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林業育苗;營養繁殖;扦插育苗;嫁接育苗

      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有著很多都的優勢,如:再生能力強、移植過程簡單、成活率高、成本低、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等,同時也有很多的缺點,如:母本選擇受限制、培養出的林木壽命短、人工操作量大以及繁殖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在營養繁殖技術中主要有兩種技術方法,分別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此兩種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建設中都已取得了很好的育苗效果,并且在森林遺傳學研究中、改良林木性狀中以及林業生產中已被廣泛應用。

      一、林業育苗中營養繁殖技術的重要性探究

      1、營養繁殖方式的優點

      營養繁殖是近年來林業育苗中比較科學且見效快的育苗技術,雖然已經有很多人對營養繁殖技術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仍缺少內在原理方面的知識掌握,以及實踐活動上的體現,實際上營養繁殖技術是針對某種健康完整的林木母本進行營養器官移植,例如:枝、莖、根等部位,這些器官的可再生功能較強,再利用相關的栽培與養護技術,選擇適當的生長環境與生長時間進行新植株培育,生成新的林木。

      營養繁殖技術是以單基因重新培育成新林木為主,因此,不會出現基因重合的現象,所以不存在隱性基因的一些不良反應與癥狀,是一種具有母本遺傳特征的培育方法,新林木的性狀與母本性狀相同,屬于無性繁殖技術。營養繁殖技術在操作方法上也比較簡單,只要對相關的技術要點加以了解與掌握,結合營養器官的生存條件以及養護方法,再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栽植就可以完成繁殖。采用營養繁殖技術培育的林木生長速度相對播種技術培育的林木要快,并且成活率也比較高,這對林業建設來說,不僅能夠提早實現造林,還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

      2、營養繁殖方式的缺點

      營養繁殖技術借助上述優點在林業育苗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對營養繁殖技術的缺點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如:不是所有種類的樹種都適應營養繁殖技術,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營養繁殖方式的適用性。另外,營養繁殖方式培育出來的作物壽命相對較短,且在整個繁殖過程中都必須要人工進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同時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如果操作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到位將會導致整體繁殖過程的失敗。雖然營養繁殖過程僅需要一部分的營養器官就可以實現,但是通常需要比較多的繁殖材料,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營養繁殖方式相對播種繁殖方式而言,在原料使用方面比較浪費。

      二、林業育苗營養繁殖方式的關鍵技術

      想要通過營養繁殖方式來實現更加具有經濟效益的育種結果需要對繁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技術進行深入掌握,否則不但不能通過營養繁殖的方式降低成本,反而會造成材料以及人員的浪費。雖然I養繁殖的操作過程比較簡單,但是對后期的繁殖條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須加強多方面的掌握和熟悉。一般來說,在我國目前的林業育苗過程中主要有扦插育苗以及嫁接育苗兩種營養繁殖方式。

      1、扦插育苗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分析

      扦插育苗是營養繁殖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類型,影響這種育苗方式結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首先是樹木自身的特性因素,比如說扦插的營養器官如果;來自于一個年齡較大的植株就可能導致扦插生根過程比較困難,如果來自比較強壯的植株且截取的營養器官本身生長情況較好就能夠提高生根的成功率。扦插的土壤條件也會影響扦插的成功率,所以在土壤選擇的過程中也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挑選。其次,在扦插育苗過程中為營養器官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也能夠促進扦插育苗的成功,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夠提高營養器官中物質的轉化,提高對外界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有利于育苗細胞的生長分裂。

      2、嫁接育苗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分析

      嫁接育苗方式的主要原理如下:將具有優良性狀的植株器官嫁接到性狀不太優良的植株上,再施加一定的條件,是兩者生長到一起。嫁接育苗方式的好處就是利用生長能力較強,但是果實及枝條不具有很大作用的植株進行利用,使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嫁接育苗的成活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了,首先是嫁接雙方的親和力,比如說同種植株比同屬的植株更容易嫁接成功,因此,操作人員需要選取合適的兩種植株進行嫁接育苗。其次,嫁接后的生長條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嫁接的成功率,包括外界濕度、溫度以及光照情況等等。最后,嫁接時機的選取也會影響嫁接育苗的成功與否,根據我國長期林業育苗的經驗而言,在秋季進行嫁接育苗的成功率比較高。雖然嫁接育苗的形式對于我國林業育苗而言已經并不陌生,但是操作人員仍然要對嫁接育苗過程中的重要技術引起重視,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林業育苗工程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三、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

      1、在森林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

      在森林遺傳學中引進營養繁殖技術,可以利用其能夠很好地保留母株優良性狀的特點,將想要保存的母株性狀和種質資源安全可靠地存儲在目標植株上去,從而為保護森林植物的多樣性提供了技術保障。還可以利用營養繁殖苗進行無性系試驗,對目標植株做出遺傳評價。

      2、在改良林木性狀中的應用

      營養繁殖苗經過培育成株后,最大限度地繼承了母株的優良品性,性狀穩定,沒有性狀分離現象,可以將更多地優良性狀遺傳給下一代。此外,利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建造無性系植物園,能夠極大程度的減少林木的培育時間,縮短培育和開花結果的周期。

      3、在林業生產中的實踐應用

      為了緩解我國木材市場的供求矛盾,對高產人工林的培育工作已經成為林業生產的重中之重。營養繁殖技術因其自身的諸多優點,已經成為大面積造林的常見方法。運用營養繁殖苗技術植樹造林,苗木成林后排列相對整齊,儲蓄量高、各個林木的品質一致,十分契合現代企業的規模生產和集約化管理的運營理念。利用營養繁殖技術建立的林木種子園,比普通的同列林木結實早、結實多,且種子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更好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毛白楊;芽接;地膜;埋條嫁接技術;扦插育苗;青海互助

      中圖分類號 S79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174-01

      毛白楊具有抗病蟲害的特性,但扦插成活率很低,常規的楊樹育種非常困難[1-2]。因此,1997年青海省林業局對毛白楊嫁接技術研究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楊樹伐根嫁接毛白楊。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以互助縣北山林地作為試驗場,場地條件按照規定條件來準備,要求氣候溫和適宜,且pH值、溫度和灌溉條件等符合種植要求。

      1.2 試驗材料

      選擇一年生的毛白楊種條,要求秋芽飽滿,莖粗達到0.5~1.0 cm。種條采集后用細沙層積法窖藏,注意保持窖內溫度為5 ℃左右[3]。4月上旬,對毛白楊種條和青楊種條(1.2~1.5 cm)進行種條處理,截取成18 cm長的段,按50根捆扎成一捆,在清水中浸泡5~7 d,備用。

      1.3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設計,設3種育苗方法: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埋條栽培。2次重復。扦插苗栽植株行距為30 cm×50 cm,切割萌芽表面的陰面,按常規育苗扦插管理,可以在14 d內痊愈;塑料薄膜的切割,按照一般的膜切割育苗技術進行操作[4];嵌入式栽植要求用塑料薄膜覆蓋,按照常規田間管理[5-6]。

      1.4 試驗實施

      萌芽的交叉點,選擇一個滿秋梢白楊,用芽接刀截長為1.5~2.0 cm的芽,在芽1.5 cm處切下從芽,然后橫切皮層的芽0.3 cm;在青楊頂3~5 cm處橫切1刀,然后切的中心點,與尖端一起通過皮層,使芽順利插入,緩緩前進,然后用塑料帶將接口緊緊包裹,并在上部密封蠟。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于2010年4月10日和2011年4月15日分別對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和埋條育苗的毛白楊生長情況進行調查,每種育苗方式各調查30株,并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和LSD檢驗。

      2 結果分析

      2.1 白毛楊生長情況

      經2年連續測試,不同方式育苗,其成活率、生長量也各有差異,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高、地徑生長量,或成活率,芽接扦插育苗效果最好。

      2.2 方差分析

      對表1中2年的生長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結果說明,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和埋條育苗3種方法間高生長差異不顯著,地徑生長量的3種育苗方法間,差異不顯著;成活率的差異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毛白楊芽接青楊種條育苗技術難度不大,對提高毛白楊成活率效果顯著,但缺點是費工費時。因此,在目前的條件下,青海省互助縣地區在生產中可以推廣采用毛白楊芽接青楊種條育苗技術。

      4 參考文獻

      [1] 陳尚花.楊樹伐根嫁接毛白楊技術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8(10):16.

      [2] 馬俊青,李高陽,田麗.河南省主要造林樹種含碳率比較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2(9):131-132.

      [3] 趙燕,董雯怡,張志毅,等.施肥對毛白楊雜種無性系幼苗生長和光合的影響[J].林業科學,2010(4):70-77.

      [4] 董雯怡,趙燕,張志毅,等.水肥耦合效應對毛白楊苗木生物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0(9):2194-2200.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第3篇

      1 雙斷根嫁接與基質培養育苗技術的優點

      一是便于操作,降低勞動強度;二是嫁接育苗周期短,由原來的45 d(天)左右縮短為30 d左右;三是西瓜產量高,砧木斷根后所發生的不定根較原有根活力更強,提高了西瓜的抗逆性和生長勢;四是苗床占地少,提高單位面積的出苗率。

      2 主要技術要點

      2.1 砧木品種選擇

      砧木應選用與西瓜共生親和性好的品種。長瓠瓜是西瓜嫁接的理想砧木,也可選擇西瓜專用砧木及共生親和力好的白籽南瓜作砧木。

      2.2 嫁接苗培育

      2.2.1 育苗基質配制 選用符合標準的無土育苗基質草炭和珍珠巖按體積3 ∶ 2混合,并且每m3加入200 g多菌靈充分拌勻,配制好后堆放2~3 d方可使用。

      2.2.2 砧木和接穗的播種 砧木播種選用45 cm×45 cm的育苗方盤,先在盤中鋪3~5 cm厚的育苗基質并壓實,適當澆水造墑后播催好芽的砧木種子,要求行距5 cm,株距1.5~2 cm,每盤播種約200粒,再覆蓋1.5~2 cm厚蛭石,保持適宜環境溫度為28~30 ℃。接穗西瓜采用同樣的方盤,先鋪3~5 cm厚的基質,適當澆水造墑后撒播催好芽的西瓜種子,要求株行距2 cm,每盤播種約500粒,再覆蓋厚約1 cm的蛭石,保持適宜環境溫度為28~30 ℃。要求砧木比接穗西瓜早播種8~10 d。

      2.2.3 嫁接前管理 砧木出苗前基質不宜干燥,待苗子出齊后要適時控水。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子葉平展期噴1次75% 百菌清800倍液,嫁接前1 d噴70% 甲基硫菌靈800倍液。西瓜出苗前基質也不宜干燥,嫁接前噴1次70% 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預防病害。

      2.3 嫁接

      2.3.1 嫁接適期選擇 西瓜雙斷根嫁接的適宜時期為砧木第1片真葉大小同五分錢硬幣,接穗西瓜子葉平展。

      2.3.2 澆水 砧木在嫁接前1 d澆透水。西瓜苗嫁接前要噴水。

      2.3.3 嫁接方法 采用插接法。(1)斷根:砧木從子葉下5 cm處平切斷,西瓜苗靠根頸部隨意割下。(2)砧木苗去心、插孔:用手掐去砧木苗的真葉和生長點,然后用與接穗下胚軸粗細相同的竹簽(竹簽一頭為楔形),在砧木掐去生長點處呈45° 向下斜插深約0.5~0.8 cm,竹簽暫不拔出。(3)削切西瓜苗:在西瓜苗子葉下方0.5 cm處,由葉端向根端斜削長約0.5 cm的楔面,把苗莖削成單斜面形。(4)插接:從砧木苗莖上拔出竹簽,隨即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孔中,把砧木和接穗的切口互相嵌入即可。

      2.3.4 扦插 用50孔育苗穴盤裝入普通育苗基質,澆透底水后扦插嫁接好的西瓜苗,每穴扦插1株,扦插深度3 cm左右。把扦插好的穴盤緊密排列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覆蓋薄膜和遮陽網,澆足水。

      2.4 嫁接后的管理

      從嫁接到成活需10~12 d,此期間必須做好保濕、保溫、遮光、除萌、倒苗和煉苗等工作。

      2.4.1 濕度管理 為了促進接口愈合,嫁接后頭3 d要密封棚室,棚內濕度達到飽合狀態為最佳,定期用小噴壺在苗子上方進行噴霧,以增加棚室濕度。3 d后濕度在70%~80% 即可。

      2.4.2 溫度管理 為了促進接口愈合,嫁接后頭3 d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8~30 ℃,夜間18~20 ℃,3 d后通風降溫,白天溫度保持在22~23 ℃,夜間14~17 ℃。

      2.4.3 遮光處理 嫁接后頭3 d棚室要全部密封,小拱棚加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苗床,防止嫁接苗萎蔫。3 d后逐漸增加光照時間。5~6 d后逐漸撤除小拱棚,轉入正常管理。

      2.4.4 除萌管理 及時除掉砧木上的萌芽,但不要損傷接穗和子葉。

      2.4.5 倒苗 嫁接苗長到1葉1心時,通過把育苗溫室南面穴盤和北面穴盤位置調換,調換幼苗的南北位置,保證幼苗生長一致,培育壯苗。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第4篇

      1 插接法技術的優點

      香瓜大棚集約化育苗首選插接法,該方法技術操作簡單、工序少、效率高、不用綁扎、一次嫁接成苗、成活率高達90%以上,熟練的嫁接工每天可接5 000株以上。

      2 砧木和接穗的選擇

      2.1 砧木的選擇

      選擇砧木首先應考慮其與接穗有較強的嫁接親和力和共生親和力,其次應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且根系發達,抗逆性、抗病力強,能抗土傳病害,耐低溫,嫁接后不影響香瓜品質。近年篩選出的3個較理想的南瓜砧木品種為日本雪松F1、強力一號、強力F1。

      2.2 接穗的選擇

      接穗應選擇早熟性強、耐低溫弱光、品質好、抗病害、高產、適合桂林本地露地和保護地栽培及消費習慣的品種。近年篩選出的4個較理想的香瓜品種為國寶F1、典雅F1、冰翡翠、白鈴。

      3 砧木及接穗育苗

      ①大棚消毒 播前10~15天用甲醛對育苗大棚進行封閉消毒。

      ②種子處理 選擇經檢疫不帶黃瓜綠斑駁病毒和細菌性果斑病病菌的健康砧木和接穗種子,用50℃熱水浸泡20 min,然后用清水浸泡3~4 h,撈出用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消毒20 min。洗凈后置于洗衣機脫水,甩干種子表面水分。

      ③催芽 用透氣性好的棉布包裹裝盤,置于28~30℃,濕度83%發芽箱中催芽。12 h左右,待種子露白,芽長0.2~0.3 cm即可播種。

      4 砧木及接穗播種

      3月上中旬采用基質穴盤育苗,將砧木種子點播于60孔穴盤中,接穗種子直接撒播于長方形育苗盤砂壤土內,置于智能化種子育苗室。砧木比接穗提前播種4~5天為宜,根據育苗環境溫度、濕度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砧木出土,即可播接穗。

      5 嫁接適宜期

      砧木和接穗子葉展平、第1片真葉露頭為嫁接適期。接穗、砧木苗期管理注意光、溫、濕度控制,砧木播種后用薄膜覆蓋穴盤表面利于增溫保濕,待種子破土后及時揭膜,以防徒長,有利于培育矮壯苗。

      6 嫁接方法

      ①嫁接前處理 選擇晴朗天氣,在遮蔭條件下嫁接。砧木在嫁接前1天淋足水分,并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對砧木和接穗進行噴霧。

      ②嫁接 在穴盤內,將砧木的心葉摘除干凈,用竹簽從一個子葉著生的基部向另一側子葉下方成45°斜插下去,直至將砧木下胚軸表皮刺破約0.2 cm,孔洞長0.5~0.8 cm。隨即取1株大小適宜的接穗苗,在子葉下1.0~1.5 cm處向下斜削成雙面的楔形,楔面長0.7~0.9 cm。左手持砧木拔出竹簽,隨之將接穗的楔形插入孔中,使接穗與砧木緊密吻合,接穗前端楔尖部分穿出下胚軸表皮0.1 cm左右為好,保持接穗與砧木子葉呈“十”字狀,使之互相不遮光,保證接口盡快愈合,利于嫁接苗盡快成活。邊嫁接邊用薄膜將嫁接好的瓜苗覆蓋好,嫁接一盤蓋一盤,利于增溫保濕,防止接穗萎蔫。

      7 嫁接苗成活前管理

      嫁接后10天內應充分保溫、保濕、降低光照,將蒸發量降到最小,努力促進細胞分裂,加速傷口愈合,這是保證嫁接苗成活的關鍵。

      7.1 溫度控制

      從嫁接到成活,大約需要10天。此期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18~20℃,不低于15℃,溫差10℃左右。若陽光過強,氣溫過高,要在大棚面上加蓋遮陽網,并打開大棚兩頭棚門通風降溫,以防燒苗。

      7.2 濕度控制

      濕度管理分2個階段。嫁接后前3天是嫁接苗成活期,此時期對空氣濕度要求較嚴格,以100%為宜;3~4天后,天氣晴朗可逐漸加大通風量降濕,以葉片不萎蔫為宜,必要時向葉面噴水。從嫁接苗成活到定植,濕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要加強通風,濕度不足時噴水,同時加強溫度管理,減少蒸發。

      7.3 光照控制

      嫁接后前3天,用遮陽網覆蓋遮蔭,避免陽光直射;從第4天開始每天早晚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日光照射,一般開始1 h,以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根據嫁接苗情況延長光照時間;嫁接后5天開始揭膜3~5 h,換氣降濕,然后蓋回薄膜;7~8天后當嫁接苗成活,沒有萎蔫,應揭除遮蓋膜,接受充分光照,促進傷口愈合及維管束的形成,防止幼苗徒長。

      7.4 嫁接育苗注意事項

      嫁接后的刀片和嫁接簽要高溫煮沸30 min,嫁接過程中要保持嫁接用具、手和嫁接苗的清潔,以防止污染嫁接苗引發病害。

      8 嫁接苗成活后管理

      8.1 病蟲害防治

      嫁接苗成活后5天早晨揭膜γ绱擦芩、噴藥,用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10天后瓜苗成活正常生長后,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同時密切注意斑潛蠅、薊馬、黃守瓜和蚜蟲為害,一旦發現及時噴藥滅殺。

      8.2 培育矮壯苗

      苗床缺水要及時淋水,淋水在上午進行,16:00后一般不淋水,免得夜間棚內濕度過大,造成瓜苗徒長。增施葉面肥,可噴施1~2次0.1%~0.2%硝酸鈣微肥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

      嫁接育苗方法和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培育;嫁接;溫室

      中圖分類號:S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29

      筆者從2014年開始嘗試茄子插接育苗方法,經過試驗,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與當前生產上采用的劈接法、貼接法和靠接法相比,插接法既有利于培育壯苗,增強防病效果,也提高了工效。

      下面就北方日光溫室越冬茬茄子栽培中的插接育苗方法做一介紹。

      1 砧木品種選擇

      經過幾年的對比試驗,托魯巴姆同時抗4種土傳病蟲害,根系發達,嫁接親和性好,嫁接后除具有極強的抗病蟲性外,還具有耐高溫、耐干旱和耐濕的特點,果實品質極佳,總產量高,建議采用這一品種。

      2 接穗品種選擇

      京茄黑寶、碩源黑寶、超亮紫茄、布利塔長茄、愛麗舍長茄等品種都具有耐低溫弱光、連續坐果能力強、抗病耐病性能好等特點,可以做越冬茬栽培的接穗品種,可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進行選擇。

      3 育苗時間

      6月上旬播種砧木托魯巴姆,7月上旬播種接穗。

      4 種子處理與催芽

      4.1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少許酒精溶解赤霉素,再加水配制成500~600mg/L水溶液,常溫下浸泡砧木種子24h;接穗種子用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浸種1h,用清水洗凈并搓去種皮黏液,在25~30℃水中浸泡10h。

      4.2 種子催芽

      將浸泡好的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擰過的干凈濕毛巾包好,放在28~30℃的環境中催芽(可用恒溫催芽箱,也可以用電熱毯,方法是把地膜鋪在電熱毯上,把處理好的種子放在地膜中央,在包裹種子的毛巾上再蓋上地膜,為了保證通氣,在上方覆蓋的地膜上撕開幾個小口子,最后用棉衣將電熱毯蓋住,接通電源,將開關設置在低溫檔。這個方法與催芽箱的催芽效果基本相當。)每天翻動種子1~2次,當包裹種子的毛巾稍干時,用微型噴壺適當補水。砧木種子7~9d后即可發芽,接穗種子5d左右即可發芽。砧木或接穗種子有50%~60%露白時就要及時播種。每667m2用砧木種子15~20g,接穗用種子35~40g。

      5 育苗前的準備

      育苗場所選擇在沒有種植過茄果類蔬菜的溫室或拱棚中,育苗前對設施進行高溫消毒或藥物消毒。 高溫消毒是密閉設施7~10d,利用太陽光充分暴曬進行消毒;藥物消毒是封閉設施,用45%百菌清煙劑200~300g/667m2加30%敵敵畏煙劑200~300g/667m2,分布均勻,點燃后熏棚8~10h。消毒結束后,及時做好育苗床,搭設小拱棚。栽667m2茄子需育苗床面積15m2左右。為合理利用育苗場所,可以聯戶育苗。

      6 播種方法和出苗前的管理

      砧木種子播種在平底育苗盤中,接穗種子播種在128孔育苗穴盤中。育苗土采用商品育苗營養基質。拌和育苗基質的標準是手握成團,指縫水滴不落。

      播種砧木時,將拌和好的育苗基質輕輕裝在平底育苗盤上,刮平后5~6盤摞成一摞后輕壓,形成深0.5~0.6M的播種面,均勻撒播種子后蓋上基質并刮平,每個平盤用種1.5g左右,播完后整齊擺放到育苗床上,用噴霧器及時噴水,噴到、噴透,然后覆蓋地膜;接穗播種時,將128孔穴盤裝滿基質并刮平,10個摞成一摞,用力均勻下壓,使每個穴盤都形成深0.6~0.8M的播種穴,將發芽的種子進行點播,每穴1粒種子,播完覆蓋基質并刮平,整齊擺放到育苗床上,用噴霧器噴水后覆蓋地膜。

      出苗前,白天氣溫保持在28~30℃,夜間20~22℃。由于播種時間為6、7月份,正值高溫季節,為防止高溫烤芽,白天育苗盤地溫接近28℃時,在小拱棚架上及時覆蓋雙層遮陽網或黑色地膜,進行遮陽降溫。

      7 嫁接前的幼苗管理

      當有50%~60%幼苗出土時,要及時撤去地膜,接穗白天溫度25~28℃,夜間15~18℃,砧木白天27~29℃,夜間18~20℃;齊苗后,每天仔細觀察幼苗和營養基質,發現缺水,需用噴霧器及時補水,在第1真葉展開時葉面噴施1次400~500倍的20:20:20水溶性平衡肥溶液。砧木幼苗長到2葉1心時及時分苗到50孔穴盤中,分苗前平盤要澆到水,分苗后用適宜濃度的生根液澆透,從分苗到緩苗,白天溫度30℃,夜間20℃,緩苗后根部澆施1次500倍平衡肥,并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6~28℃,夜間16~18℃。

      齊苗后,用3000倍95%惡霉靈對幼苗進行灌根處理,用愛綠士300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混合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混合液噴霧防治病蟲害2~3次。

      嫁接前5~7d,適當控制澆水,利于秧苗的木質化進程。

      8 插接法操作要點

      8.1 嫁接適期

      當砧木長到3葉1心到4片真葉,接穗長至2片真葉展開到2葉1心時為嫁接適期。

      8.2 嫁接過程

      嫁接前1d,用6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溶液對砧木和接穗進行1次仔細消毒。嫁接場所要遮蔭,相對濕度達到60%以上。嫁接r,先將1盤砧木苗在1~2片真葉以上部位水平剪斷,并去掉所留真葉處的腋芽,然后用直徑1.4~1.6mm、一端帶有斜面的鋼簽,從砧木苗真葉葉腋處按45~60 度角向對面斜插,以鋼簽不插破表皮為宜,形成一個3mm深的小孔,鋼簽暫時留在小孔內,選擇莖粗細與鋼簽相當的接穗苗,用干凈的刀片從接穗子葉下方切去根系,再把接穗子葉下方的莖削成2.5mm長的楔形切口,迅速拔出鋼簽,把接穗切口斜面朝下插入砧木的小孔中直到小孔底部。

      8.3 嫁接后的苗期管理

      嫁接后的苗子要及時澆足水,迅速放入育苗床上的小拱棚中,育苗畦要提前澆足水并鋪上地膜,小拱棚的棚膜上覆蓋2層遮陽網或黑色地膜。嫁接后4d內要完全遮蔭,全密閉小拱棚。白天溫度28~30℃,夜間20~22℃,相對濕度95%以上,即小拱棚的棚膜內面均勻布滿水珠。此時也正值高溫季節,如果小拱棚內的溫度接近30℃,可在小拱棚的覆蓋物上噴灑冷水降溫。從第5天開始,早晚去掉遮蔭物,逐漸見光,并在小拱棚頂部進行扒縫放風,中午前再關閉風口,覆蓋遮蔭物,以后逐漸延長通風和見光時間,以接穗不萎蔫為原則。8~9d后嫁接苗基本愈合,可以轉入正常管理,此時用0.2%磷酸二氫鉀加銀法利600倍混合液對嫁接苗進行葉面噴霧,防止接穗葉片染病。

      嫁接到移栽約需1個月左右的時間,要精心管理,勤觀察秧苗,防止缺水、脫肥和病蟲害的發生,及時去掉砧木長出的新芽,從而培育出健壯的嫁接苗,為茄子越冬茬栽培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端華,楊建國.茄子砧木種子簡易催芽技術的研究[J].吉林蔬菜,2010(04).

      [2]李宇虹,陳清.設施果類蔬菜土壤EC值動態及鹽害敏感性分析[J].中國蔬菜,2014(02).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