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第1篇

      長期以來,我國自然資源的產、供、銷幾科完全在計劃體制的控制下運行資源產品的絕大部分被國家以指令性計劃調撥的方式拿走,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同類產品幾成甚至更低。資源產地及其企業使產品進入市場的自主權和活動余地極小。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資源型產品的價格顯得越來越不合理。“資源無價、原料低價、制品高價”使加工型產業部門可以因原料低價而毫不費力地取得良好的效益,而資源型產業部門卻負擔著巨額的行政性虧損。于是,加工型產業部門毫不珍惜廉價的原料,資源型產業部門更無積極性去提高資源產品的產出率,從而造成了我國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源的高投入。據統計,我國能源投入系數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中高居首位,資源的浪費十分驚人。另外,資源的計劃配給還造成了隱性的浪費:資源產品被國家指令性計劃調出產地,而產地的資源加工型產業部門又被迫去資源非產地購回這些產品(例如黑龍江省的原木被源源為斷地調外省外,省內造紙等行業每年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省外購買原木),這對于運輸部門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而且還造成了資源產品的損耗及人、財、物的浪費。

      可見,自然資源的計劃管理造成了自然資源的嚴重浪費,是我國高消耗、低效益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層次低、轉換慢的根本原因。此外,自然資源的計劃管理還造成了其他一些消極影響,計劃體制使基層單位的領導者沒有主動性、創造性和責感,造成企業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差;計劃體制損害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公平競爭不能得以體現,嚴重阻礙了技術的進步;計劃體制常使資源產品的消費者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常出需要者無供給而不需要者卻又被迫購買的現象;計劃體制造成的一系列問題還引發了環境的嚴重污染,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二、自然資源市化與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

      1.自然資源市化對資源型產業的影響

      自然資源進入市場之后,由于需求大于供給,各需求者競爭的結果必然使資源產品的價格上升。擺脫了長期以來計劃體制制約的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效益將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困擾我國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危機”將得到緩解。經濟狀況的改善使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自然資源的產品產出率也隨之有所提高。但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自然資源的開采強度也必然會上升,在我國許多地區的自然資源已處于超強度開采的情況下,如何避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成為自然資源市化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其實,自然資源過度開采的問題在計劃體制之下已經存在了,是需求大于供給的必然結果,并非市場經濟的產物。計劃體制下的過度開采,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部門為滿足加工產業部門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而對資源產業部門下達超強度開采的指令性計劃,另一方面是由于資源產業間門為補帖計劃內產品的政策性虧損而自行大開采強度,使企業能夠獲得以高于計劃價格出售的超額產品的收入。其他一些因素,如集體和個人違反政策私自開采等也是造成資源的過度開采的原因。

      可見,正是由于計劃體制的約束才使自然資源不能在市場機制下達到供需平衡,造成了自然資源的低產出和過度開采。解決自然資源過度開采問題的合理途徑是自然資源立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使市場經濟得到健康發展。自然資源立法中解決問題的最重要方式仍然是經濟手段。自然資源立法中主要應解決的問題有:①自然資源產權關系。要改變目前那種“誰開發就歸誰”的現象,真正的將自然資源所有權收歸國有,使所有權與使用權完全分離;②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自然資源的使用者要向自然資源所有權的代表――資源管理部門交納合理數量的稅金;③實行自然資源消耗補償制度。根據自然資源的性抽和數量等收取自然資源消耗費,,以使自然資源的再生和環境的保護得到資金上的保障,這一費用的收取要隨著資源開發程度的增加而遞增,遞增的速度要大于資源開發強度的沖加速度,以避免超強度開發;④對破壞自然資源及無視自然資源法規者進行弄事和經濟制裁。

      利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避免自然資源的超強度開采無疑比單純的行政手段要有力得多。資源型產業受到法律的限制和市場中價格升高對面求的限制,必然會把著眼點放在自然資源的產口產出率上,這對于自然資源充分利用和節約是十分必要的。

      2.自然資源市場化對加工型產業的影響

      我國的許多企業,尤其是國營大中型企業,在長期受到計劃體制約束的同進,還受到許多保護,廉價的自然資源產品的供給便是其中之一。在目前原材料價格很低而成品價格相對較高的情況下,許多企業仍存在虧損,一旦自然資源進入市場,資源產品價格上升,這些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自然資源市場化是否應該暫緩呢?

      我國各產業部門所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外。市場經濟的發展將使我國的經濟運行與世界經濟接軌,并融入世界性的經濟競爭之中。“入關”之后,能夠接受保護的產業部門是很少的。大部分產業部門必須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工產業必須要以質優、價廉而取勝。目前廉價的原料來源使企業缺乏提高原料利用率的積極性,于是出現了加工產品成本雖低而原料消耗卻很高的奇怪現象。自然資源進入市場是必然的,一旦失去了廉價原料的供應,加工型產品的成本會隨之升高,競爭力會被極大地削弱。現在世界上技術進步飛快,自然資源市場化越晚,加工型產業部門所擁有的對市場原料價格的適應期也就越短,所面臨的沖擊也就越大。如果在與世界市場接軌之后才能放開對然資源的計劃管理,脆弱的加工型產業的生存將更加艱難。因此,我們必須盡快掃國際慣例,用市場經濟手段管理加工業的原材料價格和產成品價格。

      3.自然資源市場化將促進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的形成

      自然資源市場化可以使資源型產業部門加深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可以使加工型產業部門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還可以使其他產業部門(例如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增強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這些作用的結果,是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有效需求量(供需平衡時的需求量)在經過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必然出現的波動之后穩定下來,這一需求量將低于目前自然資源的有效需求量。可見,自然資源市場化對于抑制產業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提高其產出率及減少其浪費,均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自然資源市化對于建立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換言之,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必須將自然資源推向市。

      三、自然資源市場化與產業布局優化

      1.自然資源市場化對資源產地的影響

      由于資源型產口指令性計劃的下降直至取消,使資源的就地加工成為可能。資源型產品經加工后產品技術附加值增加幅度很大,效益明顯。例如1噸原油賣價1200元,加工成汽油價格為2800元,加工成睛綸價格就猛升到1.4萬元,可見產品加工程度越深,所獲效益也就越高,多年以來,一直試圖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資源產地將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資源加工工業,提高資源產品的深加工能力。

      資源產地的加工工工業在與原加工區域的加工工業的競爭中,存在著與原料產地距離近的優勢,但多數地區由于長期以來只注重對資源型產品的生產,在加工工業的技術方面處于劣勢,在資金等方面也困難重重,于是造成加工產品的質量低下,加工工業投入不足等問題。在“肥水不外流”,這些地區將可能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地方保護主義使市場的自由平等競爭受到影響,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的增長。如何避免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成為自然資源市場化后所面臨的又一個問題。

      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的出現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轉換政府職能,使政府不能干預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②切實明確產權關系,并以法律的手段保護資源使用者的權利不受地方政府的左右;③以立法的方式保護自由競爭,防止地區性壟斷現象的出現。

      2.自然資源市場化對資源匱乏地區的影響

      我國地域差異上存在這樣的現象:較發達的地區一般資源都較匱乏,其優勢在于地理位置、經濟技術基礎和豐富的勞動力。而資源較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經濟一般都不很發達。自然資源的加工工業一般都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大多數經濟不發達地區僅能輸出資源型產品。

      自然資源進入市場之后,資源匱乏區域失去了廉價資源產品的計劃供應,被迫加入對資源產品的競爭之中。這些地區將很快意識到資源加工工業并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這些地區的產業發展將著眼于發揮其經濟技術、勞動力、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優勢,而不是對資源產品的爭奪。這些地區有較大發展前途的產業有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大進大出”的外貿型產業等。這些地區原有的資源加工產業一方面進行技術改造,著眼于產品的精深,另一方面其產品原料來源由單純依靠國內轉向國內與國際并重,產業發展的彈性極大地增強。

      3.自然資源市場化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

      目前,資源產地的鄉鎮企業利用其優勢發展起了一些資源型和資源粗加工型產業,這些鄉鎮企業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即的促進作用。但這些鄉鎮企業由于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長期以來,由于自然資源立法不完善,使這些問題難以徹底解決。伴隨自然資源市場化的一系列自然資源立法和有償使用、消耗補償等制度將使鄉鎮企業失去原有的價格低廉等方面的優勢,而其產呂質量差等劣勢卻會很快地顯示出來,這些企業的生存將受到極大威脅。

      我國經濟較爭達地區的鄉鎮企業大多是建立在豐富的勞動的優勢之上的。市場經濟對這些企業所起的促進作用要遠大于其消極作用。可見,勞動密集型產業才是鄉鎮企業發展最有利的方面,資本密集型的資源型產業對鄉鎮企業并不適合。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第2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康輝小陳”為你整理了這篇2021年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根據工作安排,現將我局2021年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安排匯報如下:

      一、2021年工作總結

      (一)加強資源要素保障。2021年完成用地報批組卷13個批次,獲批面積2093.22畝。全年供應土地127宗、面積2325畝,其中劃撥62宗、面積1019畝,出讓65宗、面積1306畝,出讓價款25724萬元。啟動實施新增耕地3149.84畝,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獲批指標4009.54畝,完成增減掛鉤指標歸還3035.54畝。完成地票交易4089.13畝,成交價款44233.62萬元。編制上報土地成片開發方案24個,全部獲得審批。

      (二)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一是強力推進“五未”土地處置,根據《宣州區“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全區批而未供、閑置土地進行了全面排查。形成存量資源圖譜,并制作成“一張圖”。2021年度已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443畝、供而未用594畝。二是積極開展“標準地”改革工作。2021年已成交的標準地2宗,面積70.03畝,成交價款795萬元。宣州經濟開發區2021年7月制定《“標準地”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試行)》。

      (三)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一是初步劃定了宣州區永久基本農田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二是完成了市級村莊規劃試點水東鎮祁梅村村莊規劃編制,啟動了區級村莊規劃試點水陽鎮新珠村、洪林鎮南湖村的村莊規劃編制。

      (四)優化自然資源管理

      1.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加強耕地保護。一是在“三調”初步成果基礎上,扎實開展永久基本農田核實。二是廣泛宣傳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穩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三是完成揚子鱷保護區整改以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工作。

      2.有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一是實施了3個在建礦山“邊開采、邊治理”項目,修復面積16.876公頃。二是實施了3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面積4.32公頃。三是全力推進利用市場化方式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3.扎實推進礦產資源管理。一是完成宣州區青峰山棗子溝大型礦山采礦權掛牌出讓工作,采礦權出讓收益13億元。二是完成茶山、幸福兩個礦山剝離物有償處置試點,礦益權收益2057.87萬元。三是完成《宣州區礦山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四是全面開展2021年度省級綠色礦山遴選工作。

      4.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堅決落實《宣州區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完成地質災害汛前調查、汛后核查,妥善轉移安置“煙花”過境期間受災群眾,未發生地質災害安全事故。

      (五)強力推進“難辦證”問題專項治理。一是完成宣州區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難辦證”專項問題總計7個項目, 共640套房屋。首次登記了640套,完成率100%,已辦證到戶618套,辦證率96.56%。二是啟動宣州區集體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難安置”問題專項治理。全面摸排統計,宣州區逾期未安置項目共3個、585套。根據“一項目一政策”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整改措施。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強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

      1.積極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省委省政府“雙招雙引”引領的十大新興產業特別重大項目以及延鏈補鏈強鏈的重大產業項目。爭取省級以上配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計劃,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

      2.深化“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批而未供、閑置、低效土地全域治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800畝以上,節約高效保障項目用地。

      3.全力推進新增耕地和增減掛鉤工作,全年計劃實施新增耕地2000畝、增減掛鉤1500畝,合理有效利用增減掛鉤指標,兜底保障所有項目用地需求。

      4.全面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一是將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繼續開展三線劃定相關工作,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二是根據《宣州區村莊規劃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在村莊規劃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宣州區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5.積極推進宣州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有關鄉鎮和街道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

      (二)全面加強自然資源管理

      1.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一是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區、鎮、村三級田長體系,落實田長責任。二是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

      2.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一是對全區16家在建礦山實施“邊開采、邊治理”。二是根據《宣城市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全區在冊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對符合條件的礦山積極運用市場化方式進行修復。三是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爭取不少于50%的礦山企業能夠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3.全力做好宣州區清理規范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試點工作。一是做好宣州區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整合和宛陵林場國有林權確權工作。二是推進林權登記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第3篇

      一、自然資源會計確認

      譚旭紅、曾暉(2007)礦產資源資產的會計確認—礦產資源資本化即礦產資源的經營者要取得礦產資源的經營權就要向礦產資源所有者(國家)支付采礦權整體價值,對經營企業來說,應將這項支出記作一項資產—遞耗資產(礦產資源資產),然后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分期轉入產品的成本中去,從其收入中不斷得到補償。耿建新、肖振東(2005)從遞耗資產的確認和計量角度對礦產資源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將遞耗資產細分為儲量資產(與礦產資源實體儲量有關的資產)、勘探與評價資產、土地使用權三個組成部分,并以此為起點,研究了采掘行業企業遞耗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問題。在對遞耗資產進行確認時,確認的起始時間應當以企業辦妥登記手續、取得勘查許可證的時間為標準,其后所發生的勘探和評價支出(含探礦權價款)可以區分不同情況進行資本化處理,也就是要在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間進行選擇。湯琦瑾、蔣梅(2009)從微觀角度構建自然資源會計體系,以期為我國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進行國民經濟核算提供有效的信息系統支持,認為資源確認為企業的自然資源資產應具備如下條件:(1)資源的稀缺性和產權主體的明晰性;(2)存在的現實性;(3)未來效用的可能性;(4)計量的可靠性;(5)范圍的地域性。畢金星(2010)認為非油氣礦產資源的會計確認條件包括非油氣礦產資源的可確定性、相對稀缺性、可計量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國非油氣礦產資源企業從事資源的采掘活動需要取得采礦權和探礦權,具體包括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如果是通過支付探礦權使用費取得探礦權的,后期需要進行勘探,發生勘探成本,進而形成資產;如果是通過支付探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取得采礦權的,需要進行二次勘探,進而形成資產。這與其他行業主要通過商品流通領域購買獲得資產,資產的價值即為實際支出的資產確認方式有顯著不同。李恩柱(2008)認為經過交易獲得的非油氣資產要確認為表內資產除應具備常規的資產確認條件外,還應具備可交易性和合法性兩個特有條件。王立杰、孫家平、王波(2003)礦產資源資產不管采用直接購入式、債權籌資式、融資租入式還是權益籌資式,均采用一次性資產化處理,生產企業實際運作時,可設置資源資產備抵調整賬戶,每年年末經資產管理部門審核確認后,企業進行資產和負債的調整。

      二、自然資源會計計量

      陳潔、龔光明(2010)IASB和FASB都把計量基礎分為兩類:一類是歷史成本,另一類是現行價值。歷史成本模式以資產或負債實際發生的成本和金額進行計量,雖然真實可靠,但無法反映資產或負債市場價值的變化情況;現行價值模式能使會計信息反映資產或負債的真實價值,提高了財務信息的相關性,但缺乏可靠性。公允價值計量分為“市值計價”和“估值計價”,一般在活躍市場按市值計價;當市場不夠活躍、缺少可參照的市價時,就采用估值模型等技術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湯琦瑾、蔣梅(2009)對不可再生資源資產,常用的價值衡量方法有三種:底價法、收益現值法和市價法,可再生資源資產常通過收獲收益現值法、種植輪作最優法和成本法來估計。但無論是可再生自然資源還是不可再生自然資源,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其價值應既包含有形的資源資產價值又包含無形的生態價值。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出現,人們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產生了質疑,公允價值在礦產資源計量中的應用短期內還難以實現。耿建新、肖振東(2005)在對遞耗資產的計量中,應該根據其不同的組成部分采取適當的計量屬性,在現有的情形下,以歷史成本為基礎輔之以其他計量屬性應是我國遞耗資產計量的現實選擇。可以根據不同的會計信息披露層次,對遞耗資產進行計量,在記錄層次,以取得時的成本作為計量基礎披露相關會計信息;在財務報告層次,以公允價值作為輔助計量屬性,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與遞耗資產有關的未來現金流量信息。畢金星、于淑蘭認為非油氣礦產資源生產企業會計計量以歷史成本原則為基礎,但與其他企業相比又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后續計量時,資產價值補償方式不同于其他工業企業。資產價值的補償方式,按《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可以結合自己的生產經營特點采用直線法、加速折舊法等會計政策,但一經采用,如無特殊情況,不得變更。非油氣礦產資源資產有成本計價和價值計價兩種計價基礎,要實現兩種計量基礎的有機結合,在初次確認和計量時按歷史成本基礎進行,在財務報表上按歷史成本基礎進行反映,同時按價值基礎進行補充揭示,即第一次確認和計量按歷史成本基礎,第二次確認和計量按雙重基礎。李恩柱(2008)認為對非油氣資產的會計計量應當考慮計量尺度、計量結果、計量基礎等特殊要素,可以建立起以邊際效用價值和勞動價值為核心的計量基礎來計量非交易途徑獲得的非油氣資產,其特點包括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機會成本等為計量屬性。朱曉(2008)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自然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了自然資源的成本會計核算和價值會計核算兩種核算方法,以便于加強對自然資源的管理和控制。韓文琰(2012)梳理了礦產資源的現有核算政策和核算模式,從國家、勘探單位和礦產資源企業3個層次探討了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與采礦權價款等與礦產資源相關的計量與核算,指出其中的不足,明晰了礦產資源資產的概念,并以探礦、采礦、礦產品生產與銷售為邏輯,對礦產資源資產的初始計量、后續計量提出新的賬務處理方法,指出礦產資源資產的初始計量包括兩部分:①勘探形成的地質成果;②為取得采礦權支付的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譚旭紅、曾暉(2007)礦產資源資產的價值計量可以看成是資本化為礦產資源資產的礦產資源的價值計量,價值確定可以采用以成本為基礎的正算法,也可以采用以收益為基礎的逆算法。黎精明(2009)從礦產資源的認識問題入手,論述了加強礦產資源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了礦產資源的全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企業應該在自身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下,將與礦產資源相關的業務進行單獨核算。易耀華(2009)認為未來的發展必定將公允價值推上我國自然資源會計的計量主導地位上去,有效實現會計目標和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也會進一步推進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趨同。

      三、自然資源會計的記錄

      湯琦瑾、蔣梅(2009)自然資源價值確認以后,主要有五種入賬方式:按照評估價值入賬;按照各年投入的、按生產成本逐年結轉累計形成的成本入賬;按實際購入或評估的價格入賬;按實際成本入賬;應按實際數額或平均成本數額削減自然資源資產存量。在賬戶設置上,自然資源資產經營企業可以設置“自然資源資產”一級科目,同時,在“實收資本”一級科目下,對應增加“自然資源資本”二級科目,增設“自然資源資產折補”、“自然資源資產成本”、 “自然資源資產費用”賬戶。

      四、自然資源會計的報告

      王昌銳(2007)將礦產資源資產的會計報告模式分為歷史成本報告模式、以價值為基礎的報告模式和“歷史成本+儲量數量”三種報告模式并主張礦產資源資產報告應以“歷史成本+儲量數量”為主要模式。“歷史成本+儲量數量”的報告模式,既堅持了會計的歷史成本慣例,又避免了價值基礎計量過程中的大量主觀人為估計,且儲量數量的提供還增強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披露的成本較小,是一種較好的礦產資源資產報告模式。湯琦瑾、蔣梅(2009)在自然資源成本會計中自然資源資產的報告應單獨列示自然資源資產、自然資源資本、自然資源成本等項目,而在自然資源管理會計中自然資源資產的報告可以通過貨幣和非貨幣指標的結合并配合企業有關環境狀況的報告書實現對企業運用自然資源資產的全面反映和環保義務履行的監督。李恩柱(2008)強調應在現有財務報表(告)的基礎上對非油氣礦產資源會計息披露形式和內容做適當調整,單獨增加反映非油氣資產的報表項目和相應的專門化報告。非油氣資產報告的內容應包括礦產資源資產法規執行情況和非油氣資產的總體狀況及耗費與利用情況。非油氣資產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選擇要遵循制度強制性要求的最低量的相關信息披露,建立自覺披露非油氣資產信息的機制以及做到非油氣資產會計信息、實物信息與一般財務信息的結合等披露原則。譚旭紅、曾暉(2007)對我國目前礦產資源會計的報告建議采用“歷史成本+儲量數量”的報告模式,在資產負債表內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報表附注中對儲量信息進行價值披露。礦產資源會計報表附注應披露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價值信息、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按標準化計算的未來凈現金流量的現值及一些其他信息。

      五、自然資源會計研究展望

      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高新科學技術已經開始對會計產生一定影響,伴隨著新科學、高技術、知識經濟以及新興產業群體的發展,促使會計理論的研究領域不斷被拓寬,并向縱深發展。目前,國內外關于自然資源會計的研究還處在初創階段,在會計確認、計價、記錄和賬戶設置方面還沒有定型,其理論和實踐還很粗糙。這就需要我們會計理論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可以預見,在整個社會充分強調加強資源的管理與核算,注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節約,以促使人類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環境下,從會計的角度來較為系統地專門研究作為“可持續發展”問題核心之一的資源的形成、開發、配置、運用、儲存、保護和再生各個階段的經濟效益核算問題,一定會形成富有特色的理論成果。在此基礎上,經過會計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自然資源會計的理論與體系將會成為21世紀會計科學領域里發展方法和研究的一個新視點,也將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逐步走向成熟。

      主要參考文獻:

      [1]沈振宇,王秀芹,劉青.自然資源會計.財經問題研究,2000.5.

      [2]葉慧娜,沈菊琴,謝函,殷平,孫薇.自然資源會計的理論框架構想.價值工程,2005.10.

      [3]王曉琳,譚曉鐵.自然資源會計的理論框架構想.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4]鄭石橋,馬新智.試論自然資源財務學及其體系結構.財會通訊,2008.9.

      [5]湯琦瑾.論自然資源價值及價值管理.生產力研究,2005.7.

      [6]湯琦瑾,蔣梅.論自然資源管理的微觀信息支持系統——自然資源會計的構建.商場現代化,2009.6(中旬刊).

      [7]陳潔,龔光明.論采掘活動會計研究的理論基礎.財會月刊,2003.3(下旬).

      [8]耿建新,肖振東.遞耗資產確認和計量研究.財會通訊,2005.7.

      [9]畢金星,于淑蘭.非油氣礦產資源會計計量研究.經營管理.

      [10]畢金星.非油氣礦產資源會計確認探討.財會月刊,2010.6(下旬).

      [11]李恩柱.非油氣礦產資源會計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8.4.

      [12]王淑珍,張利星.會計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作用芻議.中國農業會計,2007.7.

      [13]朱曉.基于經濟學視角的自然資源會計的核算.新疆財經,2008.3.

      [14]韓文琰.礦產資源會計的重新考量及相關業務處理.中國管理信息化,15.7.

      [15]譚旭紅,曾暉.礦產資源會計核算方法的研究.煤炭技術,26.1.

      [16]賈玉華.礦產資源會計核算方法分析.企業導報,2011.14.

      [17]黎精明.礦產資源會計核算相關問題探討.財會月刊,2009.9(下旬).

      [18]裘宗舜,柯東昌.礦產資源會計問題研究.財務與會計,2005.11.

      [19]王昌瑞.論礦產資源資產的會計確認、計量與報告.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3.4.

      [20]譚旭紅.礦產資源會計研究體系的構建.商業研究,324.

      [21]王立杰,孫家平,王波.礦產資源會計要素的計量模型研究.煤炭經濟研究,2003.11.

      [22]龍海綸.礦產資源資產的確認和計量.財經界.

      [23]易耀華.我國自然資源和生物資產會計中的微量元素——公允價值.中國商界,2009.4.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分析

      1. 國土資源的概念

      國土資源是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其涵蓋著社會資源、礦政與地政。礦政是礦產的分布區域、資源的多少、挖掘和開采狀況等。而地政是城鎮與鄉村的土地的使用情況、地籍管理、森林覆蓋率和各項交通用地情況等。社會資源是人口的分布和會議筆錄、流動狀況、標準系統、各類檔案資料、法律政策等,共同由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組成的各項自然資源以及社會資源,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發揚著主要的作用[1]。

      2. 國土資源管理中出現的弊端

      國土資源管理不但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住房相關,同時還關系著企業的生產加工。所以需了解國土資源管理的不足,然后提出解決方案。

      2.1 政府管理力度不足

      于國土資源管理中政府屬于主要的領導機構,而政府的管理力度不足,進而致使我國國土資源的嚴重浪費,部分地方出現土地違規建造以及違規拆遷等局面。此外,政府部分負責人于資源管理過程中,執法方案或者執法力度得不到貫徹,造成了國土資源相關條例無約束性和法律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僅注重眼前的利益,完全無視國土資源的重要性,,最后造成國土資源的破壞[2]。

      2.2 國土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傳統的國土資源管理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其主要涵蓋三個內容:(1)因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于部分土地資源實施檢查、審批、核實的過程中,并未將責任準確地細分,極易形成國土資源大面積的審批破費,而關于責任追究時,則出現管理人員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的局面。(2)于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調查中,政府的執法力度不強,進而出現部分人員為了利益,放任處置。(3)于國土資源利用上,未根據社會的發展態勢實施科學有效地規劃,造成了許多國土資源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2.3 信息管理系統落后

      由于我國的信息管理系統較為落后,同時國土資源監測技術也處于較低水平,導致礦產資源、土地、測繪管理、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所得數據資料并不完善和明確,進而致使地質災害的出現得不到及時的預測和探究。與此同時,因我國缺少優秀的國土資源監測人才,而部分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滿足不了時代的需求,所以制約了我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進步。

      3. 國土資源創新管理的方法

      3.1 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改革

      (1)加強推動我國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了解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的內容以及精神,認真貫徹土地資源改革,提高我國農村土地的利用率,完善各項征地制度以及健全農村宅基地管理方案,改善我國耕地保護激勵制度,激發農戶、鄉鎮和村辦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將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和農村土地整治相結合,促使我國土地節約資源,完成城鄉統籌規劃。(2)推動礦產資源管理機制的改革。把礦產資源利用檢查、礦業權實地核實與礦產資源整合作為一個契機點,將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和行政合同管理,不斷健全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機制,保證資源的科學、合理和有效的利用[3]。

      3.2 提升土地管理的認知

      從實際出發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人民的位置放在首要位置,以高度責任感的態度完成一項項工作任務,提升土地管理的思想性和自覺性,整體貫徹嚴謹的耕地保護機制。堅持貫徹“分塊包干、屬地管理、上下聯動、常態監管、責任到人、責任追究”制度,采取積極主動的管理方法,加強國土資源保護和改革,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針對違法行為以及違法建設應該立即查辦。

      無論任何個人或者單位應用劃分國有土地,均需要根據正常的程序進行批準,不能隨意更改國家土地用途以及應用條件。同時,未經得國土資源局的批注,不得隨意出租、轉讓以及抵押,倘若出現此違法行為者則需依法進行處理,沒收其非法收入并且做出相應的賠償。倘若由部分因素致使土地停用者,原土地的持有者需進行申報,經國土資源局展開收回制度,防止國土資源浪費。

      3.3 增加監督管理力度

      各地政府部門應提高農用地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使用“非法征用”“以租代征”等方法征用農民土地。我國國家制度嚴格表示,農用地更換為建筑建設用地,需適合土地利用集鎮建設規劃以及總體規劃要求,需要要加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并且依法處理農用地更換的審批手續。農民之間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需遵照土地規劃并且在限定范疇之內。針對非法農用地更換的審批,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司法部分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嚴格對待非法行為[4]。

      3.4 加強國土資源人員的優化

      為加強我國國土資源局的管理,從基本工作人員著手。(1)堅持凡進必考原則。針對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必須經考試后才能進入工作,并且進行“擇優錄用”的基本原則,重點吸引和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監督人才,促進國家資源局的發展。(2)推動競崗溝通交流。加強國土資源單位干部競爭上崗,提高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把綜合能力強以及專業技能高的人才調配到相對應的崗位,提高人力資源利用。(3)加強教育指導。為提升我國土地資源人員的綜合能力,應加強教育培訓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當做人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執行,根據分級培訓的原則進行教育培訓指導,鼓勵在職員工進行終身學習。

      3.5 增強地質災害管理

      各地方政府為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首要責任主體,需于組織上、思想上以及措施上堅持進行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各農村和鄉鎮、城鎮需成立地質災害防御小組,設計突發性事件的備案以及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把具體的預防方案和措施貫徹到基層人民當中,促使政府與人民共處于統一戰線,共同面對抵制災害[5]。

      4. 結論

      歸納總結,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該堅持貫徹黨的方針,認真落實國土資源的重要內容,針對土地資源管理的不足,應該堅持,提高國土資源監督管理力度,嚴格對待非法行為,確保人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燕華,鄧格健.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1(33):210.

      [2]劉樹亮.濰坊市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J].山東國土資源,2010,26(2):62-64.

      [3]陳偉.武勝縣創新國土資源管理聯動機制[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2(01):17.

      鄉鎮自然資源管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務管理;一體化;自然資源

      一、水務及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含義

      1.水務的含義

      水務是指以水循環為機理、以水資源統一管理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務。水務主要包括:水資源、城鄉防洪、灌溉、城鄉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收利用、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農村水電等涉水事務。

      2.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含義

      指水務管理所涉及的各項職能和各個環節之間協調、統一的管理機制,即對區域的防洪、排澇、供水、需水、節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極其回用、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農村水電、地下水回灌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取水許可、統一配置、統一調渡、統一管理。也就是說由一個部門對水質和水量負責。

      二、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必要性

      1.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是水資源形勢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東明縣水資源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1水資源“豐而不優”。

      ①以縣城為中心的水環境污染正向農村蔓延,污染危害與生態破壞的范圍在擴大,亂采濫挖造成資源破壞、水土流失在發展。局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影響和威脅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鄉鎮,未經環保部門審批且污染嚴重的作坊式工業項目大量存在。

      ②畜禽養殖和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的水污染日趨嚴重。畜禽糞便的大量流失,造成農村水庫、堰塘水體發黑發臭,水生生態系統破壞;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和流失,還造成了農村水體氨氮和總磷超標,呈現出嚴重的富營養化,農村天然飲用水受到威脅。

      ③工業企業的達標工作成果仍相當脆弱,實現的僅是低水平、初步和階段性的目標。造紙、紡織等行業治理難度大,治理效果不明顯。有的企業未上治理設施,有的企業上了治理設施但治理效果也不盡人意。

      ④幾乎所有的鄉鎮包括縣城都沒有正規垃圾填埋場和垃圾處理設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糞便不經任何處理全部直接排入或傾倒入內河、內湖,也造成了內河、內湖水體的嚴重污染,有的已經臭氣熏天、微生物滿湖。并且,這種水通過地下滲透等方式以嚴重影響了附近地下水的水質。

      1.2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低

      東明縣目前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城鄉防洪、灌溉、排澇、水土保持等由水利局管理;城鄉供水、用水、排水由城建部門管理,水質、污水處理與回用由環保部門管理。以致管水量不管水質,管水質不管供水,管治污不管污水利用。這種管理體制,多龍管水、政出多門。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統一屬性被人為分割、支解,不僅違背了水循環的自然規律,而且也無法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建立從供水、排水到污水處理的合理的價格體系和經濟調節機制。結果導致東明縣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低,內河水、地下水的污染不斷加重。幾個部門管理,卻又無人負責的局面。

      2.水務一體化管理是落實《水法》、提高水行政效益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水行政效率效益:一是對水資源統一管理,建立統一有效的監管體系;二在水資源的分配上,運用市場化手段,比如價格調整,使個人用水和企業用水趨向合理;三是可以找到公共政策與市場的結合點,資金和政策配套,把水資源的市場激活,把一批企業資金引到節污水處理上來。在此舉一個例子,對自來水公司來說是供水越多越好,對污水處理部門來說,節水越多水則越好,水務局統一管理后,就要承擔水資源公共管理的職責,起公共調節作用,不是追求最大用水量為目標,而是要為社會提供水資源配置的最優服務。

      東明縣水資源雖然較豐富,水量型缺水不存在,但水質型缺水卻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并且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如果還是多龍管水,不對內河污染加以治理,那將廣泛影響東明縣地下水水質,造成飲用水水荒,對人民的身體健康和東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3.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是適應外部氣候、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從國際形勢來看,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已成為趨勢和潮流。國外也比較重視水務的一體化管理,如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新加坡為一花園之國,面積641km2,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11m3,排名世界倒數第二,以如此之少的水資源量支持發達的經濟與社會,新加坡的水務部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東明縣水務一體化管理的構想與建議

      東明縣水務管理的原則應按飲水保障,防洪安全,糧食供給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建設的次序優化配置水資源。從而達到提高水行政效率和效益、實現東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1.政府職能轉變是水務一體化管理的關鍵。

      水務局要以水資源統一管理為核心,根椐現有的法規和技術標準,及市場規則和企業服務標準,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到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和監督企事業單位運行方面來,對各類水事活動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逐步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業發展市場化,行(下轉第80頁)(上接第77頁)業監管法制化的運行機制,實現水務政務公開、公正、公平,樹立水務新形象,為東明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人成电影亚洲人成9999网|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