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急救相關知識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開展“三基三嚴訓練,培訓覆蓋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節、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條例》、《病歷管理規定》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
徒手心肺復蘇技術;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
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
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一切工體,班余及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記錄在案。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會交班及每周業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一月份:
內容:針對冬季呼吸系統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節特點,安排醫護人員對呼吸機及co中毒知識進行學習培訓。
方法:由科主任主辦講座1次,然后選高年資醫師一名講座一次。每名醫護人員在icu室操作呼吸機并進行現場考核。
二月份:
春節前配合急救換服裝后的嶄新面貌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院外急救演練,演練前先進行心肺復蘇強化訓練,并復習相關知識,最后考核打分記錄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凈化技術培訓。科主任主持,復習灌流相關知識及適應癥、禁忌證。必要時采用幻燈教學進行講座。然后由每位醫護人員上機操作。進行考核。
五月份:
學習培訓各種農藥中毒治療基礎知識及相關進展專題學習。參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復蘇操作強化訓練。
六月份:
主要是衛生法規,法律學習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會交班及科行政會議上系統學習相關衛生法律法規,依法行醫。
七月份:
組織全科參加醫院臨床醫師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論輔導培訓。科內舉辦醫生查體訓練,使所有醫生過關,并進行考核記分。
八月份:
結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點,組織醫務人員學習淹溺、中毒及電擊傷的專題學習。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傷害常見處理技術的培訓。包括創傷的包扎、止血、固定、搬運。要人人動手,個個過關。嚴格考核。
十月份:
進行醫療安全及醫療法規,法律知識學習。除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活動外。科室要舉辦相關學習2~3次,并安排考核記錄。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術培訓。重要放在氣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體進行訓練,人人過關。
1 準備工作
實習生下臨床前一個月左右由教務科制定培訓計劃,本著全面培養的宗旨,參照實綱,側重介紹了實習生職責及工作程序,實習期間必備的急救知識及其他基本常識等。開展講座的均是我院中級以上醫務人員。
2 具體內容
2.1 醫療文件的書寫 病案書寫是重要的臨床基本功之一,但由于目前的臨床實習普遍只重視臨床診療技能的培訓,導致實習醫生書寫的病案存在不少問題,既影響醫院總體病案質量,也不利于將來的臨床工作。因此有必要轉變觀念,加強實習醫生病案書寫能力鍛煉,使得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重視病案書寫質量和內涵質量,切實做好自我保護[1]。病歷是醫療過程的真實記錄,是發生糾紛時的重要證據,它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也是決定醫療賠償官司勝負、醫療過失鑒定的重要依據。寫好醫療文件是提高實習質量的基礎之一,也是臨床教學的重點要求。通過講座要使學生了解到:一份合格的醫療文件,既體現著自己的業務水平又關系著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時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而把通過實際接觸患者進行問診、查體、查閱相關輔助檢查,綜合分析觀察后慎重、準確作出的醫學決策的全部過程真實、及時、客觀、完整的書寫到病歷中則是醫學生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具體體現。它是培養和鍛煉醫學生綜合運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理、病理、衛生法學及心理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能力的過程。一份好的病案可以反映醫生、護士、醫技人員醫療水平,個人綜合素質如工作態度、責任心、事業心、對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了解程度、觀察患者的細心程度、與患者溝通的情況等。同時也是綜合評價一個醫院醫療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資料。目前病案運用頻率較高的內容是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醫療法律糾紛及司法部門的舉證、教學科研和上級部門的檢查評價指標等等。每份病案如果達到真實、完整、準確、客觀的記錄則能產幾十種以上的單項或組合信息數據如一些傳統的評價指標病種、病情、年齡、性別、平均住院天數、治愈率、出入院診斷符合率等。依據患者的特征把治療的患者分成若干組群,組群的型別和各組群所包含的病例數量,綜合稱之為病例組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2.2 臨床基本急救知識 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大,壽命的增長,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運輸多樣化等因素,使急癥和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對受傷者采取有效的現場急救可以避免再損傷,不僅可以挽回生命,也可以避免許多后遺癥的出現。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的高素質人群,對日常的急救知識了解太少。許多發達國家,即使有非常健全、快速的醫療急救系統,也依然十分重視傷病現場的自救和互救。因此大學生應該加強急救知識的教育。而作為醫學生,更應當時刻以救死扶傷為己任,遇到緊急情況應挺身而出挽救患者生命,這就要求醫學生掌握必要的應急急救措施。針對這點,筆者以心肺復蘇為重點,先聘請循環科主任進行相關知識講座,然后請麻醉科主任現場帶教,利用心肺復蘇模型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夜間為學生開放技能培訓基地方便進行練習。最后組織進行心肺復蘇比賽。通過一系列培訓,不僅使學生們掌握了急救技能,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現場搶救的模擬場面。
2.3 感染及無菌技術 感染問題是醫院的頭等大事,醫院是患者密集的場所,醫院環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從而為疾病的傳播提供外部條件,促進醫院感染的發生[2]。醫院感染無論對社會及個人均帶來嚴重危害。大量資料證明,只要護理管理嚴格、預防措施落實,醫院感染發生就少。為此,醫務人員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每次消毒、滅菌、隔離達到預定的要求,以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與此同時,醫務人員更應注意自己的舉止,確保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檢查不做第二個傳染源。實習生亦是如此,愛護別人,保護自己,筆者聘請感染科主任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講座,教育學生們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制度是人們長期工作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處理、檢查各項工作的依據,包括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探視制度等。隔離旨在將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圍內,是預防醫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無菌操作規程是醫護人員必須遵守的醫療法規,貫穿在各項診療護理過程中。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應從醫院感染、保護患者健康出發嚴格執行制度、常規及實施細則,并勸告患者與探視者共同遵守。樹立學生們有菌觀念與無菌操作理念。
2.4 臨床基本技能培訓 明確臨床實習階段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畢業后能否勝任相關醫療任務,關系到能否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也影響到醫學生今后在醫學領域內的專業造詣和成就。而且為了解決目前醫學生臨床診療操作機會減少以及臨床動手能力普遍下降的問題,筆者結合實綱,制定了技能培訓計劃,分別聘請內、外、婦、兒各科主任對相應技能進行培訓講解,并提供種醫學人體穿刺模型,操作模型進行模擬操作。使學生們對相應流程有所了解。
3 總結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不僅要求理論基礎扎實,更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臨床實習是整個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年,是醫學生專業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醫學生實現由理論向實踐跨越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和高級醫學人才的關鍵環節。筆者應該從實際出發,竭盡所能為醫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提高他們的實習效果,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醫療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搶救車;管理;現狀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re excavation rescue vehicle management situation,analyzes the reason,standardize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cue vehicl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250 nurses in 10 wards of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nursing department,the monthly"rescue drugs goods manage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of the special inspection of the 10 ward,statistics analysis of the rescue vehicle management status.Results The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cue vehicles are still main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are not unified,resulting in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nurses,drug items placed chaos,no location map,handover records is not standardized,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nurse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cue vehicles and drug shortage,lack of high-risk issues such as drug cognition.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cue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is a set of standard,provide a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nursing.
Key words:Rescue vehicle;Management;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在臨床工作中,對急危重癥患者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搶救措施至關重要,而處于功能狀態的搶救車是保證搶救成功的基礎[1]。因此,我院各護理單元均配有搶救車,不僅有效節省了急救藥品、物品的取用時間,為危重患者搶救提供時間上的保障,也為護理人員安全用藥提供方便,避免了醫患糾紛的發生[2]。搶救車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得到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故本研究再次通過用同樣的方法調查護理單元的搶救車管理現狀,以發現目前搶救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制定標準化搶救車管理制度奠定基礎。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取本院10個配備相同搶救車的病區。
1.2調查工具 我院護理部制定的《搶救藥品、物品管理質量評價標準》、《搶救車管理現狀調查問卷》。
1.3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10個病區的250名護士,共發放問卷250份,最終完整完成問卷并收回230份,回收問卷率92.00%,有效問卷率100.00%。調查的護士中,工齡≤5年者118名(51.30%),工齡>5年者112名(48.70%);初級職稱160名(69.57%),中稱36名(15.65%),高稱34名(14.78%);大專以下11名(4.78%),大專以上219名(95.22%);年齡≤30歲156名(67.83%),年齡>30歲74名(32.17%);已婚187名(81.30%),未婚43名(18.70%)。
2結果
2.1病區搶救車管理執行標準不統一,搶救車管理制度不完善。見表1。
2.2護士對搶救車管理規范及藥品的相關知識缺乏。見表2。
3討論
為了保證臨床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順利實施,每個臨床科室必備搶救車,搶救車是存放急救藥品及物品的專用設備。有效地管理搶救車,是保證急救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本研究再次對我院隨機選取的10個病區中的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這10個病區搶救車進行專項檢查,以了解目前我院搶救車管理現狀。結果顯示,目前我院搶救車管理中主要還是存在搶救車管理執行標準不統一;護士對搶救車管理規范知曉不全;護士對急救藥品的相關知識缺乏等問題,導致搶救車內容物放置無序,存在過期藥品物品、藥品缺失等嚴重問題,埋下重大的安全隱患。
縱觀國內研究表明,搶救車管理主要存在:①搶救車內藥品種類繁多、基數設置不符合臨床要求、藥品物品混雜放置、搶救車取用不方便;②搶救車內藥品物品放置示意圖不統一,缺乏專人管理;③搶救車交接記錄不完整,交接耗時長、效率低;④護士缺乏搶救車管理相關知識[3]。以上現狀與本研究中通過調查問卷及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醫院的搶救車管理普遍存在以上問題及缺陷,為臨床醫護人員敲響了警鐘,如何有效管理搶救車,避免與減少因搶救車管理不善而發生醫療糾紛,保證搶救工作高質量的完成,這需要護理管理者更多的思考。
本研究對我院臨床科室的搶救車管理現狀進行兩次調查,通過統計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考慮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3.1完善搶救車管理制度,組織全院護士長學習,再由護士長組織科室學習,以此為標準層層落實執行。護理部成立專門的搶救車管理小組及質控檢查小組,統一制定交接班格式,規范交接記錄本書寫。可參考其他醫院的管理模式,徹底落實“四定”“三無”“二及時”“一專”的管理模式。質控檢查小組定期嚴格對照標準對各病區的搶救車管理進行專項檢查。
3.2急救藥品物品的完好率是搶救的關鍵,故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至關重要。總結其他研究經驗,對急救車藥品物品實行以下管理:①護理部統一全院搶救車藥品物品的種類、數量、擺放位置及編號,各病區根據專科特點及搶救需要,在統一的基礎上增設專科藥品、物品,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配備與放置;②護理部按照各科室搶救車內藥品物品的種類、數量及擺放位置統一制定定置圖,統一張貼位置,護士嚴格對照定置圖進行交接,科室搶救車管理小組每日查對;③建立醒目的藥品物品有效期登記及標示卡,對高危藥品和易混淆藥品貼醒目高危及易混淆標識;④交接班護士及搶救管理小組嚴格查對急救藥品的使用情況及有效期,及時增補、清理并記錄;⑤根據急救藥品使用情況實行加鎖或封存管理,除非搶救使用,其它情況不得隨意拿取搶救車內藥品及物品[4]。
3.3加強護理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特別是年輕、經驗不足及科室輪轉護士更應加強。每名護士均應掌握常見急救藥品物品的適應癥、禁忌癥,熟悉搶救車內藥品物品的擺放位置,避免因不熟悉造成誤差,保證拿取藥品物品時快、準、穩。護士長加強督查,隨機抽問以了解護士是否熟悉搶救車管理相關知識。
總之,目前我院搶救車管理存在不少問題,需要管理人員及醫護人員共同尋求更佳搶救車管理制度,這也是本研究應該努力的方向。全院實行標準化搶救車管理將為臨床工作提供標準化的急救平臺,可以幫助護士理清急救操作思路,提高急救護理標準化管理意識[5],保障臨床搶救工作及時、有效、安全地實施,提高搶救效率,減少醫療差錯與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蘭藝.我院急救車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醫學信息,2012,25(1):90.
[2]王娟.搶救車的規范管理[J].醫療裝備,2016,29(17):55-56.
[3]黃麗明,李水梅,黃小興.分層封存結合有效期表單在封存搶救車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2):119-120.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在岳陽樓區選取1個示范性社區服務中心(望岳路社區服務中心),隨機選取年滿20歲以上社區居民共2215名作為調查對象。望岳路社區服務中心全部護理人力資源32名。
1.2研究方法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入戶。根據自行設計的調查內容逐項向社區居民及社區護理人力資源詢問填寫。并當場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社區居民調查問卷2215份,收回有效問卷2108份,有效率為95.2%;發放社區護理人員調查問卷32份,收回有效問卷32份,有效率為100%.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社區居民對相關社區護理的需求情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社區護理人力資源對社區護理相關知識的需求。
1.3統計學方法全部資料經審查無誤后,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的錄入和統計學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檢驗對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
2.1居民對社區護理的需求居民的前5項需求為:社區緊急事故的救護(89.9%)、生病時,護士上門護理(84.8%)、老年慢性病護理(78.1%)、打預防針(75.3%)、老年慢性病預防宣傳教育(74.2%)。
2.2社區護理人力資源對社區護理相關知識的薔求岳陽市社區護理人力資源相關知識的需求情況。
3討論
3.1從居民需求出發,設置社區護理服務項目調查中顯示社區居民希望開展的各項服務中,前5項需求為:社區緊急事故的救護(89.9%)、生病時,護士上門護理(84.8%)、老年慢性病護理(78.1%)、打預防針(75.3%),老年慢性病預防宣傳教育(74.2%)。岳陽市居民在疾病護理、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三方面需求較高。調查中發現社區老年居民非常需要社區衛生服務,93%的老年居民認為開展社區護理很有必要,另外有部分居民表示只要對健康有利的社區護理服務措施他們都歡迎,這說明社區居民健康觀念隨著社區衛生服務地發展逐漸加強。并開始重視其自身的健康問題。有89.9%的社區居民將社區護士開展屬于社區疾病護理模塊的社區緊急救護列為其第一位需求;因此應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增加這一方面的工作內容并加強社區護士緊急救護方面的培訓。另外有52.6%及以上的居民對疾病護理、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三方面都表示需要。目前社區護理現狀是社區護理工作只能滿足居民的一小部分需求:社區護理的發展要以居民的需求作為其發展導向翻。社區護士應積極開展與之對應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從而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使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21世紀主要發展方向的社區護理。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護士的社會功能和作用的主要職責。社區衛生工作者也提出了社區居民的工作的注冊要求,并以此為指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的建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的日益發展,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社會的發展,一般醫院的數量將日益減少,而更多的患者將被轉移的社區,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有研究報道,超過了城鎮居民的醫療問題,應在社區解決了百分之80.因此筆者建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領導和護士應及時了解其社區居民的需求,并以之為導向不斷拓展服務內容的項目內涵和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不斷完善社區護理工作,從而達到促進社區健康的目的。
3.2強化社區護理人員專業水平培訓表2顯示了社區護理人員相關知識的需求情況。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員認為對社區的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很有必要。其中,對常用的康復護理技術與方法有93.8%表示需要、社區常見疾病的防治87.5%表示需要、社區緊急事故的救護有71.9%表示需要。90.2%的人員認為參加相關知識的培訓是為了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3.9%的人員愿意參加社區護理知識培訓。并希望通過培訓方式獲取更多的社區護理知識最新的醫療信息。76.3%的人員希望培訓方式是專題講座。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重點在于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的培養。隨著社區護理需求的日益增加,社區護理人員認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從而滿足社區護理工作的需要。通過調查,護理人員對崗位培訓的次數有更多的需求,希望能參加社區護理崗位培訓,并希望培訓形式能多樣化,如進行專題講座后,組織參觀學習、提供實踐的機會等;希望培訓內容增加心理護理的相關理論和技巧、常用的康復護理技術與方法、護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相關理論、方法等技能。因此,應制訂出系統有效的培訓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崗位培訓,以滿足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需求,從而達到提高社區護理人員護理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現場急救;意外事故
近年,地震、海嘯、火災、洪水、甲流等各種突發事件頻頻出現,運動損傷、交通事故等各種意外傷害事故層出不窮,現場施救在社會發展紛繁復雜的今天顯得尤其重要。為了維持受害者生命、穩定傷情、防止繼發性損傷就必須對傷者實施現場急救,但猝死病人搶救的最佳時間是4分鐘內,嚴重創傷病員搶救的黃金時間是30分鐘內,故意外傷害現場的當事人或旁觀者掌握緊急救助技能對自救或對他人實施救助非常重要,如果施救及時準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身心傷害和財產損失。大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處理意外傷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們在遇到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時經常會手足無措,從而錯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機,而使事故向惡性方向延展下去,其后果也是令人悲痛不已。隨著近年來大學生意外事故頻率的增加,加強對大學生緊急救助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至關重要。
一、當前大學生急救知識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大學生急救意識淡薄。
社會和學校的重視程度均不夠,在急救知識宣傳上形式單一單調,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學里基本上還是傳統的宣傳展板形式,宣傳沒有成為常態化。偶有大型的宣傳都是在“大難”來臨時或之后(非典、甲流、地震、火災、意外傷害等)才開始陸陸續續映入人們的眼簾。各高校現普遍以冬日防火等為契機搞一些講座、演練等形式的宣傳活動,或在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傳授一些意外身體傷害的急救措施為主要的急救知識宣傳渠道,但均涉及范圍狹隘,學習知識有限,缺乏專業、正規指導和訓練,導致現在的大學生急救知識相當匱乏,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有效的實施自救和施救于他人,在施救現場,大家多以旁觀者的身份處之,急救意識相當淡薄。
2、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出現“想學無門”局面。
大學生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與興趣都比較高,他們非常希望學習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和急救技能,在緊急情況下能自救或對他人進行施救。但是,當前大學生獲得急救知識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傳媒體,大學里面很少有相關知識的教學,專業的指導老師也少之甚少,更不要談專業的培訓機構、培訓器械,使大學生想去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因為缺乏這樣的渠道而無處可學。
二、大學生急救知識普及教育的措施
1、通過校園網絡電視播放《意外傷害與急救》系列衛生科學教育片并且內容定期更換,組織學生和教職工觀看學習,并在觀看完成后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
2、通過學校開設網站設立大學生急救知識教育網頁,網頁內附有急救措施及技術的操作短片。短片主要包括全面、系統地介紹疾病和意外傷害等的急救知識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預防、治療、護理知識和防止意外傷害的急救方法。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開設相應的網上對話欄目,為大學生就這方面的知識進行答疑解惑(和醫務室校醫協調由醫務室專人負責)。
3、為將急救知識教育普及到校園每一位學生,學校可以將急救知識教育片進行拷貝,下發各個院系。各院系通知各個班級進行拷貝,保證每個班都可以看到教育片。班級可組織分寢室觀看或者集體觀看。觀看完之后各班自行組織以此為主題的班會討論急救相關知識,鞏固所學知識并搜集大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形的其他疾病和意外傷害等問題。將學習效果和所搜集的問題向學院反饋,學院盡快給予評價并對所搜集的疑問進行解答。
4、舉辦急救知識方面的展覽。定期出急救知識專欄、圖片展,將其分為疾病、自然災害、公共突發事件、意外傷害等幾個大的版塊,內容定期更新。利用周末、節假日或主題日將急救知識專題專版放在餐廳前、體育場、實訓中心等處展出,讓同學們在這些時段內能夠更加認識到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動期間還可以給大學生發放急救知識手冊等措施來宣傳急救知識和提高大學生的急救能力。
5、組織急救知識有獎競賽活動。開展常用急救知識競賽,加大宣傳力度和提高急救知識普及率,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每學期培訓完之后組織一次大學生急救知識競賽和急救技能操作比武,在集中培訓完之后競賽活動之前發給志愿者或有興趣參加本次競賽活動的學生關于急救知識的文字材料、真人模擬教育片等,同時校醫務室提供所需器械并指派專人現場指導,進行大概一周的強化培訓,每天進行一定強度的訓練,集中練習。從志愿者和興趣愛好者中選出一定比例的選手進行分組參加比賽。在人流量較多且比較寬敞的場地進行競賽。通過必答題、搶答題和技能操作的三輪競賽,由學校衛生所得老師和教務處、學生處領導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參與獎等。競賽的效果一是鞏固培訓知識、加強技能掌握,同時對圍觀的學生也起到非常好的宣傳作用,對急救知識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幫助。
三、結束語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年齡階段的群體,他們對獲取急救知識和技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他們擁有思想活躍、文化層次較高的優勢,對于急救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不僅可以使他們在遇到意外傷害時實現自救,還可以在必要時候挽救、救助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把這些大學生一批一批地培養出來走向社會,傳播更多的急救知識,并帶動社會各類人群熟練掌握急救技巧技能,“滾雪球”式的效應會將整個國民的健康素質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彭曉青.大學生急救知識普及教育工作探討[J].科技信息,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