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精準扶貧 案例研究 寧夏

      一、寧夏回族自治區貧困現狀

      寧夏地處西北內陸高原,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2015年底總人口667.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由于受歷史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長期滯后。西海固是寧夏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包括原州、西吉、隆德、涇源、彭陽,海原、同心、鹽池、紅寺堡9縣(區),人口206.3萬,占寧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寧夏38.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1.7%。西海固是寧夏扶貧開發的主戰場和最難啃的“硬骨頭”。

      二、寧夏回族自治區精準扶貧案例

      (一)產業扶貧――以同心縣同德村為例

      同心縣隸屬于吳忠市,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縣境內溝壑縱橫,干旱缺水,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適宜種植枸杞。河西鎮同德村是同心縣最后一個生態移民村,潤德枸杞莊園生產基地來自于從同德村移民群眾手里流轉來的7500畝枸杞。目前,莊園擁有百噸級無塵制干車間,采用現代化生產流水線,對采摘的新鮮枸杞進行清洗、殺菌、消毒、速凍,包裝,不僅可以當作零食直接食用,還可以煲湯、泡茶、熬粥等。通過深加工,可將枸杞做成枸杞原液、枸杞酵素等保健食品,提高枸杞的附加值。據莊園負責任介紹,他們還將向藥品、化妝品等行業進一步拓展,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僅用了3年時間,同德村從寸草不生的荒灘發展成為高效益高產出的枸杞莊園,枸杞產業成了“拔窮根”的支柱產業。莊園里2000余名工人全部來自同德村1379戶移民群眾,在枸杞產業帶動下,同德村從移民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發展到6000多元,戶均收入超過2萬元。小小的枸杞讓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致富金礦”,產業扶貧真正實現了源頭“造血”。

      (二)旅游扶貧――以西吉縣龍王壩村為例

      龍王壩村隸屬于“苦瘠甲天下”的西吉縣,該村有8個村民小組,404戶共計1672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08戶共計840人,是全縣238個貧困村之一。龍王壩村山清水秀,村民們吃自己種的雜糧和綠色有機蔬菜,是原生態的長壽村,村里有40多位80歲以上的老人,8位90歲以上的老人。該村2014年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的稱號,就地取材發展旅游產業是它脫貧致富的特色。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龍王壩村依托本地的自然景觀資源,成立心雨林下產業專業合作社,該社已入選全國“合作社+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現在,村里的貧困戶都成了勤勞致富的能手,他們把農村變成景區,村民變成導游,民房變成客房,產品變成禮品,摘農家菜、吃農家飯、睡農家炕,把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打造成農家生活體驗系列旅游產品。此外,村里的梅花鹿養殖中心和草莓采摘中心也備受游客喜愛,該村年接待游客達6萬人次。去年,村里177戶737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實現了脫貧,脫貧率高達85%以上。

      (三)“軟文化”助力精準扶貧――以中衛市為例

      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和中寧、海原兩縣,共40個鄉鎮442個行政村、32個社區居委會。共有21個民族,五大宗教俱全,屬典型的民族聚居地區。沙坡頭區以宣傳黨的政策、展現脫貧決心為主題,通過30余場扶貧攻堅專場演出讓老百姓了解精準扶貧政策。中寧縣給山區的農家書屋補充大量圖書,建起了部分鄉村電子閱覽室,并將“互聯網+”思維融入精準扶貧,幫助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感情溝通。海原縣建成了集設計研發、加工培訓、展覽銷售為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引商、整合等方式,扶持了12個脫貧銷號村,帶動600名貧困家庭婦女穩定就業。此外,中衛市在全域旅游總體規劃中明確文化為魂的思路,將海原回鄉風情展示列入了特色旅游區,著力打造民俗文化游和絲路尋蹤游線路。通過深度挖掘民俗資源,在“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南長灘村建設黨項民俗村。此外,市政府協調鳴沙村80多名群眾,通過組建駝隊和花兒組合演藝團隊,讓他們走進沙坡頭景區服務崗位。目前,該村正在建設占地60多畝的穆民風情苑,項目建成后可安排150多戶群眾經營創收。

      (四)精準培訓促進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能力培訓工作被區政府確定為2016年民生工程為民辦實事之一,安排兩億資金,培訓十萬人次。培訓對象主要瞄準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和“十二五”、“十三五”生態移民;根據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愿,培訓工種主要以駕駛員、刺繡、育嬰師、手工藝編織、養老護理、電焊工等工種為主;培訓模式按照“企業訂單、培訓機構列單、培訓對象選單、政府買單”的流程進行。截止年底,全區共對125732人次進行了技能培訓,超額完成25.7%,其中有89732人取得了初級技能資格證書。精準培訓的目標是: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引導貧困群眾不斷挖掘自身潛能,通過積極參加技能培訓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拓寬增收的渠道。

      三、寧夏回族自治區精準扶貧帶給我們的啟示

      第一、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深度挖掘本地區資源優勢,做到因地制宜。充分l揮貧困地區土地遼闊,山清水秀,污染較少的地緣優勢,依據貧困地區特殊地形、地貌的特點,從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等宏觀思路著手,通過產業扶貧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可以依托自然環境和民俗文化發展生態旅游業。

      第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精準扶貧必須加強對貧困村領導班子和貧困戶的教育培訓,徹底打消他們“等靠要”的念頭,積極轉變脫貧觀念,樹立脫貧信心,提升脫貧能力。通過技能培訓掌握至少一種生存本領,積極就業或者自主創業,從源頭上拔窮根,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性作用。同時,要引入技術特派員,針對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進行技術指導。

      第三、要加大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遵循“講得清楚、聽得明白”的原則,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方式,讓黨的扶貧政策真正走進群眾的心里,提高他們生產、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良好精神面貌,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旭明.關于新常態下精準扶貧的思考――從寧夏貧困戶家計特征視角分析[J].寧夏黨校學報,2016(2).

      [2]夏自成.寧夏農業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現狀及保障措施[J].山西農經,2016(15).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第2篇

      >> 美國城鎮化發展的特點和啟示 鄉村旅游發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鎮化平臺的嵌入式發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述評 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的海南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 基于旅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路徑探索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旅游互動發展論證 城鎮化趨勢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所遇困境及對策 吳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及啟示 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中心鎮發展戰略研究 貴州省鄉村旅游與農村城鎮化互動發展的對策探討 快速鄉村城鎮化背景下桂林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治理實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美麗鄉村建設策略研究 旅游城鎮化背景下小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產業集聚的城鎮化發展研究 基于規劃視角的主動城鎮化發展研究 城鎮化背景下的湯崗子新城旅游產業發展 基于城鎮化背景下的商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制度完善研究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發展問題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約及對策研究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發展建設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0]張朝枝,保繼剛. 美國與日本世界遺產地管理案例比較與啟示[J]. 世界地理研究,2005(4).

      [11]Brohman J. New directions in tourism for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1).

      [12]石金蓮,崔越,黃先開.美國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對北京的啟示[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5(5).

      [13]李經龍,詹染,王亞茹. 美國國家游徑系統建設的經驗及其啟示[J]. 旅游世界?旅游發展研究,2015(2).

      [14]張鴻雁. 城市社會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5]王瓊英,馮學鋼. 鄉村旅游研究綜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第3篇

      鶴城區涼亭坳鄉賀家田村轄管25個自然村組,總面積5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00畝,可利用林地6.5萬畝,可利用水域面積420畝,總人口21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7戶629人, 2017年順利實現村脫貧出列,2018年底實現脫貧196戶627人,現貧困發生率降至0.09%。

      2014年以前,賀家田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組只有泥土公路,還有余家等四個組沒通公路,村民生產生活極為不便,經濟基礎很薄弱, 2014年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沒有村集體經濟。2015年扶貧工作隊駐村后,積極開展調研,摸清村情民意,制定了賀家田村年度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特別是2017年以來,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通過全面實施“九大工程”、“七大政策”、“五個一批”等措施,全村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94580元,人均純收入達9800元,惠誠蛋雞養殖、鶴壹農莊中藥材種植和特種養殖等七家村級產業都與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產業扶貧取得較好成效。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村主道通暢,入組道路全部硬化提質;村民安全飲水、住房、教育、醫療均有保障,低保和特困供養政策全面落實;村級組織運轉有保障,黨建服務設施、便民服務設施、文體活動設施、農業服務設施、醫療服務設施等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完善。

      一、抓黨建促脫貧

      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加強法制化建設,完善村規民約,提高村民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村、組干部及黨員的教育培訓,提高思想文化素質,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保證村扶貧規劃順利實施。每月組織召開了支委會,研究村里扶貧和黨建工作。定期召開黨員大會,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組織引領全村黨員治理村風文明、人情風、環境衛生、掃黑除惡。切實推行黨員聯系貧困戶制度,大力發展村級產業,以尹尤洪、宋恩良、尹文久、尹智勇等黨員致富能手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以尹承安、尹承照等黨員脫貧示范戶帶動貧困戶發展自主產業。

      二、強化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建設

      基礎設施是一個地方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關鍵,賀家田村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礎設施很不完善。工作隊和村兩委根據生產生活需要,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項目實施責任包干到人,全面推進“兩基”項目建設和民生項目建設。先后爭取交通項目資金1184.6余萬,新修道路8.6公里,硬化提質改造道路12.7公里;籌資32萬元硬化院落入戶道路4530米,全村所有村組級道路硬化,極大方便群眾出行及農產品外銷。通過扶貧資金、危改資金和美麗鄉村資金,全村符合危改政策的426戶農戶的房屋進行了維修加固、換瓦翻新或新建。累計投入430余萬元,對全村安全飲水和用電等生活基礎設施進行提質改造,優化了村民的安全飲水,安裝太陽能燈572桿,建成垃圾池屋31個和一座垃圾中轉站,村村響全覆蓋,建成電商平臺一個,加強了環境衛生整治和河道治理,鄉村面貌大有改變。建成了規范的村級衛生院,并配備有5名合格醫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所有貧困戶家庭學生都享受了教育和扶貧助學政策,適齡兒童無人輟學。貧困人口都享受了政府代繳的新農合和特惠保。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全面實現了“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三、因地制宜,狠抓產業扶貧

      要實現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根本。在區級聯點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后盾單位的大力技持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依托本村自然條件,著力引導村民發展種養業、入股專業合作社,全力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村民收入穩定增長。①指導幫助惠誠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養殖廠房等基礎設施全面提質改造,提高生產能力,走上規模化品牌化道路,穩定合作社收益。合作社現有蛋雞近4萬余羽,日產蛋近3萬枚。2016年帶動貧困戶42戶152人入股,年人均分紅收益260元;2017年帶動貧困戶42戶134人入股,年人均分紅收益240元;2018年帶動貧困戶18戶72人入股,2019年帶動貧困戶32戶120人入股,年人均分紅收益180元。現年產值400余萬元,純利潤達100萬元,共帶動貧困戶134戶478人實現年分紅106240元,同時解決了我村10個貧困人口就業,就業人均月工資2700余元。②協助鶴壹農莊發展民宿鄉村旅游、特種養殖和鐵皮石斛種植,2018年新種植鐵皮石斛100畝,養殖蜜蜂70箱并創辦了一個養蜜示范點,養殖野豬擴大到276頭,養殖果子貍187頭,土雞土鴨1500只,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實現年經營收入200余萬元,穩定轉移就業28人,帶動貧困戶42戶140人入股,年人均分紅收益180元。因受張吉懷高鐵施工影響,2019年協助農莊成功轉型,引進浙江老板成立湖南欣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農莊附近流轉土地1572畝(規劃5000畝),種植鐵皮石斛1100畝,并套種了白芨和黃精,現為村民長期提供就業崗位達60個,務工年收入達120萬元。③引導大眾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動村民聯合散養肉牛,帶動修吉沖尹明玉養牛20頭,帶動10戶貧困戶入股散養肉牛84頭,實現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④指導古溪香菇種植合作社和湘喬養殖專業合作社,合理發展生產,做好產品定位,提高合作社抗風險能力,現兩合作社生產經營穩定,帶動的貧困戶均能穩定分紅。⑤引導俊杰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轉型養殖土雞,年養殖1500余只,效益可觀。鼓勵引導志鴻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大力發展吳茱萸種植,2018年在紫坡山流轉土地30畝種植吳茱萸,勢頭良好,今年擴大種植50畝。⑥指導貧困戶合理發展自主產業,在全村推廣蜜蜂養殖,今年有18戶村民發展規模養蜂達359箱,經濟效益明顯,村民收入穩定增長。

      四、拓展就業崗位,安置村民就業

      就業可顯巨提高家庭人均收入。這些年通過改善交通、結對幫扶、職業培訓、轉移就業、扶貧特崗等措施,2019年全村845人實現就業,其中有村級保潔特崗32人、村級生態護林員4人、村級輔警3人、村級交通協管員4人、村級合作社就業97人、附近鐵路護工8人、村內其他崗位就業52人、結對幫扶安置就業16人、市內務工359人、市外務工270人,全村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就業率達69%,極大增加了村民務工收入,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效。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第4篇

      Abstract: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lowed down the pace and e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the status quo, many academics, industry people and causes of their pligh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ro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al advantage, and grasp the "passenger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areas of tourism management on measures of the viability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nking.

      關鍵詞:鄉村旅游 生態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tourism,Culture an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5-0087-01

      我國的鄉村旅游是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促動下,在發達國家的影響下,在我國特殊的旅游扶貧政策的指導下應運而生的,起步之初發展迅速。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鄉村旅游業整體呈現出了從高速增長到逐漸下滑的態勢。如何延長鄉村旅游的生命周期,使其真正走上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直接影響著我國旅游業整體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筆者在此嘗試著對鄉村旅游業的運作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一、在可持續發展中走生態旅游路線

      對于鄉村旅游來說,可持續發展是其必然的選擇。因為,只有在不損耗或破壞資源的情況下進行的開發過程,才有可能世世代代健康發展下去。

      從生態的可持續角度說,鄉村旅游的發展應與對基本生態進程、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資源的維護協調一致,這可以為項目方確定旅客接待容量提供依據,從而解決了在鄉村旅游供給的分析時需要考慮的第一個難題。

      從社會和文化的可持續角度說,鄉村旅游的發展要提高人們對其生活的控制能力。這一能力的提高要與人們的文化和價值觀相協調,維護和增強社區的個性。

      從經濟的可持續角度說,鄉村旅游的發展要能取得經濟效益,并且要能有效地管理資源,以便造福子孫后代。

      二、利用優勢,貼近文化旅游

      我國的鄉村旅游應該看到自身長遠發展的強大后推力――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深厚文化底蘊。這反映在鄉村旅游方面,便是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及世代伴隨人類繁衍、進化、充滿生氣的環境、氛圍。

      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就曾經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貼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屬于人類的。在這些思想的引導下,鄉村旅游才有存在的精神意義。

      從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我們可以衍生出兩種旅游地的構建方式:

      一種是將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這樣方式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為,它是保留在原有的生態環境中,這是其形成的根基;同時,旅游業是在原有產業基礎上的附加,而不是單一的生產形式,這樣的復合經濟結構受旅游客源市場的沖擊影響相對較小。

      另一種是異地集中保護,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這種方式的生命力就不及第一種,容易給人一種單純模仿、再現歷史場景,只停留在觀賞、采摘的表象上的感覺,而沒有真正做到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營養。

      三、認清本質:注重“游客體驗”

      游客即鄉村旅游的消費者,是整個旅游項目興衰的核心,沒有長久的游客吸引力和游客體驗管理,再完備的措施也不會為項目帶來實際意義。因此,我們必須給予鄉村旅游地中的游客體驗已足夠的重視。

      首先,要確定游客的體驗需求。鄉村旅游項目在定位時最需要考慮的,是游客群的定位,即想吸引哪一部分游客。

      其次,要完善游客體驗的供給平臺。游客持著不同的體驗需求來到鄉村旅游地,旅游項目應能形成有效的體驗供給能力,建立多樣化的游客體驗平臺是重要的途徑。

      四、加強學界理論研究

      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系統而宏觀的,對規律的總結、本質的認識會為實踐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目前,國內外眾多學者為構建鄉村旅游理論體系,對鄉村旅游概念及內涵進行深入探討,但由于對鄉村旅游資源界定、客源市場定位等的理解不同,對其概念的闡述一直存在著分歧,甚至尚無一個被學術界普遍接受的定義。這種學術理論的不穩定性顯然是不利于鄉村旅游的現實發展的。

      今后在加強旅游學界的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可以嘗試:不斷發展創新研究方法;重視對典型案例的研究;以及有選擇地吸收、笑話國外鄉村旅游研究成果。

      五、加強管理,規范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及行業自身的管理和規范。對于鄉村旅游更是如此,它面臨的許多基礎性的制約瓶頸都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引導、支持。

      第一,黨委、政府要對鄉村旅游業有足夠的重視,結合中心工作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充分認識到農村發展旅游是農村脫貧致富的好方法,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引擎,是發展旅游業的新亮點,是就地實現非農化和改造農村的新途徑。

      第二,整合現有的各種資金渠道保障鄉村旅游建設需要。鄉村旅游是一項涉及多種行業的復合型產業,它的產生和發展,是以交通、水電、餐飲、住宿、通訊等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為前提條件的,反過來,鄉村旅游的發展又會促進這些行業的完善和發展。

      第三,制定、實施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及社區居民的系統培訓計劃。鄉村居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約束的習慣,這與旅游接待服務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反差。農民從自我管理的農業生產轉向服務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動上難以平衡心態。

      第四,加強監督管理,逐步實現旅游管理規范化。針對目前鄉村旅游普遍存在的問題,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規定,重點進行衛生管理、安全經營管理、價格管理,保證鄉村旅游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何景明.中外鄉村旅游研究:對比反思與展望.農村經濟,2005,(1).

      [2] 萬青.鄉村旅游探論.許昌學院學報,2004,(6).

      [3] 張健華等.試論鄉村旅游中的游客體驗.商業研究,2008,(1).

      [4] 杜江等.關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旅游學刊,1999,(1).

      [5] 邱海蓉.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考.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5).

      [6] 王旭.發展鄉村旅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當代貴州,2005,(6).

      鄉村旅游扶貧案例范文第5篇

      **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地處云貴交界,是云南的東大門,全縣國土面積*平方公里,轄9鎮1鄉2街道、*個村(社區)、*個自然村,2018年末戶籍人口*人。**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縣,**魔芋和**烏豬兩個地方品牌享譽全國,**烏豬是國家兩個地方生豬優良品種之一。近年來,**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戰略,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奮力譜寫經濟社會發展,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5.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3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3元。

      2014年以來,**縣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精準聚焦8個貧困鄉鎮(街道)、13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728戶111138人,深入落實五個精準、六個一批,在全縣干部群眾的努力奮斗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至2018年末,實現22861戶100821人穩定脫貧,11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6.1%降至1.5%,2019年4月30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系列。2017年以來,上海市**區結對幫扶**縣,在為期3年的滬滇協作扶貧工作中,在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產業幫扶、勞務對接等方面給予了**縣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一、滬滇扶貧協作工作開展情況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緊緊圍繞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農村建設、資金支持、攜手奔小康行動六個方面,密切加強與**區委、區政府、**區張廟街道、淞南鎮以及**區合作交流辦、教育局、衛計委等相關部門的交流協作。三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621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13個;**扶貧干部、黨政干部、專技人員等共13批70人次到**參加培訓、6名年輕干部到**掛職鍛煉,7名專業人才到上海進修;組織了58個滬滇勞務協作招聘專場,進行了2234人“訂單式”勞動技能精準培訓,連續兩年設置1000個公共服務崗位,實現了2650人勞動力輸出;**區張廟街道與**縣后所鎮連續兩年簽訂“攜手奔小康”協議,上海市**區淞南鎮、上海電氣集團等16家企業與**縣36個深度貧困村結成“攜手奔小康”幫扶對子;組織搭建**農特產品銷售渠道,舉辦對口幫扶地區展銷會,召開上海電商企業與幫扶地區企業座談會,為**縣農業龍頭企業產品在上海打開銷路,已實現銷售總額達600余萬元。開展滬滇扶貧協作工作以來,惠及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戶22321戶95887人,幫助8600人(含殘疾貧困戶953人)實現脫貧,為全縣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滬滇扶貧協作“十三五”以來取得的主要經驗和典型案例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縣2018年成立**縣滬滇扶貧協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2019年按照機構改革方案對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充實,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行業部門、鄉鎮(街道)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通過定期專題研究滬滇扶貧協作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滬滇扶貧協作工作抓在手上、責任扛在肩上,確保滬滇扶貧協作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二)制定行動計劃。為進一步推進滬滇扶貧機制的不斷健全,協作領域不斷擴展,**縣把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教育扶貧、貧困村提升、攜手奔小康作為工作重點,全面編制《**縣滬滇扶貧協作2018—2020年三年行動計劃》,逐年逐項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具體內容,確保滬滇扶貧協作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落實考核要求。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評價辦法>的通知(國開發﹝2019﹞13號)要求,將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評價6個方面19項指標、5項創新指標進行細化分解,建立工作臺賬,加強溝通協調,通過信息系統督促落實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將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全縣脫貧攻堅考核范圍。進一步強化督查檢查,抓好問題整改,確保滬滇扶貧協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四)加強資金監管。嚴格執行《上海市對口支援云南省項目管理辦法》、《**區關于對口支援“自選動作”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結合實際出臺《**縣援滇資金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2018年滬滇扶貧資金“以獎代補”溫氏養殖小區建設的實施辦法》。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公示公告制度,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科學、規范、安全使用和管理滬滇項目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強化統籌安排,高效推進落實,按照確定的協作項目內容,嚴格過程管理、質量管理、績效管理,實行目標倒逼、任務倒逼,確保項目早建成、早受益。

      (五)促進消費扶貧。主動“走出去”,積極主動聯系上海電商和企業,做好**農特產品的推廣銷售工作。積極搭建組織化轉移就業平臺,精準對接上海市企業用工需求,針對性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勞務輸出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讓更多群眾到上海就業增收。積極“引進來”,以滬滇扶貧協作為契機,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積極引進上海企業到**投資興業,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典型案例—**鎮滬滇扶貧協作黃桃種植項目成效顯著。為破解貧困戶無種植技術、市場銷售難、增收難等問題,**鎮2018年立足本地優勢,在新鋪農業有限公司帶動下,發展黃桃種植2200畝,分兩年實施。經縣級多方評審論證,決定從滬滇扶貧協作項目資金中安排680萬元用于發展**鎮黃桃種植項目。該項目兩年計劃總投資1520萬元,采取“貧困戶+農業龍頭企業+鎮扶貧開發分公司+村服務社”運行模式,貧困戶以滬滇扶貧協作項目資金和產業扶持資金作為股金入股,村集體參與協調管理,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產業收益分紅可帶動建檔立卡貧戶1133戶4740人增收,壯大18個村集體經濟。

      根據入股協議,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投資占比分紅當年凈收益46.2%(村集體經濟占10%),當年凈收益53.8%為公司(合作社)盈利。為了杜絕貧困戶坐等“分紅”現象,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根據貧困戶務工、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通過自身發展脫貧等掙積分方式實行積分制分紅, 2018年起鋪、挑擔、黨恩佳園貧困戶533戶分紅26.43萬元,戶分紅0至1000元不等;57戶貧困戶每年每畝土地流轉金500元,75名貧困人口基地務工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項目見效后,所帶動的貧困戶戶均增收可達5000元以上。同時,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繼續擴大黃桃種植規模,力爭達到萬畝黃桃種植基地規模,實現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一條龍”的產業發展鏈。

      三、滬滇扶貧協作當前和“十四五”工作中面臨的形勢和主要困難

      我縣在開展滬滇扶貧協作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受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產業扶貧方面。受自然極端天氣、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部分扶貧產業出現絕收、減產等現象,或因市場價格偏低,銷售困難,導致產業扶貧項目難以達到預期收益。    

      (二)在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一是勞務培訓組織難度大。由于在家務農的群眾年齡偏大,平均在50歲以上,大部分是婦女為主,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對技能培訓意愿不強烈,培訓后效果不明顯;二是培訓后轉移輸出難。大部分培訓后輸出到上海地區的外出務工人員,受家鄉觀念、飲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在當地扎根務工,輸出后回流比例較大;三是鄉村公共服務崗位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實施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可以讓貧困群眾不用外出務工也有穩定收入,同時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但由于部分村、組的管理不到位,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安排的崗位人員未能全面履職,實施的效益不夠理想。如安排的村保潔員未能按時打掃,打掃時敷衍了事,村內人居環境難以徹底得到改變。

      (三)在消費扶貧方面。一是有好產品賣不出去。雖然多次以對接會、展銷會等方式在上海推銷本地農特產品,但受品牌效應弱,產品包裝簡單,產量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物流成本過高等方面的影響,本地農特產品對外銷規模依然偏低,難以徹底打開上海市場;二是發展觀念滯后。當地企業家在發展的觀念、理念上依然停留在傳統思維模式,同一產品多種小散品牌,各吹各打,未能抱團發展,而且市場信息不對稱,商機稍縱即逝,難以形成品牌影響力,消費者認可度極低。通過消費扶貧帶動貧困戶增收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十四五”期間滬滇扶貧協作的主要目標、方向以及需要投入的資金情況

      “十四五”期間,我縣將進一步加強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的領導,健全協作機制、細化協作內容,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相關要求,全面落實東西部扶貧考評各項指標體系,全力抓好滬滇扶貧協作各項工作任務。

      (一)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力度。將滬滇扶貧資金重點投向農業產業,培育一批能形成規摸、減貧帶貧機制明顯、能長期見效的產業。對能形成固定資產的明確產權、股權,避免資金損失浪費。

      (二)強化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組織有勞動能力、就業意愿強的貧困勞動力進行針對性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水平,同時積極對接周邊、省內及上海市企業,實行勞動力轉移輸出。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解決外出務工困難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

      (三)深入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繼續實施36個深度貧困村、2個深度貧困鎮的結對幫扶,動員社會力量捐資捐物解決特殊貧困家庭、貧困生的實際困難,攜手共進奔小康。

      (四)進一步拓展消費扶貧領域。通過資金、政策的支持鼓勵,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加強宣傳對接,引導政府機關食堂、學校、醫院、企業等機構采購使用貧困戶農產品。引進外地企業與本地企業合作生產銷售、電商平臺銷售拓展消費扶貧領域。

      (五)“十四五”期間各類項目需要投入的資金總額以及需要上海對口支援額度。根據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基本要求,"十四五"期間預計需投入58.08億元,其中產業發展5.17億元,農村建設7.56億元。由于上級扶貧資金投入有限,希望上海能每年對口支援4000萬元左右,五年支援2億元。

      五、完善滬滇扶貧協作體制、機制方面的建議

      為了進一步增強工作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交流與對接,為滬滇扶貧協作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有效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在努力改進和學習的同時,提出以下三點建議意見:

      一是加強兩地企業交流合作。我縣的農特產品大部分屬于初加工階段,產品利潤不高。在深入開展企業交流對接時,不僅要加強本縣農業龍頭企業市場、品牌及合作意識培訓和引導,更希望能引進**先進農業加工企業、農產品科技企業到我縣考察,合作投資。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xxxx视频|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