的是再沒有過一次大的情緒。在高考前,他父親特地過來感謝我,并說一輩子都要感謝我。

      從這個案例中,我總結了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幾點經驗:

      (一)了解每一位學生。

      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工作,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才能使以后其他環節的工作順利有效地開展。在與家長的交流中要注意多詢問,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性、家庭教育,以便協調。

      (二)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意見想法;教師真正體會到學生作為獨特個體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的意向,體會到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主體的獨特個性及自由、創造和選擇,從而尊重信任他們。

      (三)熱愛每一位學生。

      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只有老師給學生真摯的愛,學生才能時刻感受到關懷與期待,才能對老師產生依戀和仰慕之情,才會向老師敞開內心世界。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愛感染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無論是對優生,還是對后進生,都應一視同仁,平等地分享其愛。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必然尊敬老師。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亚洲国产中文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91麻豆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