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抽象美術;藝術觀念;美術教學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抽象美術作品。學生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總是以像與不像來評判,或者說看不懂,難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術一直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問題,也是大家爭議較大的課程內容。下面談一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抽象畫教學。

      1.審美觀念的轉變

      要了解和認識抽象美術,首先就應轉變審美觀念。因為作為現代藝術中的抽象畫和西方的傳統藝術相比較,其在觀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l、藝術家從以前的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走向主觀精神;2、放棄了傳統的統一的美的標準;3、傳統的藝術十分注重藝術的認識和教育功能,而現代藝術強調藝術的審美功能;4、現代藝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繼承傳統的內容和技巧。抽象藝術是藝術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和創造的結果。它是以純抽象的語言表現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術,而這種純抽象的美術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傳統的藝術觀念再加上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仍然用是否同客觀對象相似及作品是否優美為標準加以判斷,所以會有疑惑不解之感。對于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要了解傳統藝術與現代抽象藝術在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自己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也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審美觀,站在現代藝術的立場和標準上來看抽象的藝術,以全面認識和理解抽象美術。

      2.抽象美術的特點

      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除了要拋棄傳統的藝術觀念外,還要讓學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點。

      2.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中的視覺經驗的某種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種表現。它以純粹的點、線、面、形、色等構成畫面內容含蓄,形象抽象,給欣賞者的感受是一種朦朧的印象。所以學生在欣賞抽象藝術時不要以像與不像來評價,要盡量根據作品運用主觀感受來調動自己的情緒,而不要刻意去辨認畫家究竟畫的是什么。

      2.2畫面有強烈的動感。

      許多抽象的繪畫,以強烈的筆觸,奔放的色彩來刺激人的視覺,動感強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點、線、形、色依情緒隨意作畫,揮灑自如,使人產生運動、奔放、熱烈不安等情緒感受。如產生某種情緒,獲得某種狂熱、高亢等視覺感受就是看懂了這類繪畫,也稱為熱抽象繪畫。屬于冷抽象的歐普藝術以形的有規律的變化產生出奇異的流動、變幻的感覺。這些動感很強的抽象藝術是傳統的具象繪畫無法比擬的。

      2.3趨向音樂性。

      抽象畫家利用色彩與聲音產生的聯覺,將點、線、形、色構成無標題的音樂,直接作用于欣賞者,使觀者在看抽象畫時,在心理上引起某種難以言傳的情緒。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紅、藍、黃構圖》。畫面用直線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線將它們分開。畫面顯得和諧而有變化,如同一首音節長短起伏,但卻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2.4意蘊的含混性。

      抽象繪畫以點、線、面等符號元素組成不明確的物象,其含義也是不明確的,欣賞者從中獲得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它排除了具體的物象,其內涵不可能像具象繪畫那樣表現藝術家對所描繪的事物的認識、態度和評價,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現藝術家的某種情感或追求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絕對抽象”。

      3.教學方法設計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抽象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加深對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的理解,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3.1圖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學生理解能力強,再加上不需要寫實繪畫那樣有嚴格的技藝,因而,可讓他們動手制作抽象畫。在制作中去體會抽象畫所帶來的樂趣。如:讓學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紙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顏料隨意涂畫,色彩要飽滿,水色要淋漓,以此構成豐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據畫面效果命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充分發揮色彩的豐富性、表現性,而不是具體事物的真實性。這種讓學生動手創作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畫的理解,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抽象美術;藝術觀念;美術教學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抽象美術作品。學生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總是以像與不像來評判,或者說看不懂,難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術一直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問題,也是大家爭議較大的課程內容。下面談一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抽象畫教學。

      1.審美觀念的轉變

      要了解和認識抽象美術,首先就應轉變審美觀念。因為作為現代藝術中的抽象畫和西方的傳統藝術相比較,其在觀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l、藝術家從以前的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走向主觀精神;2、放棄了傳統的統一的美的標準;3、傳統的藝術十分注重藝術的認識和教育功能,而現代藝術強調藝術的審美功能;4、現代藝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繼承傳統的內容和技巧。抽象藝術是藝術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和創造的結果。它是以純抽象的語言表現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術,而這種純抽象的美術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傳統的藝術觀念再加上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仍然用是否同客觀對象相似及作品是否優美為標準加以判斷,所以會有疑惑不解之感。對于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要了解傳統藝術與現代抽象藝術在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自己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也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審美觀,站在現代藝術的立場和標準上來看抽象的藝術,以全面認識和理解抽象美術。

      2.抽象美術的特點

      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除了要拋棄傳統的藝術觀念外,還要讓學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點。

      2.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中的視覺經驗的某種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種表現。它以純粹的點、線、面、形、色等構成畫面內容含蓄,形象抽象,給欣賞者的感受是一種朦朧的印象。所以學生在欣賞抽象藝術時不要以像與不像來評價,要盡量根據作品運用主觀感受來調動自己的情緒,而不要刻意去辨認畫家究竟畫的是什么。

      2.2畫面有強烈的動感。

      許多抽象的繪畫,以強烈的筆觸,奔放的色彩來刺激人的視覺,動感強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點、線、形、色依情緒隨意作畫,揮灑自如,使人產生運動、奔放、熱烈不安等情緒感受。如產生某種情緒,獲得某種狂熱、高亢等視覺感受就是看懂了這類繪畫,也稱為熱抽象繪畫。屬于冷抽象的歐普藝術以形的有規律的變化產生出奇異的流動、變幻的感覺。這些動感很強的抽象藝術是傳統的具象繪畫無法比擬的。

      2.3趨向音樂性。

      抽象畫家利用色彩與聲音產生的聯覺,將點、線、形、色構成無標題的音樂,直接作用于欣賞者,使觀者在看抽象畫時,在心理上引起某種難以言傳的情緒。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紅、藍、黃構圖》。畫面用直線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線將它們分開。畫面顯得和諧而有變化,如同一首音節長短起伏,但卻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2.4意蘊的含混性。

      抽象繪畫以點、線、面等符號元素組成不明確的物象,其含義也是不明確的,欣賞者從中獲得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它排除了具體的物象,其內涵不可能像具象繪畫那樣表現藝術家對所描繪的事物的認識、態度和評價,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現藝術家的某種情感或追求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絕對抽象”。

      3.教學方法設計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抽象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加深對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的理解,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3.1圖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學生理解能力強,再加上不需要寫實繪畫那樣有嚴格的技藝,因而,可讓他們動手制作抽象畫。在制作中去體會抽象畫所帶來的樂趣。如:讓學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紙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顏料隨意涂畫,色彩要飽滿,水色要淋漓,以此構成豐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據畫面效果命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充分發揮色彩的豐富性、表現性,而不是具體事物的真實性。這種讓學生動手創作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畫的理解,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轉貼于

      3.2對比欣賞法。

      在欣賞國外現代的抽象畫時,許多學生會說看不懂,如果把中國的草書拿出來與之對比欣賞,就會發現部分學生雖然不認識其中的字,卻能欣賞它的形式意味。中國的草書,特別是狂草,由于其語義的可識性程度降低,欣賞者更注重它的節奏變化及虛實濃淡的筆墨效果。實質上,抽象美術作品中夸張的線條和刺激的色彩與變幻莫測的中國草書是一致的,都是一種平面的抽象藝術,能給觀者在視覺上引起某種情緒感受。抽象美術欣賞教學時,教師把兩者對比起來欣賞,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時,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3打散組合法。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美術欣賞 抽象藝術 藝術觀念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抽象美術作品。學生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總是以像與不像來評判,或者說看不懂,難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術一直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問題,也是大家爭議較大的課程內容。下面談一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抽象畫教學。

      一、審美觀念的轉變

      要了解和認識抽象美術,首先就應轉變審美觀念。因為作為現代藝術中的抽象畫和西方的傳統藝術相比較,其在觀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l、藝術家從以前的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走向主觀精神;2、放棄了傳統的統一的美的標準;3、傳統的藝術十分注重藝術的認識和教育功能,而現代藝術強調藝術的審美功能;4、現代藝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繼承傳統的內容和技巧。抽象藝術是藝術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和創造的結果。它是以純抽象的語言表現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術,而這種純抽象的美術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傳統的藝術觀念再加上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仍然用是否同客觀對象相似及作品是否優美為標準加以判斷,所以會有疑惑不解之感。對于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要了解傳統藝術與現代抽象藝術在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自己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也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審美觀,站在現代藝術的立場和標準上來看抽象的藝術,以全面認識和理解抽象美術。

      二、抽象美術的特點

      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除了要拋棄傳統的藝術觀念外,還要讓學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點。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中的視覺經驗的某種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種表現。它以純粹的點、線、面、形、色等構成畫面內容含蓄,形象抽象,給欣賞者的感受是一種朦朧的印象。所以學生在欣賞抽象藝術時不要以像與不像來評價,要盡量根據作品運用主觀感受來調動自己的情緒,而不要刻意去辨認畫家究竟畫的是什么。

      2、畫面有強烈的動感

      許多抽象的繪畫,以強烈的筆觸,奔放的色彩來刺激人的視覺,動感強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點、線、形、色依情緒隨意作畫,揮灑自如,使人產生運動、奔放、熱烈不安等情緒感受。如產生某種情緒,獲得某種狂熱、高亢等視覺感受就是看懂了這類繪畫,也稱為熱抽象繪畫。屬于冷抽象的歐普藝術以形的有規律的變化產生出奇異的流動、變幻的感覺。這些動感很強的抽象藝術是傳統的具象繪畫無法比擬的。

      3、趨向音樂性

      抽象畫家利用色彩與聲音產生的聯覺,將點、線、形、色構成無標題的音樂,直接作用于欣賞者,使觀者在看抽象畫時,在心理上引起某種難以言傳的情緒。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紅、藍、黃構圖》。畫面用直線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線將它們分開。畫面顯得和諧而有變化,如同一首音節長短起伏,但卻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蘊的含混性

      抽象繪畫以點、線、面等符號元素組成不明確的物象,其含義也是不明確的,欣賞者從中獲得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它排除了具體的物象,其內涵不可能像具象繪畫那樣表現藝術家對所描繪的事物的認識、態度和評價,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現藝術家的某種情感或追求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絕對抽象”。

      三、教學方法設計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抽象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加深對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的理解,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1、圖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學生理解能力強,再加上不需要寫實繪畫那樣有嚴格的技藝,因而,可讓他們動手制作抽象畫。在制作中去體會抽象畫所帶來的樂趣。如:讓學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紙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顏料隨意涂畫,色彩要飽滿,水色要淋漓,以此構成豐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據畫面效果命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充分發揮色彩的豐富性、表現性,而不是具體事物的真實性。這種讓學生動手創作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畫的理解,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對比欣賞法

      在欣賞國外現代的抽象畫時,許多學生會說看不懂,如果把中國的草書拿出來與之對比欣賞,就會發現部分學生雖然不認識其中的字,卻能欣賞它的形式意味。中國的草書,特別是狂草,由于其語義的可識性程度降低,欣賞者更注重它的節奏變化及虛實濃淡的筆墨效果。實質上,抽象美術作品中夸張的線條和刺激的色彩與變幻莫測的中國草書是一致的,都是一種平面的抽象藝術,能給觀者在視覺上引起某種情緒感受。抽象美術欣賞教學時,教師把兩者對比起來欣賞,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時,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打散組合法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第4篇

      一、幼兒美術欣賞的作用

      1.美術欣賞能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

      幼兒進行美術欣賞的基礎是視覺,外界審美信息大部分是通過視覺為人們所接受,因而視覺是幼兒接受美的窗口。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冰雹雪霧、斗轉星移飛禽走獸等,常常使幼兒沉寂于自得其樂,甚至是忘我之中,幼兒在敏銳的美術欣賞過程中,不僅增強了感知能力,而且感知了自然、社會與生活。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用眼睛去看,還可用手去觸摸,在多種感官同時參與下,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感受更為“立體”。通過美術欣賞教育,使幼兒沉浸于藝術之中,逐漸獲得對敏銳事物的感知能力。

      2.美術欣賞能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梵高的“向日葵”使我們知道不同變化的黃色搭配,可以呈現五彩繽紛的金色秋天;徐悲鴻的“奔馬”使我們認知到 “墨分五色” 的濃淡干濕焦,可以表現萬馬奔騰的壯觀;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我們了解了國畫筆墨“皴擦點染”技法,可以充分展現北宋時代首都汴京風土人情。美術欣賞中色彩、明暗、構圖、透視、解剖等美術造型要素、造型原理,使幼兒的想象能力得以拓展,提高了分析、認識、概括、推理、判斷事物的能力,對幼兒認知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3.美術欣賞能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指幼兒在審美的過程中對具體審美對象進行感受和表現的能力,它是在審美活動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是后天有意識的審美教育和無意識的審美熏陶的結果。深邃的達芬奇作品“蒙娜麗莎”,壯美的米開朗基雕塑“大衛”,活靈活現的齊白石的“蝦”,蓬勃向上的莫奈“日出”,它們所具有的各種人類情感、思想,使審美觀察者感受和體驗到事物的審美特征,認識審美的要素、原理、規律,產生審美愉悅,增強了審美能力。

      二、幼兒美術欣賞內容的選擇

      1.寫實美術作品的選擇。

      寫實美術作品的欣賞大多需要聯系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并適合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對這類作品的欣賞不必苛求幼兒完全按照創作者的原意來理解,因為幼兒對作品的解釋必然受到他們已有生活背景和經驗的限制。在選擇時要注意美術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線條、形狀、色彩、質地及其情感表現性等,這些基本要素可以有效地遷移到對寫實作品的欣賞上來。米勒的《拾穗者》、萊頓的《纏線》、魏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一些寫實作品,幼兒是感興趣的,也是完全可以欣賞的。

      2.抽象美術作品的選擇。

      抽象美術作品放棄了具體的內容和情節,突出運用點、線、面、色塊、構圖等純粹的繪畫語言表現內心的感覺、情緒、節奏等抽象的內容,揭示了形式語言對人的知覺產生的影響。如波洛克的《會聚:第十號》、蒙德里安的《紅、黃、綠構圖》、馬蒂斯的《蝸牛》、康定斯基的《抒情詩》、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等現代派藝術大師的抽象作品,讓人們欣賞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幼兒倒是更喜歡和善于與抽象作品展開對話。其原因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線、形、色等形式間接地傳達意義,幼兒天生具有對稱、均衡、節奏、韻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礎。因為欣賞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經驗,甚至完全是靠一種直覺,這恰好與幼兒期尚完好地保存著的人類的本能和直覺相一致。

      3.幼兒美術作品的選擇。

      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時習慣于將自己已經認知到的事物盡量充分地表現在畫面上,形成物體之間毫無遮掩、全面展現在畫面上的一種造型現象。幼兒在繪畫時不考慮對象前后左右、遠近大小的關系、隨意將物體的空間透視原理任意顛倒或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進行繪畫表現的一種違反繪畫造型透視規律的行為。幼兒的美術作品在表現技能上還十分粗糙、幼稚、或不完整,但它充滿著天真爛漫、稚拙、單純的情趣。幼兒美術作品中的線條不僅具有豐富的情感語言,而且有流暢飄逸,也有頓挫、方圓、剛柔、曲直、粗獷等特征。因而幼兒美術作品的選擇應該考慮選擇具有大膽、夸張、充滿靈性與率真的作品為美術欣賞教學服務。

      三、幼兒美術欣賞的策略

      1.堅持審美性。

      審美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高尚情感的具體體現。優秀美術作品是藝術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將生活現象用美術造型的明暗、透視、解剖、色彩、線條、構圖等審美語言,呈現給讀者的自身審美感受和審美認識,以其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幼兒美術欣賞活動堅持審美性就是要堅持通過美術作品的具體內容、形式、表現手法與藝術特點,培養幼兒感受美的審美感知能力,理解美的審美理解能力,表現美的審美表現能力,判斷美的審美判斷能力,從而激發創造美的審美創造能力,最終提高審美能力。

      2.提倡漸進性。

      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一定的美術作品具有敏感期。就是說幼兒美術欣賞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與敏感期特點,漸進性地系統安排欣賞活動才能事半功倍。因而幼兒美術欣賞需要有不間斷的、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并使幼兒積累起一定的美術認知經驗,選擇漸進性美術欣賞作品由近及遠、由簡及繁,由表及里的階梯式安排欣賞活動,使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直接或間接,持續不斷地開展,發揮幼兒美術欣賞教育的內涵功能,對幼兒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3.體現互動性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要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做到欣賞與觀察相結合,欣賞與動腦相結合,欣賞與動手相結合,欣賞與動口相結合,使幼兒通過美術欣賞活動體驗快樂,產生追求美的需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欣賞教育之前,自身應對美術作品所蘊涵的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形式語言進行合理的解釋,理解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對藝術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與欣賞。幼兒在美術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運用邊體驗、邊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讓幼兒自己充分的用語言、表情、體態來描繪自己的心情、感受和體驗,再將這種感受表達在畫面上,與同伴分享美術欣賞獲得的審美快樂,有效地達到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的教育目的。

      總之,幼兒美術欣賞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開展美術欣賞活動可以擴展幼兒審美體驗,培養幼兒審美能力,豐富情感體驗,滿足審美需求,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重視重視幼兒美術欣賞教育,科學地指導幼兒美術欣賞活動,逐步提高幼兒美術欣賞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玉東.幼兒美術欣賞與表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

      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初中生;美術;鑒賞;素養

      美術與美術鑒賞密不可分,初中生學習美術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提升美術鑒賞素養。美術鑒賞是一種能力,一種凌駕于美術基礎之上的能力。美術鑒賞是一種態度,即要審美性的、尊重性的態度欣賞美術作品。在初中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還要時刻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提高初中生的美術鑒賞素養,培養學生對待美術作品的正確態度。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這一訴求具體應該做些什么呢?

      一、學習相關藝術知識,加強理論修養

      想要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離不開必要的藝術功底。這就好比,叫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美術的人去鑒賞一位大師的作品,是不會有什么心得體會的。因為這個人對藝術并沒有完善的認知。初中生教育也是一樣,只有打好藝術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美術作品鑒賞。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藝術鑒賞相關的知識,可以加強同學們的理論修養。

      七年級有一部分中國古代書畫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向同學們普及中國古代書畫的知識。例如向同學們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知識:《清明上河圖》總體上看,可分為田野、汴河、街市三個地方。情節連綿不斷,迭起。圖中街市,屋宇櫛比,貨攤沿街,人物眾多,神態各異,人喧馬囂,車轎穿梭。這幅畫通過對北宋都城汴梁繁榮的經濟生活與民俗風物的描繪,歌頌了創造歷史和社會財富的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師向同學們普及這些知識,既豐富了學生對中國古代書畫的見識,又為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打下了基礎。在日常的初中美術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向同學們進行知識的普及。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相信同學們的理論修養會有所加強。

      學習與鑒賞相關的美術知識,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基礎步驟。基礎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做過多的解釋,因為只有基礎性的存在,才可能有發展鑒賞素養的潛力。因此,希望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向同學們普及相關美術鑒賞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使學生學習到如何鑒賞。

      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培養鑒賞能力

      鑒賞表象固然重要,但是對一件美術作品進行鑒賞,除了要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之外,還要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聯想這幅作品的內在深意。藝術作品在創作之前,作者一定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想象,因此,想象是藝術創造的必然因素之一。在欣賞一幅美術作品時,首先要了解其創作背景、構造技巧,然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就是要試圖揣摩作者的觀念、思想。

      九年級的教材中,有一課與故鄉相關。教在進行授課之后,可以向同學們展示版畫《江南仲夏――我的家鄉》。關于這幅作品,作者是這樣講的:這里,再談一下我1993年創作的套色木刻版畫《江南仲夏》的過程。事情的起因是在1963年,那年是我外出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浙江臺州的老家,見到了親人――年近八旬的母親,也畫下了多幅我特熟悉而又親切的村舍和自然環境。在時隔二十八年后的1991年,我第二次回到浙江臺州的家鄉,原來的村舍早已被三層、五層樓的方盒子式的現代農村住宅所代替,公路也修起來了!童年時我家離東海岸的距離只有四、五華里,常去捉魚捉蟹十分方便,而今幾十年的地形自然變化,海岸線已大大外擴,在那新的海積平原上早已辦起了大型的國營農場,真是滄海桑田啊!

      因此,在欣賞時,要注意結合作者的切身經歷,這幅畫既畫出了變化前家鄉的靜謐與安樂,也畫出了變化后人們的快樂。結合想象,可以得知這一切雖然是歌頌一派生氣勃勃的江南仲夏景象,但也透露出了現在作者對家鄉和對童年的深深懷念。

      三、發現作品獨特個性,改善態度素養

      在當下的繪畫藝術之中,有著豐富的風格和流派,可謂是萬紫千紅,爭奇斗艷。無論是水墨清山還是花鳥魚蟲,無論是抽象藝術還是多彩油畫,每一幅作品都具備著自己獨有的特色與個性。因此,在學習美術鑒賞時,不能追求統一性,對待每一個作品都要有全新的態度。藝術家匠心獨運,思想活躍,也正是因為他們不一樣的個性,才有了美術界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黑格爾曾經說過,一件美術作品存在著外在與內在兩種因素。因此,我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首先要通過畫面所表現的人物、場景、情節、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畫家要表達的內容情感。但對于相對較為抽象的美術作品,就要對其抽象畫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進行欣賞,著重注意那些夸張的點、線、面。眾所周知,畢加索是知名的抽象派藝術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廣為流傳。《哭泣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在鑒賞這幅作品時,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雜亂無章,支離顛倒,具有常人難以理喻的特點。但就是這樣一幅抽象的作品,利用粗放的顏色和勁利的筆觸反映出一位極其悲傷的女人,悲凄的命運和感情。

      因此,鑒賞美術作品一定要根據作品的特點和個性來進行,對每一個個性的作品都要保持尊重的態度,發現作品的特點,是美術鑒賞能力的一部分。

      美術教育與鑒賞教育密不可分,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要適當加入一些鑒賞的元素。使同學們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也學習鑒賞,提高鑒賞素養。提高初中生的鑒賞能力,對學生的審美、藝術感知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希望教師和家長可以多多關注初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律欽.關于高中美術鑒賞導入的探索與實踐[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年07期

      [2]張圓.美術鑒賞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5年13期

      [3]何麗紅.淺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創新策略[J].吉林教育2015年22期

      [4]譚世剛.美術鑒賞教學中問題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年14期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综合图色40p|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