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常用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字:污水處理 生物膜法 氧化法
1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短缺,人均擁有量2300m3,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例接近45 %,改變了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業廢水治理為主的局面,開始加強城市污水的綜合治理工作。1999 年我國城市污水污染負荷首次超過了工業廢水污染負荷,我國水污染控制重點已經從工業點源污染為主的控制,逐步轉變為以城市污水污染為主的控制。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2003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 6億噸,占污水排放總量的 53. 8 %。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333萬噸,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821.7萬噸,占廢水COD排放總量的61. 6 %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水污染形勢嚴峻,特別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影響顯得更加突出。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近 80 %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達400億 m3,造成全國 1/3 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專家指出,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GNP的1. 5 %~3 % ,水污染已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未來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國水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外排,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并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加上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大,使得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污水處理的嚴重滯后,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區域水污染防治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嚴重制約了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專門就城市污水處理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術規定,制訂城市治污達標的“時間表”,加快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刻不容緩。
2.1活性污泥法。
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淀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凈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稱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從沉淀池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關鍵詞】污水處理;工藝;趨勢
油田污水主要包括原油脫出水、鉆井污水及站內其它類型的含油污水。含油污水的不合理處理回注和排放會造成油田地面設施不能正常工作,導致地層堵塞而帶來危害,同時污染環境,最終影響油田的安全生產。所以必須合理地處理和利用含油污水。
一、油田污水常用的處理方法
從注水水質標準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來看,不但項目較多而且各項指標要求都比較嚴格,若將污染比較嚴重的污水處理到注水水質或排放水水質要求的程度,必須同時采取多種處理方法。考慮到以上要求,目前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分為以下幾類:
1、去除水中懸浮的雜質
一般懸浮的雜質包括:浮油和分散油、懸浮固體、乳化油及膠體固體物四類物質。懸浮物質中主要是含油類的物質。在去油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對懸浮固體和膠體固體物的去除。目前常用的去除油污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物理法除油:主要包括立式除油罐除油、粗粒化除油及斜板除油等。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同時去除懸浮固體。
(2)混凝除油:投加混凝劑破除乳化油,同時使膠體固體破乳,將這兩種物質同時去除。
(3)過濾:過濾主要是為了濾掉混凝后的懸浮固體,同時去除破乳后的油物。
2、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防垢劑、緩蝕劑和殺菌劑,可以防止水結垢、腐蝕和大量的細菌繁殖,使凈化水的各項指標達到要求。
2.1物理法除油
物理物除油包括自然除油、斜板(管)除油罐除油、粗粒化(聚結)除油、氣浮法除油(去除懸浮物)及旋流除油等多種方法。
自然除油主要采用重力分離技術,其原理是根據油和水的密度不同使油上浮到達油水分離的效果。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忽略了進出配水口水流的不均勻性、油珠顆粒上浮中的絮凝等因素,其操作流程不密閉,污水停留時間長,容積大,投資高。斜板除油是自然除油的一種改進,根據“淺池理論”的原理,將除油罐內沉降區加了波紋斜板,提高了除油效率。粗粒化除油是將污水經過填充物,使得油珠變大,便于沉降。此方法適合用于去除分散油。旋流除油是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差,在液流調整旋轉速度時受到不同的離心力的作用而實現油水分離的。
2.2混凝處理
在油田含油污水的處理過程中,一般使用混凝沉降法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也可以同時去除其中的粉質懸浮固體和泥質,原理是使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學方法加速以上提到的物質的分離,使其沉降。
一般混凝劑對水中的膠體顆粒的混凝作用包括電性中和、網掃作用和吸附橋架三種作用。可以根據混凝劑的種類,投放量,膠體粒子的性質等因素決定三種作用的主次。復合型混凝劑和無機高分子混凝劑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不僅污水處理混凝凈化效果好,而且只需要添加一種藥劑,使得加藥工序大大簡化,節約基建投資,減少人力投資。
2.3過濾
將含油污水流過一個較厚而多孔的石英砂或者含有其他粒狀物質的過濾床,雜質會留在這些介質的空隙里或介質上,使得含油污水進一步凈化,這個過程叫做含油污水的過濾處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可以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同時還可以去除油類、細菌、鐵氧化物及放射性顆粒等物質。過濾一般包括吸附、絮凝、沉淀和截留等幾個步驟。
二、油田污水處理的工藝
油田注水水質處理工藝是根據水源、來水水質和注入層對水質的要求確定。一般對于高滲透油層,通常采用多種常規污水處理工藝,對于中、低滲透油層一般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即進行二級或者三級過濾。目前各油田對注入高滲透油層的污水普遍采用三段處理工藝,自然沉降除油作為第一段處理工藝,第二段采用混凝沉降除油和懸浮物,最后一段使用石英砂進行過濾。該流程適用于原水水質較差的油田或區塊,其主要工藝有重力式、壓力式、浮選式及旋流式四種。中低滲透油藏的注水水質要求較高,需要對含油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各油田都采用常規處理后再進行一次、二次過濾,其工藝過程為含油污水常規處理工藝粗過濾精過濾。常用的深度處理工藝包括多次雙向過濾流程,浮選-過濾深度流程及雙濾料-濾芯過濾深度處理流程。
1、重力式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流程的特點是含油污水依靠重力差流動,整個沉降、過濾過程為自流,無需動力泵。該流程的缺點是污水在站內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
2、壓力式污水處理工藝
該流程為原水進緩沖罐后,經提升泵增壓進入粗粒化罐除油,再進入斜板沉降罐除乳化油和機械雜質,然后進入壓力過濾罐除去懸浮物使水質達標。該工藝的特點是除油、過濾設備均為承壓容器,可實現密閉隔氧,污水停留時間較短。缺點是適應水水量、水質變化能力減弱,當原水中泥沙含量高時,容易產生堵塞現象。
三、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高新技術在油田污水處理領域應用,油田污水處理技術也向多方面發展和延伸,再加上人們對油田污水處理后的利用越來越重視,導致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多,其主要研究趨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研制和開發新型水處理藥劑
混凝劑的研究的主要方向達到混凝能力強、破乳速度快、快速沉降、絮凝體的體積小等特點。混凝劑近年采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廣泛,主要包括鐵、硅及聚合鋁等材料。混凝材料在有機方面也有很大研究,尤其是高聚物混凝劑的研究。
2、運用先進設備和高新技術
先進的設備例如橫向流含油污水除油器,先進的技術例如光催化氧化技術和采用電絮凝技術等應用越來越廣泛。超聲波技術和微波技術的研究也成為重點方向。
3、使用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用于油田污水處理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新型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在含油污水處理主要體現在高效降解菌得研究與使用,其中以質粒育種菌和基因工程菌為代表的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是今后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
4、研究和推廣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應用在油田污水處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問題是開發質優價廉的新材料膜,減少膜污染,開發新型清洗劑和優化清洗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曉陽.石油化工企業含油污水處理及回用水處理工藝設計[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0,(4).
結合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介紹了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及工藝優化原則,并結合實例,從所需構筑物與設備、電氣設計、污水處理、管理要點等方面,闡述了A/O工藝在污水處理廠的應用,以優化污水處理技術,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關鍵詞:
污水處理,A/O工藝,除磷脫氮
現在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雖然在各項技術與設備應用基礎上處理工藝得到了一定更新,但是總體來說處理能力仍存在較大限制,綜合處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確定城市污水處理的必要性,從處理現狀出發,對各項處理工藝技術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進行優化,爭取不斷提高處理效果。而加強分析城市污水處理現狀,研究相應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便成為當前解決污水處理問題的關鍵。
1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分析
在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為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果,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研究已經成為要點。目前主要應用的污水處理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可以占到八成以上,另外還有污水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法以及生態處理方法等。不同處理技術所對應的實施要求不同,相應的適于應用的污水對象也存在一定差異,一般需要對污水微生物生長方式、代謝方式以及提供反應器形式不同來選擇。從總體上來看,城市現在所建污水處理工藝大多為一級處理與二級處理,其中一級處理主要為物理方法,應用上已經比較成熟,可以通過沉淀、格柵攔截等方法去除廢水中含有的砂礫與大塊懸浮物等物質[1]。二級處理則主要是應用生化方法,將廢水中含有的氮磷等營養鹽,以及懸浮性、溶解性有機物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手段進行去除。
2城市污水處理常用工藝分析
2.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處理法是現在城市污水處理常用方法之一,與其他處理方法相比具有處理效率高,以及出水質量好等優點。此種方法處理工藝主要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其中廢水與回流活性污泥會一起進入到曝氣池內形成混合液。常用活性污泥法如SBR法、AB法、A/O法、普通曝氣法等,不同處理工藝間存在一定差異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2]。
2.2厭氧生物法本質上即利用厭氧細菌或者兼性細菌對污泥中所含有機物進行分解,產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采取措施對氣體進行收集利用。結合應用實踐效果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方法反應速度慢、效率低并且對環境要求較高,一般僅被用于污泥的處理。隨著技術不斷研究,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之間出現多種新型工藝,如厭氧生物濾池、厭氧膨脹床、厭氧轉盤以及厭氧流化床法等。想要提高此種方法應用效率,需要做好污染物濃度與溫度的控制,并且可以復合使用其他方法,如厭氧—好氧復合工藝,處理結果出水水質高、污泥產量少,并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優勢。
2.3生物膜法應用生物膜法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主要是通過微生物,其會附著在固體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可以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即污水與生物膜接觸后,被溶解后的有機污染物會被吸附并轉化為CO2,H2O以及NH3等,提高出水質量[3]。近年來逐漸涌現出更多新型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如空氣流床、生物流化床、純氧流動床以及厭氧兼型流化床等,已經被有效應用到污水深度處理中,尤其是在硝化與反硝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4生態處理法主要可以分為水體凈化法與土壤凈化法兩種,其中水體凈化法主要針對生物穩定塘,凈化工藝原理與活性污泥法相似。而土壤凈化法又可以分為土壤滲濾與污水灌溉兩種,處理工藝原理與生物膜相似。與其他污水處理技術相比,生態處理法在實際應用中,所需投資小,并且運行管理簡單,能夠針對難降解有機物、細菌以及氮磷營養物進行有效去除,出水水質良好。
3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優化原則
3.1簡易性原則城市污水處理近年來管理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經驗,在工藝處理與管理工作的實施上還存在較大的不足。為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效率,在選擇處理技術時,應盡量遵循簡易性原則,降低所用設備的復雜程度,提高設備維護效果,降低污水處理難度。同時,還需要考慮污水處理質量,通過有效控制來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3.2經濟性原則很多污水處理技術的實施需要相應的設備作為支持,尤其是建立污水處理廠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增加了城市污水處理的經濟壓力。因此,在對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進行分析時,需要從經濟角度出發,對各項資源進行配置優化,減少資源的浪費,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運行費用。
3.3可靠性原則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具有較高可靠性是提高處理效率的前提。污水處理為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需投資大,對技術實施質量與管理效果均有著嚴格要求。基于此,在選擇各項技術、設備以及工藝時,需要秉持可靠性與成熟性原則,提高處理系統實施的穩定性,保證污水處理效果滿足實際建設需求。
4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實例分析
4.1實例概述以某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相對老舊,出水水質并不能完全滿足專業規范要求,存在嚴重超標的TP,NH+4-N等。為提高處理效果,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增設除磷脫氮工藝,將處理后污水內含的氨氮、總氮以及總磷控制在允許數值內。同時需引進新型處理工藝技術,以控制污水處理成本。另外,為提高出水質量,必須要對出水后深度處理系統予以改造。
4.2處理工藝分析1)工藝選擇。所選的處理工藝應具有較高工藝性、經濟性、技術性與穩定性,同時所選的處理技術在操作上需靈活,尤其是要適合實際應用環境。通過對現有樣品的研究,為滿足實際處理效果,可以選擇A/O工藝、水解酸化二級上流生物濾池以及改良A2/O工藝。通過對比最終確定A/O工藝,因其可以適應更多水質處理要求,同時在操作上更為簡單。2)工藝設計。a.構筑物與設備。主要包括進水泵房、細格柵與沉砂池、沉淀池、A/O生化反應池、二沉池、深度處理調節池、曝氣生物濾池、混凝沉淀與V型過濾池、清水池、污泥濃縮池以及附屬建筑[4]。其中要重點做好A/O生化反應池設計,主要對污水進行充分降解,完成硝化脫氮反應。對于各環節設備的選擇,需要根據實際處理需求來設定各項參數,確保污水處理作業順利進行。b.電氣設計。本工程用電負荷為二類負荷等級,應選擇用雙路電源供電,互為對方備用設備,每路電源均可以帶全場全部用電負荷。其中,要重點做好負荷計算,其中新增電氣設備總裝機容量為2256.32kW,運行負荷為1653.54kW,則可以確定日耗電量。c.污水處理。第一,除磷。在厭氧環境下污水中的聚磷菌會釋放出大量的磷,從而在好氧環境下才能吸收更多的磷來達到除磷的目的,經過處理后形成剩余污泥排出。第二,脫氮。進行此階段處理時,需要將環境控制在DO<0.7mg/L。在兼氧脫氮菌的作用下,通過水中BOD來作為氫供給體,使得好氧池內混合液中含有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還原成為氮氣,實現脫氮的效果。d.管理要點。在應用A/O工藝進行污水處理時,要確保不會出現污泥膨脹與污泥流失等問題。為提高脫氮效果,應將MLSS控制在3000mg/L以上,而TKN/MLSS負荷率在硝化反應中應控制在0.05gTKN/(gMLSS•d)以內。另外,需要了解在硝化反應中影響硝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活性,自養型硝化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為0.21/d,而異養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為1.2/d。基于此,要想增大硝化菌的活性,就需要將污泥齡保持在4.76d以上。而對于異養型好氧菌,只需要將污泥齡控制在0.8d即可。為提高硝化菌繁殖效率,需要增大MLSS濃度或者增大曝氣池容積,來降低有機負荷,以增大污泥齡,一般污泥負荷率應控制在0.18kgBOD5/(kgMLSS•d)以下。因硝化菌對pH、溫度等因素較為敏感,還需控制pH值為8.0~8.4,溫度介于20℃~30℃之間,以保證硝化反應速率。
5結語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比較多,想要提高處理效果,保證出水質量,滿足專業規范要求,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多項工藝技術進行對比分析,選擇可行性最高的一種方法。然后做好其余項目工作的準備,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各項不利因素的影響。雖然目前已有諸多新型技術被應用到城市污水處理中,但是還需要立足現狀對新型處理技術與工藝做好深入的研究與甄別,切忌盲目引進和采用,這樣才能將城市污水處理做到合理化、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劉志紅.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對水質提升效果的比較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2.
[2]吳鵬.ABR-MBR組合工藝處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
[3]李蓮芳,尤春波.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研究進展[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2,34(5):24-27.
關鍵詞:環境 , 污染 , 工藝設計 ,指標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ublic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eodorant job is increasingly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ource of the stench and the hazard and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s an example, north of the pond introduces the smell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 and deodorization process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equipment, to the city sewag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odorant process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o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cess design, index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概論
污水處理廠作為改善生態水環境重要的工程措施,在水資源循環應用和整體水環境的改善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的環境治理的政策不斷加強,大量污水處理廠隨之建設并投入使用,但在污水經過處理并達標排放的同時,也產生了部分的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了周邊環境空氣的污染,通常這些氣體均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惡臭難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眾對生活質量、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的控制和處理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惡臭是七大環境公害之一,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危害,輕者使人感到不適,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和精神不集中等癥狀,重則會對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部分芳香族化合物還能使人體產生畸變、癌變。臭氣的擴散直接影響到水廠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并對周圍居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降低周邊土地的使用價值。
本文詳細介紹了污水處理廠中臭氣的來源和處理工藝,并重點描述了北塘污水處理廠的除臭工藝及運行效果,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2.臭氣的來源和主要成分
2.1臭氣的來源
市政污水處理廠臭氣主要產生于進水泵房、初沉池、厭氧池、缺氧池、污泥均質池、污泥脫水機房等部位。總結其特點,有如下幾個:①種類繁多,屬復合性臭氣;②氣源范圍廣,且種類不斷變化;③臭氣發生的連續性。
2.2 臭氣的成分
臭氣成分復雜多變,根據其主要化學組分不同大致可分成5類:一、含硫的化合物,如H2S、硫醇類、硫醚類;二、含氯的化合物.如胺類、酰胺、吲哚類;三、鹵素及衍生物,如氯氣、鹵代烴;四、烴類,如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五、含氧的有機物,如醇、酚、醛、酮、有機酸等[1]。臭氣中無機物有H2S、NH3等,絕大多數惡臭氣體產生原物質為有機物質[2], 市政污水處理廠中臭氣主要以硫化物為主,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
2.3 臭氣的排放標準
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污水處理廠工程需要增加除臭設施,以降低臭氣對員工和周邊居民的影響。表1列出了該標準中對惡臭污染物作出的廠界標準值。
表1 惡臭污染物排放指標
3 除臭方法及工藝
3.1物理法
物理法是采用物理吸附原理除臭的方法。吸附脫臭法[3]是使惡臭氣體通過吸附劑填充層而被去除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劑為活性炭、硅藻土、以及陶瓷碎片等。其中較常用的是活性炭吸附法,分為非再生型和可再生型,該方法利用活性炭優良的吸附能力,可高效地去除臭氣中的硫醇、酚等成分,特別對于低濃度臭氣更有效。但活性炭需定期再生或更換,且填充吸附層容易堵塞,運行費用較高,經濟上可行性低,目前在污水處理廠除臭應用中較少。
3.2化學法
化學脫臭法主要是利用藥劑與惡臭物質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無臭物質而達到脫臭目的的方法。其中濕法化學吸收法是發展最成熟應用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濕法化學吸收塔有三種:填料塔、噴霧塔和文丘里洗滌塔。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噴淋式或填料式吸收塔將惡臭氣體從空氣中捕捉到液體中,惡臭成分和藥液中的乳化試劑或者強氧化劑反應生成溶于水的無臭物質吸收去除。惡臭氣體成分的確定和吸收劑的選取以及接觸過程中速率的選擇是濕法化學吸收除臭效果的重要因素。
3.3 離子法
離子法利用空氣通過離子發生裝置產生離子化過程,形成的正負氧離子與臭氣分子反應成生CO2、H2O、NOX、SO42-等無氣味物質,對硫化氫、氨也具有分解作用,還可以有效地破壞細菌生存環境,降低細菌濃度或徹底消除,從而達到除臭目的。高能離子脫臭技術在法國、英國、蘇格蘭、瑞典等國的應用實例很多,正逐步應用于國內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泵房的建設工程中[5]。
3.4 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即臭氣分子經傳質過程由氣相轉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膜內,被其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為CO2、H2O、NOX、SO42-等無味物質。臭氣經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分解后,產物不同。如含氮的臭氣,經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后,分解為NH3,NH3又通過亞硝化細菌、硝化細菌的作用,進一步氧化為穩定的硝酸態化合物;而含硫的臭氣經微生物分解后產生H2S,H2S可被硫化細菌氧化為硫酸, 生物除臭工藝正是基于上述原理[4],故該方法要求被去除的臭味物質有好的水溶性。目前生物脫臭較理想的技術是生物活性載體填料的填充式生物濾池,既有較快的降解速度,且運行受氣候影響小。生物除臭法因具有方法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效果好等優點而發展較快。
4 污水處理廠除臭工藝選擇和設備選型
市政污水處理廠除臭工藝的選擇過程中,主要考慮工藝的總體技術經濟性能和項目的使用環境等條件。下面我們以北塘污水處理廠為例,介紹其工藝的選擇和設備應用情況。
北塘污水處理廠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設計日處理能力15萬噸,采用A2/O+深層濾池工藝,出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考慮到天津地區冬季溫度較低,水廠面積緊張和水廠運行的技術經濟指標選擇結構相對簡單、投資及運行費用相對較少的生物除臭法作為該廠的除臭工藝。
醫院污水處理關系到綠色醫院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文章結合國家工程建設標準《醫療機構水污染物處理工程技術規范》的編制,以及醫院給排水及污水處理方面的設計經驗,從系統工程角度,對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現有處理系統的升級改造等進行了較全面地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
醫院污水 處理系統 設計 改造
從大量工程實踐、有關文獻分析和國家工程建設標準《醫療機構水污染物處理工程技術規范》的編制等情況來看,在醫院污水處理這一復雜的系統工程中,流程選擇是核心,適用、適宜的工藝流程是確保方案經濟合理的前提;系統設計最關鍵,精心、精細的設計是建設高效污水處理工程的龍頭;系統改造是重點,醫院業務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提高必然帶來升級改造的任務。為此,從系統工程角度,對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現有處理系統的升級改造等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與研究。
一、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
醫院污水處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預處理、物化或生化處理和消毒三部分。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廢氣也要進行處理。
(一)預處理的設計
醫院污水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污物,調節水質水量和合理消納糞便,利于后續處理。預處理主要構筑物為化糞池、預消毒池、格柵、調節池等。
1.化糞池
化糞池已廣泛應用于醫院污水消毒前的預處理。為改善化糞池出水水質,提高消毒效果,生活廢水、醫療洗滌水不能排入化糞池中,而應經篩網攔截雜物后直接排入污水處理站。據日本資料介紹:用作醫院污水消毒處理的化糞池的有效容積要比用于一般生活污水處理的化糞池的有效容積大2~3倍。相關規范也規定,化糞池的容積應按污水在池內停留時間不小于36h計算,污泥清掏周期宜為1a。
化糞池應做好通氣,通氣管的設置方法詳見國家標準圖集02S701《磚砌化糞池》或02S702《鋼筋混凝土化糞池》。
2.格柵
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較大顆粒的懸浮物和漂流物,格柵的作用就是截留并去除上述污物,對水泵及后續處理單元起保護作用。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設置格柵,格柵井與調節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傳染病醫院的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普通醫院宜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小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手動格柵)。柵渣可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運焚燒。
3.調節池
調節池的功能是調節處理水量和水質的不均勻性。據調查,醫院的高峰負荷出現時,其小時最大耗水量最高可達每日耗水量的1/7,且污水最高污染濃度往往在耗水量最高時段出現。可見設置調節池可大大降低處理設備的容量和電耗。故醫院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30%~40%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
調節池宜進行預曝氣,曝氣量不宜小于0.6m3/(m3·h),對池內水體攪動、充氧,防止懸浮雜質沉淀,改善水質。另外,中型以上醫院的調節池應分兩組,每組按50%的水量計算。
(二)一級處理的設計
醫院污水的一級處理常采用一級強化處理,主要處理單元有混凝沉淀、過濾、氣浮等工藝。
對于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圖1?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流程
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
一級處理的主要構筑物是沉淀池,其設計要點如下:
1.沉淀池是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固體殘渣沉淀并將沉淀物清除出去的主要設施,沉淀可分為原水中不加入混凝劑的自然沉淀和加混凝劑沉淀兩種,目前醫院污水處理應用的大都為自然沉淀。
2.沉淀池的實際采用應根據處理站建筑高度、處理水量、占地面積及與其它構筑物的關系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來說,污水處理量小于20m3/h時,沉淀池宜設備化,可采用鋼結構或其他結構形式的一體化設備,池形宜為豎流式或斜板沉淀池;當污水處理量大于20m3/h時,沉淀池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形宜為豎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
3.采用豎流式沉淀池時,中心管下部應設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排泥斗坡度應大于45°。沉淀時間一般為1.5~2.0h。另外,為保證水流自下而上作垂直流動,豎流式沉淀池的徑(正方形的一邊)深比不宜大于3。采用斜板沉淀池時,板斜長宜取1000mm,斜角宜為60°。斜板上部清水深不宜小于0.5m,下部緩沖層不宜小于0.8m。排泥斗坡度不應小于50°。池內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60min。另外,斜板沉淀池應設沖洗設施。
(三)二級處理設計
為進一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排放標準,保障消毒效果、節省消毒劑用量,醫院污水處理可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和速分(流離球)生化等二級生化處理工藝。
(四)醫院污水消毒
1.醫院污水常用消毒方法
醫院污水消毒是醫院污水處理的重要工藝過程,其目的是殺滅污水中的各種致病菌。醫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藝有氯消毒(如氯氣、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氧化劑消毒(如臭氧、過氧乙酸)、輻射消毒(如紫外線、γ射線)。表1對常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和紫外線消毒法的優缺點進行了歸納和比較。
2.消毒接觸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