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護理知識

      新生兒護理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護理知識

      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母嬰同室;產婦;新生兒;并發癥;護理質量

      母嬰同室是當代產科常見的護理方案,指足月兒或1500g以上的早產兒在產出后與產婦24h共處一個房間,由產婦親自照顧新生兒的飲食起居[1]。在住院期間母子共同生活,醫療和其他操作每天分離不超過1h。據臨床實踐表明[2],新生兒在產出后,肢體上的撫觸能使新生兒感到安全及愉悅,有助于刺激新生兒發育。除此之外,母嬰同室能促進產婦盡快泌乳,減少陰道出血,促進產后恢復[3]。本研究對本院產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順產產婦進行對照研究,旨在進一步研究母嬰同室護理對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及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順產產婦,設為對照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6.4±3.1)歲,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兒體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嬰22例,女嬰20例;選取我院產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順產產婦,設為研究組,年齡為20~37歲,平均年齡為(25.1±2.8)歲,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兒體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嬰23,女嬰23例。納入標準:產婦無精神病史;無任何重大軀體性疾病;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新生兒體重及性別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產婦在分娩后,護理人員在確認產婦及新生兒各項生命體征均正常的情況下,將產婦送往病房休息,同時將新生兒送往育嬰室。在新生兒需要喂養時,將新生兒交與產婦予以母乳喂養。12h后進行第一次喂奶,隨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組

      新生兒產后30min內,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頭部和身體血跡、羊水,剪短臍帶后將新生兒置于產婦胸部,引導嬰兒的嘴觸碰,幫助嬰兒吸吮母乳。護理人員應稱贊產婦在分娩時的表現,并表揚新生兒的可愛,激發產婦初為人母的喜悅感。鼓勵產婦通過親吻、撫摸等肢體接觸刺激新生兒的感官反應,增加新生兒對外部刺激的印象。經過分娩處理后,將新生兒置于母親身旁,讓母子進行共處一室。護理人員應對產婦開展健康宣教,指導產婦護理新生兒的要點、重要性及注意事項。護理人員應從旁協助產婦進行更換尿布、喂養、臍部護理等日常護理。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提醒產婦每2小時母乳喂養一次,并在喂養的同時給予語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與新生兒進行交流,激發新生兒對外部刺激的主動反應。

      1.2.3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比較2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病及乳腺感染并發癥發生狀況。②記錄并比較新生兒哭鬧次數、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瀉發生率。

      1.2.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采取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22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3討論

      3.1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而在分娩后產婦需具備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儲備能力,使自身能盡快進入母性角色,以此滿足其初為人母的愉悅與滿足感。傳統的產科護理方案強化了產婦的患者角色,新生兒喂養、更換尿布、沐浴等護理工作都由護理人員完成,這不利于產婦分娩后的角色轉換。母嬰同室護理強調由母親作為主導角色,而護理人員從旁協助產婦完成新生兒的護理工作。母嬰同室作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強調將新生兒與產婦視為同組個體,激發了產婦的早期母愛,通過感官刺激與撫慰等方法幫助建立母子之間的感情,激發新生兒吮吸、擁抱等本能反應,從而達到刺激新生兒生長發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后出血為2.2%、產褥病2.2%,乳腺感染2.2%,對照組產后出血7.1%、產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組不良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這主要得益于母嬰同室過程中護士鼓勵產婦及早哺乳,新生兒的吮吸作用將刺激產婦催產素分泌,有助于子宮收縮與惡露的盡早排除[5],預防乳腺感染、產褥病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婦身體恢復。產婦產后子宮受創,乳腺分泌物多,極易產生感染,而及早促進產婦泌乳則有利于子宮收縮與惡露的排除,進而降低產后出血、乳腺感染、產褥病并發癥的發生。

      3.3從2組新生兒各項觀察指標可知,研究組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為2.2%、皮炎2.2%、腹瀉2.2%,對照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為7.1%、皮炎9.5%、腹瀉7.1%,研究組的數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因為母乳是新生兒最安全及營養結構最為合理的食物,能增強新生兒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降低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指導產婦開展肢體撫摸、親吻等行為能使新生兒獲取安全感,有助于減少哭鬧頻率與次數。值得注意的是,產婦缺少有關新生兒護理的知識,極易出現認知偏差,在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可引發潛在風險事件。因此,在母嬰同室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健康宣教作用起著引導作用,應科學、合理地幫助產婦構建新生兒護理知識體系,并促使產婦認識并發癥的誘因以及新生兒照護中的預防舉措、注意事項,以最大限度降低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6]。

      4小結

      母嬰同室護理能幫助產婦構建新生兒照護的知識體系及實踐技能,可有效降低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值得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榮娟.母嬰同室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86~87.

      2萬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導在母嬰同室產婦產后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56~57.

      3華驊,沈國英.母嬰同室新生兒安全問題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產婦產后護理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77~78.

      5徐海寧,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產婦產后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4,14(12):1973~1975.

      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 臨床護理措施 回顧性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在娩出母體后1min,只有心跳而沒有呼吸或有規律的呼吸尚未建立的缺氧狀態,可能致使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或顱內出血等,是新生兒出生24h后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1],是產科臨床中新生兒危象最常見的一種,可以引起新生兒智力發育遲緩甚至是腦癱,是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發生率占4.7%-8.9%[3],所以新生兒一旦發生窒息就要及時復蘇搶救和精心護理。現將近兩年來我院產科出生的233例發生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和護理過程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近兩年來我院產科出生的發生窒息的40例新生兒全部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窒息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嬰18例,女嬰22例;胎齡≤36周(早產兒)的有9例,胎齡在36-42周(足月兒)之間的有23例,胎齡≥42周(過期產兒)的有8例;體重4000g的有7例。根據Apgar評分標準[5],輕度窒息(青紫窒息)評分為4-7分,有36例;重度窒息(蒼白窒息)評分為0-3分,有1例,其中合并缺血缺氧性腦病者有2例,顱內出血者1例。

      2.復蘇和護理

      2.1復蘇:產房的醫護人員往往最先看到新生兒發生窒息,因此充分的準備和準確的判斷是窒息新生兒復蘇的關鍵,產房護士在每次接生前都要做好復蘇的護理準備,以便新生一出生就可以立即進行復蘇搶救,復蘇過程中護理人員的默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窒息新生兒5min內復蘇的成功率,減少窒息引發的一系列后遺癥。新生兒復蘇過程分為A、B、C、D、E五個程序:A為氣道通暢,包括清楚新生兒口、鼻、咽及氣道的分泌物,將頭盡量后仰;B為建立呼吸,彈新生兒足底用刺激促使其呼吸出現,用氧氣面罩給氧或人工呼吸給氧,重度窒息者應行氣管插管,密切觀察新生兒氧療效果并注意有無氧中毒癥狀;C為恢復循環,行胸外心臟按壓;D為藥物治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后遵醫囑及時正確的給予糾酸、擴容劑等藥物;E為評價,復蘇的有效指征包括新生兒自主心跳恢復可觸及心尖處的搏動和股動脈處搏動,恢復自主呼吸,面色轉好,無發紺表現,瞳孔縮小,恢復對光反射,出現角膜和睫毛反射。每一步的操作都要嚴格按照護理準則實施,動作要輕柔。

      2.2臨床護理 (1)做好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新生兒復蘇后病情變化,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復蘇后的新生兒在最初的24h內隨時有再發生窒息的可能性,所以在新生兒復蘇后采用心電監護儀等儀器密切觀察新生兒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表現,立即通知醫生處理。(2)保暖 新生兒出生后的室內環境溫明顯低于母體內的溫度,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不完善,處于低于母體內溫度的環境中時因為寒冷而增加耗氧量以提高代謝來產熱,因此復蘇成功后的新生兒要立即放入暖箱或紅外開放式輻射臺保暖,并嚴格按照新生兒的日齡和體重來調節合適的溫度,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體溫以及是否脫水,如果有脫水要及時調節液體輸入量。(3)繼續給氧 窒息復蘇后的新生兒任然需要繼續低流量給氧,護理人員要密切監護給氧的流量,待新生兒青紫色消失或者呼吸平穩后可停止給氧。(4)合理喂養 適當的延遲哺乳,因為新生兒的胃腸道對缺氧很敏感,缺氧可引發腸梗阻、胃腸道出血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另外,新生兒還可能因為相關神經受損,允吸和吞咽與呼吸不協調還可引起嘔吐。輕度窒息的新生兒宜24-48h后喂養,重度窒息者宜48-72h后喂養,根據不同新生兒各自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喂養時間和方式,包括吸奶嘴喂養法、滴管喂養法及胃管喂養法等,不可強迫喂養新生兒。(5)預防感染和并發癥 新生兒抵抗力較差,容易發生感染或一些并發癥,在實施護理措施時要嚴格的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防止醫源性感染,加強病房的消毒管理。新生兒皮膚細嫩,特別要注意保護眼部、臍部、臀部和外陰等部位的皮膚,進行護理工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皮膚破損。新生兒的床單和衣物要勤換勤洗保持清潔干燥,每個新生兒洗浴時的用品一人一套避免交叉感染[6]。合并有顱內出血的新生兒可稍微抬高肩部,避免不必要的搬動新生兒頭部;合并有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兒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缺氧,還要定期翻身、拍背,霧化吸入和引流。(6)保持安靜 為保證新生兒有充分的休息時間,病房內要避免噪音和較強的光線,多種護理措施和治療措施集中完成,以免時常打擾新生兒休息而哭鬧不休,動作盡量輕柔。(7)健康教育 主要是針對新生兒家長的,耐心詳細地將病情、醫學知識以及預后解釋給新生兒家長,取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減輕他們的恐懼心理,使他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措施,特別要給予他們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經常向他們介紹專業科學的育兒知識,使他們能夠盡早的熟悉照顧新生兒的狀態[7]。

      3.結果

      新生兒出生:102人。男嬰:50 女嬰:52人

      新生兒缺氧窒息:40人 。死胎:8人 我們醫院沒有心電監護儀,暖箱或紅外開放式輻射臺保暖,但在發生窒息的新生兒經過及時的復蘇搶救和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有38例窒息的新生兒治愈。

      4.討論

      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采取及時正確規范的復蘇搶救和加強復蘇后的護理措施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發生窒息新生兒的存活率。護理過程中應該認真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結合新生兒生理特點,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所以窒息復蘇后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及其重要,對提高窒息新生兒的治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總之,醫護人員除了加強窒息新生兒的病情觀察和熟練掌握復蘇和復蘇后精心護理操作外,只有整體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才可能提高窒息新生兒的存活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9.

      [2]馬洛鳳,李 穎,王 埅,等116例新生兒窒息搶救與護理體會[J].實用 護理雜志,1997,13(6):314.

      [3]左啟華.兒科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02.

      [4]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1..

      [5]莫玉瓊.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觀察與護理[J].貴陽醫學院醫報, 2002.27(3)278-280.

      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第3篇

      結果:重度窒息5例,中度窒息28例,輕度窒息15例,經積極術前準備,術中醫護密切配合搶救,48例窒息新生兒在手術室全部復蘇成功,沒有1例死亡,有12例轉新生兒科繼續治療。

      結論:做好新生兒剖出前的復蘇搶救準備工作,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及時采取迅速有效的復蘇措施,是保證新生兒窒息復蘇成功的關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88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32-02

      新生兒窒息是剖宮產后新生兒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指嬰兒出生后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和兒童傷殘的重要原因之一 [1],如不及時搶救,可引起腦癱、智障、新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復蘇則是幫助窒息的新生兒轉換有效呼吸、循環的過程。因此,積極搶救和正確及時的處理,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及預防遠期后遺癥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手術室護士如何配合新生兒窒息復蘇探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手術室行剖宮產術共862例,新生兒中有48例發生新生兒窒息,其中重度窒息5例,中度窒息28例,輕度窒息15例;窒息原因有母體因素、胎兒因素、新生兒因素;新生兒剖出后根據窒息的具體情況,采取了及時有效的復蘇,48例窒息新生兒全部搶救成功。

      1.2 窒息診斷標準。用新生兒出生后1min內Apgar評分法判斷窒息的輕重程度。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本組新生兒1min內Apgar評分

      1.3 復蘇方法。采用規范化的ABCDE復蘇方案(簡稱ABC復蘇法):A保證通暢的呼吸道;B達到有效呼吸;C建立有效循環;D適宜的藥物應用;E評價、監護。

      2 結果

      通過復蘇及護理配合后,窒息新生兒娩出后5min復蘇成功40例,10min復蘇成功8例,顯示10min后48例窒息新生兒在手術室全部復蘇成功(Apgar評分8分以上,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沒有1例死亡,術后有12例轉新生兒科繼續治療。

      3 護理配合

      對擇期手術的孕婦,手術室護士做好術前常規訪視,了解病情,對產婦及胎兒可能導致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及程度進行評估。對急癥手術的孕婦,手術室護士及時與產房醫生做好溝通,了解有無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估計新生兒可能重度窒息者,應充分做好新生兒剖出前的復蘇搶救準備工作。

      3.1 復蘇前準備。

      3.1.1 物品準備:聽診器、新生兒專用喉鏡、吸球、給氧裝置、剪刀、無菌手套、注射器、電動吸痰器、新生兒吸痰管、輸液器、小兒靜脈留置針、消毒液、止血帶、預熱的新生兒輻射臺。

      3.1.2 藥品準備:1∶10000的鹽酸腎上腺素、可拉明、洛貝林、納洛酮0.4mg/ml、維生素K1、0.9%NS或乳酸林格氏液。

      3.1.3 人員配備:剖宮產手術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掌握復蘇技能的婦產科醫生進行,所配備的助手應掌握插管以外的復蘇技能,同時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相應增加醫護人員、急救器械及物品。有發生窒息可能的高危分娩應有兒科醫師在場,加強產兒科合作,避免錯過搶救時間而造成不可逆損害。

      3.1.4 調節好手術室內室溫。應提前控制在26~28℃,相對濕度在55%~65%,以免胎兒娩出后因環境溫度過低而出現體溫驟降;預熱好新生兒輻射臺,輻射臺溫度維持在37℃左右,使嬰兒最佳體溫保持在36.5℃左右。

      3.2 復蘇配合。手術室護士配合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按照ABCDE新生兒窒息復蘇方案進行。

      3.2.1 通暢呼吸道(A):確保呼吸道通暢是復蘇是否成功的關鍵。新生兒娩出后一方面詳細觀察羊水的清晰度、新生兒有無呼吸和哭聲、有無肌張力,進行Apgar評分,一方面采取正確手法擠出其口鼻分泌物、羊水、胎糞等,用負壓吸引球吸凈口咽部和氣管內的粘液,吸引口、鼻內分泌物的時候應防止損傷或者刺激咽后壁,致使迷走神經反射興奮而使心率減慢或呼吸受到抑制。

      3.2.2 達到有效呼吸(B):呼吸道清理后,輕度窒息者可手拍或手指彈新生兒足底、摩擦背部2次以誘發自主呼吸。重度窒息無反應的新生兒不應繼續使用觸覺刺激,需重新擺正新生兒,鼻吸氣位,護士協助用氣囊面罩正壓給氧,面罩給氧應注意面罩和面部之間的密閉性,有效性,通氣頻率為40~60次/min,通氣有效可見胸廓起伏,及時對患兒進行評估。

      3.2.3 建立有效循環(C):100%濃度正壓給氧30秒,若心率

      3.2.4 藥物應用(D):護士在實施用藥過程中做到藥物劑量、用法、時間等準確無誤。新生兒一娩出,巡回護士要遵醫囑先行肌注0.5ml維生素K1,經過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后,若患兒心率

      3.2.5 評價、監護(E):整個復蘇過程要求及時、快捷、有效,分秒必爭,盡可能在5min內改善Apgar評分 [2]。評價的3個主要體征是:呼吸、心率、膚色。

      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新生兒; 發育支持護理

      護理活動、病房的環境以及新生兒的生理病理狀態等因素均可引發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多器官功能損害,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1]。臨床研究顯示重癥監護室存活下來的新生兒約有10%~2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傷殘。發育支持護理可以給予新生兒持續支持性的護理,緩解其壓力,促進其生長發育[2-3]。為研究對重癥監護室內新生兒應用發育支持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筆者所在醫院選取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100例對其進行發育支持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100例,男59例,女41例。胎齡28~36周,平均為(32.7±2.5)周;出生體重1000~2500 g,平均(2089.6±224.6)g,其中53例合并肺炎,24例合并窒息,23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腦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性別、胎齡、出生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保持病房空氣新鮮,維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進行靜脈營養以及腸內喂養,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研究組在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發育支持護理,在病房安置可調節光線強弱的光照設施,根據新生兒的活動規律以及睡眠周期進行調整,營造暗室環境。保持新生兒舒適的,在暖箱內使用柔軟的絨毯制成改良的新生兒鳥巢,根據新生兒大小調整鳥巢,使其頭、臉以及四肢均能觸及護圍,增強其安全感和邊界感。根據孕周以及出生體重的不同,于出生后12~18 h給予早期微量喂養,從少量開始然后根據新生兒胃腸道的耐受情況逐漸加量。同時要配合非營養性吸吮,使其盡快掌握吸吮動作,促進胃腸激素分泌,刺激腸蠕動利于消化。對于孕周較小的新生兒可使用水墊床以減少其呼吸暫停,對于孕周較大且有一定耐受能力的新生兒可對其頭面部、腹部以及四肢進行輕柔撫摸。

      3 討論

      臨床研究已證實對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實施發育支持護理,可從多方面滿足新生兒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方面的需求,盡可能從病房環境以及醫療護理給新生兒帶來一定的舒適刺激,使其感覺到舒適且安全,增強其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減少病房以及護理對其睡眠造成的影響[4]。使其盡快形成合理的晝夜生理規律,減少新生兒哭鬧所造成的機體能量消耗,有效延長其睡眠時間。增加其攝奶量,促進其體重快速增長,促進神經行為正常發育,減少住院天數,減輕家屬經濟負擔。

      通過對本組資料研究顯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發育支持護理,新生兒的體重和攝奶量的增加量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可以明顯提高其神經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高了新生兒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了其上肢肌張力以及手握持力,促進了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改善其神經行為。總之,發育支持護理對于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具有積極的作用,值得進行臨床推廣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曉文,瞿溶,史德麗,等.早產兒51例發育支持護理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1):24-25.

      [2] 臧少敏,繩宇.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發育支持護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現狀[J].護理雜志,2008,25(9B):35-37.

      [3] 張會君,焦慧華.新生兒危重監護室內的發育支持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9,9(7):581-582.

      新生兒護理知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新生兒肺炎;鳥巢式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963-01

      新生兒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嚴重呼吸道疾病,占新生兒死亡原因的10%-20%[1]。以彌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其特點,主要表現為一般情況較差,哭聲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嗆奶,咳嗽,嘔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淺短或不規則、雙吸氣、甚至呼吸暫停,由于新生兒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如不及時治療,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癥乃至死亡,所以對新生兒肺炎需及早診斷和正確處理,對新生兒肺炎可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而護理是重要環節[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筆者所在院新生兒科住院肺炎患兒20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患兒為足月兒,體重2.5-4.0kg,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平均住院時間13.6d。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式護理,放置暖箱內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鳥巢”|置于暖箱內預熱。根據患兒體重和日齡調節暖箱溫度,使患兒皮膚溫度保持在36.5℃左右[3],調節護圈大小,以其四肢及頭部能觸及為宜。在使用鳥巢的同時,根據重力作用的原理,通過改變的方法促進肺部分泌物從小支氣管向大支氣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時根據病情2h-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縮及肺不張[5],保證支氣管排痰通暢。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組患兒首次入暖箱煩躁時間、抓傷與擦傷、醫療糾紛及家屬滿意度調查情況比較見表1。

      3 討 論

      有研究顯示嬰兒總是在尋找被包裹,尋找邊界感和安全感,所以常常移動到箱壁的地方。“鳥巢式護理”的概念是以患兒為中心,注重人性化的服務,鳥巢式的構造緊貼嬰兒的四周,滿足嬰兒的安全需要,可以減少嬰兒常見的驚跳和煩躁,利于嬰兒適應暖箱治療的需要,“鳥巢”周圍溫柔的接觸能增加同步睡眠的時間,減少因為嬰兒的不適和哭鬧而抱出暖箱,從而減少再次受涼的機會,提高治療效果;由于安全感增加,減少了患兒在箱內亂踢,亂抓,以及由于哭鬧而引起的頭不停的轉動,身體的扭動等高危因素,有效的防治了擦傷和抓傷。

      “鳥巢”所營造的合理還可促進其身體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能觸及面部而促進手頭互動;有助于提高吸吮力,增加喂奶的次數及增進奶量,還可防止因吞咽動作不協調而引起的新生兒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時,減少身體無意義的活動,使機體能量消耗減少。二是有助于保持新生兒穩定的中性溫度。新生兒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基礎代謝低,體表面積相對大,散熱機會增大,易隨環境溫度的高低而左右其體溫。如新生兒睡在“鳥巢”里,可減少開箱門時的空氣對流,從而減少環境溫度的波動,給新生兒一個較為穩定的中性溫度環境。

      新生兒常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現煩躁和哭鬧等,影響治療效果,將鳥巢式護理應用于肺炎治療中,使患兒安靜,舒適接受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新生兒是一個特殊群體,我們精心護理,對患兒的病情恢復和身心健康很有幫助。“鳥巢”的制作簡單,不影響肺炎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廣泛應用。同時,開展此項護理,強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保證護理質量,提高了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順應了優質護理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世超.新生兒肺炎200例X線診斷體會[J].實用兒科雜志,1993,8(3):239.

      [2] 毛云霞,胡超芬,鐘政武.新生兒肺炎98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8):1102.

      [3] 黃人健.護士手冊.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15.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人JIZZ日本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