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第1篇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早期的一種常見病,大多數兒童在2歲前都得過此病,主要表現是突發高燒,一般持續3~5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現粉紅色斑點樣皮疹。幼兒急疹也叫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熱,熱退疹出為特點。

      幼兒急疹護理

      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衛生。皮疹一般不需特殊處理,皮疹部位用溫水洗(40℃左右),水溫不宜過熱,以免刺激皮膚。避免寶寶搔抓,不要穿絲、毛織品等衣物,勤換衣服和尿布。

      慎用退燒藥 寶寶發燒家長往往著急,但幼兒急疹需要發燒幾天,才可出疹。一般用過退燒藥后,體溫還是會很快上升。寶寶發燒達38.5℃以上時可應用退燒藥,但24小時用藥不可超過4次。

      多用物理降溫 用退熱貼或者涼水浸濕,擰得不滴水的毛巾敷額頭,或溫水擦拭腋下、四肢,也能起到降溫的效果。

      多給寶寶喝水、喝果汁:水能排毒,而且這時寶寶一般會想喝水。如果寶寶食欲不太好,不必強迫他喝奶、吃飯??沙孕┝髻|食物,如米湯、面湯。

      食療 一些中醫的食療方法,你也可以嘗試:用鮮蘆根50~100克加500毫升水煎煮,然后取汁頻頻喂服;或把西瓜去綠色硬皮后的青色部分,取100克切片,然后煎水隨時服用。

      減少室外活動 燒退出疹后2~3天一般疹子會消退痊愈,這期間注意減少室外活動,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不要用抗生素 家長不要隨意給寶寶使用抗生素,幼兒急疹是病毒引起,應用抗生素是無效的,而且會造成寶寶腹瀉和鵝口瘡等副作用。

      幼兒急疹有信號

      發燒:超過6個月的寶寶前期無感冒征象,卻突然發熱。一般立即就到38~39℃,以前也沒得過幼兒急疹,這種情況就應該懷疑有幼兒急疹的可能。這期間無論用什么退燒措施,都不會維持體溫正常。頂多幾小時,藥效稍退,體溫即回升。

      伴隨的癥狀:寶寶雖然發高燒,但是精神尚好。有些寶寶會煩躁不安、嘔吐、腹瀉以及胃口減退。有的寶寶會出現噴嚏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

      醫生檢查:醫生檢查會發現寶寶喉嚨稍紅,甚至會有頸部淋巴結腫大。

      化驗檢查:一般來說驗血不會發現白細胞增高等異常,但是淋巴細胞會有上升。

      3天后熱退疹出:一般來說,幼兒急疹在發熱三四天后燒退,疹出。疹子起初大部分在軀干處,腰腹部尤甚,后蔓延至脖子、臉面、四肢,一般三天后退去。

      《母子健康》溫馨提示

      寶寶在高燒期間可能出現一些伴隨癥狀,比如輕度流涕、腹瀉等,都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第2篇

      發熱是小兒常見的癥狀,許多疾病均可引起。由于患兒年齡小、起病急,常常引起家長的焦慮。為了解1歲以內嬰兒首次發熱的病因分布及轉歸,本文對社區轄區范圍內161例1歲以內嬰兒首次發熱的臨床特點進行了回顧性的調查分析,以期對基層兒科門診的診治工作提供參考。

      1 臨床資料

      以腋溫>37.3 ℃為入選標準。全部病例均為居住在本社區的0~1歲小兒,男85例,女76例,均在我部或其他醫療機構就診,發病年齡<3個月12例,3~6個月22例,6~9個月96例,9個月~1歲31例;伴隨癥狀:流涕或鼻塞23例,咳嗽35例,氣喘6例,腹瀉18例,聲音嘶啞6例,驚厥1例,無任何伴隨癥狀115例;熱程:<1天51例,1~3天98例,>3天12例;最高體溫:≤37.9 ℃ 45例,38 ℃~38.9 ℃ 95例,≥39 ℃ 21例;實驗室檢查:154例患兒檢驗血常規,WBC<4.0×109 /L 5例,4.0~10.0×109 /L 131例,>10.0×109/L 18例。

      2 診療結果

      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兒科學》第7 版[1],上呼吸道感染51例,占全部病例的31.7%;幼兒急疹88例,占54.7%;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肺炎)14例,占8.7%;其他診斷(包括腸炎、食滯、出牙)8例,占5.0%。具體病因與月齡的分布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1歲以內嬰兒的首次發熱以幼兒急疹居多,這部分患兒中以6~9個月齡發病為主,結果顯示,6~9個月齡患幼兒急疹的人數為69例,占該年齡段發熱患兒總數的73.4%,占全部幼兒急疹人數的78.4%。

      全部患兒中有53例應用抗生素治療,占32.9%,其中靜脈滴注28例,其余患兒僅給予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或退熱藥等對癥處理??股氐木唧w使用見表2。表1 不同月齡患兒的病因分布 注:*為該診斷患兒占同月齡患兒總數的百分比;**為該診斷患兒占患兒總數的百分比

      3 討論

      1歲以內小兒由于抵抗力低,體溫調節不穩定,很容易出現發熱,但病因相對單純一些,多數為呼吸道感染,患病的早晚與母乳喂養、生活環境及有無交叉感染有關。從我們的調查看出,大多數的發熱患兒集中于6~9個月,這與該年齡段幼兒急疹多發有表2 不同病因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注:*使用及未使用抗生素患兒分別占該診斷患兒數的百分比

      關。幼兒急疹是一種病毒感染的發疹性疾病,患兒可突然發熱,低熱或高熱,一般狀況良好,不伴咳嗽、流涕等其他呼吸道癥狀,偶有腹瀉,絕大多數患兒WBC<10.0×109/L,2~3天后熱退疹出,預后良好,臨床應以對癥治療為主,不應使用抗生素,而調查顯示仍有21.6% 的幼兒急疹患兒使用過,可能是由于幼兒急疹要在出疹后才能確診,加之部分家長認為“發熱就是有炎癥,有炎癥就要用消炎藥”的誤區導致病毒感染的患兒也在使用抗生素,盡管這一比例比文獻報道要低[2],因此我們體會,根據患兒的發病年齡、發熱特點、伴隨癥狀及血象可以做出推測,并向家長解釋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避免過度治療。

      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與季節、氣溫變化、營養不良、空氣污染有關,一般都會有較頻繁的咳嗽,部分患兒伴氣喘,從兒童保健角度出發,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兩個最關鍵的觀察方法:數呼吸次數和看有無胸廓凹陷[3],輔以查體及X線檢查都能及時診斷,并及早應用抗生素治療。而上呼吸道感染熱程多不超過3天,一般以低熱或中度熱為主,可伴有流涕、鼻塞及輕微的咳嗽,給予對癥治療和正確的護理措施,絕大多數都能很快痊愈。

      綜上所述,了解1歲以內小兒首次發熱的病因特點就能夠及時、快速的診斷,合理用藥,從而避免廣譜、高級抗生素的濫用。

      參考文獻

      1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8.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72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a)-141-01

      嬰幼兒急疹是由人皰疹病毒6型引起的常見的小兒出疹性疾病,又稱嬰兒玫瑰疹?;純阂话闱闆r好,高熱時可有驚厥,耳后枕部淋巴結可有腫大。皮疹多為紅色斑丘疹,以頸部和軀干部多見,一天內就可出齊,次日消退,常高熱3~5 d,熱退疹出是其典型的特點。本病早期因缺乏特異性的癥狀和體征,極易誤診而延誤治療,為提高臨床醫師對本病診斷的認識,減少誤診率,現對我院2004~2007年兒科診斷的120例嬰幼兒急疹患兒作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120例,其中,男患兒68例,女患兒52例。5個月~1歲的患兒有96例,占80%;1~2歲的患兒20例,占16.7%;2~3歲的患兒4例,占3.3%。病程2~5 d。

      1.2臨床表現

      1.2.1發熱所有患兒均有發熱現象,大多數呈驟起高熱,體溫最高41℃,最低為37℃,熱型不規則。

      1.2.2出疹全部病例均有出疹。出現于熱退后0.5 d出疹的為81例,占67.5%;熱退后1 d出疹的為15例,占12.5%;熱退后2 d出疹為10例,占8.3%;熱退過程中出疹者14例,占11.7%,皮疹多見于軀干、面頸部,少見于四肢,皮疹呈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皮膚無瘙癢,1~2 d皮疹消退,疹退后無色素沉著,無脫屑。出疹時部分患兒有煩躁不安,哭鬧現象。

      1.2.3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79例,占65.8%,多見于耳后或枕骨下淋巴結,如黃豆粒大小,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未觸及淋巴結腫大者41例,占34.2%。

      1.2.4咽部充血咽部輕度充血60例,占50%;咽部明顯充血27例,占22.5%;咽部后壁濾泡增生13例,占10.8%,咽峽部及軟腭上可見少量斑丘疹者20例,占16.7%。

      1.2.5伴隨癥狀有咳嗽、流涕、腹瀉、嘔吐、惡心等呼吸道消化道癥狀者7例,驚厥者3例,但愈后未見神經系統遺留病癥,精神狀態亦未見異常。

      1.3實驗室檢查

      發熱當日或者次日行血常規檢查,發病24 h內白細胞>15×109/L伴中性粒細胞升高45例;發病24~48 h內白細胞(10~15)×109/L伴中性粒細胞升高者28例;發病72 h內白細胞總體水平低于10×109/L,其中68例白細胞低于5×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112例;驚厥3例患兒做腦電圖檢查正常。

      1.4 診斷以及鑒別診斷

      根據2歲以內的嬰幼兒,高熱3~5 d,熱退疹出為診斷依據可診斷為嬰幼兒急疹。本病因臨床早期無明顯的特異性,容易和其他出疹性疾病相混淆,現鑒別如下: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密切接觸患兒的小兒發病率可達95%。麻疹的好發年齡為1~5歲,典型麻疹以發熱、結膜炎、上呼吸道炎癥、口頰黏膜科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為特征。此病要加強護理,必須請醫生診治。②風疹。5歲以內小兒發病率最高,但1歲以下嬰兒則不感染,冬春兩季為多發季節。通常于發熱后第一、第二天出現淡紅色疹點,細小稀疏,指壓退色,微癢,疹子于病后第三四天消退,無色素沉著,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是風疹特有的癥狀。此病常不需特殊治療。③猩紅熱。多見于2~8歲的兒童,6個月以下的嬰兒很少發病,冬春季節發病率較高。起病急,發熱高,有嚴重的咽喉痛,頸部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皮疹于起病24 h內出現,顏色鮮紅,疹子細小,如雞皮樣,密集。小兒急疹除需與發疹性疾病鑒別外,還需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樞感染等疾病相鑒別。

      1.5 誤診情況

      來我院問診的患兒出疹前誤診12例,誤診為胃腸炎者6例,呼吸道感染者5例。

      1.6 治療

      應用清開靈注射液1 ml/(kg?d),利巴韋林注射液15 mg/(kg?d)加入糖鹽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對癥治療,有電解質紊亂者調節電解質,防止并發癥。早期白細胞升高者用抗生素給予治療。

      2 結果

      本病預后良好,一般不留有后遺癥。我院來診患兒愈后均無其他后遺癥。

      3討論

      1986年,Yamanishi等人報道HHV-6是嬰幼兒急疹的病原,Takahashi等人檢測配對的嬰兒及其母體血清,發現母體抗體可傳給胎兒,新生兒有母體抗體保護,其滴度隨時間下降,3~5個月有較高的抗體,幾乎1歲以上兒童均有針對此病毒的抗體, 因此本病好發于1歲以內的嬰兒。傳播途徑為母親的唾液而不是母乳。發病季節主要在冬春及春夏交替之間,為散發,一般沒有流行性。通過本組臨床資料的回顧分析,加深了臨床醫師對嬰幼兒急疹發病季節、年齡、臨床特征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診斷該病的敏感性,使該疾病能夠早期診斷,避免誤診,避免濫用抗生素,以及其他醫療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1]Yamanishi K,Okuno T,Shirakik,et al.Identific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b as a casual agent for exanthem subi-tum[J].Lancet,1988,1:1065-1067.

      [2]Pruksananonda P,Hall CB,Insel RA,et a1.Primary human herpes vivus 6 infection in young children[J].New Engl J Med,1992,326:1445-1450.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第4篇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經呼吸道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歲以下兒童患病率最高?;純簭母腥静【桨l生臨床癥狀,潛伏期多為2~3天,最長可達1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突然發熱,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皮膚瘀點或瘀癍、抽搐和頸項強直等異常癥狀。嚴重者可在數天內死亡,或留下腦性癱瘓和腦積水等后遺癥。3歲以下嬰幼兒除發熱、嘔吐以外,還常拒乳拒食,并伴有腹瀉、睡眠不安及尖叫,容易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流腦流行季節,凡有以上癥狀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2.手足口?。菏肿憧诓∈怯赡c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和周身循環障礙等。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伴有發熱、頭痛等癥狀,同時出現疹子,先見于軀干、頭部,之后延及面部及四肢。疹子開始為紅色斑點,后有丘疹,再后發展為水皰,大小不等,伴瘙癢,這時傳染性最強,直至結痂脫落。水痘自起病到痂皮脫落,一般需1~2周。

      4.風疹: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皮疹始見于面部,為粉紅色斑疹,輕度癢感;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頸部、軀干和四肢,1~2天內逐漸消退;往往下肢見到皮疹時而面頸部皮疹已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在發疹前24小時左右,患兒耳后和枕骨下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患病初期可在口腔內軟腭、頰部黏膜出現暗紅斑點,為診斷要點之一。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發熱性傳染病,主要癥狀為發熱,常在39~40℃以上;還有流鼻涕、打噴嚏、眼結膜充血等現象,此期一般需3~4天,為麻疹前驅期,這時約90%的病兒口腔內可見直徑0.5-1毫米大小的小白點和周圍紅暈的麻疹黏膜斑。一般情況下發熱第4天見疹,出疹的順序是耳后、發際、頸部、前額,然后迅速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為四肢。隨著體溫的逐漸恢復,皮疹也依出疹順序而消退,出現麥粒狀的脫屑,并留下棕色的沉著。麻疹患兒如果治療護理不當,也容易出現并發癥,較常見的有麻疹肺炎、麻疹喉炎、腦炎和中耳炎等。

      6.幼兒急疹:幼兒急疹多發生于2歲以內嬰兒,突然高熱,伴食欲不振;少數患兒還可出現嗜睡、惡心、嘔吐、咳嗽,枕后和頸部淋巴結腫大;3-5天后體溫開始下降,約24小時內降至正常;熱退時可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先于頸部或軀干,逐漸蔓延至臂部及下肢,而肘、膝等部位及掌跖部多無皮疹。皮疹1~2天后消退,不留痕跡。起病初在患兒懸雍垂兩側可見有小結節狀隆起,周圍充血,成暈狀黏膜斑,有助于早期診斷。

      7.猩紅熱:猩紅熱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突發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起病1天后發疹,于頸、胸、軀干、四肢依次出現,1~2天遍布全身達到高峰,呈彌漫性密集紅斑,尤以肘彎、腋窩、腹股溝處密集,兩頰及前額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特征性“環口蒼白圈”;皮疹持續2~4天后依次開始消退,7-8天時脫屑,手掌足跖部呈大片狀脫屑,有時像手套、襪套樣脫屑。嬰兒可有驚厥,病初舌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脫落,呈鮮紅色,成為“紅色楊梅舌”,是診斷要點之一。

      8.病毒疹:病毒疹一般為柯薩奇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所致。近年來患者日見增多,感染者多為11~12歲兒童。皮疹的特點是疹子出現無順序,以胸和腹部出疹較多,其他部位少見;且皮疹消退快,最后不留痕跡。患兒初期可有耳后、腋下淋巴結腫大。其傳染性較強,感染此癥后,需立即住院隔離治療?;純杭依锛皩W校教室都要進行空氣消毒,且要常開門窗換氣,使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以利防病保健。

      幼兒急疹的癥狀和護理范文第5篇

      幼兒急疹

      致病真兇 可能是病毒。

      疹子特征 寶寶燒退時出疹,先見頸部及軀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較多(鼻頰、膝下及腳掌等處一般沒有),大小如粟粒,淡紅似玫瑰,多在24小時之內出齊,持續1~2天后消退,不留痕跡。

      伴隨癥狀突發高燒,食欲稍有減低,持續三五天后體溫驟降,精神即刻好轉,疹子開始出現――此特點是與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紅熱)的最大區別。

      處理要點休息,多喂白開水或菜湯、果汁;高燒用物理方法(如溫水擦浴)或藥物降溫,煩躁或驚跳酌用鎮靜劑;抗生素無效。

      手足口病

      致病真兇 腸道病毒。

      疹子特征 疹子通常起于手(手指背面與指甲兩側)、足(腳趾背面與腳跟邊緣)及口腔(唇內側、舌面、頰黏膜、齒齦處)三部位,“手足口病”由此得名。初為紅色斑點,持續24小時變為皰疹,皰疹內充滿混濁液體,潰破后形成淺表性潰瘍,潰瘍四周發紅。疹子數量從幾個到數十個不等,嚴重時可累及手掌、足底、肘部、膝部和臀部等處。

      伴隨癥狀 輕度發燒,口腔及咽喉不適或疼痛。皰疹破潰后癥狀加重,如不吃奶、流口水、哭鬧、煩躁等。經5~7天治療可恢復。個別病患可能出現心肌炎、腦膜炎、腦炎等并發癥,后果嚴重。

      處理要點 休息,多喂水;消毒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保護皮膚不使皰疹潰破,讓其自然吸收干燥結痂;選用抗病毒藥物、維生素類、解熱鎮痛劑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制劑;出現并發癥應住院治療。

      風疹

      致病真兇 風疹病毒。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1~2天后出疹,從面頸部開始24小時蔓延全身。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疹子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疹子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的色素痕跡。

      伴隨癥狀 發燒、咳嗽、乏力、胃口差、眼發紅;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癥狀輕,病患飲食玩耍如常。

      處理要點 休息,飲食清淡且易消化;防止搔抓皮膚引起細菌感染;酌情給予退燒、止咳藥物;并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炎時選用抗生素,必要時住院治療。

      麻疹

      致病真兇 麻疹病毒。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3天左右出疹,從耳后、頸部沿發際邊緣向下發展,24小時內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3天內累及下肢及足部,疹子全部出齊。初為稀疏不規則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膚色正常,重者皮疹融合,皮膚水腫。甚至導致面部浮腫變形。持續3天左右,疹子按出現的順序消退,留下糠麩狀脫屑及棕素痕跡。

      伴隨癥狀高燒、流涕與眼淚,頰黏膜上有“科氏斑”(為直徑約1毫米的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預示即將出現疹子),可能伴發喉炎、肺炎、腦炎等并發癥。

      處理要點 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食物,補足水分與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保持皮膚、黏膜清潔。酌用退燒、鎮靜、止咳藥物。并發肺炎則給予抗生素;接種麻疹疫苗是最佳預防措施。

      皰疹性咽峽炎

      致病真兇 病毒,常呈流行趨勢。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兩天內出疹,見于扁桃體、軟腭、懸雍垂、舌頭等口腔咽部黏膜處,數量不多(大多在12個之內),為直徑1~2毫米的小皰疹,呈灰白色,周圍繞以紅暈,24小時內水皰破潰,變為潰瘍,1~5天內愈合。

      伴隨癥狀突發高燒、咽喉痛、厭食、伴有頸、腹與四肢疼痛,可有嘔吐甚至驚厥,屬于一種特殊的上感類型。病程比普通感冒稍長,一般在7天左右康復。

      處理要點 休息,加強營養;酌用抗病毒藥、退燒藥。

      水痘

      致病真兇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后24小時出疹,先發于前額,再向軀干、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斑丘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圓型水皰,周圍紅暈明顯,水皰中央呈臍窩狀。經2~3天水皰干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因搔抓繼發感染者,可留下輕度凹痕。由于疹子分批發生,故在同一處皮膚可同時見到丘疹、水皰和結痂。

      伴隨癥狀 起病較急,發燒,頭痛,全身倦怠。整個病程約2~3周。

      處理要點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細茵感染;酌情使用抗病毒藥物,肌肉注射維生素B12等:禁用激素,以免病毒擴散;接種水痘疫苗有一定預防效果。

      猩紅熱

      致病真兇 溶血性鏈球菌。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1天左右出疹,初見于腋下、頸部與腹股溝,24小時內蔓延全身。疹子為針尖大小的鮮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疹間膚色潮紅(與麻疹不同)。面頰部潮紅無疹,口周皮膚蒼白。腋窩、肘部、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疹子密集,顏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持續6~7天后面部脫屑,軀干和手腳大片脫皮。

      伴隨癥狀起病急,高燒,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甚至化膿;舌紅,舌紅腫如草莓;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

      處理要點 休息;補足營養;選用抗生素。少數病患可能在病后2~3周發生風濕熱、腎炎等變態反應性疾病,要注意防范。

      川崎病

      致病真兇 尚不清楚。

      疹子特征 寶寶發燒數天后出疹,分布于軀干、會以及手掌及腳底。常為多形性紅色斑疹,亦可呈蕁麻疹樣皮疹,瘙癢,但無水皰或結痂。出現于手掌及腳底的則為紅斑。持續10天左右消退。

      伴隨癥狀 突發高燒,眼睛發紅(結膜充血),冠狀動脈炎,關節腫痛等。病程短則兩周,長可達3個月。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JLZZJLZZ少妇|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