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藥學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優化授課內容藥學專業分析化學課程的設計必須是“藥學特色”的分析化學,即:既要符合分析化學自身的基本內涵,又要突出藥學專業的特點。因此,在教材內容和授課選材上,必須合理地、有選擇的刪減與藥學專業聯系比較少的純化學理論以及在藥學領域應用較少的內容,選取在藥學專業學習、科學研究及生產實踐中應用廣泛的方法和技術,將藥學學科中的熱點問題及時、巧妙滲透到分析化學教學中,并不斷更新、充實分析化學的發展前沿內容,提高藥學專業分析化學有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杜剛鋒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公共教學部47306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如詳細講解決定定量分析結果準確度和精密度的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部分,略講在藥學分析中應用比較少的重量分析法及沉淀分析法,適當增大在新藥研發、藥品鑒定、臨床檢驗等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的儀器分析方面的內容比重,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法、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等。實驗課內容的選取也要結合藥學專業特點,除了選擇能代表分析化學學科特點的實驗方法及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外,還應選擇《藥典》中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的經典案例,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快樂,如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氧化還原滴定)、飲用水pH值得測定(電位法)、磺胺嘧啶的含量測定(永停滴定法)、維生素B12含量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等。這些實驗內容的設定,既能使學生了解到分析化學在藥物分析中的具體應用,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中加深對與藥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手段的理解、掌握。既提高了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及相關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分析化學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網絡、動畫、多媒體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查找學習資料,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教材中枯燥的理論、抽象的問題轉換為生動形象的圖形、文字、動畫、視頻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立體化,使枯燥的理論理解起來更形象、更直觀,既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抽象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充分地、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既可彌補傳統的教材、掛圖及實物模型攜帶不方便的不足,又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液相色譜法時,通過播放Flas演示,學生既可明了色譜儀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又可以清楚觀察到液相色譜分析過程的產生,再結合教師的適當的講解,必然加深學生對該法分離機制的理解。
3綜合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大多數高校普及使用。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激發學習興趣,但傳統的板書仍然有著現代教學媒體無法完全替代的優勢。例如在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學生可跟著教師的書寫記筆記,板書的過程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板書相結合,并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PBL)的啟發式教學法、課堂講授與討論,在線答疑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分析化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改革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技能
【關鍵詞】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學困生;轉化策略;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思政教育;學生主體性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開設的專業范圍很廣,例如我校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護理、衛生檢驗與檢疫、口腔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個專業都開設了有機化學。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同一所醫學院校,文化課成績相差不多,但經過一學期的有機化學課程學習,部分學生因無法達到教學要求而成為有機化學學困生。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培養藥學人才的重要必修課程,為后期學習生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學學困生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分析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研究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刻不容緩。
1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
1.1不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大一學生的必修課程,是高中化學知識的延伸,但是兩者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高中化學強調理論學習,學生對化學知識是填鴨式學習,每節課都有大量的習題,高三更是刷題無數,學生習慣于老師“手把手”的教,習慣于通過大量的背誦和習題強化鞏固化學理論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發散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藥學專業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內容多、課時少、理論性強的基礎學科,教師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更多的是教授如何應用,而且講授進度較快,有時一節課會講解教材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思考,自主學習。此外,高中化學對化學實驗能力的要求相對薄弱[1],而藥學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醫學院校藥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將有機化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驗研究,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至關重要。因此,不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之一。
1.2思想消極,缺乏學習動力
高中學習的動力多來源于高考壓力,學生廢寢忘食的學習,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很多家長與老師為了緩解學生的高考壓力,常常將“大學不掛科就好”“大學可以談戀愛”“大學可以打游戲”等思想傳遞給學生。部分學生信以為真,來到大學后,在社交、戀愛、游戲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迷失了方向,導致學業變差。我們現在處于信息爆炸的自媒體時代,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化思想,俗話說積極的文化思想使人奮進,消極不良的文化思想使人墮落,初入大學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響,產生功利、任性攀比、不勞而獲等消極思想,失去了學習動力,嚴重的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例如大學生被人哄騙參加傳銷組織、為了攀比陷入網貸泥潭等事件。因此,思想消極、缺乏學習動力是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之一。
1.3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部分學生成績無法達到教學要求,成為有機化學學困生,與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高中時代,學生接受的是固定幾十人的小課堂教學,固定的教室、座位,固定的教師、同學,與老師距離感小,與同學親和力強,家長更是對他們的生活照顧周到,飲食作息非常規律,這些容易造成學生對外界環境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3]。大學課堂動輒幾個班的百人大合堂,不固定的教室、位子和同學,與教師距離感強,與同學親和力差,對環境適應能力弱的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進入學習狀態,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更是飲食作息不規律,精神萎靡,無力應對學習。面對考試,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記憶過程痛苦且效率低,遇到應用型或開放式的問題依舊不會作答,部分學生便對自己降低要求,只求及格,最終成為了學困生。
2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激發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對有機化學學困生而言,有機化學是一門知識繁雜、枯燥無味的課程,因此,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沒有太大興趣。而且大部分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化學基礎較差,想要學好有機化學,相較于其他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往往使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甚至還出現厭惡、恐懼等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激發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有機化學的樂趣,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主動學習,愛上學習[4]。2.1.1增強教學內容趣味性有機化學發展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每類有機化合物的發現與合成都離不開化學家的努力,我們在對化合物講解時,不僅要講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合成方法、發展歷史,還要講解相關結構的臨床藥物案例,包括藥物的制備、用途、對人類的貢獻、副作用等。此外,還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發散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有機化學[5]。例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教學中,讓學生查找青霉素、頭孢類抗菌素和阿司匹林等常見藥物的結構,分析以上各類藥物有哪些特征官能團、歸屬哪類有機化合物、此類有機化合物具有的化學性質,進而思考以上各類藥物的合成制備以及影響這些藥物儲存、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學重心從掌握知識轉向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1.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針對有機化學反應的結構式復雜、化合物的立體結構抽象、有機反應歷程難懂等問題,我們將現代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例如鹵代烴SN1反應的立體化學是有機化學中的難點,若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花費很多時間講解,學生仍是似懂非懂。在學習此內容時,我們展示鹵代烴及親核試劑的的結構模型,同時動畫演示反應歷程、產物形成過程,將復雜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學得懂、學得輕松,增強學生知識獲得感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2.1.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教師的知識水平、性格、興趣等綜合自身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調查表明,知識淵博、性格開朗、興趣廣泛的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最好,學生喜歡這位老師的課并且整體成績好[6]。因此,教師應提高自身素養,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2發揮有機化學學困生的主體性
科技正在改變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育方法正在離我們遠去。科技使枯燥難懂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智能設備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檢索查閱獲得學術前沿的知識,對學生而言,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遞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應該做好引導者,給學困生更多的空間,教會學困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2.2.1改變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困生,鼓勵學困生質疑,尊重學困生的想法,以討論或談話等形式解決問題,保護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我們還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如引導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團隊教學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7-9]。例如,課前采用問題的形式來布置學習任務,進行分組學習,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監督、相互配合學習,增強協同合作意識。課上小組匯報學習情況,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最后老師歸納、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并作適當延伸拓展。此外,老師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主,盡可能發現每個小組成員尤其是學困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針對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充分調動學困生的主觀能動性,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10]。2.2.2作業形式多樣化學習是知識獲得與內化的過程,課后復習和課后作業是強化內化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背誦化合物的結構和反應類型等記憶型作業,不能幫助學生完全理解掌握知識內容,我們可以增加開放式作業,例如采取思維導圖總結章節內容[11],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所學內容,迅速回憶和提取章節知識,進一步查漏補缺,有效地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撰寫課程論文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老師可以給學生題目,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選題目完成課程論文,這不僅可以鞏固知識,提高學生查閱文獻能力,還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2.2.3引入線上答疑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學困生經常會出現對新知識理解不透徹、無法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情況。教師答疑是學困生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但由于部分學困生的心理或性格等因素,不愿面對面地與教師交流,為此我們引入線上答疑平臺。線上答疑平臺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壁壘,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分析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個性問題,教師針對其個人做出有效的解答,而對于共性問題,教師及時反思,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調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解決共性問題[12]。另外,利用線上答疑平臺,學生之間也可以在網上互助答疑,在班級內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3結語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的必修課程,為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有機化學學困生在后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研究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刻不容緩。轉化有機化學學困生的過程,不只是幫助他們掌握有機化學的知識,重要的是激發學困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學困生的主體性,滲透思政教育,增強學困生的學習動力,最終幫助有機化學學困生從“因為考試要學習”轉變為“因為愛學要學習”。
參考文獻
[1]杜娟.試析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9,1(4):57-57.
[2]申權威.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策略探究[J].校園心理,2019,17(2):143-145.
[3]王藝璇,顏琬華.在校護理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元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81-83.
[4]王玉杰,陳文,王湘君.高校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8,1(39):59-60.
[5]李沛辰.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J].科技風,2019,369(1):49-49.
[6]石芳.愛學生必須愛之有道[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24):37-37.
[7]田飛,高巖冰,唐麗瑋,等.TBL聯合CBL+情景教學法在超聲醫學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14-17.
[8]賈堯玲,孟祥國,姜智騰,等.PBL教學法在藥物化學教學改革磺胺醋酰鈉合成中的探索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9):8-10.
[9]趙繼敏,路靜,陳新煥,等.大班授課中實施PBL的方法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5):17-18.
[10]王超.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有機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新西部,2020,5(6):163-164.
[11]孫蓮,海尼木·夏木西.思維導圖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廣州化工,2020,48(8):175-177.
[12]梁濤,時樂,袁冬平.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2):37-39.
[13]劉錦琳,趙艷,張獵.全媒體時代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進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2):67-70.
論文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藥學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上闡明生命現象的科學,是醫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它的理論和技術已經滲透到醫學各個學科,對醫學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成為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和前沿學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人們對許多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認識,極大推動了藥學的發展。但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實驗,就沒有今天生物化學領域豐碩的理論成果,因此實驗課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藥學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一是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理論;二是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實驗技能;三是培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生物化學理論和技術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藥學專業在我校是一個新專業,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已不能滿足專業需要,為此本教研室從2006級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并取得學生和藥學院教師好評。本文就實驗教學存在問題及實驗內容、授課形式與教學手段、考核方式與評價體改革進行探討如下。
1.存在問題
藥學專業是我校一個新專業,生物化學教材由臨床專業更新為藥學專用教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求及學生考研和就業的需要,我校現行藥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效應,主要表現在:
1)缺乏適應藥學專業生物化學實驗內容,導致一些學生學習盲目無積極性,甚至到了工作崗位上基本實驗技能還需從頭學起。
2)忽視了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內容主要以驗證知識、培養臨床生化實驗技能為主。
3)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缺乏整體性、系統性、連續性,導致學生上完實驗課影象不深。
4)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以教師講授為主。
5)缺乏完善的實驗成績評價體系,無法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驗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為了培養合格的藥學專業人才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改革內容
2.1實驗教程
藥學專業生物化學教材更新后及時更改教學大綱,根據藥學專業生物化教學大綱并結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具體情況,首先組織年輕優秀的教師完成了實驗教程編寫,實驗教程主要包括常用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和原理、學生實驗內容、常用試劑配制三部分。實驗內容以藥學生化四大基本技術(電泳、層析、分光光度法和離心)為主心,選擇與藥學相關的實驗內容。其次把生物化學實驗分成容劃分為“基礎基礎實驗”、“提高性實驗”、“研究和綜合性實驗”三大模塊,用實驗方法將三大模塊聯系起來。基礎實驗主要有考馬斯亮藍蛋白定量、酶學實驗;提高性實驗主要有血清SDS-PAGE電泳、血清蛋白質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蘋果Vc含量、轉氨基作用、血清淀粉酶的測定測定;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主要有細胞色素C的制備及測定、血液DNA提取及HbβPCR擴增、大蒜SOD提取及活性測定、血漿γ球蛋白分離純化。實驗教程更新使實驗內容更加貼近藥學專業并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從三大模塊選擇實驗內容完成實驗教學;又增強學生了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活躍了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實驗課的自覺性和實驗操作的主觀能動性,更重要讓學生知道生物化學是藥學重要的基礎課,從心里重視生物化學理論課和實驗課學習。
2.2教學手段
改變傳統上的實驗課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遵照實驗指導,按部就班地依照實驗步驟去完成實驗教學。教學手段改進不僅讓學生自己獲取實驗材料、自主配制實驗試劑等操作技能的多練習,而且通過提供或要求查閱方法,進行試驗細節的論證和討論,請準備好的學生走上講臺,向大家介紹與實驗內容相關的知識和注意事項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培養動手操作和科學研究與思維能力,提高實驗的教育效率。如設計實--驗血漿γ球蛋白分離純化,首先提前將實驗內容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閱不同的實驗方法,并理解實驗原理,試驗所需器材;其次實驗課上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比較不同實驗方法有缺點,最終確定兩種實驗方案,小組分工配制所需試劑;第三如實驗課時不足則以開放實驗室的方式滿足學生完成實驗內容。同時盡可能將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實驗課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學生觀看藥學方面的實驗技術最新進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3實驗考核
生物化學實驗技能考核及評分標準的探討也是教學中的一個永恒主題,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的真實記錄,要求學生形成獨立完成實驗報告的習慣,改變僅靠試驗報告一稿和教師試驗觀察定成績的傳統模式;而是細化量化實驗中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充分體現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設計、實驗能力、實驗意識、實驗結果和實驗分析,還要體現分組試驗中學生個體在試驗中的貢獻差異、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綜合素質等。考核指標也要適宜統計分析,能夠克服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便于準確判定學生在操作中的薄弱環節,并且成為未來改進教學和實驗設置的重要科學資料。
為了給學生一個客觀的實驗分數,我們采用20人一個實驗室,兩人以小組,從進實驗室到完成整個實驗學生的每個細節都在考核之內,如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熟悉程度、試劑擺放、儀器使用規范程度、實驗結果準確程度、值日情況、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加上實驗課結束時實驗課教師組織同學民主評定每個同學實驗課綜合成績,為該生最終成績。
總之,針對我校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通過實驗教學中三方面的改進,一方面使實驗內容更加符合藥學專業需求,提高學生對生化實驗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使學生將實驗與理論專業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做到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良性循環,為其他藥學專業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俊杰 賈長虹 張會宜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 [ J ]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9, 3 (2) : 114 - 116
關鍵詞:高職;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
《天然藥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研究天然產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是整個藥學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我院3年制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術類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常見天然藥物的基本化學結構式和理化性質,并能夠查閱相關資料,根據理化性質設計適當的提取分離方法。重點突出根據理化性質設計提取分離方法的原理和思路,但是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不斷更新的,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跟不上學生年齡變化的腳步,筆者根據5年教學的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準確的課程設置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是在充分調研藥學崗位需求和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明確藥學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并深入分析出藥學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確定了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并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兼顧執業藥師考試要求,形成包涵三個模塊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崗位能力學習模塊"主要是提供藥學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天然藥物化學》作為崗位能力學習模塊支撐課程之一,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緊緊圍繞中藥生產、檢驗崗位對知識、技能與素質的要求,整合、序化教學內容[2]。
2 合理選取與組織教學內容
根據醫藥行業主流藥品及工作流程分析和完成藥學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與行業專家、專兼職教師共同開發、遴選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奠定基礎。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以天然藥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過程為依據,安排組織教學,整合、序化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為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奠定基礎。
3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藥品生產、檢驗相關工作的一致性,使學生通過學習與訓練能夠達到企業藥品生產、檢驗崗位對藥學專業人才的要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參與、主動探討,學生之間交流更多了,學習效果也有了顯著提高。
3.1啟發式教學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在引入新的一章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和本課程有較大聯系的問題,比如:金銀花為什么會有祛痱止癢的功效,學生自然就能夠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繼而可以提出問題,從而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2任務驅動式教學 在有些章節,教師通過下達具體任務,學生分組制定方案并進行實際操作,然后得出結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例如薄層色譜法分離氨基酸的實驗,教師下達任務要求學生自行設定試驗參數進行試驗,最終依據色譜分離的效果再由教師總結具體實驗操作的相關事宜與問題。
3.3討論式教學 采用討論式教學,將學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現的問題,通過現場討論來發現自身的錯誤,也同時把別人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防范于未然.例如在生物堿堿性的學習中可以設計討論,教師寫幾組結構式,學生分組討論各類生物堿堿性的強弱,最后評估總結,通過對堿性強弱的掌握,可以促進學生對酸提堿沉法及PH梯度萃取法的掌握。
4 改變考核模式
為了最大限度的反應學生的綜合實力,就必須改變評價體系,將以末考成績為主要參考的終極性評價變為過程性評價體系,通過增加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參與教學活動表現的分數比重,尤其注重在問題式教學環節、各類實驗操作過程的操作情況、結合期末考試成績,綜合在實踐教學中的態度、能力進行評價。
5 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青海有著較為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因而有條件舉辦藥用植物采集、辨認、標本的制作。每年到學校周邊縣區的一些生長藥用植物的地區,例如大通縣鷂子溝國家森林公園去在采摘藥用植物,制成藥用植物標本,配以采摘圖片和相應功效的文字說明,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習的動力,激發了學習潛力。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教研室對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探索,注重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因材施教,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課程是不斷發展的,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更好地教給學生更加有用的實際知識,需要藥學教育者長期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比較法通過對相關問題進行聯系、比較分析,使相似的問題進行綜合,將不同的內容分離出來,建立清晰的思維網絡及知識體系過程。生物化學特點是概念多,化學組成復雜,結構多樣,功能復雜,各概念之間容易混淆。為了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相似的概念、理論列表比較進行講解,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而掌握重點。在講授糖代謝時,可以將無氧氧化與有氧氧化在基本概念、部位、關鍵酶、能量的生成等方面進行比較,能使學生充分理解糖不同代謝過程的特點與意義。利用比較教學法能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條理化,能讓學生抓住重點,加深印象,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分出來。
二、對知識體系進行整合
課程整合是強調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綜合實踐能力。藥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的就業去向是藥品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等,工作的性質決定學生需要的知識體系,除了需要為學生提供基本理論外,還需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基本技能占的比重較大。而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有些理論的知識點重復性較高,反而減少了學生必要的實踐時間。課程整合由教學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共同努力實施來完成。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