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第1篇

      “科學素養(yǎng)”可概括為三部分:一是對科學知識達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二是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三是對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了解的程度。“科學素養(yǎng)”比“科學素質”和“修養(yǎng)內涵”意義更廣、層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意識、科學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等。值得注意的是,“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是:一個人對待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高中階段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在于使其獲得知識和技能,更要使其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相關特點

      高中語文教學將科學與人文巧妙融合,其既包含語文學科中的語言學知識、文章學知識、文學閱讀知識及文史常用知識等,又包括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等。因此,通過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多種能力方面,例如:觀察和實驗的能力、歸納和演繹的能力、類比和推理的能力及查閱資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由于“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更要在傳授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能力和科學品質,最終提高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造力。

      三、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三個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和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科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包括辯證的思維方法、多種邏輯思維方式和具體的學習方法及其操作方法等。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三個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策略。

      1.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師可通過論述類、人物傳記類等文本的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宇宙的邊疆》《鳳蝶外傳》和《動物游戲之謎》等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的魅力,認識科學的發(fā)展,暢想宇宙的秘密。又如,在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時,教師既可讓學生感受“傳承”和“探究”的意義,又能使學生體會邏輯嚴密的語言的魅力。另外,在教學《宇宙的未來》一課時,教師既可讓學生憧憬宇宙的未來,又能使學生感受作者對科學的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語文教學如果能準確把握學科中“科學素養(yǎng)”的主要方面——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探究和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就能使高三階段的語文教學兼顧多種文體的個性閱讀方法,體現(xiàn)學科思維的共性。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化繁為簡,又可使學生迅速找到合理的思維路徑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2.利用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議論文的寫作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傳授相關知識,讓學生掌握各種常用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形式,然后引導學生將各種思維方法和思維形式運用于議論文寫作的全過程,包括:提煉論點、展開論點,對論據(jù)材料進行取舍、闡釋、論證和評價等。系統(tǒng)的議論文寫作訓練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敏捷、靈活、深刻和獨創(chuàng)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學“合理利用因果關系”(高三寫作訓練專題)這一內容時,教師既可通過對“溯因究本”的分析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仔細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又能啟發(fā)學生結合以往所學,歸納審題立意、分析說理和謀篇布局的能力。又如,在一次作文課上,在出示《房祖名心懷感恩》這一例文后,學生立刻發(fā)現(xiàn)其論據(jù)未能圍繞論點進行分析,導致道理沒有闡明。此時,教師可讓大家思考:為什么房祖名心懷感恩就能促其成長?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運用“溯因究本”的思維方法。于是,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找到原因,從而完成了這一例文的修改和補充。這樣,學生掌握了“溯因究本”的思維方法。之后,在“課堂練筆”環(huán)節(jié),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溯因究本”的思維方法將分析引向深入,最終達到仔細分析、深入思考的目的。

      3.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是批判的精神及創(chuàng)造意識,因此,教師可配合教材,設計適應學生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踐、探索、質疑和創(chuàng)造。例如,教師可結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選修)》中的“儒道互補”和“佛理禪趣”兩個單元,設計《試論“儒釋道”三家對中國文人的影響》等論題,并組織學生撰寫學術小論文,以探討哲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鼓勵學生在尊重史實、尊重歷史規(guī)律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勇于探究。又如,教師可結合社會調查、演講比賽、讀書大賽和辯論賽等活動,既讓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求真務實、勇于質疑和積極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最終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言文 教學有效性 評價標準 過程性評價指標 結果性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097(2014)01-0044-04

      作者簡介:楊志剛(1981―),湖南溆浦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廣東省湛江一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法。

      評價是教育變革的基石。[1] (PP.307-329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教育評價方式的變革和合乎實際的教學評價標準的確立。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方式。作為語文學科評價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研制無疑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從以往的“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相關研究情況來看,研究者大多不分學科只在宏觀層面開展研究,很少清晰地從學科角度特別是從文言文教學這一微觀層面細致而又具體地提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本文即圍繞“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構建”這一核心內容展開探索,希望通過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為今后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的實施提供一種參考。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是界定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或教學有效性含義的根本標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必修課程”目標和“選修課程”目標等多處論及了高中文言文的課程目標。根據(jù)這些論述,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可以概括為:旨在提升學生文言素養(yǎng),培養(yǎng)歷史地、辯證地審視與評價文言作品的審美情趣,積累傳統(tǒng)文化底蘊,培育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以及掌握與提升文言文學習策略與方法等思維水平。結合這一課程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其一,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是指經過一段時期的文言文教與學的活動之后,文言文教與學的結果是否達到了教學活動的目標以及實現(xiàn)的程度水平;也就是指學生的文言素養(yǎng)、文言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文言文學習思維方法等有沒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由于有效教學的終極追求主要是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這是文言文教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共同衡量標準。這是從教學結果所達到的有效性水平來解讀。

      其二,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文言文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教的各要素、學生學習的各要素以及同教與學密切相關的教學支持輔助要素等是否有效及程度如何。例如,教師的文言素養(yǎng)如何,教學內容是否得當、有趣,教學目標是否定位準確等;學生的文言基礎如何,學習動機是否強烈,學習策略是否得當?shù)龋唤滩木帉戀|量如何,是否體現(xiàn)層次性、基礎性、人文性;課外輔助活動開展質量如何等。這是從教學過程各要素所達到的效果水平來解讀。

      其三,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文言文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在文言文教或學上所花費的“學術學習時間”和“學術投入度”如何。學生的學術學習時間長和學術投入度高,則意味著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教學取得了較高的有效性。所謂“學術學習時間”是指學生積極、成功地投入學習活動的時間量。[2] (P.257 )成績差的學生偏離學習任務或成績好的學生在完成指定任務之后偏離學習任務都會導致學術學習時間不夠。所謂“學術投入度”是指學生專心致志于課堂學習的程度。[3] (P.18)這是從教學效率的角度來解讀。

      其四,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文言文教與學的活動結束時或之后,文言文教與學的結果符合教師或學生教與學的期望和需求。例如,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文言素養(yǎng)獲得了提高,考試成績有了提升,不僅滿足了自身提高文言素養(yǎng)的外在需求,同時又因受到古代經典作品中優(yōu)秀人物高尚精神或情操的感染和啟發(fā)而更加努力地學習文言文,更加關注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這是從教學效益的角度來解讀。

      其五,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文言文教與學的活動結束時或之后,師生的教與學效能感、教與學的情緒等是否發(fā)生了質的改變;師生在教或學上是否更加自信,教或學的情緒是否更加高漲。教師不僅更加樂教,學生也更加樂學;而且教師或學生的這種效能感、情緒以及因樂教或樂學而產生的心理及行為上的“正能量”也感染了周邊的同事或學生,帶動了周邊的同事或學生的效能感、情緒。最終,在師生看來本來有點“頭痛”的文言文教學,卻變得 “輕松”,不僅文言素養(yǎng)得到提升,精神也獲得了享受,人格情操也得到陶冶,文言文教學處于和諧的氛圍之中。無疑,這樣的文言文教學必定是有效的教學。這是從教學效能的角度來解讀。

      二、對“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理論探索

      首先,《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又是高中師生開展文言文教學活動的行動準則,是教師制定文言文教學目標的根據(jù)。根據(jù)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估體系的主要指標內容涉及到文言素養(yǎng)、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文言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文言文教與學的策略與方法等。

      其次,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是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思維范式。“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制訂具體教學活動目標的思維范式。也就是說,“三維”目標給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制訂教學目標的思維方式,指導我們按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劃分學科課程總體目標,制訂具體的教學活動目標。

      再次,由過程到結果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是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邏輯基礎。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從過程邁向結果,無過程便沒有結果,所出現(xiàn)的結果,也必定是過程的結果;而且過程決定結果。教學活動的發(fā)展也是如此。教學結果總是受到教學過程諸多構成要素的影響。教學結果分為兩種,一種是現(xiàn)實的,一種是預期的:現(xiàn)實的教學結果是在一定教學條件下運用一定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的結果,這個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便組成教學過程要素;預期的結果則是教學目標。為了使現(xiàn)實的教學結果盡可能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教學結果,必須保障和提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因此,評估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既要評價活動過程,又要評價活動結果,并且更應注重過程。西方在思考有效教學時曾提出過著名的“背景―過程―結果”范式。該范式認為教學有效性主要受到“背景變量”“過程變量”“產出變量”三種因素影響。“背景變量”是指影響教與學活動中的各種輸入因素,包括師生個性、知識背景等因素;“過程變量”是教學活動實踐開展中的影響因素,包括教師講解、提問、管理、組織、反饋等因素;“產出變量”是教師希望達到的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學習興趣、智力動機、自我效能感等。[4] (P.59 )這種范式為構建學科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但是該范式只是一個宏觀層面的范式,沒有考慮到學科教學背景。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構建依然需要在這一基礎上從“文言文教學過程”和“文言文教學結果”兩個維度進一步細化。

      最后,以生為本,師生共同發(fā)展,是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根本出發(fā)點。在教學活動諸要素當中,人的要素始終是第一位的,促進人的進步與發(fā)展是教學的終極追求。教學程序操作中,“教師置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材居于主線地位”(錢夢龍語);而在發(fā)展價值追求上,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居于主要地位,教師的進步與發(fā)展居于次要地位。因此,評估教學有效性要以師生的進步與發(fā)展為根本標準。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要以促進學生的文言素養(yǎng)、文言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文言文學習思維方法等的進步與發(fā)展為核心出發(fā)點,同時又要兼顧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效能感等方面的進步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構建就是要在追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指導下,結合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以師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獲得進步與發(fā)展以及進步與發(fā)展的程度為根本依據(jù),以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為出發(fā)點,分別從教師教的過程與結果和學生學的過程與結果兩個大層面入手加以構建。

      三、“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內容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維度劃分

      根據(jù)上述理論探索,可以對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作出以下維度劃分。

      首先,高中文言文教學是否有效取決于師生文言文教與學的有效性以及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支持輔助系統(tǒng)的有效性,并進一步取決于師生文言文教與學的過程與教學支持輔助過程及其結果的有效性。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既可以劃分為“文言文教的維度”“文言文學的維度”以及“教學支持輔助系統(tǒng)維度”,也可以劃分為“以文言文教與學過程和教學支持輔助過程為內容的過程維度”(簡稱為“過程性”維度)、“以文言文教與學的結果和教學支持輔助結果為內容的結果維度”(簡稱為“結果性”維度)。

      其次,依據(jù)過程影響結果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前述“過程性”維度又可以稱為“文言文教與學的過程影響因素維度”(簡稱為“影響因素”維度)。而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最終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文言文教的結果和教學支持輔助結果的成效都最終以學生的文言文學習結果來表征,所以前述“結果性”維度就可以只用“文言文學習結果”來代表。

      再次,從教學活動整體過程來說,教學目標總是對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預期。在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兩項目標屬于對教學結果的預期,而“過程與方法”則屬于對教學過程與方法的預期。又因為任何教學過程總是包含著教學方法的運用,所以在這里,可以把“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視為上述“結果性”維度的表征;而把“過程與方法”視為上述“過程性”維度的表征。

      最后,結合高中文言文課程目標,上述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維度再次轉化為由以學生的文言素養(yǎng)為主要內容的知識與能力和以文言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為主要內容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組成的“結果性”維度,以及由以文言文教與學的策略與方法為主要內容的過程與方法思維組成的“過程性”維度。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指標內容

      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涵蓋兩個維度:“過程性”維度和“結果性”維度;“過程性”維度涉及的要素是“因”,“結果性”維度涉及的要素是“果”。具體內容如下圖:

      圖1 “三維”標準與“過程性”標準、“結果性”標準之間的關系

      1.“結果性”標準

      “結果性”標準是指學生在文言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是否獲得發(fā)展及發(fā)展程度,如下圖:

      圖2 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結果性”評價標準

      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結果性”評價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標準以文言素養(yǎng)作為主要表征指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標準以歷史的和辯證的審視與評價文言作品、文言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底蘊、民族精神和價值認同感等作為主要表征指標。從評價或測量的角度來講,由于學科知識與能力目標易于通過實際測驗、練習作業(yè)等成績情況或者教與學的行為等途徑外化并加以衡量,所以文言素養(yǎng)又體現(xiàn)為學生的文言學業(yè)成績、練習作答成績、文言知識點掌握情況等;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標準大都屬于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隱性內容,而且這方面的進步與發(fā)展往往是長期的,所以較難通過某種學科測驗或作業(yè)加以評估。因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然在教與學的興趣、教與學的情緒、教與學的意愿、教與學的效能感等方面有所“外顯”,而且“教與學的興趣”“教與學的意愿”“教與學的效能感”等既是教與學的目的又是教與學的手段,同時又便于觀察和測量,所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就可以這些表現(xiàn)作為主要表征指標。其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學習意愿、學習效能感、學習情緒是最終的評價指標。

      2.“過程性”標準

      “過程性”標準是指學生在以文言文教與學的策略與方法為主要內容的過程與方法思維方面是否獲得發(fā)展及發(fā)展程度,具體如下圖:

      圖3 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過程性”評價標準

      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過程性”評價標準,主要分為影響教與學結果的教的過程因素、學的過程因素和教學支持輔助因素三個分級指標。其中,“教”的過程因素包括教師的文言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內容、文言文教學策略、教的動機、文言素養(yǎng);“學”的過程因素包括文言文學習策略、文言文學習動機、文言基礎,教學支持輔助因素包括教材中的文言文內容編寫、文言文課外輔助活動。教的過程因素、學的過程因素和教學支持輔助因素可以統(tǒng)稱為“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Sabine Dierick,F(xiàn)ilip Dochy.New Lines in Edumetrics: New Forms of Assessment Lead to New Assessment Criteria.Rivista: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01,27(4).

      [2]保羅R.伯頓,戴維M.伯德.有效的教學方法[M].盛群力,洲,閆蔚 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方法發(fā)展

      前言:

      通常來講古代文學作為中文專業(yè)中的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對于中文專業(yè)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該門專業(yè)課程從本質上講涉及知識領域較為寬泛,不僅涵括史學知識,同時還涵括文學知識,甚至是哲學知識也包含在內。課程從內容上講可以說是我國上下三千年的文學知識綜合體,不僅含有較為豐富的藝術風格同時還含有眾多的文學形式。因而可以說該門專業(yè)課程對于提高中文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素質以及藝術修養(yǎng)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價值。

      一、初探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意義

      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的實際教學意義主要是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實際演變過程和相應的文體發(fā)展的有效理解。其二是通過豐富的文學作品以及較多的文學形式進行幫助學生了解古人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些文學知識對于后世的實際影響價值。其三是通過對于古代文學的實際學習能夠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以及幫助學生具備崇高的文學情懷,并促進學生將這種文學素養(yǎng)以及文學情懷實際的應用在現(xiàn)實的工作學習中,進而為我國的文學事業(yè)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探析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實際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之啟發(fā)式

      對于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實際教學方法的研究首先要從啟發(fā)教學展開。具體來講所謂的啟發(fā)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古代文學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依據(jù)學生學習客觀規(guī)律以及教學任務最大化的激發(fā)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處于主體學習地位,通過正確引導學生進而幫助學生主動解決學習中實際遇到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該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強調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良好啟發(fā)與引導,通過應用該種教學方式進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文學知識研究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將文學思維給與有效拓展。如果將該種教學方式進行比喻的話,啟發(fā)教學就是在教師的循序引導啟發(fā)下讓學生自主開啟文學的學門。例如教師在講解“《詩經•王風》”中可以就“悠悠蒼天而此何人哉”這句話向學生進行提問,而之所以專門針對該句話提問的原因在于:對于“何人”的了解是掌握文章思想主題的關鍵所在[1]。而教師在提出該問題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由解讀并對在解讀之后闡述對“何人”的個人見解。通過這種啟發(fā)提問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讀方向并最終獲得文學知識。

      2.教學方法之情境式

      對于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實際教學方法的研究還可以從情境教學展開。具體來講所謂的情境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古代文學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的場景氛圍來幫助學生有效的理解文學知識并促進學生實際心理機能獲得良好性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式。而應用該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文學知識的情感感悟,另一方面也能夠對學生的實際文學審美進行有效拔高和良好陶冶。例如教師在講解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著名詩歌時就可以進行文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通過播放“春江花月夜”進而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中感知詩歌內在情感,同時通過動人旋律在大腦中勾勒出詩歌聯(lián)想畫面,而這種身臨其境的情感感知則能夠促進學生加深對于詩歌的理解[2]。再比如教師在講解莊子的名作“《逍遙游》”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制作漫畫課件來創(chuàng)設文學情境,學生通過這種漫畫課件的形式猶如置身作者的情感世界進而將文學知識更加的形象具體化。總結來講無論是利用音樂還是多媒體來進行文學情境的實際創(chuàng)設都可以較好的促進學生對于文學知識的有效深層次獲取。

      3.教學方法之表演式

      對于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實際教學方法的研究除了上述兩種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從表演教學展開。具體來講所謂的表演教學主要是指通過將學生放置于實際的文學情節(jié)演繹中進行促進學生獲取文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而應用該種教學方式則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最大化的發(fā)揮文學想象,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學生不斷提高文學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王實甫的名作“《西廂記》”的時候就可以針對文學作品中的不同人物進行角色劃分,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自身對于該文學作品的實際理解來進行文學表演,而具體的情節(jié)設置以及演繹道具都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準備,而學生在該種文學演繹過程中也會直接加深對于文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將自己的一些文學想法添加其中[3]。再比如教師在講解“《紅樓夢》”的時候同樣也可以利用上述表演教學方式來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總結來講通過表演教學能夠最大化的提高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知識的有效理解還能最大化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

      三、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我國在進行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非常看重文化的良好傳承,而作為實現(xiàn)文化良好傳承的中文專業(yè)則逐漸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性關注。而作為中文專業(yè)中較為重要的古代文學課程而言,良好的教學方式則可以有效的促進該門課程教學實際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通過利用啟發(fā)式以及情境式和演講式、表演式以及研究式這五種教學方法進而真正的促進中文專業(yè)學生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以及專業(yè)知識的有效掌握,為其今后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海楠.對開放教育專科《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實踐探討[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5:80-82.

      [2]王自紅.民族地區(qū)高校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以升本后的四川民族學院漢語文系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4:111-113.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文學教育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文學這一方面也有著較為顯著的成就,但是,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學就一定要擔起文學教育這一擔子,以此來保證教學質量,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過分注重語文以及書寫的實際應用教學,對于文學性這一點卻沒有起到相應的重視,最終致使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也就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學教育的措施,具體如下。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在步入高中階段之后,其身心都處在一個發(fā)展較為迅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也在慢慢地形成,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知識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乃枷虢逃@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文學教育本身就有著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的時候,只是將其作為教學中的一個輔版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學教育的作用和價值。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就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基礎之上,這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文學水平以及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有著較為顯著的重要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具體措施

      1.加強對文學教育的重視。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真正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首先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加強對文學教育的重視程度。《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存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這兩個基本特性,所以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其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延續(xù)性和發(fā)展性,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在對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適當?shù)霓D變或者是更新,以此來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文學教育。針對這一點,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教育這一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守以下兩點:首先,在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考慮,讓學生也認識到文學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挖掘教材中所存在的文學精神,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其中所存在的一些文學情懷以及文學精神進行適當?shù)姆治觯源藖韺崿F(xiàn)對學生的文學教育,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2.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重自我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引導來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所存在的文學內容以及思想。另外,在提升自我文學素養(yǎng)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介紹一些較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進行觀看,通過這種方式來讓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文學積累。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明的對話”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四大名著》等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

      3.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導入。在對高中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導入教學屬于一個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能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就能有效地實現(xiàn)文學教育這一目的,反之,則很難實現(xiàn)文學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入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情節(jié)讓學生回味一下歐陽修沉醉山水的情懷,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感受到文人寄情于山水的情懷,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蘇軾在觀賞完赤壁之后所寫下的千古詞作,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首詞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產生共鳴,這樣不僅能起到文學教育的效果,還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時候,文學教育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學教育,以此來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燕.解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6(12):00049-00049.

      [2]張延芳.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25(35):130-130.

      高中文學素養(yǎng)課程范文第5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就需要從文言文入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語文學習效率。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希望對初中教師開展文言文教學有所幫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難度較大,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文言文,覺得文言文學習很是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氛圍不高。這時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深入分析文言文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跡,幫助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文言文內容,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傷仲永》時,教師可以從這篇文章發(fā)生的時代特點,告訴學生仲永是一個具有很高天賦的神童,但是由于父親的愚昧將其當成造錢的工具,沒有及時讓仲永去學堂上學,使得仲永的才智沒有得到更好的發(fā)揮,表達作者對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淪為普通人的感傷。在告訴學生文章主要思想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學習技巧

      教師在傳授文言文知識時,需要給學生總結出古代文言文中常用字詞的含義,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習文言文技巧,真正學會獨立學習文言文。例如,在學習《論語》時,文章中出現(xiàn)好幾個相同詞語,但是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這時教師就需要給學生一一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字詞。通過不斷積累這些常用字詞的意思,豐富學生的文言文知識,進而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升人文素養(yǎng)

      新課標的不斷推動,要求教師實現(xiàn)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對于文言文教學更是如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古漢語語法和寫作方法,更需要教會學生從中悟出人生哲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全方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人文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