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設計美學研究

      設計美學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設計美學研究

      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第1篇

      材料美

      汽車設計是一門龐大而復雜的學科,它包括了極其廣泛的范圍,無論是外在的車身設計、車燈具設計、內飾設計還是內部構造中如發動機設計,首先必須考慮所要用到的表現材料和內部材料。如何正確的選用材料是直接關系到設計美能否體現的物質載體,所以,材料在汽車設計美學中要素占據了首要的地位。

      材料是設計和產品制造過程中,審美信息的轉化和傳輸的載體。材料的美感主要通過材料本身的質感即色彩、紋理、結構、光澤和質地等特點表現出來。不同的材料,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人們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和聯想來體驗材質美感。汽車車身的主要材料是車身用鋼,其有良好的沖壓性能和焊接性能,并且有防銹、防蝕能力以及良好的表面質量。鋼材在車身上的使用在保證了其支撐功能,其堅固,硬朗的特點與車身所要求的材質特點相符,又如玻璃在車燈上的使用,皮革覆蓋的座椅,防滑材質覆蓋的方向盤,都是實現了其材料的本質美。

      功能美

      功能是指產品所具有的某種特定的功效和性能,由產品這種有用性功效在使用過程中給人們帶來的愉悅感,我們稱之為功能美。產品非純藝術品,它們需要符合實用功能目的性。功能雖不是產品設計的唯一目標,但卻是造物的首要目的,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必須滿足人們的某種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產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屬性,是人們審美的物質基礎,也是產品設計的核心。

      SUV系列車型能夠自成體系,同樣有其車型獨有的功能美。相比于普通轎車,其車身更高,接近角和離去角更大,同時由于其特殊的機身配置,路況應對能力更強。如JEEP牧馬人系列為了降低越野時飛石的撞擊,其前保險杠也向內延伸,同時加裝了前護板,以保護發動機與前懸掛組件。位于后尾窗上的第三制動燈,有助于行車安全。裝置全地形輪胎,比公路胎具有兼容性,全地形輪胎的粗獷花紋設計,比公路胎更大的胎牙間距,耐用性和在非鋪裝路面上的附著力要強于公路胎,是越野和公路性能兼顧的輪胎。在面對復雜路況時,SUV所獨有的配備展現了其獨有的功能美。

      形式美

      形式是材料和結構的外在表現,是由一定的線條、形體、質地、音響等可以為人直接感知的物質屬性所構成的整體。形式美法則是人們經過長期探索而歸納出來的,是以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為基礎總結出來的基本規律,其中包括整統一,于變化、調和與對比、分割與比例、節奏與韻律、均衡與穩定、動感與視覺規律以及光學的藝術效果在造型中的應用等。如果在汽車造型設計中合理亦或者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法則,造型師就有可能用高度的藝術技巧把正確的審美觀和思想感情表達在汽車的藝術形象上。

      汽車是以其形體占領人們視覺空間的,客觀上不但需求實用,而且要美觀。汽車造型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通過一定的手段,以其藝術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和社會現象,以藝術的感染力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悅。沃爾沃XC60的尾燈設計已經成為其家族化的符號,由車頂延續下來的尾燈設計,契合了車身的弧線,形成其獨特的形式美感,同時提高了后方來車的可視度。

      結構美

      結構指組成或構成事物各要素的比例和聯結方式,是事物賴以自主存在的內在“骨架”。結構的差異對于事物的特征、屬性、價值和功能等都具有直接的影響,當然也包括了事物的美丑。結構的和諧性和秩序性是結構美的最主要的品格,沒有和諧的結構,便沒有結構美。凡是能使享物展示美的屬性,給人愉快的結構即是美的結構,因美的結構而顯現的美便是結構美。

      在日常生活和審美活動中,審美客體往往是由于其美的結構而使人迷戀。時下眾多SUV車型具有三件式硬頂組合,可拆卸車門,可放倒的前擋風玻璃,可以讓用戶最大程度享受全天候戶外的個性駕駛樂趣,超大的后窗可以提供絕佳的視野。獨特的結構設計讓其擁有四種車體形式。無論是半敞篷式、全敞篷式亦或者車身頂架結構的車門全拆卸模式,都有一種毫不違和的結構美感。

      色彩美

      色彩是設計美學的重要元素之一,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顏色是我們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世界的第一反應。色彩不僅僅象征著自然的跡象,同時也象征著生命的活力。在各種感官影響因素中,色彩的影響比例為65%,由此可見,色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消費者的購買選擇。

      SUV的內部色彩設計符合外形色彩純度較高,內飾色彩純度較低的配色規律:內部總體色彩總的感受是沉靜、舒適、清晰、親和。如空間內色彩明度處理時以上明下暗的規律,既不給人造成壓抑,同時也不會給人以不穩定的感覺。儀表盤上的文字、符號顯示要求清晰,易辨。中控臺及周圍的顏色要求用中等明度的色彩,淺色調為主,以至于不影響到駕駛員的駕駛操作。有些SUV車型在車室內海點綴一些汽車車身的顏色,既有彼此呼應的設計語言,同時也避免了車室內色彩的單調感。

      總結

      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民族藝術;文化特征;扇子;設計;設計美學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識碼:A

      一、從“設計扇子”到“扇子設計”

      扇子早已不僅是簡單的招風納涼的實用工具,它更是一種內蘊甚豐的文化器物。幾千年來,人類以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方式,對扇子做出富有意義、情感的詮釋和表達。所以,在這小小的扇子之上,也凝聚著社會的文化思想、人類的審美創造。所謂“用扇之器,揮扇之技,明扇之性,賞扇之藝,品扇之趣,喻扇之情,攝扇之形,化扇之韻,揮扇之神”①,也就是說人類在制作、使用、賞玩扇子的過程中,不斷地提煉扇子的外在形式之美,內在精神之趣。中國扇子的設計美學研究,便是在此基礎上建立和開展起來的。

      扇子的引風納涼、障日避塵等種種功用,主要是由扇子本身所提供的,但這些都是作為物質扇子的物質功能,這不能保證它們永遠屹立于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隨著時代的變革,會漸漸出現新的事物將其替換使其湮沒掉。而作為審美之扇的文化藝術魅力,則賦予它不朽的社會生命力,扇子也逐漸從一種功能實用符號演變成為一種藝術審美符號。

      回顧人類設計活動的歷史與現狀,每每是將使用、模仿和創造作為設計發展的基本歷程,把生活理想的外化和有意味的形式作為設計之美的核心。中國扇子的設計美學研究,也要涉及到扇子的使用、模仿和創造。外在的形式設計離不開內在的文化表現,扇子的文化底蘊是形成扇子設計美學的重要根基。

      具體來看從“設計扇子”到“扇子設計”,這是一個逐漸演變發展的過程。“設計扇子”是指以扇子器物為中心,設計為扇子服務,被動地適應扇子的功能作用和形制法規。可以說此時扇子是主體,設計是作為服務方式和裝飾手段為其所用。“扇子設計”則是指以設計藝術為中心,扇子為設計服務,設計師主動借用扇子的外在形式或內在涵義,來展現設計自身的藝術魅力。也不妨說此時設計是主體,扇子是作為藝術審美設計的素材為之所用。

      《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之間便是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的關系,或相當于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器”是“道”的具體體現和切實表達。故而就扇子設計美學的飾器之道而言,就是指從扇子實體器物之上抽取和獨立出來的扇子元素,如扇之形、扇之神、扇之意、扇之趣等,應用或影響到其他器物的設計中去。

      設計藝術中涉及到的扇子元素,既包括扇子的外在形式元素,如曲線與直線相連的扇面形制,曲直互補、剛柔相濟的形式特征;同時也包括扇子的內在精神元素,如扇與“善”諧音,與“風”相通,由此引申而來類如“仁風”、“良(涼)友”等美好寓意。寓意和興象,這正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重要特征②。中國扇子的設計美學,便是從形式語言和精神內涵兩個方面進行藝術性闡釋和表達,這便蘊含著從扇子實體上所解放出來的扇之靈魂、所生發出來的扇之神韻。而且中國扇子內在的文化意蘊,在新的時期還會被賦予新的內容,扇子在今天還具有綠色環保等意義特征,這種文化精神的積累是扇子設計美學的重要內容。

      例如中國唯一的扇組織——“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前身是“中國扇子書畫藝術鑒賞會”,1981年由中國著名藝術家、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發起成立。該組織成立的初衷有二:一是借扇(善)的諧音,弘揚中華民族傳統仁、善美德;二是借扇的造型,寓為橋梁,希望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貢獻,這兩個方面都可謂扇子內在的文化精神內容。

      二、“設計扇子”的發展與完善

      從扇子發生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言,它應是源于招風納涼、遮塵蔽日的物質實用功能。例如以手搖扇便可帶動空氣流動,加速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實現物理學意義上的蒸發降溫效果。人類最初設計和制作扇子的考慮也應是基于此,用一個屏面和一支把柄來完成扇子的組合。這種組合關系無論中外都有一個共同規律,那就是從扇柄居于扇面一側的“偏扇”,向扇柄居于扇面正中的“正扇”轉變。

      “偏扇”的形制大小不一,材質也有鳥羽、竹編、草編、織物等多種類型。在中國因其類似廚刀而常被叫做“刀扇”,英語里因其類似旗子而稱之為“旗扇”(flag—fan)。人類使用“偏扇”的歷史非常久遠,古代一些遺留的圖像,為我們提供了直觀可見的“偏扇”資料。一些博物館中還收藏有許多這一類型的“偏扇”實物,它們或者是早期人類社會的遺物,或者是當代原始部族的產物,可謂囊括了不同社會時代、不同地域民族的創造,共同體現出人類在發展原初階段所具有的共性特質。

      由此可見,古代的西方、古代的東方和當代的原始部族,相互之間雖然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遙遠距離,但卻自然而然、不約而同地形成了相似的造物特征,這些充分表明了人類早期獨立但不失共性的造物史實。

      (一)古埃及浮雕中的偏扇形象;(二)公元前1750年埃蘭王國紅陶殘片上的偏扇形象;(三)柏林民族學博物館(Ethnological Museum)藏埃及古代科普特人(Coptic)的“旗扇”

      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第3篇

      關 鍵 詞:民間傳統 撥浪鼓 設計美學

      一、撥浪鼓概述

      撥浪鼓是我國最傳統、最古老的玩具之一,也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古老樂器之一。作為打擊樂器的撥浪鼓曾用于歷代宮廷雅樂,流入民間后融入民間勞動者的造物觀,在功能上推陳出新,進入宋代之后,撥浪鼓又衍生出叫賣物品者使用的一種鳴響打擊的工具以及兒童玩具的娛樂功用。

      二.撥浪鼓的設計美學

      撥浪鼓作為民間傳統玩具中的一種,并且從古至今仍不衰,有它獨特的品質和性能。撥浪鼓是千百年來人民勞動創作的結晶,人們在生活創造中賦予撥浪鼓特定的內涵。偉大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從生活中積累經驗,獲得靈感,將生活與勞動中的點點滴滴十分細膩準確地折射到勞動產品中。撥浪鼓的設計融入了古代中國民間創造者的造物觀和審美觀,在外型上沒有追尋求新求變,簡潔質樸的造型成就了撥浪鼓藝術與實用的結合,美與實用的和諧。在此,從撥浪鼓的功能美、形態美、材料美、人文美四個方面具體分析其設計美學特點。

      (一)功能美

      產品的功能之美,以物質材料經工藝技術加工而獲得的功能結構的價值為前提,以與之相適應的感性形式的統合而確立[1]。功能美體現在產品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的多層次的需要,具有豐富的內涵。撥浪鼓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為滿足生活的需要按照掌握的客觀規律進行創造的娛樂器具之一,其功能美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是其存在的最本質的審美因素,可分為實用功能、審美功能和認知功能等。

      1.實用功能。產品的實用功能表現在它是“有用的”,通過產品和人進行物質與能量的相互交換來直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也就是產品的物質功能。撥浪鼓發展到宋代,其實用功能已經體現在三個不同的領域:一是禮樂之用;二是商業之用;三是兒童玩具。作為禮樂之用的撥浪鼓曾用于歷代宮廷雅樂,也曾經流行于貴族官員出行時的樂隊中。商業之用則指流入民間后被貨郎作為招徠顧客的器具使用,又被叫做“貨郎鼓”。貨郎鼓不但代替了貨郎的吆喝聲,而且其美妙的聲音增添了歡快的氣氛,給生活以情趣。與此同時,撥浪鼓因能夠奏出富于變化的響動也成為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撥浪鼓能夠讓哭泣的嬰兒破涕為笑,因此撥浪鼓常常成為母親哄逗嬰幼兒的用具或兒童自娛自樂的玩具,并且在玩的過程中還具有發展嬰兒的大肌肉運動和小肌肉運動的動作以及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功能。

      2.審美功能。產品的審美功能是產品的形態、色彩以及材質等所體現并為人所感受的一種精神功能。撥浪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觀念的物化形式,反映了民間的審美意識,通過其外在形式灌入民族喜悅情感和愛憎觀念使其成為有意味的形式給人審美愉悅。撥浪鼓輕盈靈巧,造型簡潔大方,渾圓中追求變化,體現了中國傳統樸實無華的審美觀。外在的造型在美妙的鼓聲中喚起了人們的審美感受,在搖晃中拉近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距離。齊白石先生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撥浪鼓的整體造型猶如活潑可愛的孩子,靜時彰顯憨厚可愛,動時恰似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向你搖頭晃腦。富于智慧的造物者將簡單的自然形象轉成表達情感的語言符號,增強了其內在的穩健、渾厚。撥浪鼓的形在似孩非孩之間,符合中國古代造物的傳神為主、形神兼備的特點,借此傳達出造物者的那種樸實無華的關愛,作為玩具傳達出那種無以言表的親情。

      3.認知功能。產品的認知功能是其外在形式所實現的一種精神功能,體現在產品的識別功能和象征功能。撥浪鼓流傳至今,人們對其認知更多的體現在作為貨郎的吆喝工具和兒童的玩具。當撥浪鼓還是街市或流轉于鄉村間的貨郎作為一種打擊工具的時候,“嘭-嘭-嘭嘭嘭”……這種清脆悅耳的聲音曾承載著孩提時代的我們太多的期盼與喜悅。屬于“貨郎鼓”的時代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對于那個時期的人來說,貨郎鼓不僅僅是貨郎手里的簡單的一個吆喝品,更多的是那個時代的記憶。撥浪鼓作為哄逗孩子的玩具,幾乎伴隨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時光,也就承載了我們的童年的美好記憶。美妙的童年與美妙的鼓聲緊密聯系在一起,鼓聲自然就喚起了我們美好的童年回憶,引起共鳴。

      (二)形態美

      形是產品塑造的基本語言,存在于任何實在的物品中。形是可視可觸的,既包括表面裝飾性的形,也包括依據合理的結構而設計的形。產品的形態是外形和內在結構的統一,點、線、面、體是構成形態的基本形式。撥浪鼓的形態美是其最直觀的審美因素,可分為功能形態美和裝飾形態美。

      1.功能形態美。產品自身的功能屬性賦予特定的物質結構,即功能形態。撥浪鼓無論是作為樂器還是貨郎鼓以及兒童的玩具,都是通過發聲來實現其功能的,雖然各時期各地區的撥浪鼓的形態都不一樣,然而眾多形態的撥浪鼓的基形是一樣的,基形主體是一面小鼓,兩側綴有兩枚彈丸,鼓下有長柄,轉動鼓柄彈丸甩動擊鼓發聲。鼓的發音與鼓面的大小有關,一般而言,鼓面越小,發音越高昂,鼓面越大,發音越低沉。所以人們根據不同的審美需要以及功能定位,制造出不同形制的撥浪鼓。撥浪鼓在單鼓的基礎上又出現了雙鼓、三鼓和四鼓。撥浪鼓的物質結構的合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統一,整體輕盈靈巧,造型簡潔大方,渾圓中追求變化,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審美情趣。

      2.裝飾形態美。產品的外在形象以及信息是通過特定的形態來傳遞給審美主體,為其所認識和使用,這種具有外在特征的形態構成產品的裝飾形態。撥浪鼓的主體是一個面為圓的小鼓,圓是一個線條優美流暢的幾何形。圓,對于漢民族來說有獨特的理解,在中國藝術中有深刻的體現,主要是指意蘊的圓,內形式、氣韻的圓[2]。撥浪鼓的整體恰似一個天真爛漫的娃娃的形態,符合作為玩具的審美主體——兒童的審美情趣,這種將簡練的人物形體與童心世界相交融互滲的藝術表現形式,折射出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的光輝。撥浪鼓的裝飾方法也多種多樣,有的在鼓面上繪畫花紋,或各種傳統吉祥圖案;也有的在鼓身上描繪花紋、點線;這些寫意和概括的紋樣深刻的傳達了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而傳統吉祥圖案的裝飾在作為兒童玩具的撥浪鼓上更是豐富多彩,寄托了長輩們辟邪、祈求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愿望。還有的把手柄加工成竹節或葫蘆節,操作更加舒適方便。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里,葫蘆是天地的微縮,里面有一種靈氣,可以用來擒妖捉怪,表達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美好祝福。

      (三)材料美

      撥浪鼓的材料是最基礎的審美要素,也是決定撥浪鼓的音質的重要因素。撥浪鼓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從最初的伴奏樂器發展到貨郎的貨郎鼓和兒童的玩具,伴隨著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審美觀念,在發展長河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譜系。不僅表現在功能形態的變化,而且在材料的應用上也是比較豐富的。撥浪鼓不但造型精美,制作考究,而且用料也簡便。撥浪鼓制作材料大多價格便宜、取材方便、環保衛生、便于回收再利用,符合現代綠色產品設計的特點。常見的鼓面材料是羊皮、牛皮、蛇皮或紙。這些材料取材方便而又經濟,并且易于因材施藝。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還有泥的、硬紙的。鼓耳最常見的則為玻璃珠,其次也可以用薏仁、酸棗核、木珠、瓷珠等材料制作。從使上講,以木身羊皮面的撥浪鼓最為典型。木料性溫,環保經濟,加工后觸感光滑、親和而不傷手,耐用不易斷裂。從美感上講,木材的自然之美,清新淡雅的色澤之美,溫潤堅固的質感之美,羊皮或者牛皮的鼓面上在進行彩繪裝飾,形、色、質和諧統一,給人美的感受。

      (四)人文美

      對于現代的中國人特別是生活的在義烏的人來說,撥浪鼓不僅僅是一種玩具也不僅是一種古老的樂器,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撥浪鼓”文化。自清乾隆年間,手搖撥浪鼓的義烏人就開始走村串巷做起了“雞毛換糖”的小生意,歷經幾百年,形成了令義烏人情有獨鐘的“撥浪鼓”文化。“撥浪鼓”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體現了義烏人經商的自力更生的主體意識,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兼容并蓄的開放精神,百折不撓的實干精神以及講究實力的市場觀念。“撥浪鼓”文化成就了義烏人的“義烏精神”,讓今天的義烏人能夠敢為天下先,為人所不為,走出了一條義烏特色的發展道路。對于今天或者今后的義烏人,它的精神內核永遠都不能丟。2003年時撥浪鼓成為消博會的吉祥物。吉祥物"小撥郎",取材本土化、民俗化,設計的時尚化、卡通化,寓意中國外貿發揚艱苦創業傳統,以靈活的促銷法將日用消費品銷往全世界。

      三.結束語

      撥浪鼓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產物,它既受到一些上層文化的基本審美取向,又充滿了民間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客觀世界樸素的理解。我們從撥浪鼓的產生背景、五行色彩、形態內涵、裝飾圖案、取材用材上都能看到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痕跡。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玩具,凝聚了民間造物樸素的設計美學,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撥浪鼓產生于遠古華夏民族手中,源于民間生活,是古代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自作為伴奏樂器開始,撥浪鼓就伴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而生生不息,依據中國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功能要求,變換形式給人們奉獻著其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傳承了優秀的中國文化,它必將伴隨著一代代中國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注釋

      [1] 李硯祖.產品設計藝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蘇連第.李慧娟.中國造型藝術.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參考文獻

      [1] 李澤厚.華夏美學.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 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蘇連第.李慧娟.中國造型藝術.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第4篇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交互設計的出現,當時還是一個小范圍學科,行業也相對特殊。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交互設計也隨之發展了。現在已經是主導互聯網,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體驗的核心設計思想之一。交互設計就是人與人通過媒介進行溝通互動交流的過程,這個媒介可以是網站或者是手機APP,各種人類要通過操作才成發揮產品功能的各種產品。其中交互過程相對活躍就是網站和手機APP,以及各種互聯網業務。利用交互設計可以更容易使用,用戶體驗更加舒適和方便。交互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充分了解目標用戶來達到并超越甚至是引領用戶的期望值。蘋果(apple)在預料大眾審美和超越大眾的期望值就非常的成功,其中有令人興奮地交互設計,界面設計等。

      各類產品一經推出就風靡全球。交互設計橫跨了多個學科,例如互聯網產品,首先內部編程計算機知識,其次外部UI設計需要美學設計知識,在計算機和設計兩大領域還可以細分出許多學科可以說是綜合多種學科的新興學科。其中學術理論學科包括人體工效學,認知心理學,信息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學,社會科學,人因學,人機交互,認知工程學,認知均效學,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信息系統。設計實踐學科包括平面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電影工業。美學規律,形式美法則。關系詳見圖1其中被稱為交互設計之父的比爾﹒莫格里是重要的交互設計理論探索者。為交互的理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著名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提出的情感化交互設計是為通過交互設計的產品具有更加舒適愉悅的體驗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關注點。艾倫.庫伯(ALANCOOPER)嚴格意義上第一個微型計算機的商業軟件就是由他創造出來的,他是軟件的創造者。交互設計執行的具體方法,和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由他提出來的,同時他也是一名設計師。開創了交互設計的理論研究。交互設計除了向其他學科一樣注重形式的同時更加注重內容和內涵。其是達到高效傳遞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從扁平化交互設計的出現后呈現出地毯式的發展趨勢,被設計師和大眾認可,讓扁平化不僅用是于企業管理中提高效益的方法,也擴展到交互設計領域,為千千萬萬的用戶帶去了便捷舒適的用戶體驗,提高了生活質量。

      二、扁平化交互設計的出現

      1、扁平化的概念重疊,金字塔結構會帶來人員水平雜亂,低效率和高成本管理的問題。扁平化管理就是優化層級管理后的一種新管理模式。從而能夠有效的增加管理幅度,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擴展到渠道扁平化的概念就更加形象的說明扁平化交互設計出現的價值。在利用扁平化交互設計方式的手機界面,能夠使用戶的視覺思維順著這個界面的二維平面展開,而不用向縱向的層次深入,減少了視覺的傳播路徑,確保了用戶視覺搜索的連續性和縮短了視覺查詢的時間并且提高了使用效率,獲得了更優質的產品體驗過程。

      2、扁平化交互設計出現的原因扁平化的思路延伸至交互的構建中,探究提高用戶信息訪問效率的解決方案。扁平化界面設計的目標是通過減少界面信息結構層級和增加單層信息幅度,來構建一種“寬而扁”、“快而全”的信息組織形式。同時為了愉悅人機交互的過程需要了解設計美學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渠道扁平化的最終目的就是扁平渠道。例如:淘寶網從供應商(制造商)直接通向消費者,沒有供應鏈的其它中間環節,是銷售的理想模式,可以讓用戶直接看到產品的實物而不是通過各種的傳播媒介看到的。讓產品直接面對用戶,廠商可以獲得用戶體驗的第一手資料,更加直接地控制供需和更加快速有效的對產品進行改進。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同時這也是一個交互設計的過程,人與人通過產品間接的交互改進設計,不斷地提高和改善。

      三、偏平化交互設計中的美學

      1、如何更好的提高扁平化交互設計的視覺體驗,需要充分了解設計美學規律,在交互設計中充分運用,尋求帶給人們舒適,輕松,愉悅的視覺效果。形式美法則與扁平化交互設計的關系,形式美法則有對比與統一,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對稱與均衡。1)形式美法則的應用在扁平化交互設計中,UI設計在運用形式美法則后能夠優化信息布局,形式美是由的兩個構成因素,一方面是構成形式美的材料質感美,另外一方面是材料質感之間的構成規律即為形式美法則。構成形式美的材料質感要素包括:點、線、面、形狀、色彩、聲音等。那么如何利用美學法則來進行合理的信息分布。例如,手機界面是如何進行信息的平鋪顯示的。首先,由于扁平化手機界面會使金字塔形的層級管理趨向于橫向的平鋪分布,所以就弱化了原有信息的界限和邏輯關系。傳遞出來的信息之間的相關性就沒有那樣的顯著了。在扁平化手機界面設計中實現全視化信息管理的同時也會增加干擾的信息量,可能會導致用戶對信息的混淆。因此,在扁平化手機界面設計時,我們應該通過合理運用視覺設計規律來區分信息。另一方面,為了更加高效的在有限的屏幕空間為用戶提供信息,在扁平化交互設計的過程中應根據受眾目標用戶的需求來安排界面布局的信息,讓最契合的用戶期待的信息優先顯示出來。例如韓國電商網站是目前屈指可數的購物網站的典范之一,橫向對比中國的京東商城,淘寶網。首先從購買行為之前的行為討論NAVER的視覺美觀性,信任度,合理性,舒適性都略勝一籌。如圖4,圖5所示京東商城和淘寶網第一屏視覺干擾太多,容易造成用戶迷航,產品推薦的展示思路以及展示形式,極容易為用戶產生煩躁感。用戶高質量購物體驗下降。所以扁平化交互設計思路的出現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有效的提高用戶體驗,互相促進。當然這其中會有一些因地域差異引起的審美趨向差異的原因,但大多數人進入到NAVER的購物站的第一屏時會覺得視覺設計更加的美觀簡潔,更加的舒適,輕松,可見NAVER已經將設計的價值最大化。該韓國NAVER網顯示出簡單正規的氣氛,可以讓用戶的產生信任感,這源于布局,顯示模式中的點、線、面規劃和細節處理、產品圖片、圖形和文本布局。對比與統一:如圖2,通過大面積的色塊對比整齊劃一,就是很好的運用了美學法則對比與統一。充分體現扁平化交互設計。

      調和與對比:如圖2,在灰色的網站類別CATEGORY這個單詞的顏色突出和具體的類別分類區別出來了,并且和大面積的綠色有一個遙相呼應的關系,調和整個頁面,也有清晰舒服的對比,是調和與對比形式美法則很好的體現。同時通過嫻熟的運用美學規律的形式美法則高效的傳遞出有效信息,這是扁平化交互設計的精髓所在。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如圖3,NAVER沒有進行長頁的展示,是以一種像服裝會類似的形式,讓用戶清爽的看到網站推薦的品類,做到了不令人討厭的廣告。每個產品的分布所占的比例都是要考量一下的,正如柯爾律治(Coleridge)論詩,說它是:“最好的字在最好的次第”。一個成功的扁平化交互設計的UI界面,各種的元素就類似于詩中的每個字,是相互作用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就信息就是詩中的好字,應該在最好的次第,在比例中尚佳的位置才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同時扁平化界面的訪問路徑變短,信息能夠快速敏捷的反饋給用戶,界面的UI設計也要和這個本質的保持一致。就像《易經》中所說的“修辭立其誠”例如扁平化手機界面的訪問路徑變短,只需在頂層界面即可對不同子模塊的信息進行獨立控制,其開放式的信息界面可以幫助用戶對完整路徑進行觀察和提前預知,當相關信息發生變化時,信息界面可以將變化敏捷地反饋給用戶,因此,扁平化的界面設計可以有效的通知用戶當前所在的位置以及接下來操作的方向,避免用戶出現信息迷航。提高使用效率。

      設計美學研究范文第5篇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設計美學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使純粹的哲學美學走出象牙塔,將設計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設計美學學科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于其指導設計活動向審美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之中,其所涉及的相關學科門類眾多。掌握美學基本原理是研究景觀美學的基礎,將設計美學的原則應用于園林景觀平面構圖之中進行研究是可行且具有指導意義的。目前國內將平面構成原則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停留在點線面的含義、關系和基本美學等內容上,本文將從景觀平面圖形式的美學特征出發,研究其形式、功能、技術、材料、形態美等設計美的要素,將為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平面構思和分析起到指導作用。

      現代園林景觀平面圖的形式美要素

      形式美是設計美學要素之一,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結構關系所產生的審

      美價值,是在時間和空間中感性直觀的物質存在。研究現代園林景觀平面構圖會發現,其形式美存在于景觀諸多元素的關系之間,它們所產生的秩序形成了一種力量感;優秀的景觀設計,其平面構圖也必定是一件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下面將從比例與尺度、對稱與均衡、對比與協調這幾個角度對景觀平面圖的形式美進行一一分析。

      1.比例與尺度

      同平面設計一樣,景觀設計中也需要把握比例與尺度問題,否則若隨意在空間中擴大或縮小尺度,往往就把握不準場地的整體感受,導致錯誤的出現以及空間的浪費。所以,在設計的最初就要精準確定尺度問題。

      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還要大致遵守軟、硬質景觀元素比例的要求。硬質景觀如亭、廊、雕塑、盆飾、噴泉、瀑布、山石之間的比例關系是長期保持的一個常數,而軟質景觀元素之間,以及軟質景觀元素與硬質景觀元素之間的比例則是一個變數,這主要是因為植物形態會隨時間而產生變化,這在設計中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2.對稱與均衡

      說到對稱,最為經典案例之一的就是法國的園林景觀。17世紀法國巴洛克古典藝術園林,就以活潑線型營造對稱幾何式草坪和修剪成幾何形的低矮灌木景觀以及規則狀的水體為主要特征。

      另外,軟、硬質景觀的整合要滿足均衡的要求,這主要體現在體量與質量相結合產生的對比。現代景觀中采用的軸線分析法有時也是對稱與均衡的體現。在設計過程中,首先確定場地的景觀主軸線和次軸線,然后在軸線的兩側分設不同的功能區域,軸線兩側區域的形狀從平面構圖上看也許不是完全對稱,但一定是均衡和穩定的。

      3.對比與協調

      在景觀平面圖中,軟、硬景觀元素的整合還要符合對比的要求。利用相互對立的形體、色彩、質地、明暗等使景物或氣氛結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種強烈的戲劇效果,能給人一種鮮明、顯著的審美情趣。

      在景觀平面圖中不只是有對比,更要做到協調與穩定。材質的協調、功能區域之間關系的穩定、邊界的處理都需要做到這一點。從最基本的來說,協調包括植物配置與當地氣候條件和場地性格的統一、場地內建筑物與自然式道路或幾何形道路風格的契合、以及河流或水面邊界的處理與整個場地設計思想的統一等等。另外,景觀項目邊界處理的好壞是判斷一個方案優劣的重要基準,場地邊界豐富且與場地內容物協調,不僅能為方案本身增色不少,而且也能為周邊城市規劃添磚加瓦。

      基于設計美學的景觀設計方法

      在匯報一個園林景觀設計方案時,往往先從設計理念入手,然后是基地分析,到方案成果中的總平面圖、分析圖、剖立面圖、鳥瞰圖、效果圖匯報等等。如果沒有結合景觀主次軸線、節點等做好場地的統一性,平面圖就會分崩離析而失去美學特征,行人在場地中也會因交通流線不清而質疑其實用性。

      平面圖是景觀方案最重要的內容,但在方案構思階段,若僅從平面出發,忽視了平面與空間或其它重要因素的結合,往往就會導致方案的失敗。所以,平面圖的構思是在確定空間形態的意象后才進行設計變化的,它是地面和空間形式劃分的投影。

      總結

      綜上所述,在景觀設計過程中,繪制平面圖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平面圖是由二維向三維造型轉化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著人們在場地上的行為和活動。景觀設計的平面形式強烈,但并不意味著景觀只注重二維,而是以二維為基石進一步發展空間和體積。通過從設計形式美的三個角度(比例與尺度、對稱與均衡、對比與協調),結合景觀美學、功能、技術元素的分析,得出基于美學的景觀設計流程:功能空間――總平面的整合與分區――平面的形式、語言與美學要素――平面轉化為立體。在設計美學中,功能是第一位的,但結果中皆具有裝飾意味。從美學角度分析優秀景觀設計作品的平面構圖形式,為景觀設計展開了一個新的思路,對景觀設計平面圖中語言的組織也帶來了新的啟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