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工程制藥專業的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ocial demand. Combined with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e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ystem, effectively raise student's innovation quality, establish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idea and strengthen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innovative talents.
關鍵詞: 制藥工程;教學;自主創新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teaching;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4-0265-02
0 引言
制藥工程為化工與制藥類專業,是教育部于1998年才開始在高校首次組建的新興專業,目的是培養大量既擅長工程與管理、又精通制藥技術的綜合性人才,以滿足國內醫藥工業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至今,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全國已近200多所高校開設該專業。制藥工程專業以藥學、化學、工程學及生物技術為基礎,并且是在上述專業技術的交叉領域形成的新興學科,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制藥工程專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新及實踐能力,而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領域共a同面對的一大難題。本文重點就制藥工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素質進行闡釋。
1 制藥工程專業特點
由于制藥工程專業是各大技術領域的交叉學科,因此該專業的教學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課程:①與藥物有關的專業基礎課:如藥理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微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等;②化學類基礎課: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③化工類基礎課:如化工原理、化工設備機械、化工制圖、化工熱力學、電工電子學、化工儀表以及自動化等,以上所述的僅是專業基礎課程,掌握這些基礎課程后還要根據制藥工藝開設專業方向課程。整個制藥過程包括原料、原料的預處理、反應與分離獲得原料藥、利用各種工藝制成制劑而最終獲得藥物,因此,根據藥物的生產過程,制藥工程專業應開設制藥工程設計、生物工程、化學反應工程、制藥分離工程、制藥工藝學、制劑工程等課程,而這些也只是該專業的主要重點課程。由于制藥工程涉及的領域較廣,需要與多種學科結合并綜合運用才能達到專業要求,所以,教學過程中還應開設波譜解析與應用、儀器分析、藥物分析、藥劑學、GMP、藥事管理及法規、三廢處理技術等大量課程。教學過程中,在突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同時,還應注重不同課程間的知識滲透與結合。
2 專業方向的體現
制藥工程專業可分為生物制藥、中藥制藥及化學制藥三個專業方向,總體教學時應有意識淡化專業方向,而對于個體要充分體現專業方向。也就是說,教學時對于核心課程的設置及實踐課程的安排,應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和掌握,不存在專業方向的問題,不同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應一致;而對于每位學生而言,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而有秘書的研究方向,教學時應考慮為個體專業研究方向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可向學生開設各種專方向的選修課,例如:對于化學制藥專業方向,可開設藥用高分子材料、有機反應機理、藥物合成反應等課程;對于生物制藥專業方向,可開設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發酵工程、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工程等課程;對于中藥制藥專業方向,可開設中藥學、藥用植物與生藥學等課程。
3 自主創新素質的培養
3.1 自主創新素質培養是高等人才教育的關鍵 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等人才是我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戰略核心,是早日實現中國夢的關鍵。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大學是培養高科技綜合性人才的關鍵時期,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新素質的培養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校大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知識,具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并且他們思維活躍、熱情向上、勤奮肯學、求知欲強、興趣廣泛,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具備發揮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和條件,是人生各方面發展的最佳時期,能夠快速適應自主創新素質教育。因此,在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正是時候,也最為有效。
3.2 自主創新素質教育現狀有待改善 自主創新素質是指由自主創新精神、自主創新意識及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形成自主創新行為的整個過程。自主創新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全面的專業知識、濃厚的創新意識、豐富的科學實踐、科技綜合與善于創新的能力、富有的想象力、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意志、創新的勇氣、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及強烈的好奇心等。然而如今的大學生在自主創新意識方面與現實的實踐行為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大學生雖然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在主動參與科技創新培養方面具有較強的行為動機與行動傾向,大多強烈希望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然而當有機會參與實踐活動時卻缺少必要的積極性,懶于或不屑于參與實踐活動,部分學生雖然開始時熱情高漲,但由于毅力較差而不能持之以恒。特別是新一代大學生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及自身特有的個性特征,成長經歷相對單一,閱歷并不豐富,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開發能力,創新實踐貧瘠,從而阻礙了創新素質的培養。這更進一步造成他們知識面較窄,思維方式比較單一,學科間的交叉點不能融會貫通,不能全面、靈活地思考和看待問題,他們在長時間的被動學習環境中早已習以為慣,創新意識極其淡薄。高校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倘若只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大學生缺乏深入實踐,不但起不到有效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素質的效果,就連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能融會貫通,出現知識“消化不良”的現象。
3.3 制藥工程教學中自主創新素質培養是時展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而目前醫藥工業發展迅速,隨著新版GMP的實施,大多數制藥企業進行了改造或擴建,通過消化、吸收和革新,提高了我國制藥工業技術和裝備的整體水平,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產工藝技術落后、制藥設備陳舊、制藥工程技術力量十分薄弱等。醫藥生產企業想在市場中生存,必須增強實力,形成規模經濟,重視技術革新和新產品研制開發。因此,缺乏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制藥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是制藥業面臨的嚴峻現實。
制藥工程大學課程包含了學生的各項專業基本技能、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及基礎理論的培養,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及工藝操作技能的培養,操作和使用各種儀表、儀器能力的培養等。但由于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是普通中醫院校,在校學生的工科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再加上實訓教學資源相對缺乏,實驗室不能完全代替工業化生產進行實訓教學,教學效果還不理想。因此,中醫院校如何克服各種現實困難,培養出擁有自主創新素質綜合性人才,是急需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4 結語
教育的根本在于為社會輸送符合社會現狀和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制藥工程教學應從社會需求出發,結合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加強教學制度改革,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素質,樹立學生的創新觀念,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申利群,夏璐,許海棠,楊立芳.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1(05).
[2]胡桂香.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7).
關鍵詞:細胞工程;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089-02
細胞工程是以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理論基礎,應用于生產實踐,在細胞水平和細胞器水平,根據人們的需要和設計來改變細胞內遺傳物質并獲得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性技術學科[1、2]。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師資力量、實驗儀器設施條件等方面相對較弱,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在細胞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內容改革
細胞工程是生物工程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也是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植物細胞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兩方面。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有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二個專業開設細胞工程專業選修課,根據我校“注重學理,親近業界”的才培養理念和具體專業特點,教研組組織任課教師進行討論,確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大綱。
在教材選擇上,我們選擇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楊淑慎主編的《細胞工程》為教材,同時參考整合其他現有教材內容,編寫教學教案,并根據細胞工程發展快的特點,在教學教案中增加近期研究新進展。
在教學內容上,不同專業教學內容有所側重[3];生物科學專業尤其是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在教學中以植物細胞工程內容為主,動物細胞工程內容以自學加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在教學中著重講解植物細胞工程的原理與基礎,并結合實例講解植物無性快繁技術、植物脫病毒技術、植物細胞培養與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產技術、植物胚培養技術等;生物工程專業尤其是生物制藥專業以動物細胞工程內容為主,植物細胞工程內容以自學加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在教學內容中重點講解動物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及細胞培養中的注意事項、動物干細胞培養與誘導研究進展、動物單克隆抗體制備原理與技術、動物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技術、動物染色體工程等。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一基本技術手段一主要應用領域一最新研究進展一發展前景的主線進行講解,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細胞工程的最新進展,將細胞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師教案,豐富更新授課內容,如介紹近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成果等,這些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對細胞工程的認識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決心。
二、教學方法改革
細胞工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在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基礎上,我們探索以專題形式進行課堂教學,開學公布教學方案及計劃進度,提前一周布置任務,課堂上圍繞專題進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討論,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及時進行補充與總結,實現學生對細胞工程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述植物細胞工程時,植物脫病毒技術作為一個專題,提前一周讓學生進行預習,課堂上用學生參與的形式邊講解邊提問同學生一起總結植物脫病毒技術的原理、方法、應用及成就等;在講述動物細胞工程時,單克隆抗體作為一個專題,以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創立單克隆抗體生產技術,198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引子,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解并討論單克隆抗體技術的理論基礎、技術關鍵、應用及產業前景,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細胞工程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門技術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是細胞生物學發展的實踐應用,基礎理論內容多,科學進展信息量大,應用性和實踐性強,涉及多個實驗體系和多種實驗技能。根據細胞工程課程的課程特點與教學內容安排要求,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充分理解領會教學內容,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在細胞工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傳統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手段,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和動畫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展示細胞工程各種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要點,把抽象的理論基礎、技術關鍵用直觀的圖像演示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三、實驗環節改革
細胞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4],由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實踐應用等三部分組成,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們注重理論課教學的同時,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壓縮原理和理論講授學時,加大知識應用實踐學時,在調整課堂理論課講授的同時,增加了實驗課和實習實訓鍛煉的課時,使課程結構更加適應細胞工程專業學習需求,符合我校建設服務地方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方向。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細胞工程實驗教學中我們建立了包括課程實驗和生產實習兩個方面的實踐教學體系。保留傳統的基礎性實驗內容,如培養基配制、初代培養、繼代培養、培養產物觀察等內容,培養和訓練學生細胞工程基礎實驗操作技能和細胞工程基本實驗技術,并對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在有限的實驗課時和現有實驗條件下,合理規劃實驗內容,使實驗環節緊密銜接。結合課程內容,設計綜合性實驗,讓學生組成團隊自選實驗材料、全程參與獨立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從準備材料、配制試劑、高壓滅菌、無菌操作到結果觀察,統計分析,對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技術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也可以結合教師科研項目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進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動手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質。另外組織學生觀看細胞工程相關實訓視頻、與企業對接,參觀相關企業、與企業領導和技術人員座談交流、參加企業生產實習,真實感受細胞工程在生產中的應用,為畢業實踐奠定基礎。
四、考試改革
考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考核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反饋進行檢查,一方面,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考核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5]。細胞工程課程考核分為三大部分,平時成績占20%,實驗成績占30%,課程考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內容包括課堂表現(考勤,課堂提問)、專題討論資料準備和課后作業等,是對學生平時表現的一種綜合考核。實驗成績考核包括學生在實驗課上的綜合表現(實驗報告、實驗技能、實驗態度等)、綜合性實驗和實習參觀中的表現(實驗實習報告、團隊精神等)。期末考試在筆試試題設計上,提高主觀試題的比例,降低客觀試題的比例;表現為試題題型多樣化,增加綜合性試題和實驗結果分析類題型,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引導學生平時加強學習,注重能力培養,防止以往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期末突擊復習應付考試現象,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細胞工程課程改革是我校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內容,其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校是一所新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應用型教學師資技術基礎弱、實驗設施條件差,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改革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不斷學習和完善適合本校的細胞工程培養體系,更新自身的知識理論框架,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思考、探索和總結,與企業聯姻合作,提高教學質量,為企業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邵景俠,張小紅,徐虹,等.《細胞工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117-118.
[2]姜振華,周大祥.地方本科院校細胞工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52-53.
[3]董麗麗.應用型本科教學背景下《細胞工程》教學改革探索[J].黃山學院學報,2014,16(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