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農作物 高產 栽培技術 建議

      [中圖分類號] S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191-01

      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在不斷的提升,隨著作物種類的多元化,也給栽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土地沙化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不斷降低,而且農民的收成受到很大影響,威脅到國家糧食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快對土地和環境的改善,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條件,確保土地生產能力的提升,從而進一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1 實現農作物高產的途徑

      1.1 改善環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環境因素對其影響較大。提高農作物的光照時間,從而確保光合作用延長。利用間種、套種及立體種植等來提高復種的指數,確保農作物收獲面積的增加。可以對農作物的生育期進行延長,對其進行補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變株型等來增加農作物的光合面積,利用通風透光及增施各種肥料等來增強農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遺傳因素

      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其是否高產與種子的好壞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確保農作物種子的優越性,選用具有較好抗逆性、穩產及具有較強抗病蟲害的種子品種,通過育種來對株型進行改良,確保農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較為適宜的成熟期。在育種過程中,可以通過將多種育種方式進行有效配合,綜合運用各種育種方法,確保育種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蟲害防治可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利用土壤耕作技術可以有效的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耕層結構結構,確保土壤具有較為適宜的孔隙比例,能夠對土壤中的水分分布進行有效的調節,協調土壤中的肥力問題,并做好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雜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確保土壤的高產性。在對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農作物進行施肥時,需要根據氣候、土壤、生產條件及產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使肥效能夠得到有效地發揮,從而實現農作物的高產和優質。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農作物生長發展過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其可以適當的延長農作物的成熟期,灌漿期,使其完成養分的累積和轉移。有利于農作物的增產目標的實現。

      利用地膜覆蓋,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溫,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僅能夠對土壤物理性能進行改善,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對降低土壤鹽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土壤的溫度,而且還會對溫度的變化起到較好的緩和作用。

      2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標準化栽培、精量播種與育苗移栽技術;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科學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溝灌、間歇水流灌溉、膜側灌溉、微灌節水灌溉技術;修筑梯田、深層耙壓、節水播種、合理輪作、應用化學抗旱制劑等旱地農作技術;農用塑料覆蓋栽培和玻璃溫室栽培等保護地栽培技術;農作物規范化和模擬技術;輕簡栽培技術;間套復種制度的改進與發展;中低產地區綜合增產技術體系等。每一技術都與農作物的產量息息相關。把握栽培過程中的每一關鍵細節,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需水需肥規律,合理使用每一項技術,確保利用栽培技術達到增產的目的。

      3 實現農作物高產的建議和措施

      3.1 明確影響農作物高產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應補救對策

      為了改變片面的追求高產,而加大化學肥料的用量,導致土壤不斷惡化的狀況。需要對土雜肥的施加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還要利用深翻改土來實現對土壤團粒結構的改善,確保土壤肥力的增強。另外,還要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實現對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輪作倒茬、清除病殘體、秋耕冬灌、選擇抗病能力強品種及利用化學控制病害等多種防治措施來對病蟲害起到有效地預防作用。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往往是多種措施結合一起應用,這樣才能確保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轉變農作物栽培觀念,“四輕四重”須轉變

      要加快栽培觀念的轉變,通過科學栽培來加強管理,確保實現農作物高產的目標。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機物作為基礎,對施肥過程中采取科學的配方進行施加,確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實現高交、穩產的目的。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通過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的有效結合,從而增強農業生產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細耙及精細整地、除草等來強化對農作物栽培期間的管理工作,確保實現農作物的高產高效。

      3.3 注重經驗總結,提高農作物優質高產

      通過不斷的對以往的栽培經驗進行總結能夠發現許多可以實現農作物增產、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錳酸鉀對馬鈴薯進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在紅薯塊根膨大期,分別用500倍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進行葉面背部噴灑2次,可使產量大大提高。經驗證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鉀、生物鉀、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殺蟲劑拌種,可有效防治地下蟲害及各類病害,并減少化肥用量,實現增產的目標。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主導品種;糧食;增產

      中圖分類號:S1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219

      1 新品種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品種多但農民選擇不多

      種子公司每年都向市場上推出大量的新品種,截止2015年12月31日適宜四川種植且有效的主要農作物品種達1308個,其中水稻353個,玉米364個,小麥128個,油菜196個。然而農民在選擇品種時往往是只觀察當地表現好的品種,而更好的新品種卻很難接受。有些新品種已推廣多年,但卻只限于一個區域,很難發揮大面積增產的效應。同時面對如此之多的品種,種子經營者往往只會積極推廣利潤大的品種,很多更好的新品種難以得到大面積推廣。

      1.2 目前推廣的個別新品種不適應農民的需要

      通過種子經營者的積極推廣農民接受了一些新品種,但經過種植后,并不是農民需要的品種。

      2 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加快適宜成都的新品種推廣速度,促進成都市的糧食增產,成都市農業委員會一直在努力。2007年成都市農業委員會為進一步加快成都市優質高產高效農作物品種推廣步伐,實施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化布局,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引導良種推廣和應用,規范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推介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農業部《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介辦法》和《成都市農作物種子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制定了《成都市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推介辦法》。該辦法規定:由成都市種子管理站組織區域性和適應性試驗及品種展示,獲得準確可靠的試驗示范數據,經專家組進行豐產性、優良性和適應性論證,篩選出適合在成都市推廣應用的新品種;由成都市農業委員會進行審核,確定下一年度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名錄,并適時;根據成都市區域內不同生態條件設置相應的試驗示范點,以確定適合成都市的主導品種,同時選擇交通便利、輻射面廣的地塊進行試驗示范,增強主導品種的宣傳示范效應。

      為提高成都市糧食產量,成都市堅持以主導品種推廣為根本點,以品種試驗展示為立足點,以種子市場監管為著力點,大力提升成都市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隨著種子市場放開,民營種業成為市場主體,品種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為引導農民種植抗性強、品質優、產量高的品種,成都市在多年試驗試點的基礎上,根據各品種的綜合表現,根據《成都市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推介辦法》推介適合本地生態環境的主導品種。同時通過報紙、網絡等媒介及主導品種宣傳畫冊等方式,廣泛宣傳主導品種;通過品種對比試驗、良種進村入戶、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大力推廣主導品種。

      通過嚴格的試驗示范、現場考察和專家論證,2015年成都市推選出水稻、玉米、小麥、油菜主導品種52個,其中小麥、油菜22個,水稻、玉米30個。上述這些品種都經過多年多點試驗種植,證明高產、穩產,在抗病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非常適合成都市各涉農區(市)縣種植。例如,此次推介的水稻主導品種F優498,經過試驗示范,平均667m2產高達631.3kg,比普通水稻品種每畝增產7%左右。2015年該品種在我市推廣種植面積達1.976萬hm2,以此面積計算,該品種可以為成都市糧食增產1224.1萬kg左右。據統計,2015年成都市良種覆蓋率達96%,成都市主導品種占有率水稻61%,玉米58%,小麥66%,油菜52%,核心示范片中,主導品種占100%;示范片中,主導品種占95%。綜上所述成都市主導品種對糧食增產具有促進作用,能為糧食增產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地理;水資源;收獲;種植

      中圖分類號:S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183-1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特征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因而在農作物節水增效種植制度上也有所不同,我們必須根據當地適宜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來制定相適應的農作物節水增效種植制度提高我們農業總產值。

      1 我國農作物基本種植制度

      我國北方地區由于水量不充足、自然環境惡劣等原因,一般主要實施的是以小麥、青稞為主的種植制度,一年一熟制。我國東部屬于季風區,地形多以平原、丘陵為主,農作物上也多以水稻、蔬菜種植制度為主。東北平原地區的農作物普遍為一年一熟制,實行春天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的輪作或間作。

      我國南北方由于熱量、水量、地形等存在差異,南北方農作物的種植制度也有所不同。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大多以種植冬季小麥為主,實行的是兩年三熟的制度,并與冬天種植小麥的種植制度相聯系。具體的農作物換茬情況大概如下:第一年的九月份中下旬或者十月份上旬種植冬小麥,到第二年六月份上旬收獲;接著種玉米、高粱、谷子等。到十月下旬收獲;第三年三月中下旬種植玉米、高粱、谷子等,秋天收獲,再在九月下旬種植冬小麥。這樣兩年里可以收獲三次。在我國南方地區,多為水稻、小麥、油菜輪作為主,一般一年兩熟或三熟;最南邊海南、臺灣等省份由于自然條件較好,單水稻就可以種植三季,種植制度以一年三熟制為主。

      2 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的應用

      農作物節水增效的制度是近些年來才提出來的,它是指在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各地區本身的自然條件和種植制度來實施的一種新型的用水少、并可以取得有效收獲的種植方法。在我國北方實施這種方法,更是可以給國家、給社會帶來客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今我國的北方多省份普遍缺水,人均可用水資源僅為300多立方米。每公頃可用水資源量也只有3000多立方米。加之地下水位的普遍下降、地面沉降和水污染情況加劇,使得農作物用水更加緊缺。因而大力推廣農作物節水增效種植制度是緩解農業用水矛盾的有利措施,也是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效保障。

      2.1 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在北方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北方很多省份在節水灌溉方面做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改進,比如噴灌技術、管道輸水、渠道的開發以及微灌技術等,都起到一定的節水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視其間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節水技術的應用多是小范圍的、形式單一的實驗,灌溉的定額相對較大,灌水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水源的利用效率及對作物生產效率的影響都相對較低,并且資金缺乏也是局限節水技術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節水面積比較小,灌溉的工程標準相對較低。上個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河北省以14個節水增效示范項目以及28個節水增產重點縣為龍頭,大范圍實施農作物節水增效的種植技術,按照國家相關的新型規范規程,以河北省實際的農作物節水灌溉制度、低壓管道噴灌技術及輸水灌溉技術的應用等研究成果為指導,與全國各省節水管理的經驗相結合,在全國范圍內將工程節水做為技術中心,從而形成了管道送水、噴灌、渠道開發和新型農作物種植制度等綜合節水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使得北方的農作物在原來一年一熟的基礎上,在得到大棚氣候的改善下和水利充分有效的灌溉下,可以實現一年兩熟的基本狀況。

      2.2 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在南方的應用

      我國南方的水資源相對充足,因而在農作物的灌溉上,普遍存在水資源浪費,灌溉模式落后的現象。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制度更是,幾千年來一成不變??墒?,近些年來,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加之我國南方某些省份也出現了少雨、干旱的情況,使得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在南方也開始推廣開來。

      在農業上來講,農作物田間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徑有作物蒸騰、棵間蒸發和田間滲透這幾種主要方式。在我國江西省吉水縣,由于實施了這種新型的農作物種植制度,已經有效的改善了農作物灌溉中,水資源浪費的現象,也同時實現了水稻和紅薯的增產。

      3 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的效益

      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強了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實現了農民收入的顯著提高,從而也充分的調動了農民從事農業活動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并且,無論是水資源管理還是資金管理、或者是工程建設維護,又或者是效益評估以及科技推廣等都形成了比較完整、規范的體系,這些都為后續節水技術的推廣及發展總結了寶貴經驗。從環境方面來看,節水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灌溉保證率低以及灌溉不及時的問題,季節不同、氣候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不同等都可以得到科學解決,不僅節約用水,而且實現了提產增效的目標,并且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等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而節水技術對于田間小氣候以及土壤濕度和溫度等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及蔓延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而且農藥的使用率也有所降低,從而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有效的推進我國的農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下,我們農作物節水增效制度的實施會越做越好,越做越精。

      參考文獻

      [1] 楊勤,劉永紅.干旱對玉米幼苗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研究[J].玉米科學, 2008(1).

      [2] 張玉屏.不同時期水分脅迫對水稻生長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

      [3] 徐仁吉.形成農作物產量的溫度指標[J].農村科學實驗,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農作物;施肥;問題;改進方法;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9-0102-02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人口和農業大國,多年來化肥的施用為解決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我國的化肥使用量和生產規模都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化肥的過量使用,已經導致土壤生產能力嚴重下降,化肥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物還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肥料仍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為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分析我國農作物施肥的現狀,對以后我國農業施肥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積極探索。

      1 目前農作物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農作物施肥主要存在施肥結構不合理和施肥方法不科學兩個問題。

      1.1 施肥結構不合理

      1.1.1 過量施用化肥,有機肥施用不足

      化肥對農作物生長具有作用速度快的優點,但過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的過量施用容易導致農作物營養生長過于旺盛,貪青遲熟的問題,而且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影響?;瘜W氮肥會導致土壤理化性質劣化,肥料中的NO3-會污染地下水和臭氧層,且氮肥可促進作物毒素類真菌的生長,有資料表明氮肥的施用還能導致作物病蟲害加重;磷肥的過量施用容易導致土壤中鎂、鐵、鋅等礦質元素含量下降,而且磷肥中含有少量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以及氟元素,這些都會對農作物和人類產生嚴重的影響;鉀肥的施用容易導致土壤板結,降低土壤的pH,另外由于鉀肥的主要成分是KCl,其中的氯元素對某些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農作物的產量也不可能隨著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無限增加,過量施用化肥只會導致肥料的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加重。

      相關研究表明:有機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化學性狀的發揮效率,對土壤養分進行平衡補充,從整體上提高土壤的肥力,另外有機肥還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長期以來化肥的過量施用導致農家糞、秸稈等有機肥資源浪費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的負面影響。

      1.1.2 過于注重氮、磷、鉀肥料的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足

      農作物的生長有如人的發展,不僅需要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同時還需要鈣、鎂等其它大量元素,有些作物還不能缺少鐵、錳、鋅、銅、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如油菜缺乏硼肥時會造成“花兒不實”。

      1.2 施肥方法不科學

      目前大多數農民缺乏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分析和農作物所需礦質元素多少的認識,施肥時僅僅依靠經驗,導致不能根據農作物和土壤的實際情況合理施肥,造成肥料資源浪費,土壤生產能力下降以及能產品品質變差等問題。尤其是氮、磷、鉀肥的過量使用導致農作物病害加重和環境污染。另外,農民施肥時存在肥料施放位置過淺或離根系過遠等不合理現象,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近十年來肥料施用量增加了90%,但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卻還不到7%,由此可見我國肥料利用率確實很低。

      2 對策及改進方法探析

      2.1 改進施肥方法

      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肥料元素的不同,結合農作物種植土壤的理化分析,明確農作物所需化肥的種類和數量;另外,對農作物根系特點的研究能提供合理的施肥位置,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達到合理施肥的目的。此外,土壤的理化分析還可以為土壤結構的改良提供一定的參考。提倡葉面施肥和重施底肥,減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2.2 合理搭配施肥

      只有根據農作物生長所需對肥料進行合理搭配,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肥料利用率。

      化肥具有肥力高、肥效快、省事省力等優點,但長期單一地施用化肥容易導致土壤板結等問題,致使土壤生產能力下降。有機肥雖然肥力弱,但營養元素較為全面,肥效長久,而且有機肥中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機基質還能改良土壤結構。另外,化肥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有機肥中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肥的分解,二者相輔相成,使土壤增肥和改良有機結合,提高肥料利用率。

      肥料元素的配比要科學,不同的農作物的生長對氮、磷、鉀等大量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時也對其它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也有不同的要求。實踐證明:只有對肥料元素按農作物生長所需結合土壤的養分結構進行合理配比,才能有效地增產增效。為此,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農作物生長所需肥料結構,加強土壤的理化分析,為肥料的合理配比提供理論依據。

      另外,還要注意直接肥料和間接肥料的搭配、基肥與追肥配合施用、根部施肥與頁面施肥相結合等問題。間接肥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土壤肥力,追肥能消除基肥不足對農作物的影響,葉面肥也是對根部施肥的有效補充。這些方面的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肥效。

      2.3 加強秸稈還田工作

      農作物的秸稈是寶貴的肥料和飼料資源,但由于我國對秸稈的綜合利用缺乏研究,導致我國秸稈資源浪費嚴重。秸稈還田不僅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能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需要加強和完善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

      3 結論

      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將是生態型的農業,農作物的施肥要注意有機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加土壤結構的研究和秸稈的綜合利用分析,提高施肥技術,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實現農作物高產高效。

      參考文獻

      [1]王俊,劉文兆,李鳳民.半干旱區不同作物與苜蓿輪作對土壤水分恢復與肥力消耗的影響[J].土壤學報,2007(1).

      農作物增產的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涂層緩釋肥;應用;效果;建議

      中圖分類號S14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2-0307-02

      1肥料涂層緩釋技術

      肥料涂層緩釋技術是以涂層大顆粒尿素為基本氮源,對磷、鉀分別涂層、造粒,采取摻混工藝,而配制生產具有作物專用,可控緩釋特性的肥料。采用涂層技術生產的涂層緩釋一次肥與其他形式復(混)肥料相比,具有投資少、成本低、配肥靈活、針對性強等優點,并能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生態環境來確定平衡施肥方案。由于涂層緩釋一次肥中以涂層尿素為基本氮原,尿素表面經過包膜涂層后,由于包膜涂層阻隔而對土壤脲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使氮素分解釋放速度明顯降低,從而有效地減少了氮素的揮發、淋失和反硝化作用,提高尿素利用率達8%~10%。經過多次不同涂層處理的尿素,能夠組配不同氮素釋效期,養分釋放期可分不同階段(80~100、150~180、200~240 d),對滿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養分需求,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磷、鉀經過涂層以后,可以增加作物對磷、鉀的吸收,可見涂層緩釋肥料具有控氮、促磷、保鉀的特點[1]。正是這些優點,有效地解決了農作物生產中傳統的重施氮肥、不注意施鉀肥的錯誤施肥理念。

      肥料涂層緩釋技術雖然在當前農業生產中是一項先進技術、熱門技術,在河北省及全國正在大面積推廣,但是應用該項技術必須和農業生產中其他一些技術相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應用不恰當,將會影響和制約涂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效用。

      2涂層緩釋肥生產應用效果

      2.1棉花應用結果

      棉花使用涂層緩釋肥后,單株成鈴數多1.5個,單鈴重增重0.2 g,衣分高0.2個百分點,平均增產13.9%,產值增加2 160元/hm2,純收入增加2 505元/hm2(表1)。根據SPSS方差分析結果[2],習慣施肥與施用緩釋肥對比,單鈴重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單株成鈴、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差異。

      2.2小麥應用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在產量結構各指標上,緩釋肥平均比常規施肥數值高:穗數多36.0萬穗/hm2,穗粒數多1.1粒,千粒重重1 g,增產677 kg/hm2,增幅9.3%,節本增收1 555元/hm2。根據SPSS方差分析結果,在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各方面,常規施肥與施用緩釋肥均有顯著差異。

      2.3玉米應用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與施用緩釋肥的產量結構均比常規施肥高,穗粒數多34個,千粒重多12 g,增產936 kg/hm2,增幅12.7%,增收926.1元/hm2。SPSS方差分析結果,穗粒數、千粒重和畝產,常規施肥與施用緩釋肥均有極顯著差異。

      3涂層緩釋肥生產應用建議

      3.1肥料涂層緩釋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相結合

      生產涂層緩釋肥料必須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相結合,因為不同地區的土壤地力基礎不同,為了生產出適合當地農作物的涂層緩釋肥料,需要對當地的土壤進行化驗,根據土壤養分含量水平和作物需肥規律,確定當地的作物需肥配方,再根據配方生產的涂層緩釋肥料,可促進作物增產效果。如元氏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農作物測土配方方案后,由石家莊中吉化肥有限公司按方生產測土配方涂層緩釋專用肥料。試驗示范結果表明,施用測土配方涂層緩釋肥料和習慣施肥比較,棉花增產皮棉180 kg/hm2,增收2 505元/hm2,增產13.9%;玉米增產936 kg/hm2,投入成本一樣,增收926.1元/hm2。小麥增產678 kg/hm2,增收1 555元/hm2。

      3.2肥料涂層緩釋技術與保護性耕作相結合

      在當前的農業實踐中,發展新型緩釋肥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僅僅有肥料還不夠,還需要科學的施肥方法。涂層緩釋肥料必須底施才能發揮其更好的肥效,如果追施,將會降低肥料利用率。而普通肥料和免耕機在一起施用,前期氮肥的肥效快,農作物容易旺長,而后期肥效不足,容易脫肥,出現早衰現象。涂層緩釋肥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氮肥養分被緩慢釋放,磷、鉀更容易被農作物吸收。農作物全生育期養分釋放比較均勻,前期不旺長、后期不早衰。由此看來,涂層緩釋肥與保護性耕作相結合,實踐了機械施肥與肥料深施、肥與根基供養的理念,體現了肥料生產與肥料應用的統一,發揮了新型肥料與農機、農藝相結合,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肥料的利用率和增產潛能,作物增產效果明顯。

      3.3涂層緩釋肥料宜在中上等地力上施用

      元氏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土肥站經過3年試驗,涂層緩釋肥料最好在中上等地力上施用,不適合在沙土地和低等地力上施用。沙土地和低等地力由于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性差,肥料施用需要多次少施才能滿足作物需求。中上等地力養分平均含量標準:有機質>1.5%,速效氮>70 mg/kg,速效鱗>20 mg/kg,速效鉀>75 mg/kg。

      3.4農作物施用涂層緩釋肥料前期最好有一次充足的底墑

      因為單質肥料經過涂層后比普通肥料溶化速度慢,只有在肥料施用前期有一次充足的底墑水后,才能更好的進行溶解,其養分就可以被作物緩慢吸收利用。如果在不能灌溉的耕地上施用,作物生長前期沒有有效的降水,就會影響肥料養分的釋放,降低肥料利用率。

      4參考文獻

      [1] 徐玉鵬,趙忠祥,張大道,等.緩/控釋肥料的研究進展[J].華北農學報,2007,22(B10):190-194.

      [2] 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 梁智,何生麗.礦物包裹型緩釋肥料肥效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2,39(6):360-361.

      [4] 趙先貴,肖玲.控釋肥料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10(3):95-97.

      [5] 段路路.緩控釋肥料研究現狀及進展[J].化肥標準化與質量監測,2010(2):19-23.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