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醫學影像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醫學需要;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終止妊娠;鎮痛技術;腰-硬聯合穿刺;羊膜腔穿刺;疼痛評分
[Abstract] Objective Due to medical need, such as birth defects and unplanned pregnancy to terminate the pregnancy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they had dual mental and physical pain. The project was to study clinically relevant analgesic effect for spinal - epidural anesthesia on the induction of labor in pregnant women,reduce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suffering need on pregnant women for medical induction of labor,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But should firmly follow the “population control, and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screening and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bject, resolutely resist and eliminate non-medical need and non-family planning pregnancy.Methods Choose 10 taboos, without referring to the medical needs of the voluntary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grees to ease th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regnant women in pregnancy, selected 10 voluntarily agreed to the traditional surgery trimester abortion as the controls. Compared pain scores in both groups, labor and time for comparison and the effect.Results Pain scores was different,but labor, labor physiological changes, contraction strength, contraction duration, interval time, blood loss was not different.Conclusion Minimize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trauma in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with medical needs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embodies the “patient-centered, personalized service”.
[Key words] medical needs; family planning clients;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nalgesia; spinal - epidural puncture; amniocentesis; pain score
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解決出生缺陷問題,提高人口和民族的素質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為此,我國長期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于因各種醫學需要,如畸胎等,以及計劃外的中期妊娠孕婦,最常用的補救措施和終止妊娠方式是羊膜腔穿刺利凡諾引產術。因利凡諾會刺激宮縮而娩出胎兒,因此該過程無可避免地出現類似足月分娩的陣痛,這更增加了孕婦的精神和生理痛苦。為解決該問題,減輕孕婦的痛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產科質量,緩解了計劃生育服務工作的壓力,充分體現 “以病人為中心,人性化服務”的宗旨,提高人口素質,筆者開展了“醫學需要和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的終止妊娠鎮痛技術應用”的專項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10例無禁忌指征,因醫學需要或計劃外懷孕而自愿同意進行鎮痛終止妊娠的中期妊娠孕婦為觀察組,另外選擇10例自愿同意進行傳統中期妊娠引產術的類同對象為對照組。
1.2 適應證
(1)母體方面:①各種嚴重并發癥經藥物治療無效,繼續妊娠可能危及母嬰安全者,如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心臟病、慢性腎炎等;②部分性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征需終止妊娠者;③羊水過多,胎兒畸形或壓迫癥狀嚴重,威脅母親生命者。(2)胎兒方面:①胎兒畸形如無腦兒、腦積水等;②宮內死胎;③胎盤功能低下,如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④母兒血型不合,胎兒處于高危者。
1.3 禁忌證
(1)非醫學需要者。堅決反對非醫學需要的終止妊娠,尤其是性別選擇的終止妊娠,更應堅決抵制和嚴厲處罰。(2)有明顯頭盆不稱,產道阻塞,橫位,初產婦臀位估計經陰道分娩有困難者。(3)有過剖宮產史、子宮肌瘤剜出術等子宮手術者。(4)胎盤呈完全性前置狀態者。(5)各種疾病的急性階段。(6)心、肝、肺、腎疾患在活動期或功能明顯障礙者。(7)子宮發育不良者。(8)有急性生殖道炎癥或穿刺部位皮膚及背部皮膚有感染者。(9)術前24h內兩次體溫在37.5℃以上者。(10)有任何導致孕婦凝血功能障礙的疾病。另外不具備麻醉意外搶救設備和技術的醫院,孕婦有脊椎畸形及有麻醉藥過敏史均在此列。
1.4 羊膜腔內穿刺注射
術前利用超聲波診斷胎盤位置及肢體所在側。孕婦排空膀胱取仰臥位,查清宮底高度,常規消毒皮膚,鋪消毒巾,根據超聲波確定羊水池最深處皮膚,局部麻醉,必要時在介入性超聲波引導下,以20~21號腰椎穿刺針垂直刺入腹壁,有落空感或介入超聲波顯示確切已達羊膜腔內,抽出針芯,接上空針,抽取羊水2ml,然后接上1%利凡諾4ml,緩慢注入羊膜腔內,注畢快速抽出穿刺針,注射部位用無菌紗布敷蓋,壓迫2~3min。如回抽時有血液,則可能刺入胎盤,應試向更深部進針,或繼續在介入超聲波的引導下調整針向,如仍有血液或感覺刺向胎體,即應抽出,另選穿刺點,但穿刺不得超過2次。如穿刺后72h仍未發動宮縮者,可考慮再注入1次,仍不成功,改用其他方法,或用靜滴催產素法加強子宮收縮,促使排出。
1.5 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穿刺
羊膜腔穿刺后通常于24h即可發動規則宮縮,此時即可實施腰-硬聯合穿刺術。與無痛分娩類似,選擇L3~4間隙進行硬外穿刺,待硬外穿刺成功后進行蛛網膜下腔穿刺,成功后蛛網膜下腔給予羅哌卡因2~2.5mg+芬太尼10~12.5μg混合液。硬膜外置管后,持續泵注0.1%羅哌卡因+0.0002%芬太尼混合液,自控PCA 3ml/次,間隔時間30min。可直至胎兒及胎盤娩出,規則宮縮停止后適時關泵。
2 結果
觀察兩組疼痛評分(即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評分),觀察組較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而兩組的產程生理變化,產程,宮縮強度,宮縮持續時間、間歇時間,出血量的比較則無明顯差異。詳見表1、表2。表1 兩組疼痛評分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表2 兩組孕產婦產程、宮縮程度、宮縮持續時間及出血量比較
3 討論
3.1 此技術的優越性
與分娩鎮痛類似。在過去的20年,硬膜外鎮痛是用于分娩鎮痛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硬膜外麻醉有其潛在的缺點:鎮痛起效慢,有時需30min;由于硬膜外導管的關系,有時鎮痛效果欠佳,采用的硬麻外局麻藥液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運動阻滯從而影響產程。為避免硬膜外鎮痛的缺點,國內外近十年來開始實施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其主要優點為鎮痛起效快,用藥量少,運動阻滯較輕,孕產婦更為滿意。為減少靜脊膜穿破后的頭痛,目前采用鉛筆尖式或無創性腰麻針,大大減少甚至避免了有關術后的頭痛。避免運動阻滯,不影響孕婦活動和宮縮。孕婦清醒,可參與整個過程。必要時還可滿足術后的清宮或手術需要。該項技術所需的器械很少(一枚腰椎穿刺針,一個腰硬聯合麻醉包和專用藥泵),所需手術費用少,操作簡便易學,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得到提高,而且減輕了醫學需要的終止妊娠孕婦的痛苦,提高了醫療質量。較之分娩鎮痛,給藥時機相對不受限制,從規則宮縮出現,即可穿刺給藥,而且可持續給藥至胎兒及胎盤娩出后規則宮縮消失。
3.2 應用范圍、條件和前景
此技術的應用意義更多地體現在社會效益上。我國長期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計劃生育政策,最常用的補救措施就是醫學需要的終止妊娠。對于因醫學需要而終止妊娠的孕婦,其精神上已經承受了沉重的打擊,再加上要承受類似分娩的陣痛,真可謂雙重打擊,雪上加霜。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科鎮痛是時代的需要,是醫學發展的需要,開展此項技術,使本來已屬不幸的孕婦減輕了生理疼痛,提高了她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產科質量。此項技術的開展,也有效地緩解了計劃生育服務工作的壓力,更加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人性化服務”的宗旨,提高了人口素質。本項目的應用范圍僅限于醫學需要和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的終止妊娠,實際工作中應嚴格甄別應用對象,堅決抵制和杜絕非醫學需要和非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的終止妊娠。尤其是性別選擇的終止妊娠,有違社會倫理,更應堅決抵制和嚴厲處罰。
3.3 與國(省)內外同類技術對比
從規則宮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時間、宮縮強度、出血量等與傳統引產無明顯區別,證明孕婦的輔助肌肉力量沒有受到明顯影響。
3.4 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本項目的應用對象僅限于醫學需要和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的終止妊娠,以提高人口素質,應嚴格甄別應用對象,堅決抵制和杜絕非醫學需要和非計劃生育服務對象的終止妊娠。尤其是性別選擇的終止妊娠,有違社會倫理,更應堅決抵制和嚴厲處罰。另外有極少數孕婦出現輕微瘙癢。見表3。表3 孕婦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改進意見:性別比例失衡問題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2005年2月,中國多位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五)草案時建議,盡快對刑法有關條款作出修改,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部和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聯合制訂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超聲波操作管理規定》,嚴懲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行為,確保出生人口性別比例的平衡和正常。作為醫務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遵紀守法,維持社會人口性別比例平衡,這關乎國家的和諧穩定,民族的未來與昌盛。當今社會上,仍有個別群眾思想落后,存在選擇性別的行為,應對此應予以堅決地反對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的孕婦,可充分與家屬溝通及對癥處理。
參考文獻
1 江克強.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243.
2 趙英,魯永鮮,李萌萌,等.婦產科鎮痛的開展與常規化實施的探討.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31(8):829-830.
一、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必要性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一門跨醫學和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培養醫療儀器設備公司所需的設計、生產、調試和售后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向醫院提供從事影像技術和設備維護的技術人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醫院都在進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擁有大量現代化高技術含量的醫療設備成為醫院達標的重要指標。醫院正需要掌握這方面技術的人員。同時,衛生部已下達文件,到2010年大醫院實現醫學圖像數字化管理,中小型醫院要逐步實現數字化管理。而我們開辦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突出了影像技術和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為學生掌握醫學圖像的獲取、傳輸、處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國家正在加大醫療儀器設備國產化的力度,扶持和發展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族企業,一大批從事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營企業紛紛建立,它們需要大量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中級人才。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專業人才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我校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既有利于江西醫療儀器設備工業的發展,又能滿足周邊省份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通過我們對廠家和醫院的調查,以每年招生50人計年2月中算,5年內仍不能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
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規定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是培養人才模式的重要內容。根據社會需求和我院的實際情況,我們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醫療儀器設備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掌握醫學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設備的專業知識,能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設備系統的設計、制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維修和應用的技術人才。要求學生主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等技能的基本訓練。畢業生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技術和能力: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掌握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論,具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具有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醫學影像診斷方面的應用能力,具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開發的初步能力,掌握醫學電子儀器和影像設備維護與管理技術,具有醫院信息化管理、醫學圖像傳輸和處理、醫院辦公自動化、遠程醫療技術,了解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動態。
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
學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醫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生物醫學工程應在現代醫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理論及相關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學科課程)體系。要培養復合應用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使之適應當前社會的要求,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我們教學改革的原則是“拓寬專業、加強基礎、增多方向”,正確處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從變革和發展內涵入手,在擴大專業基礎面的同時,分類加深加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動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我國開辦較晚,沒有現成的培養模式,也沒有配套教材。為了達到培養目標,確保培養規格,我院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十分慎重,尤其是課程設置方面。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系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其中學分為170分,學時為2500個左右,課程有40多門,主要課程如下:
1.通識課模塊。主要包括政治、體育、大學英語、大學物理、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是為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和進一步學習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奠定基礎。
2.醫學基礎課模塊。主要包括基礎醫學概論含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床醫學概論含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基礎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向醫學交叉學科方向發展提供知識儲備。
3.專業基礎課模塊。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測量與工藝、單片機及其應用、匯編語言、微機原理與接口、醫用傳感器原理、工程制圖、Matlab應用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奠定牢固的基礎。
4.專業課模塊。主要包括超聲診斷儀器原理、X射線設備、醫用檢驗儀器、醫用電子儀器、醫用電動儀器、現代醫學影像技術概論、醫學圖像處理、醫用制冷設備、生物信號處理、臨床醫學工程技術等課程。通過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的專業知識,能成為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的設計、制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和應用的技術人才。
5.實賤模塊。實踐教學環節包括了軍訓、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科研訓練、畢業實習和設計。其中軍訓2周,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各安排1周,畢業實習和課程設計各安排10周。
【關鍵詞】放射科;影像技師;綜合素質
1醫學影像技師的現狀
談及提高醫學影像技師的綜合素質,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師隊伍現在的狀況。大部分影像技師在臨床工作中以操作為主,給患者攝X線、CT、磁共振檢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操作。大部分的放射科都是主任醫師管理,醫師在放射科有絕對話語權,技師只負責患者檢查流程。影像技師大都專科畢業而醫師都是碩士、博士畢業。出身學歷偏低和在科室的地位不高,加重了自卑感。認為自己處于醫院基層且在一個輔助科室,做的再好也難得到領導的認可,工作中只要做好本職工作不出醫療事故就心滿意足了。由于抱有這樣的心態阻礙了自身的發展。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必需提高影像技師的綜合素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進。
2樹立崗位敬業精神和專業自豪感
作為一名放射技師,雖然處于醫院的基層,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能小覷的。現在大部分的臨床科室都需要影像檢查來協助他們對疾病的診治。一張清晰明了的圖像對患者的診療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隨著設備技術的發展,放射技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磁共振引導下穿刺靶向治療需要放射技師精準的病灶定位,引領手術醫師的操作。毫不夸張的說,沒有技師的協助醫師將寸步難行。傳統的觀念已經在發生改變,放射科不是以往那個簡單的輔助科室,而是慢慢向臨床科室轉型。放射技師也不是僅僅提供簡片的操作員,而是一個診療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員。沒有我們的一線努力,患者的疾患將被耽擱,臨床的誤診率將會提高,現代醫學將回到望聞問切的年代。
3加強業務水平,擴大學科知識體系
這里說的業務水平,不僅指的是能拍好一張甲級片。醫學影像學發展至今所涉及的學科很廣,包括影像工程學、影像物理學、影像生物學、分子影像學、信息影像學、網絡影像學、計算機科學等[1]。一名優秀的放射技師不僅要懂醫,而且也要懂得與學科交叉的其他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取可以有多種途徑,可以從繼續醫學教育著手,也可以通過自學或參加計算機短訓班、國家及省級衛生部門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閱讀網絡文章、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專業或通俗刊物等。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了解科技的最新發展。人類每一次的科技進步,都會嘗試將最新的科技成果應用于醫學領域中,因為生命是發展的本源。
4主動的自我教育,努力提升學歷層次
不得不承認目前放射技師隊伍存在普遍學歷偏低,即便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放射技師大部分也只有大專畢業,本科也只是業余畢業。而影像醫師基本都是碩士、博士畢業,他們在科室醫、教、研方面起著主要作用[2]。但是技師和醫師是影像科一條鏈上的兩股繩子,只有彼此纏繞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影像中心有一只技術專家組成的支援小組,他們有QA高級技師、醫學物理師、既懂得計算機知識,又善于分子影像學實驗和研究的生物醫學工程師[3]。這正是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方向。我院影像科至今已有61位影像技師,幾乎所有的技師都已完成業余本科畢業、1位全日制本科、1位生物醫學碩士、1位博士。我們不斷努力向著國際目標發展,深信有朝一日我們也會站上國際舞臺。可喜的是,目前在上海有三所高等院校設立了和醫學影像技術學相關的專業,分別是上海醫療器械專科學校、上海健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了配合發展三所院校今年合并為上海健康醫學院。它是一所本科院校,它為影像技師這支隊伍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也提高了這支隊伍的學歷水平。不久的將來這支隊伍將會出現碩士、博士。它為我國醫學影像技術與國際接軌,為影像技術的醫教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5提高科研和創新能力
隨著先進醫療設備和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推波助瀾。人們的觀念意識也逐步改變。從拍攝效果到綠色醫療,從開胸探查到精準定位靶向治療。這期間離不開影像專業人員的摸索探求。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要求技師在臨床實踐操作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不僅能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臨床,而且也能在以往的技術上不斷創新,推動本學科水平的提高。醫療是本質,教學是源泉,科研是發展。對于一所醫學院附屬的三甲醫院更應擔當教學、科研的責任。隨著教育體制結構的改變,影像技術高學歷人才將會越來越多。這勢必為影像技術的創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帶來新的局面。隨著高等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每年擴招,放射技師的隊伍日益擴大。面對影像技術的未來發展,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滿。關鍵在于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學習好外語,多參加繼續教育、國際會議講座實時掌握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4-5]。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國際接軌;只有這樣年輕的技師業務才能提高;只有這樣我國的放射技術才能蒸蒸日上。隨著祖國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神經外科借助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以及新設備,正在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向前邁進。而神經外科的專科護理質量能否跟上其臨床診療及科研發展進步的相應需要,也將是相應臨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繼續前進的一大決定因素[1]。1神經外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必要性醫療系統的任何一個科室都缺少不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存在,而目前大部分從事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馬雪華,李春平,雍那.從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談影像技師的技能培養[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7,22(6):629-631.
[2]巫北海.關于醫學影像學技術系列人才培養的一點思索[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8):569.
[3]卞讀軍,胡冬煦,肖恩華,等.高層次醫學影像技師培養與臨床水平的提高[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5):3-6.
[4]曾樣階,彭振軍.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影像技師的基本素質[J].放射學實踐,1999,14(1):42.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 PACS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279-01
一、基層醫院發展現狀
基層醫院一般具有X光C或數字化X光機(CR、DR)、CT、超聲等檢查設備,部分醫院還有核磁共振和內窺鏡,由于在縣域內的龍頭地位和作用,日常檢查數量較大,隨著應用逐步普及深入,醫院的信息處理量不斷增加,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更加復雜。傳統的診療方式以膠片和手寫報告為介質,在影像和診斷報告的存儲、檢索、調閱、統計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由此產生的質量控制、配置資源、人才培養和專科建設等方面更是難上加難。同時造成現有設備的閑置和浪費。這對目前尚處于發展中的我國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我區仍有50%基層醫院使用20世紀80~90年代上海200~500 mA X線機,攝片清晰度比較差,但是部分基層醫院將在近年中引進更新的微型、小型或大型數字化X線機,所以在2010年前后基層醫院放射科將進入數字化影像系統時代。
二、好處
PACS系統可以給醫院帶來那些好處有:
a. 防止發生膠片丟失;
b. 縮短放射科影像和會診報告時的需要時間;
c. 避免由于圖像質量問題需重復拍片;
d. 不同地方的醫生要同時使用同一病人的影像;
e. 可建立整個醫院(甚至區域)范圍內完全的電子病案;
f. 節約膠片和藥水的費用;
g. 節約存放膠片所需空間的費用;
h. 為遠程醫療提供遠程影像學服務;
i. 提供使更多醫生網絡化協同工作的能力;
j. 強化管理,規范醫生的行為,減少差錯的發生。
三、存在的問題
1.PACS系統裝備價格高,后續維護成本大,基層醫院缺乏日常維護的專業人員
2.大多基層醫院影像設備落后,沒有標準的接口,增加了使用的難度
3.以前開發的HIS/RIS系統沒有考慮到標準化,與PACS系統進行接合時效果比較差。
4.各個醫療機構PACS系統品牌多樣化,導致標準不統一,難以統一整合。
5.較遠距離的基層醫療機構,直線網絡行不通的情況下,需要考慮電話線及VPN的鏈接方式。
四、解決思路
1.在基層醫療機構配置了計算機放射成像設備:為了實現數字影像傳輸,上級部門需要給基層醫療機構統一配置計算機放射成像設備(CR),為實施區域影像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
2.建設區域放射影像集中診斷中心:在上級醫療部門設立放射影像集中診斷中心,購置灰階顯示器,配備有資質的專業放射診斷醫師,為基層醫院上傳影像圖片進行集中診斷。
3.開發建設區域影像信息系統:在放射影像集中診斷中心和各基層醫療機構安裝區域放射醫學影像集中診斷系統,基層醫療機構拍攝的影像圖片上傳到區域放射醫學影像集中診斷平臺,集中診斷中心醫生通過平臺調閱圖像,出具診斷和報告,并將報告通過平臺回傳到提交的基層醫療機構,并打印給病人;區域影像信息系統還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等對接,實現了院內放射檢查申請、收費、報告流程電子化,放射影像與電子病歷、健康檔案也實現了關聯,方便醫生和病人調閱。
4.升級改造網絡設備:由于影像檢查生成的圖片清晰度高,每張圖片達到幾十兆,要實現區域內影像圖片的快速傳輸和共享,對衛生數據網絡的傳輸速度和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必須對光纖網絡進行了升級改造,為區域影像系統建立了專用鏈路作為影像傳輸路徑。改造后的信息網絡內部數據傳輸速率達到百兆,外網速率達到五十兆,影像圖片傳輸速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保障了區域影像系統建設順利實施。
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為了確保區域PACS系統的順利推進,上級醫療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的技術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放射醫學影像集中診斷流程及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保障了PACS順利實施。
6.加強培訓和考核:需要上級醫療機構組織省、市三甲醫院專家對影像檢查醫技人員進行培訓,就集中閱片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影像圖片進行講解,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放射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馮錫鋼,江貴平,李樹祥;非DICOM設備標準化的實現技術[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02年01期
[2]李新華,李榮環,張海寧,崔文國;小型工作站在中小型醫院的應用價值探討[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00年02期
[3]張進華,陳浪,漆劍頻;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存儲介質現狀及選擇原則[J];放射學實踐;2002年02期
[4]張繼宗;車紅民;徐理想;;影像醫學在法醫學中的應用[J];法醫學雜志;2006年02期
[5]張傳鳳;醫學圖像存檔與通信系統[J];感光材料;1999年04期
[6]高磊,李建國,韓鐵錚;X射線機數字化成像[J];國外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冊;2000年06期
正確分析醫學影像高新技術診斷與某一系統疾病臨床診斷的關系
某一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以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疾病涉及腎上腺、腎臟、前列腺、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醫生的臨床診斷思維在形成過程中除了應具備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方法。疾病是一個客觀事物,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即對疾病的認識,都要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臨床診斷要經歷初步診斷、會診、確診等幾個階段,這個過程是泌尿外科醫生對所獲得的泌尿系統疾病信息進行臨床思維,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最終將信息形成疾病診斷的過程。正確處理醫學影像高新技術與臨床診斷思維的關系醫學影像高新技術使外科醫生的視野擴大了,并克服了過去臟器診斷的模糊性。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為腎臟等腹膜后器官檢查的重要工具,而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在各科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診斷水平。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進步,不但使醫生得到了對疾病的深層次認識,也使其對臨床思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它集計算機、物理學、生物工程學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數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層技術可以對局部較微細的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對臨床產生深刻的影響。事實上,診斷手段越先進,越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越要求影像專業的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所以,面對大量的影像高技術參數,臨床理論思維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和臨床水平。
在疾病診斷過程中,處理好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關系
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對于疾病的診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兩者的辯證關系,對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各科的合理應用具有現實意義。3.1醫學影像傳統技術醫學影像傳統技術是各項高新技術的基礎,它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具有以下特點。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具有“簡”、“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醫學傳統技術,它簡單方便,易于實施,且費用低廉,因而成為最基本的技術技能。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門診總人數為21062人,雖只有922人檢查了腹部平片,但確診為結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陽性率為70%,便能充分說明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具有“簡”、“便”、“廉”的特征。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在適用范圍上具有廣泛性例如,腎絞痛患者的KUB傳統技術,適用于所有的醫療衛生機構。靜脈腎盂造影(IVP)可以作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規檢查,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IVP檢查人數為806人,陽性率為65%,這足以說明IVP等影像傳統技術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影像傳統技術是發揮影像高新技術的基礎例如,X-CT檢查是一種目前已成為臨床較為普遍開展的醫學影像技術,它的產生和發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線基礎之上的。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隨著傳統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具有以下特點。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具有新穎性、尖端性特點例如,應用MRI波譜技術檢查前列腺中化學成分的變化來發現早期癌性結節的存在是很先進的影像檢查手段。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一種綜合性技術例如,CT技術就包含了X光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等,它是多種新技術綜合應用的產物。因此,醫學影像學和臨床各科醫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可實現臨床診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檢查能夠準確測定腎臟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種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維圖像能夠準確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鄰關系等。這些醫學影像學高新技術均提高了臨床診斷定量化和定位化的準確度,從而為診斷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在臨床診斷上的無創性CT及MRI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查基本上是無創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創的腹膜后空氣造影,而且這種方法能獲得更準確的診斷信息。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運用于臨床診斷疾病的相互關系在臨床外科領域,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并駕齊驅,給當代臨床外科提供了一個新的內容。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雖然X光片能夠確診泌尿系統的結石等疾病,但其準確性要比CT遜色得多,而MRI對腹膜后結構的觀察更精細、更清楚。相反,CT技術盡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種類和部位,但在治療時仍需參考泌尿專科影像傳統技術。例如,輸尿管結石即使經CT明確了診斷,但手術時仍需要檢查腹部平片進行術前定位。泌尿系各項影像檢查均有優缺點,兩者之間可以互補。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泌尿系CT檢查數占CT總人數的5.2%,泌尿系疾病進行MRI檢查的患者數占總數的0.96%,傳統X線檢查占3.3%,說明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查既運用了高新技術又把傳統影像技術作為適宜技術予以保留。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并不排斥醫學影像傳統技術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術(MRU)能無創地顯示腎盂、輸尿管和膀胱,但因為受尿液產生、排泄及輸尿管蠕動的影響,有時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而膽道MRI水成像(MRCP)檢查,影響因素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MRU檢查人數只占核磁共振總檢查人數的0.25%,MRC檢查人數占總人數的5.75%,所以,逆行腎盂造影仍被廣泛使用,它雖是有創的傳統技術,但它對泌尿系統狹窄和梗阻病因的診斷具有很高的價值。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向常規技術轉化[2]隨著現代影像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遲早要轉變為影像常規技術,這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例如,CT引導下腎囊腫等的硬化治療在治療技術成熟后,它將成為較常規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