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的一些基本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路徑;患者版;應用
【中圖分類號】R65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120-02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version of patients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i Senlong Wu Shuyan Yu Aijun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CP)patients version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80 patients who were mad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be examined, divided into 2 groups of 40 patients each. Routine CP and CP patients version were respectively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o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ing degree and staff workload. Results There were th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dex of office staff satisfaction,the doctor satisfaction,the nurse satisfaction,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ing degree, staff workload (P
【Key words】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pathway; version of patients;application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 CP)是由醫院里的一組人員共同針對某一病種的監測、治療、康復和護理所制定的一個有嚴格工作順序、有準確時間要求的診療計劃,以促進康復、節約資源、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質量。它具有最佳的醫療護理方案、縮短平均住院日、合理醫療費用的支出和提供高服務質量等優點[1]。我們在實施臨床路徑過程中,制定醫師版、護理版的同時,還制定了患者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8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46±10歲;實驗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45±8歲。2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診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版臨床路徑的制定與實施:患者版臨床路徑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醫院、科室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姓名,患者入院后注意事項。第二部分科普內容,包括對膽囊疾病的講解,手術方法,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第三部分以時間為序的表格式診療計劃,包括住院診療服務內容、時間、階段目標3大類內容[2]。第四部分為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實驗組發放科室統一制定的臨床路徑患者版,并由責任護士和主管醫師按照路徑表進行指導,對照組接受常規臨床路徑實施方案。
1.3 評價指標:①醫護人員工作量:記錄每次醫護人員與患者或家屬交流的時間,計算其每天平均值(min/d)。②評價患者滿意度: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我科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包括醫院科室整體滿意度,科室醫務人員滿意度,科室護理人員滿意度,住院相關科室滿意度四部分。每部分包含5個項目,每項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級別,分值分別為4,3,2,1,每個項目的權重相同。③評價患者對膽囊疾病的基本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在患者出院前發放書面問卷,包括基本知識、圍手術期注意事項、藥物知識、自我保健、心理調節等內容,全部為選擇題,基本知識及相關技能滿分分別為50分。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取α0. 05為顯著性檢驗水準。
2 結果
患者滿意度比較,按照a0.05水準,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時,在滿意度因素中科室整體、醫務人員、護理人員滿意度有了顯著的提高(P0.05),見表1。患者對膽囊疾病的基本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實驗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
3 討論
臨床路徑是當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單病種質量管理模式,它以縮短平均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為顯著特征[3],同時也順應了我國醫療改革的需要[4]。在實施臨床路徑過程中,我們制定了患者版。制定患者版臨床路徑有別于醫師版和護理版,要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的還需要配上圖片加以解釋說明,盡量避免運用醫學專業術語,使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的患者都易于理解,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表
表2 兩組患者對膽囊疾病的基本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
在實施臨床路徑過程中,有一些患者或家屬不能理解,比如術后第二天停用抗生素,醫務人員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解釋,結果造成有的患者或家屬對此不滿意,甚至因患者的需求發生了臨床路徑的變異。我們在臨床路徑患者版中加入了科普知識,對這類問題作了詳盡的解釋,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患者版臨床路徑包括對膽囊疾病的講解,具體手術方法,手術室環境介紹,麻醉注意事項等內容,還介紹了術前禁食時間,進手術室前需摘掉義齒,術后進食、活動時間等很多細節問題。患者及家屬已經對這些內容有所了解,在醫護人員向其告知時,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并且得到了手術室、麻醉科的好評。在取得患者理解與支持的條件下,予以規范化診療,使醫患溝通更加順暢,減少了因醫患溝通不當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和投訴。
在實施CP中患者及家屬可以預知所接受的診療方案,知道什么時候接受什么樣的治療、護理,也知道什么時候能出院[5],滿足了患者的知情權,加強患者參與意識。患者掌握一些醫學知識,可以正確了解自己所患疾病情況,消除緊張情緒。由于路徑的應用,做到了合理治療、護理,縮短了住院天數,減少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了社會效益和患者的滿意度[6]。本研究通過對實施患者版組和未實施組比較,發現實施組的科室整體滿意度、科室醫務人員滿意度、科室護理人員滿意度得分均高于未實施組,說明臨床路徑患者版的開展可以有效的增進科室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的滿意度,促進了醫患關系的和諧[7]。
臨床路徑是對某一種疾病治療、護理預先設計的臨床路線圖,而臨床實踐是豐富多彩的,因此,路徑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可預知的情況,要定期根據當前的技術發展情況,通過對變異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對已有路徑進行改進[8],確保路徑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對于患者版同樣也要將持續質量改進的思想融入其中,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收集、整理患者對臨床路徑不理解、不配合的問題,以便在以后修訂中使其得到不斷的完善。
總之,臨床路徑患者版可以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并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加患者的醫學知識,是實施臨床路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參考文獻
[1] 李明子. 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2] 王美春. 患者版臨床路徑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J]. 河北醫藥,2009,31(11):1390-1391
[3] 武廣華.臨床路徑在單病種限價中的作用[J]. 中國醫院,2009,13(6):20-23
[4] 陳鋒,孟憲芹,焦瑋,等.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形勢下開展臨床路徑的探討[J]. 山東醫藥,2003,43(23):66-67
[5] 續紅梅,何敬之,劉海濤,等. 臨床路徑在單病種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4):8349-8350
[6] 陳立榮,邵書琴,邵菲,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重型肝炎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中的應用[J]. 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3):2151-2152
【摘要】 目的: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支氣管哮喘病人管理的作用。方法:觀察組 29 例支氣管哮喘病人的整個臨床管理過程中,通過綜合性護理措施,包括對病人觀察、溝通、心理疏導、普及基本知識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等,并與 3 年前 26 例病人對照組作比較,觀察對疾病基本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藥物副作用的情況。結果:觀察組 29 例病人的病情穩定,能主動配合治療與預防,其疾病知識掌握率及藥物副作用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P < 0.05,P < 0.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減輕支氣管哮喘病人病情、降低藥物副作用。
【關鍵詞】 支氣管哮喘;藥物副作用;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which nursing care played 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Methods
Nursing care was given to 29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by the way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atient education, advocation of good habits as well as prophylactic measures. 26 patients without nursing care 3 years ago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s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disease and the sid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onditions of 29 patients were stabilized and good compliance was acquired in therapy and prophylaxis of asthm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he sid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ably different. (P < 0.05, P < 0.005).
Conclus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ursing care can help to alleviating the severity of illness and decreasing side effects of medication effectively so a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Key Words〕
Allergic reaction asthma psychological obstacle inhaled steroids side effects nursing care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疾病(變態反應性炎癥)屬非特異性炎癥,本病發生與遺傳、過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藥物有關,治療病程長,發作頻繁,我們對患者住院環境、心理、睡眠、飲食、藥物副作用等方面問題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普及基本知識,不但體現人文關懷的理念,還可明顯改善護理質量,體現到病人護理中經觀察疏導,學會自我管理。在緩解控制病情,減少藥物副作用等方面收到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4 年 11 月 - 2007 年 11月觀察組 29 例,男性 8 例,女性 21 例;年齡 7~61 歲,其中 7~12 歲兒童 4 例,18~61 歲成人 25 例,病情 1~15 年;其診斷與嚴重度分級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標準[1]。1 級者 3 例,2 級者 7 例。3 級者 15 例,4 級者 4 例,其中兒童 2 級者 3 例,3 級者 1 例。對照組 26 例為 3 年前病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僅做常規的治療護理,觀察組增加心理護理及系統的健康教育。
1.2
護理干預方法
觀察組的病人由臨床護理專家提供系統的心理護理、自我護理教育。護理干預的程序遵循評估——計劃——實施——適時評價——修訂、改進。
1.2.1
心理干預內容
實施針對性護理: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保護病人的隱私;調整病人的社會角色,緩解病人的心理社會應激;調節好病人的情緒,使其做到自我節制;鼓勵病人參與治療,幫助病人增強適應應對能力;處理病人的心身反應;為患者爭取社會支持和親屬配合。
1.2.2
心理干預的方法
按 Peplau 護患關系的理論,護士選擇性地使用溝通、理解、同情、支持、安撫、激勵等技巧,與患者建立人際互動情境,用自己的行為幫助患者確定問題所在,協助患者人格朝向成熟的方向發展,學會運用一些原則及方法來處理人際困境。通過與病人交流、觀察、感受,想做好心理疏導,需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用誠懇、同情的朋友身份,耐心溝通與有效地情感支持;仔細觀察、分析病人心態,按不同情況針對性地對病人實施心理疏導。對于焦慮恐懼者,要耐心做實例介紹,分散病人注意力,鼓勵其增強信心,放松心情,穩定情緒逐步消除緊張心態。對有悲觀、自卑情緒的病人采取談心方式,營造良好氛圍,了解其內心感受。同時作好家屬思想工作,使其以飽滿地情緒感染病人。鼓勵病人多與他人交流。閑暇之時多培養業余愛好,融入眾人歡樂氛圍中,增加樂趣、豐富自己生活、提高耐力,擺脫悲觀自卑情緒。少數病情減輕或癥狀輕微對診斷有疑慮,對疾病滿不在意者耐心講解疾病知識,用藥的藥理作用和可能的致敏原因,加之推斷式排除和預防,配合治療以提高生命質量。兒童者因其有較強的理解和配合能力,采用單獨交談與輔導,要尊重、理解其感受和想法。通過溝通逐漸調整情緒,消除焦慮驚恐心態。
1.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以 Orem 自理理論為指導,首先評估患者的基本條件因素、自理力量,并以自行設計的《支氣管哮喘患者自理知識問卷》評估其治療性自理需求來確定患者的自理缺陷,從而確定健康教育目標;繼之設計輔助教育系統的框架,選擇適當的方法,明確對患者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包括時間、地點、環境條件、所需用物、護士水平要求等)。最后,實施教育計劃,通過觀察和評價,根據患者的需求和自理能力來調整計劃,使患者逐漸提高自理能力。采用量化教育與隨機教育結合,由責任護士通過書面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個別咨詢、小組討論等方式,按知識灌輸、行為訓練、雙向交流進行,出院后通過電話、信件給予追蹤隨訪。
轉貼于
1.2.4
健康教育內容
①普及基本知識,向病人講解哮喘基本知識,什么是哮喘,有哪些表現,如何用藥控制。發作頻繁者應堅持隨身攜帶常用的氣霧劑。發作時盡量保持鎮靜,避免因緊張而誘發或加重癥狀,應立即坐下吸藥,如癥狀不緩解可重吸 2~3 次,保持藥物濃度、計量、充分藥效,減小副作用。②自我用藥指導:a 用藥前啟蓋,搖晃藥瓶使藥液均勻,如氣候寒冷應以手心溫暖藥瓶至體溫,最好用輔助裝置“氣霧儲存器”。b 吸藥時手持藥瓶,頭稍后傾輕輕呼氣,盡量張開嘴將吸嘴放入上下齒間,口唇包緊瓶口不應含入過淺,舌放平防止藥液散發。c 按下瓶開關,同時緩慢吸氣到最大肺容量屏氣 10 s,2 次吸藥間休息 1 min。d 吸藥后維持 10 s 屏氣狀態,防藥液隨呼氣而呼出,以保持藥物足量與作用時間。e 每次吸完藥后用清水反復漱口,防藥液殘留口腔、咽部致霉菌感染或咽部不適聲嘶等副作用。f 用時與氣霧劑連接,先將藥物噴入儲存器在及時吸入,從而使激素在口腔、咽喉的沉積量減少 8 倍[2]。且吸入肺內的激素劑量增加效果增強,有條件者可吸氧、住院。③養成良好習慣:a 生活有規律,按時睡眠起床,不吸煙,不酗酒,用涼水沖刷,以增加機體抵抗力,流行病期避免去公共場所。b 居室保持溫曖、濕潤、清潔、空氣流通、避免灰塵、化學刺激性物質,不要放花草、羽毛,不要鋪地毯與養寵物。依據自身情況適當地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④哮喘的預防方法,對已知哮喘誘因者要嚴禁再接觸,防止發作。對未知致敏原者應逐個推斷排除。如避免接觸花粉、化學制品漆、染料、某種化妝品、皮、毛及其制品、寵物貓、狗等;避免食用:魚、蝦、蟹、牛奶、蔥、大蒜;藥物:磺胺類、青霉素類、阿斯匹林、巴比妥等待排除后再用。⑤家屬的健康教育:大多數患者經過規范治療,都可以治愈或穩定,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家人要在精神上、生活上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督促其按時、規律、全程服藥,完成療程。
1.3
統計方法
用 SPSS 11.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數資料用
檢驗。
2
結果
2.1
組病人對疾病知識掌握率比較
通過系統的知識宣教,觀察組病人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率較高,掌握有 27 例,占 93.1%,對比 3 年前的掌握率 73.1% 相比,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別(
= 4.01,P < 0.05)。
2.2
觀察檢測藥物副作用情況
見表 2。
本組口腔霉菌感染 2 例占 6.9%,咽部不適,聲嘶 5 例占 17.2%,與未普及基本知識和心理護理者有顯著差異 P < 0.005(對 3 年前病例另文報道)。本組表明對病人講解基本知識和心理護理對穩定病人情緒,心態平穩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減少藥物副作用有較好的效果。
3
討論
哮喘是一種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由外和內在因素引發的具有共性特征的一組癥狀,治療已形成方案模式。目前無論在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哮喘的發生率均呈上升趨勢,因而增進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顯得十分重要[3]。由于疾病纏綿不易治愈,用藥時間較長,機體差異、個人狀況,發病誘因不同,產生的心理障礙表現各異。加之藥物副作用,嚴重影響疾病的緩解與恢復。如何摸清病人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疏導,消除不良心理,減少藥物副作用,能主動配合治療及學會有效的自我管理與預防,而緩解控制了疾病,尚需不斷地在護理工作中細心摸索與探討。
我們采用了個體化、針對性、以為病人解決問題為目標,科學優質,人性化的服務。通過觀察、講解基本知識和心理護理等措施,明顯減少了藥物副作用。與 3 年前未開展該措施比較有顯差異(P < 0.005)。表明其對穩定病人情緒、減少藥物副作用等有較好效果;充分發揮了護理在哮喘中的積極作用。
總之,哮喘是種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致敏因素繁多、復雜,檢測難度大。接觸致敏原該病即復發,易產生心理障礙,加之常用激素類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使護理難度大。我們精心制定實施以為病人解決問題為目標,科學優質,人性化服務措施,使全組病人穩定了情緒,緩解控制了疾病,減輕了痛苦,有效地提高了哮喘病人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 支氣管哮喘的防治指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7, 20(5):261
【摘要】對應臨床用藥,護士不僅僅要熟悉和了解相關的藥理知識,同時要具體分析工作中實際情況,解決現實中問題。個人認為,護士在掌握藥理學的基本知識外,尚須注意幾點:(1)要堅持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執行給藥方案;(2)針對個體,要十分注意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3)根據藥物的特性,必須注意藥物的禁忌,注意用藥時間及食物對藥物療效的影響。
由于社會不斷發展,人類醫療水平的提高,醫藥事業的迅速發展,掌握臨床藥學知識是護理工作的迫切需求,作為一名優秀護理人員除必須具備熱愛專業、忠于職守、同情病人、熱情真摯的基本素質外,還應該有豐富的醫藥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術。因此,護士在學習藥理學的過程中,如何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合理用藥是提高業務水準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認為,護士在學習藥理學中,在認真掌握藥理學基本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注意解決好如下問題
1 必須按照實事求是、科學的態度執行給藥方案
通常情況下,護士通常在醫師制訂治療方案后,按醫囑用藥。如醫師要求給予某病人肌注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單位,每日三次。護士在執行醫囑時考慮到臨床的治療習慣和作息時間上的方便,于是給病人的注射時間分別安排在8∶00, 14∶00, 20∶00點各注射一次,這一安排,從表面上看,護士已經完全按醫囑執行了給藥方案。但筆者從藥物動力學理論分析,認為慶大霉素的最佳血藥濃度為2-8ug/ml,如果血藥濃度高于12ug/ml,容易引起毒性反應;若低于2ug/ml,則藥物達不到治療效果。因此,護士在執行醫囑時,安排的三次注射時間是不合理的。這一注射時間安排,導致在注射間隔時間低于有效血藥濃度所持續的時間分配不均勻。倘若將肌注時間改為8∶00,16∶00,24∶00點各注射一次,就完全符合醫師的用藥意圖,而且亦是一種最佳治療方案。由上可見,藥物的合理應用,不僅取決于醫師制訂的給藥方案是否合理,而且還依賴于護理人員在執行醫囑時的科學態度。
2 必須注意藥物的療效的副作用
護士在臨床應用藥物時,除了要認真觀察藥物的療效外,尚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如對于水腫病人應用大劑量利尿劑(速尿),護士除要觀察水腫有無減輕,即體重有無減輕,尿量有無增多,腹圍有無減小等外,尚需注意有無出現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即低鉀、低氯血癥。而對老年人與小兒和肝腎功能不全者,其藥物動力學特性與中青年不同,對藥物的反應有很大差異,有必要對他們實行特殊護理。所以,注意藥物的療效的副作用,是護士在臨床應用藥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3 要十分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在臨床實踐中,為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毒副作用的發生,醫生采取聯合用藥的方法通常可見。值得注意的是,醫師在根據病情和診斷給病人選擇藥物時,往往僅注意了藥物的治療作用,即對癥和對因治療,而對藥物之間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常常忽略遺忘,以致某些藥物配伍后不僅得不到所期望的療效,有時療效還反而減弱,甚至無效。如青霉素與慶大霉素合并使用后就致使青霉素療效降低。因此,筆者建議,護理人員在執行醫囑的藥物治療前,應注意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理作用、醫療要求等因素,必要時查看常用藥物配伍禁忌表。此外藥物對化驗室檢驗結果的干擾也應該引起護理人員的關心和注意。有許多藥物能不同程度地影響血液、生化等檢測值,而得出錯誤的診斷,如青霉素、維生素C等可使還原法尿糖定性試驗產生假陽性。能引起肝細胞損傷的藥物(如氯霉素、抗癌劑),可以干擾血清轉氨酶的檢測結果。維生素A、口服避孕藥使膽固醇測定值升高。因此,護理人員在抽血或取檢品送檢前,應查對患者是否在使用能影響該項檢驗結果的藥物,遇到此類問題時應及時與醫師聯系,以確保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
4 要根據藥物的性質注意用藥時間及食物對藥物療效的影響
【關鍵詞】 海洛因依賴;糖尿病;健康指導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early efficacy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heroin relier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Method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s performed among the patients one by one by the duty nurse who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formulated diet measures. Patients were also instructed in aspects such as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urine glucose, reasonable physical exercise, establishment of normal social relationship, doing what they can do by themselves, eliminating of annoyance and void, avoidance of relapse etc. Congnition of diseases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cognitive level of the disease and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health education.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aise quality of life and decreas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eroin abuser;Diabetes;Health guiding
海洛因成癮對機體內分泌系統有較大的影響,其中對糖代謝的影響已引起廣泛的重視,近年來,隨著吸毒者的增加,海洛因依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多。因此,加強該類患者的護理管理和健康教育,對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健康地回歸社會有重要意義。我院戒毒科對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上述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7名患者均為住院戒毒病人,其中男22人,女5人;年齡25~58歲,平均34歲;吸毒時間9個月~5年;吸毒方式燙吸或靜脈注射,每日用量0.5~3 g;Ⅰ型糖尿病5人,Ⅱ型糖尿病22人。
1.2健康教育方法首先對參與健康教育的責任護士進行培訓,由資深的醫生、護士授課,使護士對海洛因成癮和糖尿病基本知識有較深的認識和了解;再由責任護士采用“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形式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如什么是糖尿病,它的臨床表現和分型,常見并發癥,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表現,應急處理和預防,糖尿病飲食方面的基本知識,教育病人認識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與醫生、營養師共同配合,制訂出適合病人的飲食措施。教會病人正確掌握自我監測血糖、尿糖的方法,指導病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使病人了解海洛因成癮常見癥狀、對機體的不良影響以及肝炎、艾滋病等相關疾病的傳播。告誡病人主動改變生活環境,謝絕與毒友來往,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調節自己的情緒,消除煩惱和空虛,是避免復吸的重要環節[1]。
1.3效果評價采用兩種方式搜集數據:一是問卷調查的方式,入院時及出院前為每位病人發一份問卷,內容涉及海洛因成癮和糖尿病的常見癥狀、并發癥、相關疾病傳播、藥物、監測等方面,制定統一的標準,劃分掌握與否的界限,對無讀寫能力的患者,由責任護士向病人提問,并代替病人填寫。二是觀察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由責任護士給予評估。
1.4統計學處理方法健康教育前后結果,每個方面兩組對比行x2檢驗,以P
2結果
結果顯示本組患者未經健康教育前掌握糖尿病知識的人數比例只占18.5%,經健康教育后掌握糖尿病知識者占63.0%。健康教育前掌握海洛因成癮知識的人數比例只占18.5%,經健康教育后掌握海洛因成癮知識者占70.4%,二者經x2檢驗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表1)。從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調查結果看,除“按時服藥”外,其他4項結果均有統計學差異(表2)。結果表明病人健康教育后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健康教育前。
3討論
經過健康教育及護理后,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識和海洛因基本知識的病人比例由未教育前的18.52%分別上升至教育后的62.96%和70.37%,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普遍提高,在該類病人住院期間沒出現因對疾病的錯誤認識而引起病情加重,從而減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時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健康教育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健康教育激發了病人主動學習的熱情,學會了自我管理疾病,養成了良好的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其出院后進行自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按時服藥是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欠佳的一項指標,這一方面可能與護士對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不夠重視有關,認為藥發給病人就行了,沒有注意提醒病人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能與患者潛意識認為藥物發給自己以后,什么時候吃都可以。這提醒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有調查表明,海洛因依賴者復吸的主要原因依次為朋友引誘、心癮強烈、消除煩惱、空虛無聊四類[1],說明心癮并不是復吸的絕對的、主要的原因,而毒友的引誘,則是導致許多人復吸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外因。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人對毒友有比較強烈的情感上的依賴,很難說服他們去拒絕或回避毒友,對主動改變生活環境的意愿不強。這提示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告誡病人謝絕與毒友來往,從事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消除煩惱和空虛是避免復吸的重要方面[2]。
在健康教育中我們發現,該類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施教過程中要有愛心,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要運用通俗的語言耐心地講解,使患者易于接受。調動其參與治療的積極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
總之,通過健康教育使病人提高了對疾病的認識,具有了較為豐富的有關自己疾病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獲得自我護理、自我管理的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其生存質量大為提高[4-6]。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改善了護患關系,激發了護士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護士的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旭,趙敏,王祖承,等.海洛因依賴者復吸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2,14(2):74-76.
[2]陳永琴,胡永凡,許啟相,等.對海洛因依賴者實施心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814-816.
[3]韓令力,陳于,等.糖尿病患者知識、行為、態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8,33(1):107-110.
[4]Berbis KH,Kulzer B,Imhof P.Behavioral medical treatment inNID-DM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n education program:resultsof a randomized trial[M].16 th I DF congress,1997:A622
[5]李鳳云.糖尿病教育對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10):1735-1736.
【關鍵詞】健康教育;糖尿病;護理體會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而形成的一組代謝性疾病,多表現為多尿、多食、多飲及消瘦癥狀,持續高血糖可導致眼、腎、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疾病,嚴重者會引發酮癥酸中毒、暈厥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須讓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出現。我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60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在20-76歲,平均43.2歲,急性代謝紊亂期22例,蜜月期26例,強化期28例,永久型4例。對照組:8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18-77歲,平均42.7歲,急性代謝紊亂期21例,蜜月期27例,強化期29例,永久型3例。兩組患者病程均在3-60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6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
1.2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教育方法。給予觀察組健康教育方法。
1.2.1健康教育內容①心理教育: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工作產生巨大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心理,受負面心理影響,患者治療配合度不高,從而影響了患者康復。因此,護理過程中,必須關注患者心理,堅持“以人文本”的護理理念,從患者角度出發,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尊重患者,以真誠、平等、和藹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賴與認可,從而刺激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積極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向患者解釋患者病情、糖尿病病因、治療與護理方法等,使患者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提升患者的糖尿病意識;針對一些故意拒絕治理,存有輕生念頭的患者,要積極運用成功案例消除或降低患者的抵抗心理,并配合患者家屬做好患者的安撫工作,與患者展開一對一交流,轉變患者的人生觀,促使患者配合治療;為患者創造一個溫暖舒適、整潔、和諧的病室環境,通過外在力量影響患者心理,使患者放松身心,以提升治療效果。②生活指導:指導糖尿病患者戒煙、戒酒,根據自身情況做適量運動、有氧運動,為患者制定食譜,嚴格執行飲食療法,禁止患者進食高糖、高脂、刺激性食物。③通過講解、示范促使患者掌握基本的藥物治療方法與血糖監測方法,如胰島素使用標準、口服降糖藥物的條件、血糖自我監測的時間與次數等,促使患者學會自我護理。
1.2.2健康教育的形式①班級教育: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將患者分為幾個班組,對班組成員進行分批集中教育。教育中以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為主,促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充分發揮護士、營養師、醫生及家屬的作用,通過護士操作、示范,讓患者掌握基本的護理方法,通過營養師講解,促使患者進行健康飲食與運動,通過家屬配合,創造利于患者恢復的家庭及病室環境。②小組教育:根據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分組教育。讓配合治療且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談治療經驗,促使其他患者參與到積極治療隊伍中;讓深受糖尿病病害的患者談自身感受與痛苦,刺激其他患者配合治療。③個別教育:針對一些重病患者、有意識不配合治療的患者與糖尿病初期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提升病重患者的生存意識,督促、引導患者配合治療,促使初期患者樹立糖尿病危機意識,進而有效治療糖尿病及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出現。④隱性教育:通過墻報、畫報、走廊文化、病室設置等因素,使患者不自覺得學到糖尿病知識與理論,掌握一些護理技能。
1.3觀察指標出院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飲食、運動、藥物用法、血糖儀使用、定期復查、胰島素注射與使用方面的調查,比較兩組結果。
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以SPSS13.0軟件分析,以x2檢驗計數資料,P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發生率逐漸升高,且糖尿病并發癥越來越多,且表現出可遺傳趨勢,可見,糖尿病不僅危害單個患者,而且影響著下一代。從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引發因素來看,人們對糖尿病認識不全面,不能采取有效的預防與護理措施是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提升人們的糖尿病意識,并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使人們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學會基本的護理技能。
健康教育包含內容較多,如藥物療法、胰島素治療、血糖監測、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等;其展開形式多樣,如小組教學、集體教育、個體教育等;其目的在于通過知識傳授、技能示范與指導,促使患者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積極主動地控制飲食、煙酒,改善血糖、血脂代謝水平,增進護患關系,使患者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參與到治療與護理中,最終實現患者康復。
我院在糖尿病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方式,從患者實際出發,關注患者心理,在“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下,除采取基本護理外,還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面對疾病的勇氣,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后期調查發現,在健康教育的作用下,觀察組在飲食、運動、用藥、來院復查、糖尿病知識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可見將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護理中,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秀欽,何美鶯,李峰,林麗芳.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22):150-150.
[2]羅萍.應用健康教育執行單對糖尿病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07):186-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