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村農業發展工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年__*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農業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按照“橫抓基地、區域推進,縱抓龍頭、產業延伸,科學引導、政策推動”的整體思路,以大專院校等科研機構為依托,以推進有機示范鎮為重點,以有機認證、地理標志認證為突破口,加快推進培育發展有機農產品營銷組織,全面推進整建制有機農業示范鎮建設,在規范發展、龍頭企業的壯大、合作經濟組織運行、基地、示范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示范鎮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進一步顯示了有機農業的活力,現總結如下:
一、抓規劃。按照我鎮“全力打造有機農業鎮,生態旅游鎮,和諧新城鎮”的總體目標,結合我鎮各村實際情況,按照種植作物結構特點,制定了《__*鎮有機產業鎮三年建設規劃》。
二、抓調整。依托山東__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淄博__*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淄博蔬菜__*有限公司、淄博__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淄博__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__公司、淄博____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淄博__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發展企業,發揮鎮村推動作用,加快推進土地流轉步伐。規劃建設有機金銀花(元寶楓)、有機蔬菜、有機果品、有機雜糧四大類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爭取用3年時間,以__*、__、__莊、__為主輻射帶動發展有機金銀花(元寶楓)*萬畝;以__、__、__、__*、__*為主輻射帶動發展有機蔬菜3__萬畝;__*、__、__*為主輻射帶動發展有機果品3萬畝;以__、__、__、__、__*、__為主輻射帶動發展有機雜糧2萬畝。
三、抓基地。依托現有農業發展公司,力爭年內培育“*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個有機生態示范基地”建設。突出抓好投資____萬元的有機生態農業產業帶項目、投資720萬元的__*元寶楓種植項目、投資__萬元的__*智能溫控大棚項目、投資____萬元的__蔬菜繁育場新品種引進項目等總投資達3.7億元的14項農業重點項目建設。
四、抓標準化生產。加強標準化引導和管理,加大有機農產品檢測投入,建設鎮級有機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速測點,進一步完善有機農產品規范生產技術準則和監督措施,確保有機農產品質量。同時做好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技術支持工作,聘請技術人員進行授課指導,鼓勵農戶學知識學技術,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注重引導專業合作社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促其市場化運作和規模化發展。依托有機農產品基地,在全鎮范圍內推廣施用生物有機肥,在現有山東__有機肥廠、__有機肥廠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年內建設2家萬噸有機肥廠。
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入實施品牌農業戰略,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全市農業呈現出增長平穩、質效提升、結構優化、生態向好的發展態勢?,F將2016年全市農業工作總結如下:
一、糧食生產取得較好收成
受持續干旱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市糧食生產仍取得較好收成,預計仍維持在90億斤水平。據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統計,2016年我市夏糧播種面積501.04萬畝,單產415.61公斤,總產41.65億斤,比去年減少5.62%。據農情統計,全市玉米收獲面積為555.37萬畝,單產434.8公斤,總產48.3億斤,比去年減少4.2%。高標準打造省級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16個,面積59.3萬畝,帶動全市糧食增產3.9億斤。開展“土地深翻+整地鎮壓”試點100萬畝,預計年增產糧食2億斤以上。
二、農村改革穩步推進
一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確權登記頒證的村7574個,占有耕地村的95.38%,確權面積810.12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94.12%,基本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二是農村集體資產改制穩步推進。今年重點推進了城中村和城郊村改制,新完成改制村280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531個村完成了改制,占總村數的93.6%,其中7068個村進行了工商登記,組建了股份公司或經濟專業(股份)合作社,占完成改制村數的82.9%。在昌樂縣開展了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已有455個村完成了改革試點任務。 三是農村產權權能進一步釋放。認真落實《濰坊市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書管理辦法(試行)》,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書422本,涉及經營主體410個。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得到了較快發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321.5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33.9%。
三、品牌農業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堅持高標準規劃、大力度宣傳。在去年聘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濰坊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與品牌農業發展規劃(2015—2020)》的基礎上,今年又委托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進行農業品牌的整體策劃、包裝和推介,聯合濰坊電視臺舉辦濰縣蘿卜品牌大賽和濰坊市優質蘋果大賽,加大我市農產品品牌的對外宣傳力度。二是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登記注冊農民合作社20610家,比去年新增1473家,全市家庭農場達到5938家,比去年新增560家。啟動了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提升三年計劃,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施了赴臺灣農技培訓和赴荷蘭現代農業人才培訓計劃,完成培訓70人次。三是大力發展“三品一標”品牌農產品。積極引導山東海峽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濰坊海潤華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國家認監委審核,省內僅有的兩家有機產品認證與檢驗檢測一體化機構全部落戶濰坊。引導21家企業的52個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證書,并加強證后監管,提高品牌公信力。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向好
以爭創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為契機,市人大出臺了重要立法《濰坊市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條例》,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整建制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方案的通知》,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從“產”和“管”兩個環節入手,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繼續深化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工作,加強源頭管理。開展了放心農資下鄉活動、農資打假、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清源”行動等活動,從源頭上加強了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抽檢農藥104批次,出動執法人員9745人次,檢查企業2463個次,印發宣傳資料33.43萬份,受理投訴舉報案件120余件,查獲違法農資8萬多公斤,貨值43.47萬元,查處農藥案件365起,立案查處251起,結案220起。圍繞瓜菜、果茶、食用菌等產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創建,2016年新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鎮10個,新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園區56個,示范帶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年初以來,農業局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縣委九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2011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03元,人均增收976元以上的目標,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己任,以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為重點,積極理清思路,明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了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現將近期農業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業基本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我縣春耕面積26.6萬畝。為確保我縣春耕工作的順利進行,縣農業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及早部署,采取多項措施,齊抓共管,確保農業工作開展。
2、種子執法宣傳工作開展情況。2月24日,由鞏留縣農業局牽頭,組織縣公安、工商、質檢、農機、畜牧、法院、檢察院、供銷社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會后鞏留縣農業局全面安排部署了2011年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確保我縣春耕備耕期間農資市場秩序穩定,切實維護農民群眾權益,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配合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保障種子質量,維護農民權益和種子企業權益,鞏留縣農業局將聯合公安、工商、質檢、農機、畜牧、法院、檢察院、供銷社等單位開展農資市場大檢查活動。
二、設施農業建設情況
2011年我縣設施農業建設要在鞏固提高上下功夫,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設施農業發展要求,將建設任務統一安排在農業綜合開發設施農業基地和東買里鄉紅光村兩大溫室基地內完成。一手抓老棚改造生產,一手抓新棚建設,保持保量完成500座溫室和500座拱棚建設任務,做到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見效。一是抓好整體規劃,堅持“統籌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工作思路,重點抓好農業綜合開發設施農業基地和東買里鄉紅光村兩大溫室基地建設,其中農業綜合開發設施農業基地新
建溫室350座,東買里鄉紅光村溫室基地新建溫室150座;目前建設地塊已經落實,現已將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場。
三、當前農業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2、沼氣建設工作。2011年沼氣建設任務已分配到各鄉(鎮)場,沼氣技術人員正在進村入戶做好技術指導服務以及沼氣建設宣傳工作。
四、項目工作進展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預計到__年底,全鄉財政工商稅收實現入庫5000萬元,其中區級工商稅收實現3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4.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4.6億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00元,同比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6億元,同比增長14%。
二、以生態移民為重點的統籌城鄉發展穩步持續推進
一是加強了對參與全鄉生態移民企業的統籌協調工作。針對多個參與我鄉生態移民工作企業的不同情況,我們對有資金的企業采取措施促進了其加快啟動項目;對目前確實存在資金困難的企業,我們通過多次向上協調、反映,成功實現了業主替換,引進了國開金融作為大石—大灣項目實施主體,為下一步生態移民項目的順利推進創造了條件。二是加速推進生態移民工程。全力配合農司、投資方做好各移民項目立項、選擇規劃、用地規劃等工作;全面完成大石1、2組村民下山過渡安置,繼續做好大石村1、2組過渡費發放工作;已完成建新區征地拆遷、規劃設計、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推進二繞征地拆遷工作。全面完成一類人員農轉非及264人參保工作,加大對二繞重點人員的政策解釋工作。四是做好成洛大道東延線(五洛路)萬興段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大石村、大灣村部分村組外業丈量工作。
三、以安全有機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現代農業基地初見成效。以黃土異地建立的1500畝生態移民創業就業基地為依托,成功塑造“好農人”安全有機農業品牌,目前基地具備生產200余種有機蔬菜、500余頭有機豬、5萬只有機雞的能力,大力促進移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100萬元以上,對推進我鄉農業產業提升起到了明顯試點示范作用。同時,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建設萬興鄉農民災后重建安居興業建設現代農業種植基地,已組織66戶危房戶下山創業就業,并簽訂了申請書和土地承包合同。
(二)傳統農業發展深入推進。切實鞏固傳統農業,蔬菜、畜禽等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全鄉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23030畝;新發展養殖大戶5戶,養殖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存欄雞19萬只、生豬5530頭、鴨2896只,鵝2170只,肉兔1000只。
(三)有機農業發展積極推進。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推進傳統種養業向有機安全高附加值種養業轉變。建成有機蔬菜示范基地2個,種植面積 1500畝,生產品種達到200余個;有機雞養殖示范基地1個,存欄 5萬只;生態有機豬養殖基地1個,存欄 500余頭;新增有機認證品種40個,取得各類產品有機轉換證書3個,切實促進了傳統農業向高端、有機農業的轉變,實現了集體增資、群眾增收。
四、以就業創業為重點的富民惠民工程不斷鞏固深化
(一)抓好群眾就業創業服務。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消除零就業家庭全部完成目標任務,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期,培訓人數307人,創業培訓50人,辦理求職登記5人,新增轉移富余勞動力412人,新增創業126戶,新增小額擔保貸款13戶,涉及金額90余萬元,失業登記70余人。
(二)抓好扶貧濟困生活保障。針對全鄉各類貧困對象,制定機關干部扶貧濟困網格化管理制度、貧困群眾動態監管等多項措施,切實加強扶貧濟困工作。落實扶貧濟困資金48.8萬元,慰問貧困戶977戶,實施幫扶項目11個。冬春救濟發放大米 524戶,棉衣褲352戶,棉被379戶,共1255戶。扶持、引導、動員貧困體弱群眾全部加入大病互助醫療保險,做到了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三)不斷改善生產生活設施條件。投入資金440余萬元,改建梨園村、止馬店村道路共計11.3公里 ;已完成觀斗村2、6組道路建設的立項工作;規劃完成全鄉__年至__年村組道路建設規劃方案。全面做好農村安全飲水及大管網的維護、維修,保障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投入資金15.9萬余元對二繞施工損壞的水管網進行維修;深入推進“六大工程”和“四項專項”行動和農垃“三化”工作,完成了農垃點位的維修和新增、店招全面升級等重點工作,全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四)文教計衛事業加快發展。一是定期開展“百姓故事會”、“道德講堂”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二是全面落實計生獎、扶特扶政策,計劃生育率達95.4%;三是扎實開展社區教育特色工作,圍繞“實現偉大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相關教育活動20余次。四是繼續實施“兩費免收”共計2323人次,加強農村群宴管理,監管率100%。
五、以抗災維穩為重點的和諧萬興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嚴抓鄉域和諧穩定發展。加強不穩定因素調查摸底,對排查出的問題,及時研究,及時化解。全年處理各類共計72件次,辦理回復應急信件17件,辦理回復交辦信件6件,調解處理矛盾糾紛46起,化解共計3件次,確保平安創建活動深入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后,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著手,全面落實會議精神??h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縣各鄉鎮區、場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上報2019年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計劃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領導班子,并著手制定《某某縣2019年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和《某某縣農民教育培訓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對某某縣2019年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進行了規劃和部署。
二、落實培訓資金
各單位也相應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有關部門在安排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時也要按規定保證經費用于農民培訓。農民教育培訓的資金必須做到??顚S茫_保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設立培訓專項資金,自主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與交流。
三、制定培訓計劃
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實際,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鄉鎮區、農林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對如何制定好2019年全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獻言獻策,根據收到的各類建議和意見,縣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制定了2019年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四、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和服務指導
一是立足產業發展,分層分類培訓。今年開春以來,重點抓了柑桔、茶葉、煙葉和養殖業的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到目前為止縣鄉共舉辦了130期茶葉培訓班,培訓人數達6500余人,培訓班注重培訓實用性與技術性相結合,培訓內容涵蓋了有機茶園建設及管理、茶葉施有機肥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茶樹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茶葉加工制作及市場營銷等知識。柑桔辦也成立了多個服務小分隊采取分區輪流培訓方式,開展了柑橘春季技術培訓班140期。全縣橘農產銷形勢得到了解,生產意識加強,目標技術明確,橘農培管氛圍較濃,對柑橘凍后恢復充滿自信。
二是開展產業扶貧培訓,助力脫貧攻堅。今年上半年以來,某某縣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強力推進茶葉、柑橘、煙葉、蔬菜、養殖、林業、特種養殖等特色扶貧產業提質升級為主線,各部門認真籌劃、認真組織、認真實施,做到了技術培訓涵蓋各個貧困村,讓貧困人口擁有了一技之長,培育了“造血”功能與內生發展動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及下段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