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第1篇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旬日:“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對傳統藝術的研究,也應從洛陽龍門石窟入手,因為這里集中了北魏和盛唐兩代王朝皇家工程最經典的作品,所以我們首選了它。余在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員馬亞飛、鄭州雕塑壁畫院院長張松正伉儷的陪同下,于戌子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節)再訪洛陽龍門石窟,拜訪了龍門石窟研究院的有關專家,以期望得到他們的支持與參與。(圖1)

      此時,尚在年中,所幸游人不多,也頗為安靜,能夠觀察的更仔細些,也能夠邊考察邊思考一些問題。有些初淺的想法,拋之在后,旨在向讀者和專家們請教。

      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多次提出了對考古學、文物學的看法,認為對一些重要的、經典的歷史遺存,諸如敦煌、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不要僅限于文物考古學的層面,而更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展開對它們的研究。如何從這個全新的角度欣賞它,如何分析它的藝術風格,如何解析它的雕造工藝及方法,這對于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尤為重要,也是保護民族文化遺產不至逐日湮沒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因工作之便,得以常侍錢先生,追隨左右,也經常談起龍門石窟。有次談及奉先寺的開鑿,如此巨大的工程,所造佛像如規如儀。在沒有科學儀器的情況下,工匠們是如何觀察的,如何放線定點的?在河中憑舟船觀察,抑或“隔岸觀火”?(圖2)沒有相關的工程記錄,無從知曉。但正因如此,今天才有研究的必要。

      伊水南來,經闕塞蜿蜒北上,在鞏縣與洛河交匯。伊水之東為香山,之西為天竺山,兩山夾一水,正對洛陽宮,猶如宮闕一般,故稱“闕塞”。又因伊水中流,又名“伊闕”。(圖3)

      伊闕自戰國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亦一雄關也。諸如:“晉知躒、趙鞅帥師納王,供女寬守闕塞”(《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秦攻魏將犀武軍于伊闕”(《戰國策》西周策)。“(秦)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史記》卷七十三《白起列傳》)。“(五十九年)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史記》卷四《周本紀》)。在《后漢書》和《水經注》中,徑直以伊闕與函谷關、廣城、大谷、軒轅、旋門、平津、孟津并稱八關,并置八關都尉。

      既為古道雄關,必將就地采石修路。歷代開窟造佛所取之石,應大多用以鋪修路面,或填之伊河。今伊河水位上漲,河床升高即是明證。現在可以看到許多洞窟和造佛因水位升高而被掩埋。

      1930年春,馮玉祥、閻錫山和桂系軍閥組成反蔣聯軍,同年5月上旬全面爆發了。馮玉祥部(西北軍)曾據洛陽,后被蔣軍攻占。據龍門石窟研究院王振國副研究員介紹,20世紀30年代初期,曾有的士兵開山炸佛,就地取石修路,給龍門石窟造成了很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幸被一對西洋夫婦報告政府制止,才使損失沒有擴大。今被毀遺跡尚存。此行徑究竟是馮軍所為,還是蔣軍所為已無從知曉。但馮軍的石友三部曾有火燒少林寺的劣跡,此案嫌疑最大。

      青山有幸化佛窟,明水依約照蜂房。伊水兩岸,龕窟密若蜂房,規模很大。從一些史書記載中,我們可以想見大型佛窟當年的工程規模,也可從中窺得一二方法。

      “景明初,世宗詔大長秋卿白整,準代京靈巖寺石窟于洛南伊闕山,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頂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斬山二十三丈。至大長秋卿王質謂:斬山太高,費功難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劉騰奏為世宗復造石窟一,凡為三所,從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以前,用功八十萬二千三百六十六。”。根據斬山的高廣尺寸,以及三窟結構,確定此三窟為賓陽三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到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歷時二十三四年,賓陽三洞仍未全部完成。百年之后,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魏王李泰為長孫皇后造像,才完成左右二窟的主要雕刻工程。

      “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薩七十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五十尺。”(《唐開元十年銘記》)。所載奉先寺石窟,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該寺創建于唐高宗成亨三年(公元672年)四月一日,到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十二月三十日完工,前后費時三年零九個月,規模之大超過了龍門所有的石窟。南北寬約36m,約折合108尺,東西深約40.70m,約折合122.1尺。金維諾先生認為:“在此較短的時間,完成這樣人的工程,是和動員的人力以及工程設計的靈巧有關的。奉先寺不采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就在露天雕造佛像,這就使這樣大規模的建筑能夠實現獲得了可能,并且可以利用山勢減少開鑿山崖的時間。”。隨形就勢,應物象形,應該是奉先寺給我們最好的啟示。如是不僅可以省工省時,降低工程成本,而且還可以減少對自然山體的破壞。

      關于石窟的開鑿工藝,宿白先生認為:“城郭興建佛寺主要使用木構塑造,崖際開鑿窟龕全部出自雕刻,這是北魏平城舊都的傳統作法。遷都后,為洛陽所承襲。這兩種不同工藝,當然可以相互影響……。”從奉先寺和其他石窟殘存的建筑遺跡(圖4),可以看到這兩種工藝的交復使用。要么,洞窟窟門鑿成門形,有柱礎,似木構。如皇甫石窟、唐字洞(圖5),門楣之上為雕刻的木構層頂;要么,鑿窟造佛之后再置木構建筑于其上。例如奉先寺,是石窟而其名為寺,也曾確有建筑存在。

      雕刻技法的研究,應該是藝術考古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龍門石窟的造像,有圓雕,有浮雕(分高、低),有線刻,當然也有堆泥塑造的成分。在雕刻技法中,多施以圓刀和平刀。關于龍門石窟造像雕刻技法的流傳與供用,不少學者早有定論。

      張若愚先生認為:“賓陽南洞本尊為唐代造像中流行的主佛阿彌陀(圖6),面相飽滿,頤方,臉型稍長,嘴唇厚大,項有橫紋,胸部開始隆起。兩側菩薩形體豐腴,造型古拙。窟門兩側力士威猛嚴厲,咄咄逼人。全部造像的形

      象遠不如潛溪寺成熟圓潤,在一定的程度上還保留著北朝造像的遺風。從造像的雕刻手法看,賓陽南洞不像潛溪寺采用單一的唐代流行的圓刀刻法,而是同時運用北魏的平直刀法和唐代的圓渾刀法。”又說,“賓陽北洞的結構布局和賓陽南洞大體一致,略有不同。兩洞都以阿彌陀為主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賓陽北洞主佛面相方圓,胸部明顯隆起,線條較南洞流暢柔和,系圓刀刻法。”刀法的變化,也影響了甚至決定了造像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傾向。

      龍門石窟的開鑿,因工程規模、政治和其他原因,各窟用時不一,有長有短。有的是一氣呵成,如奉先寺;有的是間隔上百年,如賓陽洞。有的已完工,有的尚待雕琢。但是,正是這些未完成、尚待完成的半成品或毛坯,給我們提供了研究古代人鑿窟造佛方法的重要史料,也是最好的學習傳統藝術的教材。(圖7)

      古陽洞擴張期也鑿佛龕。北壁NⅢ―2龕為尖拱J頂龕。尖拱內采用間隔配置法共刻座佛十八身,弟子十七身。但是只有左側五身坐佛完工,右側完工二身,其余只雕出了大概模樣,尚未進行精刻面目。這些未完工的佛像,保留了當年創作的過程,有其特殊的價值,使我們能夠穿越時空去分析、探究它生成的奧妙。古陽洞主尊(圖8)在清光緒年間曾被堆泥塑成老君像。

      雖然龍門石窟大多是跨朝代、長時間、多人工、分期完成的,但也有統一規劃一次完工,并且保存完好,有明確紀年的洞窟。舊名石窟寺的皇甫公窟即是代表,是正光至孝昌年間第二階段北魏窟的典型。(圖9)馬世長先生認為:“本窟中的造像,佛像中的袈裟式樣;佛背光、項光的組織和紋樣;菩薩像寶冠兩側之寶繒;帔巾的交叉于腹前,或穿璧的方式;佛像、菩薩像的衣紋雕法等方面,在全窟各壁中,表現出極為鮮明的一致性。這說明,不僅各種造像的形式趨于規整,也暗示出此窟的營造時間不會太長。很可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一次建成的。”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做個詳細的策劃,要有個通篇的布局計劃,并且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實施,才能如期完成。精品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古代如此,現當代也如此。

      皇甫石窟比較特殊,完全是由皇甫度獨自營造的“私家”石窟。皇甫度是孝明帝之胡太后的舅父。石窟門楣是北魏流行的依崖仿木式窟檐。正壁主尊釋迦牟尼佛,佛生六指。此窟開鑿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九月,始鑿年代當在孝昌三年之前。為什么佛生六指,是否工匠出錯?不可能,工匠不可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較為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孝明帝元詡生有六指,皇甫度授意工匠造佛似帝為之。封建帝王們在開窟造佛時,都往往將主尊造成自己的模樣。一示自己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二是希望自己長生不老,與佛同在;三則表示自己的皇權得白天授。在唐代,武則天開造奉先寺時,也按照自己的形象雕造了盧舍那大佛。“廣頤方額”的武氏化作了豐滿圓潤的大佛。雖為傳說,但不無道理。可以武斷地說,龍門石窟部分龕窟主尊造像是有模特原型的,并非憑空臆造。

      龍門石窟還有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優填王造像之早、之多居全國石窟之最。

      據載,印度鄔陀衍那王(即優填王)所造之檀佛像,于公元前l世紀時隨著佛教的東傳,越過蔥嶺而傳人中國于闐地區。龍門石窟的優填王造像(圖10),主要分布在敬善寺和賓陽洞區,其他洞窟中亦有之。敬善寺洞區21個窟龕中,有優填王像40尊以上。賓陽洞10個窟龕中,有優填王像15尊。萬佛洞內有此佛兩軀。據目前估計,龍門優填王造像至少達42處之多,造像數目不少于70尊。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第2篇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xx。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里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第3篇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的伊河兩岸。這里東(香山)、西(龍門山)對峙,伊水中流,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導游阿姨介紹,龍門石窟南北長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多處。它經北魏、北周、北齊,隋唐等六個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時間完成的。在這些石窟當中,比較有名的有:奉先寺、賓陽洞、藥方洞、蓮花洞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奉先寺和蓮花洞。

      奉先寺是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用自己的私房錢捐修的。當中最大的盧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頭部就有4米高。她和她周圍的弟子、菩薩、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讓人驚嘆不已!而蓮花洞中上千個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厘米高,但個個千姿百態,更讓我們對那些雕刻他們的工匠敬佩萬分!

      但,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大佛身上的顏色已經脫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認為的破壞和盜賣,至今還有許多佛像還在國外的博物館里收藏著,真讓人惋惜!

      游完了龍門石窟,我們又游玩了白園和香山寺。這次旅游,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更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第4篇

      王軒宇

      我和爸爸去了白馬寺后,隨后就乘53路公交車到了離洛陽市區南12公里的龍門石窟。這里兩山對峙,滿山翠柏,長橋飛架,清泉綠水,伊水從其間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門?。秦大將白起戰韓魏聯軍的“伊?大戰”,就發生在這里。隋朝建都洛陽,宮南門正對伊?,因皇帝都自喻“真龍天子”,從而開始把“伊?”改稱“龍門。”

      據資料記載:龍門石窟現存洞窟兩千四百三十五個,造像十萬余尊,碑刻?記共八百余塊。此外,龍門石窟還保存著豐富的佛教藝術建筑和書法等方面的實際資料,是人們公認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崗石窟被稱為我國的三大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火燒洞、蓮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羅僧?、千手千眼觀音?等等、等等。在眾多佛窟中,我最喜歡的是雄偉、壯觀、體態最大、型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為盧舍那,聽講解員說:大佛高1714厘米,頭部400厘米,僅耳朵就長達190厘米,比一個人還要高出一截。在佛經中,盧舍那的含意是“諸惡皆除,眾德悉備,凈色遍照法界”,是佛在顯示美德時那種理想的化身。盧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雙目向下俯視,默默傳導著他的安祥與慈愛。盧舍那全身著衣的雕刻,只是隨衣掛線,僅寥寥數筆,顯得樸實無華,洗煉流暢。我仰望著大佛,他面容飽滿,眉目修長,身披輕紗,一雙睿智的雙目向胸下俯視,似乎在向人們傳送著慈愛和安祥。我對的我們祖先竟能開創出這么高大、這么精美的大佛,實實令人嘖嘖稱奇。但令人可惜的是,這樣一尊莊嚴、樸素、美麗的大佛小臂以下,幾乎崩塌殆盡。盡管如此,可在人們的眼里,依然泯滅不了盧舍那的美貌。反而讓人更感到了美的聯想,所以大佛盧舍那在世界的東方,永遠是一顆璀燦的藝術明珠。

      在奉先寺,盧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側是她的大弟子迦葉。迦葉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蓮束腰臺上。現在的迦葉像已經十分殘破,但從殘存的面部依稀可見他飽經滄桑的神韻。

      主尊佛盧舍那的右?齲?鞘圖幽材嵋晃蛔钚〉牡蘢影⒛選0⒛芽滔窀擼保埃常襖迕祝?嘧潘?悖?⒂謔??ㄉ稀0⒛殉黽沂敝揮惺?桿輳?歉魴踝櫻??鶇τ擰3黽液螅?芫??チ叮?故前諭巡壞羯倌甑鬧善?K?飯庠玻?婕輾崧??寄渴櫪剩?V侵幸廊煌賦鱟偶阜種善佑牒┖瘢?萌絲戳肆???橛腿歡??T詵釹人碌姆鶼裰校?⒛訓目滔袼閌潛4嫻猛旰玫牧恕3?慫?乃?植釁仆猓?瀋裉?⑼餉捕嫉窨痰蔫蜩蛉縞?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兩?齲?褂形氖夂推障土轎黃腥?檀喲?ⅰK?塹拿娌糠崧?踩螅??扛┦櫻?窨嘆?老鋼隆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兩廂,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護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樣獨具匠心。天王頭束髻,戴寶冠,身披甲,面目威嚴,形象顯露出一個“武”字,力士兇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這里的菩薩端莊、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風凜凜,全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演義的淋漓盡致。

      游覽完了龍門石窟西區,過了漫水橋,又看了東區的擂鼓臺南洞,擂鼓臺中洞,擂鼓臺北洞,千手千眼觀音佛龕,香山寺和白園等景點后,我站在高處,俯視著龍景區的翠柏遍山與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圈,我感到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太偉大了。它使我們詳細了解了各個方面的歷史,為我們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當我了解到龍門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國的文物盜竊者,在我國的民族敗類的協助下成功的盜竊到世界各地,被他們私人收藏或陳列在他們的國家博物館里時,多么希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國。

      —————————————————————————————

      作者所在學校:渭南市臨渭區育紅初級中學 初一•十班

      龍門石窟雕刻藝術范文第5篇

      龍門石窟文化意義: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兩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里失去了云岡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

      在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這幾個洞窟最有代表價值。其中古陽洞集中了北魏遷都洛陽初期的一批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這些形制瑰異、琳瑯滿目的石刻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

      (來源:文章屋網 )

      相關期刊更多

      龍門陣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石窟寺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龍門石窟研究院

      國際地震動態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女女女同性video|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ass亚洲**毛茸茸pics|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