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專業的認識和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中職護理;醫用化學;教學改革
1 前言
醫用化學作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相關的醫化知識、理論及實驗的基本技術等,為生化、生理及基護等后續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隨著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質的逐漸降低,我國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筆者針對現階段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進行探討,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2 我國中職醫用化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2.1 中職學生的醫化知識不強 在讀中職護理專業的中專生,有少部分學生成績優秀,而多大數的學生成績卻相對較差,原因在于這些學生在初中時,文化基礎較差,化學成績不樂觀。其在未被普通高中錄取的情況下,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此外,少數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有些學生是在父母的壓力下被迫就讀。多數中職學生對醫用化學的認識不足,更談不上認清醫學與化學間的聯系,鬧不懂在讀護理專業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學習醫用化學知識,未認識到醫用化學的重要性。因此,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的進度,導致部分學生的醫化知識薄弱。
2.2 醫用化學教材內容的不足 當前,中職護理專業所用的醫用化學教材,是經衛生部進行規劃的教材,其教學內容較多,而教學課時較少。此外,中職專業護理側重于化學本身的系統性,缺乏醫學聯系及未結合醫學的實際特點,造成學生未能體會到化學在醫學中的實用價值,使其缺乏學習醫用化學的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由于中職學校的醫學課程較多、時間緊張及學制較短等,這些因素使醫用化學的課時縮短。因此,針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應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以確保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順利開展。
2.3 醫學與化學的聯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 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中,注重強調醫學與化學的聯系,化學被作為醫學專業課的基礎。但目前在實際的醫化教學中,多數學生難以理解化學與醫學課程的關系,并單純認為化學只是一門獨立課程。學生尚未發現化學已滲透在醫學中,既使教師從中做了很大努力,結果仍未顯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數的中職醫化教師均畢業于師范類或綜合性的學校,雖熟練掌握醫用化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相對醫學與化學的關系,也尚未真正理解與掌握。
3 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進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
3.1 醫用化學的準確定位 從整體的中職教育系統分析醫用化學的科學地位。根據學生的生源情況,對中職醫用化學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與完善。提高學生對醫化教學的認識,在培養其升學和就業的同時,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就業。科學的準確定位既是學科與專業的統一,也是職教性的體現,唯有明確這一定位問題,才能使中職的醫用化學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方向性及目標性。根據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內容為指導,適當調整文化課的教材內容,打破化學知識原本的完整性與系統性,淡化復雜的計算過程,圍繞培養學生的目標,有效開展醫用化學教學。因此,應突出醫用化學教學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密切聯系化學和醫學,不斷加強醫用化學學科的定位思想。
3.2 深化改革中職醫用化學的教學內容 醫用化學教材內容的選取,是改革中職醫化教學的關鍵點。以往的醫化教學大綱,是在有限時間內盡量系統的講授醫化理論知識,這在輕視醫化教學服務性的同時,還偏離當代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醫化教材的內容應打破常規的系統性,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根據夠用、必需的原則,努力為醫學化學服務。在醫學中應用化學知識,將兩者相互結合、滲透以及依存等,一同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人體電解質與滲透壓;人體體液酸堿性和緩沖溶液時,應通過化學知識的概念講解,同時更側重于醫學的知識點講解。本章對膠體與晶體滲透壓在維系人體細胞內外水、鹽及體液平衡的現象進行分析,使學生從中認識到化學對醫學的重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以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3.3 加強提高學生的醫用化學認識 在醫化教學中,將課程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聯系,通過較多例子詳細講解化學及醫學的關系,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的認識程度,利于學生掌握醫學知識。由于現階段學生尚未完全了解醫學知識,因此,教師的講解方法應能吸引學生關注,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對于臨床醫學中常用于大量體內注射用的生理鹽水,也就是0.9%氯化鈉溶液。教師可對此進行提問,利用其它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代替時,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從中引出等、高、低滲溶液。以提問方式使學生進行思考,后面再根據化學理論,即溶液的滲透壓加以講解,有效說明了化學與其所學專業的聯系。這種教學手段將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4 拓展醫化教師的知識領域 醫化教師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受限于化學專業的知識上,應多了解相關的醫學知識,閱讀一些與醫化有關的書籍,并與醫學專業的教師保持密切聯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識領域,以將醫學與化學的密切關聯運用到課堂中。教學中多采用臨床實例講解,例如:碘的性質講解時,多重于缺碘的臨床癥,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講乙醇時多引臨床及醫藥用途。既激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3.5 注重化學的實驗教學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課程,利用實驗進行教學,將使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在培養學生嚴謹工作態度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這是培養合格護理人員的關鍵。筆者認為除教學大綱實驗內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實驗內容,即將性質揉和在實驗中同時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實用性。例如,趣味實驗“雞蛋變大變小”說明了高、低滲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質,學生樂于接受。
3.6 在生活中運用醫用化學知識 醫用化學的理論知識來自于實際生活,教師在具體的醫化教學中,應將醫化教學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使其返樸歸真。與此同時,生活也是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的根源,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伸展。教師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及再現生活等,穩步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另外,在醫化教學中,應密切聯系實際,創造生活情景,組織學生參加生活實踐,使學生能運用其所學知識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運用生活例子進行教學,例如利用化學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跡;淡水魚和海水魚交換環境后能生活嗎?魚體的變化?將使學生長期保持對自然與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醫化與生活的關系,有效提高其的學習興趣。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根據當前的情況而言,中職護理專業的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是必然之勢,其改革過程雖較艱難,但只要根據上述的準確定位醫用化學學科、加強提高學生的醫用化學認識以及注重化學的實驗教學等幾個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進行,相信我國中職護理專業的改革進程將取得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顧偉.針對中等職業教育醫用化學的教學策略[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03).
[2]章耀武.中職醫用化學教學探討[J].科技資訊,2008,(35).
[3]尹曉紅.增強中職化學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2).
在解決環境污染過程中往往要用到相關的化工設備進行操作,例如用機械式、過濾式除塵器去除空氣中顆粒污染物;用吸收、吸附法去除氣態污染物等等,這些凈化過程中包括了流體流動、過濾、蒸餾、吸收等單元操作,那么對于環境工程的學生就可以在這些單元操作上增加學時。這種學時的合理分配可以實現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結合專業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易于理解學生在剛剛接觸化工原理之前所學的課程大多是基礎化學課(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工程意識不強,所以對工業化生產過程理解有所困難。而且對這門課對本專業的作用也不甚了解,許多同學誤認為化工原理這門課和本專業不相關,從思想上就減弱了對這門課的重視,這樣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重視化工原理這門課,因此我們應針對于不同的專業,引入“案例教學”這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關注現實生產,分析和研究案例。貫徹“學為主體,導為主線,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則,將教學主體由“教”轉移到“學”,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其專業的相關案例使抽象的理論講授變得生動活潑。由簡入深,激發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掌握這門課的信心,學生學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俗話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我院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認識實習中了解的玉米制酒精生產過程,見圖1,引入單元操作的概念為例。這個工藝過程是學生到酒廠實習了解到的,通過實習對流程已經很熟悉了。我們講課時結合這個工藝過程就可以將什么是單元操作以及干燥、傳熱、精餾這幾個單元操作的理論知識引入,使學生了解由原料到成品,需要若干過程,包括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而單元操作就是這些物理變化過程,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將化工原理的理論知識和他們熟悉的本專業的知識聯系起來,理解更加容易準確。
合理簡化課堂理論推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非化工類學生學習化工原理課程基本大多是一學期結束,時間緊任務重,尤其是有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學習專業課的學習方法。而且化工原理這門課的公式較多,計算也較復雜,如果這時我們在講課時過多對這些公式詳細推導,就會使學生忽視了這些公式的實際應用條件和適用場合。學生會感到枯燥難懂,漸漸失去學習下去的信心。如果我們適當簡化公式的推導過程而增加公式工程應用方面的講解,這樣會使這些公式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學起來會更快的將化工原理的工程性這一特點加深理解。比如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導時,不從純理論的力的分析———歐拉方程推入,而是從三種能量守恒這一實際過程推導的話,會使學生對這一公式中各項代表的意義理解更透徹。在講解時也應該將重點放在公式的實際應用上。再比如學習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時,對于非化工專業的學生只要掌握泵的特性曲線的形狀和實際使用方法就可以了,而沒有必要去推導曲線的具體方程的表達式。簡化公式的推導會使重點更突出,更容易理清知識的結構,降低教學難度。
根據非化工專業化工原理的理論課程的內容和實驗課程的學時數,應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即實驗的量不宜多,但要精選,所選實驗要有代表性。例如在講到第一章的流體輸送時,我們做了流量計的校核和不同管的阻力測定,通過做這兩個實驗可以親手繪出文氏流量計和孔板流量孔流系數和雷諾數的變化趨勢,以及阻力系數和雷諾數變化趨勢圖。既驗證了書當中給出的曲線,又可以讓學生對流量計校核和阻力測定的方法加深認識。當實驗所繪制的曲線和書中的理論有偏差時,又可以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誤差的地方,開動腦筋分析數據的合理性,對了解實驗過程也有益處。而精餾實驗通過分離乙醇和丙醇的混合物,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工業酒精、醫用酒精和無水乙醇的區別和增濃理論等等。講解的每一個單元操作都會有一到兩個對應的相關實驗,因此通過各個配套實驗既加深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一段化工原理課后,當學生有了一些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動手能力時,還要根據各個不同專業進行生產認識實習。讓學生走進工廠車間,親自看看各單元操作對應的相關設備及其構造。仍以我院生物工程的實習為例,在進行化工原理的理論教學的同時,學生需要進行為期兩周的認識實習。在進入酒廠實習的兩周里,學生不僅對其本專業的知識發酵工藝有所了解,同時對于工藝過程中用到的各種單元操作及其所用設備有所認識。例如精餾塔、干燥器、旋風分離器、換熱器、泵、各種閥門等。尤其是學生在現場親自觀看學習,更會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化工原理課理論的實際應用,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工原理課究竟有什么用,避免了盲目性。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更積極。也進一步了解了化工原理課程理論與設備并重的特點。
作者:張振坤 楊梅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
優化授課內容藥學專業分析化學課程的設計必須是“藥學特色”的分析化學,即:既要符合分析化學自身的基本內涵,又要突出藥學專業的特點。因此,在教材內容和授課選材上,必須合理地、有選擇的刪減與藥學專業聯系比較少的純化學理論以及在藥學領域應用較少的內容,選取在藥學專業學習、科學研究及生產實踐中應用廣泛的方法和技術,將藥學學科中的熱點問題及時、巧妙滲透到分析化學教學中,并不斷更新、充實分析化學的發展前沿內容,提高藥學專業分析化學有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杜剛鋒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公共教學部47306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如詳細講解決定定量分析結果準確度和精密度的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部分,略講在藥學分析中應用比較少的重量分析法及沉淀分析法,適當增大在新藥研發、藥品鑒定、臨床檢驗等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的儀器分析方面的內容比重,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法、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等。實驗課內容的選取也要結合藥學專業特點,除了選擇能代表分析化學學科特點的實驗方法及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外,還應選擇《藥典》中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的經典案例,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快樂,如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氧化還原滴定)、飲用水pH值得測定(電位法)、磺胺嘧啶的含量測定(永停滴定法)、維生素B12含量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等。這些實驗內容的設定,既能使學生了解到分析化學在藥物分析中的具體應用,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中加深對與藥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手段的理解、掌握。既提高了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及相關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分析化學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網絡、動畫、多媒體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查找學習資料,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教材中枯燥的理論、抽象的問題轉換為生動形象的圖形、文字、動畫、視頻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立體化,使枯燥的理論理解起來更形象、更直觀,既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抽象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充分地、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既可彌補傳統的教材、掛圖及實物模型攜帶不方便的不足,又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液相色譜法時,通過播放Flas演示,學生既可明了色譜儀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又可以清楚觀察到液相色譜分析過程的產生,再結合教師的適當的講解,必然加深學生對該法分離機制的理解。
3綜合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大多數高校普及使用。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激發學習興趣,但傳統的板書仍然有著現代教學媒體無法完全替代的優勢。例如在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學生可跟著教師的書寫記筆記,板書的過程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板書相結合,并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PBL)的啟發式教學法、課堂講授與討論,在線答疑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分析化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改革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技能
蒙醫藥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學的重要研究領域。蒙藥學專業是實踐性強,動手能力要求高的專業。本專業是培養具有化學、生物醫學、藥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經過長期的臨床試驗,從事藥物及其制劑的設計、制備和分析檢驗、新藥開發及藥品注冊、合理用藥、藥品營銷等工作的實用型藥學人才。精選課程教材,優化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直接反映了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創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學內容重點部分,好的教材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根據有機化學的基本內容豐富、理論復雜而深刻、實驗性較強、與不同專業和多門學科互相交叉的特點,必須把教材的選擇和教材建設做好。有機化學的內容豐富而復雜,需要結合專業特色認真挑選有機化學授課內容。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特征性地引入蒙藥的有機結構,化學成分,結構鑒定等的實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系統總結,將學過的知識串起來。蒙醫藥學教育有著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不斷與現代醫藥學、中醫藥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生教育互相影響,相互交叉滲透,共同發展。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準備精彩紛呈的教學內容,首先在準備每一堂課時,教師都必須為保證所授知識的準確性而翻閱足夠多的參考類書籍,并在講課當中以具體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掌握內容,并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豐富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新意識。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學科的專業,在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選材上需要注重專業特色,選用與之適應的教材內容和講授方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比較容易地接受知識,掌握要領。另外,盡可能在教學內容上體現時代性。
二、教學方法
1.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需要一個衡量標準,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為主要學習方法,定期的教學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知掌握情況,在有機化學的教學考核中應注意選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除一些有機結構性、常識性的題目外,其余的應該貼近現實學習過程進行擬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課堂中做習題、短時間的試卷測試、實驗操作等,鼓勵倡導學生對有機化學創新與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指標主要有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完成作業情況、實驗課中的操作能力及學習積極性等幾個方面。教師結合教學情況做好考核記錄,課程結束時進行各章內容總結及每章之間貫穿起來整體總結,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定平時成績。同時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應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勵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蒙藥學專業的學生進大學前一直是蒙語授課,蒙語授課和漢語授課轉換需要一定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多媒體上多做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圖表,讓學生慢慢適應漢語授課。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只有通過多媒體慢慢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學生學好本課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加一些與蒙藥學專業相聯系的知識,在教學中,列舉一些與蒙藥學的藥物結構、藥物分析和用途、藥物合成等有關的實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有機化學基礎知識聯系到蒙藥學中去,為將來從事蒙醫藥學研究的學生打基礎。
3.合理使用雙語教育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機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不同,課時的多少也不一樣,專業側重點應當有所區別。雙語教育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雙語教育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我國目前開展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語(主要是英語)傳授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有機化學教學本身有很多特點,而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有機化學教學又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特殊含義。漢語、蒙語,英語相結合的有機化學教學對蒙藥學專業的未來肯定會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三、教學與蒙藥學科研相結合
有機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想教好有機化學這門課,一定要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可以說是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化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學生在課堂中獲取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學科教學改革及現代科研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既要發揚蒙藥學的專業優勢,也要應用現代教學與科研的先進方法和手段。一般來說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加深對有機化學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從這個過程中更準確更全面地掌握知識。只有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和應用知識。隨著我們國家教育系統的完善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使學生在課題研究實踐中不斷思考問題、激發創新思維,鍛煉能力,培養科研實踐能力,這也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
四、結束語
PBL模式,即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orProject-basedLearning),最早是1960年由加拿大學者提出,并于90年代進入中國。其教學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改變了傳統課堂講授的方式,而是由教師提供與專業知識相關的、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并將學生分組,團隊合作來解決問題。該方式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可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習的知識領域多而雜,如何將在學習生物化學知識的同時把已經學和要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承上啟下,就可以使用PBL模式來進行。但是,在實踐中開展并不順利。這是因為首先該教學方法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授課效果。而我們教師大多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甚至本身就是受傳統教育的熏陶,所以在思維模式上會受到局限。通常給出的問題并不全面,或不具有引導性。其次,中國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性格靦腆,大多不愿開口討論,積極性很難調動。根據存在的問題,我們將PBL教學的理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首先,在傳統授課的同時,穿插一些小問題,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比如,在講授蛋白質這章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生病時血液化驗單中有哪些蛋白,都代表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在課后查找資料,課堂討論。這樣的教學效果明顯要好于傳統授課,又解決了單一PBL授課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教學難點和重點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討論,對部分難點重點問題請學生上講臺發表見解,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物質代謝這部分的教學中,該部分涵蓋多個章節,知識點前后貫通,是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章節。因此,可設計一些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講臺發表自己對關鍵知識的見解,進行討論。將課堂討論形式設計得具有多樣性,且定期的課堂討論采用預先將題目分給每個學生,請他們做好準備,用多媒體形式進行討論和提問;不定期的課堂討論安排在部分難點重點教學以后,組織學生發表見解,進行討論。課題討論的成績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使課堂不再局限于傳授與接受,而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老師從旁指導、解惑。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大學階段需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學習能力,對他們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大學教師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即“授予魚不如授予漁”。而我們學校設立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以生物醫學電子為主要方向,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在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儀器、醫用電子設備、醫療信息技術及電子、儀器、信息領域等從事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本專業所設立的專業課具有知識面廣、交叉性強的特點,尤其需要學生能夠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各種知識相互貫通,并理解。在生物化學課程講授中,根據專業的特點,我們制定了如下方法來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首先,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要求學生自己制定或在老師的幫助下制定一份合理的學習計劃,需要詳細列出學習內容和時間安排,該安排應該與教師上課內容一致,且學習計劃應具有針對性。在給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授課時,有一部分學生對生物化學非常感興趣,也表示出希望在研究階段從事生物專業的學習。而生物化學作為生物專業的必修課,也是生物方向考研的必考專業課之一。這樣,我們專業所教授的生物化學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這就要求這部分學生需要制定更為全面的學習計劃,除涵蓋本專業的學習要求外,還應將生物專業的知識要求加入。而對于希望從事醫學電子方向的學生來說,只需完成本專業學習計劃即可。其次,將授課教師的聯系方式和辦公室地址公布,方便學生隨時聯系老師。最后,給出精品課程及網絡課程的網上資源地址、主要參考書目及主要文獻資料和主要實踐資料,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在完成這些工作后,也要定時聯系學生,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讓學生寫自主學習自我總結評價,來評價他們的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引入創新實踐型教學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由其復雜的、龐大的知識體系交叉形成的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將各個課程融會貫通也是其教學的一個難點。而生物化學作為生物和醫學共同的基礎課,其授課的效果對后續課程的教授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創新實踐型教學對該門學科的授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生物化學就是建立在前人不斷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分析總結形成理論的學科。所以,實驗教學對教好、學好這門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就需要在基礎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實踐的鍛煉和積累。我們針對實踐型教學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設置了課內實驗和專題實驗。課內實驗是在授課同時進行開設的,可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了解。而專題實驗,我們一般開設在高年級,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大多的專業課程,而專題實驗可將生物化學和這些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進而增加對生化進一步認識,也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次,讓學生加入到課題研究中。如大學生創新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并鍛煉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提出與生物化學有關的題目,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寫項目書、項目計劃、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寫結題報告,發表文章。在這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進行了培養。將創新實踐型教學與生物化學傳統教學相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將學生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拉了出來,走入實驗室,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對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