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耳其旅游資源概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新交通形勢 旅游吸引物 旅游線路 解說系統
區域交通是旅游發展的生命線,良好的交通條件對區域旅游發展有催化作用。
1 福州交通快速發展
“十一五”以來,福州交通大發展,基本形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首先,福州外部交通大大提速。2009年9月28日,福建史上首條高速鐵路――溫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2010年4月26日,福廈高鐵開通,福州到上海時間縮短為5個多小時,到廈門時間縮短為1.5個小時。溫福高鐵、福廈高鐵可與日后建成的廈深高鐵、京滬高鐵等鐵路線緊密聯結,向北連結“長三角”、北京,向南連接“珠三角”。屆時,從福州10小時可達北京,4.5個小時即到深圳。
其次,我省已基本形成以福州為中心城市的4小時交通經濟圈。日前,福泉高速擴建、福銀高速公路南連接線等一大批高速公路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第三,市區到五區八縣交通越發順暢。2010年,多條道路建成通車,福州東、南、北方向新增3個快速出城通道,灣邊大橋、機場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漁平高速公路先后建成,從市區上機場高速后,去長樂機場只需半個多小時,市區新店到連江貴安,車程僅10多分鐘,福州至平潭車程縮短一半。與此同時,福州市正在加快淮安大橋、林浦大橋、螺洲大橋、瑯岐閩江大橋、福泉高速擴建福州段、漁平高速延伸線平潭復線橋等一大批工程的建設。福永高速公路2013年建成通車后,市民去永泰只需半個小時。
福州市內外部交通都以喜人的速度發展,福州偏安東南一隅,“閩道更比蜀道難”成為歷史,福州旅游發展的交通瓶頸得以大大緩解。
2 新交通形勢下福州旅游業發展變化
隨著福州旅游交通形勢的變化及部分旅游景點的建成開放,福州市旅游業態已發生明顯變化。
2.1 促進福州市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轉型
一直以來,福州在全省旅游布局中處于尷尬的局面,是旅游輸出地及入閩旅游的中轉站。但隨著三坊七巷等景區的逐步建成,隨著交通的改善,特別是高鐵的開通,來自高鐵沿線江浙一帶的旅游團明顯增多。2011年春節期間,短短幾天,福州郊區的溫泉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8.8萬人次,同比增長55.45% ,其中長三角游客不在少數,甚至還有加拿大、美國、韓國、日本、土耳其等國家的游客[1]。從表1也可以看出,自2009年始,福州旅游接待人數增長率明顯提高。福州從旅游客源地逐漸向旅游目的地轉型。
2.2 環城游憩帶初現雛形
受益于五區八縣交通改善,福州環城游憩帶初現雛形。日前,全市不同類型鄉村旅游點已發展到80多個;鄉村旅游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福清天生農莊、永泰天門山景區等3家景區躋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行列;連江黃岐海鮮品嘗活動、貴安、桂湖溫泉旅游、閩侯賞花摘果活動、閩清古民居溫泉旅游、永泰山水生態旅游、溫泉度假旅游、長樂海濱旅游等景區景點大量開發,各鄉村旅游點主要集中在距福州30~70公里的半徑圈內,這些鄉村旅游地主要沿交通線呈不均勻的放射狀分布[2],成為福州市民周末、小黃金周休閑的最佳選擇。
*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科研項目(JAD7189S)。
2009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僅閩侯9家鄉村游景點就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10月4日至6日每天都接待游客逾萬人次。
2.3 自駕游迅速發展
2009年底福州私人汽車保有量達256527輛。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自駕游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特別是周末和小黃金周,兩三天的時間使一日自駕游及中短途自駕游成為可能。據統計,福建省各大景區自駕車游客中福州市民比例達四成。僅2010年國慶期間,泰寧就接待自駕車6500余輛,武夷山景區日均接待自駕車1900余部;太姥山日均接待自駕車約1200輛[3]。周末雙休日,環城游憩圈的鄉村旅游基本都以自駕游的形式開展。
3 新交通形勢下福州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3.1 旅游吸引物開發深度不夠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有2200多年歷史,有眾多文化遺跡,溫泉資源豐富,品位上乘,目前已基本建成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坊及多個溫泉度假村,使福州旅游產品煥然一新。但各項旅游吸引物開發深度不夠,不能產生有效的旅游影響力。以福州市拳頭旅游產品三坊七巷為例,為修復三坊七巷,原居民基本遷出,少了鮮活的市民生活的點綴,三坊七巷成為一個靜態博物館,而旅游者往往對原住民的生活甚感興趣;其次,三坊七巷修復一新,少了許多文化古韻;第三,三坊七巷作為福州文化民俗最好的載體,卻沒能充分展示福州民俗文化,南后街原有的花燈、紙傘等手工藝品鮮見;第四,南后街招商引資出現偏差,與文化旅游無關的商家進駐,與三坊七巷傳統氛圍不符合。以鄉村旅游為例,福州市鄉村游景點多數為村民自發建設,投資少,經營規模小、缺乏知名的鄉村游品牌;鄉村游的管理和服務人員大多是景區周邊的農民,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經營管理不規范,服務標準化水平低。因此,福州旅游產品還應進一步精細化開發,力求建成一批高規格、高水平的旅游產品。
3.2 旅游線路設計欠成熟
成熟的旅游線路應該是順應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連接各精華景點,充分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福州的地方性在于閩都文化及造福民眾的溫泉旅游資源。據調查,福州各大旅行社的地接線路多為一日游或二日游,一日游主要游覽西湖、三坊七巷及林則徐紀念館,二日游增加涌泉寺、馬尾船政局、羅星塔等??梢钥闯觯诰€路景點的選擇上,多從經濟角度出發,選擇免費景點。一些具有典型歷史意義的景點沒有納入旅游線路中。如本應是主要景點的三坊七巷由于昂貴的門票及講解費用,被編排成自費項目,大多數游客由于經濟原因選擇放棄,僅僅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逛南后街、品嘗小吃,因此大多數旅游者產生認知誤差,以為三坊七巷就是南后街,三坊七巷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閩都中心文化的載體還有烏山、于山等,鮮有旅游團光顧。停留時間短,導致游客在福州的吃住等消費較低,不足以帶動整個福州旅游經濟的發展。此外,作為溫泉之都,福州的溫泉旅游產品盡管有所推介,但把溫泉度假旅游和閩都文化旅游組織在一起的線路比較少。福州市于2011年春節期間推出五大系列,十五條旅游精品線路[4],這些線路針對的客戶群體不明確,線路景點同質性強,吸引力較差,可操作性不強。要加快福州旅游的發展,在旅游線路安排上還應再考慮。
3.3 景區解說系統不夠完善
解說系統是景區環境教育、文化傳播的必要手段,特別是隨著散客比重增加,自駕游盛行,完善的解說系統顯得尤為重要。景區解說系統包括硬件解說系統和軟件解說系統,軟件指的是人員解說,硬件包括導游圖、導游畫冊、牌示、錄像帶、幻燈片、語音解說等,而牌示又包括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點牌示、忠告牌示、服務牌示等[5]。
3.3.1 導游解說能力有待加強
一直以來,福州旅行社多為組團業務,接待業務有限,與之相適應,全陪導游數量較多,地接導游較少。隨著福州旅游格局的變化,熟悉福州景區景點、住宿、餐飲,并能進行熟練講解的地接導游不管在質上還是量上都跟不上旅游發展的需要。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文化、閩江游等歷史文化類的旅游產品,必須要靠導游的優秀講解才能出彩,而一向習慣于全陪業務的導游顯然缺乏這方面的文化素養,經常采用放羊式的導游方式,不能向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講解服務,嚴重損害旅游者的利益。盡管市旅游局等相關部門近幾年加強導游員年審,對導游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并著力培養景區講解員,但難解燃眉之急。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3.2 硬件解說系統有待完善
目前福州市各景區對硬件解說系統沒有進行高規格的專業性規劃,很多景區沒有導游圖、導游畫冊、錄像帶等,有些景區沒有全景牌示;解說簡單,絕大多數指路牌示沒有說明距離及所需時間,景點牌示也是三言兩語,沒有道出內涵;高科技手段使用少;設計制作粗糙,絕大部分景區僅有漢語解說,沒有中英雙語解說,達不到國際例行規范要求。
3.4 區內交通設施不夠完善
福州地處福建的中部,境內多山,以公路交通為主。盡管交通有了很大發展,但從福州市區至各郊區旅游景區的交通干道多為國道、省道、縣道,公路等級低且路況較差,路面狀況有待提高。從市區到下轄縣所在景點車程須一兩個小時甚至更多。如福州城區至晉安區北峰日溪鄉的北斗洋、臥龍谷、桃源溪等景區的公路個別路段坑坑洼洼,而且僅有兩車道,旅游旺季擁擠、危險,還有很多道路缺乏必要的交通指示標志,給游客們造成不小的困擾。
4 新交通形勢下福州旅游業發展措施
4.1 深度開發旅游吸引物
作為旅游目的地,福州旅游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外地游客剛開始認識福州,因此口碑宣傳非常重要,這也要求福州最早推出的各旅游景點要進行精細規劃、設計和開發。
4.1.1 閩都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
閩都歷史文化是福州旅游業的精華,景點集中在城市中心區及五區,有待進一步提升,應力求通過這些載體,深厚的歷史文化能很好地得以旅游表達。因此建議:第一,加強參與性,如福州三坊七巷可在一些古民居中開辟一定的手工制作區,一房一工藝,采取前店后廠的形式,前店銷售,后廠參觀、學習、制作手工藝品、傳統小吃等,最大限度充實三坊七巷內涵;第二,提高歷史文化內涵,看景不如聽景,歷史文化內涵的提升要靠講解質量的提升。
4.1.2 鄉村旅游的深度開發
第一,政府應幫助村鎮拓寬投資渠道,擴大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投資規模;第二,統籌規劃,避免各村鎮旅游產品雷同化趨勢,盡量做到一村一品;第三,管理服務力求規范化,加強服務技巧的培訓。為規范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省旅游局于2010年出臺了《福建省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地方標準,并展開評定工作,旅游管理部門應借評定契機,對鄉村旅游規劃、開發、管理進行指導及監督,以促進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4.1.3 溫泉度假旅游的深度開發
2010年福州順利入選首批“中國溫泉之都”,為溫泉旅游開發奠定了品牌基礎。福州溫泉旅游資源豐富,儲量大、埋藏淺、水溫高、水質好,近幾年也開發了多個不同檔次的溫泉度假區,目前正在建設三大溫泉旅游片區,即貴安、桂湖、中心城區三大溫泉旅游片區,未來福州溫泉旅游度假區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各種旅游需求。而福州溫泉旅游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在全國范圍內樹立起明星品牌,在全國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壟斷性的溫泉旅游度假區。因此政府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大目的地營銷力度,擴大營銷效果,使福州溫泉度假旅游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熱點旅游產品。
4.2 科學設計旅游線路
旅游線路應把區域最精華、最具有特色、異質的旅游景點奉獻給旅游者。針對不同的旅游者群體,要提供不同的旅游線路。
4.2.1 提供給外地旅游者的旅游產品
對于遠道而來的外地旅游者,應提供最具地方個性并有一定開發基礎的旅游產品,如三坊七巷、馬尾船政局、烏山、于山、閩江及各溫泉度假村。三坊七巷、烏山、于山都處于市中心,位置緊鄰,應聯合成片規?;_發,將其打造成為最核心的閩都文化旅游產品,三坊七巷的門票收費問題還應商榷。旅游不僅是個經濟產業,同時也是文化產業,旅行社將三坊七巷作為自費項目無可厚非,作為企業具有其贏利訴求。否則高門票導致高團費,高團費會排斥部分對價格敏感的旅游者,因此最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給旅游者傳遞錯誤信息――南后街就是三坊七巷,不利于福州歷史文化的傳播。此外,減免門票是否確實會造成旅游收入減少,這個可以做個比較深入的研究,杭州西湖是個參考案例,西湖免門票,旅游收入不減反增。
4.2.2 提供給本地旅游者的旅游產品
對于福州居民,應提供以休閑健身功能為主的鄉村一日游產品和溫泉旅游產品,旅游線路的編排要求異質化,如閩清的宏琳厝古民居、白巖山、大明谷或黃櫧林是不同類型的旅游景點,可以很好串連在一起。不宜同類型旅游景點組成一條旅游線路。
4.3 完善景區解說系統
4.3.1 加強導游地接培訓
近幾年的導游年審制度對提升導游素質及技巧有一定的作用。年審安排的課程,諸如溫泉游、三坊七巷游、閩江游、福州概況、導游服務技巧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還要看到,這種短期集中制的類似大班授課的培訓,導游被動聽課,且不加以任何考核,聽課效果要打個問號,因此,建議除年審集中培訓外,還應以旅行社為單位,以網絡技術為基礎,開展網絡日常培訓,內容包括名景點講解視頻及福州市歷史文化知識,培訓常規化和實地化,最后全市統一組織書面閉卷福州旅游知識考試,強制導游人員了解記憶福州旅游的相關知識,提高歷史文化素養。
4.3.2 完善景區物質解說系統
提高對解說系統重要性的認識,進行專門的解說系統規劃。向旅游者免費發放景區導游圖、景區小畫冊,牌示種類建設齊全,文字表達力求有深度,使用中英文標注。
4.4 完善區內交通系統
政府應加大投資,加快建設通往各旅游景區的道路,早日建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道路網絡??h與縣之間最少都要有二級公路相通,各鄉鎮之間有條件的爭取通柏油路。其次,進一步加強原有公路路面的升級改造,提高景區基礎設施和道路的等級。第三,完善道路公共交通標識系統。第四,加快公路沿途的服務設施建設,如沿途加油站等,為游客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駕車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秀冰,湯淌.福州市春節共接待游客360多萬人次[N].福州晚報, 2011-02-09.
[2] 李燕燕,王璐,文燕茹,樊冀琳.福州環城游憩帶旅游地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征[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9): 6-9.
[3] 儲白珊.“十一”黃金周福建省旅游收入44.9億[EB/OL].新華網福建頻道. fj.省略/nnews/2010-10/08/content_21069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