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聲醫學課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項新研究發現,常見于魚油中的ω-3脂肪酸能預防可能導致失明的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是襯在眼睛內面的感光組織,如果出現病變,就會影響視力,嚴重者還會失明。例如在早產兒中常見的視網膜病,它會導致在視網膜中異常血管的生長,造成視網膜與眼睛后部分離,導致視力喪失或失明。研究人員發現,給小鼠喂食含有豐富ω-3脂肪酸的食物,可預防其視網膜中血管的異常生長。經過進一步分析,起保護作用的是5-脂氧化酶。這項研究顯示,進食適量的魚或ω-3補充劑能保護機體不患視網膜病,這項發現也許還能幫助科學家們找到一種利用ω-3脂肪酸來治療眼病的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程度男女有別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不過也有人認為善良的性格來自后天培養。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基因和環境對形成有益社會的性格都有作用,但男女有別,女性天生更加善良一些。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對958對雙胞胎進行了調查,其中既有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也有存在基因差異的異卵雙胞胎,以研究基因和環境各自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性格。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方式,主要關注這些雙胞胎有益社會的性格特征,涉及公民責任、工作義務、樂于助人等方面。結果顯示,基因和環境在形成善良性格方面都有作用,但人與人之間不一樣,且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的善良性格在約50%的程度上來自于基因,而男性的這一比例只有約20%,即男性的善良性格主要靠后天培養。換句話說,女性“人之初,性本善”的程度要高于男性。研究人員指出,在人性是否“本善”這個問題上存在許多爭論,本次研究支持的觀點是人與人不一樣,有的人受基因影響天生更為善良,而有的人則受后天環境影響更大,這也說明應該多進行有益社會的教育和培養。
鉛污染可能導致孕婦血壓升高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鉛污染會導致孕婦血壓升高。即便血鉛含量低于規定標準,孕婦的血壓也會大幅上升。
為了解鉛污染與孕婦血壓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對285名孕婦進行了研究。1/4被調查對象的血鉛含量約為10微克/升。雖然這一水平遠低于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規定的標準,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孕婦的血壓也會大幅上升。研究人員指出,和兒童一樣,孕婦對鉛污染高度敏感。孕婦長期高血壓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先兆子癇、驚厥甚至心臟病。因此,要保證孕婦身心健康,應降低她們工作和生活環境中的鉛污染。
老人多練快步走可提高記憶力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老人每周三次快步走,可提高記憶力測試成績,增大負責記憶形成的大腦海馬區,延遲甚至逆轉老年人腦萎縮風險。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指出,老年人的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更驚人的是,為期1年的中等強度鍛煉不僅會緩解腦萎縮,而且可以逆轉腦萎縮。大腦海馬區增大最多的老年人,其大腦神經營養因子(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的血液生長因子)水平也相對更高。鍛煉可促進神經生成,或者促進神經干細胞轉化為成熟的發揮作用的神經元。鍛煉不僅有助于防止一般的智力減退,而且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癥。
黑巧克力抗氧化能力優于超級水果
藍莓、蔓越莓等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有益健康,被稱為“超級水果”。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黑巧克力的抗氧化作用更強,堪稱“超級食物”。
研究人員對比了同樣重量的可可粉和水果的抗氧化性,結果發現,可可粉的抗氧化性更強,而且含有更多的黃烷醇。研究人員還對比了黑巧克力、可可、巧克力熱飲以及“超級水果”藍莓、蔓越莓、石榴、巴西莓果汁的抗氧化成分比例。結果顯示,與果汁相比,黑巧克力和可可抗氧化能力更強,所含黃烷醇和多酚更多。黃烷醇和多酚不僅有助于防止皮膚皺紋生成,還能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巧克力熱飲“成績”最差,幾乎不含抗氧化成分,其原因可能是加工過程破壞了營養成分。
幼兒常吃垃圾食品影響智商
英國研究人員多年隨訪1.4萬名兒童后發現,3歲以前攝取垃圾食品較多者,日后智商可能低于同齡人。
這項研究涉及1991年和1992年出生于英格蘭西部的1.4萬人。研究人員在研究對象3歲、4歲、7歲和8歲6個月時分別要求他們的父母回答調查問卷,了解研究對象的飲食種類細節。當研究對象長至8歲6個月時,研究人員用韋氏智力量表測試他們的智商。結果顯示,在4 000名數據完整的研究對象中,3歲前食用加工食品較多者與注重飲食健康者智商存在明顯差異。
至于垃圾食品影響智商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為,以加工食品為主的飲食缺少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的維生素和其他元素,而大腦發育的主要階段在生命早期。生命最初3年,大腦發育最快,這一階段良好的營養能促使大腦最佳發育,等到3歲時,大腦發育開始減緩,飲食對它可能沒有多大影響。這并不意味著絕對不能給孩子喝碳酸飲料、吃炸薯條或比薩餅,但不能以這些食物和飲料為主。
酗酒致死率超過艾滋病和肺結核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的《全球酒精政策狀況報告》表明,全球每年死亡人數中,近4%的死亡是由酗酒造成的,每年約有250萬人的死因與酗酒有關,酗酒正成為比艾滋病、暴力和肺結核更可怕的健康殺手。
報告表明,酗酒的危害對于年輕人來說尤其致命。在世界上,酒精已經成為15至59歲成年男子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酗酒容易導致危險行為,目前在巴西、哈薩克斯坦、墨西哥、俄羅斯、南非和烏克蘭非常普遍,在其他國家也漸成趨勢。報告認為,目前,許多國家都沒有采取有效的酒精政策和預防規劃來遏制飲酒造成的死亡、疾病和傷害。提高稅負是抑制過量飲酒,尤其是在年輕人中抑制過量飲酒最有效的辦法之一。限定購酒和飲酒的年齡限度,以及調節司機的酒精濃度同樣能減少濫飲酒精。
四部委嚴查問題火鍋底料
一些餐館使用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制作火鍋底料,引起媒體和社會廣泛關注。近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部門針對問題火鍋底料等聯合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從生產、經營和使用等環節,對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進行專項檢查。
生產環節重點檢查企業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劑,是否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和有關標簽標識要求,標簽標識內容是否完整、清楚、明顯等。經營環節重點檢查商家是否違規經營,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標簽、說明書和包裝是否符合規定,復合食品添加劑是否在標簽和說明書中標識各單一食品添加劑品種的通用名稱以及含量等。使用環節重點檢查商家是否嚴格按照規定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否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質的違法行為等。
對于在食品調味料中添加罌粟殼、罌粟粉、工業石蠟等非食用物質,以及超范圍、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涉嫌造假、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將從嚴、從重、從快處罰。四部委還要求食品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食品行業協會將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納入信用體系,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和信用獎懲機制。
“嗅癌犬”能辨腸癌
日本研究人員“培養”出一條“嗅癌犬”,它可以從人的呼氣或糞便中嗅出這個人是否患有腸癌。據報道,“嗅癌犬”可以為研發“電子嗅癌鼻”提供思路。
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的超聲教材的內容比較簡單,只是簡單介紹超聲診斷原理、正常聲像圖和異常聲像圖之間的區別,超聲診斷學與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學科的教學不同步,往往出現講到的相應系統疾病的超聲特征時,相關疾病在內科學、外科學中并未講解,學生無法理解超聲診斷與疾病特征之間的關系,不利于學生對疾病超聲診斷的整體認識,而且容易造成學生診斷思維的混亂。此外,超聲診斷學內容具有綜合化、融合化的特點,超聲診斷學教學學時少(20~30學時)與教學大綱規定教學內容多、超聲診斷學概念抽象、相關專業知識更新較快等諸多問題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聲診斷學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強調超聲診斷學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外,應重點強調臨床常見病的超聲診斷原則及鑒別診斷。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活及臨床實踐,多舉例,聯系疾病講解分析,如講到超聲檢查時,讓學生回憶以前體檢或到醫院做超聲檢查的經歷。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超聲診斷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課程與臨床課程的匯合點,在超聲診斷學教學實踐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超聲診斷學以后能夠迅速判斷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超聲波檢查,以及選擇什么樣的影像檢查手段是最優的(比較影像學范疇),能夠理解超聲診斷報告的內容,從而及時準確地對疾病做出診斷。在每次授課結束前,授課教師應對本次授課及近期授課內容做簡要總結,突出了超聲診斷學的課堂教學重點,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優化超聲診斷學的教學課程,合理安排超聲診斷學的講解內容,是一門需要長期練習的技巧。
二、加強對學生超聲診斷思維方法的培養
我國傳統教育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卻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超聲診斷學是醫學中的形象思維學科,觀察超聲圖像時要有三維立體思維概念,改變學生單純的平面觀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體思維習慣,對學好超聲診斷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可以從不同方位和角度觀察病變的回聲強度(強回聲、等回聲還是低回聲)、形狀是否規則、最大直徑、病變的邊緣是否清晰以及鄰近組織器官的壓迫或浸潤情況。超聲診斷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思維習慣在日常學習和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較好地掌握利用超聲波分析診斷疾病的正確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診斷能力,如條件允許,可以將便攜式移動彩色超聲診斷儀(床頭彩超)帶進課堂直接應用于理論教學,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彩色超聲診斷儀(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電圖教學過程中),以增加學生對本課程的感性認識,此外,我校設有超聲診斷實驗室,擁有多臺教學用彩超,使學生都能上機操作,讓他們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
三、改進超聲診斷學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
超聲診斷學需要從觀察圖像來診斷疾病,傳統的教師講授利用板書、掛圖或繪圖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對一些內容難以理解,單純依靠死記硬背,遺忘較快,使學生在超聲診斷學的學習中總處于被動狀態。采用多媒體輔助超聲診斷學教學具有形象、動態、直觀、交互式等優點,可以真實形象、直觀具體地反映超聲波診斷的特點,為超聲診斷學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超聲診斷學目前最主要的教學手段,使傳統的超聲診斷學教學思想和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多媒體教學雖然已廣泛應用于超聲診斷學的課堂教學,但超聲診斷學多媒體教學中也應注意在幻燈制作上必須多下功夫,教學內容難度適中,重點突出,圖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對比鮮明(在超聲診斷學教學實踐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較好),適量加入動畫、聲音或實際患者超聲診斷錄像,對超聲圖像加以講解、分析,可以極大提高超聲診斷學的教學效果。避免對超聲診斷學教學幻燈片的簡單復述,放映幻燈片過程中避免速度過快,講授時語速適當,講到重點時應放慢速度,給學生思考和記憶的時間,善于使用肢體語言(例如眼神、聲音和動作等)突出超聲診斷學的重點知識和內容,注意語音、語調的變化,最好在講授過程中能做到抑揚頓挫。超聲診斷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但是不能過分依賴,應根據超聲診斷學教學的需要和特點,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融入實物標本、教學模型等傳統教具,使超聲診斷學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激發學生對超聲診斷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實現突出超聲診斷學的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利用聯想式、啟發式、探討式和回顧式等教學方法,把難懂的超聲診斷學概念、專業術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便于學生課后復習記憶。有些重點部分,還可利用板書等傳統教學手段。必要時可采取PBL教學法或CBL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激發培養學生對超聲診斷學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盡量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有利于學生對超聲診斷學課程難點、重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實際工作能力。
四、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師生溝通
超聲診斷學的教學需要有針對性,不能簡單地利用“填鴨式”教育完成超聲診斷學的教學任務,否則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醫學生的學習是長期持續的過程,并且應該持續終生。目前,一般醫學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將所有醫學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因為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支撐醫學生終身學習的是對醫學的興趣和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也是每個醫學生學業、事業成功的關鍵和決定性因素。現代大學醫學教育學強調醫學生是醫學學習的主體,醫學生應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的能力,但是目前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大多為“80后”、“90后”的獨生子女,以“90后”的獨生子女居多(對這一群體筆者并無偏見),但客觀上不少學生在自立方面比較薄弱,依賴性較強,自理能力較
關鍵詞:介入超聲;教學
Abstract: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ltrasonic medicine.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about studying the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suggest the teaching method on ultrasound guided needle biopsy in intership.It'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knowledge about ultrasound for few hours of class ,the teaching mod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Teaching
超聲醫學是影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X線診斷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計算機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PET)等構成了臨床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診斷技術[1]。近年來介入超聲發展迅速,可應用于實質性臟器病變的穿刺活檢,穿刺抽液,超聲引導下乳腺腫塊切除術,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術等,其中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因為應用廣泛,較易掌握,是一名合格的超聲醫師必須掌握的臨床操作,也是醫學生應該熟悉的超聲課程。但目前,介入超聲僅占課堂教學的兩個學時,而實踐課沒有安排,因此希望學生僅從教師的課堂講解中,了解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具體操作方法有較大難度,因此如何利用學生短暫的實習期就尤為重要。
1目前介入超聲診斷的教學形勢
隨著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超聲診斷在一些臨床學科診療疾病過程中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診斷手段,由于超聲具有實時、靈活、無放射性、準確性高等優點,成為臨床穿刺活檢的首選引導方法。目前超聲醫學教學尚存在以下問題:①超聲醫學相關課程較少,主要課程僅有醫學影像學、超聲診斷學等。非醫學影像專業超聲醫學課時所占比例極小,甚至超聲診斷學僅作為選修課程之一,而醫學影像專業的必修課超聲診斷學,也因學時較少,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證。②教材內關于超聲造影、三維重建、彈性成像、血管內超聲、介入超聲等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的教材也較少[2]。③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者不能很好的結合,超聲診斷是實時動態的過程,不是靜態斷層圖像,因此課堂教學所學理論內容難以通過實踐課一一顯示,學生動手能力訓練少,重理論輕實踐成為普遍現象,學生操作技能、診斷能力還有待加強。④介入超聲屬于有創檢查,常規的實踐課時安排極少甚至沒有排課,因此如何利用學生超聲科輪轉實習期了解并且基本掌握介入超聲的操作要點以及適應癥就非常重要。
雖然各所學校超聲教學存在的問題有所差異,但上述問題的存在還是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作為超聲診斷教師,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把握理論知識,又能將實踐與理論很好的結合,就必須積極改善學生培養方式,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系統、先進設備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2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在超聲教學的授課中,由于超聲成像原理抽象復雜,學生短期內很難掌握,教學效果不太理想。超聲檢查有灰階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M型超聲等多種實時顯示方式,不同于其他影像學檢查,圖像的成像及觀察都是在動態中進行,檢查不受時間限制,這是超聲檢查的極大優勢。超聲掃查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同的角度、手法可以產生無數個切面,這也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因此將超聲教學分成兩大部分,在課堂講解中,將原理、超聲圖像改變、臨床醫學有機結合,使學生了解超聲診斷的要點、適應癥、診斷價值。而超聲各個切面的具體操作手法及技巧應安排在實踐課重點講授,同時結合動態圖像,回顧理論課的內容。這樣既節約了課時,又保證了教學效果。
介入超聲診斷學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到解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等多專業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3],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順利完成介入超聲檢查的前提條件。在實習中應教會學生,除了要具備較強的超聲診斷能力,還要建立一定的臨床思維,只有這樣全面分析,才能增強介入超聲的成功率,減少病人的痛苦,增加介入超聲的臨床診療價值。更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種有創檢查,必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介入超聲的風險,掌握各種臨床操作的適應癥、并發癥及相關處理方法。
3實踐課中的具體授課方法
超聲診斷學是形象思維學科,介入超聲需要有很強的空間觀念,尤其是建立良好的立體思維習慣對介入超聲的順利操作意義重大,而學生腦海中的解剖斷層圖像,很難與實時動態圖像相聯系[4]。因此學生在實習期接觸超聲圖像時,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立體結構和相互間的毗鄰關系,改變學生的平面斷層觀念,將靜態斷面圖像與動態圖像之間進行轉換,建立空間觀念,幫助學生養成立體思維的習慣,將有利于理解、分析圖像,提高穿刺的準確性。
目前介入超聲臨床應用最多的是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穿刺活檢槍及活檢針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在正式穿刺之前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活檢槍的使用,在操作的實施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活檢針的安裝及標本的收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結合具體病例,實地講解穿刺活檢的適應證,強調適宜探頭、相應型號穿刺針的選擇,穿刺活檢的進針部位、角度、深度。穿刺點的選擇至關重要,比如肝臟占位穿刺活檢一般選取肋間或肋下進針,針道距離盡可能短,占位表面應覆蓋一部分肝臟組織,穿刺應避開重要血管及臟器,根據占位大小選擇取材長度等等。
不同的臟器穿刺活檢術既有共性,又有差別,首先要掌握共性的部分,然后再了解不同組織器官穿刺的各自特點。因為這是一項與臨床密切相關的操作,最好是臨床醫師在場時現場就該病例進行討論學習,了解穿刺活檢的臨床適應癥、禁忌癥、注意事項、出現并發癥時的處理方法,使學生留有深刻的印象。
4培養實際操作能力、認真寫好超聲報告
實習中適當給與學生上機機會,具體操作中應該強調注意病人、探頭部位、穿刺點的選擇及穿刺中應注意的事項等關鍵問題。強調超聲診斷特點,超聲圖像無固定切面,可根據不同檢查部位進行任意切面掃查,以清楚顯示針道及穿刺目標為最終目的,盡量避開重要臟器、血管,針對不同器官穿刺的超聲引導方法,對學生進行有序、系統地訓練。在臨床實習中,注重對學生影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教師單純地看圖講解更具有實際意義。
超聲診斷報告是超聲診斷的重要部分[5],可以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還能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參考,寫好診斷報告有利于學生對臨床實習中遇到的病例進行分析總結,如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診斷報告就是對整個穿刺過程的簡要描述,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對該穿刺的足夠了解。教師須認真修改報告,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準確使用專業詞匯,客觀書寫報告內容。
規范的超聲診斷報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超聲觀察的內容及超聲診斷的結果。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超聲報告內容首先應對穿刺目標作出簡單描述,消毒鋪巾局麻,穿刺點的選取,穿刺針型號,取材數目、質地、色澤,穿刺中及穿刺結束后患者的反應,若有不良反應還應記錄相應的處理步驟及結果等全過程。實際教學中要向學生仔細講解超聲診斷報告的書寫要點,并對不同組織器官的穿刺活檢給出具有代表性的報告范例。
總之,臨床實習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甚至于在介入超聲教學中,其重要性要遠大于課堂教學。教師應注重結合臨床知識,開拓學生思路,通過實習期間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必要性,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今后超聲醫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游宇光,葛貽瓏,葉軍,等.臨床醫學超聲分流專業《超聲診斷學》教學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9):1161-1162.
[2]許維新,郭光友,魏吉慶,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張萬蕾,李建國,周慶環,等.超聲醫學的發展趨勢及超聲醫學教學的探討[J].中國醫學探討,2008,5(3):13-15.
1 復習解剖及病理學知識
人體的解剖結構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較好地了解正常的大體解剖和斷層解剖,才能正確認識正常組織的超聲圖像和鑒別異常圖像,并能對病變做出準確定位和診斷。因此,應對解剖知識進行復習,使學生迅速建立整體和空間概念,為深入理解超聲圖像打下基礎。同一種疾病不同的病理結構是超聲圖像不同的依據。因此,在講述每一種疾病時,應結合病理學,加深學生對圖像理解的深度。
超聲診斷學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多方面的臨床知識,它的基礎是物理診斷學及病理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對總論即物理診斷基礎部分作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否則會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其次,講解圖像內容要結合大體的病理知識及臨床診斷知識。例如:講授門脈性肝硬化時,要對其中的知識點做引導式講解,肝臟回聲粗糙,形態縮小是由于肝小葉被破壞,假小葉形成及結締組織組織增生所致。門脈增寬、脾腫大是由于肝內血液循環障礙使門脈高壓所致。當肝功能減退及門脈系統毛細血管內流體靜壓增高使膽囊壁水腫呈現“雙邊影”。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基礎理論,又做到基礎和臨床相關聯。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增強其橫向思維能力,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疾病,增強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超聲診斷學入門較難,精通更難,一個好的超聲診斷醫師必須了解各科有關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述、體征、病程、實驗室檢查,才可避免出現漏診、誤診,并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診斷。
我們在講解圖像內容時結合臨床診斷知識,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理論知識,又和臨床結合,使學生能夠很快融會貫通,很容易理解各種疾病不同的超聲圖像表現。
2 歸納總結,化繁為簡
超聲診斷學內容繁雜,比較難于理解和記憶,有一些內容很混淆。在教學中,我們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化繁為簡,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其學習效率。例如:腎囊腫、肝囊腫及胰腺囊腫,它們的基本圖像都相同:即囊腫的聲像圖。但因他們生長于不同的臟器,又造成不同的繼發病變,因此繼發的聲像圖又都有所不同,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比較,使幾種不同疾病的超聲診斷既容易記憶,又容易區分。
3 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理解快
超聲檢查具有以下的特點:超聲圖像是隨著探頭方向、位置而變化,所有診斷均在圖像動態顯示的過程中進行,而一些疾病的診斷往往具有多種顯示方式,例如腎動脈狹窄的診斷就需要使用二維、彩色多普勒血流圖、頻譜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等多種的顯示方式的圖像來進行綜合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學生對圖像的判斷相對來說更覺得抽象,理解難度更大,學生靠死記硬背遺忘率高,以致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的出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單純使用文字及靜態圖片講解較易使內容過于枯燥和抽象,學生聽講后僅憑想象難以理解而對課程提不起興趣, ,教師也因難以表達清楚講解費時更多的問題,多媒體課件上機帶教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它甚至可以有活動影像;超聲檢查中的動態聲圖像,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得到充分展示,使教師在講解圖像中讓學生覺得更直觀,從而可很快建立起形態學思維,亦可很快理解。例如在靜脈血栓形成的超聲診斷中,是在二維圖像的基礎上增加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就能如檢查醫師一樣直觀地看到靜脈有無管壁的增厚、有血栓形成,動脈管腔有無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還可以從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上來判斷血流方向、速度、范圍及有無血流紊亂、中斷及側支循環的開放等等,充分理解血管中血流速度和頻譜曲線的變化。上機帶教讓他們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同時對操作所得圖像和臨床檢查結果作相應的討論和分析。這樣做不僅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及臨床應變能力。使他們思維靈活不拘泥于書本。為他們邁向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
以上是我們通過多年的臨床教學實踐,得出的關于超聲診斷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應用多媒體技術,以解剖學為基礎,以病理學為診斷依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重視前沿技術,科學選用教材,適合各個層面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超聲心動圖;MOOC;PBL;CBL;LBL;超聲培訓
隨著圍術期醫學的發展,應用超聲技術實施麻醉操作和進行即時診斷來實現精準醫療已成為麻醉醫生必備的臨床技能[1-2]。但由于心臟超聲技術較為復雜,涉及的知識面廣,同時有很多知識點難以理解,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該內容的教學需要。要以目前的理論授課、模擬教學及短期培訓使學習者完全掌握該技能尚有難度[3]。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是一種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技術,它的出現挑戰著傳統的教育模式。MOOC能觸及世界各地的大量學習者,對開放式教育產生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通過MOOC網絡平臺能夠為學員創造網上學習的機會,給更多學員提供系統和反復學習的可能[4]。在MOOC平臺基礎上,將基于問題/病例的學習法(problem/casebasedlearning,PBL/CBL)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聯合起來引入到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更適應時代的需要。
1對象與方法
1.1觀察對象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第三屆(2018年11月)——四屆(2019年11月)“中美心胸血管麻醉湘雅論壇”圍術期超聲心動圖技術培訓班學員30名/屆,共60名。
1.2教學方法
分成兩組:觀察組為PBL/CBL組教學模式(2019年培訓班學員),對照組為LBL教學模式(2018年培訓班學員),每組各30名培訓班學員。對照組學員男女比例為13:17,年齡31~42歲,平均年齡為(34.57±2.53)歲;觀察組學員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30~48歲,平均年齡為(35.33±3.2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BL為傳統教學模式組,即培訓班學員進入圍術期超聲心動圖培訓班后,按照傳統模式由授課老師授課學習(包括講座、模擬人教學以及臨床觀摩),見表1。PBL/CBL為問題/病例導向教學模式組,即培訓班學員進入圍術期超聲心動圖培訓班后,除了傳統模式的學習方法和內容外,提供新青年麻醉論壇(網絡平臺)的學習(即在2018年培訓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網絡平臺PBL/CBL的學習模式),同步教學課程并實現教學網絡化,結合PBL/CBL的學習模式進行現場教學,針對培訓班學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作出解答與指導,同時安排富有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的教師負責組織網絡病例討論,及時通知和組織培訓班學員參與討論。
1.3觀察指標
1.3.1學習考核成績以百分制計,分為三部分:(1)基礎理論考試:占總成績30%;(2)操作技能:在模擬教學中心對培訓班學員進行超聲心動圖標準切面獲取,冠心病、瓣膜疾病等病例分析方面的考察,占總成績的30%。(3)超聲心動圖圖像解讀:給出超聲心動圖圖像,培訓班學員需對圖像中的正常心臟結構或者病變特點做出正確的選擇,占總成績40%。
1.3.2教學反饋通過問卷調查、微信群的方式評價教學效果。重點調查培訓班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對圍術期超聲心動圖學習的興趣及獲取知識的途徑的選擇。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習成績的比較
比較兩組培訓班學員學習成績提示,兩組培訓班學員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超聲心動圖圖像解讀及總考試成績的得分較高,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2.2培訓班學員對教學滿意度的調查情況
60名培訓班學員均順利完成實習任務。比較兩組培訓班學員對圍術期超聲心動圖的學習滿意度情況發現:觀察組較對照組總體滿意度較高(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